『壹』 比較搜狐,新浪,騰訊三家網站特點,並分析贏利方式。
當前,網站虧損是制約網路經濟發展的關鍵。網站在經歷了痛苦的陣痛之後,正在積極的、然而又是艱難的探尋著網站的發展之路、贏利之路。出水尚留兩腿泥。繼續探路的志向是可貴的,然而繼續探路的思維應該是清醒的。
網站虧損 症結在那
1、理論上的誤導
當電子商務的大潮滾滾而來的時侯,一些人用炒作時髦概念,代替了冷靜的、科學的、前瞻的理性研究。正是在「做電子商務不必贏利」。「贏利是以後的事情」這些說法的誤導下,相當一批網站,以《亞馬遜》為榜樣,追逐「全國第一」,「中國最大」。創造「眼球吸引力」,玩「大手筆」,爭當一夜暴富的「智本家」。以致大量的,極其寶貴的網上資源被浪費了。無味的廣告,撲天蓋地的搞「燒錢大比拼」。收割眼球注意力的結果,只是收割了虛名。虧損網站,比比皆是。
然爾,當網站由熱浮躁,走向了冷思索,一些人又預言網路的寒冬到來了。開始質疑互聯網有無經濟支點;開始唉嘆電子商務網站能否繼續生存?
這種理論上的忽冷忽熱,不能不說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病灶。
2「模式定型論」的偏見。
一些懷揣「網路模式論」「上市唯一論」的人,初期並沒有認真的、全面的審視美國的新經濟。就以為找到了「一夜暴富」的真經,,迫不及待地圈錢上市。妄圖創造「轟動效應」。以至整天看著別人的臉子、淌著別人的步子走路。揮金炒作轟動效應的結果是網站長期虧損;釣金龜的誘餌,未能釣回一根竿錢。
去年納斯達克的一場秋風,讓上市者心悲,未上市者心驚,盼上市者心冷。現實,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克隆過來的洋模式未必適合中國的國情;上市也並不是網路企業成功的標志;資本市場更不是醫治網站百病的神醫。
於是一些人開始了冷思索,開始重新審視美國的新經濟。
正是這種冷思索,使人們看清了以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美國新經濟。正在悄悄地經歷一個轉型期。其最明顯的特點洽洽就是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網路經濟依託傳統產業,又引領和帶動傳統產業向前發展。
而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把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割裂開來,對立開來。這就丟掉了網路經濟最大的一塊後方根據地;失去和放任了電子商務引領和帶動傳統產業發展的責任和經濟支點。
因此,那些極力排斥傳統經濟的、建在沙灘上的網站,既無市場動因,又無外來經濟支點,更無大量傳統企業的助陣和參與,只能是耗幹了錢,耗盡了油,耗累了人,散夥或被兼並罷了。
3、點子時代的敗筆
網站暴炸式增長的年代是點子大師發跡的年代。他們不僅把電子商務當作暴富的階梯。而且,把電子商務神化了。似乎幾個智商高手在屋裡一憋寶,一策劃,就能漫天撒錢,迅即使電子商務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奈,亞馬遜和無數國內外網站連連虧損的命運,使人們清醒了。認識到: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技術環境和文化底蘊。不看市場,不抓商機,不探尋網民的消費心裡,不研究新技術怎樣和傳統企業進行微觀對接,不懂得競爭韜略,靠幾個點子先生,是謀劃不出網站的盈利模式的。況且,點子大師和廣告策劃往往著眼於微觀,著眼於戰術的劃解;著眼於轟動效益的即得;著眼於引發效應的產生。
而新經濟特別是電子商務,需要的是全局統籌下的戰略思索;資本運作中的冷靜判斷;深謀遠慮後的難題破解;宏觀指導下的微觀對接。
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從戰略的高度,預見新經濟的發展和走勢,研究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和互補。特別是要找到一個進軍電子商務的切入點。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4、管理的弱化
在網路企業由創業期向發展期的轉化過程中,適時的加強和健全網站內部管理機制是網站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是保證網路企業外向擴展,業務跟進的內功。然而相當一批網站沒有處理好網站的擴展和管理跟進的關系。在網站的眾多管理環節中留下了「黑洞」。
當前,在網路企業中,開支無計劃,廣告隨意化,辦公攀比化之風日盛。以至,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急需的3。5萬人中,近8.2%的管理人員空缺。
這種管理的弱化,不僅表現在管理人才的短缺上,更表現在人才結構的不合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上。相當多的網站,經營人才空無。這種人才資源配置上的「一頭短,一頭長」,又沒有得到有效的、及時的調整和改善,必然形成管理上的「黑洞」,難以完成企業再造和吸納資本,開拓市場的多重任務。
自古華山幾條路
自古華山多條路。隨著人們由「熱浮燥」向「冷思索」的認識升華,探尋新的經濟支點的征程開始了。
1、打造網站航母 ,尋找規模效應。
為了找到一條最終實現網站贏利之路;為了在生存還是毀滅中作出決擇,去年9月25日《炎黃在線》召集160餘家聯盟成員,在成都西部軟體園開會,希望憑借其「全球華人」和「連鎖經營」的理念,創造統一、開放、免費的網路運行平台。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綜合網站,和以城市為主幹線的、統一的、市場營銷體系。為了成就這樣一個夢想,他們決心投入6億元,打造一個由城市網站聯盟,專業網站聯盟,個人網站聯盟組成的中國網路航母。
在此之前,「網站群」曾以一種連鎖經營模式熱過一段。但由於它分明留者整合中的刀斧,拼湊中的不諧,網站群中的人們,各自張揚自己的「核心能力」。其結果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些人妄圖建立網路「肯德基」的想法,很快便煙消雲散了。
打造網路航母也好,引入連鎖經管里念也罷,其實質,都是想把分散優勢、局部優勢,變成整體優勢、綜合優勢。這里的關鍵在於,實行規模經營,能不能產生規模效應?
規模效應是一個群體效應,是分散累加效應,遞進增值效應。群體規模效應的形成,在於每一個規模的成員,都要劃漿,都要拉纖,都要有自己的經濟支點,都要有自己博擊風浪的潛能和動力。究竟炎黃航母的每一隻小船,能否都找到自己的創收點、盈利點,並且把找到的概念,變成盈利的現實,人們還將拭目以待。
2、 開發廣告的增值效應
在巨大的虧損壓力面前,網路廣告已經成為網站賺錢的指望,贏利的法碼。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的主營收入均來自網路廣告。以去年二季度為例,三大網站與1999年的同季同比,廣告收入均增加了84%以上。搜狐去年四季度網上廣告的收入更高達95%。但這並沒能阻止他們虧損的車輪。道理很簡單:廣告這碗粥,只能充飢,不能解飽。
網路經濟學告訴我們,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傳統營銷,以廣告為支點;而網路營銷,以服務為支點。那種把網站盈利之寶完全押在廣告上的想法,是一種經營學上的錯位。
但是,廣告效益的增值,依然是有可能的。這種可能,是由於網路技術的高含金量,為網路廣告獲取更大的效益空間,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的關鍵,在於技術上的創新和經營理念上的創新。自今年2月開始,新浪首開先河推出了巨幅廣告、全屏廣告、畫中畫廣告、聲音廣告等全新的廣告形式,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但是,技術上的創新,是服務於創意的。把商業內容融匯在廣告創意中。叫人想看、愛看,才行。強行把巨副廣告貼在網民的頁面上,無奈控制不住網民的滑鼠。
最近《商訊網》別出新意。他們在網站主頁上發布了一個「女秘書的絕密情報」用以推介他們的電子商務軟體------《商務快車》。標題的新意,內容的動感,使人非想往下看,全然沒有那種膩煩感。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這說明,市場會在我們的創新中延伸。
經營理念上的創新,在於要從網路媒體的特點出發,進行多維的資源整合。因此,廣告播放一定要有「關聯效應」的營銷思路和「讓顧客滿意」的服務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整合中尋找到增量資本。
整合的渠道很多:
其一、是和傳統媒體進行資源整合,實行互動連播。
其二、是開辟引伸式創新廣告形式。靠效果拉動新的廣告資源。
其三、是開辟頁面可用空間的延伸式短廣告,或滾動式短廣告。
總之,創意新處出商機;思路奇處財源來。
3、 挖掘個人主頁的創收潛能
個人主頁,是網站提供給個人建立網上家園的免費空間,是網民施展才華的天地。是培養網路人才的搖籃。由於前期許多網站提供了這種免費資源,為網民個性的張揚,感請的釋放,資料的積累,才華的展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現了一批精美的網頁,和優秀的個人網站。擁有個人主頁目前已成為一種時尚,上海的網民中,有近30%的人擁有個人主頁。
這些免費資源中,有著極大的創收潛能。在挖掘個人主頁創收潛能上動手最早的是網易。許多網站尚在觀望。
其實,變個人主頁隨意化為編輯化;自流化為創意化;自賞化為展覽化;自流化為精選化。就可以把免費資源變成創收資源。
4、 探詢網路孵化器的產業化前景
網路孵化器是網路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新事物。是風險投資的沃野,創業者成長的搖籃。通過網路孵化器進行投資,可以把遠程投資轉化為近程投資。國外不少電子商務網站,得到了這種甘霖。在孵化器里發展和壯大起來。因此,網路孵化器已經超越了它為網民提供免費資源的公益性,成為了商業網站經過孵化,走向成熟,實現創收的一條新思路和新途徑。
其實,當前我國《中華網》《主頁大巴》《通途》《中華創業網》《創業在線》等一大批網站,在提供網路資源上,具有網路孵化器的特點。問題是尚缺少一種核心凝聚力和市場吸引力,特別是缺少一種戰略思索,和一種倍增效益觀念。不懂得在資源的無償使用中,培育效益能量。在孵化別人中,壯大和發展自己。因此目前我們的大批網站,尚沒有完成由公益性向增值性的轉化,但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一條坦途,就會向我們走來。
5、 試行增值服務收費
自從yah00首創免費模式以來,網路上的各種免費資源,已經成為吸引網民的一張王牌。然爾,當虧損的壓力冠頂的時候,人們開始想到了這塊肥肉。
去年,263小心翼翼的試敲了一下這塊堅冰。立時引起網路界一片嘩然。緊接著手機簡訊息實行手費。「聯眾俱樂部」進而推出了游戲增值服務收費項目……
其實,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網站實行企業化經營,收費是一種必然。為什麼一些網站心裡想收,下手不敢呢?
這里的關鍵在於:是低水平運營收費還是增值服務收費?是把收費看成管理上擋次,運營上水平的新起點;還是當成收費補虧的著眼點呢?
抓住機遇,提升網站服務質量和網站形象,是一種聰明;順勢收費,是一種自殺。
當前,有的網站不會掙錢。搞「夾縫瀏覽策略」,拿著原礦信息當金子賣。想讓網民留下買路錢。無奈無人買賬。倒把大批網民拒之網外。他們的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去年6月底,新加坡第一家收費網站 asiaxis.com 正式開張營業。但是收費並不是一個萬靈葯方,更沒能阻止他 失敗的命運。
6、探索電子商務網站的產業化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向產業化延伸和發展。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具有無限生命力的體現。這種延伸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向電子商務實務擴展和延伸。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個性服務的優勢將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購物送貨的方便,還將享受多種延伸服務。比如,隨著智能化住宅的出現,遠程水表,遠程電表將普及到千家萬戶。用量考核,查表收費,也必將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容。與此同時,信息將進一步商品化。收集和人工採集信息的方法將有所創新。定製信息將受到企業家的歡迎。反聵轉發和一網多發信息將得到發展。
2)向產業的多維化擴展和延伸。
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影響和帶動結算業,包裝業,配送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將激活和延伸帶動起許多關聯的產業。比如電子地圖技術,初期發展並不快,電子商務將它激活了。使人們看到了它的連鎖採用,會形成一種增值效益。於是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出現了。
以上兩方面的擴展和延伸都將為我們進一步尋找和發現新的經濟支點,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實現增值之路。
『貳』 奇瑞QQ成功營銷方案分析
上汽「奇瑞QQ」營銷回方案答
http://www.chinaadren.com/html/file/2007-11-12/shangqiqiruiQQyingxiaofangan.html
『叄』 急求!!有關騰訊多元化發展的論文。關於騰訊營銷策略方面的論文都可以.
騰訊多元化之險:全面開戰不如退而深耕良田
作者: 日期:2005-10-1
憑借即時通訊工具QQ起家的騰訊6歲了,它潛行已久的多元化戰略直到最近才在業界公開。人們在一夜之間發現馬化騰的「野心」原來是如此之大:全力排擠MSN、叫板丁磊和陳天橋、暗戰eBay和淘寶、覬覦網路試水搜索、興建門戶追趕新浪。
全面開戰的騰訊能獲得勝利嗎?其實,騰訊根本不用冒多元化戰略的風險,應當踏踏實實立足於現有的戰略定位,深入挖掘核心業務的潛力,從而構建核心競爭力。
2005年9月12日,騰訊發布了專門為QQ用戶設計開發的C2C電子商務拍賣網——拍拍網。從目前提供的業務類型來看,騰訊基本上提供了互聯網所有熱門的業務,其業務線從核心的即時通訊到傳統的門戶網站,還包括良好現金流的網路游戲和互動語音,以及時髦的博客和在線電視。馬化騰毫不隱瞞其「野心」。
多元化競爭風險高
馬化騰現在的競爭對手已不僅僅是微軟的MSN Messenger等即時通訊,而是各個領域的專業公司。在電信增值業務領域,由於監管和競爭等原因,騰訊需要考慮各種競爭風險因素。例如,由於騰訊提供的「161移動聊天」大大依賴於運營商的關系,在今年初被取消分成後,騰訊估計每月凈利潤減少400萬元。今年上半年騰訊凈利潤增長30.04%,主要原因是騰訊採用了一定的會計技巧,把一大筆應收款記錄在本季度。
騰訊1999年「偶然」推出即時通訊應用(當時其名稱是OICQ,後因知識產權問題而主動改為QQ)時,以其兄弟ICQ為標桿成為其早期的運營戰略。當時中國互聯網業還沒經歷美國互聯網業的瘋狂,美國互聯網業已迅速進入冷凍期,騰訊連把自己賣給一個「大」互聯網企業的機會都沒有——中國當時根本沒有大的互聯網企業,而國外互聯網企業在國內受到嚴格監管。
拜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所賜,也得益於身處中國南部富饒的廣東省,騰訊利用廣東高度發達的移動通信技術,提供「無線QQ」,並憑借良好的收費機制而日進斗金。但從2004年起,電信運營商針對無線增值業務領域出現的各種不規范行為,開始推出各種監管機制,各大互聯網企業的無線增值業務大受影響,騰訊也不例外。
從外部看來,騰訊可能是在2003年中國互聯網開始轉暖時思考如何開拓其他業務類型。由於網路游戲的盈利性較好,騰訊首先進入了網游領域,稍後又進入了門戶網站領域——這是騰訊有意識打造平台戰略的標志。
騰訊的多元化戰略真正開始「發燒」,首推9月12日推出的C2C網站。這是馬化騰押的一個非常大的 「寶」。此時,馬化騰已不掩蓋其野心,他要進入所有賺錢的領域——博客、IPTV等。
沖刺納市的夢想驅動
騰訊之所以想進入熱門領域,其最大驅動力可能是納斯達克。不過,馬化騰進入這些領域時,可能不知不覺邁進了多元化的「陷阱」,這使得騰訊的核心業務IM(即時通訊)變成了「im」(impossible mission,不可完成的任務)。
由於面臨監管等多方面的原因,騰訊一度沒有直接面對媒體的習慣。但自從盛大和網路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如何利用媒體樹立良好形象已成為騰訊的首要任務之一。筆者認為,香港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的冷落,可能會促使騰訊尋求美國資本市場尋找幫助。
從媒體報道來看,馬化騰是一個內斂的人,他不太喜歡張揚。但是,面對盛大和網路先後在納斯達克獲得巨額融資,馬化騰不得不挑戰自我的靦腆。
從騰訊最近兩年的業務收入結構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增值業務和移動與電信增值業務是其重要的「現金牛」。盡管移動與電信增值業務受到監管和競爭的影響,但未來的潛力應該是巨大的。
C2C不能拯救騰訊
從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來看,符合美國投資者的思路的股票較受追捧。號稱「中國Google」的網路已被證明其潛力遠遠被高估。最近其股票承銷商摩根士丹利也表示網路股票至少被高估了幾倍,從一個層面上來看,僅僅模仿美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不一定能保證其發展順利。
C2C是一個最具美國特色的業務類型,考慮到中國互聯網用戶基數的龐大,受到不少投資人的追捧,但其潛在的風險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如果騰訊只是想藉助納斯達克的概念實現上市夢想,C2C可能會助其一臂之力,但其長期來看並不能讓經營者真正獲益,這也許只是讓前期投資者順利退市的一個方法。
另外,如果不出意外,美國投資者肯定會在網路的投資中吸取深刻教訓。因為依賴本地搜索打出好牌的Google已讓網路深刻認識到什麼叫技術實力和創新,缺乏技術積累和創新戰略的網路並不能像微軟那樣輕松採用跟隨戰略而推出本地地圖搜索業務。
馬化騰也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推出C2C網站的同時,表明絕對不會去打價格戰——當然,利潤並不豐厚的騰訊也可能沒足夠實力打價格戰。C2C網站目前在中國看來是一個燒錢的業務,只是中國互聯網不斷升溫掩蓋了該業務的實質。
在中國經營互聯網業務,不僅是業務和服務需要本地化,競爭戰略也需要本地化。進入能構建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領域,這就是本地化的競爭戰略。
缺少話語權的乙方
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指出,中國的無線增值業務將是所有最具潛力的領域中最具增長空間的。「無線增值業務是被忽視的機會,雖然存在一些監管方面的憂慮,但進入門檻在提高,而且這一領域正在復甦。」
近幾年不愉快的經歷顯然讓馬化騰備受挫折。在跟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合作的過程中,不管騰訊如何強大,它畢竟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乙方」。搜狐也曾面對這種尷尬,張朝陽在接受了中國移動的罰款後,不得不表示「將不斷與中國移動進行溝通」。
馬化騰需要看到的是,目前進入中國移動增值業務領域的公司越來越多,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正如中國移動一位高管所描述的,任何互聯網的東西,只要跟移動通信掛上鉤,就可以獲得利潤。事實上,騰訊也是在2000年提供「無線QQ」後才不斷獲得利潤的。
目前,除了電子商務領域,中國互聯網企業能獲得利潤的商業模式屈指可數,搜索引擎可能是一個。即便是前些年盛行的收費電子郵箱,也由於Google推出好用且免費的千兆級電子郵箱,收費的21CN和263被迫轉型,微軟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把Hotmail「免費」下去。
C2C在美國獲得了較深入的發展,但在中國,首先獲得發展的是B2B。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國情所造成的。中國缺乏良好的信用環境,中國人的消費者習慣也大大限制了在線交易的可能。一般情況下,中國人深受「假貨」和「欺騙」的影響,對於不能親自使用的產品,絕對不敢貿然掏錢。這也許部分解釋了C2C在國內遲遲發展不起來的緣故。
無線增值業務被低估
有著壟斷巨頭占據的無線增值業務領域則與眾不同。電信運營商具有維護誠信的義務,依附於該領域的各種商業模式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由於無線增值業務發展初期任其自流,導致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使得一些獲得既得利益的企業一時不能轉換思路,以「腳」來投票,這本身是不理智的行為。
雖然騰訊沒放棄無線增值業務領域,但它明顯已不把該領域作為其核心戰略型業務。不過,正如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所說,誰能把握無線增值業務這個被忽視的機會,就將會給中國互聯網企業一次力量對比重組的機會。
事實上,騰訊根本不用冒多元化戰略的風險。它應當踏踏實實立足於現有的戰略定位,通過核心業務獲取競爭優勢,從而構建核心競爭力。這才是騰訊應當採取的戰略。
[作者系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盛博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附:)
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競爭戰略
互聯網業的精英們找到互聯網業的盈利方法後,紛紛進入即時通訊這個具有較高客戶黏度的殺手級應用市場。不過,即時通訊天然具有高進入門坎(entry barrier)的特點,大大抑制了後進入者對在位者的挑戰。
在美國即時通訊市場,主要是美國在線的ICQ和微軟的MSN Messenger占據市場主要份額。而在中國,騰訊的QQ占據了絕對市場領導地位的75%。即時通訊軟體之所以能給擁有者較大的安全感,主要原因是即時通訊的互動性強,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明顯,而且即時通訊的內容本身是由使用者自行產生,對應用提供者要求不高。
即時通訊競爭的法則是佔領最大的市場份額,這也是構建進入門坎的核心。不過從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看來,平台化(platform)才是獲取競爭優勢的法寶。目前,微軟不斷把MSN Messenger構建到MSN的平台上,這個平台不僅有即時通訊工具,還有MSN所提供的網路知識(Encarta)、搜索(MSN Search)及其他增值服務。
從競爭戰略的角度看來,即時通訊仍具有一些短處。即時通訊能得到廣泛應用,免費提供可能是其根本原因,盈利卻成為所有運營即時通訊的企業所面對的問題。在美國,即時通訊並沒實現自身的盈利,更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獨立運營即時通訊而獲得市場領導地位。原來獨立運營的ICQ,由於資金捉襟見肘,在1999年被美國在線收入囊中。目前處於美國即時通訊市場主導地位的MSN Messenger,也成為微軟MSN戰略平台的一個重要棋子。
在中國,除了騰訊和微軟在提供即時通訊應用,中國的三大門戶均提供即時通訊應用服務,例如新浪通過收購即時通訊專業公司UC進入了即時通訊市場。筆者認為,除了微軟深刻理解了即時通訊的經濟原理,包括騰訊在內的其他企業仍未學會把即時通訊市場領先地位整合到其「平台戰略」中去,而平台戰略恰恰是企業成功的秘訣。
平台戰略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經濟學所體現的「網路外部性」。其根本原理是不斷增加的客戶基數,可以使客戶網路的價值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非常容易理解QQ從幾年前不受重視到近幾年備受追捧的現象。
不過,對於騰訊來說,如何應用網路外部性的經濟特徵,可能不僅僅是把QQ延展到QQ.com和網路游戲等,它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轉載)
『肆』 騰訊網的網路營銷策略有哪些速答,謝謝。
這個好內部的問題啊。
『伍』 騰訊何時撞百度案例分析答案)透視騰訊公司的經營業務的財務收入,在了解騰訊在各個市場領域可能存在的
真正的基礎是QQ數億用戶、顯著提升就是要挖掘即有用戶潛力;新業務層面,不知道內該高層制定過容哪些實際戰略;所以不予評論
3、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嘗試挖掘用戶內在價值,從QQ秀到會員,到空間到游戲;不斷嘗試新的業務類型,從已有用戶群體身上挖掘消費渠道;騰訊什麼時候做到什麼品牌營銷、騰訊在搜索上沒有必要與網路競爭,保持產品線的豐富、保持價值最大化即可;
我認為騰訊應該將其發展戰略科技化,打造真正的科技創新型產品,象小米手機一樣,象阿里雲一樣,象網路大腦一樣,打造出真正的科技型好產品,而不是緊緊在流通領域占據用戶價值;
4、不懂SWOT理論;
5、期待BAT走向國際取得成功?如何開展國際化戰略?小馬哥性格保守謹慎為人低調,無寶不落,開展國際化戰略必然還是從通信產品入手,最有可能的就是收購;
想到哪說到哪,回答不專業您別見怪;
『陸』 如何評價騰訊手游的營銷策略(如天天酷跑,節奏大師等等)
節奏大師自打充值服務出來後就覺得失去意思了,天天酷跑的話一直在玩,還算好吧,有點飢餓營銷的意思了,畢竟不花錢也可以爆分,所以說還算可以了,就是老玩級很難抽到好裝備是真的。
『柒』 騰訊12年廣告(彈指間 心無間 - 騰訊12年親情篇) 哪個廣告公司做的營銷策略在哪裡 傳播的目的在哪裡
絕對終極標准答案:
製作的廣告公司:GREY 北京團隊
ECD創意大佬:餘子筠,新加坡人
團隊人馬:張濤創意總監、李曉晨創意副總監、羅佳客戶總監、製片人唐軼英
『捌』 QQ怎麼做營銷
QQ做營銷一般使用以下2個策略:
1、QQ空間營銷,使用QQ日誌撰寫文章進行傳播;內
2、QQ群營銷,添加您需要的相關容QQ群,在群里上傳有價值的文章進行營銷。
3、文章結尾插播你需要銷售的產品信息。
切記:廣告不宜過多,影響用戶體驗,在文章結尾插入即可。
『玖』 騰訊QQ的營銷策略,回答下面4個問題。謝謝
產品策略:不定期更新軟體以及增加應用數。
定價策略:軟體免費使用,利用增值內服務容來賺取利益。
分銷策略:每個地區有騰訊的地方網站、比如大渝網、大成網、大楚網、大閩網等等
促銷策略:增值服務裡面的折扣,如黃鑽充值一年可以少多少錢;用財付通付款可以享受折扣價等等。
『拾』 分析騰訊IM產品在不同產品層次的產品屬性以及不同的營銷策略。急求!!!
先把復站內優化、結構做好,再做站制外優化。通常來說,站長都比較熱衷用優化軟體來做S.E.O排名,因為掌握得好,省時省心省力,效果好。軟體就是用 旺道的搜索引擎優化軟體了。旺道優化軟體的功能,比較強大,一款軟體就可以達到穩定首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