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展覽展示的市場調查報告
一份關於會展設計師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國內會展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展會的數量、規模和展館面積都在以十倍甚至數十倍的數字增長,會展經濟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也愈發顯著,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成為許多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會展業尚處在初級階段,特別是會展設計專業人才稀缺,正成為制約會展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無論是京、廣、滬這樣的展覽巨頭,還是深圳、大連、青島、重慶等二線會展城市,在「會展人才稀缺」上,他們可謂是同病相憐。
與會展經濟領先的一些國家相比,我國會展業還存在諸多不足,突出表現為:展會水準不高,國際化程度較低;展會主題雷同現象屢見不鮮,導致整個會展業競爭紛亂無序;展會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缺乏行業管理,市場存在惡性競爭;場館設施不健全,軟硬體不配套;專業人才匱乏等等。導致這一系列現象的原因歸根結蒂是專業人才缺乏。會展業是一個服務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專業人才的多少,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知識的差別直接關繫到展會的質量和效益。據統計,在會展業條件最好的上海市,會展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復合型會展人才全上海市未必能找到100個,而通常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至少需專業人才80~90人。從全國范圍看,專業的會展人才缺口至少達200萬之多。
今年1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正式發布了10個新職業,其中會展設計師這個職業作為發展前途最為光明的新職業名列10種職業的第一位,讓本已備受行業的關注的會展設計師再次高調升溫。會展設計師不僅成為最具潛力的職業之一,更是被譽為2007年新貴。
不同城市演繹同一首歌——會展設計專業人才成瓶頸
作為朝陽產業,中國會展業的迅速崛起讓世界刮目相看。1997年,中國內地全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會數量第一次達到1000個,短短10年,這一數字在2006年躍升至3800個。全球擁有的展覽會的主題,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找到,新主題的展會幾無可開發的可能。包括德國、美國等世界前10名的國際展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中國市場。中國的展覽館的數量和規模都堪稱領先世界。正因如此,會展人才短缺的矛盾也愈發突出,特別是展覽設計人才的稀缺,成為整個會展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數會展從業人員多是"半路出家",真正科班出身的人才鳳毛麟角,會展設計師自然也就成為會展業這個朝陽產業中的"稀缺人才"。
北京 高端會展設計師搶手
北京是中國會展業發展的一面旗幟,也是會展人才相對集中的地方,盡管如此,該市同樣面臨著會展設計師短缺的困惑。北京力洋展覽展示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在業內頗有口碑的專業展覽展示企業,該公司以別具一格的展台設計,贏得了索尼及松下等國際知名公司的信賴。對於當前的會展設計師熱,力洋展覽展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洋認為,會展畢竟還是個年輕的行業,而北京作為全國三大會展巨頭之一,其會展業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正因如此,北京會展設計師稀缺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一方面是快速發展的會展業,一方面是滯後的會展教育。更准確地說,北京真正缺乏的是具有高端設計能力的資深會展設計師。這幾乎是每個展覽展示公司共性的問題。力洋公司對會展設計師的要求早已不滿足於業務,更注重設計人員對事務的控制力及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和溝通能力。盡管現在高端會展設計人才奇缺,但是力洋公司的定位,決定了他們對設計師的要求和理解「寧缺勿濫」。劉洋介紹,力洋公司鼓勵和推崇設計師個人品牌的建立,這也是每一個優秀設計師的理想,正因如此,力洋公司吸引了一批優秀的會展設計人才,而優秀的設計人才,已經成為力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人才是力洋公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上海 人才瓶頸制約產業發展
據統計,到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會展類人才的缺口將達到10萬人。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該市注冊該協會的會展公司有150多家,旅遊業中也有半數旅行社設有會展部,全市會展從業人員大約有5000名,但其中具有5至10年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經驗專業人才卻不足50人。隨著申博成功,上海有望成為21世紀亞太地區的重要會展中心,但會展人才中「百里挑不出一個」的懸殊差距,已成為上海確立重要會展中心地位的瓶頸。
重慶 年薪10萬難覓優秀會展設計師。
據重慶會展協會負責人介紹,會展設計師在重慶同樣非常稀缺,很多公司已開出10萬元以上的年薪,依舊是「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倒不是10萬元的高薪對大家沒有誘惑力,只是很多人因自己沒有「金鋼鑽」,不敢攬這「瓷器活」,10萬高薪可謂是曲高和寡。
在今年春季,重慶眾多會展企業開展了一場會展人才爭奪大戰,會展設計專業人才成爭奪重點。
為了備戰糖酒會,重慶眾多公司都求賢若渴,數家會展企業爭相向會展專業人才拋出橄欖枝。其中兩類人才最受青睞:一類是展覽整體策劃及招商招展的專業人才;一類則是展覽設計以及製作的專業人才。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人才之爭非為一時之用,而是為以後儲備人才。這也是眾展覽公司在吃盡了設計人才短缺的「苦頭」後的覺醒。
杭州 會展設計師成「香餑餑」
在杭州,由於市場需求比較大,會展設計師「物以稀為貴」,其月薪一般在4000元以上。浙江中博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行坦言,與北京、上海、廣州等老牌會展城市相比,目前杭州的會展業發展與這些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杭州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雖然歷年的"西博會"培養了大批會展工作人員,但真正的會展人才還相當欠缺。人才的稀缺導致杭州的會展業還處於規模小、檔次低的水平。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在這個行業里,誰擁有真正高端的會展專業設計人才,誰就等於把握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武漢 會展專業人才每年缺口上千人
湖北省會展業商會會長張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武漢,許多公司拋出年薪10萬的「綉球」,卻少有人敢接。高薪難聘自己所需的會展設計人才,這也是武漢展覽展示企業共同面臨的苦衷。武漢會展業人才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武漢會展業發展的瓶頸。
據張珺介紹,武漢每年共承辦上規模的展會150場以上,但無一場是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的展會,科技部重點支持的11個展會中,也僅有華中車展一項。人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省內會展業發展。特別是展覽裝飾專業人才非常就更少,特別是專業製作工人和展示設計師。
大連 很少有會展設計人才飽和的公司
大連北展豪邁集團所屬的大連創迅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李宏毅談到,會展設計師一直都是很搶手的職業,因為會展業是朝陽產業,會展設計這個職業也剛剛興起,市場需求旺盛。在大連這個二線會展城市,從事展示設計的專職人員至少也有200人左右。還有一部分是一些廣告公司及裝修公司的設計師。新成立的展覽公司逐年增多,市場需求也逐漸擴大,這就導致每個展覽公司每年都在招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流動性比較大,所以很少有設計師飽和的公司。從表面上看,會展設計師嚴重短缺,但准確地說,會展行業缺的是高端會展設計人才。
深圳 會展人才缺口達50%以上
目前深圳與會展相關的企業大約有100多家,全市每年舉辦展會70場左右。按照這個規模,至少要有200-300名熟悉市場行情、具有足夠會展組織能力的會展經理人才。但在深圳現有的會展從業人才中,合格者不足一半。這就意味著深圳目前會展人才缺口達50%以上。而新的深圳會展中心啟用後,深圳的展館資源將擴大3倍以上,會展總量很可能從目前的每年的70場左右增加到每年100~200場,深圳的會展人才缺口仍在擴大。
㈡ 急求:關於展廳的調研報告
展覽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新挑戰,這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競爭,降低成本成了立足市場的一個關鍵。據專家的經驗,展覽業的行情取決於經濟景氣狀況。景氣時,企業有較為寬松的預算,大大小小的展覽會都樂得參加,而且要求豪華的展台,口袋裡的鈔票好象取之不盡。然而遇到經濟不景氣,他們就會就得縮手縮腳,遲疑不決,即使參加展覽會,也不敢鋪張,場地布置只好因陋就簡。從總的情況看,企業在展覽會方面的支出日趨緊縮,所以不少企業採取了丟卒保車的策略,即放棄小的展覽會,集中人力物力於大的展覽會。
第二,其它媒體手段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有了多種信息轉播和與外界聯系的渠道,因此一種有一定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既然企業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任何人聯系,那麼就不一定象以前一樣非參加展覽會不可,換言之,與那些時興的電子媒體相此,從「趕集」發展而來的展覽會似乎顯得落伍了。
展覽行業的前景究竟如何?對此持樂觀態度的業內人士提出了有力的論據,這就是展覽會上那種廠商與觀眾面對面的、有針對性的接觸與交流。在此人們通過交談,也通過非語言形式的交流,相互了解,建立信任。這種交流完全是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因而也就容易取得成效。這是展覽會無可取代的優勢所在。有些高技術產品或服務特別需要專業人員親自向顧客講解和演示,參加展覽會就顯得特別重要。
但是上述兩方面的挑戰是客觀存在的,展覽會必須積極地適應這些變化,採用有效的對策,才能長期立於不敗之地。對此不少專家展開討論,共同的意見是展覽會的地位作用必須重新定義,要把參加展覽會與企業整個公關工作、企業整體形象樹立和宣傳有機地接合起來,要採取各種可能的措施降低參展成本。落實這些原則首先體現在展台的設計與搭建上。展台的設計應體現和加強企業形象,反映企業精神。展覽會不再是擺攤推銷賣貨,它不應再孤立地展示個別的產品,而是以產品為載體通過綜合的手段展示企業整體,它的能力,它的檔次。除了產品本身的介紹和推銷之外,這些手段還要包括廣泛的信息傳播、交流、廣告、公關和咨詢等。使觀眾在了解產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企業的印象。因此在展台設計與搭建時,要圍繞這個中心,做到以下幾點:
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要素,例如,展台的形成、材料、音響、光線、色彩和其它裝潢用品,不斷給觀眾以新鮮感,刺激其好奇心,使他們對展台產生興趣,進而產生與展覽者談話的願望。
展台的設計要強調個性,同時要在空間上和氣氛上方便交談,如果能使人在此既有「別有洞天」之感,又彷彿賓至如歸,那就理想不過了。
展台要素的配套使用還應有助於增強工作人員談話內容的說服力,使顧客的瞬間好感在有限的時空內能夠反復得到證實和加強,為展覽會後的聯系打下基礎。
展台設計還要考慮到與展覽會期間企業計劃舉辦的其它活動配套。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把展覽會當成了進行題公關活動的好場所,除了展覽本身以外,他們還在展覽會期間同時舉行各種各樣的會議、研討會、表演或招待會等活動,因為展覽會期間觀眾量大而且集中,這些活動與展覽同時舉行,影響大又節約開支。這在另一方面對展台搭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歸根結底,企業對參展的態度還取決於經濟上是否劃算。因此在保證效果的同時,還要算好經濟賬,盡可能使用新型的、可重利用的展台材料,認真研究設計方案,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一言以蔽之,對企業來說,當然少花錢多辦事最好。但是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它需要展台設計和搭建人員更加具有想像力、創造性和靈活性。
於是現在有這樣一種趨勢,即大企業開始撤銷內部的展覽會負責部門,而把展覽會整個設計組織委託給展覽會服務公司或者類似的廣告公司,從展台設計到各種配套活動的舉辦,均由後者負責計劃、組織和實施。這一方面提高了展覽會建設的專業化程度,另一方面也給了企業討價的可能性。所以有關廣告服務公司在價格和時間方面的壓力往往是很大的,但可能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進展覽行業專業化的進程,使其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㈢ 誰能提供一篇會展調查報告下周要教了,我會在裡面添油加醋,讓老師看不出來
會展市場 調查報告
目錄:
第一章 會展經濟
第一節 會展業的內涵、作用
第二節 會展業的功能及現狀分析
第三節 會展經濟與新經濟
第二章 國外會展分析
第一節 國外會展經濟分析
第二節 新加坡會展分析
第三節 歐洲會展分析
第三章 中國會展業分析
第一節 中國會展業發展分析
第二節 中國會展業競爭力分析
第三節 中國會展經濟的問題分析
第四章 旅遊會展業
第一節 會展旅遊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 會展業和旅遊業的對接
第五章 地域分析
第一節 中國城市辦展環境
第二節 北京會展業
第三節 上海會展業
第四節 廣州會展業
第五節 香港會展業
第六節 昆明會展業
第七節 安徽會展業
第八節 沈陽會展業
第六章 會展業策略與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入世對中國會展業德影響
一、入世後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的分析
二、入世後中國會展業發展對策的分析
第二節 營銷與傳播策略分析
一、營銷策略分析
二、傳播策略分析
第七章 展覽會法規
第一節 在祖國大陸舉辦對台灣經濟技術展覽會暫行管理辦法
第二節 在境內舉辦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管理暫行辦法
第三節 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口展覽品監管辦法
第五節 關於來華參展後銷售展品有關稅務處理問題的批復
附錄:中國會展業的發展趨勢和營銷理念的創新
第一節 實證研究篇
一、會展為什麼要存在?
二、會展以什麼為中心?
三、會展是否有靈魂?
第二節 理論證明篇
一、換一種視角解讀商品
二、商品的價值是與顧客的價值觀念體系相聯系的
三、品牌的真正內涵與類屬品牌的重要作用
四、主題會展是一個公共經營平台
五、主題會展是一個虛擬企業組織
第三節 系統分析篇
一、主題統一性
二、三元互動性
三、主題會展的五個子系統
四、主題會展的其他系統特性
㈣ 關於無錫會展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調查實訓報告
據前瞻企業庫信息系統庫資料,前瞻對24個地區可從事"承包展覽展示"和"展覽展示服務"業務的企業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可從事該類業務共有11萬余家,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市的展覽工程企業有上萬家,兩地區位居全國前兩位。
另外21個地區的展覽工程企業數量均在5000家以下,其中企業數量在1000-5000家的地區最多,有10個;500-1000家企業數量的地區有5個,另外海南省和安徽省的展覽工程企業數量均在100家以下。
展覽工程市場容量的大小依賴於展覽活動的舉辦情況,博物館、科技館、城市規劃展覽館以及其他展覽場館的建設與其主辦的展覽、慶典、節慶、文化、科技等活動的舉辦情況,可以通過對上述領域的市場狀況分析來窺探展覽工程的市場需求狀況。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展覽工程行業前景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會展業展覽工程是展覽工程領域最大的一塊市場蛋糕,近年來全國舉辦會展展覽活動6500多場以上,年展出面積在8000萬平方米以上。此外博物館展覽工程市場容量也較大,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年新增數量多達100多個,甚至200多個,博物館數量的增多,為展覽工程企業提供了諸多市場機會。而文化館、藝術表演場館建設不夠穩定,甚至出現下降,市場容量有限。
總的來看,我國展覽工程主要需求領域的市場規模呈現增長態勢,但一些領域的增長速度放緩。其中會展業的展覽工程需求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而博物館、文化館等場館雖總量在增長,但增幅已經大幅放緩,甚至下降。經過幾年的快速建設,我國博物館的數量已經非常大,增長潛力有限。而科技館作為展覽工程企業的一塊相對較新的市場,其發展規模仍較小,缺口較大。據前瞻的測算,目前我國科技館建築面積缺口達780多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缺口達近440萬平方米,因此其增長潛力也較大。
㈤ 會展專業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國際背景:會展經濟一直是發達國家、地區經濟驅動器之一,屬於高收入、高盈利的行業。美國每年舉辦200多個商業展覽會,所帶來的經濟收益38億美元;法國展會交易額高達1500億法郞;香港每年舉辦60多個展會,創造相關經濟收益逾50億港元。 (二)國內背景:中國作為全球第四在經濟體,全球經濟最熱點地區,會展業有著蓬勃高速發展的前景,同時由於會展經濟產業關連性強,互動性能好,給城市發展帶來巨大的社會效應。會展業已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參與投資並分享收益的重要產業,在中國廣東舉行的深交會、廣交會每次都有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交易額逾千億元,為地方和國家帶來巨大的效益。 伴隨著火爆的會展經濟,國內的會展業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需要也變得越來越迫切,盡管會展數量日趨增多,但真正形成國際品牌的屈指可數,其關鍵在於策劃人才的缺乏。會展經濟的概念在中國出現出現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會展經濟速度發展,會展人才明顯匱乏。會展策劃人才的培養制約著我國會展業務的發展、會展的組織水平及服務質量提高。會展策劃師這個符合市場需求、推動產業上升的崗位應運而生。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把對優秀會展策劃師的渴求呼聲推向高潮。具有創新策劃能力、現代經營理念的會展策劃師發展前景看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需要會展工作人員300萬以上,一般年薪都在4-10萬之間;高級會展人員缺口高達50多萬人,一般年薪都在15-50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