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鞋案例分析
第一章 概 要
AERO鞋業公司發展歷史和業績
AERO鞋業公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尋求解決之道
確定解決方法
實施過程和結果
第二章 問題解答
綜述
AERO鞋業公司發展歷史和業績
始建於1987年,由收購了K.C.公司鞋業分部組建
創新了將休閑和運動結合的品種,並且可以低成本生產銷售
生產AEROSOLES牌休閑鞋子,在高檔商場非常暢銷,生產擴展到義大利、葡萄牙、斯里蘭卡、巴西和中國
AERO鞋業公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外部)
鞋業市場增長緩慢,從1995年到1996年只增長了1%,這種增長放緩至少持續到1998年
其他公司銷售仿造AEROSOLES專利的暢銷貨
反侵犯商標和專利的大部分官司都敗訴
AERO鞋業公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內部)
內部嚴重的管理問題,盡管銷售額持續增長,但公司無論業務,還是管理的所有的決定都由Jules Schneider一人決定
計算機系統FOOTWORKS使用了十年,已經沒有能力處理迅速增長的銷售量帶來的大量數據,公司需要使其電腦設備現代化,以便處理大量的業務
公司需要增加資源,使得公司的銷售增長時能夠滿足公司的需要.
尋求解決之道
解決外部問題的辦法是將銷售額的5%用於電視廣告
聘請一個能夠振興該公司所必備的經理班子。1997年聘用了Richard Morris作為執行副總裁, 聘用了Jeffery Zonenshine作為公司副總載以及首席信息官
調查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將財務、銷售市場和庫存一體化, 使得公司能夠更好的控制和製作可靠的財務報告。
實施ERP系統可以使公司有一個良好的機會進行業務方面的重大改革,
使首席執行官Jules Schneider脫離繁重的日常事務
去101學習輔導答疑網看看,那裡有專業的老師在線回答問題的!現在注冊還免費送金豆!
❷ 國際市場營銷學論述題目,急求相關案例分析及資料,謝謝各位好人!
耐克文化的個性
(一)把公司文化個性化
「體育、表演、灑脫自由的運動員精神」是耐克追求的個性化的公司文化。這個具有鮮明特徵的公司文化一反傳統觀念的企業形象,是由公司創始人菲利普•耐特創立的。
耐克公司初創時為藍帶體育用品公司,它是以奈特在斯坦弗商業研究生院上學時寫的一篇論文為模擬創建的。奈特胡亂地收集了一些田徑賽名將和體育迷的想法寫在文章中,他們的頭腦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打敗阿迪達斯,讓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上日本生產的高質量低價格的跑鞋——Tigers(虎牌)。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奈特把永不停息的個人奮斗和商業倫理貫穿於企業運營的始終。對奈特被選入俄勒岡州大學田徑隊,成為專業中長跑隊員後,他對體育用品的激情被磨掉了。後來他曾在波蘭price waterhouse當了5年會計師,他的商業意識也就是在那時培養起來。俄勒岡傳奇人特式的田徑教練彼爾•鮑爾,總是給他的明星運動員訂做跑鞋。他告訴奈特,一個田徑隊是由一些個體隊員組成的,每個人必須永不停息地拚命提高他或她的成績,徑賽運動員的信條是:「沒有端點」。而price waterhouse給了的啟示是「商業行為有最基本的原則」。耐克的歷史是以上兩個信條不斷對話的過程,是運動員的個人奮斗精神與商業約束相協調的過程。奈特與鮑爾曼開始共同創辦藍帶,並於1972年更名為耐克,從那以後,它開始設計帶本公司商標的鞋,並在亞洲生產。
永不停息是耐克的公司文化。當時,在美國運動鞋市場占據統治地位的是阿迪達斯、彪馬和Tiger。70年代初期,慢跑熱逐漸興起,數百萬人開始穿用運動鞋,因為運動鞋不僅穿著舒適,而且還是健康而年輕的象徵——這就是大多數人嚮往的形象,運動鞋即將流行起來,但以阿迪達斯為首的「鐵三角」卻沒有掌握這一發展趨勢,「耐克」卻跑步進入了。1974年,鮑爾曼教練在烤華夫餅乾的鐵模中擺弄出一種脲烷橡膠,製成一種新型鞋底。這種鞋底是「華爾餅干」式的,鞋底還有小橡膠圓釘,使它比市場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彈性更強,這項看上去很簡單的產品革新推動了奈特的事業,產品迅速打開市場,耐克1976年的銷售窗口從前一年的830萬美元猛增到1400萬美元。耐克像野火一樣發展起業,公司為開發新樣式跑鞋而花費巨資,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將近100名研究人員,其中許多人有生物、化學、實驗生物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學、化學和多種相關領導的學位。這雄厚的研究力量開發出140餘種不同式樣的產品,其中不少產品是市場最新穎和工藝最先進的。這些樣式是根據不同腳型、體重、跑速、訓練計劃、性別和不同技術水平設計的。這些風格各異,價格不同和多種用途的產品,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跑步者,使他們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種最齊全的跑鞋製造商,數百萬各式各樣、各種能力的跑步者都有了這種觀念,這在一個正在發展的行業里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形象。
靠著永不停息的企業理念,到了1979年,耐克通過策劃新產品的上市及其強勁推銷,市場佔有率達33%,終於擠進原來的阿迪達斯、彪馬和Tiger所建的「鐵三角」,成為銷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場份額甚至達到50%,遙遙領先於阿迪達斯,而奈特本人也跑步進入了《福布斯》雜志令人垂涎的美國富有400人之列。耐克是富有冒險精神的開拓型公司,在青翠的俄勒岡州公司所在地,已經培育出一種精心設計的文化,耐克一位老資格的經理曾回憶:「那就像是在一個充滿手足情義的環境中工作。同事們在一起痛快地喝酒,滔滔不絕地談論體育,並自詡為活躍且反傳統的人物。」每6個月,奈特的管理隊伍要聚會討論策略。這個在吵大鬧的聯歡會以「針鋒相對」著稱。奈特總是鼓勵對抗,甚至慫恿對抗,而且他和其他人一樣,接受別人的大聲指責。耐克企業的所在地,就像校園一樣,有森林、慢跑小徑、湖泊、足球場。奈特希望創造出一個祥和的工作環境,他認為世界已經夠混亂的了,工作時間應像家一樣自由。
耐克鮮明的企業文化,吸引大批年輕人,40%的耐克員工不到30歲,他們一天的工作是這樣安排的;中午時間在「校園」里的運動休閑中心運動兩小時,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他們對公司都非常忠誠,耐克公司的管理並不嚴謹,但是必須打破阿迪達斯的強烈信念把整個隊伍團結在一起。公司的營銷人員說:「我們本能地就能判斷,什麼事是耐克公司要做的,什麼事是耐克公司不做的。」由於阿迪達斯屬於正統派,耐克能夠非常重視認可那些對正統派深惡痛絕的運動員,如史蒂夫、普雷方汀——田徑世界裡的詹姆•迪安,對業余運動員聯合會嗤之以鼻;「愛鬧別扭」的伊蕾•納斯塔斯,則是網球界的一位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物。這些反傳統的運動員經耐克資助後,使耐克公司充滿挑戰正統、進取活力的形象。奈特對自己創辦的公司一往情深,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感情,對公司的事務,只要他認為需要,每天都事必躬親,出出進進辦公室。奈特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辦公室隔壁的小屋裡。小屋的地板上放著臟衣服,旁邊是成堆的東西和文件,幾乎沒有其他人進他的屋子,奈特發牢騷說:「一旦讓人們進你的屋子,他們便會整天進進出出,而我需要的是思考問題。」
耐克憑著自己的企業精神最好終在美國市場打敗阿迪達斯,但當銳步作為主要競爭對手於80年代初冒出來之後,耐克公司以生產男士體育為重點的文化顯得有些鼠目寸光。耐克公司竟未能預見軟皮areobic鞋的重要性這類鞋深受女性的青睞。1986年,銳步公司超過耐克公司,成為行業的帶頭人。奈特從中得到啟發,他制定了管理細則,以此支持維護商標信譽的中心工作。1981年,他著手對公司內部進行新的改造。他把一個大的鞋類部門分成幾個較小的部門,每個小部門分管一種體育項目的運動鞋,這樣就加快了產品開發的進程,他通過建立一套生產、銷售、廣告宣傳相連的體系把公司組成一個整體。結果是,公司群策群力開發各種鞋型,並以廣告宣傳為手段,給耐克鞋塑造一個強大的、具有轟動效應的形象。
(二)營銷戰略創新的動力來自文化理念的創新
塑造企業和產品完美和充滿活力的形象是公司的戰略目標。奈特認為,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極強,對品牌也極為敏感,校園里的明星人物的穿著經常會成為模仿的對象,因此只要設法讓最有魅力的運動員穿上耐克,就必定能吸引全國為數眾多的人的模仿。最偉大的世界級得明星、大紅人喬丹出色地把握耐克公司的獨特精神氣質,即完美且充滿活力的工作作風。耐克通過贊助這位「第一飛人」,同時也成為千萬喜愛運動者的偶像。現在耐克成為銷售額達4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後,其反傳統的形象正受到威脅,一位商業評論家罵道:「奈特發現,耐克公司在迅速變成美國商業和體育相結合而產生的普通矛盾心理的避雷針。」奈特自己也認為:「當你的家業越來越大時,你必須注意使企業降溫,但千萬不要把火熄滅掉。」在美國,雖然每賣出的3雙旅遊鞋中便有一雙標有耐克公司的商標Swooshk,但分析表明,截至1994年5月31日,耐克公司本年度財政總收入將下降6%,跌到37億美元。最大的籃球鞋銷售市場也急劇下降,耐克公司最重要的,有發展潛力的市場是歐洲和日本,但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卻不怎麼景氣。
問題的核心在於,過去幾年曾推動耐克公司發展的消費者——青少年及20出頭的年輕一代已經紛紛放棄了旅遊鞋,他們厭倦了泛濫成災的運動員參與的鞋類廣告。他們在尋找新穎的、少一點商業氣的產品——類似粗皺的皮鞋。這一切影響了耐克的股票,股價1990年11月達到最高峰,到1992年下降了40%,奈特所持的35%股票,過去價值23億美元,現在只值13億美元。很多分析家認為,耐克公司已跌到最低谷,他們估計,1995年,耐克的利潤將升到12%,約為3.16億美元。盡管仍然落後於1992年財政年度的利潤,但3月15日公布的的3/4結果,使華爾街發現了他們一直找尋的好消息的跡象。夏季幾個月的訂貨情況已出現一點好轉,新的款式——包括新推出的一系列籃球鞋——將受零售商歡迎,但是,56歲的耐克公司董事長仍然憂心忡忡,他深知要在已經飽和的美國市場再次實現他曾創造的那種增長,已經不再可能。他花了大量的時間考慮兩件事;怎樣才能既實現上述目標,又不喪失對公司成功至關重要的創新、創業的精神。奈特高深莫測而又孤僻。
要實現公司目標,企業文化的改革勢在必行。奈特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過問耐克公司的日常事務。為了應付公司目前難以駕馭的境況,奈特再次參與公司決策。事實正是如此,耐克公司對部門主管克里斯•范戴克來說:「奈特又回來了。」2月中旬,董事長召集了31位高級管理層經理在俄勒岡海邊別墅開會,其中8位是駐海外分公司的經理。會上,他宣布6月份,42歲的克拉克將接替耐克公司66歲的總裁查德•多納休。這一新任命受到公司上下普遍擁護。它充分肯定了克拉克以加強通訊聯系為手段,博採眾長的才幹,同時也為耐克公司這位「落伍者」搭起了充分施展的大舞台。但這一新戰略要求耐克公司各部門全力合作。在一次中層管理會議,總裁克位克向60名經理闡述「合作經營方式」的重要性,奈特雖然平時不喜歡開會,但也在後排列席了會議。克拉克談到,耐克公司在使交流渠道更加暢通及加快決策方面做的還很不夠。「我們的基因里生長著合作意識,」他總結說:「但以前那種一部分人聚集在大廳里決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奈特耐心地傾聽著,直到克拉克邀請他——這位意外的來賓——到前台去,他身著雙排扣西服及一雙寒酸的平底便鞋,奈特看上去有些衣冠不整。他緩步穿過走道,當燈光著他時,他眯起了黯淡的眼睛,他用笑話強調溝通渠道的重要性:「幾天前,肖恩•埃克哈特頭頂一隻青蛙走進一家酒巴。酒巴招待員問:『那是什麼』青蛙回答說:『我也不知道。開始的時候,它只是我屁股上長的一個肉瘤』。」奈特通過笑話向經理們傳授的信息是:我們必須走向成功,但不能丟掉幽默感,還有我們的叛逆文化。到美國,只有少數首席行政總裁能像奈特那樣,一出現在雇員面前,就能令他們歡欣鼓舞,他的傳奇魅力在於他打出一個最微不足道的手勢,也能讓人回憶起耐克整個輝煌的歷史。
體育精神和商業精神構築了耐克,錘煉了奈特的精明和強干。奈特起家時,耐克公司只是無名小卒,但他打敗了阿迪達斯,打出自己的牌子。他的成功秘訣是:首先是熱愛體育,而後是打破商業行為中的條條框框。他仍然戴著折疊式奧克利太陽鏡,也不忌諱開一些難登在雅之堂的玩笑。他是易激動又沉著的人。他的雇員都心甘情願與他共同創造耐克神話,除此之外,別無他求。盡管如此,奈特首先是一位精明強乾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在過去的歲月中,當他們為能在競爭中取勝而做馬拉松式的不懈努力時,耐克公司碰過壁,經過6年最艱難的發展,公司成為體育世界中最強大的一支力量。如今,由於年銷售額總是停留在近40億美元,奈特正在尋求擺脫這種滯留不前狀況的途徑。
(三)進一步改革創新、實施營銷新策略
為了能在已飽和的美國市場站住腳,耐克已更新「外觀」技術,推出了一系列新款跑鞋運動鞋等多種訓練用鞋。他還將致力於擴大范戴克主管的資金達2億美元的房租外運動品部門。旅遊鞋外表粗皺的鞋類是鞋行業中惟一熱門的產品。戶外運動用品部門將在此領域與廷伯蘭德公司等有實力的同行競爭,它的產量已增長了1倍,利潤也高出1倍數。奈特信心十足地認為,到1996年,它將成為耐克公司盈利最佳的部門,銷售額將達到5億美元。
同時,耐克也改變銷售方式。戶外用品部門已把銷售的焦點對准了雅皮士和新一代未知的顧客,但耐克公司能否通過運動員認可和電視廣告使他們對耐克鞋感興趣,這一點令人疑慮。為了吸引他們,同時,為了回擊公眾對耐克公司的冷嘲熱諷,耐克公司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宣傳活動。1994年春天,耐克公司調整了廣告形式。退役的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穿著芝加哥White Sox的隊服出現在成年棒球春季回聯賽上,耐克公司趁此機會,把它弄成一次旅遊商品展示,這使純粹的棒球愛好者非常惱火。
在策劃企業形象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是:存貨控制體系,但公司卻常常忽視了它。這種體系被稱為「期貨」,是耐克能夠持續創利的關鍵所在。耐克要求零售商業必須提前6—8個月就預訂其總購量的80%,只有這樣耐克才能保證發貨時間並給予10%的折扣。結果,由於耐克公司對供訂貨情況了如指掌,它有足夠的時間按訂貨來安排生產。這就避免了過多的庫存,同時也確保了能從其按亞洲各分廠獲得較理想的出廠價。零售商們討厭這種制度,因為一時他們對市場的估計出現差錯,他們就會被這些鞋困住。但是耐克的市場吸引他們去試試運氣。雖然耐克的競爭對手也在做同樣的事,但當耐克公司按照已經達成的交易開始發貨時,它就已經領先對手一程。銳步公司的卡莫迪說:「耐克擁有一個強大的後勤體系,比我們的後勤體系要強大的多。」
(四)營銷中的跨文化問題
跨文化問題是每一個跨國公司在經營和管理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德國的阿迪達斯是耐克和銳步在歐洲的最大競爭對手。歐洲人出於本能,偏愛歐洲大陸上生產的一切。阿迪達斯正是利用這點向耐克展開強大攻勢。此外,耐克運動鞋價格昂貴,每雙售價高達80—200美元,使一些歐洲人難以接受。針對這點,耐克公司刻意揣摸迎合歐洲人的心理特點。比如法國青年好標榜,美國人就在鞋上貼上價格標簽,以滿足法國青年的身份表現欲。荷蘭25歲以上的人喜歡穿白色的運動鞋,25歲以下的人則喜歡色彩鮮艷的運動鞋,耐克就區分對待。
歐美文化傳統的差異也使一些歐洲人地美國貨深惡痛絕。法國巴黎一所時裝設計學院的絡莉女士對穿運動鞋極為反感,她說:「簡直是墮落,不擦鞋是其一,而最可惡的是穿運動鞋」另一位義大利人稱穿運動鞋上班的女子「醜陋不堪」。但同時迪斯尼樂園與美國電影一樣,美國文化在歐洲大有市場,耐克正在利用美國形象塑造歐洲的「運動鞋族」。國際市場是耐克的策略重點,奈特說,我們都已強烈地意識到,幾年後,本公司在國外開展的業務要比在國內大的多。問題是,即使目前的國外銷售佔了耐克公司總銷售的1/3,但這些業務的開展只不過是分公司通過單純模仿美國機器實現的。公司必須到足球及其他國際性體育項目中去開辟市場。奈特擔心,在海外,耐克鞋正失去原有的正宗、做工一流的形象。這一切歸咎於忽視營銷策略以及銷售體鬆散。外國零售商也是怨聲載道,耐克公司總是採用高壓手段強迫他們早早地訂購耐克鞋,而只有美國零售商才習慣這種方式。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耐克買斷了世界各地分銷業務,以期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奈特號召部下集中精力到德國、墨西哥和日本這超級重要市場去開展業務。在那兒,耐克公司將使零售商們相信:提前訂貨並非樁痛苦的事,廣告宣傳的重點對象將特別放在體育界,耐克還將推出迎合特殊市場要求的旅遊鞋。例如,銷往亞洲的羽毛球鞋,銷往新堪的那維亞島的手球用鞋。真正的挑戰還在要找到一批稱職的經理,並給他們灌輸耐克的經營方式。但這個過程充滿艱辛。在美國,奈特相信本公司的經理能幹得很出色,因為他知道他們理解耐克這塊牌子的意義。那就是:體育、表演、灑脫自由的運動員精神。這就是傳奇總裁闡述的耐克集體文化的豐富內涵。現在,奈特很想在國外找一批信得過的經理,由他們開創性地經營其國內市場,並同時維護耐克的信譽。
但問題是,耐克文化可能被真正譯出來嗎?出口耐克鞋的同時,奈特還總是念念不忘出口他的耐克文化。原因很簡單:在俄勒岡洲,耐克公司的大院周圍貼著引人注目的體育比賽及表演的消息,這些報道鼓勵人們去買那些旅遊鞋,雖然這些售出的運動鞋中有70%,包括耐克鞋,未曾出現在體育館內,一位運動鞋營銷專家認為「消費者始終對體育懷有極大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具有持續性,這一準則至關重要。」為了加強國際行銷力量,耐克正在買斷在世界各地的分銷權,以使公司行使更多的控制權。耐克一方面要讓好生意從國外市場不停地冒出來;另一方面以維護耐克的牌子為宗旨,履行那些根據建議制定的策略。耐克公司在日本的經歷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它證明這一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前,奈特清楚地知道耐克日本分公司的銷售業務很大,但是由於它沒有體育、表演與公司牌子的形象結合起來,所以耐克買下了這家公司,對它進行改頭換面的工作。奈特選中了勇吉秋元來領導這項工作。秋元曾為肯德基在日本拓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各國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習慣不同,公司在制定營銷戰略和策略時就應當十分重視這個總是像秋元這樣的吸煙者往往把體育運動理解成為一種非常柔和的消遣方式,比如高樂夫球。秋元被送往Beaverton,接受長達4個月的耐克文化及經營方式的教育。他扔掉了香煙,開始跑步。12月,他回到位於東京的耐克日本公司,他下達了公司內部禁止吸煙的命令。對於這個煙霧彌漫的國家,這項禁令無疑是件大事。同時,他還迫使耐克在日本雇員參加長跑訓練,以迎接1994年夏威夷馬拉松賽。耐克總公司與各分公司的聯系加強之後,耐克得到第一筆「紅利」就是一種專為亞洲人腳形設計的特殊輕型跑鞋的問世。但是對於很多重要方面,特別是耐克這塊牌子本身,秋元並不能完全理解,奈特說,秋元動身回東京之前,想把「放手去干」譯成准確日語提交給耐克部部的經理們。耐克人為此驚恐萬分。奈特回憶說:「我們說:『不行』,千萬別譯出來。我們決不想掩蓋一個事情——我們的牌子是一個美國牌子。」耐克能夠憑其強調的文化動力跑贏國際競爭這場比賽嗎?家大業大的耐克現在不比創業初期,奈特這位傳奇般的企業家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
由於各國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習慣不同,公司在制定營銷戰略和策略時就應當十分重視這個總是像秋元這樣的吸煙者往往把體育運動理解成為一種非常柔和的消遣方式,比如高樂夫球。秋元被送往Beaverton,接受長達4個月的耐克文化及經營方式的教育。他扔掉了香煙,開始跑步。12月,他回到位於東京的耐克日本公司,他下達了公司內部禁止吸煙的命令。對於這個煙霧彌漫的國家,這項禁令無疑是件大事。同時,他還迫使耐克在日本雇員參加長跑訓練,以迎接1994年夏威夷馬拉松賽。耐克總公司與各分公司的聯系加強之後,耐克得到第一筆「紅利」就是一種專為亞洲人腳形設計的特殊輕型跑鞋的問世。但是對於很多重要方面,特別是耐克這塊牌子本身,秋元並不能完全理解,奈特說,秋元動身回東京之前,想把「放手去干」譯成准確日語提交給耐克部部的經理們。耐克人為此驚恐萬分。奈特回憶說:「我們說:『不行』,千萬別譯出來。我們決不想掩蓋一個事情——我們的牌子是一個美國牌子。」耐克能夠憑其強調的文化動力跑贏國際競爭這場比賽嗎?家大業大的耐克現在不比創業初期,奈特這位傳奇般的企業家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
感想
(一)、耐克公司自1986年以來股票收益率每年平均增長47%,在1986—1996年期間,《財富》雜志排出在全美1000家公司中,該公司排在前10名之內。其秘訣何在?如果深入研究該公司的理念就會發現,敢冒風險、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是公司創造奇跡的重要原因。《財富》雜志資深研究員加里•哈梅爾說,器樂創新的動力來源於思想的創新、企業理念的創新,就是在現有的行業改變競爭核心的能力,以及創造全新行業的能力。這將成為全球企業下一個根本性的競爭優勢。在一個越來越非線性的世界裡,只有非線性的戰略才能創造出巨大的新財富。這種戰略理念的調整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做到的。它會給企業造成陣痛,不首先從企業文化進行變革,就跨不出這一步,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證明這一點,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二)、不斷改革創新、實施營銷新策略是耐克制勝的法寶,也是所有行業和企業制勝的法寶。過去十幾年,雖然一些大公司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與耐克這些在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上不斷創新的公司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當百貨業中的守舊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進供貨鏈,並對生產線作大量無足輕重的擴展時,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則在創造全新的產品種類和零售概念。1995年4月到1996年4月期間,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其資本總額從幾乎零的水平增加到了將近兩年100億美元。
(三)、建設公司文化必須注意到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必須充分發展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徵,並建立善於抓住各種新的機會實施文化理念的創新。
❸ ESPN和耐克的案例分析,急!謝謝!!
不知道///
❹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
市場眼光獨到,市場細分准確
❺ 跪求:急需耐克與阿迪達斯如何創造顧客價值的案例分析。哪位高人知曉 擺脫指以高招!!!!
建議阿迪 因為牌子響些 款式也很多
❻ 求一份經典廣告案例分析論文
成功廣告案例-------耐克
1972年,耐克公司成立,1976年,耐克公司銷售額為1400萬美元,而到1983年已超過9億美元。經過短短的30年努力,公司2000年的銷售額大約是1972年的5000倍。耐克公司總裁菲爾:奈特說,我們擁有與上帝對話的神奇工具---耐克廣告。
確實,在對耐克品牌迅速崛起並雄踞榜首的成功經歷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耐克品牌的營銷策略十分注重利用廣告對品牌精神和運動精神全方位的詮釋,而正是廣告對品牌精神的演繹成為了耐克產品的靈魂。有了靈魂的耐克是強大的,不可戰勝的。耐克廣告是耐克神話的締造者。
實而虛之,「 」的魅力無窮
「NIKE」來自於希臘勝利女神「耐克」,意為無往不勝。耐克以飛行符號「 」作為公司的CI標識,醒目獨特,使人聯想到運動過程中飛一般的速度感。同時,這個符號也表示是非判斷中「正確,肯定」的意思,帶給人們諸如「選擇耐克是正確的」「耐克是好的」之類的正面的心理暗示。將豐富的文化內涵巧妙地融合在符號之中,這正是耐克公司「實而虛之」的一個方面。
類似於「 」這個形狀的符號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耐克的廣告以無限創意表現,肢體系列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範例。
表面看來,這個肢體系列就是利用人的肢體形成明顯的「 」形,但是綜合整個系列的創意來看,廣告並不是單純模仿「 」,而是向廣眾說出這個符號的無處不在。
不過,耐克廣告能夠創造出耐克神話,顯然絕不是賣弄簡單的形狀和組合那麼簡單。廣告製作人的目光看得相當深刻長遠,耐克廣告不僅涉及到十分廣闊的范圍,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作品都表現出令人贊嘆的深刻內涵。「格言」系列就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在耐克這個「格言」系列中,每一個廣告,每一句標語都表達出了耐克一貫強調的運動精神。
If you really want it只要心夠決
you'll push back pain就能征服痛苦
use it利用它
control it控制它
if you really want it只要心夠決
living your dreams實現你的夢想
if you really want it只要心夠決
learn from the fails從挫折中學習
learn how to win學習勝利
if you really want it只要心夠決
everything to your fire將所有燃燒成激情
all the pain所有痛苦
failures失敗
criticisms批評
glory榮耀
take the ball出手奪球
take the last shot出手絕殺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to你可以做到任何事
if you really want it只要心夠決
耐克的AIR系列的廣告。黃昏時,落日下,在城市疲倦和蒼涼的背景下,一個孤獨的身影跑步。僅僅是一個側影,像一個小黑點,小得微不足道,然而城市是沒有生命的,只有這一個小黑點是活的,給整個畫面帶來了生機。奮斗不息,生命不止,這是耐克帶給消費者的運動精神。
耐克的小黑i人系列影視廣告堪稱經典,廣告通過黑人的行為,表達了公平、寬容、競爭友誼等內涵,詮釋了耐克的運動精神。在這里,小黑人取代了「 」成為了運動符號。
虛而實之,體育精神永存
廣告創意策略的制定始終圍繞其品牌的核心價值——人類從事運動挑戰自我的體育精神
創意法則一:籃球不是球
創意法則二:用速度征服速度
創意法則三:讓產品「思想」起來
創意法則四:不要放過靈魂
創意法則五:最好讓產品也講話
創意法則六: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創意法則七:老當益壯顯身手
創意法則八:究竟誰怕誰?
創意法則九:善用明星武器
創意法則十:圖騰,圖騰
創意法則十一:跑不跑由你
創意法則十二:「要穿不要熨」
創意法則十三:「我愛橄欖球」
為了贏得人氣,佔領市場,耐克採取了屢試不爽的明星策略。相對於前面列舉的「虛化」手法,這種明星策略可以說是「實化」手法,為難以言傳的精神找到了合適的表現對象,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耐克公司先後與一些大名鼎鼎的體育明星簽約,如喬丹、巴克利、阿加西、泰格伍茲等等,利用這些明星在目標消費群體中的說服力在廣告片中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耐克公司善於變革的能力、明星造勢的策略、體育精神的打造以及大規模的贊助和宣傳都是耐克立於常勝不敗地位的重要原因。
成功廣告案例-------阿迪達斯
自然、平和、收斂而真實
在阿迪達斯廣告中,不會見到耐克的咄咄逼人或魯莽強悍,而是 自然、平和、收斂而真實。阿迪達斯只是靜靜地留下空間,更讓觀眾獨享運動的自然空間,不會像廣告「說做就做」被壓迫得似乎窒息。靜靜的阿迪達斯廣告具備了更融洽的親和力:「A make your own B」,在這里,A(Adidas)只是你的身體B(Body)的一部分。在個性成熟的市場中,也許阿迪達斯的收斂、風韻的風格,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使消費者真正認識到阿迪達斯品牌所具有的品格:真實(authentiaty)、靈感(inspiration)、義務(commitment)和誠實(honesty)。
❼ 管理學案例分析 。
1、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著機制;
2、社會在發展,觀念觀念未得到轉變;
3、充分發揮團隊作用,得到充分確認後進行決策;
4、建立機制,重視每一個人的建議,經論證後有組織的進行實施。
❽ 案例分析 耐克公司的跨國投資
本案中主抄要涉及四襲個生產要素在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中的垂直流動和重新配置。
一是資本要素。而克公司通過原始積累獲取大量的原始資本為了再獲取最大收益,通過再投資向外轉移。
二是勞動力要素。這里指勞動力的價格要素轉移,通過向不發達的生產,使用低勞動成本國家的勞動力,獲取最大投資價值。
三是技術要素。其的產品開發在國內完成後,在生產過程中固化到產品中,完成國際轉移。
四是信息要素。其利用地域信息不平衡的差異化,調整產品生產和銷售戰略,實際作息要素的國際轉移。
❾ 怎樣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企業資金結構急急急,要求是實例,有數據的,因為畢業論文要用,求解答啊!!
波特五力分析屬於外部環境分析中的微觀環境分析,主要用來分析本行業的企業競爭格局以及本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系。根據波特(M.E.Porter)的觀點,一個行業中的競爭,不止是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替代品的競爭、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綜合強度,決定著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從而決定著行業中最終的獲利潛力以及資本向本行業的流向程度,這一切最終決定著企業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下面一一簡要說明:
1, 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是行業競爭的一種重要力量,這些新進入者大都擁有新的生產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資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場地位。新進入者加入該行業,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帶來對市場佔有率的要求,這必然引起與現有企業的激烈競爭,使產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獲得資源進行生產,從而可能使得行業生產成本升高,這兩方面都會導致行業的獲利能力下降。
2, 替代品的威脅:某一行業有時常會與另一行業的企業處於競爭的狀況,其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質。替代產品的價格如果比較低,它投入市場就會使本行業產品的價格上限只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這就限制了本行業的收益。本行業與生產替代產品的其它行業進行的競爭,常常需要本行業所有企業採取共同措施和集體行動。
3, 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買方亦即顧客,買方的競爭力量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買方所需產品的數量、買方轉而購買其他替代產品所需的成本、買方所各自追求的目標。買方可能要求降低購買價格,要求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多的優質服務,其結果是使得行業的競爭者們相互競爭殘殺,導致行業利潤下降。
4, 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對某一行業來說,供應商競爭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供應商行業的市場狀況以及他們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供應商的威脅手段一是提高供應價格:二是降低相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從而使下遊行業利潤下降。
5, 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力量是企業所面隊的最強大的一種力量,這些競爭者根據自己的一整套規劃,運用各種手段(價格、質量、造型、服務、擔保、廣告、銷售網路、創新等)力圖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和爭奪更多的消費者,對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它利益相關者」是管理學家弗雷曼建議加到波特的競爭模型中去的。這些利益相關者是政府、工會、地方社區、借貸人、貿易組織、股東、特殊利益集團。其中,政府的作用力最大。
————————————————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全面分析耐克和阿迪達斯
一、分析框架及市場基本狀況
邁克爾?波特在其經典著作《競爭戰略》中,提出了行業結構分析模型,即所謂的「5力模型」,他認為: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這5大競爭驅動力,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對比這5種力量的作用,來分析一下美國運動鞋企業的競爭狀態。
首先,這個領域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美國運動鞋產業由「不用工廠生產」的品牌型公司組成,大公司在廣告、產品開發以及銷售網路、出口方面都更有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是,品牌個性與消費者忠誠度都給潛在的進入者設置了無形的屏障。
其次,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因為大多數運動鞋產業的投入都是同質的,特別是在耐克發起了外購浪潮後,超過90%的生產都集中在低工資、勞動力遠遠供過於求的國家。
第三,運動鞋的終端消費者在意價格,同時對時尚潮流更加敏感,但是對於公司的利潤率並沒有極為負面的影響。因為如果存在利潤的減少,那麼這將通過降低在發展中國家的生產來彌補。此外,大多數品牌在產品差異化方面很成功,這阻止了購買者將品牌同不斷轉換的品牌形象聯系起來。
第四,因為其他鞋類都不適宜運動,所以現在還沒有運動鞋類的完全替代產品。
第五,美國運動鞋市場被看作具有挑戰性並已飽和,充滿激烈的競爭且增長緩慢,因此對於新進入者只有很小的空間。耐克、阿迪達斯和銳步,這些主要品牌搶佔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並保持相對穩定。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這是一個令人垂涎的市場,不過壁壘高築,有較低的供應商議價能力,適度的購買者議價能力並且沒有知名品牌的替代產品,很難擠出利潤。另一方面,當除了高度市場集中但沒有任何壟斷力量時,區域里的對抗十分激烈。因此,在這個競爭環境中,獨立公司的超常利潤的持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們的策略。
二、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市場地位
(一)耐克的領導地位
耐克起源於1962年,由菲爾?耐特首創,當時命名為「藍絲帶體育」,20世紀70年代正式更名為Nike。它初步超過阿迪達斯在美國運動鞋業內坐頭把交椅,1980年占據約50%的美國市場份額。從那時起,耐克開始實行積極進取的市場活動,簽約頂級運動員,並創造了「只管去做(Just Do It )」這一口號。
耐克將它的運動鞋定位為具有創新設計與技術、高價位的高品質產品。耐克憑借豐富的產品類型以及傑出的設計,2000年占據了超過39%的美國運動鞋市場,幾乎是阿迪達斯市場份額的兩倍。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耐克就從一家產品導向的公司逐漸轉變為一家市場導向的公司。它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在公司內部設計高技術和高品質的產品,在低成本的國家生產,再成功地通過營銷建立起作為青少年亞文化標志的品牌。耐克的獨特資源包括專利產品和商標、品牌聲譽,公司文化和公司獨特的人力資產。
為了弄清耐克如何在其資源和實力的基礎上發展成競爭優勢,我們在以下將從生產、銷售、市場營銷幾個方面分析他們的價值鏈。
1、在生產環節上,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耐克便把製造環節外包給很多亞洲國家。外包使耐克獲得了廉價的勞動力,並從供應商那裡得到大量折扣。而且,外包使顧客能更快從市場獲得新產品,減少資本投入的風險。
2、在銷售上,這種「期貨」下單計劃允許零售商提前5到6個月預先定下運輸保證書,保證90%的定貨會以確定的價格在確定的時間運到。這個策略成功地將存貨減少到最少,並縮短了存貨的周轉。現在,耐克有三種銷售渠道:零售商、耐克城以及電子商務。耐克城建立於20世紀90年代,展示耐克最新或最具創意的產品系列,在主幹道上做廣告,耐克城與其說是一個銷售渠道,不如說是一個營銷手段。電子商務始於90年代的Nike.com,耐克也允許其他網路公司銷售其產品。電子商務策略使耐克重新點燃了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關系。
3、市場營銷作為耐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不僅是做廣告,更是吸引並留住顧客。耐克營銷團隊採用的市場策略始終反映公眾意見。在20世紀80~90年代的大部分時期,專業運動員被像英雄一樣崇拜,因此耐克投入大量資金,請成功、富有魅力的知名運動員為產品代言。例如,當邁克?喬丹1984年加入耐克團隊,「像邁克一樣」就成為切合了人們對邁克?喬丹仰慕之情的口號。而當喬丹1999年退役時,耐克無法找到一個運動員可以代替他的位置,因此,耐克轉向一個名為「Nike Play」的新活動,這個活動由展示個人成就、鼓勵所有人參與的系列短片組成。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策略要隨著消費者的喜好而變。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正是保持耐克在鞋類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的法寶。
(二)阿迪達斯扮演的挑戰者角色
「為每位運動員提供最好的鞋。」在這個簡單而又雄心勃勃的理念的鼓勵下,20多歲的阿迪?德斯勒開始做鞋,終於在1948年建立起一家名為「阿迪達斯」的公司。公司生產大量各式各樣的高品質的運動鞋,最終在20世紀60年代,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賽事的首要運動鞋供應商。60年代後期,阿迪達斯在運動鞋業內穩坐頭把交椅。但是,進入70年代,阿迪達斯沒有意識到平民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還是專注於專業運動鞋。由於對銷售預期的失敗和對市場競爭狀況的低估,阿迪達斯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最後在70年代後期被耐克取代。
1997年與salmon聯合之後,1998年到2000年阿迪達斯重建了其市場份額緊隨耐克之後,穩居第二的市場位置。不過,在2002年公司的市場位置又跌至第三,比起耐克40.6%的市場份額,它僅有11.8%,2003年依然保持此位置。
從阿迪達斯的歷史來看,它是第1家發起生產外包的鞋類公司。他們的生產公司分布於中國大陸、越南、台灣以及拉丁美洲。現在他們的供應鏈利用3種不同的供應商類型,包括承包商、下級承包商和本地原料公司。他們的外包策略對團體的成功至關重要,並被整個領域仿效。這種策略可以轉移風險,降低勞動力成本並可將主要精力集中到阿迪達斯的核心策略??市場營銷和研發上。
市場營銷是阿迪達斯的兩個核心策略之一。1997年,阿迪達斯宣告收購了所羅門公司,組建成為世界領先的體育用品集團公司之一,公司具有突出品牌的股份。這兩家公司在產品和地域協調上互為補充。所羅門在北美和日本表現特別強勁,這對阿迪達斯提高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很有幫助。他們重新聚焦、重新定位阿迪達斯品牌以全面發掘它的市場潛力,將所有產品整合到3個明確的客戶組:永恆體育、獨創和器械。這種劃分在運動、體育和運動生活方式的顧客中,創造了更強大的市場滲透。阿迪達斯始終堅持邀請名人作產品代言人,並贊助體育聯賽。科比。布賴恩特、安娜。庫爾尼科娃以及貝克漢姆都是阿迪達斯旗下的超凡的天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歐洲足球冠軍杯賽、法國足球世界盃、美國女子足球世界盃等等,阿迪達斯總是最大的贊助商之一。
除了市場營銷,研發是阿迪達斯的另一個核心策略。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創新團隊,每年至少投放一個大的創新。2003年,阿迪達斯建立了「大眾定製」系統,可以根據顧客腳的不同情況、個人喜好和要求設計特別的鞋,領先者的優勢使阿迪達斯在這一領域處於第一位。
三、各自的市場策略
(一)阿迪達斯,如何挑戰領導者?
阿迪達斯在研發方面有著非凡的能力,它需要的是更加以顧客為導向的營銷策略。即使阿迪達斯和耐克可以相互模仿,它們也應該在有效的執行和協調方面盡量區別於對方。當耐克的營銷和研發隊伍更多關注北美消費者的需求時,阿迪達斯主動開始塑造自己的市場區隔(segmentations)。因為從兩者的整體業績來看,阿迪達斯的總資產回報率(ROA)和耐克是非常接近的,這就意味著從長期來講,阿迪達斯完全有潛力與耐克一較短長。
1、產品實施本土化
作為一個德國的體育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應該把它在美國市場上投放的鞋類產品「美國化」。歐洲人喜歡的產品不一定符合美國人的胃口。阿迪達斯應該招納和培養那些真正了解並且能夠預測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的人才。這是一種無法模仿的資源。然後你就可以根據這些預測的結果來重新塑造你的市場區隔,這樣一方面滿足了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證了你在這個細分市場上有獨到的優勢。美國人更強調個人化,所以在廣告方面,阿迪達斯應該把它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個性化,而且要減少明星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