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思維導圖描述手機市場細分標准、定位是什麼
如果想要繪制思維導圖的話,可以用xmind。
『貳』 華為手機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
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司介紹
在競爭激烈的通信設備市場上,華為堪稱是中國成功通信廠商的代表。該公司成立於1988年,由退役軍人任正非創立於深圳,是由員工持股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在全球通信業具有領導地位的供應商之一,從事通信網路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專門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固定網、光網路、移動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路解決方案從事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創新的、客戶化的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實現客戶的潛在增長,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
二、業務領域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
1
1/5頁
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同時做出業務架構調整,形成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架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路、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方便人們的溝通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業務范圍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2、固定接入;3、核心網;4、傳送網;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8、OSS; 9、安全存儲;10、華為終端。(手機市場)
三、華為的市場細分
(1)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中的市場細分
「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正是華為早期的細分市場策略。華為進入通信市場的時候,中國的電信市場非常廣闊,但競爭也比較激烈,尤其面對強大的國外和合資品牌廠商。華為作為市場後入者和挑戰者,不可能在市話市場上與強大對手硬碰硬,所以華為選擇了對手的薄弱環節——農村市場作為突破口。這時華為細分市場的基礎是地理細分。
隨著華為實力的增強,華為以接入網逐步切入市話市場,面對競爭對手的遠端接入模塊,它細分市場的依據是「標准
2
2/5頁
差異」,一個產品可應用於多個市場,即強調「V5介面有利於建立靈活而相對獨立於各製造廠商的接入網體系」,從而贏得崇拜這一技術的用戶需求。 當華為以接入伺服器進入數據通信產品市場時,它細分市場的依據是「需求差異」,即根據自身對中國電信網路的了解,滿足國內運營商對適合國情的接入伺服器的需求。
當華為提出「寬頻城域網」概念時,它細分市場的依據則是「地理差異」、「需求差異」、「心理差異」綜合考慮的結果。寬頻城域網能順應城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能滿足運營商網路改造的需求,能迎合國內運營商因擔心國外運營商競爭而「先下手為強」的防禦心理。
(2)華為在企業市場業務的市場細分
2011年初,在電信設備市場觸頂的情況下,華為宣布正式進軍企業網。如今,在企業網一年有餘的華為,在技術和產品方面與思科的差距已經不大。形成了包括數通、UC&C、IT、服務、垂直行業在內的五大企業業務平台,產品覆蓋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通一通信等,能夠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其以太交換機和路由器等已廣泛應用於政府、電信、金融、交通、電力、教育、石油等各個行業,承載全球20億人。
華為在企業市場是採用的差異化營銷策略,實現選擇專門化,不同產品針對不同市場,
『叄』 1.小米手機的品牌定位是什麼,市場細分的群體是哪些
他最初的品牌定位就是發燒友,就是那些對手機特別了解,特別喜歡換手機回的人喜歡刷機。答
然後之後隨著他的市場銷量越來越多,他主打性價比,然後就是很多學生大學的學生們低收入人群也開始了。
之後小米把紅米品牌獨立,就開發高端市場,然後發布了小米note系列,還有mix系列等高端系列,主打商務人群就是高收入,定價基本在4000~5000左右。
『肆』 小米手機的市場細分與定位
小米的市場目前主要還是錢不是很多,又希望可以得到主流手機體驗的初級用回戶,這類用戶的主要追求是低價答高配。
小米的定位是快速建立龐大用戶群,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然後可以像QQ一樣實現軟體盈利(目前看來還沒達到目的)。
『伍』 蘋果手機是如何做市場細分的
按人口細分:蘋果公司,把主要的消費人群定位在20~45歲之間,尤其是20 30歲時,他們非常看中的消費群體。
按照心理細分,當時蘋果公司是經過調查心理因素發現大方的時尚的外觀,給追求時尚的消費者不同。
所以他定位了他們的目標群體,把手機定位在簡約時尚以及更少有更好的理念。
『陸』 手機市場怎樣細分(站在一個手機企業的角度)
2月12日,vivo宣布成立子品牌iQOO,主打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昨日,vivo官方回應,IQOO 品牌並非局限於外界猜測的主打游戲手機。這一回應確實很官方,但也包含了新品牌的無線可能。
四大國產頭部手機廠商終於悉數成立了獨立子品牌。
華為最近兩年來的高端機型可以說做的風生水起。
最近的華為mate20系列的部分機型已經超越了蘋果max 的價格,甚至有的機型都斷貨了。 曾經5000+的手機市場,長期被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外手機品牌占據。而華為已經破冰,智能手機中國也可以做的很好。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跌14%,但 5000元檔位以上的高端機方面,反而出貨量同比上漲了10%。這並非僅是提升品牌亦或謀求高利潤的戰略決策,而是真正存在需求。華為破冰國產高端手機行業之後,小米oppo vivo等手機廠商也開始爭奪市場。
5000元+檔位的逆勢增長以及海外市場的超高增速兩大趨勢,成為2019開年以來,手機廠商最先吹響戰爭號角的地方。在供應鏈之爭愈發激烈的當下,足夠的市場佔有率也就一定程度意味著更大的供應鏈話語權。
主品牌+子品牌策略將成為接下來手機行業競爭的一大趨勢,但正在走來的5G時代,將從技術層面帶來新的挑戰。廠商能夠抓到的技術轉換風口和關鍵點,這是未知的。未來會分化出不同的技術方向,過往並不是一些廠商沒有做好准備,而是速度慢了,量就跌了。3G向4G轉變過程中,由於中國用戶需求變化和渠道的結構性變化,「中華酷聯」中有三家廠商離開了頭部陣營。同理在5G時代, 2019年只會比以往更重要。市場空間已經非常結構化,科技創新是有很大空間去努力的方向。
那麼蘋果手機的降價,對我國手機的購買趨勢有影響嗎?
中國品牌推出的高價產品,主要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競爭者眾,因此在高階產品的佔比提升上面臨較大困難。但由於高階產品能帶來較大利潤,且能突出品牌差異化等效果,提升品牌競爭力且得以永續經營,因此品牌廠仍投入大量心力在高階手機產品的開發拓展。從整體均價來說,手機市場的價格是在上漲的。而蘋果也並非所有高端機型都陷入降價旋渦,而是定價高端、但性能僅為入門機的XR系列為市場所否定。相反,更高端的iPhone X在中國出貨量跟美國出貨量非常接近;XS、XS Max系列在中國出貨量,有接近美國市場的60%-70%左右。
「撲向」海外
在看起來疲軟的手機市場,另一個亮點是海外市場支撐了很大部分的增速。
從機構統計的數據來看,2018年國產頭部手機品牌海外市場銷售佔比在同步提高,且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增勢驚人。以OV在2018年的表現來看,能依舊保有成長動能的主因在於海外市場的拓展。
1月18日,雷軍簽署任命文件,建議成立非洲地區部並將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業務有所整合,分別匹配了相應高管。2月初,OPPO宣布分別新進入英國、土耳其和波蘭三個市場。華為和OPPO在2018年就強化了對西歐等市場的滲透。2018年中開始,OPPO開啟了進軍歐洲的布局。
2018年四大國產頭部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佔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小米提升16個百分點,華為提升8個百分點。增速方面,海外布局最早的華為,2018年同比增速達62%,小米增速更是高達82%。
不可否認的是,在部分海外市場上,國產品牌確實形成了對國際巨頭的份額擠壓。這也意味著,頭部廠商之間的正面競爭開始難以避免。相對應地,這帶來對手機廠商技術、定位、市場布局等的綜合考驗。
『柒』 目前手機市場常用的定位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定位方式就是開啟查找手機。
開起茶樓手機之後,就可以在其他手機上使用手機賬號來查找定位。
『捌』 手機市場細分報告怎麼寫
按照以下格式自行分析。
一、市場細分(Segmenting)
市場細分是根據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不同慾望和需求以及不同的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把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有意義的消費者群體的過程。市場細分有利於企業生產真正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有利於發現市場「真空」地帶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實施營銷策劃方案。
二、目標市場(Targeting)
就中低端手機消費市場而言,消費者重視手機的實用性和性價比更多而介意手機時尚新潮的外觀、多樣的娛樂功能、高的科技含量這些方面較少,基本偏向全面型消費取向。與年輕人相比一般中老年人比較關注價格低廉和經久耐用。聯系區位地理因素,我國華中、東北、西北、西南一些中小城市和小鄉鎮,消費水平不是特別搞的地域是中低端手機消費的主要目標市場。
三、市場定位(Positioning)
市場定位是指為使產品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相對於競爭產品而言占據清晰、特別和理想的位置而進行的安排。因此,營銷人員設計的位置必須使他們的產品有別於競爭品牌,並取得在目標市場中的最大戰略優勢。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由美國營銷學家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並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市場定位是市場營銷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市場上常見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如MBA、EMBA等均對「市場定位」有詳細介紹。
『玖』 手機市場為什麼要進行市場細分
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智能手機在售數量每月均保持在1100款以上,最高達到1334款。整個手機市場競爭已然白熱化,不進行市場細分定位很難在這個品牌化的市場分一杯羹。
各手機品牌紛紛推出差異化的營銷模式及產品定位,如OPPO和Vivo主打線下策略,小米的線上營銷,三星和蘋果的高階市場全力布局,華為憑借優異產品性能和高性價比……國產手機品牌正日益搶占高階市場,逐步侵蝕三星和蘋果在高階領域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表明國產手機品牌的興起和品牌影響力的大幅上升。產業整體發展來看,加快提升產品品牌形象和價值正在成為國產手機企業的新追求。有興趣可以看下這篇文章,對2015年的手機市場分析的不錯http://display.ofweek.com/2016-01/ART-8321304-8500-2905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