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雕爺牛腩的營銷策略
雕爺牛腩餐廳,是中國第一家「輕奢餐」餐飲品牌,其烹飪牛腩的秘方,是向周星馳電影《食神》中的原型人物——香港食神戴龍——以500萬元購買而得。
雕爺牛腩這家餐廳我想在剛開始進行宣傳傳播的時候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因為它前期的宣傳是真的很到位,甚至運用了很多明星自身自帶的效應來為自己的品牌打廣告。那麼從這個品牌本身他的營銷策略又做得如何那?
總結
雖然這家餐廳在品牌宣傳上做得確實不錯,也知道利用明星試吃來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但如果在定位上發生偏差的話就很容易造成後續工作的失敗。所以還是要在營銷策略上加以改進才好。
❷ 雕爺牛腩 如何做到
產品定位:少而精的單品數
一家好餐廳的精髓不在於菜品數的多少,而在於產品的精良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
「我絕不認為,在互聯網上發個團購券,就叫O2O。」雕爺認為,真正的O2O,應該是從產品定位開始就是互聯網式的。
在他看來,蘋果公司產品線很少,微軟的核心產品也只有兩三個,但他們卻成就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不追求多的SKU(零售行業用語,意指最小庫存單位,電商行業通常將一個單品定義為一個SKU),但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是互聯網精神之一。」雕爺表示,圍繞著這樣的產品精神,雕爺牛腩也只有12個SKU。
一家餐廳只有12個菜,比麥當勞的菜品還要少。創立之初,一些美食界人士認為,這樣做是找死,而雕爺卻一意孤行。之所以做這么少的SKU,是基於雕爺自己的消費體驗和理論支撐:一個消費者第一次吃到某家餐廳自己比較滿意,如果下次再來,通常點菜與第一次的重合率高達80%,這是人們潛意識路徑依賴的結果。 雕爺很喜歡北京的兩家餐廳,一家鼎泰豐,一家是大董烤鴨,但自己一年也就去三四次而已。於是,雕爺為牛腩定位的目標客戶群是中產階層,他們的消費面比較寬,很少會頻繁地光顧一家餐廳。因此,即使SKU很少,只要保持每個季度更換菜單,就足以滿足老客戶再來所需要的新鮮感。
雕爺認為,一家好餐廳的精髓不在於菜品數的多少,而在於產品的精良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在互聯網上,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優化早已經深入互聯網人意識,大到操作系統,小到手機上的APP。然而,互聯網產品的優化過程往往是不斷修正BUG,不斷的升級版本。而用這樣的產品理念玩餐廳,玩掉的就是成本,尤其比較適合雕爺這種味蕾無比挑剔,而做餐飲卻又沒有實際經驗的創業者。
於是,雕爺花500萬元從香港食神戴龍手裡買斷了食神牛腩的配方,他堅持認為,在美食上,北京離香港還有「8條街的距離」。主菜有了,但開胃小菜、沙拉、甜品一樣也不能含糊。為了精選食材,開始時就在一斤芝麻菜中扔掉八兩;而在10枚鴿子蛋中,也只會挑出一個合格的。據雕爺透露:他曾經收到某供應商送來的黑松露,由於供應商儲藏溫度沒掌握好,收貨後發現味道變了,只好全部扔掉,僅一筆就損失了5萬元。雖然「成本像坐上了火箭」,但雕爺認為,這個交學費的過程也精選出了更好的食材供應商。
一般網游即將上線之前都會搞個「封測」,邀請玩家來玩,找出BUG並修正。這一招被雕爺借鑒到餐廳中來,除了測試服務,就是優化產品。雕爺認為,一餐飯從前菜到主菜再到甜品是個系統,每道菜不是單獨存在的,封測的過程就是找出其中的BUG。他舉了個例子,最初在開胃小菜里,配了韓國重發酵泡菜,但經過各種美食達人的品評最後被換成了四川泡菜,因為韓國泡菜酸辣太過猛烈,影響了後面沙拉相對清淡的節奏。而四川泡菜剛好,開胃且不搶奪後面菜品的光彩。
雕爺牛腩在開業前足足搞了半年封測,邀請各路明星、微博大號、美食達人免費試吃,從前菜到甜品,無一不是在眾多口味中不斷優化。
在半年的封測期,雕爺燒掉了1000多萬元,在講究成本控制的餐飲行業同行看來,這簡直是在「胡搞」。不過,雕爺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封測期,關於菜品的一個個BUG被解決掉,與此同時,也沉澱和挑選出比較優質的供應商。
另外,互聯網好的產品往往特別重視用戶體驗,比如微信之所以讓用戶感覺用得「舒服」,背後是有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在諸如菜單、頁面、按鈕等各種小細節上「較勁兒」。比如,雕爺牛腩吃面的碗就是雕爺在細節上較勁兒的結果:接觸嘴的部分很薄,很光滑,但是其他部分厚且相對粗糙,這樣人喝湯時,嘴唇接觸的部分會有好的觸感,但端碗時粗糙厚重會給人以安全感,面碗在8點半的位置開一個拇指槽,端的時候更穩固,而在1點20的位置也開了一個槽可以把筷子和勺卡在那裡,喝湯時筷子和勺不會打在臉上。但是這樣的碗需要訂做,雕爺認為,諸如此類的細節決定了用戶體驗,因此這個成本不能省。
營銷推廣:用微博引爆流量
一方面是微博高關注度,另一方面封測期不讓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慾望在開業後爆發。
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流量經濟,有了流量便有了一切。在電商行業,有了流量還要有重復購買率。雕爺認為,開餐廳的邏輯也是一樣的。
目前,雕爺牛腩的兩家餐廳開在朝陽大悅城和頤堤港。前者是成熟的商圈,後者還在培育期。但兩家店都是商場餐飲層較偏的位置。對於怎麼引來流量?雕爺的辦法是微博引爆。此時,封測的另一個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傳播價值。
餐廳玩封測,流量的效果幾乎在雕爺的預料之中。這一靈感來自於Facebook。Facebook創業之初,沒有哈佛大學後綴的郵箱根本不讓注冊,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不讓注冊越有神秘感,因此,當時所有常青藤大學的學生都拚命想擠進去看看,而等facebook開放常青藤大學的時候,所有非常青藤大學生們,也都想擠進來。於是扎克伯格輕易獲得了最初的成功。
在雕爺牛腩的封測期,只有受邀請的人才能來吃。受了邀請的,往往會發微博或者微信說說自己的消費體驗,既然受邀請,吃別人的嘴短,吃了又不說好的是少之又少的。於是,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們紛紛在微博上幫著吆喝,最初的傳播效果就有了。
開業前夕,雕爺牛腩又利用微博玩了把大的。比如邀請蒼井空到店,被微博大號留幾手「偶遇」並發微博。蒼井空自己在微博上證實之後又引發了網友4.5萬次轉發,成了當天微博熱門話題。
但在微博炒作過程中,雕爺牛腩也沒少挨罵,比如店裡規定不讓12歲以下兒童進入,就引來了極大的爭議。對於餐飲行業的批評也會引來罵聲,但雕爺依然樂呵呵幫著轉發這些罵他的微博。他堅信自己的方向用流量才是王道,而有爭議才能有流量。
「互聯網最有意思的是粉絲文化,往往某個產品做的不錯時就會形成『死忠』,一個產品越有人罵,『死忠』就越堅強。」雕爺指出,小米手機從誕生第一天開始就不停有人罵,而米粉們總是奮起反擊。一旦有了一定量的粉絲,那些提出批評的人就容易與粉絲形成罵戰,罵戰的結果就是流量的大漲,產品大賣。蘋果、小米手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雕爺牛腩在微博傳播過程中也培養了一些忠實的粉絲。
一方面是微博高關注度,另一方面封測期不讓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慾望便會在開業後爆發。
互動:用微信維護老客戶
雕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盯著大眾點評、微博、微信。用戶只要有對菜品和服務不滿的聲音,都會立刻得到回饋。
雖然開業後的火爆在預期之中,但在電商行業浸淫數年的雕爺卻清醒的意識到,光有流量是沒意義的,一招鮮,對於任何行業都不管用,餐飲是「無限改進型」行業,互聯網上的優秀產品無不是積極與用戶互動並迅速改進。只有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和優化產品和服務才能有口碑和重復購買率。
「最初的MIUI存在的問題,用戶只要不滿,改進就迅速跟進。」雕爺認為,與粉絲互動並迅速接受粉絲建議而改進是小米成功的關鍵。因此,用戶互動並將互動中用戶聲音反向傳導至餐廳的經營中是流量背後更加重要的工作。雕爺認為,這才是O2O的精髓所在。
在傳統餐飲中,菜單一旦訂下來就很少會改動,而雕爺認為這與互聯網精神並不符。「如果粉絲認為某道菜不好吃,可能這道菜就會在菜單上很快消失。」雕爺表示,雕爺牛腩每個月都會更換菜單,其中變化或者不變的依據一定程度上就是粉絲的聲音。
在阿芙精油的創業中,雕爺就在重視用戶反饋中嘗到了甜頭。作為公司一把手,雕爺每天都會親自做「客服」處理差評,對用戶評價的重視使得用戶反饋成為整個公司員工的「天條」,結果,阿芙在天貓的動態評分比同行高出50%。雕爺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管理根本不需要上傳下達,親自示範就夠了。「我天天自己做客服,天天看好評、差評,差評我就罵人,好評我就獎勵,最基層的員工都知道我要什麼。」
在二次創業中,雕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盯著大眾點評、微博、微信。用戶只要有對菜品和服務不滿的聲音,都會立刻得到回饋。比如,粉絲認為哪道菜不好吃,這道菜就可能會被新菜取代,粉絲在就餐過程中哪裡不滿,則可以憑官微回復獲得贈菜或者免單等。
在雕爺看來,微博是用來引爆和傳播的平台,也就是做流量的工具,而微信是用來維護用戶做重復購買率的。比如,雕爺牛腩上新菜,會通過微信發給老用戶,有圖片、有文字、有口味描述。而這個不能在微博上發,以體現老用戶的專屬性。
雕爺牛腩的VIP卡也是建立在微信上的,用戶需要在關注雕爺牛腩的公眾賬號並且回答問題,通過後就能獲得VIP身份。在雕爺牛腩有一個專門的VIP菜單,是不給普通用戶看的。在互聯網上,這種玩法已經很普遍了,比如QQ的一些身份特權等。
雖然申請VIP身份是免費的,但也有很多用戶申請不到,某用戶在微博吐槽說自己申請了好幾次都沒成功。據了解,申請微信VIP的問題單中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你喜歡吃乳酪嗎?」如果回答是不喜歡,可能會被扣分,最後導致申請不過。
雕爺認為,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目標客戶群,所謂眾口難調,一家餐廳不可能伺候好所有的用戶。因此,VIP客戶應該是自己能服務好的目標客戶,需要產生重復購買率。因此,申請問題都是圍繞著自己的菜品特點設計的,而乳酪在雕爺牛腩的菜品中經常會用到,不喜歡乳酪的用戶可能不會喜歡雕爺牛腩的口味。如果用戶不喜歡的是口味,就很難產生重復消費,而微信維護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❸ 雕爺牛腩開業初期的營銷效果如何
1. 雕爺屬於雷軍、羅永浩、馬雲等一類的高手,對於這類營銷高手,我是羨慕嫉妒恨。他們推品牌能力超強,大眾瘋狂崇拜。 舉例:小米手機、淘寶、新東方、海底撈,這些名詞的象徵意義遠大於他們的實際價值,這些名字後面有著一堆堆的粉絲簇擁。
2. 可以毫不掩飾的說,大眾,註定是跟風的"蠢貨"而已。所以在這類營銷高手眼裡,他可以掙著你的錢罵你蠢。當面他們是會各種角度迎合你,蓋上粉絲、發燒友、食神,諸如此類的高帽。然後那些愚蠢的人就會付出高幾倍的溢價來享受服務。請跟著我,大聲的喊出來大師背後小聲說的秘密:」用戶全是SB!「 。放心,喬爺就是這個態度。你要是聽馬雲雷軍他們檯面上天天說聽用戶意見你就完蛋了。你看他們自己聽那麼多罵聲了么?永遠是不在乎!就和追求女性一樣,太在乎用戶你就失敗了。用戶的習性,請看手機用戶之前有多喜歡諾基亞啊,恨不得抱著它睡覺。一夜之間,全拜倒在喬布斯的裙子之下,見異思遷之後再也不回頭。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用戶是屌絲,屌絲最喜歡什麼? 屌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喜歡思考。不管在什麼行業,造一個神,信他,然後追捧,這屬於智力上的偷懶,也是之所以成為屌絲的核心要素。
3. 悲哀的就是這樣,瞧不起反而可以掙錢,還可以總結出營銷理論,飯桶們會回去排隊交錢;炒作火了,他反過來來個標題《給**降降溫》。這就是傳說中的低調的謙卑,這就是典型的把用戶玩弄在手掌之間。尼瑪,這樣的欲擒故縱的方法,反而會獲得鐵粉熱捧。看此話題得分最高的雕爺文章得到這么多追捧你就知道了。
4. 營銷學,應該改名叫愚人學。翻看中國民族企業家的過往,上一個時代就靠央視打廣告、秦池、腦白金、步步高VCD、《學習的革命》、」瘋狂英語「無不如此,山寨的技術甚至沒有技術,通過轟炸式廣告佔領全中國市場,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然後迅速隕落。新的時代就靠各種網路造神:硬體有小米,網路有馬雲,產品經理有張小龍,游戲有MT。利用新媒體營銷的低價、快速病毒性傳播,聚攏起新時代的用戶粉絲群,然後利用粉絲盈利。什麼時候中國人擺脫了以人為中心的信神價值觀,社會就會更快的良性發展。不然只能是一個輪一輪的造神、失望、重新造神。
5. 我們這樣的反對意見註定是沒有啥價值的,現代眼球經濟社會,能吹的,永遠戰勝默默無聞的。對比起日本人的匠人意識,中國更多的是炒作。 小米的使用價值低於品牌價值、海底撈服務沒那麼好,新東方上課很枯燥無聊,馬雲修改vie人神共怒。但是,說這些有意義么? 大眾,需要聽故事,需要被滿足,大眾需要一個值得託付的神。6. 一碗牛腩,承載更多的是獵奇、錨定、跟風、從眾的心態,以及更高的附加值產出。
7. 有野心的,我們好好研究雕爺的營銷技巧吧。不要被他表面的那套說辭遮蔽了。一個人說的最多的,往往是他缺少的。習以為常的,才是他成功的奧義。雕爺最牛逼的,不是食材好、不是配方貴、也不是服務好,而是寫得一手遮雲蔽日、能把黑的說成白的、能把公的說成母的、能把娘們說成好哥們、感人肺腑、不信不行的好文章。 裝*不難,裝的一手好*還能端的一身低調的架子最難。佩服雕爺。
❹ 新媒體營銷到底如何做
新媒體營銷在網路上的解釋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也就是說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網站等)、移動電視、手機簡訊等途徑進行營銷。
新媒體營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會員營銷:做會員營銷,就要分析你的用戶,建立用戶畫像,即用信息化,標簽化,通過收集分析用戶的社會屬性,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等數據後,抽象的描繪用戶的商業全貌,勾勒出用戶的立體畫像。例如,在星巴克的資料庫中,准確打分識別會員客戶並為其發送個性化郵件,從而提高會員的活躍度,另外星巴克開展newsletter的發送行為,將星巴克的品牌價值和品牌理念通過newsletter的形式傳導給用戶,提升會員用戶的忠誠度和品牌黏性。
2.互動營銷:互動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用於產品的規劃和設計,為企業的市場運作服務。互動營銷擁有三大特質:精準,互動,定位。例如,AMA定期發送Newsletter能長期保持和會員的聯系溝通。建立品牌好感及郵件收看習慣。與營銷活動不同,期刊更多承載了穩固已有會員關系的功能。又如利用A/Btest互動了解客戶的偏好等。
3.口碑營銷:是指不經過第三方處理、加工,傳遞關於某一特定或某一種類的產品、品牌、廠商、銷售者,以及能夠使人聯想到上述對象的任何組織或個人信息,從而導致受眾獲得信息、改變態度,甚至影響購買行為的一種雙向互動傳播行為。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利用其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進行口碑傳播。
4.情感營銷:情感營銷是從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出發,喚起和激起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比如前不久淘寶網上的農產品店鋪,利用老農形象來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當然這是一種不恰當情感營銷方式,情感營銷強調的是一種真誠性,從而來打動消費者。
5.事件營銷:事件營銷是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比如優衣庫,萬斯,藉助復仇者聯盟的上映對其企業產品進行營銷,並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6.知識營銷:知識營銷是通過有效的知識傳播方法和途徑,將企業所擁有的對用戶有價值的知識(包括產品知識、專業研究成果、經營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優秀的企業文化等)傳遞,知識營銷主要適用於品牌(含電商品牌、海外品牌)、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實體企業/服務型企業/電商型企業、旅遊景區/特色小鎮/城市宣傳、影視娛樂領域等。
7.飢餓營銷:所謂「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比如淘寶預售衣服,房地產行業的飢餓營銷等
8.病毒營銷:病毒營銷是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營銷信息被快速復制傳向數以萬計、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它能夠像病毒一樣深入人腦,快速復制,迅速傳播,將信息短時間內傳向更多的受眾。比如說網易雲音樂,包下了杭州地鐵1號線的車廂以及江陵路地鐵站,發起了一場名為《看見音樂的力量》的營銷活動。經過一層層的曬照分享轉發,最終成為2017年不可跳過的經典病毒營銷案例。
❺ 網路營銷的成功案例
支付寶
案例名稱:支付寶錦鯉營銷
時間:2018年10月
簡介:支付寶在微博發起了一個抽獎活動 ,要抽取一位幸運兒,獲得全球免單大禮包,禮包里包括海內海外數百名商家的禮品。
這些定位於目標消費群體的營銷方式,極大地滿足了顧客的消費體驗,此外,還強化了品牌形象,讓顧客聽到「主人」這兩個字,就想到三隻松鼠。
❻ 重慶店雕爺牛腩
1. 雕爺屬於雷軍、羅永浩、馬雲等一類的高手,對於這類營銷高手,我是羨慕嫉妒恨。
他們推品牌內能力容超強,大眾瘋狂崇拜。
舉例:小米、、新東方、海底撈,這些名詞的象徵意義遠大於他們的實際價值,這些名字後面有著一堆堆的粉絲簇擁。
❼ 史上最全的互聯網思維精髓總結
互聯網思維精髓大總結:1、用戶思維;、簡約思維;3、極致思維;4、迭代思維;5、流量思維;6、社會化思維;7、大數據思維;8、平台思維;9、跨界思維。
課前秀:三個段子
第一個段子:一個毫無餐飲行業經驗的人開了一家餐館,僅兩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所在商場餐廳坪效第一名;VC投資6000萬,估值4億元人民幣。
這家餐廳是雕爺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萬元買斷香港食神戴龍牛腩配方;每雙筷子都是定製、全新的,吃完飯還可以帶回家;老闆每天花大量時間盯著針對菜品和服務不滿的聲音;開業前燒掉1000萬搞了半年封測,期間邀請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們免費試吃……
雕爺牛腩為什麼這樣安排?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我們再看第二個段子:這是一個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貓上線,65天後成為中國網路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十一」創造了日銷售766萬的奇跡,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單月銷售額超過2200萬;至今一年多時間,累計銷售過億,並再次獲得IDG公司600萬美元投資。
這個品牌是三隻松鼠。
三隻松鼠帶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開箱器、快遞大哥寄語、堅果包裝袋、封口夾、垃圾袋、傳遞品牌理念的微雜志、卡通鑰匙鏈,還有濕巾。
一個淘品牌,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做這些呢?
再看第三個段子:這是一家創業僅三年的企業。2011年銷售額5億元;2012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上半年銷售額達到132.7億元,預計全年銷售可能突破300億元;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100億美元,位列國內互聯網公司第四名。
這家企業是小米。
雷軍說,參與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樣理解參與感?
這三個企業雖然分屬不同的行業,但又驚人地相似,我們都稱之為互聯網品牌。
它們背後的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麼?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
我給互聯網思維下了個定義: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獨孤九劍」是華山派劍宗風清揚的武林絕學,強調「無招勝有招」,重在劍意,與互聯網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意味著互聯網思維將像「獨孤九劍」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樣,去重塑及顛覆各類傳統行業。
我講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聯網思維體系。
1、用戶思維
「獨孤九劍」第一招是總訣式,第一招學不會,後面的招數就很難領悟。互聯網思維也一樣。互聯網思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思維。用戶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
作為廠商,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
這裡面有幾個法則:
法則1:得「屌絲」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多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這是一個人人自稱「屌絲」而骨子裡認為自己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時代。當你的產品不 能讓用戶成為產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們連接在一起,你的產品必然是失敗的。QQ、網路、淘寶、微信、YY、小米,無一不是攜「屌絲」以成霸業。
法則2:兜售參與感。
一種情況是按需定製,廠商提供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即可,如海爾的定製化冰箱;另一種情況是在用戶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 新品上市,都會把設計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絲群組里,讓粉絲投票,這些粉絲決定了最終的潮流趨勢,自然也會為這些產品買單。
讓用戶參與品牌傳播,便是粉絲經濟。我們的品牌需要的是粉絲,而不只是用戶,因為用戶遠沒有粉絲那麼忠誠。粉絲是最優質的目標消費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產品也會被接受。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
電影《小時代》豆瓣評分不到5分,但這個電影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只有22歲,這些粉絲正是郭敬明的富礦。正因為有大量的粉絲「護法」,《小時代1》《小時代2》才創造出累計超過7億的票房神話。
法則3:體驗至上
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並貫穿於每一個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並且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驚喜,貫穿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整個鏈條,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對公眾賬號的折疊處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戶體驗至上」的選擇。
用戶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兜售參與感;How,怎樣實現——全程用戶體驗至上。
2、簡約思維
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
法則4:專注,少即是多
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喬幫主回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得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專注,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一個就足夠。
最近很火的一個網路鮮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買花者需要與收花者身份證號綁定,且每人只能綁定一次,意味著「一生只愛一人」。2013年2月上線,8月份做到了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
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傳播,越難做。專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尤其在創業時期,做不到專注,就沒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則5:簡約即是美
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Google首頁永遠都是清爽的界面,蘋果的外觀、特斯拉汽車的外觀,都是這樣的設計。
3、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什麼叫極致?極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則6: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用極限思維打造極致的產品。
方法論有三條: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緊」(得產品經理得天下)。一切產業皆媒體,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好產品自然會形成口碑傳播。
尖叫,意味著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就是超越用戶想像!
法則7:服務即營銷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寶品牌,有兩個小細節可以看出其對服務體驗的極致追求:1)客服24小時輪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紅帽筆記本工作,因為使用這種電腦切換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讓消費者少等幾秒鍾;2)設有「CSO」,即首席驚喜官,每天在用戶留言中尋找潛在的推銷員或專家,找到之後會給對方寄出包裹,為這個可能的「意見領袖」製造驚喜。
海底撈的服務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互聯網思維席捲整個傳統行業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撈不能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的話,學不會的,可能是海底撈了。
4、迭代思維
「敏捷開發」是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論,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
這裡面有兩個點,一個「微」,一個「快」。
法則8:小處著眼,微創新
「微」,要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在用戶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可能你覺得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用戶可能覺得很重要」。360安全衛士當年只是一個安全防護產品,後來也成了新興的互聯網巨頭。
法則9: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Zynga游戲公司每周對游戲進行數次更新,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周迭代,就連雕爺牛腩的菜單也是每月更新。
這里的迭代思維,對傳統企業而言,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5、流量思維
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
法則10: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互聯網產品大多用免費策略極力爭取用戶、鎖定用戶。當年的360安全衛士,用免費殺毒入侵殺毒市場,一時間攪的天翻地覆,回頭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殺毒軟體,估計沒有幾台電腦還會裝著了。
「免費是最昂貴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選擇免費策略,因產品、資源、時機而定。
法則11: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QQ若沒有當年的堅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業帝國。注意力經濟時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機會思考後面的問題,否則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6、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
法則12:利用好社會化媒體
有一個做智能手錶的品牌,通過10條微信,近100個微信群討論,3千多人轉發,11小時預訂售出18698隻T-Watch智能手錶,訂單金額900多萬元。
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會化營銷的魅力。有一點要記住,口碑營銷不是自說自話,一定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以用戶的方式和用戶溝通。
法則13:眾包協作
眾包是以「蜂群思維」和層級架構為核心的互聯網協作模式,維基網路就是典型的眾包產品。傳統企業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網站創立於2001年,已經成為化學和生物領域的重要研發供求網路平台。該公司引入「創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創新比例從原來的15%提高到50%,研發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機在研發中讓用戶深度參與,實際上也是一種眾包模式。
7、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大數據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
法則14: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用戶在網路上一般會產生信息、行為、關系三個層面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沉澱,有助於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一切皆可被數據化,企業必須構建自己的大數據平台,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法則15:你的用戶是每個人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企業的營銷策略應該針對個性化用戶做精準營銷。
銀泰網上線後,打通了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的會員賬號,在百貨和購物中心鋪設免費wifi。當一位已注冊賬號的客人進入實體店,他的手機連接上wifi,他 與銀泰的所有互動記錄會一一在後台呈現,銀泰就能據此判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商品和庫存的可視化,並達到與用戶之間的溝通。
8、平台思維
互聯網的平台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里,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台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
法則16: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將來的平台之爭,一定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網路、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圍繞搜索、電商、社交各自構築了強大的產業生態,所以後來者如360其實是很難撼動的。
法則17:善用現有平台
當你不具備構建生態型平台實力的時候,那就要思考怎樣利用現有的平台。
馬雲說:「假設我是90後重新創業,前面有個阿里巴巴,有個騰訊,我不會跟它挑戰,心不能太大。」
法則18: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台
互聯網巨頭的組織變革,都是圍繞著如何打造內部「平台型組織」。
包括阿里巴巴25個事業部的分拆、騰訊6大事業群的調整,都旨在發揮內部組織的平台化作用。海爾將8萬多人分為2000個自主經營體,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內部平台化就是要變成自組織而不是他組織。他組織永遠聽命於別人,自組織是自己來創新。
9、跨界思維
(隨著)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法則19:攜「用戶」以令諸侯
這些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能夠參與乃至贏得跨界競爭?答案就是:用戶!
他們掌握著一方面掌握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又具備用戶思維,自然能夠攜「用戶」以令諸侯。阿里巴巴、騰訊相繼申辦銀行,小米做手機、做電視,都是這樣的道理。
未來十年,是中國商業領域大規模打劫的時代,一旦用戶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不及變革的企業,必定遭遇劫數!
所以,最後一個法則:用互聯網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
一個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
李彥宏指出:「互聯網產業最大的機會在於發揮自身的網路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游戲規則。
以上便是我總結的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
今天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能夠真正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的企業,才可能真正贏得未來。
美圖秀秀蔡文勝說:未來屬於那些傳統產業里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
金山網路傅盛說:產業機會屬於敢於用互聯網向傳統行業發起進攻的互聯網人。
我們認為,未來一定是屬於既能深刻理解傳統商業的本質,也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領域。未來一定屬於這種O2O「兩棲人才」。
❽ 喜歡研究吃的該往哪方面發展創業呢
喜歡點評的:可以在大眾點評之外再開一個小眾點評。
喜歡動手的:可以在雕爺牛腩之後開x爺xx
現在時是吃貨天下,方向多多啊。
祝你成功!
❾ 日常生活中碰到過哪些用互聯思維進行營銷
運用互聯網產品思維的「雕爺牛腩」
雕爺牛腩是一家「輕奢餐」餐廳內,—名字聽著就挺特別容,開業至今剛剛3個月,很多人慕名而來,每天門庭若市,吃飯都要排很久的隊。
雕爺牛腩創辦者叫孟醒,人稱「雕爺」,他並非做餐飲的專業人士,開辦這家餐廳,被很多人(包括雕爺自己)看作一次商業風險很高的嘗試,充滿了互聯網式玩法的餐廳運作,互聯網是怎麼個玩法呢?
在菜品方面,雕爺追求簡潔,同時只供應12道菜,追求極致精神,在網路營銷方面,微博引流兼客服,微信做CRM,在粉絲文化方面,雕爺形成了自己的粉絲文化,越有人罵,「死忠粉」就越堅強,而在產品改進方面,配有專門團隊每天輿情監測,針對問題持續進行優化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