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市場需求分析,希望詳細點
我國具有豐富的銀杏資源,其資源量佔世界銀杏資源總量的90%。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省(區)都有銀杏的分布和栽培。全國形成銀杏產業性栽培的地區主要有貴州、四川、江蘇、廣西、山東、浙江、湖北等省(區)。
我國是第一個生產和出口白果(銀杏的果實)的大國,目前銀杏栽培面積約1~15萬畝。據資料顯示,全國現有銀杏可結果大樹70萬~80萬株,按平均每株產150kg計算,全國白果產量在1.1萬噸左右。據不完全統計,現全國新植銀杏約10億株,如果能結果的樹按投產率2%計算,約有2千萬株可以結果,按平均株產白果3kg計算,新增產量約6萬噸。因此,10年以後,我國白果的產量可達7萬噸左右。
據以上統計,我國白果總產量在1.1萬噸左右,佔世界白果產量的90%左右。目前,日本產量為400噸,韓國也開始關注白果生產,國際市場對白果需求量約5萬噸,隨著新發展銀杏產量的增加,國際市場對白果的需求量也存在一個不斷擴大的可能。據業內專家預測,經20年後,世界白果總需求會超過20萬噸。日本是白果消費量較大的國家,白果一年四季均有上市供應,但9~12月集中了全年總產量的87%,果農、加工商和商業企業,對銀杏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在東京和名古屋市還建立了白果專營市場。日本市場上銷售的白果都是小包裝,白果巳成為日本人每餐必備的佳膳,一般每餐吃6~7枚白果。此外,他們還做成蛋糕、乾酪,加工成罐頭、冷凍食品,常年供應市場。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節日都有吃白果的傳統習慣,這為白果出口提供了一條穩定的渠道。居住在國外的4500萬華人也是白果銷售的主要對象,以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白果1kg計,每年至少可銷售白果4萬噸。又據報道,當今世界上使用葯食的人逐年增加,現在超過5億,白果是葯食兼用非常理想的食品。隨著國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老齡化人口的增加,白果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會不斷增加。如今,我國白果的產量人均不到5枚,所以,國內市場比國際市場的潛力更大。隨著白果深加工的發展,對白果的需求量還會增加。
由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白果需求量的增加,白果產量供不應求,白果出口價格逐年上升,優質大白果收購的價格不斷上漲。1980年以前,白果收購價為0.8~1元/kg;1988年增加到28~30元/kg;1995~2002年又猛增到50~60元/kg;可以預測5~10年內白果價格仍會保持在40~60元/kg之間。但顆粒小的白果產量增加,價格可能有所下降。但只要白果保持在20元/kg左右,農民比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收入還要好。
二、銀杏葉的市場需求量分析
隨著銀杏葉葯用、保健等開發利用,銀杏葉的國際國內市場前景廣闊。銀杏葉生產與白果不同,它的顯著特點是生產周期比白果短,投資見效快。第一年栽植,第二年采葉,第三年產干葉可達3噸/萬平方米以上。需要干葉時,在短期內即可大量提供。此外,銀杏葉還有貯存功能,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控,多采少採或不採。為解決銀杏葉穩定供應,德國史瓦伯制葯集團和法國博福益普生制葯集團,先後在法國西南地區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薩姆特分別建立采葉園480萬平方米和460萬平方米,兩地共計年產干青葉6000~8000噸。
1996年上述兩制葯集團聯合在山東郯城和江蘇邳州各建銀杏葉乾燥廠一座,年加工干青葉5000噸,主要用於出口。他們還在愛爾蘭建造的一座銀杏葉提取加工廠,1992年銀杏葉提取物年產達100噸,按國外用50kg干銀杏葉,生產lkg提取物計算,總計年需銀杏干葉5000噸。此外,韓國年產干葉約4000~5000噸。據有關專家預測,除德、法、美、日本、韓等國生產的銀杏干葉外,目前,國際市場對銀杏干葉需要量在10萬噸左右。
在國內,由於銀杏葉的特殊葯用價值,銀杏葉的暢銷,我國主產省區先後營建起大面積銀杏采葉園,累計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目前,每公頃按年產干葉3噸計算,新建銀杏葉采葉園,年產干葉約6000噸左右,當今,我國銀杏葉大部分采自成年大樹,新發展幼樹和成年大樹共計年產總干葉量在2萬噸以上。有人預計5年以後,我國銀杏干葉將會達到3萬噸。現在全國約有100多個工廠生產銀杏葉提取物(GBE),年需銀杏干葉3萬噸以上。我國對銀杏葉的利用方式,開始逐步從出口原料向深加工轉變。浙江現有康恩貝制葯公司等10家企業開發銀杏葉系列產品,康恩貝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天保寧」片劑,年需干葉500噸。而且制葯、食品、化妝品、飲料、銀杏茶都需要大量銀杏干葉,其中銀杏制茶廠有100多家,年產茶約100噸。目前,國內銀杏干葉需量在5萬噸以上。江蘇、山東每年還向德、法、瑞典、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出口銀杏干葉約5000噸。因此,國內外銀杏干葉的需求量均有較大的缺口。銀杏干葉的生產量主要看銀杏干葉提取物的市場需要量。我國干青葉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1985年1.60元/kg,1994年又上升到10.00元/kg,1996~2002年保持在14.00元/kg,隨著黃酮價格的升,銀杏葉的價格必然會有所提高。
三、銀杏葉提取物及其制劑的獨佔先機
銀杏在植物學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經過深入研究,於20世紀中葉確定了銀杏黃酮、銀杏內酯等提取物在醫學上的特殊醫療作用,使其天然提取物及其制劑風靡全世界。德國從60年代初期即研製出銀杏葉制劑「梯波寧」(Tebonin),接著法國在70年代初也開發出銀杏葉制劑「多拿肯」(tanaban),這兩種制劑在德國和法國醫葯市場上十分暢銷,深受患者的信賴。開始投放市場,年銷額分別為6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到1998年,德、法兩個制葯集團銀杏葉制劑銷售額已達20億法朗。除德、法外,英國、日本、瑞士、瑞典、荷蘭、比利時、西班牙、韓國等國家也都先後大力進行銀杏葉加工利用,年銷售額為20億美元。銀杏葉的開發利用,在韓國已成為僅次於高麗參的重要產業。目前,國際市場上有關銀杏葉制劑、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的年銷售額估計達40億美元左右。據有關專家預測,本世紀初世界銀杏製品的需求量約為5萬噸,而目前的供應量只能滿足十分之一左右。
近幾年,我國銀杏葉開發綜合利用發展很快,完成了銀杏超臨界流體提取物二代、三代研究。目前從事銀杏葉制劑生產的葯廠有30餘家,主要產品「天保寧」、「百路達」、「銀可路」、「舒血寧」、「地奧心血康」、「腦安」、「抗栓寧」、「華寶通」等。全國銀杏制劑總銷售額已達數億元。上海信誼葯廠生產的百路達銀杏制劑,1997年率先通過美國FDA認證,並出口美國市場。江蘇對白果的深加工居全國前列,生產銀杏保健品廠計20餘家,年產值達5000萬元。此外,江蘇黃酮出口創匯1500萬~2000萬美元。
隨銀杏葉提取物制劑及製品生產的發展,對銀杏葉提取物需求量將逐年增加。目前,我國的銀杏提取物廠約有100家,年產提取物約100噸,其中出口70多噸。國內需要相對較小。隨著醫葯和保健品及化妝品、果汁飲料用量增加,預計到2005年,我國銀杏葉提取物需要量將增加到80~100噸。
⑵ 銀杏葉的特點是什麼
銀杏,俗稱白果樹,也有人叫它公孫樹、鴨腳樹、千扇樹、活化石。所謂鴨腳樹,就是因為它的葉子像張開的鴨掌。所謂「千扇樹」,就是因為銀杏的葉子,極像一把打開的摺扇。所謂活化石,因為它起源早,絕大部分相近的物種已經消失,現在仍然存在的它,就像保留下來的活化石。一株樹上,掛滿了扇形的葉片,到了秋季,葉片變成金黃色,異常美觀,所以美國人稱它為「金色千扇樹」或「金色化石樹」。
銀杏的葉形,還受到葉基兩邊分杈角度的影響。仔細觀察一批實生樹的葉片,可以發現,銀杏葉基形狀的變化較大,從弧形、三角形到箭形。這與葉原基的發育程度有關,不同的品種也有明顯區別。一般長子型、佛手型的品種,葉基往往接近於三角形;而梅核型、龍眼型品種,葉基兩邊夾角往往大於180度,呈弧形,整個葉片從側面看起來,像一隻腰子。
銀杏葉面,粗看不分正反,實際上銀杏葉的正反面也有明顯區別。銀杏葉正面,顏色深綠,有光澤,一般無毛,而其背面,則呈淡綠色,有大量絨毛或纖毛,只有少數無毛。毛多時,色澤傾向於銀白色。
銀杏葉一般在中部有一較深的裂紋,使葉片分成大體相等的兩半。每一半,一般還有2—4次淺裂。銀杏葉裂縫的深度、數量,與種源、品種、性別、年齡及生長條件、管理措施等有關。一般雄樹樹葉裂縫較深,雌樹樹葉裂縫較淺;幼齡樹樹葉裂縫較深,成年樹樹葉裂縫較淺;小粒品種樹葉裂縫較深,大粒品種樹葉裂縫較淺;生長旺盛的樹體及部位樹葉裂縫較深,生長中庸的樹體及部位樹葉裂縫較淺。有人曾將中間裂縫的深淺作為判斷銀杏雌雄性別的依據。這種方法是靠不住的。因為,從雌樹基部萌生的枝條,生長特別旺盛,葉子也有深度缺刻,裂紋也很深。
銀杏葉片,一般長5.0—5.3厘米,最長達8厘米;一般寬7.0—8.5厘米,最寬達11.5厘米。每張葉片的面積為4.0-32.0平方厘米。葉面積的大小,與樹勢強弱有關。過度結實,樹體因種種原因而衰弱時,單葉面積會大幅度減小,每個鈴枝上的葉片數,也會減少,甚至會提前落葉。所以,每個鈴枝上的葉片數,每葉的葉面積平均值,以及結實株葉片脫落的早晚,都可以用於判斷該植株第二年能否正常開花結實。以泰興佛指為例,如鈴枝上有6片以上的葉片,葉面積正常,樹葉能保存到11月上旬的,一般第二年仍能豐產。
銀杏葉的葉脈,呈兩歧分枝的方式向外擴展。分枝次數,一般3—4次。Arnott H.J.(1959)仔細檢查了上千張銀杏葉片,發現有10%左右的葉片中能夠見到葉脈的聯結現象。他還根據包含二歧分枝的數目和葉脈融合處有無二歧分枝的,不同,將葉子分成四種類型。這種葉脈上的少數聯合現象,被認為是一種返祖現象,因為這種構造與某些真蕨類和蘇鐵類的小葉相類似。
銀杏葉的葉柄,實際上是由許多葉脈集合而成的維管束群。一般長5.5—7.0厘米,最長達12.1厘米,最短僅2.0厘米。著生在同一鈴枝上的葉片,不僅葉片形狀不同,單葉面積相差也很大,葉柄長度同樣也有很大變化。這里,除了生長條件的影響外,也都與品種有關。
銀杏葉的上表皮,具有明顯的角質層。角質層由兩種長形細胞組成。在葉片上面,分布有許多深色的線狀分泌溝。處於葉脈與葉脈平行走向的表皮細胞小而狹長,排列緊密。處於兩脈間的細胞長而寬,鑲嵌緊密,排列也整齊。葉的上表皮不具氣孔器,或者只有少量發育不完全的氣孔器。下表皮氣孔器較多,保衛細胞凹陷,常呈卵形或紡錘形。副衛細胞5—7個,圍成一個圓環,表面光滑或有毛。葉的下表皮由許多不規則的波形扁平細胞組成。表皮細胞接觸處密生齒狀突起,且互相嵌合。上表皮下面為柵狀組織,由排列緊密呈長條形的柵狀組織細胞組成。細胞內含較多的葉綠體。海綿組織由不規則的圓形細胞組成,亦含較多的葉綠體。
銀杏葉片抵禦各種病原菌侵襲的能力較強。這也是銀杏能延續存在2—3億年之久不致滅絕的重要原因。把某些病菌芽孢保濕接種到銀杏葉片上,它們雖能萌發並形成菌絲網路,但很難穿透銀杏葉面的角質層而侵害其組織。相反,這時銀杏葉片的細胞壁卻會相應加厚。這種增厚現象,在葉脈受到機械損傷時也會發生。這就有效地防止了病原菌的侵襲。除了葉面構造的防病機制外,葉片內含有的聚乙烯醛和多種有機酸,也有明顯的抑菌殺蟲作用。
⑶ 銀杏樹葉的簡介
銀杏樹葉
含有大量的銀杏黃酮、銀杏苦內脂等提取物,對人類健康有神奇功效。 1965年德國科學家W.Sehwabe首先發現銀杏葉中含有降低膽固醇的成份,接著在世界范圍內形成銀杏葉葯理與應用的熱潮。
八十年代以來,國外學者發現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性疾病、抗衰老、抗癌、美容和護膚等多方面的療效,先後申報了大量的專利,並將數十種銀杏葉制劑投放市場,二十年來風靡全球,經久不衰。美國《華盛頓郵報》(1998年2月22日)載:「中國的中醫用銀杏葉提取 物治療哮喘和過敏反應至少有5000年歷史......」現在歐洲的醫生平均每月要發表有關銀杏葉制劑的文章多達120萬篇,對銀杏葉制劑的葯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銀杏葉葯用價值的發現,令當今世人瞠目結舌,驚嘆不已。
銀杏樹葉可治「經濟艙綜合症」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葯用植特研究中心的化學病理博士戴維-曼特勒近日表示,中國的一種傳統葯用植物銀杏樹葉可以有助於減少被稱為「經濟艙綜合症」的致命性血栓疾病的發病率,這種疾病經常侵擾長時間乘飛機出行的旅客,尤其是旅客長時間坐在擁擠的經濟艙的情況下,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更高。
這位資深研究人員稱,銀杏樹葉中含有的一種成份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長時間乘飛機出行的旅客患上「經濟艙綜合症」、又名深度靜脈血栓(DVT)這一疾病。就在上個月,一名28歲的英國女乘客在剛剛坐了20個小時飛機後走出機場不久就癱軟在地,最終搶救無效死亡,病因就是DVT。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疾病與身體長時間不活動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患者再坐在擁擠的經濟艙里就會加重病情。由於血液循環受阻而導致的血液粘稠症狀有可能使靜脈血管內出現血栓,這種情況最容易在大腿部位出現。血栓會繼續擴大至心臟或肺部,從而引發突然死亡。
此前有醫生指出,如果病人能夠及時服用阿斯匹林葯片可以減緩病情,因為這種葯劑能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但是,曼特勒博士表示,阿斯匹林也會產生副作用,包括容易引起流產、胃部出血以及胃潰瘍等。此外,12歲以下的兒童最好不要服用阿斯匹林,因為其容易引發腦和肝疾病。
曼特勒博士指出,銀杏樹葉卻是一種「極具創意的」治療葯物,與阿斯匹林一樣,它有助於血液的稀釋,而且其近幾千年來一直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國葯物成份,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主要醫葯用途就是治療血栓、血管曲張以及血液循環不暢等疾病。因此,將銀杏樹葉應用於治療DVT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銀杏樹葉
銀杏樹葉的顏色是淺綠色的,它和山白蠟樹葉可不一樣,它是由葉片和葉柄組成的,它的葉片的頂端還有一條大波浪,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把扇子一樣。銀杏樹葉每到春天就會長出嫩芽。夏天,葉子就會長出小扇子的模樣。到了秋天,葉子便和山白蠟樹葉一樣,漸漸地凋落下來,微風一吹,就像一隻只可愛的蝴蝶一樣,在互相追逐、嬉戲著,這種場面真叫人陶醉。到了冬天,落在地上的葉子便會被塵土淹沒了。
⑷ 銀杏葉膠囊的葯性分析
方中銀杏葉甘、苦、澀、平,歸心、肺經,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
⑸ 急急急~~求一篇<關於銀杏行業的可行性分析>
我國具有豐富的銀杏資源,其資源量佔世界銀杏資源總量的90%。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省(區)都有銀杏的分布和栽培。全國形成銀杏產業性栽培的地區主要有貴州、四川、江蘇、廣西、山東、浙江、湖北等省(區)。
我國是第一個生產和出口白果(銀杏的果實)的大國,目前銀杏栽培面積約1~15萬畝。據資料顯示,全國現有銀杏可結果大樹70萬~80萬株,按平均每株產150kg計算,全國白果產量在1.1萬噸左右。據不完全統計,現全國新植銀杏約10億株,如果能結果的樹按投產率2%計算,約有2千萬株可以結果,按平均株產白果3kg計算,新增產量約6萬噸。因此,10年以後,我國白果的產量可達7萬噸左右。
據以上統計,我國白果總產量在1.1萬噸左右,佔世界白果產量的90%左右。目前,日本產量為400噸,韓國也開始關注白果生產,國際市場對白果需求量約5萬噸,隨著新發展銀杏產量的增加,國際市場對白果的需求量也存在一個不斷擴大的可能。據業內專家預測,經20年後,世界白果總需求會超過20萬噸。日本是白果消費量較大的國家,白果一年四季均有上市供應,但9~12月集中了全年總產量的87%,果農、加工商和商業企業,對銀杏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在東京和名古屋市還建立了白果專營市場。日本市場上銷售的白果都是小包裝,白果巳成為日本人每餐必備的佳膳,一般每餐吃6~7枚白果。此外,他們還做成蛋糕、乾酪,加工成罐頭、冷凍食品,常年供應市場。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節日都有吃白果的傳統習慣,這為白果出口提供了一條穩定的渠道。居住在國外的4500萬華人也是白果銷售的主要對象,以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白果1kg計,每年至少可銷售白果4萬噸。又據報道,當今世界上使用葯食的人逐年增加,現在超過5億,白果是葯食兼用非常理想的食品。隨著國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老齡化人口的增加,白果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會不斷增加。如今,我國白果的產量人均不到5枚,所以,國內市場比國際市場的潛力更大。隨著白果深加工的發展,對白果的需求量還會增加。
由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白果需求量的增加,白果產量供不應求,白果出口價格逐年上升,優質大白果收購的價格不斷上漲。1980年以前,白果收購價為0.8~1元/kg;1988年增加到28~30元/kg;1995~2002年又猛增到50~60元/kg;可以預測5~10年內白果價格仍會保持在40~60元/kg之間。但顆粒小的白果產量增加,價格可能有所下降。但只要白果保持在20元/kg左右,農民比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收入還要好。
二、銀杏葉的市場需求量分析
隨著銀杏葉葯用、保健等開發利用,銀杏葉的國際國內市場前景廣闊。銀杏葉生產與白果不同,它的顯著特點是生產周期比白果短,投資見效快。第一年栽植,第二年采葉,第三年產干葉可達3噸/萬平方米以上。需要干葉時,在短期內即可大量提供。此外,銀杏葉還有貯存功能,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控,多采少採或不採。為解決銀杏葉穩定供應,德國史瓦伯制葯集團和法國博福益普生制葯集團,先後在法國西南地區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薩姆特分別建立采葉園480萬平方米和460萬平方米,兩地共計年產干青葉6000~8000噸。
1996年上述兩制葯集團聯合在山東郯城和江蘇邳州各建銀杏葉乾燥廠一座,年加工干青葉5000噸,主要用於出口。他們還在愛爾蘭建造的一座銀杏葉提取加工廠,1992年銀杏葉提取物年產達100噸,按國外用50kg干銀杏葉,生產lkg提取物計算,總計年需銀杏干葉5000噸。此外,韓國年產干葉約4000~5000噸。據有關專家預測,除德、法、美、日本、韓等國生產的銀杏干葉外,目前,國際市場對銀杏干葉需要量在10萬噸左右。
在國內,由於銀杏葉的特殊葯用價值,銀杏葉的暢銷,我國主產省區先後營建起大面積銀杏采葉園,累計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目前,每公頃按年產干葉3噸計算,新建銀杏葉采葉園,年產干葉約6000噸左右,當今,我國銀杏葉大部分采自成年大樹,新發展幼樹和成年大樹共計年產總干葉量在2萬噸以上。有人預計5年以後,我國銀杏干葉將會達到3萬噸。現在全國約有100多個工廠生產銀杏葉提取物(GBE),年需銀杏干葉3萬噸以上。我國對銀杏葉的利用方式,開始逐步從出口原料向深加工轉變。浙江現有康恩貝制葯公司等10家企業開發銀杏葉系列產品,康恩貝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天保寧」片劑,年需干葉500噸。而且制葯、食品、化妝品、飲料、銀杏茶都需要大量銀杏干葉,其中銀杏制茶廠有100多家,年產茶約100噸。目前,國內銀杏干葉需量在5萬噸以上。江蘇、山東每年還向德、法、瑞典、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出口銀杏干葉約5000噸。因此,國內外銀杏干葉的需求量均有較大的缺口。銀杏干葉的生產量主要看銀杏干葉提取物的市場需要量。我國干青葉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1985年1.60元/kg,1994年又上升到10.00元/kg,1996~2002年保持在14.00元/kg,隨著黃酮價格的升,銀杏葉的價格必然會有所提高。
三、銀杏葉提取物及其制劑的獨佔先機
銀杏在植物學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經過深入研究,於20世紀中葉確定了銀杏黃酮、銀杏內酯等提取物在醫學上的特殊醫療作用,使其天然提取物及其制劑風靡全世界。德國從60年代初期即研製出銀杏葉制劑「梯波寧」(Tebonin),接著法國在70年代初也開發出銀杏葉制劑「多拿肯」(tanaban),這兩種制劑在德國和法國醫葯市場上十分暢銷,深受患者的信賴。開始投放市場,年銷額分別為6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到1998年,德、法兩個制葯集團銀杏葉制劑銷售額已達20億法朗。除德、法外,英國、日本、瑞士、瑞典、荷蘭、比利時、西班牙、韓國等國家也都先後大力進行銀杏葉加工利用,年銷售額為20億美元。銀杏葉的開發利用,在韓國已成為僅次於高麗參的重要產業。目前,國際市場上有關銀杏葉制劑、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的年銷售額估計達40億美元左右。據有關專家預測,本世紀初世界銀杏製品的需求量約為5萬噸,而目前的供應量只能滿足十分之一左右。
近幾年,我國銀杏葉開發綜合利用發展很快,完成了銀杏超臨界流體提取物二代、三代研究。目前從事銀杏葉制劑生產的葯廠有30餘家,主要產品「天保寧」、「百路達」、「銀可路」、「舒血寧」、「地奧心血康」、「腦安」、「抗栓寧」、「華寶通」等。全國銀杏制劑總銷售額已達數億元。上海信誼葯廠生產的百路達銀杏制劑,1997年率先通過美國FDA認證,並出口美國市場。江蘇對白果的深加工居全國前列,生產銀杏保健品廠計20餘家,年產值達5000萬元。此外,江蘇黃酮出口創匯1500萬~2000萬美元。
隨銀杏葉提取物制劑及製品生產的發展,對銀杏葉提取物需求量將逐年增加。目前,我國的銀杏提取物廠約有100家,年產提取物約100噸,其中出口70多噸。國內需要相對較小。隨著醫葯和保健品及化妝品、果汁飲料用量增加,預計到2005年,我國銀杏葉提取物需要量將增加到80~100噸。
你看看有沒有用
⑹ 銀杏葉有什麼作用和功效嗎
50年代末,銀杏葉曾經作過土農葯,用於防治蚜蟲等,效果良好。
科學家的深入研究表明,銀杏葉是一種重要的葯材資源。據初步分析,銀杏葉內至少可分離出140多種成分。其中有效葯用成分主要有:
(1)銀杏黃酮類物質
包括四種銀杏雙黃酮、芸香甙、山奈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山奈素、槲皮素、異鼠李素等。成熟的葉片,一般含雙黃酮1.9%,銀杏總黃酮的含量可以超過2.0%,但臨床上應用的葯物內實際起作用的成分含量只有1%左右。
(2)銀杏內酯
這是銀杏特有的成分。包括銀杏內酯A、B、C、J、M和白果內酯等。銀杏葉中,內酯類物質的總含量最高的約0.3%,在特殊條件下,內酯含量可以超過0.5%,但最低的只有0.0003%,即幾乎不見蹤跡。不僅品種和植株間變化很大,同一植株不同時期的含量變化也較大,一般在種實成熟前後,可以達到該品種含量最高值。
(3)長醇
中國林科院林化所的科研人員已從銀杏葉中分離出7種以上長醇,銀杏長醇的結構與動物性長醇類同,只是最後一個碳鍵上的基團有所區別,經過改性,有可能用來代替動物體內的長醇。每100千克銀杏葉,可以提取長醇56.8克,幾乎是豬肝內含量的100倍,所以很有開發前景。
(4)多醣
銀杏葉內,尤其是銀杏的外種皮內,含有多種多醣。
銀杏黃酮類物質具有明顯的擴張血管作用,銀杏內脂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體拮抗劑,它對大腦局部缺血有保護作用,也是目前正在開發的多種致死疾病的重要急救性葯物;長醇則是一種有效的造血幹細胞分化增殖促進劑。銀杏葉提取物製造的葯物,不僅能有效地防治人類稱之為「第一致死大敵」的心腦血管性疾病,而且可以為人體器官移植、治療老年痴呆症、根除各種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防治癌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葯物。由於這些葯物的問世,使得一系列疾病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早在1966年,德國就有專門人員從事銀杏葉成分研究,70年代初,德國和法國的市場上已經見到這些葯品。臨床試驗證明:應用銀杏葉提取物製造的葯物治病,很少有毒副反應發生。所以,自60年代開始研究,70年代葯品進入市場以來,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注意。法國、韓國、日本、荷蘭、美國等競相研究開發。特別是韓國,每年由銀杏葉提取物得到的產值超過20億美元,其中92%出口。德國每年從韓國進口1000萬美元的銀杏葉提取物。韓國每年要用3000—4000噸銀杏葉製造葯品。銀杏葉提取物已經成為他們僅次於人參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德國一家醫葯公司的銀杏葉製品年產值高達5億美元,在全國所有的葯品銷售量中佔到第五位。全世界由銀杏葉提取物生產的葯品總產值已經超過40億美元。銀杏葉的價格,也由每噸1000美元提高到了2000美元以上。
我國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利用銀杏葉,生產過諸如「6911」(也有稱「舒血寧6911」)之類的葯物,但一直沒有真正形成產業,長期以來只是銀杏葉原料產地,主要為德國提供銀杏葉。近幾年來,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陳仲良教授等人的推動下,才逐步形成生產規模。預期在最近三、五年內,可形成總產值超過10億元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