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我是學樓宇智能化設計的,900字左右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
專業: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目錄
一、引言
二、自我評估
三、職業生涯條件分析
四、職業目標定位
五、具體執行計劃
六、評估調整
一、引言
步入大學生活,我們的生活自由空間變大了,很可能因為沒有目標而使生活變得迷茫,但是假若我們制定了目標、計劃,那麼我們就有了起航的方向。所以,現在寫好一篇職業生涯規劃書就變得尤為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也必須清楚,我們能做什麼,要做什麼。使自己有目標地學習,有目標地工作,有目標地生活,這樣自己每一天才能過得更有意義。
二、自我評價
1、優點:⑴具有友善、負責認真、忠於職守的特點。只要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不管多麻煩我都會去做,但是我卻會厭煩自己認為毫無意義的事情。⑵與人交往時較為敏感,比較謙虛且少言、善良、有同情心,喜歡關心他人並提供實際幫助。⑶做事有原則性,並且遵守約定。工作時蠻嚴謹且有條理,願意承擔責任。
2、缺點:⑴對自己信心不足,不敢去嘗試一些新事物。⑵對失敗和沒把握的事情會感到緊張和壓力。⑶雖然脾氣對外人是溫和的,但是對很熟的人有時容易激動,容易暴躁。⑷在公共場合不敢展現自己,有些膽怯、害羞。
3、我的理想:沒有想過要當一個女強人的想法,但是我想畢業以後能是一個能經濟獨立的女人。絕不會是啃老族。最好能拼搏出屬於自己的事業,這樣不僅自己的生活充實,也才能有資本孝順父母。
4、個人經歷:都說90後是寵出來的一代,所以 很不幸,我就只有2012年的暑假 打過一次暑假工。但是在班級里,大到班長,小到小組長,幾乎所有的班委我都擔任過。
自我認知小結:經過上述的自我剖析、綜合之後,我更加清楚地認識了自己,對自身的優、劣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認知。所以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平時多培養自己不足的的能力,對於不足的能力多加強化。
三、職業生涯條件分析
1、學校環境分析:我現在就讀於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校遵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創了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在深化該模式過程中提出「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生產環境中得到鍛煉;通過在校外建立具有穩定教學車間、規范生產流程、承擔批量學生實訓的教學工廠,確保實踐任務落到實處,相關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心理素質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26項、省部級獎360餘項。並入選2010-2011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院校。
2、家庭環境分析: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家庭,與很多家庭一樣我有一個弟弟,父母健在,所以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困難史」。至少在目前為止,沒遇到過特別大的困難。總之、一切過得很順利,我的童年也是歡樂的。我很幸運,我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沒有大富大貴。
3、就業環境分析: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得到了社會重點關注,但是 青年人已成為目前我國失業人群的主體。在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中,青年人佔了七成。面對我國青年人嚴峻的就業問題時,有一個問題值得關註:影響大學生擇業的因素是什麼?大學生的就業期望仍然居高不下,很多大學生依然嚮往沿海城市,追求工資高、待遇好的工作。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很多工作大家爭著搶,但是有些工作沒人來做。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大學生要樹立合理的擇業觀。
4、專業認知:我學的是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說實話 我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的,對這個專業起初是很不認同,也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些什麼的,所以開始時多少是有帶點情緒。認為自己的大學是來剝三年瓜子,沒抱什麼期望了。但是從老師、學長(姐)們還有網路上,我了解了這個專業的大概。涉及面還真的蠻廣的。在現代的西方發達國家,樓宇智能化早已興起,但在我國,樓宇智能化還是近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智能化樓宇綜合了計算機、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進技術,使建築物內的電力、空調、照明、防災、防盜、運輸設備等協調工作,實現建築物自動化(BA)、通信自動化(CA)、辦公自動化(OA)、安全保衛自動化系統(SAS)和消防自動化系統(FAS),將這5種功能結合起來的建築,外加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SCS),結構化綜合網路系統(SNS),智能樓宇綜合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MAS)
5、專業的就業前景:樓宇的涉及面比較廣,因此畢業生就業去處可以是:中外物業管理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星級賓館、高級寫字樓、各單位物業管理部門、建築施工安裝單位、工程總承包企業、工料測量和房地產估價事務所以及招標公司等。可在樓宇智能化系統公司、裝潢公司、建築設備安裝公司、大型賓館、寫字樓、商場、醫院、高檔商住樓、房產和物業公司、智能設備製造和銷售單位以及政府職能部門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
⑵ 建築智能化技術是什麼
建築智能化技術是指:
以建築物為平台,基於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築、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築技術。
從而實現建築物的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等屬性。
拓展資料
1、通過建立智慧工地雲服務平台,實現施工現場監管信息的統一存儲與管理,形成統一的資料庫。建立統一的基礎數據管理、應用維護和數據交換子系統以實現智慧工地的統一數據交互及運營維護。以智慧工地雲服務平台為基礎,利用物聯網技術綜合採集工地現場各類數據,通過建立各類監管業務子系統,並綜合運用模糊評價、神經網路等多種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對施工現場的日常行為監管,達到規范施工現場作業行為、監測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狀況等效果。
2、智能工地的實施方案,工地智能化管理可以降低事故發生頻率,對各種違規操作和不文明施工起到監管作用,還可以提高建築工程質量,從而促進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加速和諧社會的建設。
(資料來源:網路:建築智能化)
⑶ 求PLC在樓宇智能化的應用
PLC實質是一種專用於工業控制的計算機,其硬體結構基本上與微型計算機相同,基本構成為:
a、電源 PLC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靠的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一般交流電壓波動在+10%(+15%)范圍內,可以不採取其它措施而將PLC直接連接到交流電網上去
b. 中央處理單元(CPU) 中央處理單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樞。它按照PLC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儲從編程器鍵入的用戶程序和數據;檢查電源、存儲器、I/O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用戶程序中的語法錯誤。當PLC投入運行時,首先它以掃描的方式接收現場各輸入裝置的狀態和數據,並分別存入I/O映象區,然後從用戶程序存儲器中逐條讀取用戶程序,經過命令解釋後按指令的規定執行邏輯或算數運算的結果送入I/O映象區或數據寄存器內。等所有的用戶程序執行完畢之後,最後將I/O映象區的各輸出狀態或輸出寄存器內的數據傳送到相應的輸出裝置,如此循環運行,直到停止運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來對大型PLC還採用雙CPU構成冗餘系統,或採用三CPU的表決式系統。這樣,即使某個CPU出現故障,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行。
c、存儲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系統程序存儲器。 存放應用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用戶程序存儲器。
d、輸入輸出介面電路 1、現場輸入介面電路由光耦合電路和微機的輸入介面電路,作用是PLC與現場控制的介面界面的輸入通道。 2、現場輸出介面電路由輸出數據寄存器、選通電路和中斷請求電路集成,作用PLC通過現場輸出介面電路向現場的執行部件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
e、功能模塊 如計數、定位等功能模塊
f、通信模塊 如乙太網、RS485、Profibus-DP通訊模塊等
他廣泛應用到樓宇智能化如下領域:
1)紡織機械
PLC在紡織設備上應用已普及,清花、梳棉、並條、精梳、粗紗、絡筒、並紗、捻線、整經、漿紗、無梭織機等均已採用。 紡織行業是小型PLC最主要的應用行業,設備上用的PLC的I/O點數范圍8—1024點,其中約85%為8~112點。
隨著一些主要的紡織生產企業已經完成了自動化改造,該行業未來幾年PLC的需求增長速度預計將會放緩。
2)印刷機械
本行業中PLC主要用來完成各機組離合壓與水輥電機的協調准確控制。
中國印刷機械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印刷機械的自動化水平整體較歐美有較大的差距。 國外的印刷機械已經將PLC作為標准配置,而國內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刷機械在使用繼電器控制,行業有較大的設備更新需求。
3) 包裝機械
目前國內包裝機械行業基於PLC的控制系統仍佔主導地位,擁有高度自動化和大型化的成套包裝機械設計、生產能力的廠商不多。
PLC通常處於設備底層,為設備提供可靠的、實時的控制。
越來越多的包裝設備廠商考慮在其設備中配備先進的自動化產品,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市場競爭力。
4)冶金行業
中國已經存在超過6,000家冶金企業,PLC的應用規模超過5億元人民幣,主要以大型PLC為主。
PLC目前是冶金行業主控制器市場的主流產品,且預計在短期內這一地位不會動搖。 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未來幾年冶金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會放緩,該行業對PLC的需求也將受到相應的影響。
⑷ 關於智能樓宇控制系統
SOLAS監控系統
技術報告
聯合港埠公司信息站
聯合港埠公司技術部
二00四年十一月
一 、選擇適合聯合港埠公司監控環境的監控技術
(1) 監控發展階段
數字監控的核心內容是怎樣將監控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形成實現某種功能的數據流,並有效地控制它。一提到數據,一般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通訊控制數據,而未來數據的組成應該是現在的意義上的數據+視頻和音頻數據,是一個數據流形式,我們定義它為數據流或信息流。透視數據流的形態變化和發展,我們可以清楚地認知到監控發展的過去和未來。監控中的「監」指的是視頻、「控」指的是通訊控制,讓我們從這兩條主線入手,探求視頻監控的未來發展。
1)視頻:模擬視頻(第一代)――數字視頻(第二代)――IP視頻(第三代)——即我們所說的網路視頻;
2)控制方式:串口232通訊(第一代)――485匯流排(第二代)――發展到現在流行的現場匯流排和CAN(CONTROL AREA NETWORRK)匯流排(第三代,是一種開放式、數字化、多點通訊的控制匯流排)。
(2) 數字監控系統應用於現代化管理的優越性
a效率高.
系統可以長時間連續運轉,更充分的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b可靠性高.
信息採集和處理,以及數據的傳輸,設備的控制,全部由系統實現,減少了過去人為造成的過失。
c便於記錄.
系統可以把攝像機攝得的圖像信號用專用存儲設備進行長時間連續記錄,以供日後查對。
d集成化管理.
系統可以通過軟體或硬體方式與智能化管理的其它部分集成在一起,實現遙測遙控等智能化的功能。
(3) 選擇適合聯合公司應用的監控技術—數字監控
模擬視頻的落後與網路視頻的不成熟,造就了當今最流行的數字視頻監控技術。
數字時代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九十年的中期,國內只有少數一兩家企業從事這方面的生產和研發,黃金眼也是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當時把數字叫做多媒體,它發展得益於IT行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視頻採集卡的出現,使在電腦上看影像成為可能,先驅者們用計算機來代替切換器、控制器和報警器實現功能的幾合一,研製出新一代的監控系統棗多媒體監控系統,這是最早的數字系統。當時,在以模擬系統為主導的市場中,因為成本和客戶認識度的因素沒有得到較大的普及和應用,系統主要是定位於高端大多數的市場。數字監控系統給監控市場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不僅僅在技術層面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實現理念的突破。許多傳統模擬的監控企業很難接受這一事實,在誰取代誰的爭論中,隨著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往前,多媒體監控越來越深入人心,並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數字系統的全面啟動來自於數字硬碟錄像的推動,在DVR(數字影像記錄)技術的發展中,國內和國外走的是兩條不同的技術發展道路,國外產品以韓國為代表,系統對圖像的清晰度要求高,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國內產品要適應以現金交易為主的貿易特點,尤其是面向銀行櫃員制的市場,對圖像的清晰度、實時性和存儲時間要求都很高。
二 、監控設備選型
最初在監控設備的選型上,SOLAS監控項目組從SOLAS安防以及生產調度應用的角度出發,考查了大量著名的國內外監控設備廠商,包括美國AD、Pelco韓國Samsung、Vanda日本Panansonic、精工 、Tamron國內天地偉業、天津雅安等。
經過項目組的反復篩選,最終敲定各系統設備型號如下:
前端設備 攝像機 日本松下wv-cp474
攝像部分是監控系統的前沿部分,是整個系統的「眼睛」,主要由攝象機、鏡頭(定焦距或可變焦鏡頭)、防護罩、雲台等組成。它布置在被監視場所的某一位置上,使其視場角能覆蓋住整個被監視的各個部位。當被監視場所面積較大時,為了節省攝象機所用的數量、簡化傳輸系統及控制與顯示系統,我們選用變焦攝象機,並安裝電動雲台,通過控制台的控制,可以使雲台帶動攝象機進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轉動,從而使攝象機能覆蓋的角度、面積更大。
為聯合港埠公司監控攝像點配置高清晰度彩色攝像機、戶外型全天候防護罩及雲台。在系統主控室內能夠實現對現場設備的自由控制,和實時監控現場圖像。
傳輸設備美國INFINOVO N3830TA/RA-1
信號傳輸系統是整個CCTV監控系統的神經系統,它直接關繫到整個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行。現有的傳輸方式主要有電纜、微波和光纜三種。電纜價格便宜但是傳輸效果差,而且容量小,易受干擾。微波傳輸具有無需鋪設線路的優點,但是需要建微波站,這對於大面積同時監視是不可取的,而且微波易受天氣因素干擾。光纜是長距離傳輸的最佳手段。
聯合港埠公司的監控點由於分布的相對分散,距離較遠,考慮到前期網路光纜的分布情況,遠端均採用光纜傳輸方式通過光端機傳輸視頻信號。
控制設備 視頻矩陣 美國AD4812
控制系統把握著前端所有視頻及控制信號的切換及順序。美國AD矩陣在國內外皆久負盛名。其擁有的強大的視頻切換和控制功能使其他矩陣廠商望塵莫及。
顯示儲存設備 硬碟錄像機 天地偉業TC2816V
TC2816V能夠分畫面顯示遠端各監控點的視頻圖像,可以採用單畫面、四畫面、十六畫面顯示。同時,TC2816V具有網路連接功能,通過網路分控軟體,實現在區域網內授權的PC機上可以控制各個監控點的攝像機的操作。以方便公司領導及有關單位及時了解和掌握整個碼頭及堆場、閘口的生產作業情況。
三、傳輸線路的選擇
經過調研,目前的視頻信號傳輸方式有標准視頻基帶傳輸、光纖傳輸、射頻方式傳輸及雙絞線傳輸等多種方式,下表為常用傳輸方式比較:
傳輸方式 傳輸距離 傳輸設備 信號衰減 抗干擾能力 造價
視頻傳輸 300米(理論值) 無 隨長度增加 較弱 低
光纖傳輸 可滿足長遠距離傳輸 光端機 隨長度增加,但衰減很少 強 中
射頻傳輸 1-2000米 射頻調制設備 隨長度增加 一般 高
雙絞線傳輸 最遠2600米(進口產品) 專用雙絞線傳輸設備 隨長度增加 一般 高
根據聯合港埠公司前端設備安裝點距離控制中心的距離,結合各種傳輸方式特點,項目組最終決定採用光纖傳輸結合視頻傳輸作為傳輸方式。
四、確立清晰的拓撲結構
為了使系統建成後便於管理、使用、維護,從技術方面需要在整個聯合港埠公司監控系統做一個清晰的拓撲結構。
五、實現網路分控
所選擇的系統有兩種分控連接方式
1 、通過矩陣主機的RS485通訊埠,最大可擴接16個副控鍵盤,每個副控鍵盤均可實現所有的系統操作功能,也可通過主機編程來設置每個副控鍵盤的控制許可權,這種副控系統適用用短距離的連接,把這種連接方式應用於中心機房。
2、利用現有的PC,採用通過區域網與控制中心硬碟錄像機直連,並在該PC上安裝隨機提供的副控軟體,可以實現控制中心除編程外的全部控制功能,如雲台鏡頭的控制、歷史資料的回放、實時圖象的監視等。該控制中心的控制許可權可通過編程來設置。這種連接沒有地域限制。把這種連接方式用於聯合港埠公司的數據網路。可以為公司領導及公司下屬分公司需要調用監控視頻的任何具備數據介面的位置提供網路分控。
SOLAS監控系統項目組
二00四年十一月
⑸ 智能化專業在未來十年內還有發展前景嗎
智能化會一直有發展前景,就看你自己怎麼定義,如果你是老闆那麼你要把公司的方向和性質定義好,如果你是打工的,你把自己定位好,在35歲前是一個階段,以後又是一個階段。
⑹ 別墅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哪個性價比高,哪個更穩定
採用有線技術的智能家居可以說是智能家居的鼻祖,市場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匯流排技術包括RS-485、KNX、CAN、C-Bus、SCS-BUS、LonWorks、Modbus等。匯流排技術類產品比較適合於樓宇智能化以及小區智能化等大區域范圍的控制,其優勢在於技術成熟、系統穩定、可靠性高,應用也比較廣泛。不足之處是是施工復雜/造價高/不適用後裝等。
再說無線智能家居,基於無線的智能家居是智能家居領域一種突破。無線解決方案為家居自動化帶來了曙光,剪掉了這些繁瑣的線,就減去了很多麻煩。包括支持中繼、自組網、價格便宜。目前而言,無線智能家居根據所使用的技術不同,主要分為藍牙、Wi-Fi、Zwave和ZigBee四種,無線技術讓人們得以實現對家居的遠程式控制制。ZigBee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復雜度、自動組網、高可靠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可以任意嵌入各種設備,並支持地理定位功能。在國內,主要以Zigbee無線技術為主流,在一些辦公/酒店/商超等智能化控制也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當然應用到別墅智能家居性價比也是不錯的。
⑺ 智能樓宇前期需要做些什麼
去做弱電系統工程:比如監控、樓宇對講、網路布線、安防報警、門禁、考勤、等等,這些都屬於建築智能化的范疇,基本上設計低壓36V以下的電氣化工程都屬於弱電工程,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行業,能掙大錢,因為都設計工程項目,你去弱電工程公司先去實習或者給別人打工,多了解些工程方面的知識,在這個行業俗語叫「做項目」,去闖吧,行業無限量。
⑻ 智能垃圾分類的市場機會,還有市場規模
住建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多項法規的出台從國家宏觀層面確定垃圾分類行業的發展方向,全國各省市也積極出台相關政策法規,促進垃圾分類行業發展,初步形成國家宏觀政策為指導、地方立法相繼補充的行業政策環境。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OECD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產量保持5%左右的增長,2018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28億噸,當前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產生垃圾最多的國家。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1147.3萬噸,處置量21028.9萬噸,處置率達99.4%。
200個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產生量為984.3萬噸,其次是北京、廣州、重慶和成都,產生量分別為929.4萬噸、745.3萬噸、717.0萬噸和623.1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為6256.0萬噸,佔全部信息發布城市產生總量的29.6%。
我們全自主研發垃圾分類系統和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智能環保垃圾櫃,已經啟動全國地區分公司運營和合作商業拓展。
⑼ 十大樓宇自控品牌有哪些
1、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第一名:霍尼韋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霍尼韋爾公司是一家在技術和製造業方面佔世界領先地位的多元化跨國集團。在全球,其業務涉及:航空產品和服務, 樓宇、家庭和工業控制技術、汽車產品、渦輪增壓器、以及特殊材料。霍尼韋爾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洲莫里斯鎮,在全球將近100個國家開展業務, 擁有120000名員工。霍尼韋爾是構成道瓊斯工業指數的30支股票之一, 也是標准普爾500家指數的股票之一。霍尼韋爾公司名列「財富100強」, 2006年全球銷售收入達到310億美元。
2、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第二名:江森自控
江森自控是創造智能環境的全球領導者,將創造力融入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出行中,業務包括建築設施效益、專業汽車內飾和動力解決方案。在全球140,000名員工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在2億多輛汽車、1,200多萬個家庭和100多萬幢商用建築物中使用,為125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江森自控秉持銳意創新的理念,為人們創造一個更舒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3、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第三名:西門子樓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作為全球樓宇管理、暖通空調控制、安防和消防系統的市場 領導者,我們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能夠增強住戶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並優化樓宇設施的管理,提高能源效率。
4、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第四名:施耐德電氣TAC
TAC公司,施耐德電氣旗下公司之一,是世界領先的基於開放式集成IT方案的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公司總部位於瑞典馬爾默,在HVAC、樓宇自動化和安全領域等有著超過80年的歷史,在全球80個國家有合作夥伴和分公司並擁有超過5,000多名員工。通過改善室內環境、安全和能源利用以及提供高端技術等建築環境服務,為全球的最終用戶和業主提供高附加值的建築物是TAC公司的使命。
5、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第五名:科明發展(天津)有限公司
科明發展(天津)有限公司是美國KMC控制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合資公司,作為建築自控系統專業公司,科明公司始終按照用戶的要求和希望,把建立完美的設備管理自動化系統作為我們設計與集成的目標。諸多工程項目及其運行效果充分證明:本公司的產品和系統穩定性強、可靠性高,便於工程設計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