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京劇的受眾市場調查

京劇的受眾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3-05 21:43:48

『壹』 京劇的現狀及成因

所謂京劇的現狀, 現在應該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由於國家的重視,央視的幾屆專業和業余京劇大賽,使京劇的發展得到了大力的推動, 也涌現出一大批新秀.而另一方面,京劇的受眾群體卻增長緩慢

『貳』 急急急!求京劇調查論文!

未來的京劇

——將在何處?

引言: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當前卻面臨這嚴峻的考驗,它的未來是令國人擔憂的。甚至有人妄言:「如果中南海不在北京,京劇不會是國粹,也只是普通劇種之一,有水分的國粹不會長久,如果北京不是國都,遷都別處,京劇很快就沒戲了,現在國家每年為京劇是補貼好多銀子來維持,給足鏡頭讓它顯.」如今的京劇迷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群,年輕人卻是對京劇「敬而遠之」,雖然央視和教育部都開始注意到了京劇的「危險」,但究竟會有多大的成效卻還在等著時間的見證。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漸漸已經有很多東西被我們中國人忽略或是遺忘……雖然有些已經被重新拾起,但也因為塵封已久,而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中國的戲曲是伴隨著封建王朝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到了現在卻不知是該說它是處於鼎盛時期還是已經被國人所冷落,面對這一切,作為戲劇之首的京劇又該身處何處?難道真的會應驗盛極而衰的發展規律?我想這是國人所不願看見的……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京劇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已有近200年歷史。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說中國的社會在進步,卻不如說中國人在變。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對西方的崇拜變得愈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冷落……

這是與中國不同年齡的人的審美心理有關系的。06年的超女在中國掀起了什麼樣的浪潮,已經不用我們去說了,就連李宇春也十分榮幸的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筆迷」、「涼粉」等各色粉絲也在中國年輕一代中產出,對這些我並不想評論什麼,我只是在想京劇什麼時候也會創造出這樣的奇跡,或是哪位京劇演員會上美國時代周刊,也許你會覺得可笑,超女和國粹怎麼能相提並論呢?但很遺憾的是事實已經很清楚的表明國粹已經被超女壓倒……現在的中國年輕一代又有多少深深的為京劇痴迷?流行音樂在中國年輕一代中已經占據了大半壁的江山,年輕人中學習並能堅持走戲曲道路的更是寥寥無幾,現在的曲迷基本上都是些老年人,而中國將是屬於年輕人的世界,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京劇這個國粹必然會在今後中國的博物館中出現呢?也許現在這很難想像,但也許有一天它真的只能在博物館中出現!

在京劇與流行音樂的對比之下,我們顯而易見的是現代中國年輕人的審美大多都是在基於社會的普遍審美外表之上的主觀心理審美,他們追求的美在於「新穎」、「流行」、「適用」,他們追求時尚,所以京劇正缺少了這三種元素,以至於不能吸引年輕人。

京劇四大名旦: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雲,也已經成為了京劇的神話,人們所尊敬的為中國國粹的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人……現在的戲曲表演者能超越他們的又能有幾個?甚至可以問—還有嗎?值得深思……京劇在現代已經陷入了困境,少有人在真正喜歡京劇了。只有一些京劇的執著守舊者還在自以為是的沉迷其中,認為現在的京劇已經是改無可改的,沒有任何缺點的了。我個人認為京劇必將斷送在這些執迷者手中。京劇在長期發展中,在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雲等老一輩大師的變革發展中而成為國粹。中國人從不屈服,一直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在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而作為國粹的京劇怎麼能不發展,不變革呢?我想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雲等老一輩大師如果還在世,一定會改革京劇,把京劇以發展成為「世粹」為目標,這並不是沒有可能(國外有相當多的曲迷),而是沒有人去做,而是就連中國的年輕一代都開始將其冷漠,留下的只有無奈和遺憾。

雖然教育部將戲曲納入小學課本,而如今培養的只是興趣,我們可以試想小學生是處於對社會中各項事物好奇的階段,興趣十分寬泛,而且據調查真正喜歡京劇的小學生依然很少,大多都是專注於偶像明星的流行歌曲。央視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戲曲,並單獨成立了戲曲頻道,而且在春晚中極力推崇戲曲,但僅僅單調的所謂經典曲目只能帶給觀眾乏味的感覺,對年輕人更是毫無吸引力,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世界,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更重視這些,他們喜歡的是新鮮的,流行的,時尚的東西。為什麼央視沒有發現這些呢?如果發現了,為什麼央視不帶頭做一個支持改革京劇的先鋒傳播平台呢?

年輕人喜歡流行音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僅因為其音響效果還是音樂內容、MV等都是不斷改變,不斷發展的,而且偶像們和唱片公司也注意到了並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定期的有歌曲或是專輯發行並注重不同音樂風格,從中從事京劇表演的人員為什麼就不能看出什麼呢?換而言之,京劇為什麼總是反復唱著經典,而並沒有出現新的曲目呢?沒有編曲,沒有編段,更沒有像周傑倫等人一樣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明星。如果讓年輕人說流行音樂的偶像明星一定能說出很多,如果說戲曲明星,我想結局是不言而喻的……最可笑的是一些明星都知道改變風格,對自己的歌曲加入中國戲曲的成分,而他們的唱功卻顯示出他們並不是純正的戲曲唱腔,竟還能讓這種歌曲在歌曲排行榜上遙遙領先,我們戲曲的專業人士確並沒有從中看出中國戲曲的出路,還是一味的重復唱著……重復唱著……也許某一天就會成為絕唱!事實證明如果不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那國粹的命運將是可悲的!前人所做的努力只能付之流水!

京劇,你的未來在哪裡?誰能告訴中國人……如果連國粹都陳列在了博物館,那中國還會有未來嗎?接著,又會有什麼將成列在博物館?永遠封存……

我們不能在博物館中見證國粹的精彩,而要在發展中領略國粹在舞台上的風采

『叄』 為什麼現在京劇影響力那麼小

《鬢邊不是海棠紅》這一部電視劇的熱播也把京劇重新帶入到了觀眾的視線當中,京劇在現代的傳播問題也引發了人們深切的思慮。京劇是一個戲曲劇種,並且還有著國粹這樣的一個稱號,京劇出現的年代是非常久遠的,並且它也經過歷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完善,但是現在京劇的受眾群體還是非常小的。京劇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么小,是因為它受到了一些其他的娛樂方式的沖擊,而且現在有很多的人都變得越來越浮躁,很難靜下來去聽一場有韻味的京劇了。

三、現代人的浮躁

在現代,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身上背負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每個人的心理也變得越來越浮躁,幾乎每個人都像是一個炸葯桶一樣,一點就著,所以現在人很少能夠像以前的老人一樣,靜下心來慢慢的品一杯茶,慢慢的聽一場京劇了,這也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肆』 關於京劇的問卷調查

1.D
2.A
3.A
4.E
5.B
6.C
7.大學生
8.A

呵呵~ 要寫論文嗎? 加油!~

『伍』 如何改善京劇的現狀

現狀:京劇逐漸成為小眾藝術。大部分劇團劇院早已無法生存。
文化藝術應由政版府用納稅人的錢權扶持和保護。
現在京劇主要受眾是中老年人,需要加大對青少年的引導,周傑倫都進課本了,京劇為什麼不能。
給政府的建議:放慢經濟發展腳步,在文化藝術上多下下功夫。生活品質、幸福感、現代文明不僅僅是賣地蓋樓陞官發財。文化藝術的消褪,直接導致文明消褪、道德滑坡。

『陸』 京劇未來發展走向、現狀、存在的問題。

這個是我們京劇課要求寫的小論文,我也是在網上拼拼湊湊加上自己的。
我認為京劇的發展應該著重兩個方面:一是京劇觀眾,再是京劇本身。
對於京劇觀眾,大家都會說觀眾層要從娃娃抓起。但做得時候卻形如敷衍:只關注那些喜歡或有京劇天賦的孩子,做幾個講座、唱幾台戲、組織幾個學校的社團。這些只能影響少數的青少年。而要真正的教育普及京劇知識,可將有關京劇的章編入教材,就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樣刻印在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的腦海中。京劇表演團或許能夠提供低價或免費的高水平的京劇表演,現場解說京劇知識,孩子們現場體會。在孩子們還沒完全被一個又一個的流行歌手吸引走得時候,這些都是潛在觀眾的肥沃土壤。而對青少年們,他們對京劇的細節——服裝,唱腔,表演等更感興趣。就此,京劇或許可以跟當下流行繁榮的傳媒合作,經常做一些電視宣傳講解(CCTV-11是遠遠不夠的)。當中國的小孩子們都呼著要看京劇時,這場面會有多感人……
而對於京劇本身。首先是現有節目的局限性。僅僅是少許的傳統劇目,觀眾總會感到乏味。我們何不組織大批專業人士去創新劇目。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故事題材多樣,可謂作者們的創作來源取之不盡。除此,為了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創作,我們還可以創辦幾種專門的雜志期刊,這樣還可以廣泛的宣傳普及京劇。
再說京劇的宣傳路線。我們一提到國際化,就想到歐美國家,卻忽略離我們最近的亞洲國家。一部《大長今》讓韓國傳統文化火遍亞洲。若他們先打入西方國家,未必能有如此共鳴。同是東方人的我們有著相似的文化思考模式,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國的戲曲文化。
我們國家不缺少傳統和文化,而是缺少傳播它們的有效手段。京劇作為世界表演藝術體系,應該有其相應的世界影響力,至少在亞洲應該有相當的追求者。這樣以此為堅強基礎,再影響整個世界。
京劇的未來發展是一個大課題,我人微語輕,或許講了些幼稚的見解。但我相信只要每一個熱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團結起來,出上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京劇的未來必定光明如新。

『柒』 假設你是中國傳統的推廣者,你將會推廣什麼如何推廣京劇,服飾,書法等

書法。京劇的受眾群體相對有限,且難度較高。服飾看被推廣人群的興趣,但目前傳統服飾文化的應用場合不算多。書法在各個年齡層次都更容易普及,且有著鮮明的文化特徵,適用面更廣。

『捌』 我是個戲曲工作者為何京劇的受眾者會愈來愈少我很著急有辦法挽救嗎

我也曾經是個戲曲工作者,現在仍是戲曲愛好者。我覺得實際情況正好與你說的相反,京劇的受眾並不是越來越少,而是向越來越多的趨勢發展。曾經有一段時間,京劇貌似已經很困難了,但是在國家大力扶持、宣傳推廣和戲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京劇的狀況看好,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甚至是少年兒童踴躍參與,有的成為票友,有的成為職業工作者;電視上也越來越多的看到有專業、業余的京劇大賽以及少兒京劇大賽,而且很多觀眾觀看這些大賽都是一場不拉哦。
從比例上看,京劇的受眾似乎是比幾十年前減少了,但是從絕對人數看,我認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可能。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比幾十年前增加了三四倍,就算戲曲受眾的比例減少了三四倍,絕對人數也是不增不減,何況實際情況不可能是這樣的,不是說戲曲是中老年人所鍾愛的嗎?那麼現在中老年人的比例在上升中,年輕人和小孩子的戲曲愛好者也在上升中,戲曲受眾的比例怎麼可能會有三四倍的下降呢?戲曲工作者要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能指望京劇一直像幾十年前一樣佔有那麼大的份額,這個對於現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是永遠不可能了,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可能做到。唱歌,那算是再普及不過了吧,幾乎人人都會唱歌,但是,真正去看演唱會的人,其比例能佔到全體中國人的多少?其他藝術形式更不用說了。正是因為目前可以選擇的藝術形式太多了,才會有這樣百花齊放的現狀。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幾十年前的戲曲一支獨放的現象是不正常的,是文化落後的表現。戲曲工作者應該看到,京劇和其他戲曲劇種並沒有衰落的現象,劇場外一票難求的現象並不是偶爾發生的現象,演出場場爆滿也是經常看到的情景。雖然戲曲受眾的比例下降,但絕對人數並沒有減少,想學習戲曲的人數也有上升的趨勢,所以,戲曲工作者應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貢獻自己應盡的能力就夠了,不必擔心戲曲會走向消亡。可以這么說,只要世界上有中國人在,中國戲曲就會一直有旺盛的生命力。

『玖』 關於京劇各角和臉譜的調查研究報告

調查研究報告一般人哪寫得出來

與京劇的受眾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元旦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75
游樂場室內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天貓裂帛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24
新品市場推廣方案計劃書 瀏覽:239
善電子商務中物流配送發展的對策 瀏覽:903
關於扶持市區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 瀏覽:961
信任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596
商標注冊電子商務 瀏覽:729
手機銷售促銷活動 瀏覽:558
電子商務戰略分析工具 瀏覽:540
產品促銷全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1
鄉黨建工作年中培訓方案 瀏覽:214
電子商務年度工作總結報告 瀏覽:297
幼兒園教師教工手冊培訓方案 瀏覽:616
科普活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47
名媛會策劃方案 瀏覽:333
觀摩會活動策劃實施方案 瀏覽:889
新產品上市策劃方案撰寫 瀏覽:344
青島至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23
實訓教師培訓方案設計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