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葫蘆一般在中國哪些地方種植
西葫蘆
中國種植面積達500餘萬畝 (山東壽光每天產量達7.5萬-10萬公斤,最高達到26萬公斤。創造了西葫內蘆栽培歷史上的容最高水平),西葫蘆成為僅次於黃瓜總產的主要商品蔬菜之一。制種區主要集中在我國的西北和山西省北部。進入21世紀,市場上對西葫蘆新品種的需求達到了高峰。同時國外的西葫蘆雜交種開始進入我國市場。國外品種憑借過硬的品種和高質量的服務,尤其是法國「冬玉」、美國「碧玉」西葫蘆品種,逐步成為日光溫室的主導品種,國內「早青一代」盡管生產中存在問題,但依靠早熟性好,穩產,皮色符合多數地區消費習慣,仍然是春提早栽培中各地久勝不衰的品種。
我國每年都有部分西葫蘆向俄羅斯和東南亞出口,除國產品種外,一些來自美國、荷蘭、韓國和品種在市場上很受消費者歡迎。
主要品種 : 法國「冬玉」、美國「碧玉」, 國內「早青一代」
主要產地 : 山東,河南,河北,甘肅,山西,寧夏
⑵ 臨淄西葫蘆市場在哪裡
登錄網路地圖或高德地圖,在搜索欄輸入你要查找的內容名稱,就會顯示所在地,及路線與距離。
⑶ 西葫蘆籽的價錢。市場如何。
西葫蘆籽分國產和進口的,國產的便宜,進口一般在60塊100g左右。市場銷量還是很大的,具體的要看你在哪個地區。
⑷ 西葫蘆如何安排茬口
西葫蘆要做到四季無公害生產,並保證周年供應,必須要考慮市場的需求,結合各地生產形式和市場形勢以及西葫蘆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等。選擇適宜的栽培茬口,以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目前生產上常見茬口有以下幾種:
(1)冬春茬 這一茬口一般需要在大型連棟加溫溫室、節能型日光溫室、加溫溫室內進行生產。一般於10~11月播種,11~12月定植,翌年1~2月開始採收上市,4~5月拉秧。這一茬由於是在春節前後果實大量採摘上市,因而是西葫蘆周年生產中效益最好的一茬,但其對栽培技術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2)早春茬 這一茬在多種保護地設施內均可進行,如日光溫室、大中小拱棚等等。但不同的保護地設施對播種時間早晚的要求不同。日光溫室由於具有保溫措施,播種、定植均可提早,一般在1~2月播種,2~3月定植,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可以開始採收,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拉秧。而如果在大中小拱棚內進行生產,播種期一般為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採收,上市時間恰為冬春茬日光溫室拉秧、早春露地西葫蘆尚未上市的時節。該茬西葫蘆生產可以在6月下旬或7月中旬拉秧,也可以利用遮陽網覆蓋進行越夏栽培。
(3)春夏茬 這一茬可以利用大中小拱棚生產,夏季高溫時節採用遮陽網覆蓋遮蔭降溫,進行越夏生產。在我國北方地區(以北京為例)一般播種期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6月始收。也可以在露地進行生產,露地生產播種時間的確定以當地早春晚霜期為依據,此時期即為定植時期,播種期則可提前30~35天。這茬西葫蘆種植,恰好可以補充日光溫室和大中拱棚早春茬西葫蘆拉秧、而秋茬西葫蘆尚處於苗期的供應淡季上市。只要在高溫季節來臨時用遮陽網遮蔭覆蓋,搞好越夏管理,保證其在炎熱的夏季正常生長,即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4)晚秋茬 這茬西葫蘆可在日光溫室、大中小拱棚內進行。播種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收獲始期為9月上中旬,主要供應秋冬季市場。11月上中旬大中棚拉秧,12月下旬日光溫室拉秧。
⑸ 西葫蘆的採收標準是什麼
西葫蘆以嫩瓜為採收對象,在冬季花謝後12~15天、春秋季節花謝後7~10天,瓜重250克左內右即可容採收。西葫蘆是在一條主蔓上連續結瓜,下部的瓜不採收,將影響上部幼瓜的生長,嚴重的可能化瓜,因此要適時採收,以促進上部幼瓜生長,獲得優質高產。
注意:西葫蘆在採收時不能完全看瓜的大小和重量,要根據植株的長勢、季節、市場價格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採收時期。一般植株長勢旺盛或市場價格好時可適當晚採收,長勢弱的植株應盡量早採收。疏果時要保證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均衡。春、秋季節溫光條件好時可適當早採收。
⑹ 打籽西葫蘆市場前景
打籽用西葫蘆瓜籽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醫療保健功效,尤其是其帶有的一股特有的、極具刺激性堅果的味道和芳香味,使得用其製作的麵包、奶類沙拉和果仁類佐餐食品,都具誘人的食味與口感。在歐美,還用其榨成食用油,不但能起到良好的保健功效、預防前列腺炎和癌類等疾病,並可增強男性的性功能。同時,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維生素B、C和E等微量元素和鈣、鎂、鐵和鋅等,而被廣泛地應用於食品、醫葯和化妝品等行業,年需求量呈穩定增長的趨勢。目前,籽用西葫蘆瓜籽在國內甘肅、內蒙、新疆、黑龍江、山西、陝西和雲南等十一個省和自治區都有種植,但以甘肅、內蒙、新疆和黑龍江種植最多。籽用西葫蘆瓜籽市場前景好,產量高,效益好。
⑺ 西葫蘆種質資源有哪些創新
縱觀中國30多年來的西葫蘆育種歷程,在20世紀70年代引進了國外優異的西葫蘆材料阿爾及利亞品種,並利用其作為親本進行了雜交優勢育種,使得中國西葫蘆育種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個質的飛躍,但此後的研究進展相對緩慢,與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國內外育種工作者在最近幾年已經針對西葫蘆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提高外觀品質、提高耐低溫弱光性、持續結瓜能力和適應性、抗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問題,開展了西葫蘆種質創新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一)利用常規雜交選擇技術創新種質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2003年通過和國外蔬菜種子公司合作已引進3份抗ZYMV、WMV,1份抗CMV的西葫蘆種質資源,並利用常規轉育方法開展抗性轉育,獲得了多份遺傳背景不同的抗病材料。另外,2002年在國外引進的種質資源中發現了1份抗白粉病種質,通過多代自交分離已獲得3份抗白粉病中間材料,目前正在進行多親本轉育及組合測配工作。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的中葫3號西葫蘆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的「京葫系列」西葫蘆品種都是採用這種方法獲得了具有符合育種目標的雙親材料(王長林等,2002;李海真等,2005)。在美國,Delicata西葫蘆品種以其品質好在20世紀初期受到市場廣泛歡迎,但因其產量低、抗性差而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2001)採用常規雜交技術,利用該品種和Acron類型品種雜交並進行多代自交選育,育成了Cornell』s Bush Delicata,該品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好、貨架期長,可儲藏100d仍保持高品質以及抗白粉病等特點,2002年獲得了全美蔬菜品種優勝獎。國內外學者已利用南瓜屬種間雜交輔之以幼胚挽救技術成功培育出一些西葫蘆抗病優良種質。Wall(1954)將西葫蘆×南瓜的F1未成熟的種子、Hayase(1965)將筍瓜×西葫蘆的F1未成熟種子培養成了植株。這些成果的取得為西葫蘆跨物種間轉育抗病蟲基因和其他有益基因開辟了新途徑。
(二)利用雜種優勢技術創新種質
目前國內外生產上應用的西葫蘆品種絕大多數為一代雜種。國內育成的品種如早青一代、阿太一代、京葫1號等京葫系列品種、中葫1號等中葫系列品種,比常規品種生長勢強、產量高、早熟、外觀品質好、抗性和適應性顯著提高,對提高中國西葫蘆育種和生產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利用單倍體培養技術創新種質
利用單倍體技術進行育種可以縮短育種年限,提高選育效果。各國科研工作者在此方面已做了一些探索,Dumas de Vaulx等(1986)、Kwack S.N.等(1988)、Shalaby T.A.(1996)、Metwally E. I.(1998)分別採用體外培養西葫蘆未授粉胚珠或花粉技術獲得了單倍體和雙單倍體植株。E.S.Kurtar等(2002)首次利用γ射線(25、50Gy)輻射西葫蘆花粉,使精細胞染色體畸變,授粉後誘導卵細胞單性生殖而發育成單倍體,授粉後28~35d進行胚珠離體培養,結果顯示,所有的點狀胚、球形胚、箭頭胚和棒狀胚都發育形成了單倍體植株,僅有53.8%的魚雷胚和23.1%的心形胚發育成單倍體植株,相反,子葉胚和不定形胚全部發育成了二倍體植株。同時發現基因型也是影響單倍體發生率的重要因素。單倍體胚的誘導率平均為2.5%,其中70%能發育成形態正常單倍體植株,經秋水仙素處理可加倍為二倍體植株。
(四)利用誘變技術創新種質
尹國香等人(2002)採用N+離子束輻射誘變方法對西葫蘆地方品種奇山2號進行品系改良,選出穩定自交系N2108,並育成一代雜種煙早1號,其前期產量較奇山2號增產37.5%,總產增加21.3%,具有早熟、高產、抗逆性強的特點。
(五)生物技術在種質資源創新中的應用
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可為西葫蘆育種提供新的途徑,並可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和質量。其中組織培養技術、轉基因技術和分子標記技術等已在西葫蘆種質創新中使用,並顯示出其廣泛的應用前景。
Biserka J.等(1991)、Carol G.等(1995)、Paula.P.等(1991,1992)分別利用西葫蘆胚軸、子葉、幼苗莖尖和胚乳在MS改良培養基上獲得愈傷組織,誘導出幼胚,於附加0.05mg/L NAA和0.05mg/L Kt的同一培養基上獲得了再生植株。Curuk S.,Ananthakrishnan G.等(2003)、Krishnan K.等(2006)分別利用西葫蘆帶胚軸子葉和子葉通過器官發生途徑獲得了不定芽和再生植株,並對影響再生的各種條件如外植體、激素、基因型和其他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方法。該技術的建立為種間雜交胚培養、抗性基因轉入西葫蘆植物體內並進行遺傳轉化建立了高頻的再生體系,同時通過改變外部培養條件可獲得大量的變異類型。
Marc F.等(1998)已將抗CMV、SqMV和WMV外殼蛋白基因轉入到西葫蘆中,經檢測轉基因植物可以明顯提高西葫蘆抵抗相應病毒的能力,並且增加產量,減少農葯的使用,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價值,現已開始進行商業化生產。國外種子公司已經開展抗其他病毒病、抗除草劑、抗白粉病轉基因西葫蘆的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中國轉基因西葫蘆的研究尚處於空白狀態。相信隨著西葫蘆轉基因工作的開展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擇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將大大加速西葫蘆育種和種質創新進程。
⑻ 西葫蘆籽,角瓜子現在的市場行情如何,價格今後回事什麼走向~~~
西葫蘆籽分國產和進口的,國產的便宜,進口一般在60塊100g左右。市場銷量還是很大的,具體專的要看你在屬哪個地區。牡丹江這邊是 2.8元 ,雙鴨山是2.9元,鶴崗2.8 。 今年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可能一直會穩定在現在的區間
⑼ 農民種植西葫蘆為什麼不賺錢
西葫蘆在市場上賣的價格並不低。但是存在中間商,而且不止一家。收購商從農民手裡收購西葫蘆,價格是很低的。導致農民賺不到什麼錢,但是每年還必須種,要不就沒有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