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種石墨行業和余熱發電項目的行業特點及發展前景、國家政策,因做業務需要詳細的分析資料。
網上先搜基本資料,了解一下;然後再聯系幾個相關廠家談談,就清楚了
2. 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調查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農產品進入國際市抄場之前,要首先了解國際市場供求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找出發展規律,尋求進入機會。一般的市場調查包括以下內容:
(1)世界上對某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
(2)世界潛在市場的份額和開發潛在市場的可能。
(3)競爭者的情況和競爭情況。
(4)國際市場經營的機會情況並與國內的機會做比較。
這些資料可從實地考察獲得,也可從聯合國資料、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局以及行業記錄等資料中尋找。
3. 石墨有哪些提純方法
石墨是一種高能晶體碳材料,因其獨特的結構和導電、導熱、潤滑、耐高溫、化學性能穩定等特點,使其在高性能材料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廣泛應用於冶金、機械、環保、化工、耐火、電子、醫葯、軍工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成為現代工業及高、新、尖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非金屬材料。
提純方法:1..浮選法。浮選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提純礦物的方法,由於石墨表面不易被水浸潤,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容易使其與雜質礦物分離,在中國基本上都是採用浮選方法對石墨進行選礦。石墨原礦的浮選一般先使用正浮選法,然後再對正浮選精礦進行反浮選。採用浮選法就能得到品位較高的石墨精礦。浮選石墨精礦品位通常可達80%~90%,採用多段磨選,純度可達98%左右。
2.鹼酸法。鹼酸法是石墨化學提純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工藝方法。該方法包括NaOH-HCl,NaOH-H2SO4,NaOH-HCl-HNO3等體系。其中NaOH-HCl法最常見。
3.氫氟酸法。任何硅酸鹽都可以被氫氟酸溶解,這一性質使氫氟酸成為處理石墨中難溶礦物的特效試劑。1979年以來,國內外相繼開發了氣態氟化氫、液態氫氟酸體系以及氟化銨鹽體系的凈化方法,其中,液態氫氟酸法應用最為廣泛,它利用石墨中的雜質和氫氟酸反應生成溶於水的氟化物及揮發物而達到提純的目的。
4.氯化焙燒法。氯化焙燒法是將石墨粉摻加一定量的還原劑,在一定溫度和特定氣氛下焙燒,再通入氯氣進行化學反應,使物料中有價金屬轉變成熔沸點較低的氣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及絡合物而逸出,從而與其餘組分分離,達到提純石墨的目的。
5.高溫提純法 。石墨是自然界中熔沸點最高的物質之一,熔點為3850±50℃,沸點為4500℃,而硅酸鹽礦物的沸點都在2750℃(石英沸點)以下,石墨的沸點遠高於所含雜質硅酸鹽的沸點。這一特性正是高溫法提純石墨的理論基礎。
4. 石墨都有什麼提純方法
石墨提純:化學提純和物理提純兩種方法。
(1)化學提純是利用石墨耐酸、鹼、抗腐蝕的性質,用酸、鹼處理石墨精礦,使雜質溶解,然後洗滌掉,提高精礦品位。化學提純可獲品位為99%的高碳石墨。化學提純有多種方法,國內應用最廣的是氫氧化鈉高溫熔融法。
基本原理是在500℃以上高溫條件下,使石墨中的雜質(以硅酸鹽礦物為主)與燒鹼,即NaOH起反應,生成水溶性反應物,用水浸取反應物,即可消除掉部分雜質,另一部分雜質,如鐵的氧化物,鹼熔後用HCl中和,生成可溶子水的氯化鐵,用水洗滌即可除去。
上述工藝流程中,NaOH濃度為50%左右,與石墨按1:0.8的比例混合,即生產1t高碳石墨消耗NaOH0.4t左右。HCl的加入量約為石墨的30%。燃料用煤約為o.6一o.7t。鹼熔法所用設備主要有錨式攪拌機,熔融爐、螺旋漿攪拌機、V型洗滌槽等。回收率85—90%,投資15—20萬元。這種,工藝雖較先進,但也存在耗水量大、石墨流失多,生產率較低,耗鹼量大,且排放的廢液污染環境等不足。
由上原因,成本較高。為解決或改善上述不足,河南省地礦廳岩礦測試中心研製了提純高碳石墨新工藝,以離心洗滌取代V型洗滌槽,將廢液處理後循環使用。採用這種新工藝,可降低材料成本50%左右,節水50%左右,產率提高10%左右,並減少了廢液對環境的污染。石墨固定碳含量大於99%,回收率達92.8%。
(2)物理提純即高溫提純,利用石墨耐高溫的性質,將其置於電爐中,隔絕空氣加熱到2500℃,使灰分(即雜質)揮發掉,從而提高精礦品位。高溫提純可獲品位為99.9%的高純石墨。
5. 國際市場調研的國際市場調研的方法
國際市場調研是復雜細致的工作,須有嚴格、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企業對國際市場調研獲取的資料,按其取得的途徑不同,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自己親自觀察、詢問、登記取得的,稱為原始資料。另一類是別人搜集到的,調查者根據自己研究的需要,將其取來為己所用,稱為二手資料。人們又把它分為案頭調研法和實地調研法。
1、案頭調研法
案頭調研法就是第二手資料調研或文獻調研,它是以在室內查閱的方式搜集與研究項目有關資料的過程。第二手資料的信息來源渠道很多,如企業內部有關資料、本國或外國政府及研究機構的資料、國際組織出版的國際市場資料、國際商會和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等等。
2、實地調研法
實地調研法是國際市場調研人員採用實際調研的方式直接到國際市場上搜集情報信息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搜集到的資料,就是第一手資料,也稱為原始資料。實地調研常用的調研方法有三種:詢問法、觀察法和實驗法。
比如,企業進行國外市場環境、商品及營銷情況調查,一般可通過下列渠道、方法進行:
派出國推銷小組深入國外市場以銷售、問卷、談話等形式進行調查(一手資料); 通過各種媒體(報刊、雜志、新聞廣播、計算機資料庫等)尋找信息資料(二手資料); 委託國外駐華或我駐外商務機構進行調查。 通過以上調查,企業基本上可以解決應選擇哪個國家或地區為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應該出口(進口)哪些產品以及以什麼樣的價格或方法進出口。
6. 國際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
一.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曾給品牌下了一個定義: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貨物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設計或其組合,並打算用來區別一個(或一群)賣主或其競爭者。事實上,現在的品牌含義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與企業的整體形象聯系起來,是企業的「臉面」,即企業形象。一個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對生產該產品的企業產生好感,最終將使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其他產品產生認同,從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形象。品牌戰略實際上已演變成為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而精心培養核心品牌產品,最終提高企業整體形象的一種戰略,是企業用來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特別是當前國際市場生產力已經處於過剩狀態,所有開放市場經濟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的環境、手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情況下,企業取勝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單純以產品本身來競爭,還包括品牌的競爭。可以說,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戰略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因此,中國醫葯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樹立自己的醫葯品牌戰略。
二.中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2.1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葯業
在當今品牌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品牌企業的多寡,決定該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也決定該國經濟強盛與否。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推出的 100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8個,這是美國企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表現。醫葯經濟也是這樣。進入上述品牌排名的醫葯企業有美國的輝瑞(Pfizer)公司,強生(Johnson)公司和默克(Merek)公司,其品牌價值分別為104.6, 94.1,27.1億美元。其單個品牌價值遠遠大於「2002中國最有價格品牌」第9位的「三九集團」(82.08億元人民幣)和第24 位的「山東新華醫葯集團」(26.15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醫葯具有競爭力,是與他們具有世界一流的品牌企業分不開的。所以,我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壯大企業的品牌實力,可以有效提高醫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國家的民族葯業。
2.2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 品牌的核心和依託是產品。
品牌企業正是依賴於一個個受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品牌產品,去佔領市場並創造利潤,使品牌得以鞏固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產品的生存周期必然不斷縮短。因此,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而產品創新的前提是技術創新,只有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才能推動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制葯企業更是這樣。制葯工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可以說其競爭就是研究和開發(R&D)能力的競爭。世界上著名醫葯企業之所以具有品牌競爭力,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2002年輝瑞公司的研發投入為51.8億美元,默克公司26.7 億美元,強生公司27.0億美元,分別占其銷售收入的18.4%, 12.3%和15.7%。以輝瑞為例,1999-200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40.36,44.35,47.76,51.76,71.00億美元,研發投入逐年遞增。可是,中國每年專用於新葯開發的資金只有1000萬- 2000萬元人民幣,加上制葯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葯工業產值的1%。新葯研製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葯的創新研製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這是我國醫葯企業品牌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實施品牌戰略,必然能提高我國醫葯企業的研發實力。
7. 石墨提純有哪些方法,各有何優缺點
浮選法是礦物常規提純方法中能耗和試劑消耗最少、成本最低的一種,這是浮選法提純石墨的最大優點。但使用浮選法提純石墨時只能使石墨的品位達到有限的提高,對於鱗片狀石墨,採用多段磨礦不但不能將其完全單體解離,而且不利於保護石墨的大鱗片。因此,採用浮選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石墨品位既不經濟也不科學。若要獲得含碳量99%以上的高碳石墨,必須用化學方法提純石墨。
(一)鹼酸提純法。鹼酸法提純後的石墨含碳量可達99%以上,具有一次性投資少、產品品位較高、工藝適應性強等特點。而且還具有設備常規、通用性強(除石墨外,許多非金屬礦的提純都可以採用鹼酸法)等優點,鹼酸法是現今在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缺點則是能量消耗大、反應時間長、石墨流失量大以及廢水污染嚴重。
(二)氫氟酸法。氫氟酸法最主要的優點是除雜效率高,所得產品的品位高、對石墨產品的性能影響小、能耗低。缺點是氟氫酸有劇毒和強腐蝕性,生產過程中必須有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對於設備的嚴格要求也導致成本的升高,另外氫氟酸法產生的廢水毒性和腐蝕性都很強,需要嚴格處理後才能排放,環保投入也使氫氟酸法成本低的優點大打折扣。
(三)氯化焙燒法。氯化焙燒法低的焙燒溫度和較小的氯氣消耗量使石墨的生產成本有較大的降低,同時石墨產品的含碳量與用氫氟酸法處理後的相當,相比之下氯化焙燒法的回收率較高。但因氯氣有毒,腐蝕性強,對設備操作要求較高,需要嚴格密封,對尾氣必須妥善處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廣應用。
(四)高溫法的最大優點是產品的含碳量極高,可達99.995%以上,缺點是須專門設計建造高溫爐,設備昂貴,一次性投資多,另外,能耗大,高額的電費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苛刻的生產條件也使這種方法的應用范圍極為有限,只有國防、航天等對石墨產品純度有特殊要求的場合才考慮採用該方法進行石墨的小批量生產,工業上還無法實現推廣。
比較分析表明,石墨提純的幾種方法各有千秋,也都具有一定的缺陷。鹼酸法易操作,生產成本低,對生產條件的要求也較低,但是生產的石墨固定碳含量較低,從目前看都無法達到99.9%。氫氟酸法除雜效果好,產品固定碳含量高,但是氟氫酸有劇毒和強腐蝕性,對安全保護措施和生產條件要求嚴格,而且廢水不易處理。
8. 高純石墨提純工藝有哪些具體工藝方法是什麼
高純石墨是指含碳量大於.99%的石墨。高純石墨具有耐高溫、耐腐蝕、抗熱震、熱膨脹系數小、自潤滑、電阻系數小及易於機械加工等優點。開展高純石墨生產工藝研究,提高產品質量,對我國高純石墨產業的發展意義深遠。
1生產高純石墨的一般工藝流程具體內容可以在中國粉體技術 網這個網 站上看一看。
高純石墨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很明顯,高純石墨的生產工藝與石墨電極的生產工藝不同。高純石墨需要結構上各向同性的原料,需要將原料磨製成更細的粉末,需要應用等靜壓成型技術,焙燒周期長,為了達到所希望密度,需要多次的浸漬-焙燒循環, 石墨化的周期也要比普通石墨長得多。
1.1原料
生產高純石墨的原料包括骨料、黏結劑和浸漬劑。骨料通常是用針狀石油焦和瀝青焦。這是因為針狀石油焦具有灰分低(一般小於1%),在高溫下容易石墨化,導電與導熱性能好,線膨脹系數小等特性; 用瀝青焦在同樣的石墨化溫度下得到的石墨,其電阻率較大,但機械強度較高,所以一般生產石墨化產品時, 除石油焦外還採用一定比例的瀝青焦,以便提高產品的機械強度。黏結劑通常使用煤瀝青,它是煤焦油蒸餾加工過程中的產物,在常溫下為黑色固體,無固定熔點。
1.2煅燒/提純
煅燒就是將各種固體炭素原料在隔離空氣的條件下進行高溫加熱處理。選好後的骨料,由於它們的成焦溫度或成煤的地質年代等不同,在內部結構中不同程度地含有水分、雜質或揮發物,這些物質需預先排除,否則會影響產品質量和使用性能,應對選好的骨料進行煅燒或提純。
1.3磨粉
用於石墨生產的固體材料,雖經煅燒或提純的塊度有所減小,但粒度仍比較大,且波動較大,組成不均勻,需要將骨料粒度粉碎到配料要求。
1.4混捏
磨製好的粉末需與煤瀝青黏結劑按一定比例配好後投入到加熱式混捏機中進行混捏,使物料分布均勻。
1.5成型
主要方法有擠壓成型(圖2a)、模壓成型(圖2b)、振動成型、等靜壓成型(圖2c)等4 種
1.6焙燒
成型後的炭素製品,須經焙燒過程,就是將壓型後的生坯在隔離空氣條件下通過熱處理(大約1 000 ℃),使黏結劑炭化為黏結劑焦。
1.7浸漬
浸漬的目的就是將熔融瀝青等浸漬劑,充填到焙燒過程中製品內部形成的微小氣孔以及骨料焦炭顆粒中原來存在的開口氣孔里,提高製品的體積密度、導電率、機械強度、抗化學腐蝕性等。
1.8石墨化
石墨化是指使熱力學不穩定的非石墨質碳通過熱活化作用轉變為石墨質碳的高溫熱處理過程。
9. 進口貿易國際市場調研包括哪幾個方面(5分
一個企業要想進入某一新市場,往往要求國際市場調研人員提供與此有關的一切信息——該國的政治局勢、法律制度、文化屬性、地理環境、市場特徵、經濟水平等。
1、經濟發展信息
這是企業確定國際市場發展方向和目標的重要依據。包括經濟環境特徵、經濟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率、工商業周期趨勢等一般信息和與之相關的價格、稅收、外貿等方面政策的資料。
2、社會或政治氣候信息
社會或政治氣候信息包括影響企業海外業務經營的種種非經濟性環境條件的一般信息,如:法律體系、語言文字、政治穩定性、社會風俗習慣、有關文化方式、宗教和道德背景等。
3、市場條件信息
市場條件信息包括有關國家市場結構與容量、交通運輸條件等。還包括對本部門產品的獲利能力分析、主要進出口國的需求總量、某商品進出口量在其國內消費或生產的比重等。
4、市場競爭者的信息
競爭者包括國內、當地及第三國的競爭者。調查的信息一般有市場競爭結構和壟斷程度;主要競爭對手企業的佔有率;當地供貨商利用政治影響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可能性等。
5、科技發展的信息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實現企業長期目標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應當經常注意和搜集對本企業有用的、別人已經取得的科技成果或發明專利方面的詳細信息資料。
舉例說明——國際貿易商品進出口的國際市場調研
從國際貿易商品進出口角度看,國際市場調研主要包括:國際市場環境調研、國際市場商品情況調研、國際市場營銷情況調研、國外客戶情況調研等。
1、國際市場環境調研
企業開展國際商務進行商品進出口,如同軍隊作戰首先需分析地形,了解作戰環境一樣,需先了解商務市場環境,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企業對國際市場環境調研的主要內容為:
1)國外經濟環境。包括一國的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前景、就業、收入分配等。
2)國外政治和法律環境。包括政府結構的重要經濟政策、 政府對貿易實行的鼓勵、限制措施、特別有關外貿方面的法律法規,如關稅、配額、國內稅收、外匯限制、衛生檢疫、安全條例等。
3)國外文化環境。包括使用的語言、教育水平、宗教、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
4)其他。包括國外人口、交通、地理等情況。
2、國際市場商品情況調研
企業要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或從市場進口產品,除需了解國外市場環境外,還需了解國外商品市場情況,主要有:
1)國外市場商品的供給情況。包括商品供應的渠道、來源,國外生產廠家、生產能力、數量及庫存情況等。
2)國外市場商品需求情況。包括國外市場對商品需求的品種、 數量、質量要求等。
3)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情況。包括國際市場商品的價格、價格與供求變動的關系等。
3、國際市場營銷情況調研
國際市場營銷情況調研是對國際市場營銷組合情況的調研,除上述已經提到的商品及價格外,一般還應包括:
1)商品銷售渠道。包括銷售網落設立、批零商的經營能力、經營利潤、消費者對他們的印象、售後服務等。
2)廣告宣傳。包括消費者購買動機、廣告內容、廣告時間、方式、效果等。
3)競爭分析。包括競爭者產品質量、價格、政策、廣告、分配路線、佔有率等。
4、國外客戶情況調研
每個商品都有自己的銷售(進貨)渠道。銷售(進貨)渠道是由不同客戶所組成的。企業進出口商品必須選擇合適的銷售(進貨)渠道與客戶,作好國外客戶的調查研究。一般說來,商務企業對國外客戶的調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客戶政治情況。主要了解客戶的政治背景、與政界的關系、公司企業負責人參加的黨派及對我國的政治態度;
2)客戶資信情況。包括客戶擁有的資本和信譽兩個方面。資本指企業的注冊資本、實有資本、公積金、其他財產以及資產負債等情況。信譽指企業的經營作風;
3)客戶經營業務范圍。主要指客戶的公司企業經營的商品及其品種;
4)客戶公司、企業業務。指客戶的公司企業是中間商還是使用戶或專營商或兼營商等;
5)客戶經營能力。指客戶業務活動能力、資金融通能力、貿易關系、經營方式和銷售渠道等。
(9)石墨提純項目產品國際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國際市場調研是復雜細致的工作,須有嚴格、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企業對國際市場調研獲取的資料,按其取得的途徑不同,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自己親自觀察、詢問、登記取得的,稱為原始資料。另一類是別人搜集到的,調查者根據自己研究的需要,將其取來為己所用,稱為二手資料。人們又把它分為案頭調研法和實地調研法。
1、案頭調研法
案頭調研法就是第二手資料調研或文獻調研,它是以在室內查閱的方式搜集與研究項目有關資料的過程。第二手資料的信息來源渠道很多,如企業內部有關資料、本國或外國政府及研究機構的資料、國際組織出版的國際市場資料、國際商會和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等等。
2、實地調研法
實地調研法是國際市場調研人員採用實際調研的方式直接到國際市場上搜集情報信息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搜集到的資料,就是第一手資料,也稱為原始資料。實地調研常用的調研方法有三種:詢問法、觀察法和實驗法。
比如,企業進行國外市場環境、商品及營銷情況調查,一般可通過下列渠道、方法進行:
派出國推銷小組深入國外市場以銷售、問卷、談話等形式進行調查(一手資料); 通過各種媒體(報刊、雜志、新聞廣播、計算機資料庫等)尋找信息資料(二手資料); 委託國外駐華或我駐外商務機構進行調查。
通過以上調查,企業基本上可以解決應選擇哪個國家或地區為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應該出口(進口)哪些產品以及以什麼樣的價格或方法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