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用油應市場問題
由於本人比較木訥,平常跟女生兩天都是尬聊。
B. 關於食用油的市場調查報告
食用油中國版圖品牌格局 看不見的戰場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且漲幅均在10%%上下……有人開始高呼:請有關方面正視此次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說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也有人慷慨激昂:這是外資壟斷的必然結果!放眼市場,近年來,橄欖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種、新品類食用油不斷涌現,以大米為主要產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這些號稱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現,對中國食用油品類及品牌格局的影響值得人們拭目以待。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價?此次調價,到底是供不應求?還是產量過剩、存在滯銷而由某些油品品牌進行的商業炒作?抑或是糧油製品加入國際競爭行列隨行就市?食用油多品類的格局對價格趨勢有何影響?或許,回眸近年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發展狀況,會對我們有所啟迪。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從小包裝食用油熱潮到健康、營養用油的「食用油新時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中國市場。從此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這個市場幾乎被外資及南方品牌壟斷,遼寧品牌大多曇花一現,2009年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稻穀深加工產業基地,以利是品牌進軍食用油市場,遼寧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國油脂大市場的版圖,與群雄共競爭。
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全年食用油消費大約在2400萬噸,進口的棕櫚油、豆油、菜籽油的總量高達68%%,由於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油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無法擴大,直接導致了中國食用油無法自給自足、以及中國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這種與稻穀共享耕地資源並依賴於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的誕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給佔比有了改變的可能,促進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再次洗牌。
「時勢造英雄」———食用油市場競爭狀況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現之前,油脂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市場上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市場42.20%%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福臨門」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嘉里糧油&「金龍魚」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嘉里糧油又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形成的「雙寡頭」
幾年前,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那場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並,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
中國品牌建設專家李光斗指出,在後WTO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戰。據其介紹,在入世最初,汽車、家電等行業最先受到沖擊。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
迎接食用油新時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戰中精彩亮相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眾所周知,作為13億人口大國,中國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戰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糧食自給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開始大於進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卻一直過度依賴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國際石油、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以及中國南方百年未遇冰凍雪災直接因素,中國出現了以食用油、豬肉為明顯特徵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已凸顯中國食用油的戰略安全隱患。
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基本生活必須品和其他食品生產」。並提出「國際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優勢產品「稻米油」躋身食用油市場,化硝煙於無形
在這場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食用油漲價風波里,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顯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從事期貨貿易的趙總在這場風波的外圍,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旁觀者清。他說他羨慕整合之後的中糧集團所擁有的昭然實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集團為什麼不走出國門?為什麼不想辦法在全世界種中國的地?因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製得了價格。所謂「巨頭游戲」,說白了就是一種控制———資源的絕對控制。
中國是稻米的生產大國,擁有2982公頃水稻種植面積及年產2億噸的水稻產量。然而,由於提煉技術及設備的困擾,盡管眾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卻無法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時任生威糧食集團董事長的趙毅就對中國的水稻產業、物流體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布局。他曾表示:稻穀加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稻米企業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水稻期貨上市是大勢所趨,南糧北儲、稻米深加工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商機。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9年6月末,通過對稻米油加工過程的持續改良及精心研製,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終於成功下線。
2009年9月10日,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國推介會」在沈陽賓館隆重召開。中國油脂學會副會長劉世鵬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淑媛教授分別做了《稻米油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和《稻米油與健康》的精彩講演,從產品高度和營養解析角度分別給予稻米油產品高度評價。
由於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場推廣伊始,頗為艱難。商超均以「炒作概念」、「價值不高」、「消費者很難認可」等多種理由將「利是」稻米油產品拒之門外。
然而,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稻米油是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用油,因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維素,維E維物甾醇的營養之素,又可以降低膽固醇、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力,是適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國,被心臟病學會推薦為心臟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為中小學生烹飪營養用油。
稻米油高煙點的優點,又特別適合中國人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烹飪少油煙,廚房更潔凈。
強勁的品牌宣傳與貨真價實的產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產品終於從7月中旬陸續在家樂福、沃爾瑪、新瑪特、興隆、中興、樂購等系統賣場上架銷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擺貨當天在無任何優勢排面、無任何促銷、導購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然走貨。
隨著消費者逐漸對稻米油產品認可,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機會、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只有油煙的食用油江湖大戰中,遼寧中稻可以說是敢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嘗到當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創造「歷史」的人。
[2009中國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金龍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臨門FORTUNE中國名牌,中國糧油食品集團,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魯花食用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山東魯花集團,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滿園/胡姬花含元寶/鯉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獅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獅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廈門中盛糧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紅蜻蜓重慶名牌,重慶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嘜/紅燈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順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鷹嘜食用油廣東省名牌,中山市鷹嘜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C. 中國 食用油品牌及市場區域
金龍魚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抄產品,嘉里糧油出品)
2 福臨門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3 魯花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4 胡姬花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5 口福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6 海獅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7 刀嘜 (香港十大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8 鷹嘜 (國家免檢產品,廣東省名牌)
9 花旗/鯉魚/元寶 (嘉里糧油出品,國家免檢產品)
10 駱駝嘜
11 多力
大滿貫,長康,火鳥,頂好,康力,紅燈
目前除了這些主要品牌外各地還有很強勢的區域性品牌比如山東的龍大。低端市場有維好。河南的星河和包公。低端市場鑫苑。目前實力比較大的就是我上面提到的11個品牌。基本全國都有銷售。多力現在勢頭比較旺。龍大也有稱霸全國的野心。我是做油的希望交朋友深入探討
D. 那位大俠能提供下近幾年中國市場上高端食用油的統計數據阿
我國食用油市場競爭和趨勢分析
湘財證券 並購總部 范崇東 大連華農集團 庄宏偉
一、 國內食用油發展現狀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我國小包裝油產業去年達到了300萬噸的銷量,有近180億的規模。隨著我國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到2004年,人均年食用油消費為13.5千克。
圖表 1 1996-2004我國食用油消費統計
專家預測,小包裝油的行業成長,每年有20%-25%的成長比率。而我國油脂產業總體增長大約在5%-6%,小包裝油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散油的平均增長。早在16年前,當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國內市場上,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時勢造英雄」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外資金興起在油脂行業的投資熱潮,紛紛投資中國。2001-2004年,在我國從遼寧大連到廣西北海的幾千公里的沿海港口興建及正在興建了約100個大型油脂加工企業,日處理量大多為1000-3000噸,其中遼寧大連、河北秦皇島、天津塘沽、I山東口照、江蘇連雲港、張家港、浙江寧波、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東莞、廣西北海等地興建了約佔全國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業。04年以來,雖然本行業投資有所減緩,但投資仍然十分旺盛。2005年6月中谷糧油集團對外宣布,正式進軍小包裝油市場,在以珠三角為中心的華南地區和以北京、濟南為中心的華北地區正式推出「香谷坊」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食用油行業的競爭仍將更趨激烈。
表一為近幾年國內較大的投資項目統計。
表一、近三年來食用油行業部分重要的投資項目(不完全統計)
時間 地點 投資者 金額
2002年 日照 山東三維集團 5億元人民幣
2002年底 日照 山東新汶礦業集團和山東糧油集團 1.5億元人民幣
2003年1月 上海 嘉里糧油 6000萬美元
2004年1月 新疆瑪納斯 新疆屯河集團 2.5億元人民幣
2004年9月 荊門 中糧集團 2億多元人民幣
2004年12月 大連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英國FEDLTD•B•V•L
2005年5月 南京 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 1.1億美元
2003年6月 天津 嘉里糧油 1億美元
2005年6月 九江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和香港巨邦國際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 2.1億元人民幣
2005年7月 日照 中紡糧油公司 2億多元人民幣
2005年8月 重慶 重油集團 1.5億元人民幣
註:信息來自於網路,數據精確度有限
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形成了以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為主要食用油種類,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各種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齊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場開始從衛生、安全用油階段步入健康、營養用油的新發展時期。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2004年各地上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890個(表二:2004年度總產量10萬噸以上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名單),其中日處理原料千噸以上的47家,年處理油料能力5138萬噸,2004年實現植物油產量95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166億元,較上年分別持平、增長35.1%. 產品結構調整明顯,一級油佔主導地位,實現產量346.8萬噸,占總產量的36.4%,四級油產量下降較快,實現產量190萬噸,占總產量的19.9%;小包裝油和特種植物油脂發展較快。盡管如此,快速成長的產業規模背後問題不斷,據統計2004年,食用油行業實現利潤3.68億元,同比下降近6倍, 食用油產業原料供給、價格競爭、加工能力過剩、質量安全等問題困擾著整個行業。
表二、2004年度總產量10萬噸以上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名單
排名 公司名稱 生產能力
1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2852764噸
2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 1570477噸
3 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420052噸
4 江蘇南通寶港油脂發展有限公司 357640噸
5 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 339579噸
6 河北秦皇島金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262463噸
7 中國植物油公司 193985噸
8 河南愛廚植物油有限公司 185794噸
9 金光食品(寧波)有限公司 173975噸
10 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 160000噸
11 上海良友(集團)有限公司 155724噸
12 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154727噸
13 廣西防城港新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 148949噸
14 寧波正大糧油實業有限公司 143837噸
15 山東香馳糧油有限公司 119288噸
16 深圳市南順油脂有限公司
117500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原料供給
2003年整個行業一片大好,全行業全年實現利潤21.89億元。2004年因大豆價格劇烈波動而引發的中國大豆加工業行業危機。去年3月份,國內大豆加工企業集中采購美國大豆,采購的大豆價格摺合人民幣約4300元/噸,在隨後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落,降至每噸約3100元,巨大的價格波動,一下子將許多企業推到了絕路,尤其是依賴進口原料的企業。在這次「大豆風波」中,山東境內依靠進口大豆為生的中小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大連華農、三河匯福等一批國內大型油脂企業也元氣大傷。而國內由跨國企業參股、控股的一批油脂企業如東海糧油則未受到大的沖擊。據統計2004年油廠僅實現利潤3.6833億元。
2、安全事件不斷
近兩年來我國食品行業安全事件頻出,食用油行業也不例外。影響食用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油中的雜質、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和微量金屬離子等物質,游離脂肪酸過多會影響油的風味、加重油脂裂解和酸敗,而過氧化物超標油就會加速氧化極大的縮短油的保存時間。除了質量問題外,福臨門1:1:1之爭在業內鬧得沸沸揚揚。國內爆發「禽流感」的影響加劇了大豆加工企業的虧損,今年世界范圍內「禽流感」問題勢必仍會對食用油產業產生不小的影響。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最近兩年來非典以及諸多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民對食品消費的食品安全空前關注。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糧食局聯合組織制定的食用油新標准於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3、產能大量過剩
保守估計,2004年底中國的大豆壓榨總能力達到6000萬噸,但是實際壓榨在3500萬~4000萬噸之間。而外資跨國集團有控制力的企業,實際壓榨量占總實際壓榨量的50%以上,而且這些外資跨國集團控制的企業壓榨能力非常集中,因此具有了相當大的壟斷力。由於產能過剩,部分企業的市場的銷售情況不容樂觀,於是局部市場時有價格大戰的現象。
三、競爭狀況和主要品牌
雖然我國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但"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42.20%的市場份額,大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已接近壟斷。嘉里糧油和中糧集團是我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在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四大品牌中,金龍魚、胡姬花為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福臨門和魯花隸屬中糧集團旗下。下面對這兩大食用油巨頭進行一個分析。
表三、我國植物食用油脂主要品牌(各類前五名)
大豆油 花生油 菜籽油
1 金龍魚牌 魯花牌 金龍魚牌
2 福臨門牌 胡姬花牌 福臨門牌
3 口福牌 亮泉牌 禧萬年牌
4 匯福牌 長生牌 如意牌
5 海獅牌 吉龍牌 大平牌
1、中糧集團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從事農產品和食品進出口貿易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中國企業。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4位,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旗下主營糧油食品生產加工業務的中糧國際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H.K.0506),在資本市場上有便捷的融資渠道。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強強聯合,不僅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而且也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求市場上的優化配置。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中糧集團有亞洲最大的油脂生產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榨油到毛油到精油提煉,再到包裝,具有相當的成本優勢。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中糧集團本身就具有十分強大的貿易實力,加之其在葡萄酒、啤酒、肉製品、麵粉、糖業等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產業的協同效應,使得其食用油產業銷售能力十分強大。2004年油脂產品主營業務收入11,657,102,000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7%,佔中糧國際總收入的69.4%。其中小包裝油銷量504,850噸,比去年同期上升30 %。小包裝食用油相對食用散油的比例已從過往的35%和65%之比上升至本年度內的40%和60%。2005年上半年,小包裝食用油銷量211,412噸,比去年同期上升25%。公司目前開始加強高檔食用油和副產品卵磷酯類開發和生產,該部分毛利較高,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利潤來源。
2、嘉里糧油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又陸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1998年又成立了一家專門進行市場管理、業務拓展的嘉里糧油商務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對集團的16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進行統一的市場拓展和營銷管理。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除此以外,嘉里糧油還是目前國內著名的特種油脂供應商,"金燕""金鸝""花旗"等品牌的起酥油、人造奶油、氫化油等,供應給包括肯德基、達能等大型食品企業。
四、發展的主要趨勢
我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農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歷年來是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的首要工作。2005年中共中央(中發2005)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首次把「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扶持食品加工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加工業」寫進中央1號文件。
1、行業整合趨勢明顯,外資充當主要角色
2004年隨著新的國家食用油標准開始施行,食用油生產採取市場准入制度,一大批實力不足的食用油企業因質量不能達標而被淘汰,留出巨大的二三級市場空間,為有實力的食用油品牌擴張市場提供了機會。加之2004年的大豆風波,導致2004年由於油廠經濟效益較差,影響了企業在銀行的信譽,加上部分地區銀根收縮,導致一部分正在動工新建、擴建的項目停了下來,有的原來打算新上的項目推遲動工。許多企業出現虧損。這給後期行業大整合創造了機會,未來幾年內,食用油市場又將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時期,將可能出現較多的並購事件。今年創世紀集團福建省地區著名食用油品牌「天香」後,又收購了福建印福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福建省最大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通過不斷並購,擴大規模,與外來品牌比拼。
另一方面,位於全球食品行業前50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大多已在中國各地區設立了合資公司、獨資公司,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經濟、技術機構,食用油行業也將不會例外,外資將在未來幾年的行業整合中扮演主要角色。《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表明,截止到2002年12月,全行業共有三資企業87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62.67億元,分別佔全行業國有和規模以上企業的7%和38.40%。外資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合計為47.3%,特別是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僅旗下的金龍魚、胡姬花、鯉魚這三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之和就達到了33.3%,可以預知未來外資憑借巨大的資本實力,通過並購重組等模式快速進入、收編、整合中國市場,對本土品牌構成威脅和沖擊。美國嘉吉集團在廣東已經擁有一家相當規模的大豆壓榨工廠。10月,世界500強企業托福國際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托福國際亞洲(私人)有限公司收購了大連華農集團將其控股的湛江華農等子公司的部分股權。7月國際五大大豆貿易商之一的邦基集團(Bunge Ltd.)表示,將收購山東三維集團旗下一家在日照的油廠。邦基模里西斯有限公司、山東三維油脂有限公司、日照大海油脂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擬成立一家總投資4.13億元的邦基三維油脂有限公司。同為國際五大大豆貿易商的印尼WILMA公司,也已經前往中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准備在黑龍江投資建廠,成立自己的壓榨企業。
2、技術質量不斷提,高檔食用油大戰將至
在小包裝油市場上,品類方面的競爭格局一直呈金字塔狀:底層的是目前銷量最大的色拉油,中間層是調和油,上面的是天然食用油、高檔食用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食用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關心油品的質量,而且在一部分人群中十分關心油脂的營養價值,尤其是對特種油脂十分關注,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高端食用油市場缺乏強有力的品牌領導,主要是橄欖油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中糧「滋采」品牌推出的核桃油、山茶籽油、紅花籽油天然食用油。中糧跟全球最大的從事糧油產品的公司ADM等合作夥伴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每年的研發費用不會低於銷售整體收入的5%。中糧集團滋采品牌制訂了明確的品牌發展方向――打造中國食用油高端市場的領導品牌。具體措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行研發和工廠、基地建設;二是進行渠道建設和市場培育,和高端目標消費人群溝通,傳遞品牌內涵。可見油脂巨頭對技術開發的重視。嘉里糧油在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先後開發了玉米油、茶籽油、紅花籽油、葵花籽油等,這些產品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可以充分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需求。嘉里糧油集團的八大油種、上百個產品規格中,不僅有傳統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濃香芝麻油等油種,還有玉米胚芽油、葵花油、山茶油等"健康功能型"食用油。在食用油行業普遍利潤攤薄的情況下,盈利空間較高的高檔食用油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可見未來高檔食用油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3、城市市場空間有限,農村將成主要戰場
目前,小包裝食用油的年銷量雖然有300億元左右,但只佔整個食用油銷量的15%,發展空間非常大。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放心糧油進農村」工程的深入開展,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縣級市、縣及大中城市周圍的城鎮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目前鄉村食用油市場的現狀是:1、以散裝油的消費為主,小包裝食用油的發展迅速;2、由於一味追求低價格,散裝油的質量得不到保證。3、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還不強。小包裝油90%都是集中在城市銷售,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為小包裝食用油開辟新的戰地提供了前提。 當各品牌小包裝食用油在城市的商超、賣場激戰正酣時,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廣闊的鄉村市場。近兩年來嘉里開始致力於將小包裝油推廣到鄉村市場,促進了其銷量的進一步拉升。可見未來農村這一巨大的市場必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E. 食用油市場調查報告1000字左右
在漲價,油價在飛,可工資沒飛
F. 廣州糧油批發市場哪些地方有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來、廣東省中源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
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6)廣州食用油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
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G. 食用油行業市場跟發展前景如何
2009年中國食用油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第三章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
第一節 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發展分析
一、2009年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動向分析
二、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發展及營銷策略
三、國內鄉村市場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現狀
第二節 2008-2009年食用油發展現狀
一、2008年我國植物油市場分析
二、2008年我國植物油市場運行數據分析
三、2008-2009年食用植物油產量分析
第三節 2008-2009年行業經濟運行分析
一、200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銷售收入前十家企業
二、200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2009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第四章 中國食用油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08-2009年油脂市場發展分析
一、2008年食用油市場發展狀況
二、2008年食用油供需格局分析
三、2009年食用油市場供給博弈分析
四、2009年一季度食用油市場發展狀況
第二節 金融危機對食用油市場影響分析
一、金融危機對食用油市場影響
二、食用油產業應對金融危機策略
略。。。。
自己看吧 http://hi..com/yes68
H. 怎樣做餐飲油市場調查及評估
我國高端食用油市場營銷策略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要: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絕大多數是家庭主婦,電視是她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窗口。雖然食用油品牌不遺餘力地向電視台不斷投放廣告,但是硬文廣告滲透力弱、商業味道濃,導致食用油企業將大量資金用於廣告投放,卻沒有理想的傳播效果的現象出現。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網路平台的巨大傳播效應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網路平台上發力。
2012-2016年中國食用油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創造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從「有油吃」到「吃好油」的轉變,就是中國人對健康、天然、營養、稀缺的追求以及與世界距離的不斷拉近。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也決定了食用油流通和消費第一大國的必然地位。隨著大豆、花生等原材料價格上揚,傳統低端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等紛紛提價,失去了價格優勢。眾多消費者開始嘗試高端食用油,伴隨銷量的攀升,國內高端食用油行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一、從硬文廣告傳播轉向深層合作
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絕大多數是家庭主婦,電視是她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窗口。為此,眾多高端食用油品牌企業結合該目標群體的興趣、愛好特點,不斷加大硬文廣告投入力度,持續進行狂轟濫炸。雖然食用油品牌不遺餘力地向電視台不斷投放廣告,但是硬文廣告滲透力弱、商業味道濃,導致食用油企業將大量資金用於廣告投放,卻沒有理想的傳播效果的現象出現。於是,一些品牌食用油將目光轉向可能引起家庭主婦關注的電視劇,開始採用電視劇廣告植入這一新的電視廣告傳播方式。如金龍魚在《金婚風雨情》和《你是我兄弟》中進行廣告植入。魯花花生油冠名贊助美食電視節目,對中央電視台的《廚藝大賽》進行贊助和品牌植入。目前的食用油行業的廣告傳播呈現出硬文廣告減少,植入廣告、冠名廣告、贊助廣告、軟文廣告增多的態勢。
二、公益營銷競爭激烈
針對消費特性日趨分眾化、個性化、碎片化的特點,國內眾多食用油企業非常注重廣告傳播平台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國內外的重大賽事、熱點事件都是食用油企業非常看好的傳播推廣平台,進而使其成為食用油行業激烈競爭的傳播資源。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金龍魚食用油品牌由於投入重金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和奧運會牽手的食用油品牌。其老對手中糧集團也不甘落後,2010 年,中糧集團正式成為上海世博會高級贊助商,集團旗下的「福臨門」產品獲得「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糧油產品」稱謂。中糧集團為此開展了宣傳中糧品牌的線上、線下一系列活動。這些事例既顯示了食用油企業對事件傳播的看重,也說明公益營銷已經成為當今食用油品牌借力發力的主要載體。
三、電子商務提升廣告傳播效果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網路平台的巨大傳播效應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網路平台上發力。
從企業網站的更新維護到微博營銷、社區網站,主要的食用油品牌都做得風生水起。金龍魚和福臨門品牌分別以金龍魚3A 智囊團和中糧福臨門的名字在微博落戶,隨時與消費者溝通交流。食用油企業積極介入新載體的態度,在表現具有傳播潛力的新媒體容易引起企業興趣的同時,令食用油行業的廣告投放形式和內容出現了新的變化。
四、渠道傳播形式多樣
食用油作為快速消費品,大型商場、超市一直是其重要的銷售平台,也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發生最多的地方。因此,各大商場和超市單頁、海報宣傳、降價促銷和買贈活動是食用油產品銷售推廣的常用手段。
但伴隨食用油產品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終端促銷及傳播也在不斷升級,各種促銷形式、傳播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如金龍魚食用油的生產企業專門定做了食用油瓶形的紙貨架配合促銷主題,吸引消費者關注,以突出主打產品的形象,促進產品銷售,為如今的食用油商場、超市廣告傳播平添了幾分新的氣息。
五、強調市場細分,精耕細作
伴隨經濟發展和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用油種類的日益豐富,國內消費者在食用油的使用偏好上開始出現消費分層。不同的消費群體產生了差異化的食用油品牌消費偏好。如白領消費群體更加追求生活品質,老年人更加註重健康,中低端消費群體則需要經濟、實惠的食用油。為此,食用油企業推出了不同定位、定價的產品,廣告傳播也開始更加的人性化,有了分層次的針對性的精準傳播。花生油、玉米油以大眾消費群為主,這些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但企業利差空間不斷減少。針對這部分油品,企業往往以自然銷售為主,很少開展相關廣告促銷活動。高端食用油等產品定價相對較高,相關食用油企業不僅配合電視廣告投放,還結合電子商務等新形式展開細致的溝通與互動。
I. 廣東市場上銷售的算得上品牌的食用油有幾家啊
金龍魚牌
福臨門牌
口福牌
匯福牌
海獅牌
禧萬年牌
富虹油品牌
華農牌
德大牌
九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