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市場定位成功案例分析

市場定位成功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3-08-31 22:51:35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成功的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一:
轉戰互聯網 為什麼連微軟、IBM都這么難?

IBM大幅裁員11萬人的消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雖然IBM否認沒有這么大規模,但這個如日中天的企業正在快速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幾乎與此同時,各種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的阿里在美國上市當日,市值高達1300億美金,2015年計劃招聘上萬人。一漲一跌,讓人唏噓不已。

老牌企業的基因:優勢還是劣勢?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聯網從業者,應該說是最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最早的互聯網的機會也是給了IBM的。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資開發網路。但IBM最後也沒能抓住這次機會,但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巨人:思科。

後人 總結 說,是因為IBM過於依賴企業客戶。此話對,但也不對。表面原因是這樣,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基因。

企業與人一樣,有它的基因。當一個企業成功的同時,特殊的印記,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難改變,也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路徑。IBM強大的基因,不僅讓它與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擦肩而過,而且也讓它錯過了互聯網無數的發展機會,最近一個機會是雲計算。IBM在雲計算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然沒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實,這就是IBM的基因。圍繞企業、大企業、大客戶,做硬體、做軟體、做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

企業與人一樣,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是有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與人一樣,這種基因有優勢的地方,也有不足,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無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實又有哪個老牌企業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

最早有互聯網機會的,除了硬體設備廠商,就屬於運營商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是它的實名用戶,但誰又抓住了?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曾投巨資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但都以失敗告終。

10 多年前,中國電信投巨資建設了互聯網信息業務平台「互聯星空」,10餘年下來一直虧損,現在已經完全轉入後台服務,變相倒閉了。原網通公司2002年投資5億,組建了信息服務平台「天天在線」,不到兩年即倒閉關門了。8年前,中國移動也曾大力推出移動夢網,但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會提到移動夢網?

有人說,這是因為是國企,是壟斷造成的。這顯然並不正確。

不止國內的運營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盡互聯網先機的運營商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無論是美國的AT&T,還是歐洲,或者日韓的運營商,都沒有成功,為什麼?

不僅僅是運營商,很多成功的企業,甚至是所謂互聯網新貴,也都沒有抓住每一次互聯網發展的機會,為什麼?

1998 年,微軟公開提出轉戰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微軟仍然是一個軟體企業。微軟曾經開展過各種互聯網信息業務,如即時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沒有大的發展。MSN現在已經關閉,bing還在苦苦掙扎。2000年筆者做過調研,當初IE瀏覽器在中國的佔有率是99.98%。如果微軟當初把IE瀏覽器免費,就可一統江湖,也就沒有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如360的機會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做到?

Yahoo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先機、有資金、有互聯網思維,至今卻掙扎在持續的衰退中,市值已經萎縮到了最高峰的1/3,為什麼?

新浪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新貴,有錢、有人,但在後來互聯網信息業務發展中出現的游戲、社區、電子商務等機會上,都做過積極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一個網路媒體公司,這又是為什麼?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機會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後還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簡單,博客、微博都是媒體平台,是最適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騰訊依靠QQ,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基本的用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天花板。業界一直認為,騰訊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復制,其他企業機會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業界咒罵。微博出現的時候,騰訊依託QQ,迅速獲得了倍數於新浪的微博用戶,但卻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騰訊微博部門徹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卻成功上市,為什麼?

騰訊也曾經嘗試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以游戲收入為主,這些年真正的新業務,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誕生,也是其優勢基因,是QQ的升級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聯網領域,其他領域也一模一樣。

2000 年,聯想投資舉辦了門戶網站FM365,2年後倒閉。2000年,聯想投資新東方在線,2002年撤資。種種互聯網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當然,不是聯想不夠優秀,聯想與HP、戴爾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機業務。聯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於這還是製造業,更強調營銷的製造業。HP、戴爾至今連手機業務也沒有抓住,苦苦掙扎在日益衰落的產業泥潭裡。

新東方2000年創建新東方在線,進軍在線 教育 ,但15年後,其收入仍然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報表。仍然活著,已經是萬幸。無獨有偶,課外輔導機構好未來2010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主要訴求就是做在線教育,四年過後,2014年,好未來在線教育業務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僅佔好未來總收入的4%,仍然虧損。教育與在線教育,這么小小的門檻都難以跨越,為什麼?

以上種種,分析下來,都有具體原因,比如人才團隊的問題,業務模式的問題,戰略失誤的問題等等,但最後都可以籠統地說:基因!

老牌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

基因是復雜的,涉及機制、 文化 、隊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礙。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說對自己進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對互聯網有著深刻認識的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話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學誕生的,做電子商務的不是百貨大樓,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的傑作。

這種基因非常復雜,分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管理的問題。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自動形成了一套圍繞其核心業務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 方法 ,是與其業務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統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薪酬體系,一定是圍繞主營業務確定的,無法與新業務需要的人匹配;比如業務流程與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適合新的業務管理,尤其是和其主營行業特性較遠的產品與服務。

一個新生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在一家老企業誕生,但發展起來的概率肯定是零。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異類」,處處不合適,處處需要特批,幾乎是與整個系統在對抗,所有的時機就被耽誤了。不用妖魔化,沒有人,沒有哪個部門與你作對,這是一個系統,不適合新業務的系統。

管理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在經歷了創業期、發展期後,很快就需要進入一個防範出現大問題、大錯誤,以穩定發展為主的管理模式,是無法給新業務提供空間的。任何一個大企業,其實在管理上,都難以說有活力,管理幾千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實際上需要把每一個人當螺絲釘去管理,否則一定會大亂。因此,在成熟企業里,大家講的是風險控制,是流程規范,是人人防控。而對於任何一個新業務、新產品與新服務,在一開始,是不能講嚴格與規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講流程規矩的快速反應,不斷犯錯,是人治,不是法治。但這都不容於一個規范成熟企業。

表面上,所有大企業都有其業務拓展部門,都有其容錯率,但這種寬容度永遠是在一個范圍與制度之內的,而且往往與一個全新業務的要求有本質的差距。

第二,人的問題。原來的基因里很難產生能夠開拓新業務的人。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核心是在投人,一個即便是錯誤的計劃,只要人優秀,最後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但在一個很成熟的企業里,經過多年的發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已經自我沉澱積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與文化的核心骨幹,很難誕生適合新業務的人,即便花巨資引進所謂優秀的專業團隊,最後也會很快因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說擴大發展的問題。

第三,文化的問題。

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圍繞創始人與核心骨幹,逐漸滲透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與理念,小到用人的類型、員工活動,無處不在。在這種企業里,一句無意或者有意的風險提示,往往勝過一顆勇敢的心。因為人的類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會處處碰壁,無法融入。

文化是一個彌漫在空氣中的東西,一時沒有明顯感知與不適應,但日復一日,怨氣日盛,最後讓新業務與新人類無法生存,自動放棄離開。

企業的基因表現還有很多,但核心我認為是以上三點,這已經足以殺死所有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

因此,對於所有成熟成功的企業來說,一定要清醒,你雖然有錢、有人、有 渠道 、有資源,但很多新興的產業不是你的機會,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這已經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而是你的基因決定你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

企業與人一樣,核心的發展思路是揚長,走你擅長的路。在業務的發展上,一定是順勢而為,順著你核心業務的緊密鏈條發展,而不是貿然跨領域行業去做。如騰訊做微信,而不是微博、電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戲、電商等。

那麼,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與機會,尤其是跨度較大的行業?考慮到基因的因素,我們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陣廝殺,更實際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資本的手段參與如收購、參股等,參與但不控制,至少不參與任何實際的經營決策和運營,如Yahoo投資淘寶等。雖然Yahoo的衰敗不可阻擋,但它卻以支付寶大股東的形式再生。這就是一種有效的、聰明的改變基因,獲取發展的辦法。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二:
菜籃網:一個雷軍十分鍾就可能看上的生鮮電商

這是一家令人「腦洞大開」的生鮮電商企業,其很多做法都與生鮮電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在 商業模式 上,菜籃網選擇了做生鮮電商中難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難度小很多),且做大眾市場。不過,就是這樣一家看似不走尋常路的生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了每天3000單的業績水平。如果達到5000單,將實現盈利!可以說,這家生鮮電商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其他生鮮電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僅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麼,菜籃網如果僅僅只有線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都面臨一個問題:落地難!如果要在線下建設門店,毫無疑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線下門店沒有足夠的流量,單店不能盈利,最後豈不是為房東打工,O2O也無從談起!

當眾多生鮮電商都在對開線下門店望而生畏或躑躅不前的時候,菜籃網不僅開店速度奇快(預計加盟店很快將達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隊買菜司空見慣),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

菜籃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開店成本這么高,菜籃網乾脆整合社會資源,與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煙酒店、水果店、理發店合作),開店中店。

像這樣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冊、充值。

怎樣實現引流呢?菜籃網在店中店只做單品,且是超低價爆品(甚至平進平出),目的不為盈利只為引流。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零售價相當於鄭州萬邦批發市場按噸購買的批發價,這樣的廉價爆品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單日單品種銷售量達到數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雖然價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買一種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產品,是典型的飢餓營銷。

對加盟店而言,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呢?低價爆品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實體店,最要命的就是沒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籃網合作之後,不僅僅給菜籃網引流了,也給自己引流了。這是因為,單款爆品會帶來相關消費。無論對菜籃網還是對加盟者而言,消費者買菜,通常不會只買一種,如果消費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導其注冊成為菜籃網的會員。

對合作店面而言,消費者通常不會只買菜,這樣就帶動了加盟者的關聯產品(比如醬油、調味品、生鮮等)的消費,實現雙贏。

當然,對菜籃網而言,線下門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自己引流,那麼,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線下門店也賣菜,那麼,引導消費者注冊之後,消費者在線上買菜了,會不會對線下銷售產生沖擊呢?當然不會,線上和線下產品是兩個體系,且線下門店只做單品爆款(這是線上沒有的),所以不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們認為,引流不存在障礙了,不過,要實現O2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利潤分配!

創始人姜曉宇認為:如果僅僅只有線上沒有線下,那就不叫O2O。

菜籃網的績效是這樣分配的:如果某位顧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冊充值,那麼今後這位顧客在菜籃網買菜,這家加盟店永久參與利潤分配(當然背後有一套體系來實現),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門店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

高頻次接觸和服務質量贏得口碑

通過線下加盟店和低價爆品引流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轉化率。

菜籃網這樣一家垂直類生鮮電商平台有著驚人的轉化率。

我們隨機查閱了某天菜籃網的相關運營數據(2015年7月8日):當天訂單量為4690,獨立UV為9344,轉化率為50%。

菜籃網的高轉化率是如何實現的呢(京東為2%?5%)?CEO姜曉宇很肯定地說:「靠服務!」

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上,菜籃網對員工的考核只有三個指標: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培養人才。

沒有具體的銷售目標,就是為了將服務做到極致!

比如,菜籃網創造了生鮮電商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提出所有生鮮產品無理由退換貨。只要顧客打服務電話,確保在30分鍾內解決問題。

如果顧客不願意更換產品,堅持要退貨呢?姜曉宇表示:「無條件退款,在4個小時內把錢退到客戶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籃網會員卡、銀行卡、支付寶等),一切為了方便用戶。」

菜籃網還是第一家全場沒有運費(網站上就沒有運費這一項)的生鮮電商。即使客戶買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都免費送貨。姜曉宇表示:「還真有客戶,就是為了試一試菜籃網的服務,真就買了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真就給送貨,一來二去,被菜籃網真誠的服務所打動,最終成為忠誠的顧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單

菜籃網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員每天只送60單,其餘的時間陪客戶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馬桶的活也能幹。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接觸頻率,菜籃網嚴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員的服務范圍:每位配送人員,就是只給180?240戶提供服務。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資源浪費嗎?菜籃網有自己的商業邏輯:與客戶見面的頻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戶滿意度、重復購買率越高。商業的基礎是什麼——信任,菜籃網的配送人員用高頻次的接觸和幫助客戶來贏得信任。姜曉宇打趣說:「這已經不是配送人員,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員的活動范圍就是300米,這樣他做3?6個月之後,比物業、鄰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壘,即使天貓、京東這樣巨頭涉足這一領域,也沒戲。」

姜曉宇躊躇滿志地說:「未來,我就不僅僅是賣菜,還可以導入價值更高的產品,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更多需求。我們做的是智慧社區,思路就是用高頻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帶動高附加值、低頻次產品的銷售。這就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藍圖。」

未來,菜籃網甚至可以順便就把物業的活給幹了。

當然,要實現從3000單到5000單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人員、車輛、冷鏈設備等)。姜曉宇坦承,由於紮根鄭州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融資難度就比一線城市要大。

姜曉宇絲毫不掩飾他對資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說:「如果我和雷軍聊十分鍾,他一定會投我這個項目。

㈡ 找一個好一點的「市場定位圖」設計與分析的案例。

(一)《市場定點陣圖》圖式 上圖是根據市場定位理論,聯系某企業市場開發項目,設計的「市場定點陣圖」。定點陣圖表明H家電生產廠准備進入電冰箱市場。通過市場調查分析,了解到消費者對產品最為關注的是質量水準和價格高低;又了解到這一市場上已有A、B、C三個生產廠家,其市場定位位置如圖所示。 「市場定點陣圖」以矩陣表為基礎設計的,圖中圓圈表示競爭對手的定位位置與企業自己的定位方案;圓圈的大小表示一定的企業及其佔有的市場分額大小。要求定點陣圖的製作規范。 (二)《市場定點陣圖》設計 第一步:調查影響市場定位因素 1、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狀況。要了解競爭者產品市場定位,產品的特色是什麼,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衡量競爭者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2、目標顧客對產品的評價標准。要了解購買者對所要購買的產品的最大願望和偏好,以及他們對產品優劣的評價標準是什麼。不同產品評價標準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消費者主要關心的是產品功能、質量、價格、款式、服務、節電、低噪音等。 3、企業的潛在競爭優勢。一般地說競爭優勢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同樣條件下比競爭者價格可以更低,從而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二是可以提供更多的產品、具備更多的特色,可以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從而在產品特色上具有競爭優勢。 第二步:確定產品定位的依據 在對消費者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產品定位的依據。一般來說產品定位的因素有產品功能、質量、價格、款式、服務、節電、低噪音等。 根據消費者對產品評價最關注的因素,根據這些定位因素的不同組合,可以繪制不同的定點陣圖。為分析方便,要求採用價格和功能兩個變數組合確定的平面定點陣圖。(如下圖) 第三步:明確目標市場競爭狀況 在對競爭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把現有競爭者的定位情況在定點陣圖上標示出來。 上圖中三個圓圈表示三家競爭對手, A企業生產的是中等價格、較少功能的產品,市場規模最大;B企業生產的是高價、多功能的產品,市場規模一般;C企業生產的是低價、少功能的產品,市場規模最小。 第四步:確定企業產品的市場定位 企業根據市場、競爭狀況,准確判定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選擇合適的定位戰略,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圖中H1、H2、H3表示三種市場定位方案。 (三)《市場定點陣圖》分析 1、運用「填補定位」策略,採用「H2」定位方案 填補定位可以避開競爭,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並能在消費者或用戶心目中迅速樹立一種形象。這種定位方式風險較小,成功率較高,常常為多數企業所採用。 如果本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的話,採用「填補定位策略」,應該採用H2定位方案,在這個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有利於企業成功。 定位注意:(1)研究市場的空白處是因為沒有潛在的需求,還是競爭對手無暇顧及。(2)如果確定存在潛在需求,就要考慮這一市場部分是否有足夠的需求規模,是否足以使企業有利可圖。(3)要客觀地考慮企業的營銷管理能力是否能勝任市場部分的開發,自身是否有足夠的技術開發能力去提供足夠的產品。 2、運用「並列定位」策略,採用「H3」定位方案 並列定位有一定的風險,但不少企業認為這是一種更能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可行的定位嘗試,一旦成功就會取得巨大的市場優勢,因為這個市場部分肯定是最有利可圖的部分。 如果本企業能實力有限的話則可以採用「並列定位策略」,應該採用H3定位方案,在這個市場上競爭對手力量也很有限,有利於小企業成功。 定位注意的是必須知己知彼,尤其應清醒估價自己的實力,不一定試圖壓垮對方,只要能夠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 3、運用「對抗定位」策略,採用「H1」定位方案 對抗定位的目的在於企業准備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決心並且有能力擊敗競爭者。 如果市場上對優質高價電冰箱需求量較大;且本企業具有比B企業實力更強,能開發出更好的產品的優勢,採用「對抗定位策略」,應該採用H1定位方案。 定位注意在以下情況企業可以採用對抗定位:(1)實力比競爭者雄厚。所謂實力,是指企業的產品開發、科研、銷售、籌資、廣告、宣傳、形象戰略諸方面的綜合體現。(2)企業所選擇的目標市場區域已經被競爭者佔領,而且不存在與之並存的可能,企業有把握贏得市場。 4、運用「重新定位」策略,重新採用「新」方案 重新定位需要根據具體變化的情況以及企業的設計情況重新制定新方案,進行重新定位。 定位注意有以下情況採用該方案:(1)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營銷目標發生了變化。(2)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3)目標顧客的消費需求的發展變化的。 圖片上傳不了,如果需要聯系我[email protected] 追問: 不行啊這個,還有別的案例么,這個案例跟我們老 師說 的一模一樣,換一個行不,謝謝啊! 回答: http://www.timeceo.cn/market/al/200611/4937.html 去參考一下 追問: 沒有圖啊,哭!要有 市場定位 圖啊!還是要謝謝你,能在跟我找一個么? 回答: http://www.udoec.com/BPO.asp 行嗎? 追問: 哎,有圖又沒有分析,我快瘋了 回答: 那我也沒辦法了,自己 開動腦筋 ~加油~我看好你呦

採納哦

㈢ 推薦幾個近5年的經典營銷案例體現市場定位策略的案例

你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 這只是參考
大眾市場定位的傑出代表:福特公司

當被問到「是誰發明了汽車?」這個問題時,許多人都會回答:亨利·福特。這個普遍的誤解正是對亨利·福特的贊美——是他使千千萬萬人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可能。雖然人們普遍承認汽車是在歐洲發明與誕生的,但在19世紀末,有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實驗者們同時在努力實現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擁有所有的榮譽,因為是他使汽車不再遙不可及。他的指導原則是:「我要製造一輛適合大眾的汽車,價格低廉,誰都買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這種遠見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誕生。

在美國工業由手工作坊向工廠製造生產的過渡中,享利·福特首創世界上第一條大規模流水作業生產線,為現代發達的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他發明的物美價廉的T型車,一舉打開了新興的汽車業市場,為美國迅速步入汽車時代做出了貢獻。為此,在美聯社所做的美國獨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測驗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車公司名列第10,與宇航員登上月球,原子彈爆炸成功相媲美,為全世界所矚目。

1.定位大眾市場。

100年前,汽車業傳統的做法幾乎無一例外是面向較為富有的階層,福特公司1906年推銷的新型汽車也是這樣一種「奢華型」產品——車體笨重,且多為定製,非一般人的財力所及。這時,福特公司推出八種車型,分別用八個不同的字母標示,設計有別,價格各異。同時,他們提高了售價,最便宜的車售價為1 000美元,最高的為2 000美元。這一變革帶來了災難性的結果,銷售數量猛然下降,利潤僅10萬美元,為前一年度的1/3。滯銷震驚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轍,轉為薄利多銷。次年,公司降低了售價,生意又魔術般地回升了。盡管當時全國性經濟蕭條已經露頭,但從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這一段時間里,福特汽車的顧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紛紛倒閉,而福特公司卻盈利125萬美元。及時的政策變動,獲得如此成功,主要歸功於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開始夢想建造一種既簡單又堅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車。1908年初,亨利·福特製定了一個劃時代的決策,公司宣布從此致力於生產標准化,只製造較低廉的單一品種。實際上這項方案在亨利·福特腦子里已醞釀了數月,甚至可以說數年之久。這種生產方針已有盈利的先例。該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產無疑地證明,產品價格越低,利潤越大。因此,轉而生產統一規格、價錢低廉、能為大眾所接受的車輛從根本上講是明智之舉,從銷售、盈利相結合的角度看,這個決定只是將昔日的最佳實踐固定下來。

亨利·福特的夢想之車就是T型車。T型車渾身上下找不到一絲裝飾或華而不實之處,百分之百地實用。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樣子。它的車體輕,堅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觀,而專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買得起。T型車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輛出售,規格一致,的確像「別針或火柴」一樣。

T型車一投產就受到廣泛的歡迎。它無須推銷,自有主顧,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躍居當時各類汽車之首是因為農民正需要這種車,普通人又都買得起。它的機械原理極為簡單,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會很快地掌握。而且,當時的車輛包括T型車在內,都面臨征服馬車時代遺留下來的路面的難題。一般的汽車都經受不了危險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復雜路面的考驗,而T型車的每一個零件都是針對這種情況設計製造的。與當時其他類型汽車相比,T型車具有經久耐用、構造精巧和輕盈便利的優點。這種車底盤較高,可以像踩高蹺那樣通過亂石遍布或類似沼澤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優良性能。

福特汽車公司這一時期的盈利情況也證明福特關於生產廉價車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T型車僅用一年時間就躍居暢銷車之首,成為第一號盈利車。這一年出售了1.l萬輛,在銷售量和利潤方面均超過其他汽車製造商。大眾化產品策略為福特公司贏得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其實可以說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國汽車市場。

為適應汽車需求量的劇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潛心研究生產流程,開發出產品生產線。依靠良好的產品市場和高效的流水線作業,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車公司的最低日薪為5美元——幾乎兩倍於當時的最低日薪,震驚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認為,既然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的汽車,如果員工們能夠買得起的話,就可以賣出更多的車。他相信一個8小時工作日5美元的報酬是他所做的削減成本的最佳舉措。他說:「可以找到創造高工資的生產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顧客的數量。」

2.順應市場。

隨著美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專業,福特公司適時調整了產品組合。當時的消費者需要更為豪華、動力更為強勁的汽車。福特汽車公司的下一個產品——於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發動機正好滿足了這兩種需要。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成功地將V-8缸體鑄為一體,這比他的競爭對手學會造出可靠的V-8發動機早了許多年。同時福特汽車及其強大的發動機成為注重汽車性能的美國人的最愛。

二戰期間,福特公司為適應戰時需要,轉產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由埃德塞爾·福特發起的龐大的戰時計劃,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一共製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轟炸機、57 0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戰爭用機器。在二戰中,福特公司的傑出表現為其贏得了口碑,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戰結束後,民用汽車市場迅速膨脹,為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車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車1949款車型在紐約隆重推出。這輛側身平滑光潔的福特1949款汽車擁有獨立前懸架和可開啟的新型後角窗;車身與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為日後的汽車設計設立了標准。福特1949款給了福特汽車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汽車製造業中奪回亞軍寶座以強大的動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約銷售了807 000輛汽車,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萬美元上升到1.77億美元。這是自1929年以來創下的最高汽車銷售記錄。

憑借良好的先發優勢,福特公司致力於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從而取得了市場競爭中的利器——價格優勢。

亨利·福特二世的戰後重組計劃使公司迅速恢復了元氣,並使之進一步推出了擴展計劃,最終在美國成立了44個製造廠、18個裝配廠、32個零件倉庫、2個大型試車場和13個工藝開發和研究機構。

㈣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報告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調研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二

小樣乳酸鹽,輕運動不怎麼樣

2015年2月紅杉資本投資小樣乳酸鹽母公司好彩頭集團2個億,助力好彩頭。同年11月,好彩頭新品小樣乳酸鹽上市,進行大范圍、高強度的高空宣傳,起用王珞丹和賈乃亮兩位代言人,冠名浙江衛視熱門節目《燃燒吧少年》,冠名中國 羽毛球 聯賽。品牌產品認知度被快速放大,但離產品暢銷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

消費者購買行為存在「以需求來動念,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的心智思維模式。即消費者購買任何產品時,都是基於需求引發購買行為。如消費者渴了,就是生理需要,這時消費者需求解渴的產品,之後消費者會以品類來思考,看看想要通過何種品類來解決口渴的問題。所以,需求是產品暢銷市場的根本動力。只有被消費者顯著需求的產品,才能暢銷市場。當前小樣乳酸鹽在洞察消費者需求上存在戰略失誤。

輕運動,偽概念、偽需求

在品牌傳播上,小樣乳酸鹽將產品的價值定位為輕運動,但是輕運動不是真正的消費需求。雖然市場上有很多基於「輕」的概念訴求的產品價值如輕奢侈,為何輕奢侈概念成立?

其一,奢侈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上具有「貴」的價值,這個價值概念清晰明確具體,是價格高的表達。而「輕奢侈」消費者會通過奢侈表達的價格高的概念,理解為相對便宜的產品。在價值的認知上是成立的。

其二,倡導輕奢侈的產品在品質上達到了奢侈的等級,但價格卻比奢侈品低很多。而正好有一部分消費者消費不起真正的大品牌奢侈品,輕奢侈便吻合了這一需求。

然而,並不是以「輕」來創造新概念就能成立。小樣乳酸鹽,生造「輕運動」的概念,並為輕運動生硬提出「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價值,在認知價值、需求價值、傳播效果上均存在失誤。

從認知價值來看,輕運動消費者無概念認知。輕運動是創造性概念,容易引起消費者對於「輕重運動」的聯想。然而消費者對重運動和輕運動沒有清晰的認知區別,且輕運動並沒有直觀的價值體現。

從需求價值來看,輕運動無消費價值。作為一款解渴型的運動飲料,消費者消費運動飲料的關注點不在於這款飲料是重運動還是輕運動。消費者關注的核心在於這款飲料是否能滿足運動之後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達到解渴的效果。小樣乳酸鹽,在傳播上提出「小樣乳酸鹽,輕運動更好喝,輕運動更解渴,輕運動更快樂」的價值點,均未能抓住消費者痛點。

首先,好喝的價值,沒有獨特性。好喝是飲料的第一基礎價值,所有飲料都必須是好喝的飲料,不好喝的飲料先天已失去了作為飲料的條件。而快樂亦不是獨特的價值。幾乎所有休閑飲料在品牌調性上都突出快樂的個性。

其次,消費者無法感知和體驗到小樣乳酸鹽訴求「輕運動更解渴」是否真的比其他運動飲料更解渴。因為本身在解渴這個問題上,任何可以解渴的飲料,在消費者口渴時都能滿足。而運動飲料本身已經是在飲料大品類中,基於運動解渴的屬性進行分化,相對其飲料來講,運動飲料已存在更解渴的利益。而小樣乳酸鹽硬生生地將自己的產品與運動飲料進行對比「誰更解渴」,已進入過度分化的階段,從認知和體驗角度,消費者均無法感知輕運動的價值。

最後,消費者對「輕運動更解渴」無心智認知。輕運動作為創造性概念,本身已需要對概念進行 教育 。而輕運動是否更解渴,在心智上沒有依據,不可信無認知。

從傳播效果來看,多重概念教育市場難度巨大。小樣乳酸鹽在產品價值上塑造了多層價值。第一,小樣乳酸鹽是一個輕運動的飲料,這是第一層價值,為小樣乳酸鹽建立了統一性的價值概念。第二,小樣乳酸鹽為其作為輕運動的飲料,建立輕飲料具有「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多層價值。基於認知和需求的分析,這些價值在認知上完全屬於企業內部思考 總結 所得,消費者心智中均未有潛在的認知嫁接。這種多層次的價值傳播,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傳播信息爆炸且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下,市場教育難度極大。

那麼,小樣乳酸鹽應如何撬動消費者需求,引爆市場?

開創「發酵運動飲料」新品類

小樣乳酸鹽作為運動飲料中的新品類,洞察消費者需求是其引爆市場的根本。作為運動飲料,小樣乳酸鹽的產品命名,已將產品與其他運動飲料如百事維動力、達能脈動、可口可樂水動樂進行區隔,並突顯自身的差異點。而這顯著的差異點,正是小樣乳酸鹽引爆市場需求的關鍵點,但是小樣並未放大這一獨特價值。

目前的運動飲料,配方的主要成分為維生素群+果漿(香精)+食用鹽,如百事維動力主要成分為維C+維B6+香精+食用鹽;可口可樂水動樂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果糖+食用鹽(氯化鈉);達能脈動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維B12+水果汁。可見目前的運動飲料均是通過維生素+食用鹽為運動人士注入能量,並通過果漿提升產品的味道。而小樣乳酸鹽,從品類名上可見,「乳酸+鹽」是其主要的成分,但是乳酸和鹽到底各是什麼,我們從小樣高空傳播上卻很難看得出。

通過對小樣乳酸鹽成分表的研究,我們看到小樣乳酸鹽除了與其他運動飲料一樣具有維生素之外,在成分里加入了獨特的「發酵乳酸菌」和「澳洲雪鹽」。澳洲雪鹽相對其他運動用飲料添加食用鹽具有相同的價值,無獨特性。但發酵乳酸菌卻是其他運動飲料沒有,小樣獨有的成分。

所以,小樣乳酸鹽應放大「發酵乳酸菌」的獨特點,基於發酵乳酸菌本身發酵的工藝,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新品類。並依據「發酵具有易消化易吸收」的概念,提出「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

發酵運動飲料,

品類需求大、關注度高

從消費認知與需求來看,第一認知上「發酵運動飲料」均不是生造詞彙,是從運動飲料中基於發酵工藝分化出來的新品類,消費認知不陌生,認知普遍。而且從源點消費群體來看,運動飲料針對運動人士。運動人士是對健康關注度極高的群體。這類群體對發酵工藝均有顯著的認知。第二需求上發酵運動飲料,符合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近年發酵型的產品熱銷,如風靡日韓的酵素飲料、暢銷乳品行業的常溫酸奶、常年暢銷早餐市場的乳酸菌飲品等,均是基於發酵工藝促進身體排謝具有健康價值而引爆市場。另外,發酵運動飲料,作為跨界型的飲料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對飲料求新求異的價值,易引發消費者關注,激發消費需求。所以小樣乳酸鹽提出發酵運動飲料,更吻合消費者需求趨勢。

從競爭來看,目前市場上還未有發酸型運動飲料存在,小樣作為開創者,具有顯著的心智先入為主的優勢。從小樣母公司好彩頭企業來看,好彩頭之前創新型產品如小樣酸Q糖、小樣小乳酸均是發酵型產品,已具有製作工藝、原料等優勢。此外,小樣乳酸鹽憑借紅彬資本的助力,具有快速搶占發酵屬性價值,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資本優勢。

綜上,小樣乳酸鹽,開創「發酵運動飲料品類」更具市場需求。小樣應集中火力傳播「小樣乳酸鹽,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並大力倡導發酵運動飲料中發酵乳酸菌的菌種和含量,支撐發酵概念,從而使小樣從眾多運動飲料中脫穎而出,激發消費者對發酵健康概念的需求,引爆市場。這才是好彩頭企業踏足飲料市場,謀求百億大單品的產品戰略機會。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㈤ 定位理論在中國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在冰箱、電視機等已成為國內的成熟技術之時,再有一個廠家去宣傳自己是第一個引進外國技術,就會讓人笑掉大牙。而海爾、長虹等企業訴求「海爾,中國造」、「長虹,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已任」,則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隨著企業不斷擴張和進行多元化角逐,而使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愈來愈模糊。美國雪佛萊汽車公司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過去,雪佛萊汽車是美國家庭汽車的代名詞,但在雪佛萊將生產線擴大到涵蓋卡車、跑車等車型後,消費者心中原有的「雪佛萊就是美國家庭房車」的印象焦點反而模糊了,而讓福特站上了第一品牌的寶座。

在我國,「三九胃泰」曾是著名的胃葯生產商,而後,又擴張到啤酒的生產,這無疑是為廠家出了個大難題:飲酒對胃腸道是一個不良刺激,自己生產的產品又是治療胃病,是酒好還是胃葯好;這不正是「矛盾」這一古代寓言的現代翻版嗎。然而,這也正是「定位」理論的用武之地。



(5)市場定位成功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定位理論,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 Ries)與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里斯和特勞特認為,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給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

定位理論的核心原理「第一法則」,要求企業必須在顧客心智中區隔於競爭,成為某領域的第一,以此引領企業經營,贏得更好發展。

㈥ 10個典型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做好企業營銷工作必須有好的營銷戰略,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此由我為大家分享10個典型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歡迎參閱。

營銷案例一、農夫山泉“買一瓶水,捐一分錢給奧申委”

農夫山泉推出“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從現在起每喝一瓶農夫山泉,您就為申奧捐出了一分錢”的公益形態的商業廣告,搭奧運車,揚品牌名。

營銷案例二、北京申奧成功:也是事件營銷案例的成功

北京申奧雖然不是商業活動,但它的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申奧活動制定了“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和綠色奧運”的主題,確立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口號,選定了“五環太極”標識,拍攝了申奧宣傳廣告。同時與多家世界知名公關公司合作,積極開展國際公關活動。

營銷案例三、諾基亞8250藍色魅力推廣:展現另類生活品位

利用諾基亞8250產品的獨特賣點“藍色屏幕”,定位於注重生活品位的時尚一族。以“走進藍色魅力”為主題,引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品味及生活模式。

營銷案例四、深圳海王沉寂多年東山再起三大產品強勢出擊

深圳海王在沉寂多年之後,相繼推出海王銀得菲、海王銀杏葉片、海王金樽等三大產品,通過強勢的市場攻勢,一舉打響海王品牌。

營銷案例五、娃哈哈非常茶飲料周星馳影迷會

娃哈哈借周星馳的人氣推廣其非常茶飲料系列,以影迷會的形式開展與消費者的互動,換取直接的銷售效果,在茶飲料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營銷案例六、百事可樂廣告新星大賽:引領年輕時尚

擁有百事可樂和百事流行服飾的百事公司鎖定年輕一代為目標人群,與華納唱片公司攜手,在全國開展首屆百事廣告新星大賽反響不俗。

營銷案例七、借勢《笑傲江湖》名人智能王由第二變第一

在商務通一統天下的時候,中山名人選擇李亞鵬主推新品名人智能王,並做笑傲江湖貼片廣告,一炮打響,同時今年兩次降價,新品迭出,占據市場老大的位置。

營銷案例八、別克·賽歐上市:千呼萬喚始出來

6月8日,別克·賽歐千呼萬喚始出來,其精心策劃的上市廣告,為人們長久的期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同時,對於中國的轎車市場,賽歐的問世牽制了部分中低檔轎車生產企業向高檔轎車市場進軍的步伐,在策略上邁出了相當成功的一步。

營銷案例九、選秀效應與立體傳播:婷美的國際化之路

婷美內衣今年啟動進軍日本、東南亞的計劃,展開大規模的“代言人評選”活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最終,確定中野良子(真由美)、張柏芝為婷美內衣的國際代言人。分別針對不同年齡的市場,以實現品牌的立體傳播。

營銷案例十、“老虎”泰格·伍茲來華深圳觀瀾湖出盡風頭

11月9日至11日,“老虎”泰格·伍茲揮桿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除大批中外球迷外,還吸引了上百家中外媒體。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營銷案例通過此項比賽奠定了自己在亞洲以及世界的球會地位,向世人展示了觀瀾湖高爾夫球場以及高爾夫球社區形象。

㈦ 市場營銷成功案例詳細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營銷效益為目的,依據一定的理論原則,採用科學 方法 ,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信息資料,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3例,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二

二線城市生鮮電商養成記

菜籃網於2014年8月上線,經過一年的發展,注冊用戶達到8萬人。2015年7月24日,菜籃網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刷高了河南生鮮電商的顏值!

菜籃網並不是姜曉宇的第一個 創業項目 。事實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專注於互聯網項目,先後建立服裝、電子產品等電商平台,後來轉戰團購,與騰訊QQ團購合作,經歷「百團大戰」的硝煙。在電商界幾年的摸爬滾打之後,他瞄準了被號稱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的生鮮。

與一線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機菜、半成品凈菜不同,菜籃網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普通大眾的餐桌,每天都會推出一款特價爆品,比如,一元錢一個冬瓜,一元錢一盒豆芽,一元錢一塊豆腐??再加上最具誘惑的不限定消費金額的免費包郵,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婦去嘗試購買。

贏利點不在於生鮮

近兩年,生鮮的萬億市場規模和不到1%的電商滲透率,吸引各路資本不斷湧入,助推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但與此同時,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全國3萬家涉農電子商務平台贏利者寥寥無幾。

「我們的贏利點並不在於生鮮!」姜曉宇直接說。

菜籃網所售賣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時令果蔬,其中70%從鄭州周邊的蔬菜基地採摘。根據當天C2B的訂單,以及利用大數據計算出來的歷史平均值,下午採摘,晚上進行分揀、包裝、入庫,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費者手裡,整個流程不會超過24小時,以保證果蔬的新鮮度和口感。

「我們的果蔬定價方法,是參考河南一級批發市場的菜價,再上浮15%—20%,而按照傳統果蔬銷售模式,到達消費者手裡的果蔬價格通常是翻了兩三倍的。」

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實惠的果蔬外,菜籃網還致力於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姜曉宇向我們講述了菜籃網一次次第一時間解決河南尉氏葡萄,受災青蘋果、中牟油桃等滯銷農產品的事例,讓勞動者勞有所得是他們的目標。

菜籃網這種基地直供,一站送達的方法確實解決了傳統商貿模式農產品流通環節多、損耗大的弊端,徹底解決了菜農和消費者兩頭叫苦的問題。

但在我們對這種打破傳統商貿模式,剝去種種環節鏈條的變革歡呼雀躍之餘,冷靜思考一下消費者的習慣就會發現: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做飯具有隨機性,在生活設施比較完善的區域,例如鄭州市金水區,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場、社區菜店,甚至有些菜農、果農會直接拉著蔬菜瓜果來這些成熟的生活區域售賣,價格也相當便宜。顯然,在這種替代性、選擇性比較強的小區,這樣的消費環境就不利於培養消費者網上預購果蔬的習慣,自然購買頻次也不會太高。

「生鮮只是菜籃網的一個流量切入口。未來生鮮與其他品類的銷售比例將是1∶2。」姜曉宇一語道破天機,他看重的是生鮮用戶很強的黏性。在姜曉宇的辦公室里,陳列著一排貨架,上面擺滿了菜籃網上架的糧油副食、酒水飲品、休閑食品等商品,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實現用戶增長

以生鮮帶動其他品類銷售看似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由於菜籃網的低價策略,就需要靠規模、靠走量來贏得利潤。菜籃網的目標是佔到鄭州生鮮市場消費額的10%,期望達到100億元以上的規模,平均日單量達到20萬單。

如何實現用戶規模的增長?畢竟,菜籃網現在的知名度並不高。

菜籃網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過線下完成對線上的導流。目前,菜籃網有200家加盟店,計劃到2016年年中,要在鄭州開到2000家加盟店,覆蓋整個鄭州區域。這些加盟店多是社區的果蔬店。姜曉宇把聚劃算的模式引入這些加盟店裡,要求加盟店開辟出兩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籃網每天提供低價爆品來吸引人氣,宣傳菜籃網的品牌。同時,每個加盟店會有一個二維碼,店鋪可以從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菜籃網的客戶消費額來獲得分成。

這種通過天天打爆品的方式來為線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無可厚非,對於菜籃網,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傳。但有個現象不得不考慮:為了省幾毛錢,排隊買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少有時間、精力和熱情去參與這種活動,而老年人顯然不是菜籃網的目標客戶,能否帶來線上的引流等待考驗。

菜籃網的另一個動作就是:每個配送員每日只送60單,目的是將他們打造成顧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曉宇說,經過反復測試,60單是一個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適的配送單數,即使以後用戶大量增加,配送單數再多,他也不會增加每個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會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數。

菜籃網的每個家庭私人助手都會有固定的配送小區,甚至當客戶密度足夠高的時候,一個私人助手只負責某小區里的某棟樓。60單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棟樓里,其實在兩三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其餘時間姜曉宇讓配送員跟顧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幫顧客個小忙,倒垃圾、換個燈泡啥的,以求通過這種高頻次的見面來建立和顧客的黏性。刷臉頻次高了,和顧客成為朋友了,那辦儲值卡、介紹新客戶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聽著有點像海底撈的服務味道,真正地把顧客看作上帝。

這事兒真能成嗎?

首先,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驗私人助手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是對菜籃網員工管理的考驗。除了需要適當的物質激勵,更需要精神鼓勵。顯然,菜籃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私人助手從剛 入職 ,就會受到相關的 企業 文化 培訓。

其次,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順豐嘿客砸了十億元的失敗教訓告訴我們,不要為顧客著想,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為顧客著想的畫蛇添足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城市裡住著的都是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現在社會人的戒備心理都很強,特別是年輕人,都有很強的個人空間意識,所以才涌現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對面的鄰居幾年可能都不曾打過一次招呼,這些顧客憑什麼要去和一個來歷不明的配送員聊天,更別說闖入私人空間換個燈泡這種事情了!

菜籃網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確是本著為顧客著想的好意,但你為顧客著想,他未必就會買你的賬。這種方式同樣需要考驗。

挑戰也許不止一面

「我們馬上要啟動A+輪的融資。」志在必得的神情寫在了姜曉宇的臉上。

在談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時,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人工,倉儲還有配送這塊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許除了人工,姜曉宇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強力看好永輝超市在O2O和生鮮供應鏈領域的發展。3天後,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蘇寧宣布互為參股。「未來30年,互聯網企業的機會一定在線下,傳統企業的希望一定在線上。」馬雲在雙方合作的發布會上表示。

這傳遞出什麼?大佬們已經開始在行動了。他們已經意識到:未來,不是誰顛覆誰的問題,而是線上與線下企業融合,才能一起創造未來!

其實,菜籃網的模式並不難模仿,而且據菜籃網透露,已經有顧客在體驗了十幾次後,開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鮮電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錢,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曉宇那麼有魅力能夠融到錢!

但是對於那些不差錢的主兒呢?

一切也只存在於假設!目前還沒有一位大佬模仿這種模式,姜曉宇還有時間去完成自己的版圖,爭分奪秒地去提高市場份額和滲透率。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資本!

生鮮這場大戰,遠未結束!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㈧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幫幫忙吧,謝謝~

要分析的話要長篇大論了。我就幫你提幾個關鍵點。
案例一:德芙巧克力成功的基礎是他的產品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質量很關鍵。當然,那時候德芙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那時候廣告效應的確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而德芙也抓住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契機,以外國產品的概念打入市場,讓人感覺德芙的定位很高。當然,就廣告而言,德芙的廣告也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概念,將吃的形象化,讓人能真實的感覺到巧克力的潤滑,這也是他廣告成功的一個重要創新。
所以,德芙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應該是以優質的產品,定位高檔次的消費群體。
案例二: 產品整體概念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認為,產品整體概念包含核心產品、有形產品,附加產品,期望產品和潛在產品 五個層次。
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看,那麼上面的案例應該符合4個層次。首先第一項措施滿足了產品整體概念的核心產品和有形產品。第二個措施,滿足了整體概念的期望產品,第三個措施滿足了整體概念的附加產品。當然,潛在產品的概念比較混,可以歸到第三個措施,但是個人認為,如果該廠能滿足客戶個性化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並且對產品進行細分,那麼該廠的效益將還會有充足的上升空間。
以上為個人淺見,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市場定位成功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瀏覽:666
杭州慧聰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253
2018中秋活動促銷主題 瀏覽:565
市場營銷戰略論文提綱 瀏覽:642
傑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35
淘寶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瀏覽:142
中標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20
夏季促銷終端活動 瀏覽:798
微信營銷咨詢公司 瀏覽:49
php和網路營銷師 瀏覽:335
麗水蓮都區農村電子商務培訓 瀏覽:930
旅行社電子商務論文 瀏覽:389
減肥辣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49
網店指導促銷活動的內容 瀏覽:657
芒果產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08
文化市場營銷學考試題 瀏覽:761
電子商務流程優化 瀏覽:692
市場營銷實習方向 瀏覽:589
周年慶旅遊策劃方案 瀏覽:65
旅遊公司的市場營銷策劃案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