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鄉鎮部署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方案

鄉鎮部署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方案

發布時間:2022-05-09 07:07:50

1. 鄉鎮開展新型職業模擬牧民培宇方面有什麼好的經驗做法和意見建議

摘要 主要做法

2. 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

(一)統籌規劃,分工負責。把農民工培訓工作納入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政府分級管理,職能部門各負其責,按農民工工作協調辦法統籌協調的原則,建立相互配合、有序運行的工作機制。
(二)整合資源,提高效益。根據企業和農民工的實際培訓需要,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安排、各有側重地開展農民工培訓。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科學制定培訓補貼基本標准,規范培訓項目管理,嚴格監管培訓資金使用。
(三)政府支持,市場運作。加大政府培訓投入,增強培訓能力,加強規范引導。發揮市場機制在資金籌措、培訓機構建設、生源組織、過程監管、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行業、企業、院校和社會力量開展農民工培訓。
(四)突出重點,講求實效。重點發揮企業和院校產學結合及科技人員的作用,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使經過培訓的農民工都能掌握一項以上實用技能,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 (一)實施定點培訓,規范農民工培訓機構管理。各地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要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農民工培訓機構資質規范,明確培訓機構在資金、師資、設備、場地等方面的必備條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招投標方式,面向全社會選擇農民工培訓機構,確定其承擔的培訓項目和工種,並向社會公開發布。建立培訓機構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對不合格的農民工培訓機構定期進行清理整頓。承擔農民工培訓任務的院校、具備條件的企業培訓機構和其他各類培訓機構要發揮優勢,起到農民工培訓主陣地的作用,其他農民工培訓機構要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培訓能力和辦學水平。
(二)科學制定補貼標准。按照培訓種類、農民工所學技能—4—的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通用型工種為主,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基本標准,並根據實際情況定期予以調整,以使農民工能夠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優先對未享受過政府培訓補貼的農民工和貧困家庭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避免多部門重復培訓。財政扶貧培訓資金只能用於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培訓補貼。
(三)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創新培訓組織模式。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主要責任在基層。市、縣、鄉鎮政府要把農民工培訓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建立「培訓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培訓機構」聯動的培訓機制,做好外出就業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創業培訓和就近轉移培訓工作。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領導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對本地區農民工培訓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要充實必要的工作力量,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隊伍,對在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四)強化行業企業責任。建立「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培訓機構」的培訓組織模式。企業是技能提升培訓的主體,要把農民工納入職工教育培訓計劃,確保農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崗職工同等的培訓待遇,並根據企業發展和用工情況,重點加強農民工崗前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企業要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委託所在地定點培訓機構,結合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組織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應選送農民工參加脫產、半脫產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訓均可享受培訓補貼。鼓勵企業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保證承擔培訓任務的院校、具備條件的企業培訓機構及其他各類培訓機構平等參與招投標,提高培訓質量。鼓勵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的大型企業與院校聯合舉辦產學結合的農民工培訓基地,鼓勵中小企業依託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在崗農民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實習場所和設備,鼓勵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舉辦農民工業余學校。
(五)統籌規劃使用培訓資金,切實落實優惠政策。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機制,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力爭使符合條件的農村勞動力尤其是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實行培訓資金直補用人單位的辦法,對用人單位吸納農民工並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用人單位組織到職業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的,按照有關規定對用人單位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企業要按照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在崗農民工教育和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要按規定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使用情況要向職工代表大會或員工大會報告。鼓勵行業、企業建立農民工培訓獎勵基金,扶持農民工參加學習與培訓。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培訓,提高就業資金用於農民工培訓的比例,財政扶貧資金要保證農村貧困戶勞動力參加培訓投入,給予家庭成員一次補貼,並記入扶貧檔案。工會、婦聯、共青團、殘聯等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力度。
(六)規范培訓管理,加強績效評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台賬和轉移就業台賬,對培訓對象實行實名制管理。制定農民工培訓質量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統一培訓考核指標、考核程序和考核辦法。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規范培訓工作管理流程,加強對培訓工作全程的監管考評,做到培訓信息公開、審核結果公示、培訓過程透明、社會參與監管。
(七)嚴格培訓結業考核和發證制度。對於培訓機構承擔的財政補貼培訓項目,要建立統一規范的結業考核程序,加強對考核過程、考核結果和證書發放的監督檢查。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後,頒發培訓合格證書、職業能力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鼓勵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培訓考核和技能鑒定工作。對經鑒定合格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工,要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要加強對從事高危行業和特種作業農民工的專門培訓,按照有關規定持證上崗。
(八)加強監管,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培訓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健全培訓補貼資金與培訓成本、培訓質量、就業效果掛鉤的績效評估機制,嚴肅查處套取培訓資金的行為。對有虛報、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訓補貼資金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嚴肅查處,並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改、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扶貧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作用,相互協作,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的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發改部門主要負責向國家爭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平台建設相關項目,並組織實施;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就地就近就業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教育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帶技能轉移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

3. 怎樣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答: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和生產實際的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回效、答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農村中學也要加強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教育。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各級財政要大幅度增加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採取補助、培訓券、報賬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資金的使用效率。

4. 如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省市縣三級決策體系中的優先位次、轉變觀念、創新思路

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對縣區黨政班子的考核內容。引導農民群眾轉變觀念,要通過宣傳發動和政策扶持,引導農民群眾增強提升自我的主動性,提高務農的積極性,從被動接受培訓向主動參加培訓轉變。

2、整合資源、系統推進

各級財政配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經費,農業部門內部整合資源,要將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與其它業務工作充分結合起來。比如在培育工作的技術指導環節,與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相結合。通過聘請創業培訓師、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老師等,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

3、完善培育模式、及時總結推廣

探索職業農民培育路徑,完善總結新型職業農業培育模式,即「理論授課、網路輔導、基地實訓、認定管理、幫扶指導、扶持發展」。將現代農業園區、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骨乾和負責人打造成職業農業的領軍群體。

將農業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回鄉青年通過培育,扶持發展成為職業農民的新生群體。

(4)鄉鎮部署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市縣各級對培育工作沒有清晰的思路和得力的措施,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的創新精神不足,仍然按部就班的依照傳統工作思維和模式實施,試點工作的「試點」成效不明顯。部分地方領導由於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缺乏了解和認識,對培育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

2、政策扶持不到位。

雖然各地都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因為扶持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和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對農民參與培育的吸引力不夠。

3、農戶參與培育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民群眾都是被動的接受培訓。一是由於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市縣制定的扶持管理辦法多難以兌現,且無實質內容,很難調動農民積極性,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含金量不足,農民參加培育後就算領到高級職業農民證書,其作用都不是太大,農民不願參與。

4、經費投入不足。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同於一般技術培訓,需要系統、專業、長期的培育,所需資金較多,但實際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市縣配套資金少,有的縣區並未配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經費。

5. 如何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調研報告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育,培育壯大農村技能型、知識型人才隊伍,是解決「三農」問題中將來誰種田、種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的需要。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縣新型職業農民,根據縣政協要求,我們對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進行了初步調查,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縣農業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
我縣鄉村人口172461人。有勞動力資源90563人,占鄉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勞動力資源佔59.3%、女勞動力資源佔41.7%。在農業農村勞動力資源中鄉村從業的人員85536人,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94%。在從業勞動力中真正從事農業的只有41693人,占鄉村從業人員的48.7%。2016年外出(含離鄉)的勞動力28888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3.8%。
二、縣新型職業農民情況
我們不完整的將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村能工巧匠、農機維修工、農村操作員、農村經紀人等作為新型職業農民來統計的話,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全縣共有新型職業農民2916人,占鄉村從業勞動力總數的3.41%。其中,臍橙、茶葉、刺葡萄、蔬菜等種植能手397人,佔新型職業農民總數的13.6%;生豬、肉兔、甲魚、山羊等養殖能手324人,佔11.1%;茶葉等農產品加工能手70人,佔2.4%;農民合作社帶頭人175人,佔6.07%;農村經紀人82人,佔2.8%;動物防疫員124人,佔4.25%;農機操作手430人,佔14.74%;農機維修員200人,佔6.86%;蔬菜園藝工、農村建築匠、沼氣工、漁業船員等能工巧匠359人,佔12.3%;農民信息員170人,佔5.82%;鄉鎮旅遊員335人,佔11.49%;鄉鎮獸醫員、農葯銷售員、獸葯經銷員250人,佔8.57%。
三、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途徑
新型職業農民是近兩年提出的新概念,在農民培育上,目前我縣主要有四條途徑:
(一)縣農糧局的陽光工程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為提高農民勞動力轉移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和科學種田水平,從2016年開始,農糧局開展了以陽光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每年培訓農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6年培訓農民15900人次。同時結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推廣,每年還開展速成技術培訓5000人次左右。
(二)縣果茶局每年開展柑橘肥水管理、修剪、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1000人次左右。
(三)縣就業局每年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600人左右,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推動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四)縣職業中專每年開展職業知識教育2000人左右。
四、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從新型職業農民現狀看:
一是數量嚴重不足。全縣共有新型職業農民2916人,占鄉村人口總數的1.69%,占鄉村從業勞動力總數的3.4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專、高中以上學歷佔3.9%的比例,比現代農業發達縣市農業農村人才佔比差距更大。
二是分布不均。從此次統計的數字看,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大多集中在種養方面、農機操作維修和農村能工巧匠方面,種養能手合計721名,占總數的24.7%,農機操作維修630人,佔21.6%,農村能工巧匠359人,佔12.3%,而加工、管理、經營、農村經紀人、技能型等其他類型人才嚴重不足,人才行業分布極不平衡。
三是結構不夠合理。從年齡結構來看,青年農村實用人才數量較少,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年紀在45歲以上,隊伍普遍年紀較大,有進一步老化現象。
四是從文化知識結構來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較多,且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技術技能教育,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緊缺。從性別結構方來看,女性農村實用人才少。
(二)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看:
一是時間上存在矛盾。新型職業農民系統培訓真正要讓農民系統掌握一門基本的業務技能,需要較長時間,按省要求生產經營型至少要15天以上,專業技能型也要5天以上。現階段農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大部分50歲以上,而且都經營著如臍橙、水稻、生豬等一、二項主要產業,要離開家中一、二天也許還可以,要五、六天離開家來學習培訓,家中的產業受到影響,相當困難。即使走得開,農民在家打工一天100多元,而培訓五、六天就少賺五、六百元,一般農民是很難想得開的。
二是學習內容上矛盾。要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就必須系統的學習培訓,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而50多歲以上的農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聽系統的學習乏味,甚至聽不懂。短期快餐應對式培訓、培訓時間短、重點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要系統提高農民的業務技能又很難。
三是培訓經費上矛盾。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費如果可以爭取到上面項目支持,農民培訓的教材、吃、住等費用是可以解決的。但培訓還要資料整理等管理費用,這部分費用都是要縣財政配套解決的,而目前大部分縣財政配套資金是根本不可能到位的。所以在培訓上,存在部門多做事、多墊錢,沒有積極性。
(三)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渠道看:雖然有農業部門、人事就業部門、教育部門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訓居多,很難達到提高整體綜合素質的效果。
五、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幾點建議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最現實的關繫到將來十年、二十年後誰來種田、種好田的問題。如何推進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建議如下:
(一)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農民參與培育積極性。如對於培訓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頒發合格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在發展產業上給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項目和資金扶持,使他們實實在在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充分調動新型職業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同時設立政府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金,對於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5天以上培訓合格的,除來回車費、吃住報銷外,還給予適當的誤工補貼。
(二)切實提高培訓質量,保障培訓效果。如培訓內容要切合當前實際,農民有強烈的需求;培訓教材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俗易懂;培訓的師資力量,既要有較好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使農民學了幾天真正學到知識,嘗到甜頭。
(三)保障農民培訓經費,調動部門積極性。縣財政要站在支持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大計上,支持農業,切實保障培訓部門的工作經費,最基本的項目配套經費必須到位,做到既有錢養兵,也要有錢打仗,調動培訓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四)改革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途徑,培育農業農村持久人才。目前的農業部門、人事就業部門對農民的培育對象都是中、老年為主,而且都是在家從事農業農村的為重點。這部分勞動力,十年、二十年就老化。真正農業農村的後繼力量還是在現在的青年人,因此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點、應該在八O、九O、甚至00後身上,因此加強現在初、高中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應該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中之重、長遠之計。這幾代人,不管他以後種不種田,他們生在農村,有農業切身體會,將來不能打工了,回來農村了,也有知識的積累。

6. 新型職業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農業部辦公廳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以來,各地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進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為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緊迫性
(一)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放在三農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實。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是伴隨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供求關系已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區域性短缺並存新階段,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缺人才、新農村建設缺人力問題日顯普遍。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著力解決農業生產力發展問題,明確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完善農業生產關系,進一步強調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關鍵在於激發農民自身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於農民逐漸淡出身份屬性,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同步推進農民職業化進程。各級農業部門要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重要職責,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將其放在三農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需求導向、綜合配套」的原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動落實,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壯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
(二)准確把握新型職業農民主要類型及內涵特徵。從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農業生產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較為穩定地從事農業勞動作業,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相應服務能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是農村信息員、農村經紀人、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三)進一步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關系三農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並大膽試驗,積極探索路徑和方法。試點工作主要包括三項基本任務。一是探索構建一套制度體系,包括教育培訓制度、認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體系。通過試點,提出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和具體內容,力爭在制度上有所創新,在政策上取得突破。二是培養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以「讓更多的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以「生產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供給社會」為方向,針對重點對象開展系統教育培訓,結合認定和扶持,加快培養一批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各試點縣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確保試點期間每縣培養認定500-1000名。三是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管理系統,是實施動態管理、開展經常性培訓、提供生產經營服務、落實扶持政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試點縣要結合實際,具體提出信息採集類別,並據此建立健全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檔案。
二、積極探索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
(四)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制度。各試點縣要深入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當地農業勞動力狀況,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作為重點對象,根據不同類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特點及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制定教育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要堅持生產經營型分產業、專業技能型按工種、社會服務型按崗位開展農業系統培訓或實施農科職業教育,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訓或簡單的「一事一訓」。要尊重農民意願、順應務農農民的學習規律,採取「就地就近」和「農學結合」等靈活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要圍繞增強教育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考核評價辦法。要建立經常性培訓制度,各地要著眼幫助新型職業農民適應農業產業政策調整、農業科技進步、農產品市場變化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明確經常性培訓的主要內容、方式方法、培訓機構、經費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與幹部繼續教育、工人崗位培訓相類似的新型職業農民全員經常性培訓制度。
(五)積極探索農業後繼者培養途徑。在做好對現有務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各地還要以保證農業後繼有人為目標,開展農業後繼者培養,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吸引農業院校特別是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回鄉務農創業,支持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招錄農村有志青年特別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的「農二代」,培養愛農、懂農、務農的農業後繼者。各試點縣要把回鄉務農創業的大學生、青壯年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作為當前農業後繼者培養重點,納入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計劃。
(六)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各地要切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專業化、標准化水平。要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快構建和完善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為主體,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學、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三、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
(七)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必要性的認識。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和信息管理系統,有利於統籌培養和穩定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落實支持扶持政策;有利於實施動態管理,開展經常性培訓和跟蹤服務,幫助其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引導其更好地履行責任義務。各試點縣要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研究制定認定標准和管理辦法,開展認定管理和信息檔案建立工作。
(八)明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的基本原則。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原則。由縣級以上(含縣級)人民政府發布認定管理辦法,明確認定管理的職能部門。二是農民自願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制和限制符合條件的農民參加認定,主要通過政策和宣傳引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三是動態管理原則。要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退出機制,對已不再符合條件的,應按規定及程序予以退出,並不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四是與扶持政策掛鉤原則。現有或即將出台的扶持政策必須向經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傾斜,並增強政策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九)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主要內容。認定管理辦法中應明確認定條件、認定標准、認定程序、認定主體、承辦機構、相關責任,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是認定管理的重點,主要依據「五個基本特徵」,充分考慮不同產業、不同地域、不同生產力水平等因素,分產業確定認定條件和標准。重點考慮三個因素:一是以農業為職業,主要從職業道德、農業勞動時間和主要收入來源等方面考慮;二是教育培訓情況,根據我國國情農情和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應考慮把接受過農業系統培訓、農業職業技能鑒定或中等及以上農科教育作為基本認定條件;三是生產經營規模,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且不低於外出務工收入水平確定生產經營規模,並與當地扶持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確定的生產經營規模相銜接。
四、制定和落實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
(十)加強扶持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要將現有的特別是新增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涉及宏觀或需要更高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應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十一)落實扶持政策。各試點縣要將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特別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的政策措施,細化落實到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使種糧務農不吃虧、得實惠。要通過設立教育培訓專項或爭取農科職業教育資助政策等,落實教育培訓經費,試點縣陽光工程創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主要轉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五、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各項工作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各試點縣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任務、階段進展、政策措施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建立有農業、財政、發展改革、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金融、保險等部門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試點工作季度調度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統籌協調推進試點各項工作。要細化試點任務,明確責任分工,並爭取納入相關職能部門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
(十三)加快試點進度。要加快推進試點各項工作,盡快選定一批教育培訓對象,結合陽光工程等培訓項目開展農業系統培訓。按照認定標准,加快認定新型職業農民,落實相應的扶持政策,逐步發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確保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十四)加強總結宣傳。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好的典型,營造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良好環境,加快形成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各具特色、穩步推進的良好格局。

7. 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版
黑政辦發權[2010]33號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一○年七月六日

8. 會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為進一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加快農村人才培養,推進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按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會寧縣農牧局遴選從事生豬養殖產業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54名進行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重點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從7月24日開始,縣農牧局舉辦了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班,培訓時間為15天。培訓採取「課堂教學+基地實訓」的模式培育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一是課堂理論教學。培訓班除邀請縣上九位技術人員講授主場規劃和建設、防疫管理與疾病防治、生豬營養需要與日糧配製和生豬飼養管理、繁殖技術等相關知識外,還聘請省市相關專家講授了生豬生產、銷售及規模場豬病防控等有關知識。二是養殖基地實訓。理論授課結束後,組織學員到縣內外大型企業觀摩學習,拓寬學員思路,增長學員見識,更新學員的理念。到永登縣、涼州區、景泰縣生豬標准化養殖實訓基地、會寧縣宏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實訓基地、會寧縣長寧草畜工貿有限公司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技術實訓基地、會寧縣永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豬種公豬精液分包技術實訓基地等實訓基地實訓,做到了學有樣板,看有現場、訓有基地。
通過此次系統培訓學習,提高了學員的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學員們紛紛表示,一定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以新型職業農民為標准,把自身所從事的生豬產業做大做強。

閱讀全文

與鄉鎮部署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羅麗星克萊爾經典狂野的Laure 瀏覽:672
14排300個位置的影院哪排位置好 瀏覽:491
英語培訓學校聖誕節主題活動方案 瀏覽:182
請論述電子商務對經濟的影響 瀏覽:389
可以看電視的網址 瀏覽:522
賭博所有的電影大全集 瀏覽:853
芭比的第一部電影 瀏覽:975
快遞員出軌電影 瀏覽:837
男男的電影推薦有車 瀏覽:613
日本超黃的電影 瀏覽:915
紅杏電影網 瀏覽:459
破解看片 瀏覽:474
日本的理論電影 瀏覽:388
台灣姐弟 瀏覽:971
宿遷電子商務政策 瀏覽:360
女主叫冬冬 瀏覽:493
什麼網址可以看日本電影更新 瀏覽:831
硅藻泥清准營銷方案 瀏覽:273
公司培訓季活動方案 瀏覽:637
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定位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