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私人酒博物館」這個概念的提出,萬茗堂有怎麼樣的底氣
萬茗堂當然有這個底氣。萬茗堂與五糧液、茅台等國內外知名酒廠達成戰略合作,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推出多款文化創意酒類精品,現已擁有十餘系列近百款全國總運營產品——春夏秋冬、真龍天子、財富人生以及茅台旗下的財富、古源、茅鄉等十餘個系列上百款不同產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多樣化用酒需求。此外,萬茗堂還深入挖掘酒文化的新時代內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推出多款文化創意酒類精品,開創白酒行業新的文化品牌。特別是「名家名酒文化工程」和「名瓷名酒文化工程」 系列產品,把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瓷文化、酒文化、龍文化等國粹藝術文化創新融合,多層次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弘揚傳統文化精粹,打造屬於每個人的私人酒博物館。
Ⅱ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的展館配置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坐落於煙台市芝罘區大馬路張裕公司原址,1992年,張裕公司在百年大慶前夕,投資450萬元建設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並於1992年9月對外開放。2000年,在張裕公司老廠址的基礎上,仿照111年前建廠初期的建築風貌,按照清華大學的設計方案,改建、擴建了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於2002年9月8日--張裕公司110年大慶、「國際葡萄·葡萄酒論壇」開幕式上,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名譽局長羅伯特·丁洛特先生和張裕集團董事長孫利強先生共同開啟了新館大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由酒文化廣場、百年地下大酒窖、綜合大廳、歷史廳、影視廳、現代廳、字畫廳、珍品廳、休閑購物廳、會議接待廳、信息網路中心、營銷中心和現代化辦公區組成。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主體面積近4,000㎡,總建築面積約為10000㎡,博物館景區佔地面積約為30000㎡,大酒窖佔地面積2,666平方米。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傾注了張裕人的心血和勞動,既是張裕歷史的見證,又是張裕發展的里程碑。
Ⅲ 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博物館建立在河套酒業集團廠內,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門廳以漢代古典建築為特色,雄偉、挺拔。館內以金尊美酒駿馬天驕——內蒙古酒文化為主題,分為五個單元概括了內蒙古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草原民族豪邁的性格特色。第一單元是「草原酒藝,千秋傳統」,主要展示五千年來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皿,從中看出內蒙古悠久的釀酒歷史和釀酒技術。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大罐、北魏大瓮、唐代石磨、蒙元燒酒鍋等。第二單元是「容酒器具,容盡滄桑」,主要展示五千年來,草原各民族貯酒和盛酒用器的變化,從中體會各民族的不同風格和時代的不斷進步。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東胡青銅壘,突厥長頸瓶,契丹鹿紋大罐,黨項葡萄酒瓶,女真酒意詩文罐等古代、近代和現代儲酒器皿。第三單元是「飲酒器皿、賞心悅目」,主要展示五千年膠到今天的溫酒和飲酒器具,從中看出不同時代各民族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和飲酒器皿的工藝技術發展。文物有新石器時代陶杯、東胡青銅盞、鮮卑銅斗、突厥銀壺、蒙古板耳金杯以及現代的各質地酒具等。第四單元是「酒風酒俗,民族豪情」,主要展示五千年來北方草原酒宴、酒會、酒禮、酒療、酒禁、軼聞掌故等,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奉酒祭祀岩畫、鮮卑飲宴圖、蒙古成吉思汗酒令等。第五單元是「佳釀飄香,情系九州」,主要展示當今內蒙古各地區和河套酒業集團各類酒標本,體現出河套酒業集團五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中飛速發展的歷史事實。文物有各種酒瓶、獎狀、證書、名人評語等,同時還有酒會、酒旗、酒詩、酒詞、酒文等大量輔助展品。
Ⅳ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於1992年建館,坐落於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大馬路56號——張裕公司舊址院內。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葡萄酒專業博物館。它以張裕110多年的歷史為主線,通過大量文物、實物、老照片、名家墨寶等,運用高科技的表現手法向人們講述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講述酒文化知識。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總投資6000多萬元,由清華大學設計,氣勢恢宏、構思新穎。館內分上下兩層,由綜合大廳、歷史廳、影視廳、現代廳、珍品廳及百年地下大酒窖等部分組成。百年地下大酒窖號稱遠東第一,窖內冬暖夏涼,拱洞交錯、猶如迷宮,包括亞洲桶王在內的上千隻橡木桶整齊排列,蔚為壯觀。
博物館之旅是民族工業之旅,是歷史文化之旅,也是酒文化之旅,它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煙台這座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獨特酒韻。大酒窖深七米,建於1894年,1903年完工,歷時11年,為當時亞洲唯一地下大酒窖。展廳通過歷史廳、酒文化廳、榮譽廳、書畫廳四大部分,比較系統地展示了張裕酒文化的百年歷史,展廳還陳列了許多名人墨跡及藏品。
數年來,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做為張裕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先後接待了大量的中外來賓和知名人士,並被山東省政府和煙台市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極大地擴大了張裕公司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Ⅳ 酒器的博物館
中外酒器博物館,系中國首位酒瓶文化學者、酒器收藏家、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創造者――李福民先生與曲阜明故城共同創建。該館以古今中外酒器收藏、研究、展示、交流為主。藏品時間跨度七千年,產地遍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館藏酒瓶酒具、字畫印章等精品一萬余件。為全國唯一,世界之最。
館內設外國酒瓶展廳、古代酒瓶展廳、現代酒瓶展廳、儒家酒瓶展廳、名人名企酒瓶展廳。分為偉大領袖、百年小平、儒瓶系列、黑瓷金剛、名家揮毫、田舍酒香、史河采貝、外域集珍等三十個專題。匯中華藝術酒瓶之大成、集外國酒類包裝之精華。
中外酒器博物館除收藏展示酒瓶、酒具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成果外,還設有中外酒器交流中心、中外酒瓶文化研究所,定期舉辦酒文化研討、酒類藏品交流;為廣大遊客、酒類企業與酒文化愛好者,提供觀賞與交流的平台。
人稱藝術酒瓶不僅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含情的雕塑,不朽的藝術;而且是歷史的足跡,生活的縮影,民族的品牌,國家的名片。相信大家在參觀後,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啟迪,產生深層的人生感悟。
Ⅵ 中國酒文化場館的建設
可以參考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分為釀酒的起源,酒的分類,世界名酒的介紹,在國內及世界的地位和貢獻。也可以設置品嘗區增加互動環節,也可以
現場展示
釀酒的過程,讓人參與其中。
Ⅶ 營銷如何打造酒文化之旅
傳統酒業旅遊的思路或者套路很難跟得上企業、行業發展的需要,如今,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酒業旅遊應該走向何方?我們不妨從洋河的舉措中學習一些經驗。
在白酒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時代,洋河提出了「旅遊也是生產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一是綿柔蘇酒的資源體系。生態上,其水體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以及適宜的經緯度都為釀造綿柔口感的白酒奠定了絕佳的基礎條件;文化上,宿遷地區是齊魯文化與吳楚文化、中原文化交匯之地,儒、道等傳統文化賦予了綿柔內涵,且綿柔型白酒與清鮮平和、濃淡適中、清爽悅目的淮揚菜系相得益彰。
二是綿柔蘇酒的工藝傳承。在全面恢復洋河傳統釀酒工藝的基礎上,重點突出9大獨特的核心工藝創新,通過傳承人故事、工藝創新故事和品牌榮耀故事彰顯支撐企業高速成長背後的技術創新秘密。
三是綿柔蘇酒的形象內涵。在洋河酒文化旅遊的主題形象上,明確為「綿柔蘇酒,釀造夢想人生」,其核心內涵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以酒為媒、以夢為魂、以蘇為韻、以道為品。綿柔蘇酒,不僅是一種酒體品質,也是一種文化個性,也是一種酒文化氛圍特色,更是一種旅遊休閑社交方式。現在講的「綿柔」,不單單是一個酒體,綿柔是一種文化的形態,我們講蘇酒、蘇煙、淮揚菜,包括江蘇文化是水文化,這些都帶有很強的綿柔特點,或者是追求淡雅的特徵。
四是景觀環境的綿柔風貌。三大基地一脈相承,洋河基地強化綿柔體系的全景體驗,雙溝基地重點突出綿柔生態,來安基地重點突出綿柔工藝的模擬互動。在景觀風貌上,以環境藝術設計為手段,強化蘇酒「水」資源優勢和環境特色,通過具有江蘇地域特色的建築、景觀、雕塑、小品、色彩、照明系統等手段,增強三大基地整體綿柔風貌氛圍,營造蘇酒文化特色的品牌體驗氛圍。體驗互動:
引領酒文化休閑
社交新時代
在走向互聯網時代的過程當中,白酒行業將走向開放、互動和參與的公共關系時代,中國旅遊也日益走向社交休閑時代,洋河品牌營銷的消費者轉向,也要求酒文化旅遊不斷強化體驗互動設計。在規劃當中,提出要用品牌化、故事化、情境化、體驗化、社會化的語言來重述洋河酒文化旅遊。
品牌故事賦予品牌生機和人性,從3個維度進行故事化梳理:一是按故事元素分,包括訊息、沖突、角色、情節等,重點展示品牌的內涵結構;二是按故事類型分,包括誕生故事、工藝故事、產品故事、產地故事、組織故事等,全面展示品牌的立體形象;三是按故事時代劃分,包括隋唐以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現代和當代等歷史時期,深入展示品牌的成長歷程。
情境是歷史文化活化的重要手段,從5個方面進行情境化處理:一是歷史場景再現化,如古槽坊釀造工藝、雙溝1955獲獎等;二是傳說故事載體化,如與乾隆相關的御酒及車輪餅故事;三是時空虛擬真實化,如通過虛擬技術恢復醉猿、洋河古鎮、羅家花園等歷史畫面;四是企業形象具象化,如獅羊圖騰的系列化、卡通化等;五是服務要素主題化,如將酒文化符號融和到酒道館主題設計。
體驗包含從感官到心靈的不同深度,重點實現5類體驗設計:一是強化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體驗設計;二是釀造生產過程模擬參與、小型表演、酒文化節事等主題活動設置;三是祈福、祭祀、聖水洗禮等心靈互動體驗;四是培訓、修學、收藏、酒道等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五是運動、養生、健康、娛樂等休閑產品設計。
強化社會化營銷,導入智慧技術和社交媒體,重點從4個方面打造旅遊營銷新「境」界:一是建設網上虛擬體驗平台,強化「微平台營銷」;二是構建以網路定製酒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台;三是重點鎖定網路意見領袖,強化圈層互動營銷;四是強化線下體驗、線上互動的整合營銷。
平台推進:
找到酒文化旅遊的
企業推動力
落實白酒文化旅遊,不僅在於若干項目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實現酒文化旅遊與園區建設、企業文化、品牌塑造、營銷宣傳和公共關系維護等5個方向的握拳發展,才能夠真正找到酒文化旅遊的企業推動力。
與園區風貌建設相結合。廠區的功能性建築要著重突出形象化、人性化、生態化;園區項目建設要尊重歷史肌理,重新梳理園區水系、景觀格局和形象體系,奠定園區未來幾十年的空間發展框架,塑造與企業地位相匹配的園區形象。
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加強遺產保護、環境藝術和標識系統等工作,提升園區工作與生活環境的人性化設計,建造員工文化娛樂與活動場所,建設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教育陣地。
與企業品牌塑造相結合。通過產區旅遊整合、科學工藝展示、旅遊體驗設計等手段,全面展示綿柔蘇酒的工藝特性及品質內涵,強化為遊客創造感動和愉快的品牌體驗追求。同時,通過國家A級景區創建、工業遺產申報、大運河世界遺產捆綁等旅遊品牌運作,提升企業品牌價值。
與營銷宣傳創新相結合。重點打造以參觀生產工藝為核心的體驗營銷平台,以酒庄休閑度假為代表的社交休閑平台,以博物館旅遊為代表的文化營銷平台,以智慧旅遊為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平台,以定製酒旅遊購物為代表的定向營銷網路,並做好點子創意、慈善旅遊、節事活動等營銷創新。
與公共關系維護相結合。以酒文化旅遊為平台,重點針對投資者和股東、行業媒體以及專家學者、代理商和銷售商、普通消費者和其他受眾等不同群體,分別設計科學之旅、文化之旅、品牌之旅、休閑之旅等主題產品。同時,針對重大的行業性事件或突發事件進行體驗式公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