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獼猴桃種植技術幼苗管理及防病蟲
栽培要點:
氣候條件
獼猴桃屬陽性樹種,耐半陰,喜陰涼濕潤環境,怕旱、澇、風。耐寒,不耐早春晚霜。宜選擇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在生長季節降水較為均勻,空氣濕度大,達70%-80%。早晚霜害和凍害較少的地區。
海拔高度
一般在800-1800米都能種植,但以海拔1000-1600米較為適宜。
土壤
土壤以深厚肥沃、透氣性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有機質含量高,PH值5.5-6.5微酸性的砂質土壤為宜,強酸或鹼性土壤需改良後再栽培。
坡度與坡向
獼猴桃是喜光果樹,在山區選擇園地時宜選擇向陽的南坡、東南坡和西南坡,坡度一般不超過30º,以便於後期的整地及搭架,減少土壤水分及養分的流失。
光照
獼猴桃喜光怕曬,野生植株基本都長在陰坡或半陰坡及河畔,有極強的利用散光的能力,即便是在一棵大樹上纏繞依附生長都沒有任何問題,但不能過分隱蔽,如果嚴重缺光照,就會發生枝條枯死,這就是生產上強調合理株行距的原因,通俗講就是喜陽光但怕高溫。
溫度
溫度是限制獼猴桃分布和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每個種都有適宜的溫度范圍,超過這個范圍則生長不良或不能生存。獼猴桃大多數種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即亞熱帶或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18~34度的廣大地區,年平均氣溫約在11.3~16.9℃,極端最高氣溫42.6℃,極端最低氣溫約在一20.3℃,10℃以上的有效積溫為4500~5200℃,無霜期160~270天。
獼猴桃種群間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很一致,如中華獼猴桃在年平均溫度4~20℃之間生長發育良好,而美味獼猴桃在13~18℃范圍內分布最廣。獼猴桃的生長發育階段也受溫度影響,有研究表明美味獼猴桃當氣溫上升到10℃左右時,幼芽開始萌動,15℃以上時才能開花,20℃以上時才能結果,當氣溫下降至12℃左右時則進入落葉休眠期,整個發育過程約需210~240天,這期間日溫不能低於10~12℃。
施肥
喜肥怕燒,獼猴桃的生長量和極強的生長勢決定了它對肥分需求的迫切性,加上生產上掠奪式突出產量的作務心理,獼猴桃一旦缺少無機養分就表現出黃化、小葉、停長等現象,因而獼猴桃對肥分比較敏感,但肉質根系對土壤鹽分濃度也很敏感(特別是持續高溫乾旱),從而形成新的矛盾對立體,鑒於此,生產上要求對獼猴桃的施肥務必要掌握好遠散淡的原則,即少量多次施肥法,即能滿足肥分需求又不致產生肥害,這就是獼猴桃的喜肥怕燒。
施肥獼猴桃的年需肥量為:早期以N.K兩種元素需要量大,最好在秋季采果之後作基肥形式施下,有肥5000kg/667平方米,243.混合施入過磷酸鈣80kg/667平方米。
從萌芽到開花結果,適當追肥,以Ca、Mg、B、Fe、Mn等元素為主。此次追施佔全年的2/3。8月以速效P.K肥為主,施入量是N15~20kg//667平方米、P5~7kg/667平方米,K6~8kg/667平方米,此次追肥佔全年的1/3。
水分
喜水怕澇,主要原因獼猴桃是闊葉果樹,特別是夏季葉面蒸騰作用非常旺盛,需水量相對較大,因而6、7、8三個月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應維持在70%較理想,但同時獼猴桃的根系為肉質根,呼吸作用強烈,需要土壤的的氧含量較多,也就是要有必需的土壤透氣性,因此根據土壤水、氣的消長關系,不能過多澆水。這是一對很矛盾的統一體,怎麼辦呢?所以要地面生草,增施有機肥,強化土壤蓄水能力,強調苫墒保墒第一,澆水灌溉第二的科學用水原則。
生產上許多果園大量不明原因的夏秋季死樹,實際上就是把樹澆死泡死淹死了,獼猴桃的大樹永遠不會旱死的,只有澇死。許多果農都有經驗,在夏季如果連續降雨,或剛澆了地又遇降雨,一旦天氣轉晴,溫度很快回升,有很多獼猴桃樹立即出現萎焉(果農俗稱下晌),如不及時處理,很快就會死樹,這就是典型的喜水怕澇。
獼猴桃枝葉茂密,根系分布淺,不抗旱也不抗澇,因此獼猴桃園內需要有灌水和排水設備,如灌水溝、排水溝、滴灌、噴灌設備等。經濟用水是滴灌,而且供水均勻;噴灌用水量大,但是作用也較大,夏季噴灌除了供給根系需要的水分之外,還有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樹體溫度的作用,早春、秋冬之際噴灌有防凍的作用。
對結果大樹,以用噴灌為宜。噴灌器之間的距離,以噴水能互相接觸為准,如法國為24×21m,三角形設置,每個噴灌器有4-6個大氣壓。
開花時期需要稍乾燥的氣候條件,有利蜜蜂傳粉,因此花期為7-10天內不宜灌水,而在開花之前把水灌足,一般結合施肥進行。雨季應注意排水,雨季過後秋季控制灌水,以免影響果實及枝蔓成熟。深秋入冬之前需灌水1-2次。在東北,要灌封凍水。
獼猴桃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病害
發病以春秋兩季為主,春季為烈,低溫高濕對其發病有利。遠距離靠苗木、接穗傳播,近距離靠風、雨、葉蟬、枝剪傳播,其初發病時,2月下旬始,從芽眼、傷口等裂縫口流出蛋青菌膿,撕開表皮,呈橘紅色,菌膿一周後漸變成鐵銹紅色,病部用手擠壓發軟,撕開表皮,顏色發褐,春季4月份有枯死現象,目前已成為制約我縣獼猴桃產業首要病害。
測報方法:早春2月下旬始,選擇上年發病重的果園,每果園調查50株,5天調查一次,發現病株立即用葯防治。
防治策略: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細菌性病害,遠距離靠苗木接穗傳播,近距離靠風、雨、葉蟬等昆蟲、修剪工具等傳播,一旦發生難於控制,給我縣獼猴桃產業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防治上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預防重於治療,嚴格控制病菌傳播、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是關鍵。具體防治措施要把握以下幾點:
防治技術:1、預防為主: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合理負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2、減少菌源:冬季及時做好清園工作,集中燒毀病枝、落葉等,做好樹干塗白,減少病原菌越冬數量。
3、減少入侵途徑:一是嚴禁栽植帶菌苗木和病園採集接穗。二
是上年9-10月做好傳病昆蟲葉蟬等防治工作。三是發病果園修剪時,剪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人為傳播。
4、葯劑預防和治療:果實採收後噴施納寧300倍,或0.3-0.5度石硫合劑。冬季修剪後、春季萌動前全樹噴施納寧150倍,或3-5度石硫合劑。生長季節選用施納寧、農用鏈黴素、梧寧黴素、龍克菌、百菌清等按照說明全園噴霧防治。
同時要定期檢查,做好刮治病斑工作,刮除後及時塗抹施納寧、石硫合劑原液、雷奇等。
注意事項:一是早春2月份開始加強檢查,發現枝幹發病及時剪除,發現主幹和大枝發病的及時刮除,由於其不同於蘋果腐爛病,一定刮至發病部位10公分以外地方,然後塗葯保護。
二是傷流期不能採取刮治措施,一般在傷流前或傷流後。 三是剪掉的病枝、刮掉的病組織一定要及時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減少入侵病菌,切忌不能亂扔或堆放田間地頭。
四是分區分片統一徹底防治,消滅傳染源,防止果園間相互傳播。
2、褐斑病(落葉病)
發生規律 褐斑病是造成獼猴桃落葉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為害葉片。
是小病斑,後逐步擴大,葉片後期乾枯,大量落葉。
測報方法 5月下旬開始調查,病葉率達到5%,開始防治。 防治技術 ⑴結合冬剪清除園內病葉,清潔田園。⑵早春萌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⑶發病初期選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杜邦福星、必得利、好力克等防治,間隔10-15天左右連噴2-3次以上。噴葯時間開花前後一次,7-8月連噴2次即可。
3、根腐病
危害症狀: 初期根莖部皮層出現水浸狀黃褐色斑,逐漸變為黑色腐爛,條件適宜時迅速向主根、側根擴展,使整個根系腐爛,流出棕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後期在皮層與木質部之間長出一層白色菌絲層,呈扇形擴展。病株地上部枝梢纖細、葉小發黃,生長衰弱。健康根系與土壤中病根、病殘組織接觸後得病。高溫多雨季節根頸部和病根部周圍的地面上長出成叢的淺黃色傘狀蘑菇,即病菌子實體。7~9月高溫多雨季節為發病高峰期,砂土園和肥水條件差的園發病重。
測報方法:6-7月加強檢查,發現植株有中午萎蔫,晚上恢復的現象立即防治。
防治方法:(1)選排水良好、肥力較好的地方建園,栽植不宜過深,土壤中殘留的雜木、樹樁和感染病原的根系要及時清理燒毀。(2)該病為土壤帶菌,可用150倍五氯酚鈉進行土壤消毒。發病輕的可用80%代森鋅200~400倍液、4%農抗120 200倍液、或70%百菌清500倍液灌根。
2. 獼猴桃怎麼管理,獼猴桃全年主要病蟲
一月、二月休眠期,主要是防潰瘍病。
主要一點是在最凍時期過後,用屠潰等對主幹、主蔓、結果母枝分叉口及基部15厘米進行塗抹,預防這些關鍵部位的病害。特別對於紅陽、翠香、黃金果、金艷等品種。其餘枝蔓噴布3到5波美度石硫合劑。
三月份,及時剪截發病枝蔓。
每3至5天檢查一次,剪除一次新病斑。病斑距基部較遠時,在病斑下20厘米剪除。病枝及時帶出園子燒毀。剪口塗屠潰。果蠅多時,及時噴布菊酯類葯劑防治。大枝流紅水時,跨病斑縱劃道,塗抹勃生粉劑(粉:水=1:0.6到0.7)。發病嚴重園用100EM菌劑灌根。灌根量以能浸潤根系為好。3至5月,每月灌根一次。稀釋液中可加入5%紅糖。3月展葉期,噴葯防治花腐病。葯劑要加滲透劑。選用銅制劑、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等。
四月份,防潰瘍病、花腐病及菌核病(開花早品種)。
除病枝及劃道抹葯同3月。噴霧花前選用銅制劑,花後梧寧黴素、春雷黴素等抗生素。花腐病同3月。還可單用1500到100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廣譜殺菌,兼治多種病害)。開花早品種如紅陽、華優等,在最後一次授粉後4天內,噴霧一次葯劑防治菌核病及小薪甲。防菌核病葯劑:選異菌脲、或菌核凈、或乙烯菌核利,加入1000倍液滲透劑,殺蟲劑選用功夫、毒死蜱等。重點噴霧果實相接處。10天後再噴一次。
五月份,及時剪除因潰瘍病而青干枝蔓,帶出園子燒毀,傷口塗葯。
每次大量剪枝後,都要細噴一次殺菌葯,防治潰瘍病。遲開花品種,繼續防治菌核病、小薪甲及金龜子等食葉、刺吸式口器害蟲。葯劑選用功夫、吡蟲啉等。
六月份,主要防治紅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及葉部病害。
可選用毒死蜱、阿維菌素等殺菌劑及代森錳鋅、嘧菌酯等殺菌劑。趁枝蔓增粗,樹皮產生很多空隙裂縫機會,還可施行骨幹枝塗屠潰,追防皮層內潰瘍病菌,並加強增粗生長。
七月份,主要防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葉蟬、紅蜘蛛等,以及葉部病害。
特別翠香等品種黑頭病要重點防治。黑頭病要注意預警,有個別果實出現黑頭就要防治。選用烯唑醇、或氯溴異氰尿酸(單噴)、或嘧菌酯、或神露菌劑。殺蟲葯同6月。
八月,同七月,重點關注葉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及黑頭病防治。
九月,主要防潰瘍病。
潰瘍病在秋季氣溫降到15℃以下,就可活躍繁殖,侵入皮層以至導管中潛伏,次春危害。九月就應開始預防。主要有塗干(抓大)、噴霧(不放小)、灌根等措施。用屠潰塗干,另外,用5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加800倍液滲透劑也可塗干。
噴霧採用氯溴異氰尿酸、施納寧、銅制劑、梧寧黴素、春雷黴素、中生菌素、潰腐靈等,選擇2到3種葯,輪流交替噴霧。注意:氯溴異氰尿酸、潰腐靈要單噴,氯溴異氰尿酸可加滲透劑。噴霧從九月起,每15到20天一次,最長一個月。要噴細。統防統治。
灌根,九月起,每月一次。明年3月起,每月一次。有漫灌條件時,每次每畝2包由你帶路,隨水沖施。滴灌可將菌加水罐里(由你帶路過濾去吸附劑)。還可將菌劑配在大打葯罐里,用施肥槍打孔灌注根系分布層。每株10至15斤。由你帶路1500倍液,即每包60斤水。菌劑灌根時,稀釋液中加5%紅糖,有利於菌劑一入土就迅速擴繁。
九月也要防刺吸式口器害蟲。
十月基本同九月,重點防潰瘍病。要注意采果後馬上進行噴霧,防止病菌通過果柄侵染潰瘍病。
十一月重點在落葉後幾天內噴葯,封閉葉柄痕,防止潰瘍病菌從葉柄痕侵入。
葯劑選用150倍液屠潰、施納寧、潰腐靈等,噴細,淋洗式,統防統治。
十二月修剪後用3至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
剪除病殘枝蔓,在落葉上噴布100倍液EM後犁翻入土。樹干裹3層報紙防凍。
3. 種植獼猴桃外遇蟲害時,有哪些應對措施
獼猴桃營養豐富,老人小孩都適合吃。但是 獼猴桃種植一定要雌雄樹一起買,單買雌樹或者雄樹的話,獼猴桃是結不到果的。
4. 獼猴桃病害防治中存在哪些問題怎麼防治它的功效是什麼
1.獼猴桃會出現大量捲曲 ,有破碎和乾燥的葉子問題。這時候應該做好冬季園林綠化,剪掉病枝,與落葉一起焚燒,減少越冬菌源。 加強肥水管理,合理負荷,增強林木潛力,提高林木抗病能力;早期預防」是指在開花期、幼果期和葉展期的葯物使用,以及在作物生長敏感期對病原體進行早期殺滅和滅菌,以減少病原體的根基,為一年內的疾病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2.再治療」是指在發病前增加劑量(增加濃度、增加劑量、縮短用葯時間),這是化學葯物無法做到的。多年來,人民在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方面總結了「預防、控制、治療、繁育」周年立體防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紅心獼猴桃怎樣防治病蟲害
5~9月防治卷葉蛾類、二星葉蟬、椿象、金龜子、黃守瓜,噴2~3次75%百菌清1000倍液、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10% 吡蟲啉4000倍液。7~8月防治介殼蟲,在幼蟲發生期噴1~2次25%噻嗪酮乳液1000~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0~1500倍液。農葯的安全間隔期為20~30天。
6. 獼猴桃樹的病蟲害防治
危害獼猴桃病害有炭疽病、根結線蟲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果實軟腐病等。其中炭疽病既危害莖葉,又危害果實,可在萌芽時噴灑2-3次800倍多菌靈進行防治。根結線蟲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用甲基異柳磷或30%呋喃丹毒土防治。
獼猴桃主要蟲害有桑白盾蚧、檳櫛盾蚧、地老虎、金龜子、葉蟬、吸果夜蛾等。蚧殼蟲類越冬蟲用氧化樂果或速撲殺1500-2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用炒麩皮與呋喃丹按10:1的比例拌勻地面撒施。對於金龜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傍晚用敵百蟲或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殺,或用菊酯類殺蟲劑。葉蟬類,用50%辛硫磷乳油或殺螟松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