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初中化學教師實驗技能培訓方案

初中化學教師實驗技能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1-11-23 01:34:54

『壹』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摘要: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教師要有過硬的實驗操作技能,正確示教,准確示範,要讓學生對實驗保持濃厚興趣的同時,在分組實驗、第二課堂中有效訓練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並且要及時總結,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關鍵詞:培養;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6-0087-02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8
為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理科實驗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各地陸續對初中畢業生進行了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見各級教育部門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視。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標准》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提高教師自身實驗操作技能,增強演示實驗的准確性
演示實驗是在學生的注視下由教師完成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操作,演示實驗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實驗操作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演示實驗要作一次自我操練,切實掌握好演示實驗的要領,便於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改進,使每個演示實驗做到萬無一失。例如: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預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氣瓶底炸裂;鐵絲伸入集氣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問題;引燃的火柴桿的長度問題等。教師要親自操作,切實掌握要領和注意事項,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實驗時,學生要觀察化學儀器和裝置;要觀察化學實驗操作(包括觀察實驗儀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觀察實驗裝置的安裝方法,觀察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操作的步驟和方法);要觀察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因此在演示實驗中,哪怕一個細枝末節,都要當作大事處理。教師只有提高了自身實驗技能,以規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強學生規范實驗技能的意識,促進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實驗興趣,使學生願意進行化學實驗,樂於進行化學實驗,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學第一節課,教師要增設一些趣味實驗,比如:「魔棒點火」,「燒不壞的手帕」,「滴水著火」,「白花變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實驗時,問學生「你自己想不想進行化學實驗?」學生的回答震耳欲聾:「想」。當學生具有濃厚的化學實驗興趣時,其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就能夠認真操作,敏銳觀察,促進化學實驗順利進行,並能在實驗中產生愉快、滿足、喜悅等情感體驗,從而使化學實驗興趣進一步加強,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會很快。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在積極激發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同時,要注意克服影響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消極因素,比如:化學實驗中的爆炸,衣物腐蝕,人身傷害,實驗失敗等。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實驗規則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規則進行操作,避免發生一些實驗失敗或安全事故,從而使學生降低實驗興趣。
三、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是學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戰場,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環。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老師方面的准備:首先,要求教師做好實驗的預試。與演示實驗和邊講邊實驗的預試相比,對學生實驗課的預試實驗的要求應更高一些。除掌握實驗成敗的條件和關鍵外,還要估計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時可能發生的困難,擬出上課時向學生交待的注意事項,並作好課中巡視指導計劃。指導計劃應包括重點指導實驗內容和操作技能,重點指導的學生以及巡視指導的路線等。比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張實驗報告單,把重點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課前預習時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填的需做實驗才能完成。其次,應充分准備好儀器、葯品和器材,並將儀器,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實驗室的清潔、整齊。
學生方面准備: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到明確實驗目的,熟悉實驗內容,並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掌握實驗裝置所需的儀器和組裝過程,並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包括操作、儀器的使用和安裝、葯品用量、觀察現象、廢物處理,安全防護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扼要地做好實驗筆記,為能自覺地、有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實驗打好基礎。
四、結合教學,開辟「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
「第二課堂」是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和發現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能培養一批實驗操作能手,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課堂」看作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應列入教研活動計劃之中。實驗室是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所以要鼓勵學生在科技活動時間及自由活動時間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這樣既能解決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同時通過開放實驗室也培養了一批實驗操作能手,這些操作能手在分組實驗中擔任小組長,能夠帶動和指導小組成員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
開放實驗室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訓練基本操作。第二階段是氣體的製取與物質性質實驗等,第三階段側重探究性實驗以及課後小實驗。雖然開放實驗室是以學生主體,但是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開放實驗室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參與學生的實驗操作,解決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五、對易錯操作進行歸納,集中訓練,反復訓練
學生在實驗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操作錯誤,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對於較普遍的操作錯誤,要進行歸納,比如易錯操作有:
(1)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實驗完畢,先移酒精燈,後把導管從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試管破裂。
(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速度過快。
(3)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用手撥打游碼,而未用鑷子。
(4)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沒有將試管夾夾在離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夾在試管的中部。
(5)傾倒液體時,掌心沒有對著瓶上標簽,試劑瓶蓋沒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掌握「視線與液體凹面的最低點應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讀法。
(7)使用滴管時,將滴管口伸入試管並觸及試管內壁。
(8)振盪試管時用手臂振盪,而沒有用手腕發力。
(9)在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
(10)葯品用量太多,沒有按「最小量」原則取用。
(11)實驗結束時,沒有將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凈,桌面也沒有整理好,影響下一節課的實驗。
對於以上易錯操作,要集中時間,集中內容,進行集中訓練。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對易錯操作經常訓練,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
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學評價體系的一次改革,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能講實驗,背實驗,板書實驗,也不能壓縮實驗內容和時間。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不但掌握化學基礎知識,還要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要多措並舉,循序漸進。逐步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鄭長龍.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32
[3] 許桂華.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化學教與學,2010,(2)

『貳』 中學化學教師應具備哪些實驗教學能力

正化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全面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於教師。因此,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具備以下幾種能力。一、引導啟迪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對於剛剛接受化學啟蒙教育的初中生來說,觀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主要靠老師的引導和啟迪。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漫不經心地看不等於觀察,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品質。

『叄』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
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
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
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
(7)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肆』 如何培養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熟練的操作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是一座架起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的橋梁。下面略談在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探索實踐方面的體會,以求同行共勉。
一、讓學生明確操作動機,提高化學實驗操作興趣
動機是由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的行動傾向。它是激勵或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因。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要講清實驗操作近期與長期的需要:具備熟練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不僅是當前學習的需要,也是備戰中考的需要,不但是知識鞏固的需要,也是將來終生學習發展的需要。有了明確操作動機,將正面影響操作行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些智能中等但興趣濃厚的學生的成績會大大高於智能高卻無興趣的學生。當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產生興趣時,定能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實驗,不覺得實驗是1種沉重的負擔。所以,在實驗教學中,給學生講述一些科學家在化學領域探究成功的故事,讓學生萌發操作興趣。另外,增補一些如「魔棒點燈」、「水變牛奶」、「鐵樹開花」、「空中生煙」等趣味實驗,以激勵學生操作願望。學生有了明確的操作動機和濃厚的操作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二、加強基本操作訓練
布魯納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到的觀念越是基本,幾乎歸結為定義,則它對新問題的適用性就越寬廣」。1個簡單的化學實驗,無不包含多個基本操作,如「中和反應」實驗,就容納了滴管使用、液體取用、試管振盪等多項基本操作。如果不熟練這個實驗所涉及的基本操作,那麼將無法順利而准確地完成這個實驗。
首先,做好基本操作示範。初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大致有:固體、液體葯品的取用;量筒、托盤天平、滴管、試管夾的使用;溶解、過濾、蒸發;氣密性檢查;裝置安裝與拆卸;儀器連接與洗滌等。班杜拉認為:「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示範行為的象徵性行為的表象,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強化,未能直接實際練習,也能作出與之相應的行為的過程」。所以,演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范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並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因此,教師課前要作好周密的准備,心中有數,謹小慎微,示範時做到一絲不苟。
其次,抓住實驗操作要領,提高學生記憶效率。教材上呈現的基本操作內容有的太長,學生記憶感到困難,針對這些基本操作,應補充一些言簡意賅而又不失科學性的語言,讓學生一目瞭然,便於理解掌握。如取用多量液體的「傾注法」:「瓶塞倒放口對口,緩緩倒入簽[www.t262.com)向手,輕刮殘液塞緊塞,放回原處簽朝外」;托盤天平的使用:調節螺絲達平衡,左物右碼要記清。取碼要用鑷子夾,先大後小手不拿。稱時要墊稱量紙,腐蝕易潮器皿里。右量加游等左量,稱量完畢要復原」;給試管里固體加熱:試管外壁要擦乾,不能馬虎記心間。管夾夾在中上部,緩慢上移要記住。試管口略向下斜,預防在先防破裂」等等。這樣能提高記憶效果,加強學生在化學實驗操作中的規范引領作用。
三、認真落實學生實驗
「我聽見了,但可能忘記;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教師精彩的示範講解無法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不親自實驗操作,雖然對各種操作規則、原理倒背如流,但操作時仍然會出現化學意象粗糙模糊,無所適從,漏洞百出的現象。如滴管在酸、鹼、鹽的性質演示實驗中,雖多次強調滴管的操作要領,一旦讓學生到講台操作,對滴管的使用仍不能做到「懸空垂直「四不要」:「不要接觸儀器壁,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要放在實驗台,滴瓶滴管不要洗」,總有學生用滴管吸取液體時沒有排盡空氣,導致滴瓶內產生了大量的氣泡,且滴加液體時將滴管伸入試管內。落實學生實驗是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最關鍵的一環。
首先,督促學生認真完成預習提綱。實驗並非單純的操作,它是建立在對實驗原理、實驗目的、操作規則等有較好理解、掌握的基礎之上,否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就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是操作了上1步,卻不知要操作下1步,或根本不知為何要操作下1步。因此,應嚴格要求學生完成預習提綱,寫出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儀器用品、所用試劑、操作步驟、注意事項,並畫出操作示意圖等。教師還應及時檢查指導,使學生明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預習實驗,心中才會有實驗,實驗操作時才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
其次,讓學生參與實驗准備。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可讓部分學生參與到實驗准備中來。學生通過參與分組實驗的准備,第一次真正領會了稀釋濃硫酸的安全操作規則,嘗到了實驗准備的艱辛,也體驗到了實驗成功准備的快樂,既加深了對各種儀器的認識,也強化了對各種試劑的狀態和顏色的印象。他們更珍惜一次次實驗機會,實驗操作更認真了。
再者,恰當分組,力爭輔導「面面俱到」。為了避免「觀察員」的出現,釆用兩人一組,優差搭配的辦法,並且同1個實驗一張實驗桌上擺放兩套同樣的實驗用品,這樣,同組的兩位學生都有操作的機會,也便於學生相互模仿學習操作。對學生的操作輔導同樣重要。每當分組實驗時,免不了學生的千呼萬喚,教師力不從心,應接不暇,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正,增添了學生重復錯誤操作的機會。對此,我們釆用「聯合輔導」法,即適時安排學生分組實驗,化學教師都參與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輔導。雖然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擴大了對學生的輔導面,對預防和避免學生的錯誤操作帶來了更大的實效。另外,輔導時要全神貫注,要有耐心和愛心,克服期待消極作用。當學生出現操作錯誤時,不能說「沒有希望」,「無可救葯」。要用溫馨的話語鼓勵學生:「努力吧,你會做得更好」。為了更加擴大對學生操作的輔導面,我們培養了「實驗標兵」,學生分組實驗時,充分發揮「實驗標兵」的能動模範和輔導作用,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扼制和矯正。

第四,操作反饋要及時,鞏固應加強。通過反饋,學生才能知道練習結果,促進正確暫時聯系的形成,同時還能知道操作上的不足,這樣,學生正確的操作容易得到鞏固,錯誤的操作容易得到糾正。但通過糾正後,將所有的實驗再做一遍,顯然是不經濟和不現實的,條件也是不允許的。心理學告訴我們:通過聽覺和視覺可接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界信息。對應的策略是:將基本操作和重要的學生實驗如「實驗室製取O2並驗證O2性質」的演示實驗進行錄像,刻錄成光碟並配上解說詞,或網上下載適合需要的影像素材。當學生需要對某個實驗操作進行鞏固時,就觀看製作的操作光碟影像。它具有很強的機動靈活性,根據學生掌握的操作情況,決定素材的播放次數。學生再次觀看影像時,教師應至始至終地在現場,學生出現迷惑時,教師要及時釆取相應有效的措施,或暫停講述,或緩慢播放講解,直到學生掌握為止。另外,許多學生家裡有播放光碟條件,雙休日期間,借給學生光碟,讓學生在家裡觀看,這樣為學生反饋和鞏固化學實驗操作提供了便利。
最後,開發多種有益活動,提高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巴甫洛夫認為,「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分析器的參加,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暫時聯系的形成」。為了減緩操作的遺忘,1個實驗完畢後,必須要求學生寫出比較完整的實驗報告。此外,還可適量開展說實驗、化學晚會、家庭小實驗、實驗原理和操作要領及實驗安全規則檢測、操作競賽等活動。
總之,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質的需要。作為新時代的化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尋求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並不遺餘力,腳踏實地開展各項工作,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就一定不在話下。

『伍』 如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手段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是以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為特徵的。因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如何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下面僅就這幾年實驗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培養學生進行有目的觀察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實驗時,許多學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現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常常出現無目的、無要求、無方法、漫不經心的觀察,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對於已經觀察到的現象,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點,當然更談不上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去思維和形成教學目的所要求的化學概念了。
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學生對其耀眼的強光、火星四射有很濃厚的興趣,而對燃燒後的產物卻不注意。這樣,由於沒有觀察到黑色固體物質的生成,也就無法准確地描述實驗現象。因此,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明確實驗目的,制訂好觀察目標。如做製取氧氣實驗時,可制訂如下觀察目標:1、使用哪些儀器?如何組裝?2、葯品的顏色、狀態、氣味如何?3、實驗如何進行操作?包括:(1)、如何檢查氣密性?怎樣加混合物加熱?(2)、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如何拆除儀器?4、產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度如何等。這樣,由於觀察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學生的觀察活動就會有的放矢的進行,既提高了觀察的效果,克服了觀察的盲目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要引導學生進行全面且有主次的觀察
所謂「全面觀察」是指對物質及其變化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實現物質變化所使用的儀器、裝置等都要進行觀察。「有主次地觀察」是要根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內容,分清實驗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在實驗教學中只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全面且有主次地觀察,才能既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不遺漏觀察次要現象,既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能迅速地發現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現象。
例如:觀察由亞鐵鹽溶液和鹼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沉澱是反應中的主要現象,但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會很快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依次轉變為淺綠、綠色、以至棕色。因而,實驗時要注意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捕捉一瞬既逝的生成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澱的現象。那麼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既全面且有主次地觀察呢?首先,要教會學生觀察化學反應的方法,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同時,在觀察時要求學生各種感官並用,不要放過任何能夠捕捉到的現象,要通過實驗向學生揭示對某一物質的性質觀察了解得越全面,就越能找出它與其它物質的區別,突出它的特點,從而確知它是存在著的某種物質。例如:觀察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簡單的用眼看,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就不能將二者區分開來),如果用手摸,則稀氫氧化鈉溶液有滑膩感覺,稀硫酸溶液無滑膩感覺。用紫色石蕊試紙去檢驗,又可觀察到稀氫氧化鈉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稀硫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通過各種感官並用,就能對兩種溶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很容易就能區別出兩種溶液。實踐證明: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全面且有主次地觀察,就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素質。
三、要訓練學生准確地描述實驗現象
在要求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全面且有主次的觀察後,教師應適時訓練學生運用准確的語言描述化學實驗現象和結果。如有的學生將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的實驗現象僅描述為有氣體產生,這是很不全面的,說明觀察時沒有用各種感官並用或只是片面地描述這一種實驗現象。另外,有的同學將此現象描述成「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是實驗結果,而實驗結果是通過分析實驗現象作出的結論,單憑觀察是看不到有「二氧化碳產生」的,只能看到「有氣體產生」。這時,教師可重做此實驗,引導學生系統地觀察實驗,全面准確地描述出以下現象:(1)有氣體產生;(2)石灰石逐漸溶解(3)溶液溫度上升等。另外,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准確地描述實驗條件和過程,如: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適量」與「足量二氧化碳」條件和現象的描述不一樣,AlCl3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滴加順序不同,產生的現象也不同。所以,描述時一定要要求學生弄明白實驗的條件和過程,以培養學生准確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四、要啟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提出問題
觀察是為了感知事物的外在屬性或各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而感知與思維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觀察不能只停留在感知的層次上。欲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還必須「觀」「思」結合,啟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提問。如鋅與稀H2SO4的反應,在觀察實驗時,應由氣泡大量引導學生聯想到氣體的生成,當導管導出的氣體能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並使乾燥的燒杯內壁產生水珠時,應引導學生聯想到該氣體是氫氣,至於鋅逐漸變小,甚至無影無蹤時,應引導學生想到可能有可溶性硫酸鋅產生,最終與鋅和稀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聯系起來。如此,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提出問題,就能使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與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真正達到由生動的具體到形象的思維的升華。
五、要注意養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因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驗中看到什麼現象,就說什麼,不能為迎合教師或書本的知識而把沒有的東西硬說成是看到的;更不能人為加工或修改實驗數據;甚至一切由教師包辦代替。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實驗作風,也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那麼,如何在實踐中更好地做到以上幾點?通過哪些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目的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 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訓練
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觀察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的方法、重點、目標。為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
2、 充分利用分組實驗,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
學生初步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後,教師要及時利用分組實驗來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實驗前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依據實驗的目的要求寫出觀察提綱,教師把關。實驗後,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糾正記錄中存在的片面性,或根據實驗的重點或易忽略的現象進行提問。若實驗中存在問題,要允許學生重做,再觀察,並及時進行總結。以使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快地形成。
3、 充分用好實驗習題,鞏固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形成後,教師要要求學生逐步脫離觀察提綱,運用自己的思維進行有效地觀察。並充分利用實驗習題和教師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課上、外提出不同的研究課題,讓學生獨立操作,邊做邊觀察、記錄。這樣就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鞏固和發展。
以上幾點僅是些粗淺的認識,在化學實驗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哪些途徑來培養,方法一定還有很多,還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積累、完善。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麼,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就會是將來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陸』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吉安縣梅塘中學 曾昭勇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
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
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
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
(7)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柒』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計劃

生活,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作為家庭作業,並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就實驗教學而言,努力完成,收集資料、整理葯品、CO2與水反應的兩個對比演示實驗(用兩個礦泉水瓶分別裝滿CO2氣體,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1)「燒不壞的手帕」?」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麼條件下最容易生銹、碘在酒精中擴散的實驗,不可能一蹴而就、驗證:1.掌握製取氣體的實驗原理,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鹼面(NaHCO3)等,我都要留出3-5分鍾?2.說明了氫氧化鈉與CO2有沒有發生反應;(2)「魔棒點燈」。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加蓋放回」,學生往往會問老師,產生火光、分析表述准確簡練。因此、管口勿觸壁」,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二放,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二,既使學生認識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觀察,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分析現象:「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樹立學好化學科的決心;2.了解實驗儀器。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又如,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配合課堂教學內容。當然:正確使用儀器;帶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放手吸試劑,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培養能力,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它對激發學習興趣,後加稀鹽酸,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1.為什麼加入氫氧化鈉的礦泉水瓶癟得比裝水的礦泉水瓶厲害,學生都有製作簡易的教具參與展覽,使學生覺得現有的知識不夠、開發家庭小實驗,製作實驗教具,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並能加以應用、實驗現象?」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H2實驗室製法,在講述氫氧化鈉化學性質時,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去探究物質世界的真諦,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引導他們自己去想,保持桌面整潔,大多數學生在家裡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二送;結合教學實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而且由於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落實學生分組實驗;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也開始燃燒。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限於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化學與生產。例如,隨著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實例的設問。這是義務教育新大綱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裡做,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強化課堂演示實驗,每逢做演示實驗時:1.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在學習氫氣實驗室製法時加以鞏固、CO2的簡易裝置等、兩不,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是思維的動力,半學期檢查一次。後來、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用高錳酸鉀製取O2再用尖嘴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我自己在家裡能不能做,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社會密切相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懸空滴液體。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學生由扶到放、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能夠提出「為什麼」,良好的學習興趣,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准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我們除了布置學生完成新教材中設計的13個家庭小實驗外,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一句格言很恰當地表達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原理的闡述。例如在第一節化學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實驗、遵守實驗室規則,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二)開發家庭小實驗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如實完成實驗報告;4,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的思路和方法」,繼續追問「還有什麼」、,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對這些演示實驗、組織參觀,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裡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促進者。到了§5-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教學時;液體葯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實驗現象明顯,為什麼。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獨立完成的小實驗,先加入水,然後提出兩個問題。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求知慾的源泉。演示結束後,解釋數據,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後,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又記得牢、記錄、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關心社會的情感、兩口緊挨。學生剛接觸化學、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生成鐵銹」這一事實:「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鞏固知識技能,也有的不成功:「礦泉水」「牛奶」「果凍」「七喜汽水」(4)「水點香煙」(5)「巧洗燒杯壁的白色固體」、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並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出現了「水火相容的場面」?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生在做「實驗八;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課上主動參與實踐。教學實踐表明。再如,注重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三慢豎」。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創設出一種民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氛圍,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循序漸進,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葯品要「一斜、心理特點;(3)自製「飲料」,興趣小組活動有做化學趣味實驗。每次實驗結束,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使學生覺得新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加強,在填寫實驗報告時,還另外補充了十幾個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明顯的提高,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又能夠找到材料,對初中學生來說。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這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從學習氧氣實驗室製法開始,實驗室製取O2。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並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的研討。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緩慢傾倒。一?3.紅磷能不能燃燒、規范的實驗操作,學生感到很新奇,使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不再是一個單純地接受現成知識結論的過程而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開始產生興趣?」進行探究,對如何觀察;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日期,紅磷不能燃燒;裝塊狀葯品要「一橫,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並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多動腦、裝置、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補充了濃氨水的揮發、生生之間互相探討交流,鐵釘表面變得光亮,我看見因而我記得。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麼」,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回憶對比O2,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他們在課前積極預習和我一起准備實驗,再分別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和水,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我全部安排在45分鍾課堂教學中完成,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動手實驗能力,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克服原先獨立思考的局限性、兩禁止」,在實驗教學中我既是組織者又是合作者。在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時、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課後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而且由於使用的鹽酸過量,如觀察沒擦乾凈的鐵鍋。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如水的凈化簡易裝置,進而解決「做什麼」和探索「怎麼做」,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的認識,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通過不斷的改進加強實驗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一次科技節,再同時充分振盪),使學生擴大了視野;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燃燒。例如、注意節約葯品和實驗安全等,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增強實驗效果,學會科學方法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的幾點做法、三直立」,鼓勵學生多動手,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後。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一旦做成功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捌』 化學實驗方案

http://www.ahnu.e.cn/kecheng/jxcg/all/1_7/cailiao/zongjiebaogao.htm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上的許多理論和定律都是從實驗中發現歸納出來的。同時,化學理論的應用、評價也有賴於實驗的探索和檢驗。雖然到了近代乃至現代,化學的飛速進步已經產生了各種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實驗方法仍然是化學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課程改革將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科學探究不但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中學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學習化學,既符合化學的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學習化學的認識特點,是化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課程標准提倡學生獨立進行或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通過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通過使用探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基礎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訓練實驗技能,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一、對新課程標准下的中學化學實驗的認識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了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即過去的「雙基」;「過程與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所以新的課程理念的核心是「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在知識、學法、人文等方面得到發展。」其中第5條特別強調:「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高中化學課程由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組成,其中「化學實驗」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有別於以往教材的處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化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及由此產生的新課程標准,對照新舊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轉變:

1、從只注重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向培養實驗思維能力和培養實驗操作能力並重轉變,改變以往為「教」設計實驗變為「學」設計實驗,使實驗更好地配合學生的主動學習,打破以往教師壟斷實驗方案的設計向教師幫助、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的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探究化[2]。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葯」式的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於更好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必修1中「驗證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的探究實驗,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實驗必要的儀器和葯品,讓學生來設計實驗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個實驗方案,讓學生參考並嘗試利用該方案進行實驗,最後讓學生小結交流探究活動的收獲。這樣的實驗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實驗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動手能力。

另外,新課標不再硬性劃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而是給教師創造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提供空間。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景,為學生提供可觀察的化學現象和實驗操作,其活動指向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思考、交流討論、實驗研究,不是教師單純的表演或展示。從這一角度看,它和學生實驗一樣,都是學生的活動。在新課標中也提倡學生進行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實現從「單兵作戰」的自發研究向群眾性研究與組隊研究的「兩條腿走路」轉變。

2、從只重視理論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轉變,更加重視化學實驗與生活、技術的聯系,注重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轉變為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模式,更適應開放式學習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生活化[2]。

新課標「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化學」,幫助學生「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聯系的視角認識化學」,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了解化學。此外,新課標還列出若干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這有助於教師落實「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教學要求,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啟發教師不斷地從社會生活和新的科技發展中吸取新鮮的信息,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化學實驗的內容選取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化學現象,實驗葯品取用於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這樣可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並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實驗素材。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實驗;選修1中「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選修2中「用澱粉自製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選修4中「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實驗;選修5中「自製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實驗;選修6中「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化學耗氧量」實驗等等。
3、從只應用近代實驗方法向適當應用現代實驗方法和儀器,重視中學實驗向現代化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現代化[2]。

化學實驗的現代化科學手段的發明與使用,是和人類對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的探索分不開的。鑒定物質的化學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測定物質的各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確定物質的結構需要結構分析。高中化學新課程在化學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實驗手段的現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學課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引入了現代儀器分析的四大類儀器或方法(光譜類、色譜類、質譜類、電化學類)。例如:選修5中,「用質譜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方法鑒定分子結構」;選修6中「用化學方法或紅外光譜法檢驗鹵代烷中的鹵素」實驗,「用中和滴定法或氣相色譜法測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實驗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現代實驗分析儀器和方法的學習並不是要求學生都要掌握它們的具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不同的實驗技術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區別的。有的只是屬於介紹性質,只要求學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達到拓展科學視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視綠色化學思想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實驗中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綠色化[2]。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設計上十分注重「體現綠色化學思想」。例如:選修6(實驗化學課程模塊)中,將「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作為一項重要目標;將「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單獨作為一條「內容標准」;將「查閱資料: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化工產品的生產」 作為「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一項學習活動。

二、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准下,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抓好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那麼,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加強思想認識,重視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科學探究、訓練可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學會團結協作是化學實驗的主要教育功能。對此教師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認識,同時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發揮好這些化學實驗教育功能。

具體而言,教師在實驗內容的設計和選擇上,需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所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會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並運用已有知識和相關資料解決問題。同時,學會團結協作是當前社會分工日益完善、細致所導致的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中要重視選擇一些需要通過小組協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試驗探索,讓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根據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在實驗探究中學會合作與分享。

新課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里就已經明確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並強調了掌握好實驗方法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好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學習方法的教育,這包括了實驗安全教育和實驗規范教育。實驗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與交流再由學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操作應該規范,應該仔細檢查安全措施,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做實驗可以兩人一組,有大致的分工,職責基本明確,緊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鹽的提純」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後要做好總結和相互評價,老師最後結合自己觀察的情況點評學生們的表現,表揚一些組或個人。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又樹立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二)、提高動手能力,關注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進行化學實驗的基礎是實驗者必須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將「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列作「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一。在新課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學生實驗探究的內容,在實驗探究中的每一個實驗,必須由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同時,要十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特別是觀察、實驗、假說、推理、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處理數據等。要重視通過實驗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編寫時由於考慮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如果教師教學是按照「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例題→課堂訓練→課後鞏固練習」,其效果是學生會應試而沒有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盡可能做到演示實驗學生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其學生操作流程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原理→選實驗器材→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及數據→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教材並沒有硬性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倡教師多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建議實驗1「粗鹽的提純」、實驗2「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作為邊講邊進行學生實驗,實驗3「實驗室製取蒸餾水」作為演示實驗,實驗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師的指導或示範下學生完成實驗。

(三)、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增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懷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能用於實驗探究的問題可能來自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也可能來自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可能來自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無論是什麼情況,始終要讓學生產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慾望。對於教材中某些驗證性的實驗如果改為探究性的實驗,可將學生帶入科學探究的情境中,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

例如,對於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備和性質」探究實驗,教師先講清楚Fe(OH)2的顏色、狀態及溶解性,然後演示新制的FeSO4與NaOH溶液反應,結果學生未能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澱,而看到的卻是灰綠色沉澱。這一現象會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麼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為何將滴管插入試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麼物質?當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FeSO4、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時,換一瓶已煮沸過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氣,再進行實驗,先得到了白色沉澱,但過一會兒就轉變成灰綠色,然後逐漸變為紅褐色,這一現象又引起了學生的疑問。教師進一步引導討論:採取什麼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減慢?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比較,最後選用在新制FeSO4液面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將滴管伸入試管底部;滴加煮沸過的NaOH溶液終於得到了白色Fe(OH)2沉澱,並保持了較長的時間。通過類似的實驗教學,最終會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
三、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點滴經驗

實驗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中的問題發現和形成、實驗設計、操作、觀察、思維、表達和交流等科學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課題發現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這是其他活動形式難以代替的。

新教材為學生創造了許多動手的機會,怎樣才能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擔任新課程高一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積累了一點經驗與大家分享。我藉助於學生手頭上的一本教輔書《化學活動與探究》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驗教學。該書的活動項目取材於教材中的典型,並設計成活動卡片。每個卡片上包括了6個欄目:問題思考、活動探究目的、活動探究用品、活動探究內容、交流與討論、收獲與體會。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在開始活動前,讓全班學生自願分成8個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每個星期輪排1個小組進行實驗,各組自由選題,實驗的內容可以從活動卡片中30個活動項目中選取。組長負責組織,在課余時間內完成實驗,包括實驗預習、分工、活動記錄(包括實驗內容、實驗討論、實驗收獲等,以上內容在實驗報告中反映)及活動評價(包括自評、他評,他評中包括組長對組員的評議和組員對組長的評議)。整個小組的實驗活動在1個星期內完成,並由組長在下周的化學課上用15分鍾進行「結案陳詞」(告知同學他們的實驗課題、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收獲、活動評價的得分等)。累計每個星期不同小組的實驗報告,定期進行展示,讓大家進行投票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等。在各組活動過程中,老師也會參與到其中,小組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地表揚,對於存在的問題要及時予以點撥、疏通,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並對他們實驗過程進行評價,並納入學分制的計算范疇。通過這些實驗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思想品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求實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實驗,作為教師更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通過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實驗的探索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驗設計、評價能力。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在高中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廣大的化學教師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認真、細致地學習研究新課程,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圍繞實驗展開學習是中學化學教學特色的充分體現,化學實驗教學只要真正得到落實,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也為化學教育走素質教育之路發揮出獨特的功能[3]。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迫切要求實驗教學理念的更新,這是一次挑戰,讓我們有所准備,勇於面對這一挑戰。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教師實驗技能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面促銷方案 瀏覽:258
酒類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483
天津易創富電子商務 瀏覽:654
金億通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278
市場營銷第四章寶潔案例 瀏覽:516
安利大網路營銷 瀏覽:10
動漫展策劃方案 瀏覽:243
職工活動中心揭牌儀式策劃方案 瀏覽:681
市場營銷中11p 瀏覽:724
布展方案策劃 瀏覽:967
培訓機構雙12活動方案 瀏覽:435
關於電子商務書2015 瀏覽:418
公安兩會安保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74
產品廣告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681
幼兒園教師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4
團委書法培訓方案 瀏覽:484
大數據下模式旅遊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583
大學市場營銷調研期末考試題庫 瀏覽:973
低溫奶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869
教育培訓學校11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