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環保為主題的保護野生動物(藏羚羊)的策劃書
人類一直以為自己處在生物界的金字塔頂端,有能力、有權利主宰其他生靈的命運。面對那隻死去的母藏羚羊,面對它不幹的淚痕,沉重的跪拜,一位以獵殺為生的老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醜陋,他放下了屠刀。但是世上千千萬萬還在槍口下的生靈呢,千千萬萬還在獵殺它們的人們呢?他們的命運會因此而改變嗎?可可西里的「野氂牛隊」已經有兩任隊長為了它們在崗位上犧牲了,而偷獵與反偷獵的斗爭還在進行:龐然大物的北極熊,數目竟減到不足一萬兩千多頭;百獸之王——老虎,在上個世紀,已有數個亞種永遠消失在地球上,產於我國的華南虎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之一......面對這一切,我們的心靈顫抖嗎?我們的呼吸急促嗎?我們是否應該大聲疾呼:「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命。」
唉,累死了
『貳』 練習二: 公益廣告策劃:保護地不離上瀕臨滅絕的動物。
一、建立自然保護區(也叫就地保護);
二、將瀕危物種遷出原地(也叫遷地保護);
三、建立種質庫;
四、法制保護和法制管理;
五、大力宣傳,提高人們的思想保護意識。
保護瀕危動物是一項耗資巨大而又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採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和輿論的綜合手段來完成。具體到有關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二、開展馴養繁殖 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改革開放以前,動物園系統是我國馴 養繁殖瀕危動物的主體,但其目的主要在於展覽。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瀕危動物繁育、救護中心,專門從事瀕危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救護工作。如國家為拯救大熊貓、朱huan、揚子鱷、東北虎等極度瀕危動物,投資設立了多處繁殖研究中心; 為實施野馬、麋鹿再引進工程,建立了多處人工繁殖基地;為保護、發展瀕危動物資源,成立了多處綜合性的瀕危動物馴養繁殖中心。各地為救護瀕危動物,也相繼建立或指定了一個或多個瀕危動物救護中心,這些救護中心的職能之一就是馴養繁殖瀕危動物。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為生產建設需要,還建立了大量的養鹿場、養熊場、養猴場、養蛇場、龜鱉場、養鳥場、養麝場等,用於生產實驗動物或者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三、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 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我國已成功地實施拯救麋鹿的再引進工程,正在著手實施野馬、賽加羚羊的再引進工程。另外,我國正在計劃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開展的野生揚子鱷保護管理工程,均屬於再充實類型的再引進。從某種角度講,在原產地放生被沒收的物種,如獵隼、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也屬於野生種群再充實活動。 四、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 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已先後設立了3所瀕危動物研究所,並在東北林業大學設立了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學院,專門承擔瀕危動物研究或瀕危動物研究人員培養工作。另外,我國的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以及瀕危動物繁育中心,也承擔了瀕危動物的研究工作。? 五、提高法律保護地位,加大執法力度,禁止或限制商業性開發利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動物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和經營利用行為。對於那些目前尚未瀕危但開發利用強度很高的一般保護動物,需要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動物,限制對其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於那些市場需求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瀕危動物,需要適當地提高其保護級別,禁止或限制開發利用野外資源,鼓勵開展馴養繁殖活動;對於瀕危程度較高的種類,需要國家和社會扶持開展馴養繁殖活動,禁止對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有關經營利用活動僅限於人工繁殖的後代。目前,國家和有關省區正在調整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物種步入重點保護的行列。? 六、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資金及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設備 瀕危動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其保護管理更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瀕危動物保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設備和保護管理方法還很落後,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需要向有關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在一定范圍內,離開了國際合作,有些保護管理和科研工作就難以開展,有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叄』 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
保護野生動物
近幾年來由於我國大量捕殺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數量已經大量減內少,在一些餐館里一些人容為了體現他們有錢就吃野生動物的肉,當我們看見的時候我們應該立即去糾正,而不是去跟隨他們一起去吃野生動物。國家應該制止捕殺野生動物,如果有違法者就應該受到處分。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那些快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吧!
『肆』 我想策劃一個跟保護野生動物和追蹤大熊貓有關的電視節目,大家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啊
在下面輸入
Discovery
多看看你就明白了
『伍』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策劃怎麼寫啊
:①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和加強反偷獵、反走私措施。
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如人工繁殖珍稀動物等。
③加強環保立法,廣泛地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自覺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要加強環保意識,為野生動物提供適宜的繁殖和生存條件。
==================================================================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11月25日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播出鄱陽湖周邊發生的獵殺國家一、二級保護天鵝、大燕等野生動物的新聞,最後的結果是當地公安部門對有關肇事者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處罰,電視台建議加強保護等等。這樣的新聞其實都不是什麼新聞,前幾天廣州的本地媒體播放了查獲大量野生動物的新聞,前不久的《南方周末》對發生在青海省的藏羚羊被獵殺的事情進行了報道,可見,在當前的中國正大規模地發生著獵殺野生動物的事情。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有需求就有供結,目前我國大量發生的獵殺國產野生動物和走私野生動物的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獵殺野生動物的人很窮,他們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又沒有別的途徑(當然有的是為了高額的收益);二是國內國際市場存在對野生動物的大量需求(對藏羚羊來說是國際市場的需求),對於諸如天鵝、穿山甲幾乎都是國內市場的需求,說白了,許多人有吃「野味」的嗜好(或者認為野味可以治病)。
現在國內保護野生動物的手段是嚴厲懲罰獵殺野生動物的、販賣野生動物的、走私野生動物的人,但由於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額的回報(對某些貧苦農民來說,可能是唯壞惱跚
『陸』 假如你所在的班級要舉辦一個主題為"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活動,讓你來策劃並設計
同學們,野生動植物和我們一樣也是生命,要好好保護哦。好,下課~
『柒』 保護動物活動策劃書怎樣寫
一、確定主題依據
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正逐步提高,但還是有少數人存在不良行為與錯誤的觀念,對不少動物的生存存在威脅。現如今保護動物被看成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一種手段,所以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這也與當今社會主旨---和諧所倡導的,依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的倡導,對中小學生宣傳保護野生動物,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識變得非常重要,不僅要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要做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使學生們樹立從小樹立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喜歡動物的情感,願意和動物交朋友。
2、能善待動物,自覺保護動物,不捕捉,不傷害它們,增強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
三、活動內容
主題:關愛動物從我做起
四、准備工作
1、確定主題,撰寫活動方案
2、開主題班會。
3、教師通過實例引導。
4、學生講述身邊關於保護動物的故事。
5、學生回家向家長宣傳。
6、發宣傳單。
五、活動過程
1、綠色的地球,藍色的海洋,可愛的動物。因為我們擁有同一個地球,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環境。一個地球就是一個家庭。一同生存,共濟命運。
2、科普講座。
同學們或許你每周必看《動物世界》,或許你經常光顧動物園,喜歡親近動物的你,是否想過去和你喜歡的動物來一個親密接觸。大家都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在維護生態平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一些很神秘的動物,它們就是兩棲爬行動物
下面就由我來為同學們介紹一些動物的知識並且了解這些動物的家園正發生著什麼改變。
3、親密接觸
剛才,我們在兩棲爬行動物的世界裡走了一圈,盡情地欣賞了它們優美的外形,充分地感受了這些生命的美麗。
學生與動物接觸。
1)分組討論幾種蜥蜴和龜的食性(肉食性?草食性?)並由學生當場驗證
2)體驗蛇的身體是冷是熱。
3)觀察閉殼龜是是怎樣保護自己的,讓學生通過親眼所見說說為什麼這種龜叫做閉殼龜。
4)通過觀察一種無毒蛇(實體)與一種毒蛇(圖片)的區別,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一種神奇的現象(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生態適應現象。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