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租個場地做培訓,但對方想合作方式是這樣的他想4,6分配我6他4 就是說他出場地我出教練怎樣寫合作協議
看樓主做什麼培訓了。
這個分成的話,就要看場地費是成本,分的是利潤,樓主要計算成本和利潤,然後再看怎麼分成。
合同涉及的就細了。
樓主要有什麼問題可以追問
祝樓主好運!!
B. 教育培訓機構場地租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探討
一、區位:此類公司一般根據所教授專業及科目的受眾群分布來選址,沒有其他較為特殊的要求。
二、交通利達性:絕大多數此類公司的學員人數較多,所以,此類公司對所要承租物業的交通及地理位置要求較為嚴格。公交線路的多少,是否緊鄰環路,開車是否方便等。
三、硬體設施:
1.建築風格及結構:
這類公司機構基本分A、B兩類:
A,內外資公司關於企管、策劃、語言、MBA等方面培訓(高端客戶為其學員)
風格:大多數此類公司較為青睞風格現代、新潮的物業。
結構:大多數此類公司的學員工人數不一定很多(只因學費高),但多希望3-5人一班(有獨立且封閉的小房間)。故要求大廈應是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在樓板承重方面:應在150—200公斤/平米。在抗震方面:應至少可抗震7—8極。在凈層高方面:應在2.6-3米之間。對層高無特殊要求。
B,內資機構關於成人教育、語言等(中低端客戶及學生為其學員)
風格:大多數此類機構主要考慮運營成本,位置相對偏遠,也沒有太大問題。
結構:大多數此類機構的學員人數非常多,就學密度非常大(這樣會提高利潤!),且多希望開放式辦學。故要求大廈應是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一般磚混也可。至於樓板承重方面和抗震方面沒有(資格)特殊要求。對層高無特殊要求。
2.價位和面積:一般A類公司的租金預算較高¥3.5/天·平米(含物管費)以上,租賃面積應在300平米左右至數千平米;一般B類機構的租金預算較低¥1-2.5/天/平米(含物管費),租賃面積應在500平米左右至數千平米。
3.車位:數量無特殊要求,或要求不是很高。
4.關於內資外資公司、機構的租買問題:通常情況下,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公司凡是要購買寫字樓或大廈,說明其公司的業務將在本地進行長遠發展。在本地租用寫字樓或大廈的公司,則說明其公司在本地的業務還在嘗試性發展。
C. 培訓班合作方案
雙贏的情況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最主要自己要成為培訓指導的核心!
D. 別人借用我的場地合作開辦培訓班我們之間需要哪些手續
簽個租賃合同 這個是必須要簽的,合同條約必須寫清楚 具體 越詳細越好
E. 培訓場地租賃項目商務技術標中的服務方案如何寫
這個您可以參考下
F. 培訓機構尋找與羽毛球館合作的最佳方案
培訓機構尋找與羽毛球館合作的最佳方案咱們就來了了如何運營和盈利的部分,也有熱心的粉絲提出,羽毛球館的盈利主要靠的是青訓,但是如何靠?又如何去運作或者是建立口碑及品牌又是另一門學問了,很多同行都知道,培訓是一個羽毛球館盈利的重點,但是當自己去開展培訓的同時,無論是合作的模式還是自營的模式,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運作,遇到了困難該如何解決,才是每一個經營者遇到的首要難題。
一、羽毛球館的經營結構
一般情況羽毛球的客戶群體相對於其他的服務業來說是比較穩定的,一個球群的每周活動時間大部分都是固定的,群友的覆蓋范圍長期也是固定人群,所以球館日常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這些穩定的球群。第二就是如果球館周邊有一定數量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其中領導如果愛好此類項目,單位裡面會經常舉辦羽毛球的賽事,各部門定期訓練的需求就會上升,很多地方的羽毛球館被一兩個單位給養起來的案例也不少見。第三學生人群,目前國內擁有專業羽毛球館的大學或者高職還是佔少一部分,除了985/211這類的重點大學肯定會有羽毛球館以外,一般大學的羽毛球館要不就是室外的要不就是用籃球場臨時搭建的,所以很多大學內的羽毛球社團為了尋找活動地點,通常都會來到羽毛球館裡面進行組織活動,雖然消費能力有限,但是還是對生意有一部分貢獻。
最後一部分就是退休職工,在工業發達的地區,退休員工是很大一部分人群,並且大多注意身體鍛煉,但因為自身具有時間分配的優勢,所以大部分是選擇在晨練時間段進行鍛煉,雖然晨練的價格相對於黃金時間段要少很多,但是在羽毛球的整個收入佔比裡面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羽毛球館固定打球客戶份額佔比:球群40%,單位30%,學生20%,晨練10%
二、羽毛球館的培訓運營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球館開展的培訓一般是以三種形式進行開展,第一單純充卡賣場地給培訓機構或者培訓教練的形式,這種形式比較單一,方便操作管理,但是無法達到盈利最大化的效果。第二尋找合適的羽毛球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合作分成的形式開展培訓,培訓機構與羽毛球館聯合招生並且分潤,一般情況下球館4成培訓機構6成,根據球館的定價以及培訓機構的品牌分成比例可能還有調整。這種合作方式有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在於現金流的問題,如果招生的現金流在球館手上,培訓機構就會有意見,反之亦然。並且現金流在培訓機構手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俗稱的上「黑課」,在合作的過程中球館無法及時地掌握培訓機構的營收,所以在長期合作上存在很大的信任問題。第三種模式就是自營培訓,自營培訓是利潤最大化的體現,相對的問題就是如果進行教練的管理,如果打造品牌,如果在當地已有其他培訓的情況下打開市場,自營培訓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客戶的維護、教練的教案、課程的設計、價格的制定、續課的比率都是決定是否能繼續生存的關鍵問題,所以一般情況下新開的球館除非在有專業背景的基礎下,不要輕易嘗試自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