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觀音橋有什麼好玩的
嘖嘖嘖,作為一個在重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來回答你的問題吧。要知道,重慶這個地方真的不適合夏天來的,如果你打算暑假這些來玩,那我勸你就去重慶周邊的那些區縣玩吧,比如說武隆、奉節這些地方。
先說說武隆,武隆本來是一個經濟不怎麼樣的地方,但是因為旅遊行業把他們的經濟拉上來了。武隆有很出名的地方就是仙女山還有天生三橋,而且因為張藝謀特意給武隆策劃了一個武隆印象,那個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不過燈光這些確實挺好看的。
仙女山就是一大片草原,裡面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時不時的會舉行什麼風箏節啊,什麼西瓜節,啤酒節啊。還有各種帳篷露營這樣的活動,而且從仙女山下來過後,我們那時候就是晚上去看的武隆印象。不得不說,燈光這些弄得特別好。因為它就是以一面山為投影的地方,然後通過歌舞的形式來展現重慶的文化,就像那時候的喊號子,還有重慶的棒棒,以及重慶嫁女兒的情形。
如果你想去游樂場,那麼洋人街以及才修好的歡樂谷就是必不可少的地方了,裡面的游樂項目也可以讓你的一天過得特別的精彩。而且夏天,還可以去水魔方這樣的地方去耍水,各種水上項目等著你。對了還有松藻的漂流,也是很多人去的地方。還有就是萬盛那邊的黑山谷以及奧陶紀,是歇涼而玩耍的地方,尤其是奧陶紀,裡面的玻璃橋這些可以試一試你的膽子。
還有很多地方,感覺說不完,那就等你來慢慢的享受吧。說的再多,不如你自己的感受。
❷ 超500家景區打出降價牌的目的是什麼
超500家景區打出降價牌的目的是為了招攬遊客。
跨省團隊游「解禁」後,多地景區使出渾身解數刺激旅遊消費。7月26日,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山東、山西、河南、陝西、貴州、甘肅等多地至少有500個景區已經或即將在下月實施門票免票或大幅降價等價格優惠措施,還有部分景區近期啟動了各種跨界聯動帶流量的活動。
在這一輪跨省游熱潮來臨之際,除了直接在門票價格上進行優惠外,造網紅、「蹭熱度」、帶流量……景區的攬客大招也不斷翻新。
上周末,那個近期因出現在熱門游戲江南百景圖「游戲任務」之中而備受網友關注的江蘇大報恩寺遺址景區,就在官方微博宣布與游戲開展聯動活動。7月25日-9月30日,遊客前往該景區可打卡江南百景圖的夜市街。
而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也發布消息稱,迪士尼小鎮將首次舉辦夜間集市活動;河南豫西大峽谷景區、山東九如山度假風景區等多地還紛紛借音樂節等活動圈了一波粉。
(2)大報恩寺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景區免票或門票價格折扣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旅行社的成本負擔:
旅行社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景區免票或門票價格實施較低折扣,其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旅行社的成本負擔,「旅行社在組織旅遊團的過程中,大交通環節基本沒有利潤空間,景區門票和住宿是最主要的獲利渠道,其中,不少景區會根據自身情況給予旅行社1%-10%的返佣」。
該負責人坦言,景區免票後,這部分返佣直接「歸零」,旅行社主要收入來源就會明顯減少,長此以往,旅行社營收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因此,多位專家建議,未來景區要想真正在客源爭奪戰中脫穎而出,還需要在考慮自身承受能力的情況下,花心思策劃一些真正符合遊客需求的活動和項目,提高投資的性價比。
❸ 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特點
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義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平
1552年利瑪竇出生於義大利馬爾凱州(Marche)的馬切拉塔(Macerata),家裡經營利氏葯房,是當地的名門。利瑪竇在這里一直在一所耶穌會開辦的中學學習,他的父親一直很擔心利瑪竇加入耶穌會。
利瑪竇十六歲來到羅馬,在聖湯多雷亞學院學習預科,並於1571年的聖母升天節那天加入了耶穌會。1572年在耶穌會主辦的羅馬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並從師數學家克拉烏(Christopher Klau)學習天算,其時范禮安(Father Alessandro Valignani)也是他的老師。在這段時期,他還學會了拉丁文和希臘語,而且也會使用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進入中國的第一站:肇慶
1584年利瑪竇獲准與羅明堅神父入居廣東肇慶。他們對中國官員自稱來自「天竺」,致使中國人以為他們是佛教徒。利瑪竇解釋來中國的原因:「我們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因為仰慕中國,希望可以留下,至死在這里侍奉天主。」他不敢直接回答傳教的目的,否則他可能會被驅逐。為了傳教,他們從西方帶來了許多用品,比如聖母像、地圖、星盤和三棱鏡等。其中還有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利瑪竇帶來的各種西方的新事物,吸引了眾多好奇的中國人。特別是他帶來的地圖,令中國人眼界大開。
進入了中國的利瑪竇對中國文明非常稱贊:除了還沒有沐浴「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國的偉大乃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他感嘆「柏拉圖在《共和國》中作為理論敘述的理想,在中國已被付諸實踐。」而且他還發現中國人非常博學,「醫學、自然科學、數學、天文學都十分精通。」但是他也發現「在中國人之間科學不大成為研究對象。」
這一年的8月在肇慶建立了「仙花寺」,開始傳教工作。起初傳教十分低調。神父們行事小心謹慎,主要精力都在學習漢語和中國的禮節習俗,以博得中國人尤其是官員們的信任。他們身穿佛教僧侶的服飾,認為這樣能夠博得人們的好感,而且他們也覺得這與天主教神父的裝束相差不大。這也使中國人更加相信他們是遠道而來的僧人。他們在這里掛上了聖母瑪利亞的畫像,許多士人官吏,甚至僧人都來跪拜,他們感到非常興奮。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講這更多是出於禮節性的,而沒有宗教意義。也有記述說,他們擔心中國人看到瑪利亞的畫像會誤認為他們的神是女性的,而改掛了基督像。
1584年利瑪竇製作並印行《山海輿地全圖》,這是中國人首次接觸到了近代地理學知識。利瑪竇利用解釋各種西方事物的機會,同時介紹了他們的天主教信仰。他們翻譯了《十誡》《主的祈禱》和《聖母贊歌》,以及《教理問答書》。很快亦有中國人對天主教產生興趣。於是利瑪竇開始派發羅明堅撰寫的《天主實錄》,以中文解釋天主教的教義。許多中國人都對這部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是無論如何,無論是「仙花寺」的創立,還是《天主實錄》的刊行,中國人始終是把它當作佛教流派而已,中國人對於基督教還沒有多少實質的認識。
第二站:韶州
《幾何原本》內利瑪竇和徐光啟的插圖。萬曆十七年(1589年)夏天,廣東新任總督將利瑪竇所住的西式建築據為己有,於是利瑪竇移居韶州。在韶州的時候,利瑪竇遇到了一次意外。他們遇上了強盜打劫,雖然利瑪竇受了一點傷,但是幸好他們嚇退了強盜,而且很快這些強盜就被逮捕歸案。在韶州期間,另外一個不幸是利瑪竇的兩名部下相繼逝世。1591年麥安東神父逝世;1593年石方西神父也辭世了。而另外一名羅明堅神父則早已返回了歐洲,現在只剩下利瑪竇一人從事在中國的傳教事業。感到欣慰的是,他在肇慶結識的士人瞿太素成為了他的好友和弟子,還幫助利瑪竇翻譯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第一卷。籍著瞿太素的宣傳,以及贈送高官們利瑪竇自己製作的天體儀、地球儀和計時用的日晷等西洋物品,利瑪竇的名聲逐漸在當地的達官貴人中傳開,其間他還被瞿太素的朋友邀請去了一趟南雄。
在韶州他攻讀《四書》,並首次將之譯為拉丁文。而通過與瞿太素和其他許多中國上流社會人士的接觸,利瑪竇發現自己先前的佛教僧侶裝扮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並不受到尊重,社會地位也比較低下。為了更方便與中國的官員交往,在徵得范禮安的同意後,從1594年起,利瑪竇開始蓄發留須,並穿起了當時儒士的服裝。
第三站:南昌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利瑪竇借口為一位北上任職官員之子治病,而獲得了去南京的機會。但是到了南京以後,利瑪竇陪同的官員對他逐漸失去了興趣,利瑪竇只好自己設法留在南京。然而這一次失敗了。他只好折返南昌,並獲得批准在此居住。1596年9月22日利瑪竇在這里成功的預測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期間結交了許多儒士權貴,並受到建安王的熱情款待。他在寫給耶穌會的報告中解釋了自己出名的理由:一是因為當地從沒有見過外國人;二是利瑪竇的記憶力非常好,以至於許多中國人都想學習,他也因此用漢語寫了一本《西國記法》的書來介紹他的記憶方法;三是它能夠運用四書五經來宣講基督教的教義;四是他的自然科學知識;五是傳說他會煉金術;六是有人向他求教基督教。另外在這一年利瑪竇為了練慣用漢語寫文章,寫了一部談論友情的著作《交友論》而意外的獲得士人的欣賞。
1596年利瑪竇被范禮安任命為耶穌會中國教區的負責人,由利瑪竇全權負責在中國的傳教活動。並且指示利瑪竇想辦法到北京去覲見中國的皇帝,以達到在中國傳教的有力保障。而且還從澳門送去了許多准備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
第四站:南京
接受了新任務的利瑪竇開始策劃北京之行。沒過多久,他就聯系了北上任南京禮部尚書的王忠銘一起帶他去南京,而且王忠銘還表示要帶他去北京。於是1598年6月25日利瑪竇與另一位郭居靜神父(Lazzaro Cattaneo)同王忠銘一起離開南昌奔赴南京。7月初他們一行到達南京,9月7日利瑪竇抵達北京。但當時正值日本侵犯朝鮮,利瑪竇作為外國人無法在北京久留,而且又遇到了財政上的困難,僅住一個多月便只好返回,次年2月6日到南京[1]。
在南京居住期間,利瑪竇通過瞿太素的幫助,結交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禮部侍郎葉向高、思想家李贄、徐光啟等。當然這主要還是人們對於他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傾慕。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利瑪竇還與一位三淮和尚(即大報恩寺僧雪浪)進行了一場辯論,在這次辯論中,利瑪竇憑借其科學性的思辨明顯佔了上風。他還在正陽門(今光華門)內洪武崗西崇禮街(今尚書巷)建成內地第四座天主教堂,他在城西羅寺轉灣的住址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天主教堂——石鼓路天主教堂。這些活動使南京成為中國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傳教中心之一。
永住北京
利瑪竇像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5月18日,利瑪竇帶著龐迪我神父和准備好獻給皇帝的禮物再度赴京,並於1601年1月24日抵達北京。進呈自鳴鍾、聖經、《萬國圖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1601年,明神宗下詔允許利瑪竇等人長居北京。但中國的朝廷根本沒有注意到,利瑪竇長住北京的目的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之後利瑪竇在北京以豐富東西學識,結交中國的士大夫。常與賓客談論天主、靈魂、天堂、地獄。同時編撰新書,包括以中文寫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國知識分子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當中有數名更是公卿大臣。這當中最著名的,也是後來影響最大的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啟。
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瑪竇病逝於北京,賜葬於平則門外的二里溝。逝世前指定龍華民(Nicolas Longlbardi) 接任教會中職務。
成就
傳播天主教
中國在唐朝時曾一度流行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景教),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後,中國基本上已沒有基督徒。利瑪竇可以說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創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系,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而且也開創了日後200多年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方式:一方面用漢語傳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
利瑪竇對中國傳統的習俗保持寬容的態度。他容許中國的教徒繼續傳統的祭天、祭祖敬孔。據他的了解,這些只屬尊敬祖先的儀式;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瑪竇主張以「天主」稱呼天主教的「神」(英語的"God" 或拉丁文的 Deus);但他亦認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於中國的思想,因為中國傳統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沒有分別。利瑪竇本人更穿著中國士人服飾。利瑪竇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跟隨他到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所遵從,稱為「利瑪竇規矩」。
利瑪竇等義大利傳教士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明代末帝的皇後在清軍入關時曾寫信准備皈依天主教並請求教皇支援(此信尚保存在梵蒂岡)。清朝康熙仍然重用義大利傳教士。但後來歐洲其他天主教各教會之間對中國傳統祭祖敬孔習俗的爭論以這些習俗對當時中國天主教的影響削弱了利瑪竇等人本已取得的成功。康熙時代,西班牙傳教士為了在菲律賓和中國排擠義大利傳教士,向教皇申訴並取得教皇敕令,宣稱利瑪竇等人允許中國教徒崇拜祖先違背了天主教教義,並派特使到中國晉見皇帝,態度驕橫,和康熙爭辯。康熙認為「天下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說這個特使「不可理喻」,下令囚禁到澳門,使其病死獄中。從此中國皇帝和羅馬教廷關系急劇惡化,禁止了西班牙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並進一步嚴格的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數百年後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即庇護十二世)刪除,這也側面顯示出了利瑪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西學東來
帶著西學而來的利瑪竇開展了晚明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一共有一百五十餘種的西方書籍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撰寫的《天主實錄》以及和徐光啟等人翻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等書不僅帶給中國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哲學思想,而且許多中文詞彙,例如點、線、面、平面、曲線、曲面、直角、鈍角、銳角、垂線、平行線、對角線、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心、外切、幾何、星期等等以及漢字「歐」等就是由他們創造並沿用至今。
利瑪竇製作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地圖,在中國先後被十二次刻印。而且問世後不久,在江戶時代前期也被介紹到了日本。該地圖使得日本人傳統的崇拜中國的「慕夏」觀念因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日本地理學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北極、南極、地中海、日本海等詞彙皆出於此地圖。至今,日本仍稱17世紀至18世紀的地圖為利瑪竇系地圖。
身後
利馬竇墓碑依照明朝的慣例,客死中國的傳教士必須遷回澳門神學院墓地安葬。1610年5月利瑪竇病逝於北京後,其他傳教士和利瑪竇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讓利瑪竇安葬於北京,藉此來認可教會和天主教在中國的合法存在。為此,耶穌會士龐迪我神父(Didace de Pantoja) 向萬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賜地埋葬利瑪竇。龐迪我在奏章里稱:
「利瑪竇以年老患病身故,情實可憐,況臣利瑪竇自入聖朝,漸習熙明之化,讀書通理,朝夕虔恭,焚香祝天,頌聖一念,犬馬報恩忠赤之心,都城士民共知,非敢飾說。生前頗稱好學,頗能著述,先在海邦,原系知名之士,及來上國,亦為縉紳所嘉?臣等外國微臣,悲其死無葬地,泣血祈懇天恩,查賜閑地畝余,或廢寺閑房數間,俾異域遺骸得以埋瘞,而臣等見在四人,亦得生死相依,恪守教規,既享天朝樂土太平之福,亦畢螻蟻外臣報效之誠。」
雖然朝廷中有人反對,但該事在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等人的多方努力下,還是很快得到了萬曆皇帝的照準。1611年,由徐光啟主持,皇帝賜物利瑪竇安葬於平則門外二里溝的滕公柵欄。教會無需付款便可擁有這份產業。至19世紀末,安葬於「滕公柵欄」的歐洲傳教士已逾百名。1900年墓地被義和團砸毀。墓穴被掀,碑石被砸。其後清政府依《辛丑條約》出資重修了被毀墓地,而且還立了一塊道歉的石碑。20世紀初此地已經成為天主教的公共墓地。墓地面積也不斷擴大。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柵欄墓地已先後埋葬了數百名西方傳教士,成為明清以來西方傳教士在東方安息的一個最為集中的所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外國神父被迫撤離了中國,1954年,墓地內的墓碑只有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三塊依照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處指示被保留在原地。文化大革命期間,利瑪竇墓碑被平埋於地下讓其「永世不得翻身」。1973年,馬尾溝教堂被拆,墓碑無人照管。1978年10月,鄧小平、李先念等五位中國中央領導批准重修利瑪竇墓。1979年後墓地得到了修復,並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利瑪竇墓現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外的北京行政學院院內。
如今公墓東邊墓碑數十塊。西邊有墓碑三塊:面向墓穴,中間為利瑪竇,左右首分別為湯若望、南懷仁。利瑪竇的墓碑上刻著「耶穌會士利公之墓」,有拉丁文和中文兩種文字:
「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華行教。萬曆庚子年來都,萬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著作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世界地圖《天主實錄》:利瑪竇翻譯了羅明堅編《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起名為《天主實義》,亦名《天學實錄》,這本書第一次系統地向中國人論證了上帝的存在、人的靈魂不朽大異禽獸和死後必有天堂地獄之賞罰,報世人所為善惡的天主教教義。《天主實義》:亦是最早把星期制度引進中國的。《天學實義》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並有蒙、滿、朝鮮、越南及日文譯本。
《幾何原本》: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了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利瑪竇使用《幾何原本》是他在羅馬學院學慣用的課本,由利瑪竇的恩師——當時歐洲著名的數學家克拉維烏斯神父整理編纂。克拉維烏斯神父在原本後又增添了兩卷注釋,總共十五卷。
《坤輿萬國全圖》-世界地圖。
《西字奇跡》:(今改名《明末羅馬字注音文章》),是中國漢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二十五言》:關於天主教道德信念、准則和修養的書
《畸人十篇》:利瑪竇同十位中國士大夫的對話集
《交友論》:收入了古羅馬西塞羅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大師愛拉斯謨等人論友誼的格言上百則。也有利瑪竇根據他對中國人的思想了解而編寫的。這是利瑪竇所寫的第一部華文著作。
《西國記法》:一本介紹利瑪竇本人如何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的書
《辯學遺牘》:1635年出版,收錄了利瑪竇以天主教觀點與明末凈土宗袾宏和其門生虞淳熙的佛教觀點交流的信件。
《同文算指》:介紹歐洲算術,根據克拉烏維斯所著的《實用算術概論》(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年)譯成。內容由基本四則運算、分數至比例、開方、正弦餘弦等三角幾何。由李之藻筆錄,清朝時錄入四庫全書。
《測量法義》:關於應用幾何、測量,由徐光啟筆錄,附《勾股義》。
《圜容較義》:李之藻筆錄
《渾蓋通憲圖說》-天文學知識,李之藻筆錄
此外,他還寫過或參與寫過《西琴八曲》《齋旨》《乾坤體義》等著作。
利瑪竇用義大利文寫的日記後經比利時耶穌會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整理翻譯為拉丁文,出版於1615年,取名《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漢譯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
1910年,汾屠立神父(Pietro Tacchi Venturi)將耶穌會羅馬檔案館中發現的利瑪竇義大利語原文手稿同其他書稿以題名《利瑪竇神父歷史著作集》(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刊行,共上下兩卷。1942年,德禮賢神父(Pasquale d'Elia)將其編入《利瑪竇全集》(Fonti Ricciane)。
評價
長期以來,西方許多人,尤其是天主教徒將他視為令人景仰的,「誘導異教徒皈依的」傳教士。而東方卻將他視為促進東西方交流的科學家。這種評價主要是因為他向東亞地區傳播了西方的幾何學、地理學知識,以及人文主義和天主教的觀點,同時他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文化。也因此,有人將他視為一位漢學家。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利瑪竇到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中對利瑪竇的評價可以代表天主教會的觀點:
「利瑪竇神父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化交融』的領域上。他以中文精編了一套天主教神學和禮儀術語,使中國人得以認識耶穌基督,讓福音喜訊與教會能在中國文化里降生……由於利瑪竇神父如此道地的『做中國人中間的中國人』,使他成為大『漢學家』,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義來說的,因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鐸與學者,天主教徒與東方學家,義大利人和中國人的身份,令人驚嘆地融合在一起。」
《利瑪竇傳》一書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稱利瑪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諸種學藝,和中國四書五經等古典學問於一身的巨人。」他還將利瑪竇看作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位「世界公民」(homo universale)」。(中文版序言)
美國《生活》雜志亦將他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年—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員。
❹ 從人類社會開始,很多人的腦洞非常大,比較出名的瘋狂計劃都有什麼
人類進入文明以來有太多的瘋狂計劃,數不勝數,比如人類烏爾古城的建設,金字塔和帝王谷的修建,亞歷山大燈塔,大明報恩寺寶塔等等,每個時代,每個地區都有讓後人驕傲的瘋狂計劃。
1、瘋狂的大航海時代和人類征服
人類文明發祥伊始,就彼此盼望交流融通,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個大陸被麥哲倫、鄭和,亨利王子們幾乎瘋狂的連在一起,地球第一次完整出現世人瘋狂探索下。
5G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的投向更遠,計劃更加瘋狂,人用千年的時間。逐步實現瘋狂的計劃,完成了「神仙」才能實現的瘋狂。
❺ 2020景區免費開放名單
2020年,多地區的許多景區都免費開放供大家前去旅遊,以刺激旅遊業的復甦。
一、開封清明上河園
活動時間:7月17日至8月30日
活動規則:凡參加高考的學生,憑高考准考證、身份證,白天和夜遊均可免費入園遊玩。
二、開封龍亭公園
活動時間:7月13日起至8月31日
活動規則:應屆高考生憑本人准考證,免費入園。
三、開封中國翰園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
活動規則:應屆高考生憑本人准考證,免費入園,同時免費參與拓片體驗。
四、開封大宋御河
活動時間:7月1日-9月30日
活動規則:凡2020年參與高考的考生,中招的考生,本人持2020年高考准考證或中招准考證,免費乘坐白天單程遊船,須家長陪同;18歲以下學生,享受白天單程遊船特惠,須家長陪同;大中專院校學生,出示學生證,享受白天單程遊船特惠。
五、四川景區免費開放名單
鄧小平故里旅遊區、朱德故里景區、閬中古城、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廣安華鎣山旅遊區、廣安華鎣山旅遊區、武勝縣寶箴塞、白坪—飛龍旅遊區、五華山旅遊區、岳池縣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遊區、雅安蒙頂山旅遊景區、綿陽市江油竇圌山風景區、金色清平景區、石棉縣安順場景區。
綿陽市仙海旅遊景區、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景區、達州市大竹縣五峰山旅遊景區、南部縣升鍾湖旅遊景區、磽磧藏寨·神木壘景區、西充縣張瀾紀念館旅遊景區、會理古城旅遊景區、攀枝花市格薩拉生態旅遊景區、西昌市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宜賓市李庄古鎮、康定木雅聖地景區。
道孚縣八美墨石公園景區、蓬安縣相如故城景區、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旅遊景區、青川縣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旅遊景區、遂寧市龍鳳古鎮景區、遂寧市安居區七彩明珠景區、觀音湖濕地公園、南充市凌雲山景區、閬中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黃荊老林、瀘州老窖旅遊區、資陽市安岳石刻·圓覺洞景區、資陽市陳毅故里景區。
宜賓市流杯池公園、五糧液旅遊景區、興文石海洞鄉旅遊區、宜賓市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遂寧市中國觀音故里旅遊區、子昂故里文化旅遊區、飛仙關旅遊景區、漢姜古城旅遊景區、大川河旅遊景區、自貢市仙市古鎮景區、樂山市農夫山泉峨眉山工業旅遊區、夕佳山民居景區。
南溪古街景區、宜賓橫江古鎮景區、宜賓高縣勝天紅岩山旅遊景區、通川區磐石月湖旅遊景區、達州市宣漢縣峨城山旅遊景區、達州市真佛山景區、達州市萬源八台山旅遊景區、攀枝花市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廣元市鼓城山—七里峽景區、綿陽市平武報恩寺、金口河區大渡河金口大峽谷旅遊景區。
❻ 永樂帝自比玄武大帝 又為何崇佛
明永樂帝朱棣是一位尚武的皇帝,不僅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了皇位,在位期間,還多次御駕親征,史稱「 五征漠北,三犁虜庭」。
永樂帝朱棣(1360—1424)
在「靖難」之役中,每每與朝廷大軍相持不下之時,便有大風相助,而得以取勝。永樂帝以為這必定是北方主神玄武大帝的支持,因此永樂中有武當山的浩大工程,而武當山金頂中的玄武大帝,又酷似永樂帝本人。所以他似乎更崇道教。
不過,儒、釋、道三家在永樂時代都曾經有過輝煌,永樂帝尊崇佛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永樂時期《三世佛六菩薩》寶相,澳門中濠典藏春拍拍品
《三世佛六菩薩》署有「大明永樂年施」
首先,「靖難」 第一功臣姚廣孝即是一位高僧,法號道衍。
道衍,本姓姚,祖籍北宋汴梁,宋高宗南渡,合家隨之遷居於平江(蘇州)長洲。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年)道衍出生時,其家已南居三代。
至正十二年(1352),道衍剃度出家。雖然在元末亂世之中出家學佛,但他卻並未拘泥於一家之學。曾拜道士席應真為師,請教陰陽術數之學,並且研習了兵法,是個「通才」。他與徐賁、高啟、宋克等所謂「北郭十友」相交甚密,並與楊基、王賓等人結為詩文好友。
道衍博學而不迂闊,出家而不厭世,「有當世才,雖自匿,欲有所用之」。一次,他出遊來到嵩山寺,遇見一位名叫袁珙的相士,袁珙看到他說道:「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劉秉忠是當年輔佐元世祖忽必烈得天下的開國功臣,道衍正欲走元初怪僧劉秉忠的道路,去輔佐明君,成就帝王之業。他因此大喜,與相士袁珙結交。
洪武三年(1370),朱棣受封為燕王,封藩北平,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兩年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去世,燕王朱棣赴京師奔喪。奔喪結束後,朱棣和幾個就藩在外的親王,為表孝敬之心,要求父親選派高僧,各隨歸藩國,為已故的母後誦經薦福。這很合朱元璋的心意,其中道衍被安排給了燕王朱棣。
道衍與燕王朱棣初次相見就一見如故,道衍來到北平後,便到燕王府不遠的大慶壽寺做了住持,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朱棣從此也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道衍作為一代高僧,在燕王朱棣身邊更重要的作用是一位謀臣,始終幫助策劃奪嫡的計劃。道衍幫助燕王朱棣起兵奪皇位時,兩人已經相交二十餘年,且不說朱棣難免受到道衍佛家之說的影響,就算是對於這位功臣的回報,他也應該對佛家另眼相看。
朱棣奪得天下,首功的道衍卻不肯受官,仍然要做和尚,雖然在永樂朝為官,起初任官只是僧錄司左善世。僧錄司左、右善世雖然是佛教界的最高職位,但是只有六品,這與道衍的功績實在不能相符。後來朱棣想了一個辦法,賜復姚姓,賜名廣孝,並且給他授官太子少師,這是一個既有榮譽地位,又無官場的瑣碎事務,只以輔導太子為務,終明之世僅此一人而已。於是,姚廣孝上朝時著官袍,下朝後回去仍是一襲袈裟,過著僧人的生活。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姚廣孝在北京大慶壽寺病逝,享年八十四歲。
姚廣孝晚年,朱棣多次前往看望,賜予金唾壺。臨終前問所欲言。姚廣孝說:「僧溥洽系久,願赦之。」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有人說他知道建文帝下落,朱棣於是將其囚禁,至此已十年,以姚廣孝所請,將溥洽釋放。我們由此可知這君臣的關系非同尋常,在朱棣身邊有一位如此重要的人物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朱棣受到他的影響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永樂帝奪位後亦有如其於南京大報恩寺之修建,北京覺生寺大鍾之鑄造。永樂十八年所鑄覺生寺大鍾上鐫十六種佛經一百多種咒語,計二十三萬余字。永樂帝的這些行為全然是其尊崇佛教的表現了。
永樂帝尊崇佛教突出表現在對於烏斯藏僧的盛典。
永樂元年(1403)二月,永樂帝派遣司禮監少監侯顯和僧人智光前往烏斯藏征請哈立麻入朝。永樂四年(14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烏斯藏尚師哈立麻在使臣少監侯顯和駙馬都尉沐昕陪同下來到了京師南京。
第二天,永樂帝在宮中宴請哈立麻一行。隨後,永樂帝多次厚賜哈立麻,封哈立麻為「大寶法王」,領天下釋教,隨行人員也多有敕封賞賜,今天在西藏布達拉宮還可以看到永樂帝頒賜的金冊。至永樂六年(1408)哈立麻一行返烏斯藏,則命中官護行。
永樂帝崇佛的原因,一則出於對「靖難」後殺戮的懺悔,另一個原因則是出於對西南地區統治的考量,以絕邊患。
備註:本文編選自商傳先生的《永樂帝與佛教》,原文刊載於中濠典藏2017年春拍圖錄,原文是談永樂御制《三世佛六菩薩寶相》誕生的歷史背景。
❼ 這是哪部電影
鼓上蚤時遷(2006年吳京、商蓉主演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