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旅遊景區策劃方案
成都溫江萬春田園新城旅遊產業策劃
項目名稱:成都溫江萬春田園新城旅遊產業策劃
項目地址:成都溫江區萬春鎮
項目背景:
國家戰略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二個十年,在風雲變幻的當今年代,只有高瞻遠矚、把握先機才能脫穎而出。萬春地處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的天府之國,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平均氣溫15.9℃。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本項目區位於楊柳河以東,三支渠以南,成溫邛高速公路以北的萬春鎮域,總佔地面積約39.37平方公里。
智匯旅遊在充分調查了解當地人文地理後,結合置信集團和當地政府的意見,把萬春定位為以「主題樂園集群」為核心,以休閑度假,文化產業,生態農業,綜合商住為支柱的現代娛樂文化旅遊城市,著力打造中國版「奧蘭多」,成為大西南旅遊的門戶窗口。
……
直接登錄you1688瀏覽 只能幫你這么多了
2. 關於兵馬俑的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游**,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兵馬俑的有關情況。說起秦兵馬俑,必須先介紹一下面贏政。公元前259年,一代偉人贏政誕生了。13歲時,其父死後.他繼承了王位。按照泰國慣例.國王在22歲舉行過「加冕禮」以後,才可以親自執政。當時.秦國的大權仍攀握在太後、相國呂不韋、宦官謬癟手中。特別是螺貞.手握大權,炙手可熱,他見宛改逐漸長大,便陰謀叛亂.奪取政權。公元前238年,22歲的贏政去故都雍城納新年宮舉行加冕禮。謬酉在從霸年宮回咸陽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備將贏政殺死。當贏政察覺此事後,憑優勢兵力訂敗鑼盔,將其生擒並車裂致死。贏政親致以後.以呂不韋放縱嫁亮為名,放逐日不韋。呂不韋後來飲毒灑自斃。這樣,贏政順利地消滅了政權內部的兩大敵對勢力,鞏固了自身的地位。
為了進一步鞏固君主權力,贏政選用了一批精明強干酌文臣武將,如掌握軍事的尉繚,攀管國歐的李斯。接著,贏政制定了遠交近攻、離間外敵、各個擊破的戰賂方針,開始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泰國滅亡了6國,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又一次顯示了贏政的維才大賂。
贏政稱自己為始皇帝,因為他希望他的子孫後代能把他所創立的政權干代萬代傳下去。為此.他整頓了官僚制度。第一.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親自任免;第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第三.秦始皇還統一了法律、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另外,他還徵用勞役,廣修馳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經濟文化的交流。他將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修築的長城連在一起後.又加以擴展,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東到遼東因石的萬里長城,有效地遏制游牧部族對案朝的騷擾。
中國皇帝大都為自己營造巨大而豪華的陵墓。在這一點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歲剛即位時,就下令為其修建陵墓。這座原高120米.周長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雖經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在仍有76米之高,長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陽微縮於自己的陵園內,其布局幾乎完全相同。陵園內城西北部為獻殿建築區,陵東北部窪地是用以祭記的養魚池,陵園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場.陵西外城之外是一個大墳場。據史書記載,秦朝全國總人口約2000萬,壯丁不過700萬,而築陵時,壯丁最多達70萬,可見工程之浩大。
秦始皇的陵寢如同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真可謂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頂有天文星宿圖,是由各種均餡生輝的珠寶構成的,下邊有五嶽、九州以及由機械驅動水銀構成的江河湖海。另外,還沒有讓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廳。為防止盜威,每座墓門上都安有自動發射的弓箭。整個陵墓可以說是一個金碧輝煌,固若金湯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他連那些為他伴駕不曾生育的宮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寢的工匠們都不放過.下令在他人殆時,將這些人統統活埋,為的是不讓宮女外嫁他人,不讓陵寢內的秘密泄露。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秦兵馬俑館一號坑,坑裡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你們的腦子里一定會閃現如下問題:這些秦佣是怎麼發現的?為什麼他們的相貌各異?為什麼要製作這些俑?1、2、3號坑裡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兵馬俑是1974年3月西楊村農民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現的。據村裡的老人講.早在明朝,就有人在這里發現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裡的難民在村外空地上訂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們卻發現井底的水不見了。他們中膽大的腰系繩子,下去查看。不一會兒.井裡傳來驚叫聲,上面的人暖緊把井裡的人拉上來。這人說,他看見一個站立著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聽者都非常害怕,想趕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們最終決定報告文物部門。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勘探、鑒定.秦捅館內的2、3號坑被確認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從1974年到1979年,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在1號坑遺址上矗立起一座氣勢宏偉、結構科學的建築物。這就是1979年10月對國內外遊客開放的素兵馬俑1號坑。3號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遊日對外開放。現在,在2號坑的遺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築又落成了,它於1994年11月開始接待遊客。從此,3個俑坑全都被保護在建築物里,不再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在供遊人觀看、懷古的同時,考古工作者們還在這里繼續發掘整理兵馬俑。經測量,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東端是面向東的武士,每排7個,共210個捅。他們是部隊的前鋒。前鋒部隊的後面為部隊的主體,他們被誹成38路縱隊,站在11個坑道里。每個坑道都是青磚鋪地,坑道內例的兩邊,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這些立柱支撐著木質屋頂,屋頂上是織成「人」字形的紋席.席上是土。整個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備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們分別是部隊的右翼、左翼和後衛。現在,1號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據推剿.全部發掘完後.僅1號坑就將出土6000多個兵馬桶。
這里的兵馬俑是1994年11月開放的2號坑。它是由車兵、騎兵和步兵構成的曲尺形方陣。估計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車馬和鞍馬500多匹。2號坑佔地6000平方米。它東面突出部分為一個小方陣,6334個彎兵桶組成。2號坑南部為64乘戰車組成納方陣,每排有8輛戰車,共8誹;中部為19輛戰車和隨車徒手兵涌;北部是戰車和騎兵。北部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
現在,我們來到了兵馬俑的3號坑,它位於2號坑西邊25米處。這個坑是1976年發現的。它里凹字形,佔地520平方米。在3號坑裡,考古專家們只發現1輛戰車和64件武士捅。它們兩兩相對站立,手捏儀衛兵器曼。大多數考古專家認為,從這個坑裡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該坑與秦陵的位置來判斷,3號坑是整個軍陣的指揮部。據估計,等1、2、3導坑全部開損後,將出土8000多件陶佰。這些佰相貌各異:有的沉穩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謂楊楊如生,神情各異。因為,它們全是根據秦始皇徹林軍中的將士們製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軍」中,彌絕對找不到兩個相貌、形體相同的捅。他們一個個氣廢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年輕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從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細觀瞧,不難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陝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肅東部人。這從他們的胡須梳理方式和長相即可看出。我們很多人在電影中都見過日本人的「仁丹須」.其實,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見,這並不是日本人的發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人留這種胡須了。
那些穿窄袖戰袍外套,披掛齊腰短甲,腳登緊帶獸皮鞋,頭戴防風婦的,顯然是機警的騎兵。那個左腳著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腳底向後翹起的為跪射佰。他雙目乎視前方,神情專注。這個涌鞋底的針角,兩頭細致續密.中間疏稀.完全符合歷支真實。在五六十年代的陝西農村,很多農民仍喜歡穿這種掛、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翹而已。幾乎每個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的制度。我們今天實行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採用了。
兵馬涌坑中約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馬。它身高l 5米,長2米,分為頭、頸、軀乾和腿四部分。腿為實心,軀干中空,分段燒制,再組合在一起。馬的兩耳宜立,體型健壯優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為養馬世族。大家也許要問秦始皇為什麼要為他製作數量如此之多的兵馬桶呢?它們是怎樣燒製成的呢?原來,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辦此事。李斯心中懼怕.未敢馬上執行此令。因為,造秦腔.建築長城已惹得民怨沸騰,再讓如此眾多的童男室女殉葬,豈不是火上澆油嗎?他將來恐怕也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議;製作與其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桶,守護其亡靈,以壯聲威。聞聽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讓李斯徵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軍為原型作陶佰。這些桶必須手握實戰兵器按實戰隊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囑咐李斯,此事萬不能叫御林軍知道。因為秦朝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人被別人復製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這可是大忌。案始皇當然不願惹怒他喜愛的御林軍了。工匠們紛紛去找詢軍中自己的親戚、朋友、老鄉、熟人,仔細觀察其容貌特徵,並默記於心。回去後,工匠們用模壓、塑捏、刻畫、貼條等手法製成陶佰,然後放在窯里燒。可是,放進去的陶佰全都被燒炸了,工匠們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後來,一個工匠為發泄對監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監工陶涌的頭去掉,將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凈」其內臟,放到窯里分段燒。這一次竟沒炸窯。他把頭和四肢裝在佰身上,一個活生生的監工出現了。,由此,工匠們開始了大規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軍就這樣被造了出來。
當然,案兵馬俑是借龐大的軍隊,來顯示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統一帝目的雄心壯志酌。這些兵涌手執短兵器、長兵器和遠射兵器,如劍、銥、吳鉤、矛t戈、曼、裁、鉸、弓、彎等。這些兵器主要是用銅和錫做成的,經分析里邊還含有其它13種稀有金屬。為防止兵器生銹,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層鉻鹽氧化物,這種鍍鉻技術在本世紀20年代才由檀國人發明出來,而我國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在兵器上鍍鉻,這實在令人嘆跟。現已出土的彎機,分小、中、大三種類型。前兩種舀機,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彎機,榮兵必須藉助杠桿.才能將弓弦拉到扳機上。大型露機的射程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槍了。
這是1980年兵馬俑在案陵西邊18米處發現的兩乘青銅車馬。一號車馬為駟馬高車,二號車馬為騾馬安車。韌發現時,這兩乘車馬破損嚴重,尤其是供秦始皇靈魂乘坐的安車,已破碎成1500多片.經考古工作者修復後,現在,它們看上去完好如韌。兩乘車的車、馬、人都是仿照真車、真馬、真人,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製成的,僅安車上金銀飾物就有1720件,重達7公斤。鋼車馬給人的不僅是藝術享受,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銅車馬是我們了解、研究秦朝車制、冶金鑄造技術、工藝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科。
雖然.兵馬俑英雄一世,創立無數偉績的秦始皇――贏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偉績,以及現存的兵馬桶留給人們的思考是什麼呢?或者說,我們能從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麼呢?我想,敢創歷史先河、為國家統一不懼死亡的鋁賂和勇氣是我們應該吸取和仿效的。兵馬俑一代偉人贏政橫掃六國、統一中國的非凡氣度和魄力仍不失為我們今天克服前進路上的障礙的巨大動力。兵馬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沒有這種氣魄是不行的!
3. 有關兵馬俑的資料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隨後在這里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於1979年國慶節開放。
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後,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古城西安由於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很快就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國內外遊人紛紛慕名而來。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後發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先後發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形體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後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後衛。武士俑朋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裡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於整裝待發之勢。
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
這批兵馬俑的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鬍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杴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頌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兵馬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化驗數據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埋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在1991年以前,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的是一號坑。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開放。三號坑面積只有一號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從這個坑出土的戰車、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這個坑可能是作為一、二號坑的統帥部。
4. 兵馬俑巡展包裝運輸全程策劃方案哪裡有
兵馬俑巡展運輸包裝策劃方案
大連紅方塊展覽展示工程有限公司策劃(1)
文物包裝是一項很特殊的包裝種類,不是一般包裝公司可以解決的,它是根據文物的屬性來制定包裝方案,目前這項服務大多是有經驗的專門從事文博展櫃製作的展覽展示公司來策劃執行。兵馬俑的巡展包裝應該是很具有代表性,他是集展示設備 包裝設備 裝卸設備 運輸設備為一體的系統包裝,這項工程由大連紅方塊展覽展示公司負責策劃執行
根據國標《包裝通用術語》定義,商品包裝是指在流通過程中保護商品,方便運輸,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而採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上述目的而在採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的操作活動。根據在流通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包裝可分為運輸包裝和銷售包裝兩類
我們在這里討論的兵馬俑文物包裝屬於運輸包裝的范疇。由上述概念可知文物包裝則是指使用適當的包裝材料、包裝容器,並利用相關的技術(並不局限於包裝技術),保證文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並有效地控制包裝容器內的文物保存環境,保持文物本身所蘊含的歷史、藝術、科學等信息和價值不受影響。其主要作用是保護文物並維持其價值,它涉及包裝材料的選擇、包裝方法、防護措施、以及內部環境控制等內容。 文物的種類繁多,性質特點和形狀各異,因而它們對包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除部分殘損嚴重、保存狀況不佳的文物或極其珍貴的孤品文物不適於搬遷運輸而不宜包裝,其它保存狀況良好的文物都需要有科學的包裝,才能被遷移、運輸以滿足文物展示、研究等方面的需求。文物包裝是文物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因為,文物包裝是保護文物在運輸過程中狀態完好和信息完整的重要措施。
兵馬俑巡展包裝是經過科學合理策劃和設計使包裝的文物,便於巡展運輸,裝卸,搬運,儲存,保管,清點,展示、等工作提供了支持。
(1)運輸工具改裝設計,和運輸車箱的恆溫恆濕改造,這一點主要考慮南北氣候溫差對兵馬俑的影響,必須按照保護專家的意見對文物的車體進行改造,加大的蓄電系統,載入逆變電源系統,安裝恆溫恆濕設備,並保留充分的裝載空間,紅方塊的技術人員與汽車改裝工人在紅方塊工廠車間不分晝夜的工作,並將車廂的保溫層增加到15cm 將溫度感測器安裝在副駕駛位置,並安裝了車廂的後監控器,改裝了車輛的減震系統,安裝衛星定位系統等等,並做了15000公里的測試,從大連開往吉林,
(2)包裝箱的設計,首先包裝箱的地盤安裝了動平衡裝置,主要考慮車輛行駛當中的大幅度顛簸對文物的影響,並把8件包裝箱有效的固定在車型內,包裝箱全部採用鋁合金箱體製作,文物全部採用 硅氟橡膠內膽包裝具備一定彈力,文物可以被牢牢的抱緊在箱體內,內膽表面由無數個通風孔保持文物自身的與恆溫空間的親和,內膽的開啟方式特別簡單分八塊組合,裝卸簡單。包裝箱體開啟必須有 3組密碼同時對位開啟,箱體內有紅外線監控報警設備,強制開啟或錯誤開啟會及時報警,並對向體外實施監控錄像,並安裝衛星定位系統。
(3 ) 選擇裝卸設備, 包裝箱具備可調節的升降輪,需要裝卸時調節高度可將底盤載入移動支架可有工作人員隨時移動箱體各部位有防撞擊和通過尺寸標注,同時箱體可保留恆溫3小時左右,可在時間內轉移到恆溫展櫃內。
( 4)恆溫恆濕展示櫃,這是專為兵馬俑定做的可拆卸組裝的專業展櫃,恆溫恆濕是採用車載的同一套系統現場組裝,可在1小時內組裝完畢並保證展櫃內的空間的溫度和濕度照明完全採用光導纖維照明設備,展櫃玻璃為抗紫外線和防暴夾膠玻璃櫃內設有防盜系統和紅外線攝像裝置,可完整的錄制展期內的參觀狀態等等
兵馬俑的巡展包裝物流以及展示系統全程策劃設計製作全部由大連紅方塊科技公司 紅方塊展覽展示公司歷經3個月完成並順利通過測試!它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系統展示器材!
5. 近期秦兵馬俑接待了哪些研學旅行團
兵馬俑旅遊我是上個月去的,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
6. 秦始皇兵馬俑旅遊
秦始皇兵馬俑旅遊我們是剛剛回來的,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秦始皇兵馬俑旅遊非常的氣勢和壯觀,很值得一看的,秦兵馬俑號稱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有人認為不到兵馬俑博物館一游,不算到過西安,近日終於有機會一睹兵馬俑這一小支軍隊的風采。我們報名的那家旅行社的旅遊價格也很便宜的,給我們省了些費用,服務也不錯,你也可以參考參考,我們大家玩得真很開心,同時也覺得很神奇,快去親身體驗秦始皇兵馬俑旅遊吧,會讓你有些感悟的!也祝你秦始皇兵馬俑旅遊愉快!
7. 求一篇關於鄉村旅遊的策劃方案。
額,來具體的鄉村旅遊策劃方案是自針對性的,不同地區自然資源、基礎條件千差萬別,其策劃方案自然不同。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策劃專家道:策劃在對旅遊地資源、區位等前提條件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圍繞鄉村旅遊市場和發展需求進行充分研究,從而制定出具有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和營銷價值的產業策略、產品定位和實施方案。總體而言鄉村旅遊策劃須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為實現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做到科學性、合理性的定位。
8. 去秦兵馬俑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
去兵馬俑應該注意:可以早上或者晚上去人少,不要大聲說話,不要觸碰兵馬俑。
注意事項一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線,可在火車站乘「游5」(306)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游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制,而且宰客厲害。
如果打車去火車站,就只能到西廣場。穿過火車站正前廣場就到東廣場了。一路上會有很多人來拉你去兵馬俑。切記自己擦亮眼睛。到了東廣場,有很多大巴上掛著「5」的牉子,有人在車前擺台售票,寫著游5一日游,售票也是和游5的價格一樣,7元。
注意事項三
博物館遊人很多,可以早些或晚些去,先參觀人少的地方;可以先在360度環幕電影院了解一下兵馬俑的歷史背景,再蹭個團聽講解,收獲會更多;銅車馬很值得一看,請勿遺漏。「三坑一廳」中,銅車馬非常珍貴,一定要聽導游講解,因為文字介紹幾乎沒有。導游費30元,如果覺得不劃算的話,可以跟在別的團隊後面。
9. 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春天,陝西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秘密。於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傑作終於重見天日。
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氣勢上空前絕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三個坑共發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0餘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坑內出土的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已有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可謂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秦俑以寫實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統率千軍萬馬、吞並六國,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將軍佣昂首挺胸,站在隊伍的前面,像在指揮。他們顯得沉著冷靜,足智多謀。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態嚴峻,威武剛烈。騎兵佣堅守崗位,堅毅地駕駛著戰車,保護著馭手。弓弩手張弓搭箭,隨時准備將箭發出去。這些陶俑乍看一樣,表情不一,神態獨特,喜怒哀樂、遐想與沉思都有所表現。陶俑的製作細膩,手藝精湛,每個陶俑的發式、神態、衣服、,甚至戰袍的扣子,鎧甲的編綴都有細微的差異。這在中國雕塑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這篇狀物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10. 與秦始皇兵馬俑有關的知識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10)有關兵馬俑的研學旅遊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兵馬俑的特點
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
兵馬俑雕塑採用繪塑結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繪飾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傳神,構圖巧妙,技法靈活,既有真實性也富裝飾性。正因為如此,秦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