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課堂培訓效率
為進一步推進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加快農村人才培養,推進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按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會寧縣農牧局遴選從事生豬養殖產業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54名進行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② 新型職業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徑
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未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還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實踐中給予更多的幫扶版、權鼓勵與培育。
1、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培養職業農民素質。(重點抓好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學歷教育)。
3、創新培育培訓內容和方式。
4、專業合作組織、典型示範引領、創業實踐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
③ 如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省市縣三級決策體系中的優先位次、轉變觀念、創新思路
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對縣區黨政班子的考核內容。引導農民群眾轉變觀念,要通過宣傳發動和政策扶持,引導農民群眾增強提升自我的主動性,提高務農的積極性,從被動接受培訓向主動參加培訓轉變。
2、整合資源、系統推進
各級財政配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經費,農業部門內部整合資源,要將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與其它業務工作充分結合起來。比如在培育工作的技術指導環節,與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相結合。通過聘請創業培訓師、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老師等,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
3、完善培育模式、及時總結推廣
探索職業農民培育路徑,完善總結新型職業農業培育模式,即「理論授課、網路輔導、基地實訓、認定管理、幫扶指導、扶持發展」。將現代農業園區、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骨乾和負責人打造成職業農業的領軍群體。
將農業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回鄉青年通過培育,扶持發展成為職業農民的新生群體。
(3)新型職業農戶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市縣各級對培育工作沒有清晰的思路和得力的措施,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的創新精神不足,仍然按部就班的依照傳統工作思維和模式實施,試點工作的「試點」成效不明顯。部分地方領導由於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缺乏了解和認識,對培育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
2、政策扶持不到位。
雖然各地都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因為扶持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和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對農民參與培育的吸引力不夠。
3、農戶參與培育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民群眾都是被動的接受培訓。一是由於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市縣制定的扶持管理辦法多難以兌現,且無實質內容,很難調動農民積極性,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含金量不足,農民參加培育後就算領到高級職業農民證書,其作用都不是太大,農民不願參與。
4、經費投入不足。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同於一般技術培訓,需要系統、專業、長期的培育,所需資金較多,但實際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市縣配套資金少,有的縣區並未配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