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兒童樂園活動策劃方案
在樂園外打氣球免費送給過往的小朋友,引起注意
㈡ 學前兒童的塗鴉活動呈現出哪幾個發展階段
成長階梯 1
時刻准備著0~1歲,本能直感期
在生命的第一年裡,孩子面臨兩項原則性的認知任務:一是逐漸認識他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二是逐漸認識他們周圍的「人的世界」,只有當孩子知道怎樣解釋或閱讀物體,他才能夠察覺和欣賞包含在這些物體內的各種審美特徵。就是說,嬰兒出生第一年對周圍人和物的認識是他們將來審美認知的基礎。初生嬰兒雖然還沒有形成審美心理結構,但他們已經具備審美心理賴以形成和發展的生物學潛質和生理潛能。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嬰兒已經對美術的兩個基本要素——形與色有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了, 盡管這些最初的反映只是一些本能的直覺行為,但這些本能的直覺行為將為他日後更高的美術活動做好心理上的准備。基本的顏色視覺在出生後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四個月嬰兒的顏色感知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相對於那些復雜的混合色,他們更容易被純度高的色彩所吸引。視覺刺激能激發孩子認知和審美心理結構的協調發展。媽媽可以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將環境的一些裝飾作些改變,孩子醒來後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蒙台梭利認為:嬰幼兒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在最初的六周里,清晰的尤其是黑白對比鮮明的輪廓外形會吸引幼兒。 即此時的嬰兒會把視覺集中在物體的外形或輪廓上。約在第二個月,嬰兒的視覺偏移漸漸地集中到所觀察物體的中心區域。他們正日益學會對形狀的細節和整體作出反應。從而認識事物的特徵和識別事物之間的差別。這種知覺和認知能力的逐步發展,是嬰兒將來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發展的基礎。出生三周左右,嬰兒就學會了注視視野中出現的物體,開始能追隨物體轉移視線。色彩鮮艷的玩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愉快感受。 同時,這一階段嬰兒在審美上還處於本能直覺期, 他們欣賞事物完全依賴於本能直覺,主要通過視、聽、動覺的協調活動進行信息的相互交換。所以家長在吸引孩子追隨物體轉移視線的時候,要配合有趣的語言、動作,還可以結合嬰兒的觸覺等。父母的這種意識非常重要。五個月以後的嬰兒不僅已經具有深度知覺,而且就平面物體與立體物體而言,他們更愛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東西。深度知覺能力的發展對於孩子將來形成良好的空間感和體積感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方面的良好的啟蒙有助於孩子將來理解繪畫中的二維與三維關系。因此,家長可以多為孩子提供些玩具,例如:掛的、看的、可以握在手上或綁在腕上、踝上的……在兒童發育的初級階段,其心靈的主要特徵就是對感性經驗的全面依賴。對於幼小的心靈來說,事物就是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或聞到的那個樣子,所以各種感官的刺激都是對孩子將來審美感知能力的激發與准備。有些父母認為嬰兒怕光,常常白天用窗簾遮光,晚上把燈光調暗,其實這樣做會限制嬰兒視覺的發展。應該讓嬰兒感覺到白天亮、晚上暗,開燈亮、關燈暗等變化,這樣能刺激嬰兒視覺的發展。房間里的所有東西都有顏色,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產生不規則的反射,這樣便改變了室內光線的顏色。大人對這種反射光線並不留意,但據說嬰幼兒和出色的畫家卻對此具有特殊的識別能力。
建議:
●與簡單、復雜無關:嬰兒(特別是0~1的嬰兒)對外界的認識模式並不是從簡單步入復雜的,而是與簡單或復雜無關。這時,只要你給予刺激對象,他就會原封不動地認知。即使是像人臉這樣復雜的色調,他也能原模原樣地整體感覺出來。因此,家長無需擔心給孩子欣賞的圖片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另外,由於嬰兒對圓形圖案的偏愛,一些有圓形圖案的圖片,或圓形中間有色、點、線等圖案的圖片,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像底片一樣記錄:嬰兒具有出色的圖像學習能力,能把接受到的刺激記憶在腦細胞中,盡管外部沒有任何錶現,他自己也毫無意識,但是刺激對象被固定在其潛意識之中,就像照片的底片一樣巨細無遺地被記錄了下來。因此,家長應該經常抱孩子去戶外走走,加強外界環境的對其視覺和大腦的刺激。同時,可以給嬰兒看能引起優美感覺的圖畫書,反復地給他唱譜上曲調的詩歌,使嬰兒的視覺和聽覺共同運作起來。
●伴隨著色彩的熏陶成長:嬰兒從眼睛能看見東西開始,就伴隨著色彩的熏陶而成長起來。環境對於嬰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成人在嬰兒所處的環境里創設一些有利於他們觀察的視覺焦點。如在嬰兒房粉色系的塊面背景上裝飾一些圖案清晰、色彩鮮明的圖片;在嬰兒搖籃或天花板上懸掛一些色彩鮮明的玩具,如綵球、風鈴等。另外,成人與嬰兒自身的衣物也是嬰兒重要的視覺對象,因此,成人對此也應該做適當的選擇。
成長階梯2
塗鴉的樂趣——1~3歲 本能直覺期向符號認知期的過渡
隨著知覺能力的發展,1~3歲幼兒在審美心理上逐漸由本能直覺期向符號認知期過渡,開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掌握圖像、手勢、聲音和語言等多種符號的意義。幼兒開始創造具有書面言語性質和象徵性、符號化特點的圖形,開始進行自由塗鴉。一般來說,嬰兒在15個月左右開始無意識塗鴉,這種塗鴉屬於生長發育過程中本能的動覺反應,塗鴉的成果大多是些雜亂的線條。兩歲左右,他們開始進入有控制的塗鴉,隨著視覺和動作之間協調性逐步發展,嬰兒逐漸能夠控制手的動作,畫出不同的形狀(如圓形)和線條。塗鴉期幼兒的繪畫內容非常簡單,沒有明確的表現意圖,並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這種抽象並不是對事物的概括和提煉,而是具象表現的簡單化,只是這種簡單化在成人看來可能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幼兒以其獨特的理解和繪畫語言來表達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家長要鼓勵孩子這種表達方式,千萬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定勢去評價他們的創作。3歲左右是兒童審美發生的敏感時期。由於手部小肌肉發育尚未完善,兩歲左右幼兒手的控制能力較弱,他們的塗鴉往往只留下一些彌散、生硬或雜亂的線條。一些孩子在能夠畫出一定的圖形之前,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無序和無意的塗鴉。在塗鴉過程中,幼兒漸漸體會到肢體動作與紙面軌跡的對應關系,其塗鴉逐漸地從無形向有形過渡,線條也逐漸變得流暢而有規律。當他們發現自己塗畫出來的形態與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物很相似時,他們會體驗到強烈的成就感。一般來說,最先形成的所謂的「有形」的塗鴉是圓形。塗鴉是幼兒的游戲,他們滿足、享受於游戲過程本身。那些隨意塗畫在紙上的圈圈、點點和線條在他們眼裡是有生命的,他會認真地告訴你:這是雨點,這是雨中的泡泡,這是小草……塗鴉能帶給孩子極大的滿足,給他們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和無窮的樂趣。隨著活動能力的增強,幼兒塗鴉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家長可利用各種材料和媒介讓幼兒進行塗鴉練習,這樣做能促進幼兒知覺能力的發展,使幼兒了解繪畫符號與繪畫形式的多樣性。進入「符號認知」階段後,幼兒會對一些美術作品表現出濃厚的舉起。他們喜歡亮色,偏愛表現動物的作品……但他們在欣賞畫面時尚缺乏整體感,只是對圖中所喜歡的個別具體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三歲左右,兒童審美情感開始萌發,具備了審美心理結構的雛形,他們開始能初步識別一些優美的物體,如那些光滑且有花紋的鵝卵石和貝殼。他們雖然還不知道優美的含義,但開始喜歡那些具有優美形態特徵的物體,有了較強的優美感的體驗,這是審美態度的萌芽。
建議:
●滿足孩子快樂塗鴉的願望。這一階段的孩子喜歡在地板上、牆上亂塗。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這種自發的、偶然性的塗鴉行為,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滿足他們塗鴉的願望。塗鴉可以讓幼兒的手指、大腦得到鍛煉,也是孩子表達和宣洩情感、情緒的一種良好途徑。
●創立必要的環境刺激。在這一階段,嬰兒的審美心理潛能有較快的發展,家長可以從對事物的外形、色彩等初步的認識入手,激發幼兒的審美動機和經驗。我們可以用大的掛歷宣傳廣告貼滿整堵牆,那些鮮艷顏色和重復性的廣告圖案將大大刺激幼兒的視覺,喚起其繪畫的願望。當然還可以通過多種媒體,如實物、錄像、幻燈激發幼兒的繪畫熱情,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看圖畫書,一起塗塗畫畫等,盡可能地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
●充分調動各種知覺手段。美術活動不僅對孩子審美方面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還對孩子的智力和整體能力產生影響。塗鴉是幼兒對周圍生活事物認知和情感表述的一種方式,也是衡量幼兒智力發展的一個手段,經常性的塗鴉能促進幼兒良好觀察習慣的形成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家長應該鼓勵幼兒通過線條、色彩和形狀等元素表達對事物的理解,鼓勵他們大膽想像和創造。
成長階梯3
感知世界,創造世界——3~6歲:理解與創作符號時期
根據加德納的兒童審美感知發展階段論,這一階段的兒童正處於「符號認知」階段。就是說,兒童塗鴉期的隨意塗抹經過象徵期的過渡而開始進入圖式期(或定型期),他們逐漸能使用羅明顯的符號或形態。個別幼兒已經進入寫實期,能夠細致地觀察事物並較為客觀地表達。他們在圖形和色彩識別方面都有相當快的發展,這為他們欣賞更多的作品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此階段也稱感知形象期。畫封閉圓預示著孩子具備了勾勒形狀的能力,因為他們只要在圓的基礎上略作添加就會形成很多具有象徵意義的圖形,如蘋果、太陽。他們還將連續的幾個圓串在一起,那就成了糖葫蘆;將同樣的幾個圈連在一起,那是一條毛毛蟲……這種能力反映在其他材料上也一樣,例如,孩子們會小心翼翼地用黏土搓一根長長的「面條」,然後將它們連成一個蘋果或月亮……經過不斷的練習,他們就可以創造、復制和改變大量復雜而充滿創造性的圖形了。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接受早期藝術教育能夠使他們認識線條、圖形、顏色等各種繪畫元素。這一階段,在圖形和色彩識別方面,他們的感知能力都有相當快的發展,他們對調配顏色之類的美術活動非常感興趣。並且,他們總盼望著能夠嘗試新的材料,期待著這種嘗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這種探索性行為總是伴隨新方法的發明和嘗試,是十分可貴並值得鼓勵的。在美術欣賞和感知理解方面,這一階段孩子對內容的感知往往先於形式。他們能夠識別畫中所描繪的具象物體,即使是外國作品,像莫奈的《巴黎街市風景》之類的再現性作品,幼兒也能很快感受到它表現了熱鬧的街市,因為畫面上有很多人……但一些非再現性的或抽象性的作品,如《紅黃藍構圖》,幼兒則較難理解,他們還不能自發地理解作品的形式審美特徵。但在教育的干預下,幼兒能逐漸感知美術作品的某些形式審美特徵,如優美的線條,美麗的顏色,生動的筆觸等。從對再現性作品的理解到對抽象性作品的理解這一發展過程,是幼兒的審美逐漸完整,審美能力逐漸提升的過程。標記是出現在這一階段孩子身上的另一部分有趣的內容。他們經常會選擇做記號、劃線、描點兒來表徵他們的思想。這是他們對形象信息的對比、抽象和概括。點點的那些「文字」就是一種試圖代表形象概念的抽象符號,這種活動有助於抽象概念的形成。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大進步。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常需要為作品命名。但他們經常會隨著創作的進程改變自己的主意,剛才的「小狗」可能變成「蜘蛛」,原來的「游泳比賽」也可能成了「太空大戰」……但沒關系,最終孩子們會朝著一個固定的目標,直到完成他們的「大作」。家長應該鼓勵孩子順著他們的創作思路完成作品,不能指責他沒有定性或限制他一定要按照最初的目標進行創作。因為完成作品的過程是一個伴隨著不斷發現不斷創造的過程,即使是成人藝術家,他們從醞釀到最後完成作品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
建議
●鼓勵孩子大膽使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孩子們而言,很多東西很難用簡單的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所以,他們總是力圖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們熟知的事物,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他們把線條描述為陡的、緩的、搖擺的,把圖形描述為飽滿的、扭曲的……他們甚至會說,他們的線條很高興、很傷心、很興奮或很害怕。孩子們總是善於用特定種類的線條和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家長要鼓勵孩子用這種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表達自己。
●讓孩子嘗試使用各種材料。這一階段的孩子非常樂於嘗試不同屬性和性質的材料。這種嘗試能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獨立的技能。各種材料所帶來的真正的藝術表現力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來。
●創設富有美感的環境,開展系統的美術欣賞活動。到學前末期,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家長應盡可能地為幼兒創設一個富有美感的環境,提供適合其年齡階段的美術作品。因為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激發幼兒的知覺能力,使他們的欣賞經驗系統化、客觀化,逐漸提高欣賞能力。
●讓孩子大膽參與評價:審美評價能力的發展是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這種能力的鍛煉與培養是非常重要的。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能夠彩一般的審美標准來評價同伴和自己的繪畫作品。家長可以啟發孩子大膽地理解、評價各類作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審美評價能力。
㈢ 組織一個塗鴉活動,可以有哪些活動的形式,越多越好。
給出一個主題讓大家去塗鴉,然後評分。可以分手稿一次還有上牆一次。
然後大家交流塗鴉的技巧那些的或者說一說塗鴉的經歷
㈣ 幼兒塗鴉的意義 如何引導幼兒塗鴉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一些孩子拿著筆,嘴裡不停的嘟噥著,在地上、牆上、紙上亂塗亂畫,這些在大人眼中亂七八糟的線條,算不上什麼作品,但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會是任何一樣有趣的東西。在塗鴉中,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盡情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內心情感。在感知、表現、操作中使手、眼、腦逐漸協調一致,同時表現出對他個人來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創造性。
2歲到2歲半的孩子所進行的亂塗亂畫是兒童繪畫的最初形式——塗鴉。而一位美術界人士也說過:「與其讓孩子機械臨摹大師作品,不如讓他們信筆塗鴉,孩子的塗鴉太可貴了。」塗鴉是孩子的真實情感與認知的表現,更能表現孩子的創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兒的人,往往認為孩子在亂塗亂畫、浪費紙張、弄臟環境,因而加以制止和訓斥,使孩子繪畫萌芽狀態下的創造力受到壓抑,不再認為畫畫是件快樂的事情,慢慢地就不喜歡畫了,其實對孩子來說,隨意動動筆,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線條,這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在玩游戲一樣。他們在其中感受到的正是這種快樂,這的確是件令人愉快的事。這是因為:
(一)塗鴉是自由自在的游戲活動
2—3歲幼兒的「塗鴉」並沒有任何創造的意向,只是一種動作、一種游戲,他們關心的不是畫面的結果,而是畫畫的過程,享受在紙上塗抹的快感,從中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滿足,獲得樂趣。同時,對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調整作用。
(二)塗鴉是手眼協調的互動活動
在塗鴉活動中,紙上出現的顏色以及點、圈、線、色塊不斷刺激著兒童的視覺。在反復練習中,他們的手、眼逐漸開始協調,腦對手的指揮能力不斷增強,紙上的線條慢慢成為帶有某些意義的形狀。因此,幼兒的塗鴉實際上是他們的感知運動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之後,對周圍環境做出的一種新的探索。
(三)塗鴉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幼兒塗鴉的發展是與幼兒認知的發展同步進行的,通過塗鴉的練習活動,可以發掘幼兒認知潛能,促使幼兒在頭腦中逐步建立重現事物的能力,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㈤ 求兒童娛樂活動策劃,已經舉辦兒童海洋世界,冰雕,還有什麼活動策劃案可以做謝謝。
個人覺得,做策劃不應該被既有的平台或者產品所約束,應該從受眾出發,去發掘他們喜歡的內容去做策劃,平台只是他們玩的一個地點而已,你提到的兩個活動,海洋世界也好,冰雕也好,都是在平台上做的,本身很好,但如果一直考慮如何選擇平台去做活動,那思路就局限了。
兒童類的娛樂活動其實是非常多的,你應該打開思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些親子類活動,比如到某地(農田、採摘)體驗生活,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比賽等都可以選擇,趣味塗鴉,動手動腦的,可以把范圍擴大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