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培訓體系如何搭建
一、整合當前培訓
對公司目前的培訓情況進行梳理整合,即使不多,但由點到面也能星火燎原。
二、完善培訓制度
培訓管理方法有並完善,包括每月培訓計劃、培訓實施情況,以及內外部培訓的結合、違規行為、相關表格等,即使目前公司還不能滿足制度的要求,但在制度層面上發展還是要相對完善,否則,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培訓制度無法適應實際情況的變化而再次修改。
三、調查內部培訓需求
分析企業內部員工的培訓需求是培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培訓不僅要適應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要有效地提高員工的素質需求。從大的角度出發,要考慮企業的總體規劃和目標,然後確定培訓的總體方向;然後分析各部門和崗位的具體職責,提取關鍵需求。
四、制定員工培訓計劃
根據員工的培訓需求制定詳細的員工培訓計劃,包括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度計劃,制定目標、具體實施方法等。當然,如果公司培訓資金有限,可以採用靈活的形式進行培訓,如討論、會議、演講、比賽等。還可以在公司內部建立QQ群和微信群,共享學習資料,營造學習氛圍。
五、成立培訓團隊
培訓團隊可以由高級領導(贏得高級領導的支持很重要)、部門負責人、優秀員工、培訓部門人員以及(如果可能的話)外部培訓師和內部培訓師組成。
六、大力宣傳培訓
在辦公室、會議室、宣傳欄、交流群等場合宣傳培訓學習的好處、好方法和成功案例,營造公眾參與的氛圍。此外,先進的培訓模式及其取得的成績也可以隨時公布,以供分享和激勵。優秀的員工也可以通過培訓獲得獎勵。
七、注意培訓質量跟蹤,不斷更新培訓內容。
培訓的最大價值不僅在於提供專業內容,還在於提供最新趨勢和最前沿的案例。
十年前的培訓方式與方法放在如今的企業中一定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
因此,在行政培訓的過程式控制制和質量上,行政管理團隊應特別注意:
1、工作場景是否有變化。培訓跟進工作融入到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中,培訓前後的差異是對培訓效果的最佳反饋。
2、培訓課程的內部評估和反饋。沒有完善的課程規劃,只有根據各自企業的特點精心調整的課程才是最合適的,只有經過最後反饋的培訓課程才能真正人性化。
3、監督和管理評估培訓進度與頻率。通過培訓,保持專業知識的實時更新,培養管理團隊良好的成長意識也非常重要。
企業內訓培訓體系搭建好會產生企業的培訓效果大大提高、提高員工工作能力等對企業有利的結果。相應的能力和良好的企業內訓培訓體系,將使企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推動自己的發展圖景,與企業實現互利共贏。
❷ 給一些企業培訓體系搭建的方案或建議。
在建立培訓體系之前,要了解培訓體系應該包含的內容,同時要了解企業自身培訓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或不足,這樣才便於著手去做相應的工作。1、培訓體系的構成·培訓組織機構:是指企業培訓組織的結構設置.包括培訓組織的層級、人員的配備、培訓部門人員的職責以及對人員素質的要求等。·培訓課程體系:是指企業是否有自己的課程資料資料庫,是針對公司業務的需求或崗位的要求而進行的課程設計、規劃及配置。·講師隊伍建設:包括企業的內部講師和外部講師資源、企業教練、輔導員隊伍等。·培訓支持體系:是企業保障培訓實施與管理所涉及的其他環節或內容,可以把它分為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兩個部分:軟體系統是指培訓管理的流程、政策以及制度等;而硬體系統是指培訓的設施、器具、培訓管理的系統等。2.如何建立培訓體系不同的企業之間,無論公司的文化、發展戰略,還是人員規模、行業領域等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培訓體系的構建必須從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出發。與本公司的人力資源結構、政策等密切統一起來。在建立培訓體系時,除了搞清楚培訓體系所包含的內容和本企業的培訓現狀,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密切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現況培訓的目的是通過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讓員工更好地完成工作,達到公司經營目標,以實現公司、股東、員工、客戶乃至社會的共贏。因此,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密切結合公司的實際和發展戰略的要求,並為公司培養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人才。例如,有些從事高科技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從人力資源的政策上,為員工發展設置了技術職和管理職兩個不同的職業通道。專業技術好的員工,可以選擇走技術通道,從技術員一直到高工或總工之問分為若干個不同的級別。這時,在課程體系的建設和設計上,不但要考慮管理職通用的管理類課程,同時還要根據技術方面的要求,設計不同層級和不同水平的專業課程。(2)要維持層級和職能上的均衡從企業人才培養的角度,骨幹員工和核心人力相對接受培訓要多一點,但也不能忽視對其他員工的培訓。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要保證每個員工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接受到相應的訓練。這就要求在設計課程體系時,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去考慮。縱向是要考慮從新員工到高層之間各個不同的級別,針對每個級別不同的能力要求,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橫向指的是各職能部門,這些職能部門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專業技能,以此尋找培訓的需求並設計相應的課程。如果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都考慮了,每個級別和每個崗位基本就不會遺漏。在分析上面的因素之後,培訓部門還要做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建立資料庫,收集和整理現有的課程資料,包括講師的課件、教案以及學員用的教材等,經過不斷改進和積累。變成有公司自己特色的課程。如果不做這項工作,培訓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課程體系,就無法建立起來。有的企業常做無為的勞動,前任員工一走人。一切就要從頭再來。為避免這樣的惡果,保證培訓工作的正常運轉,有效的培訓管理是必不可少的。(3)征詢有關部門的建議和要求培訓體系的建立,不只是培訓部門或培訓管理員的事,首先必須要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同時需要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培訓體系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訓部門孤軍奮戰,一定要上下達成一個共識。以開發和設計職能部門的培訓課程為例,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培訓需求和能力的要求都不相同。在開展業務時,員工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對於這些問題,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者肯定要比培訓部門更加清楚,因此,一定要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去了解和把握不同部門的培訓需求。在調查培訓需求時,所謂的職務分析,就是要明確各個崗位及各級別的能力要求,這樣才能根據培訓對象開發出不同的課程。有的公司採用勝任力模型來了解員工目前的能力狀況,以此為依據設計不同的培訓課程。比如,針對基層、中層、高層這些不同層級的管理者進行管理技能培訓時,就要考慮到對他們不同的能力要求。基層管理者也要帶團隊,但事務性工作和親自做事的比例要多一些,這個層級相當於人體的四肢;中層管理者不但要管事、做事,而且管人的比例也提高了,所以在管理能力上要求更高,這個層級相當於人體的腰部,對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中層管理者如何培訓,將在「公司的脊樑——中層管理者培訓」中具體介紹);高層是企業的領頭雁,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這個層級相當於人體的司令部——大腦。如果不加分析就盲目地設計課程或實施培訓,結果必定不會理想。(4)制訂培訓制度,並有效落實有的公司建立了一些培訓制度,但形同虛設,沒有落實到位,這和公司的文化也不無關系。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制度,並有效地遵守和執行,就可以避免一些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訓對象的選拔,如果制訂培訓的積分制度,要求每個員工的培訓積分都要達到公司制訂的要求,並且和員工的考核、晉升掛鉤,就可以防止和避免「替代」培訓的現象,可以讓應該接受培訓的員工都能按時參加相應的培訓。以建設內部講師隊伍為例,內部講師的安心授課同樣需要制訂相應的制度來保障。多數企業的內部講師通常是兼職人員,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講課是額外的任務,所以有的內部講師的直屬上司就不願意放人,擔心「不務正業,會影響部門工作。有一個員工很願意做公司內部的講師,課講得也不錯,但他的上司很不支持,每次這個員工去授課,上司的語言和表情都讓他覺得難受,好像自己真的是去做不務正業的事。最終這個公司失去了一名優秀的內部講師——他辭職了。因此,企業要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訂相關的制度,積極鼓勵具備條件的員工擔任內部講師。同時,要營造上下認同的文化,不但讓講師自己感到做講師光榮,也要讓部門領導感到驕傲,這樣才能保證內部培訓順利地開展下去。(5)充分考慮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員工自身為自己作的職業生涯規劃;另一方面是公司,給員工提供的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就是對員工的職業發展進行管理。如果培訓體系和培訓課程的開發能夠與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就可以達到企業和員工的雙贏,在員工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能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有的企業面臨內部重要的崗位有空缺時,首先考慮在內部進行選拔,這樣就給有能力的員工或願意挑戰新崗位的員工提供了機會和發展的空間,再結合本崗位的職務要求提供相應的職能培訓,這也是留住好員工的方法之一。培訓體系的建立需要時間和過程。尚未建立培訓體系,或培訓體系尚不完善的企業,要一步步地積累資源。在培訓的組織機構和培訓支持的硬體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專職或兼職的培訓管理員可以著手去積累培訓資源和開始軟體體系的建設。比如,在引進外部課程後,思考一下能否經過改善,將其轉變成公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課程。慢慢把課程體系搭建起來,之後開始講師體系的建設。當然這兩個體系的建立也可同步進行。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❸ 如何搭建公司培訓體系.ppt
https://wenku..com/search?lm=3&word=%C8%E7%BA%CE%B4%EE%BD%A8%B9%AB%CB%BE%C5%E0%D1%B5%CC%E5%CF%B5&or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