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教育敘事研究主題培訓方案

教育敘事研究主題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1-04-17 12:21:11

❶ 什麼是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通過教育主體的故事敘說來描繪教育行為、進行意義建構並使教育活動獲得解釋性意義理解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敘事研究,即是研究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

非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通過教育敘事展開對現象的思索,對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一種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過程。

(1)教育敘事研究主題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1、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內容是已經過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際發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觀想像。

教育敘事研究十分重視敘事者的處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敘事者的個人生活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教育敘事研究中,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裡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

2、教育敘事研究所報告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

所以敘事研究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師在某個教育問題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時,就要思考和謀劃解決問題、定出困境的出路,這裡面就會涉及很多曲折的情節。

3、教育敘事研究獲得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歸納而不是演繹。也就是說,教育理論是從過去的具體教育事件及其情節中歸納出來的。

4、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由於教育敘事研究屬於質的研究方法的范疇,因而具有質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徵。

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歸納性、對事實的解釋性和建構性等。質的研究將使教師不僅獲得有意義的職業生活,而且會改變教師的存在方式。

❷ 什麼是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類型敘事素材的分析研究,它強調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經歷故事及其背後隱藏的之於該個體的意義,強調關注微觀分析,以及強調教師的反思價值、強調教師知識的重要性、賦予教師言說其經歷的權力等三種教育發展趨勢。

(2)教育敘事研究主題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教育敘事研究與其他質的研究方法的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1)由於關注的是作為個體的人的個人性經歷,有時也關注其社會性經歷,因此,教育敘事研究更關注微觀分析,這與人種志研究注重中觀、宏觀分析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2)由於研究目標是了解和認識作為個體的人,因此,教育敘事研究的研究目的不是要形成一種可以運用到他人身上的理論。

在這一點上,它與紮根理論研究是背道而馳的。紮根理論研究的研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形成一套可以移植與推廣到其他人身上的理論。

教育敘事研究之所以強調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經歷故事及其背後隱藏的之於該個體的意義,或許同它的倡導者之一克萊丁寧曾在阿爾伯塔大學攻讀心理學學士學位和咨詢教育碩士學位,並曾當過教師、校內輔導員及咨詢員的經歷有關。

❸ 如何寫教育敘事與教育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❹ 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行動

  1.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 關於質的研究方法,定義是: 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由於教育敘事研究屬於質的研究方法的范疇,因而具有質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徵,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歸納性、對事實的解釋性和建構性等。

  2. 教育敘事研究是行動者直接融入並成為主體的研究。 在教育敘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過自身長期在教育教學的實際生活體驗中,在與對象的直接互動與實際交往中,發生了各種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學事件,對這些事件,教師們通過觀察、分析、反思,而獲得一些見解或解釋性的意見,這就是行動者自身作為主體並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動研究。

  3.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從教育實踐出發,從校園生活出發,從真實教育事實出發,從自然教育情境出發所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顯著特徵在於「實」,它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實事、實情、實境和實際過程所作的記錄、觀察和探究,從而獲得對事實或事件的解釋性意見。

  4.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反思性研究敘事研究的根本特徵在於反思。 教師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經驗,在反思中修正行動計劃,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離開了反思,教育敘事研究就會變成為敘事而敘事,就會失去它的目的和意義。

(三)如何開展教育敘事研究

  1. 要勤於學 教師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提高理論素養,是開展研究工作的准備和基礎。雖然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敘事研究,進行校本教研,不必像大學教授或教育理論專家那樣要求有豐富的教育理論,並直接運用理論開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於說敘事研究不需要理論,理論的價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視的, 因為理論—— 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和智慧, 可以熏陶人們的氣質和精神, 可以提高人們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可以升華人們的思想和理念。 因此,中小學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對更好地開展教育敘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2. 要敏於事 在中小學里,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師感慨找不到可說的話題,可做的課題,可寫的東西。這種現象是由於教師長期忙於超負荷的教學工作,為各種事務所困,對各種問題缺乏敏感性,甚至變得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的緣故。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教師事事處處留意身邊的問題,關注身邊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於開展探討的話題,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學生成長個案、教師成長記錄、教育教學對話、教學設計案例、教學反思案例,等等。 教育教學活動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可成為敘事研究的話題。

  3. 要善於思 勤於思考,善於反思是中小學教師在進行敘事研究中的根本要求,因為當教師試圖「發現」和「講述」自己所遇到的某個教育問題或教育事件時,需要認真的思考:當問題或事件發生後,教師又用什麼方式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入的思考;對問題或事件的解決過程、解決到什麼程度、方式方法如何、總體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 因此,思考和反思是敘事研究的靈魂,教師通過敘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僅可以深刻地領會到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4. 要得於法 教育敘事研究的范圍甚廣,主題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可以說,教師的教育活動范圍有多寬,其敘事研究的領域就有多廣; 教師的工作有多少種類,其敘事研究的主題就有多少類型; 教師的工作內容有多麼寬泛,其敘事研究的內容就有多麼寬闊。 這樣看來,教育敘事研究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格式、統一的規范和統一的要求。的確,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教育敘事研究更具有彈性、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教師在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時就更能夠體現現實針對性,更能發揮創造性,這種方法也就更能為教師所掌握和運用。當然,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也不是說可以任意妄為,無章可循的,它總是內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 有人認為,教育敘事研究的過程要圍繞三個事件展開:現場、現場經驗文本和研究文本。 現場工作是敘事研究者親身體驗生活和獲得現場經驗的過程。 現場經驗文本是指研究者所獲得的現場資料,形成現場經驗文本有多種方法,如講述或撰寫故事、研究訪談、日記、自傳和傳記、書信、談話、現場筆記等。 研究文本是指敘事研究的格式,敘事研究文本可以用文學、詩歌、科學等各種不同的風格撰寫,可以形成描述的文本、解釋的文本、討論的文本、敘述的文本等多種格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一,有鮮明的主題或引人入勝的問題; 第二,有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有解決問題的情境性、沖突性、過程性、復雜性以及師生角色變化等的描述; 第四,有解決問題過程中及過程後的反思; 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獲得的經驗或教訓,所蘊含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升華或啟發。 教師如果對敘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並進一步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並有利於推進校本科研工作。

(四)深入認識和開展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敘述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提出來後「我」是如何想方設法去解釋問題的; 設計好解決問題的方案後「我」在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障礙,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嗎?如果問題沒有被解決或沒有很好地被解決,「我」後來又採取了什麼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麼新的問題? 當「我」這樣敘述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時,已經在思考或反思,這也就使「我」的經驗性教學轉化為某種反思性教學。 更重要的是,當「我」這樣敘述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時,「我」已經在收集研究資料和解釋研究資料。 敘述的內容也就構成了「我」的可供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 這種研究報告使以往的「議論文」、「說明文」式的研究報告轉換為某種「記敘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記」式的、「口語」化的心得體會。 它顯得更親近讀者或聽眾,更容易使有類似經歷的人通過認同而達到推廣。 這樣一來,校本教研的基本過程就轉換為由中小學教師講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

第一,是我講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行動研究的報告都可以視為一種教師的「自傳」。

第二,講述的是一個過去的、已經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或發出的某種指令。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然」的教育實踐,而不是「應該」的教育規則或「或然」的教育想像。

第三,所報告的內容往往是我參與的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真實的教育事件。

第四,所敘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種「情節性」。「情節性」顯示為某種偶然性節外生枝,使人感覺既突然波折,又真實可靠。

第五,採用的是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這種歸納的研究方式使校本教研在提升相關的教育理論時顯示出某種「紮根理論」的道路。 教師在敘述自己的個人教育生活史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到底發生了哪些教育事件。 這種敘述使教師開始進入「研究性教學」的境界。 當教師講述自己教學研究的過程及其發生的教學事件時,教師可以不必盲目依賴於傳統的概念體系和邏輯技術。 教師講述的教學事件與教師寫的教育論文相比將會發生一些變化,將變得有「情趣」、「活潑」、「生機盎然」;變得「日常」、「親切」、「生活化」;變得更「動聽」、「可讀」、「可愛」、「令人感動」、「使人受啟發」、「俏皮」、「歡快」、「美妙」、「音樂性的」、「有韻味的」、「有靈性的」、「讓人心領神會的」、「引起共鳴的」。 如有的地方就抓住共性問題,針對「課堂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變革」、「課堂教學與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等主題,開展群眾性的說課、評課、議課,通過「我講我的故事」,教師們把自己在變革過程中的體會、感悟、思考、變化以講故事的形式現身說法,並將這些故事作為「敘事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廣,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❺ 怎樣寫一篇優秀的教育教學敘事案例文章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敘事研究主題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匯聚寶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307
祛痘促銷活動 瀏覽:169
萬聖節ktv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24
人保的電子商務 瀏覽:674
酒吧活動促銷語 瀏覽:295
私人餐飲推廣方案 瀏覽:189
迎新生活動策劃方案幼兒園 瀏覽:171
北京蘇寧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
高品牌的旅遊鞋搞促銷活動 瀏覽:815
阿里巴巴帶你玩轉電子商務 瀏覽:364
壽司店新店推廣方案 瀏覽:730
電子商務產品承包合同 瀏覽:543
義烏跨境電子商務情況24 瀏覽:156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網站管理與維護規劃書 瀏覽:14
無錫市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987
上海移動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613
南雄電子商務 瀏覽:758
電子商務安全策略問題的考慮 瀏覽:40
空調促銷活動策劃方案設計 瀏覽:665
北京極簡電子商務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