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申請書中的指導老師評價怎麼寫
指導老師的評語應該圍繞著項目的可行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等來做評價。
指導老師的評語示例:
該科研項目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操作性強,可行性高。而且具有極強的創新性和創造性。
拓展資料:
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各級政府成立基金支撐的縱向科研項目(課題)、來自於企事業 單位的橫向科研合作開發項目(課題)和學院自籌科研項目(課題)。
從高校角度看,科研項目可分為校外科研項目(項目研究經費來自校外)和校內科研 項目(項目研究經費來自校內)兩大類。
校外科研項目又可分為縱向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 項目兩種。
廣東省縱向科研項目是指: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社科規劃辦 、教育部、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社科規劃辦、廣東省教育廳、湛江市(或廣東省其它市 )科技局等政府科研主管部門批准立項的各類科學研究項目。
橫向科研項目是指由其他政 府部門(含國家部委、省市部門)、企事業單位、公司、團體或個人委 托我校教學科研 單位或教師進行研究或協作研究的各類課題,包括國際間企業合作項目。
『貳』 求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一個~~~急!!!
白色污染塑料袋問題
校園關系
家庭關系
環保
傳統節日
這些是我自己做過比較好做的社會問題。
研究方案一般是:1.確定問題 2.查找資料 3.問卷調查 4.數據分析 5.匯總研究 6.展示成果
再列一些給你:
一、哲學類
1.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開創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唯物史觀的發展
3.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
4.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與實踐
5. 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調查
6. 堅持群眾觀點、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的典型調查
7. 社會轉型期人們思想觀念變的調查與分析
8. 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典型調查
9.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的全面發展研究
10. 網路社會中人們交往關系的變化與倫理道德的新課題研究
11. 社會主義榮辱觀調查
12. 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濫的表現及其原因的調查與分析
13. 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經驗和做法的調查研究
14. 當代大學生人生追求的調查與分析
15. 當代青年個性化發展的調查與哲學思考
二、經濟類
16.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7. 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18. 農業勞動力轉移對策研究
19. 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20. 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
21. 溫州企業發展的現狀與思考(溫州模式的再思考)
22. 我國與周邊地區經濟一體化問題研究
23. 壟斷行業改革問題研究
24. 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研究
25. 浙江省「山海協作」項目調查
26. 農民收入問題研究
27. 農民賦稅負擔問題調查
28. 民間投資問題調查
29. 貧困大學生問題研究
30. 地下錢庄問題研究
31. 公共事業民營化的案例研究
32.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調查研究
33. 人才市場、技術市場發展調查
34. 各類企業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調查
35. 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典型調查
36.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典型調查
37. 農業產業化研究
38. 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調查研究
39. 名牌戰略案例分析
40. 城鎮化的調查和分析
41. 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調查研究
42. 暑期居民消費新高潮的調查
43. 暑期居民的新消費趨向
44. 商家頻繁推出促銷政策的分析與比較
45. 物價上漲居民的反映與承受能力
46. 超市連鎖經營或會員制若干思考
47. 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48. 企業文化構建過程中的問題
49. 營銷政策方面經驗
50. 當地經濟開發區建設的特色
51. 城建投資規模是否適度的調查
三、社會學類
51. 稅費改革給農村帶來的變化的調查
52. 當代中國農村家庭結構與功能變遷調查
53. 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調查分析
54. 目前職業的社會聲望研究
55. 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56. 單位制度和社會歸屬感研究
57. 社會誠信度現狀及其影響調查
58. 社會公平感與納稅行為的關系研究
59. 新社會階層的調查研究
60. 就業方式、就業觀念變化調查研究
61. 家庭保姆問題調查
62. 社區服務問題研究
63. 家庭暴力問題研究
64. 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
65. 婦女地位及婦女問題調查研究
66. 當代社會變遷中消費文化興起問題調查研究
67. 社會生活中中介組織的現狀、成因及發展趨勢
68. 城市與農村生育觀的差異、變化趨勢及原因分析
69. 農地徵用中侵犯農民利益情況調查
70. 農民對土地的意識變遷及其成因調查
71. 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政策和社會援助工作研究
72. 城市中農民工現狀調查
73. 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及其測量研究
74. 大眾傳播中表達的價值觀對受眾的影響調查
75. 時尚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76. 網路發展及其對青少年影響研究
77. 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
7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問題
79. 社會保障體系任一組成部分的發展情況
80. 規范勞動力市場管理和拓展就業渠道的途徑問題
81. 社區治安存在的問題和因地制宜的防範措施
82. 普通居民家庭的收入情況
83. 城市臨時人員尤其是外來民工的子女受教育問題
84.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調查
85. 村鎮精神文明建設的現狀與對策
86. 農村勞動力外流對農業的影響
87. 青年農民素質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88. 農村家庭收入與支出結構分析
89. 當地農民文化生活現狀及文化產業結構調查
五、教育類
90. 學生迷戀網路問題調查研究
91. 大學生結婚的理性思考
92. 稅費改革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影響
93. 新一輪課改的跟蹤調查研究
94. 中小學暴力事件調查
95. 中小學學生道德現狀調查
96. 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問題研究
97. 現代科技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98. 推進素質教育的調查研究
99.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
100. 調整教育結構,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調查研究
101. 我國遠程教育發展調查與研究
102. 學校實行科學社區管理調查與研究
103. 大學生校外租房問題調查
104. 如何看待學生課桌文化問題
105. 大學學生戀愛行為調查與思考
106. 如何看待大學安全問題
107. 怎樣處理學校食堂和學生關系問題的調查研究
108. 學生罷餐的理性思考
109. 學生集會問題調查研究
110. 新時期大學教師和學生關系調查與研究
111. 學校如何節約水電調查與研究
112. 大學生文明舉止問題調查研究
113.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和途徑方式調查研究
114. 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和心理素質的調查研究
115. 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調查
116. 新時期學生幹部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117. 學生宿舍通宵問題調查與研究
118. 大學生信用問題調查與研究
119. 貧困大學生鑒定標准與方法研究
120. 加入WTO、留學潮和教育的改革開放研究
121. 從學生角度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122. 大學生創業的理性思考
123. 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與改革調查研究
124.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
125.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大中小學教育
126. 民辦教育發展典型調查
127. 少數民族教育發展調查
128. 基礎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問題
129. 農村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情況調查
130. 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情況調查
六、管理類
131. 食品安全狀況調查
132. 我國私營企業二次創業問題調查
133. 中國家族企業問題調查研究
134. 信息化對企業價值增值作用調查與分析
135. 中國企業家隊伍成長與發展的調查與分析
136. 企業在創新中發展典型調查
137. 非法傳銷活動的調查與分析
138. 非營利組織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規范化調查研究
139. 影響中國基層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調查研究
140. 反腐倡廉典型調查和案例分析
141. 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查與分析
142. 衛生服務中心及私人診所狀況調查
143. 公共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與分析
144. 城市化進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
145. 村民自治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46. 加入WTO後商會(企業家協會)現狀調查與分析
147. 醫療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148. 服務型政府建設個案研究
150. 城市社區發展調查與研究
151、其他,可結合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聚焦一些熱點、對社會發展有實效的問題展看調查。
以上課題僅供參考。
『叄』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與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有什麼不同
創新性實驗計劃僅是指的試驗方面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為的是培養全面科研能力的學生
『肆』 河南師范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總結表怎麼寫
科研訓練按照寫畢業論文的框架結構寫,包括選題方向,自己的思路,目前進行到什麼階段了等等。
具體而言:
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二、研究背景及意義
三、研究依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總結報告:
一、科研內容
二、通過內容獲得的啟示
三、遇到的挑戰
四、自身收獲
『伍』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即srtp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研究方向有很多,一般都有橋梁設計,建築受力結構設計,srtp主要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能力,可以向老師索要課題,也可以研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自己覺得哪裡不合理,怎樣可以改善。
『陸』 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培養方案,主要能具體說一下所學的課程有哪些
哈工大動力工程系建於1954年,是我國最早的動力工程學科之一,1955年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培養研究生,1994年6月,以哈工大動力工程系為基礎,成立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能源學院)。1996年建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准按一級學科授予博士學位。2007年,該一級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擁有6個二級學科:動力機械及工程(2001年國家重點學科)、熱能工程(2007年國家重點學科)、工程熱物理、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由2個系和8個所(中心)組成,設有3個本科專業,分別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下設六個二級學科,即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
能源學院現有教師、教輔人員82人,其中:專任教師71人,教輔1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27人)、副教授26人。
學院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中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級人才。畢業生中有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有多人在國家部委、省、市的領導崗位上任職,1人入選五十位中國知名企業家。
科研基地:
哈工大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設有一批國家、省部級教學科研基地:
n 國家教學基地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流體力學)
n 國家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流體力學)
n 國防科工委重點專業1個:熱能動力工程
n 國防重點學科1個:航天熱物理
n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發動機汽體動力實驗室,動力機械及工程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工程實驗室
n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項目:
學院近年來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省部委的重大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已應用於200MW、300MW、600MW電站機組;清潔燃燒及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自然能源與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高級物理低溫系統;資源一號衛星、風雲三號衛星;葉輪機械通流部分三維流場結構控制與優化;航空航天渦噴渦扇發動機;導彈發動機;艦用動力裝置;1000MW水力發電機組關鍵技術研究;飛機空中加油系統;坦克、自行火炮、導彈牽引車等液力傳動系統;大型石化生產裝置自適應控制系統等。
獲得榮譽
先後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
對外交流
了繼續拓展科研領域,趕超世界水平,學院一直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比利時、荷蘭、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諸多發達國家進行長期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
專業設置
該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熱能工程、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及工程、空調與製冷。
熱能工程專業方向:熱能工程是研究熱能的釋放、轉換、傳遞以及合理利用的學科,它廣泛應用於能源、動力、空間技術、化工、冶金、建築、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培養從事熱能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方面的研究、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本專業方向對應熱能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熱力發動機專業方向:熱力發動機主要研究高速旋轉動力裝置,包括蒸汽輪機、燃氣輪機、渦噴與渦扇發動機、壓縮機及風機等的設計、製造、運行、故障監測與診斷以及自動控制。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鐵路及輕工等部門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的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2000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包括:發電設備研製、設計及生產部門,大型電站,航空、航天發動機研究、生產部門,船舶發動機研究、生產部門,以及萬化系統動力設備研製、生產、運行部門等。
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專業方向:主要研究流體機械及其工作系統自動化,流體循環系統節能等,在水電水利、機械製造、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工程機械、食品紡織、航天航空、艦船武備乃至市政設施、工民建築等部門都有廣泛的應用。該專業方向包括流體機械及各類流體動力系統的設計、運行及其自動化管理、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等,培養從事葉片泵、水輪機、風機、液力、流體傳動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動、粘彈性非牛頓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及產品開發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空調與製冷專業方向:主要研究製冷與低溫技術。它廣泛應用於能源、航天、航空、汽車、石油化工、食品與葯品的生產、醫療設備與空調製冷設備的生產等領域。本專業方向培養從事空調製冷工程與設備的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開發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製冷及低溫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飛行器動力系統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臟,是航空、航天器中最關鍵部件。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水平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和實力的標志。
該專業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進動力的理論與技術。培養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環境及其它相關領域從事熱力動力方面的研究、設計、實驗、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飛行器動力工程屬多學科交叉、技術密集型專業,下設4個研究方向:發動機設計與工程(含結構完整性分析與CAD);發動機流動與燃燒(含工作過程模擬);發動機控制與測試技術;發動機強度振動及故障診斷。
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將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工程力學、機械原理等基礎知識,空氣動力學、工程熱力學、固體力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飛行器動力裝置原理與結構強度等專業基礎知識。主要為航空、航天、艦船等工業部門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對應的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發動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航天發動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艦用燃氣輪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及民用燃氣輪機研製、生產部門等。
核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響逐年增加,在能源、資源、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等方面有廣泛應用。隨著我國核技術及核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核技術領域投入的不斷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質的核科學技術人才補充到相關單位。本專業培養具備以核工程技術、工程熱物理為主,以機械、電工、計算機技術等為輔的基本知識結構,理工結合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將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工程力學、機械原理、電工電子等基礎知識,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核反應堆物理分析、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核動力裝置與設備、核反應堆安全分析、核反應堆設計原理、核動力裝置測試技術、核動力裝置運行及控制等專業知識。
該專業所在的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有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工作流動站,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有密切的學術交往與合作。
畢業生除攻讀碩士學位外,可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軍事部門、核電工業和輻射科學相關的科研設計單位、核電站、高等院校等從事規劃、設計、運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工作。
自2010年起,能源學院按大類(能源動力類)招生。2011年共招收本科生192人。2011年,全院有四年制本科生762名,共29個班。其中一年級本科生由基礎學部統一管理。
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我院原有的三個本科專業(熱能工程、熱力發動機、流體動力機械)合並為一個新的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原有的專業設為專業方向,同時開辟了空調與製冷、大氣污染控制兩個新的專業方向。2002年申報成功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並於2003年9月招生。2008年申報成功核反應堆工程專業,2006級的4位學生和2007級的7位學生調至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習,2008年核反應堆工程專業開始列入學校招生計劃,首批招收22名學生。考慮到社會需求,2010年開始取消大氣污染控制專業方向。
精品課程
能源學院共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4門省級精品課程(含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此外還有燃燒學、工程熱力學),另有校級精品課程3門,一門雙語教學課程。
節能減排大賽
在全院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的全國性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是教育部落實國家「節能減排全民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節能減排學校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之一。競賽以「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為主題,以「培養普及節能減排意識,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宗旨,每年舉辦一屆。目前,該項賽事已成為全國各高校普遍認同的國家級主題競賽之一,並在全社會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是該項賽事開展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競賽。
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作品1980件,覆蓋182所高校,是該項賽事開展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競賽。通過網評(2011.6.11-6.25)、會評(2011.07.4-5)、決賽(2011.08.07-10)三個階段,我院共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再看: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汽車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設兩個專業方向:
1.內燃機:研究內燃機的性能優化、設計和測試技術。
2.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常規熱能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控制、新能源開發。
本專業以工程熱學、機械學、控制技術為課程教學主線,注重自然科學、經濟、管理和人文知識的教育,輔以工程設計和計算分析軟體的訓練,學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能力強,具有扎實的熱學、機械學、控制技術綜合知識,具備創新精神、較高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才能。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內燃機、汽車、熱電、核電等能源設備及其相關產業,有很多已成為企事業的中堅骨幹力量。
主要專業課程
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燃燒學、汽車構造、內燃機原理、內燃機設計、熱能與動力機械測試技術、熱能轉換裝置原理、大氣污染控制、能源概論、動力機械CAD、熱力設備與系統、風力發電原理等。
畢業生適用工作領域
畢業生能夠在內燃機、熱電、核電、汽車、能源、環保、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冶金、化工等眾多領域從事動力機械與熱力設備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控制、管理、營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