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幼兒游戲活動方案
這樣的活動方案還多哦,喜歡嗎?點個贊!私信發你學前(二)班防火意識教育《著火了,我不慌》;活動目標了解有關火的基本知識,懂得不隨便玩火,知道火警電話及簡單的防火知識。;活動准備收集有關火災和滅火的錄象碟及磁帶。;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以火為主題展開討論,說一說火對人類有利的方面(烤火取暖、燒水、做等)。 2、;幼兒觀看有關火災的錄象,討論火災對人的危害:"火災會燒毀我們的房屋、財產,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和生命。 3、;引導幼兒討論,如果遇到火災怎麼辦? (1)火情發生時,先用水(沙子、棉被等)隔絕空氣滅火。 (2)火勢漸起時,到鄰居家求救或打火警電話119。 (3)火情嚴重,火勢猛烈時,用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沖出煙火區。4、;放有關滅火的錄象,讓幼兒了解消防員是如何救火的,培養幼兒熱愛和尊敬消防員的情感。5、;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防火,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火意識。(1)啟發幼兒討論形成火災的原因。(2)啟發幼兒討論如何防火背景:"消防日"在以往是我們小班孩子從不涉及的活動,因為老師的忽視、成人認識上的偏差,認為3歲的孩子是倍受保護的,只要大人在,他們是決不會受到"火"的威脅。再者孩子那麼小會懂什麼!認識上的種種誤區讓我們小班孩子遠離"消防"。;但"二期理念"卻重新給我們"洗禮",讓我們重新認識孩子,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觀--;"消防"活動也正因為這樣的理念引領,被推進了我們的日常教學進程中,下面就是我們班的有關活動記錄:;案例一:消防活動全園性--周一國旗下講話"你們知道'119'是什麼日子嗎?"鄭老師問了三四個孩子都回答不上。"著火了該怎麼辦呢?"鄭老師的提問又在一些孩子的抓耳撓腮中沉落。由園長與個別孩子的互動中折射出孩子對"火";對"消防"意識的匱乏。反思:1、對學前兒童的"消防"教育刻不容緩。2、在國旗下講話中我們小班寶寶初步對"119"有了感知,知道"火"是危險的,但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案例二:消防意識日常化:散步中--"牆上那個紅紅的罐子是什麼?"乘著帶孩子們散步的機會我指著牆上的"滅火栓"問道。你們知道它們要來干什麼的嗎?"我又具體的問。一片啞然。"那是滅火器。"我自問自答到。然後又追問:"滅火器要來干什麼的?你們知道嗎?"迎來的仍是孩子們的茫然眼神。"當有東西著火了,我們就可以拿滅火器來把火滅掉。"繼續自問自答。忽然小星出了一句話"發燒了,也可以用它來噴一噴。"運傑的話並未引起其他寶寶的疑異,似乎是一種沉默的認可。"發燒了,怎麼可以用滅火器噴呢?"我的話剛說完,小星又插了話"可以的,我在電視里看到的。""發燒了頭會很燙的,噴一噴就不燙了。"佳音竟然還會為小星解釋。反思:經常出入於樓層的走廊,卻從未引導過孩子去關注"滅火栓",在寶寶們的眼中那隻是一個擺設,或者連擺設都不是,只是牆的一部分。運傑、佳音的話讓我們體驗到孩子的想法是"獨特"的,他們已經有了"遷移"的能力,並以自己的認知角度去理解周圍的一
2. 求個適合8—12歲兒童玩的團體游戲。要能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活動方案是什麼
一、扮時鍾
>游戲規則:
>1、在白板或牆壁上畫一個大的時鍾模型,分別將時鍾的刻度標識出來;
>2、找三個人分別扮演時鍾的秒針、分針和時針,手上拿著三種長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時鍾的指針)在時鍾前面站成一縱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牆壁,
>扮演者看不到時鍾模型);
>3、主持人任意說出一個時刻,比如現在是3小時45分15秒,要三個分別扮演的人迅速的將代表指針的道具指向正確的位置,指示錯誤或指示慢的人受罰
>4、可重復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時扮演時鍾的分針和時針,訓練表演者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
二、吃蘋果
游戲規則:一個人坐在板凳上手背後,另一個人眼睛用布蒙著,站在他背後,拿個蘋果喂他吃。分幾組進行,最先吃完的為勝方。
提示:也可以吃別的水果,如西瓜等。
三、瞎子背瘸子
游戲規則:當場選6人,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當「瞎子」,用紗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為「瞎子」指引路,繞過路障,達到終點,最早到達者,為贏。其中路障設置可擺放椅子,須繞行;汽球,須踩破;鮮花,須拾起,遞給女生。
提示:這游戲可加強溝通配合能力,活躍氣氛。強烈推薦這個,還適合小孩子玩,也不危險,都是我從別人那裡看到的!
3. 小游戲活動策劃案
寫作思路:這部分內容應根據策劃書的特點在以下項目中選取內容重點闡述,具體項目有:基本情況簡介、主要執行對象、近期狀況、組織部門、活動開展原因、社會影響、以及相關目的動機。
其次應說明問題的環境特徵,主要考慮環境的內在優勢、弱點、機會及威脅等因素,對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將內容重點放在環境分析的各項因素上,對過去現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描述,並通過對情況的預測制定計劃。如環境不明,則應該通過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分析加以補充。
正文:
小游戲活動策劃案:
銜紙杯傳水。目的:增進親近感,考驗成員配合、協做能力。要求:人士選八名一組,男女交替配合。共選十六名員工,分二組同時進行比賽。
另有二名人士輔助組第一名人士倒水至銜至得紙杯內,再一個個傳遞至下一個人得紙杯內,最後一人得紙杯內得水倒入一個小缸內,最後在限定得五分鍾內,看誰得缸內得水最多,誰就獲勝。瞎子背瘸子。
目的:溝通配合能力,活躍氣氛。游戲規則:當場選六名員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當「瞎子」,用紗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為「瞎子」指引路,繞過路障,達到終點,最早到達者,為贏。其中路障設置可擺放椅子,須繞行;
汽球,須踩破;花朵,須拾起,遞給女生。踩汽球。目的:活躍氣氛,增進協調性和協做能力。要求:人數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組成一組,共五組。流程:當場選出十名員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腳捆綁三至四個汽球,在活動就要後,互相踩對方得汽球,並保持自已得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則勝出。
開火車。用具:無。人數:兩人以上,多多益善。辦法:在就要以前,每個人說出一個地名,代表自己。可地點不能重復。游戲就要後,假設你來自北京,而另一個人來自上海,你就要說:「開呀開呀開火車,北京得火車就要開。」
大夥一塊兒問:「往哪開?」你說:「上海開」。那代表上海得那個人就要馬上反應接下來說:「上海得火車就要開。」
要是對方稍有遲疑,沒有反應過來就輸了。興奮點:可以增進人與人得情意,而且可以利用讓他或她「開火車」得機能傳情達意、眉目傳情。以上就是小游戲活動策劃案。
4. 「兒童教育游戲」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一、、 使孩子在游戲中有交通隱患意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老師教育幼兒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然而由於幼兒年齡小,自控力差、應急反應慢、因此常在游戲中產生散隊,走失的現象。為此在開學初期,就開展「跟著××走」等游戲,讓幼兒明白小動物都跟著爸爸媽媽,從不掉隊,走路時不推擠。從而激勵幼兒在現實生活中也要時刻跟隨著父母,在游戲中不掉隊,以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
同時交通隱患也是給予我們慘痛教訓的啟示。於是父母還是通過一系列的游戲讓幼兒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游戲《開汽車》,首先將場地布置成街道的樣子,分配角色,讓幼兒在游戲中明白,扮演司機的應該注意車子和車子不能碰撞,扮演行人過馬路的時候走斑馬線,認清行、停指示燈,過馬路時要看清是紅燈還是綠燈,紅燈行,綠燈停。
二、、體育游戲滲透自我保護智慧
體育游戲具有競爭、競技和趣味性強的特點,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難度,幼兒參與的慾望一般都比較強烈,這就使得他們在參與地過程中比較容易忘乎所以,會不同程度的產生一些激動的情緒,在加上有允許自由發揮來完成活動的餘地,每個幼兒的活動過程都不可能相同,所以我們也無法完全預料活動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因此要適時地教給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應變方法。如小班幼兒一進入幼兒園,首先面臨的就是如何排著隊走路,此時如果讓幼兒學開火車,小手當輪子,拉好前面小朋友衣服的下擺,並編一首順口溜:「火車開在鐵軌上,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也不擠。」效果一定不錯。又如在開展「聰明的小狗」這一游戲時,為了較好的完成「學習向前爬、側爬、後退爬的動作技能」這一游戲目標,可以採用室內游戲的方法,布置利於幼兒爬動的「草地」,並在其兩邊各放置了小雞、小貓的家,通過向小動物問好和尋找「肉骨頭」 的方式練習各種爬的技能,雖然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卻恰如其分的投放游戲材料,幼兒能更清楚地聽指令小洞,對於「爬」這個動作也能很好的掌握。並減少了等待的時間,活動量也有所控制。
在幼兒進行四散跑和追逐跑時,父母先示範奔跑的動作,再提醒幼兒奔跑時不能低頭向前猛沖,眼睛要學會觀察周圍的情況,避免因相互碰撞而跌到,與此同時進行情境表演學會避讓;如果不慎跌到,要盡力用雙手支撐身體,防止頭部著地;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學會主動告訴,以便及時脫衣、休息,調整活動量。除此以外,父母要經常帶著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無論是晨跑、還是體育游戲都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自我保護意識」滲透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在運動中保護自己。
三、、「角色游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學校為兒童製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結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麼不予理睬,要麼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這次節目引起了父母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大家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並策劃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活動中最吸引孩子們的就是精心製作的那本獨自在家安全手冊了,因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塗色的畫冊,孩子們在塗塗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1.如果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或在睡覺。不論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開門。
2.不可獨自行走,出門總要與朋友相伴。
3.不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食物。
4.如果陌生人對你說:保證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游戲,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跟他走。
當然,僅僅一次角色游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牢記這些安全守則,再把經常在幼兒園玩的「角色游戲」教給父母們,讓「安全守則」成為親子游戲的一部分。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比如父母充當陌生人——
1、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能用他的車載你回家,你該怎麼應付?
2、在游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麼辦?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所以我們會明確告誡父母:不必大驚小怪;即使經過你的糾正,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終會在游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
5. 小班親子游戲活動方案
樓主、自己網路、樓主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學生?
6. 適合小學生室內玩的游戲策劃案
一、貼鼻子
在紙上畫一個人頭,游戲者蒙上雙眼,原地轉五圈,而後讓游戲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貼到人頭上,貼中者得獎。
二、夾珠
在一個大桶內裝滿水,再往桶中放入較多得玻璃珠。游戲者手拿一雙筷子向桶中夾珠。在指定時間內(一分鍾),夾起指定個數(十五個)得獎。
三、妙接對聯或歇後語
主持人要准備好較多的對聯或歇後語。主持人說出上聯或下聯,讓參賽者來接,對的就得獎。參賽者在接對聯或接歇後語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不得提示。
四、聯想ABC
主持人事先把一些單詞或字母做成簽,由參賽者抽簽選擇,並對所抽內容進行聯想,如果能正確並連續地做出三個就得獎。如:主持人在說出run 這個單詞後,參賽者就要做跑的動作來與run這個單詞聯系起來。
五、看誰是投籃高手
主持人事先准備好一個籃球和一個比籃球稍大一點的紙箱(或其它的,能讓投進即可)。參賽者每兩人為一組,分別投籃。一分鍾內,投中最多者為勝。
六、「水手」大比拼
比賽分三組。每組四人。主持人要准備好一個塑料杯,杯里要裝滿水。第一人杯中裝滿水後,主持人喊開始並計時。參賽者不準用手(或其它部位),把杯中的水按順序一個地一個傳替,到最後一個時,計時結束。時間最短的就得獎。
七、猜成語
在黑板上寫一個成語,讓一個人背著黑板,另一個人在前面比劃並讓他(她)猜。比劃者不能說出任何一個字。誰猜中就得獎。
八、終級密碼(猜數字)
先准備好幾個一百以內得數字,寫在幾張紙上。一張紙上寫一個數字。然後,把紙折起來,像「擊鼓傳花」那樣傳紙條。誰拿到這張紙就是幸運的「終極大師」讓別人猜她(他)手中是什麼數。在猜數時,「終級大師」要給一個范圍。猜中者得獎
九、比比誰的眼力好
主持人准備好若干支筷子,若干個空啤酒瓶。參賽者站在啤酒瓶的一側,筷子離瓶口約一米的距離,瞄準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進瓶里,便是優勝者。每人有三次機會。
十、搶椅子
主持人准備好七把椅子。椅子要圍成一圈。每次參賽的人數是八。參賽者圍著椅子跑。主持人以鼓聲(或音樂)為信號。聲音一停,參賽者去搶椅子坐下。一局比賽後,沒搶到椅子的一個人被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搬掉一把。每局下來,人數椅子數遞減。堅持到最後的人為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