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訓機構如何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創造生源
幾乎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在抱怨招生難,然後花大量力氣在廣告、宣傳上,然而在最核心的一些地方卻忽略了。例如課程優化設置,定價及優惠策略等等,今天浪騰君跟大家分享,如何通過課程設置的優化,在不同時期、不同班型設置優惠,創造源源不斷學生流量。
過去,大部分校長,會在全年的課程規劃分為四個學期——寒假短線班、春季長線班、暑假短線班、秋季長線班。然而,98%的校長和老師覺得長線班和短線的區別就是時間長短。
這種普遍卻錯誤的想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傳統以產品為中心的思維,在招生營銷上直接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無法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班型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去設計不同優惠策略,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報5科贈1科或報滿3科打8折等等。
同時,這種思維導致在課程教學上會出現以下問題:教學主管為求更省事,把長線班的講義刪刪減減,就變成了短線班..無法滿足各類不同問題的學生···同樣的模式和課程截止,使得各家培訓機構同質化,得不到學生和家長口碑,無法產生更多的轉介紹。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大家都很努力,學生不買賬,胡亂打折,招生沒起色,利潤也敗光了。
那應該如何改進優化呢?
首先我們得從思維上進行轉變,以產品(課程)轉型以及以用戶(學生)為中心,來進行課程規劃和優惠策略。具體怎麼做?浪騰君以「如何為長線班和短線班設計不同的優惠策略」為例進行分析。
先來說說長線班,過去,我們會想出N種優惠的方法給長線班做促銷,效果參差不齊。如果在羅列,可以寫一篇「機構促銷108招」的文章出來,但意義不大!在開始做策略前,我們試著回答一個問題,學生報長線班的目的是什麼?
現實點來講,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有報長線班的學生要解決「提分」的問題。沒有學生想玩才報的長線班,如果是迫於家長壓力報的,也往往堅持不下來(因為周期太長)。即使他並不靠譜,即使他天天玩,他還是幻想能提分的。既然要提分,學生選擇教育機構的最重要因素就不是錢,而是能讓學生提分的人——老師。
另外,對於機構來說,長線班第一目的是盈利。所以,做大力度的優惠完全是耍流氓。通過上面的目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結論:和短線班比,學生和家長對於長線班的價格是相對不敏感的。這個結論同樣符合機構利益。
做優惠難道對招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不能說100%沒用,理性思考下,一門長線班的課程平均好幾千元,你說誰會為了幾十或幾百塊錢而做決定學還是不學?
所以,我們得到第一個結論,在長線班,任何小優惠基本都是沒啥用的,那大優惠呢?很明顯,教育行業賣不是標准化產品,更多的是學校和老師的用心。長線班可以說是培訓機構最重要的盈利點。沒有了長線班利潤的支撐,相信學校也很難做好服務,所以驗證,長線班做大優惠折扣,基本是刷流氓行為,真的有,估計學生和家長也會提防著··
那問題來了,如果說對於長線班,過去的打折、滿減等等小促銷和大優惠都沒用的話,難道只能靠著常規的招生來坐等學生自動上門?
別急,上帝關起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所有的優惠,不僅僅只能是在價格上做文章,我們經常會提到,培訓機構不應該只是一個賣課的地方,它更重要的是承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夢想的一個奮斗營。長線班可以理解成用硬知識點解決提分問題的課程。
往深處思考,需要提分的這類學生,除了硬知識點還會需要什麼(依然是以用戶為中心)?
考試方法?學習技巧?快速閱讀?高效記憶等等,這類的學習,對這類學生而言,是否也是非常有價值,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去完成學習的目標?
如果,在進行長線班的營銷上,假如以上內容(課程)的關聯進行優惠的方式給到學生,是不是比打個折更為能夠觸動到學生?問題來了,很多校長會說,我們這里並沒有這些課程,如果送給學生或者說低價給到他們呢?
自己的培訓機構沒有這方面的課程沒有關系,要有資源整合的合作思維。你需要找到擁有這些課程的機構,考察課程、老師和資質等各方面都過關的,然後進行價值整合相互合作。
例如,報名長線班的學員,可以獲得特定課程的免費試聽VIP學員資格,試聽滿意進行報名還可以獲得XX的折扣!(前提是對方的折扣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對於合作的機構,你一來為他們進行背書,二來為他們輸送學生!對於我們而言,如果課程的價值夠大,等於是我們多了一份零成本的超級贈品!而且是具備差異化的!
上面,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如果是以學生的需求進行深入思考,你會發現有更多有價值的「優惠方法」去撬動市場,例如,尋找有價值的資料、電子文檔和教學方式,然後集中低成本進行采購。然後贈送給學生等等··
浪騰君總結,長線班優惠策略,拋棄掉價格導向,轉為價值導向,當你的所有想法都是圍繞用戶(學生)進行時,你會發現一切都會隨你而來。
『貳』 教育培訓機構運營管理方案
2020年,根據第三方數據平台顯示,目前國內共有近45萬家教培相關企業。
今年一整年,吊銷注冊10萬余家,相當於平均每天有254家關門。
雖然疫情的影響終會過去,但是隨著行業的全面整頓。
經營門檻的提高,政策的改良監管,行業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專業化。
機構擁有健康的運營模式,才是穩步發展的關鍵。
01 市場競爭的差異化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差異化定位是最正確的答案。
通過對周圍一定范圍內機構進行整體劃分,明確我們自己的獨特賣點。有人是走低價路線,我們就走高價優課戰略;有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們就專研一個不斷提升。
在市場宣傳和咨詢銷售的過程中,不斷向家長輸出和強調我們的獨特賣點,通過不斷的重復重復,讓大家形成特有的印象。類似於「學舞蹈,就去xx機構,雖然課程比其他家貴一點,但是效果挺好的,孩子也喜歡。」
校區想找到自己的賣點,應該是基於家長的需求、產品課程定位和學校老師能力實際情況。獨特賣點一定是家長需要的,競品沒有的,我們自己能做的很好的。
通過塑造出機構的獨特賣點,與競品形成差異化,避免同質化競爭。
02 招生宣傳的創意性
生源是教培機構的生命線,每年的春招、暑招、秋招、寒招都是一場眾多機構的「戰役」但是家長們對各個機構每年反復促銷的宣傳活動已經審美疲勞,對套路已經免疫了。
如何打造機構特有的招生宣傳體系,在時機下迅速吸引家長的關注,是機構解決生源問題的難點。
以即將到來的寒假為例,其實提前就應該規劃了,而不能等到孩子都放假了才剛剛開始,那就晚了。要通過從12月到1月延續性的創意招生策略,長效的活動來帶動流量,打造特色的寒托班體系,從而完成機構招生的引流-運營-轉化過程。
03 機構經營的數據化
據我們所了解,目前教培機構的管理者大都是教師或者銷售出身,真正懂運營管理的人少之又少。
如何運用數據為教師做考核,如何看數據運營學校?日常開銷為什麼那麼大?我的學校到底賺了多少錢?如何實現利潤提升?
教育培訓也是一家企業,運營企業就是要看數據,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從數據中看其中運用的效果。
校長作為機構的管理者和決策人,必須要學會以客觀的數據對機構的運營現狀進行分析。
例如效益類指標(營收、毛利率、凈利率、營收增長率、凈利增長率等)、成本類指標(獲客成本、銷售成本率、研發成本佔比等)、人才類指標(試用期轉正率、員工年度離職率、管理幹部離職率等),還有運營類指標、效率類指標等,通過指標分析校區的運營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機構的持續化經營。
經歷過2020年初的疫情,教培行業已經在半年內完成了自凈。
據分析,未來五年行業將在全國范圍內更加集中和規范。
2021年成為關鍵性的一年,機構校長迅速壯大校區的時間節點。
通過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創意性的招生宣傳,數據化的機構經營,機構健康常態化運營穩步發展。
『叄』 辦一個輔導班,該怎麼安排課程,有沒有技巧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是小島語文。
即使是網上學習,很多中小學也給同學們安排了課程表。相比傳統課堂學習的課程表,線上課程表似乎少了很多學時。家長們擔心,這樣的學習安排是否有利於小學生們的學習?不管是什麼方式學習,課程表是一個學習進度和計劃,讓學生們對每天的學習有清晰的認識。家長們覺得線上課程表學時少,就擔心孩子學習時間變少了,其實是對線上學習的錯誤認知。不管是線上學習還是線下學習,家長都需要督促小學生學習,在家學習一樣不能鬆懈。如果家長做不到,就不要怪網路課程沒有用。
線下課程表,就是對即將開學的這段時間一個銜接。線上課程表,是我們一整個學期整體的學習規劃,兩者相輔相成,希望家長們能配合好學校的學習計劃,家校共同把學生的學習抓好,在家的學習也不能鬆懈。關於哪個課程表更有利孩子的學習,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肆』 培訓機構的課時設置依據是什麼
那得看你是大班學習還是一對一學習了,要是大班的話,他們會設置比如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的課程,那得看上課的時間而定。但如果是一對一輔導的話,具體的上課時間根據孩子的時間安排,是很便利的。之前我家孩子在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學習,老師根據孩子的目前學習情況制定的一個長遠計劃。每個階段的方案都是連貫的,興趣和習慣的改變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做輔導方案的時候是有計劃的,長期的輔導方案和短期的輔導方案在輔導目標方面是不一樣的,而且前一階段的效果需要後期階段進行維護和鞏固。如果只是短期的輔導,輔導重點是不一樣的。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