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農村的想利用自家的農田種樹苗做苗圃,但我什麼都不懂不知道需要辦些什麼證還有銷售該走如何渠道
需要辦理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和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到當地縣級林業部門種苗中心辦理.如果要開店銷售,則還需到當地工商部門辦理相關的營業執照.
② 園林苗圃規劃書
、項目名稱
二、項目背景:
根據**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處原**苗圃需要異地搬遷。按照建設部《城市規劃建設指標》和《河北省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規定,城市苗圃用地不得少於建成區面積的2%,苗木自給率80%以上。因此,我區還需要新建面積不少於210畝的城市綠化專用苗圃。
目前我市已經確定了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如果新苗圃不能及時完成建設,我區將消耗大量資金到市內、外其它苗木生產基礎地購買苗木,這對我區的城市綠化建設極為不利,對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也會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苗圃建設勢在必行。
三、項目建設條件
**苗圃位於貫通**市區和**區的必經之路——**大道北側,南側正對**公園,東側與**區行政中心隔河相望,距著名的**景區1.5公里,西側是**生產基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苗圃地勢平坦,土層肥厚、水源充足,適合各類苗木繁育,符合苗圃建設的立地條件。建成後可滿足我區城市綠化建設苗木供應的要求,將為我市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打下堅實基礎。另外,**苗圃處於城市區西部農村,地價較為便宜,可節省大量建設成本,具有較強自行性。
四、項目建設規模和內容
**苗圃建設總佔地預計210畝,其中苗木生產用地150畝,花卉生產用地35畝,溫室、組培室等設施用地15畝,管理用房、倉庫及道路等其它用地10畝。苗圃建成後將以發展特色鄉土苗木,引種外地名優苗木和培育時令花卉為主,保障城市綠化美化苗木供給的同時,還將進行苗木科研工作,推廣科研成果,提高我區整體苗木生產水平。
苗圃建設主要進行土地平整、圍牆、管理房倉庫及操作房、道路大型日光溫室、組培室、生產供電、供水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將引進運輸車2輛,園林機械、工具等,使新苗圃實現苗木生產現代化,提高苗圃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再有,苗圃還需引進苗木30萬株,確保苗圃當年就可以實現苗木生產供應和銷售,盡快投入正常運營。
五、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渠道
(一)項目投資估算
1、苗圃徵用地費用按每畝2萬元計算共計約210畝×2萬元=420萬元
2、苗圃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估算約為300萬元。
3、苗圃苗木引進和新增園林機械按市場價估算為200萬元。
三項合計,該項目投資估算為920萬元。
(二)資金來源渠道
政府撥款投資
六、項目性質與特點
本項目為苗木產業化項目,綠化環保是其特點,以人工方式培植苗木,不會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等排放物,而且苗圃投入生產後因其有大量的樹木有利改善周邊生態環境,苗圃苗木生產主要是為城市綠化供應優質苗木有較強的公益性。另外苗圃還擔負著苗木生產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所以也是政府在育苗業進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基地。
七、項目可行性分析
(一)經濟效益C&Kh{c@}
③ 苗圃基地實習策劃
萍鄉市武功山職業中專
園林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實訓、
實習基地是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提高學生實
踐技術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條件,其建設水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
按照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
本著「整合資源,
調
整布局,突出職業優勢,提高投資效益」的原則,特製定本計劃。
一、實訓、實習基地現狀分析
1.
校內實訓基地
園藝專業現有5個專用實訓室,
1
個200畝的綜合實訓基地,
1個10畝的植物園。
近三年投入資金50萬元,
主要用於園林樹木
護理。在實訓室規劃和建設上,將實訓室功能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
個層次完成學生的基礎技能訓練,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技能和職業
意識;
第二個層次完成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訓練,
三門主幹專業課程
《果樹栽培》
、
《蔬菜栽培》
、
《花卉栽培》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
實物教學手段,
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
打破傳統的先上理論再進行實
踐的教學組織方式,理論實踐融會貫通,知識和技能同步形成;第三
個層次完成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訓練,
根據學生就業的職業崗位進行
強化訓練。
校內實訓基地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
號
實訓室名稱
使用面積
實訓室(場)功能
主要設備名稱
1.
園林植物栽
培露地實訓
場
2
00畝
作為學生園藝及園林技術的實
驗實訓場所,
讓學生掌握主要園
藝園林植物露地栽培的特點,
並
通過實際操作,
掌握園藝園林植
物露地栽培技術。
露地栽培山地
2.
花卉盆景
實訓場
10
畝
主要讓學生掌握盆景製作的工
藝流程,
了解盆景製作所需要的
工具設備,
接受盆景藝術作品的
熏陶,
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盆景藝
術製作,
並傳承我國博大的傳統
山石材料陳列室、
盆景
作品陳列室、
樹樁材料
養胚室、
盆景製作操作
台、切石機、盆缽、器
皿、幾架、配件、製作
藝術。
工具
3.
藝術插花
實訓室
80
m
2
主要讓學生掌握插花製作的工
藝流程,
了解插花製作所需要的
工具設備,
接受插花藝術作品的
熏陶,
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插花藝
術製作,
並傳承我國博大的插花
藝術。
插花作品陳列室、
操作
室、插花固定工具(劍
山、花留等)
、及其他
配套工具
4.
5.
6.
7.
國家職業技
能鑒定站
200000
對內鑒定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並頒發相應技能等級證書,
對外
提供行業內人士相應技能等級
鑒定,
提供初、
中、
高級農藝工、
農業實驗工、
果茶桑園藝工、
作
物種子繁育工、
蔬菜園藝工、
菌
類園藝工、
農作物植保工、
花卉
園藝工、
綠化工、
種子檢驗工等
及技師的鑒定工作。
鑒定場及配套設施
300
畝
8.
2.
校外實訓基地
在校外,
建有實訓基地
5
個,供教師實踐鍛煉和畢業生生產實習,
實現教學
與生產同步,與生產緊密結合。校外實訓基地詳見表2
④ 我想開辦一家苗圃,需辦哪些證件,需注意哪些問題,去農村向村民收購大樹,需要哪些程序,違法嗎
我不知道你那裡和我這邊相同不,一般搞塊地栽上你想種植的苗木就可以了。另外手續到當地林管站申報,到林業局辦一個經營許可證,OK
⑤ 鄉村苗圃的建設規劃
資料一:
上海東郊(三岔港)森林公園設計說明
這一項目是以苗圃改造為主的公園規劃,設計目標鎖定為保護具有地域性、多樣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態系統,提供與自然生態過程相和諧的游覽、休憩、教育、實踐等活動的森林公園。
景觀面貌上採用保護性設計,即最大限度地參與自然,營造具有野趣的景觀。這種景觀空間為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從而帶來了生趣。當人的活動介入到公園中,就產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諧共存時,人和自然之間也就達成了某種默契,形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這種設計理念體現在形態上就是出於對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脈絡上進行新一輪的設計疊加。基地的現有特徵,作為歷史記憶的片段,保留了人類對這塊地的開發痕跡。方格網狀的道路及塊狀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徵,石油加工廠反映了人們對這塊地的破壞,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這塊地的形成過程.這些反映基地變遷過程的特徵,在這次規劃中都予以適當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輪的設計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網(水網,路網),改良形成新穎的游覽車道,並在水陸交匯處形成標識廣場,同時採用大膽的圓弧和斜線將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現代感極強並個性鮮明的新設計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邊的,在草地和林間穿越的800米鋼木棧道(盡端有面江的通透觀景塔)和棧道分支伸出的觀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網路,以及限定核心區域(生態藝術展示區)的環形林蔭大道生命圈。新與舊景觀元素的穿插疊加,形成傳統與現代意識在同一場所中的有趣對話,從而實現以改造為主,推陳出新的造園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從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著手,建設上海水上門戶景觀和集休閑觀賞、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態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郊野公園。
運用國際最新的環保、生態理念,對原基地的植被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調查,注重對原有良好植被資源和濱江景觀資源的保留、開發和利用。
貫徹「自然、生態、野趣、保護、創新、發展」的主題,整體規劃設計理念可概括為:景觀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體現地方精神和場地記憶,用園林的手法延續歷史發展脈絡,為上海創造一座獨特的,有生態、景觀和文化歷史內涵的郊野森林公園。
總體規劃分成濱江景觀區、森林濕地區、原生林地、觀賞植物專類園、濕地鳥園、藝術果園、兒童園、農業景觀區、木屋渡假區、公共服務區、草坪遊憩區、運動休閑區、苗圃區等。
道路交通規劃以人為本、人車分流、以流暢的曲線,動線與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網路狀的風景路網。
豎向規劃強調自然的風貌群落及自然濕地景觀,恢復和再建林地、沼澤、濕地、疏林、平原等豐富多彩的景觀類型。
植被規劃保護已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增設專類園、森林濕地等創新景點,突出森林生態、塑造林間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爛漫的整體景觀。
水系規劃以「自然」、「野趣」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的不同高差,創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濕地、溪流、水潭等多種水的形態。
注重環保節能、綠色能源的製造和利用、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濕地生態系統的凈化等生態設計。
上海東郊森林公園規劃設計一、二期整體考慮,切實貫徹「自然、生態、野趣,保護、創新、發展」的設計宗旨,力求創造一個人工干預下的自然原生態環境;保護利用好基地現有的苗木、水系等資源;大膽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設計創新,體現特色;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兼顧並舉,謀求發展:搭好山水骨架,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健全造血機制,以園養園;改善區域環境,輻射公園周邊地區,達到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公園設計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努力創造一個符合生態、環保、節能性原則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多元的、具有江南水鄉水網地帶森林特點及獨創性的,富有地域文化內涵和自然、現代審美情趣的濱江城市森林公園,讓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
公園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實施,充分利用苗圃現有條件,因地制宜,以綠化造景為主,以保護、創新、發展為目標,營造「自然、生態、野趣」的森林環境,建成東郊森林公園景觀核心區。
二期建設分步實施,先行疊山理水、貫通道路,大力營造經濟生態林,創造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後續招商引資,開發實體項目:「江鮮」特色餐飲、會議休閑度假中心、運動康體保健中心等,以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完美結合。
資料二:
園林苗圃內業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
1、生產用地規劃
(1)播種區 培育播種苗的區域,是苗木繁殖任務的關鍵部分。應選擇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有利的地段做為播種區。
(2)營養繁殖區 培育扦插苗、壓條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區域,與播種區要求基本相同。
(3)移植區 培育各種移植苗的區域,由播種區、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進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則應移入移植區中進行培育。
(4)大苗區 培育植株的體型、苗齡均較大並經過整形的各類大苗的耕作區。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大苗區的特點是株行距大,佔地面積大,培育的苗木大,規格高,根系發達,可以直接用於園林綠化建設。
2、輔助用地設置 苗圃的輔助用地(或稱非生產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管理區的房屋佔地等,這些用地是直接為生產苗木服務的。
(1)道路系統設置
一級路(主幹道):是苗圃內部和對外運輸的主要道路,多以辦公室、管理處為中心。設置一條或相互垂直的兩條路為主幹道,通常寬6—8m。
二級路:通常與主幹道相垂直,與各耕作區相連接,一般寬4m,其標高應高於耕作區10cm。
三級路:是溝通各耕作區的作業路,一般寬2m。
(2)灌溉系統的設置 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統,以保證水分對苗木的充分供應。灌溉系統包括水源、提水設備和引水設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兩類。
提水設備:現在多使用抽水機(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選用不同規格的抽水機。
引水設備: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兩種。
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響機械化耕作為度,開關設在地端使用方便之處。
(3)排水系統的設置 排水系統對地勢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區更為重要。排水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溝組成,排水溝分明溝和暗溝兩種,目前採用明溝較多。
(4)防護林帶的設置 為了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危害應設置防護林帶,以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及苗木蒸騰,創造小氣候條件和適宜的生態環境。
(5)建築管理區的設置 該區包括房屋建築和圃內場院等部分。前者主要指辦公室、宿舍、食堂、倉庫、種子貯藏室、工具房、宿舍、車棚等;後者包括勞動集散地、運動場以及曬場、肥場等。
四、園林苗圃規劃設計成果資料
(一)繪制苗圃規劃設計圖
1、繪制設計圖前的准備 在繪制設計圖時首先要明確苗圃的具體位置、圃界、面積、育苗任務、苗木供應范圍;要了解育苗的種類、培育的數量和出圃的規格;確定應有建圃任務書,各種有關的圖面材料如地形圖、平面圖、土壤圖、植被圖等,搜集有關其自然條件、經營條件以及氣象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等。
2、園林苗圃設計圖的繪制 在各有關資料搜集完整後應對具體條件全面綜合,確定大的區劃設計方案,在地形圖上繪出主要路、渠、溝、林帶、建築區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條件和機械化條件,確定最適宜的耕作區的大小、長寬和方向,再根據各育苗的要求和佔地面積,安排出適當的育苗場地,繪出苗圃設計草圖,經多方徵求意見,進行修改,確定正式設計方案,即可繪制正式圖。正式設計圖的繪制,應依地形圖的比例將道路溝渠、林帶、耕作區、建築區、育苗區等按比例繪制,排灌方向要用箭頭表示,在圖外應列有圖例、比例尺、指北方向,同時各區應加以編號,以便說明各育苗區的位置等。
(二)園林苗圃設計說明書的編寫 設計說明書是園林苗圃規劃設計的文字材料,它與設計圖是苗圃設計兩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圖紙上表達不出的內容,都必須在說明書中加以闡述。一般分為總論和設計兩部分進行編寫。
1、總論 主要敘述該地區的經營條件和自然條件,並分析其對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應的改造措施。
(1)經營條件
①苗圃位置及當地居民的經濟、生產及勞動力情況;
②苗圃的交通條件;
③動力和機械化條件;
④周圍的環境條件(如有無天然屏障、天然水源等)
(2)自然條件
①氣候條件;
②土壤條件;
③病蟲害及植被情況;
2、設計部分
(1)苗圃的面積計算;
(2)苗圃的區劃說明;
①耕作區的大小;
②各育苗區的配置;
③道路系統的設計;
④排、灌系統的設計;
⑤防護林帶及籬垣的設計;
(3)育苗技術設計
(4)建圃的投資和苗木成本計算
資料三:
南京銀杏湖會所綠地設計說明
1 設計的主題思想
主要體現高爾夫會所周圍綠地的景觀性、現代性和高雅性。
1.1 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主要體現在:功能設計的合理性,景觀設計的多樣性,設計尺度的合理性(按照消費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的要求),湖岸設計體現親水特性,植物搭配講究色彩的季節性變化,給會員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滿足人們視覺獵奇的要求。
1.2 創造出現代休閑環境
會所應該是現代休閑氣息很濃的地方,而會館綠地是球場的重要地帶,其直接影響著高爾夫球場的形象,會館的綠地要和周圍的建築形式想協調,進行重點設計。多選擇觀賞價值高的的樹種組織綠地景觀。
1.3 創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種植四季植物,講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個景觀在時間和空間有相應的變化。體現自然生態群落景觀。該地雨水處理要到位,南京屬於南方,多雨水,防止以後下雨後道路上流下的污水影響景觀,要注意合理排水。
2 場地分析
2.1 地理環境分析
銀杏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位於素有「金陵佳麗地,十朝帝王都」之稱的南京市的南郊的江寧區谷里鎮。整個球場緊靠寧蕪鐵路、長江碼頭,寧馬高速立交橋入道口,與經濟開發區相通,距祿口機場3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以湖為依託,規劃有18洞華東最大的國際高爾夫球場及休閑度假區、茶花觀賞區。
會所位於銀杏湖邊,周圍的整個規劃面積有3萬m2,其中原已經有的建築面積有4500 m2 。該會所前的原有地勢(設計廣場的區域)最高,高出湖面4.1m 。該地方的地勢向周圍是逐漸降低的。另外,會所的前的地勢比後面高出2.8m,所以在會所前使用了擋土牆,當遊客們一下車進樓時候,就到達了會所的二樓。
2.2 氣候環境分析
據收集的氣象資料分析,該區域氣象環境為:
年平均無霜期225天
年平均雨量1005.7毫米
年平均日照時數2162小時,日照率49%
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
年度最佳氣節為秋季(9-11月)
最熱月平均溫度 28.1攝氏度,最冷月平均溫度 -2.1攝氏度
最大平均濕度 81%
最大風速 19.8m/s
夏季主導風向 東南、東風,冬季主導風向 東北、東風
3 功能分區
3.1 植物景觀區
植物景觀區即為進入會所前的公路兩邊綠地 。考慮到汽車在公路的有一定的速度,在景觀要求要追求大的植物斑塊和色彩才能增加該區景觀的節奏感吸引會員的注意力,所以在公路的兩邊設計大色塊的模紋,主要有黃色類的金葉女貞,紅色類的紅花繼木,紫色類的紫葉小檗,綠色類的雀舌黃楊。
公路和湖邊之間的距離主要的景觀有秋色植物景觀,熱帶植物景觀 。
其中秋色植物景觀採用的植物有銀杏,池杉,紅楓,並在植物群落的下層種植常綠的火棘球和枸骨之類的小型灌木植物來彌補秋色葉植物在冬季的景觀不足。
熱帶植物景觀的造景主要有棕櫚類的植物用高的棕櫚來做植物的高層景觀,用鳳尾蘭和龍舌蘭做底層植物。再在其之間點綴景石,為了增加該景觀的一點色彩,在景石旁邊植載了迎春灌木。
總之,在植物景觀設計上合理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多用適合該地的鄉土樹種。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植物景觀。
3.2 中心廣場設計
該區域位於停車場與會所之間,面積有1800m2。對該區域設計要考慮的點有:
3.2.1方案分析
(1)要考慮並改造並利用該地原有的山石。
(2)該廣場設計的一個難點、該區的停車場與會所的入口的軸線不在同一軸線。怎使其中心的假山瀑布景點很好的滿足這個區域的形狀,很好的協調這兩個軸線成為了。
(3)該廣場位於會所前,其景觀性與現代性和高雅性對整個會所周圍的景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樣體現它的景觀性、現代性和高雅性也成為了一個難點。
3.2.2 方案比較
對該地設計曾經設計了幾個方案:
方案之1:中心設計為跌水,水流向4個方向。外面用一些方型的的池和花壇來圍合,並在局部點綴一些景石。以次來協調軸線的矛盾。但該方案的不足是,不能滿足廣場功的基本功能要求。缺少廣場所需的平地空間,很難利用現有的空間和地形創造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會加大施工的難度,增加設計的預算。
方案之2:中間設計一個圓形水池來使得其沒有明顯的軸線問題,其它的地方採用精細花紋廣場鋪裝。但這樣設計給人感覺太過於簡單,而且景觀元素太少了!
方案之3,即現有的方案,考慮到該中心假山處的地勢較高,還是設計了一個圓心水池來圍合它,又考慮到人到廣場需要一定的場所感,廣場要與外環境有一定的分割,同時又要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只好在廣場鋪裝的顏色和鋪裝的形狀上下功夫了。在顏色選擇上考慮到交通路色彩暗淡,而廣場設計要體現出歡快,熱鬧的氛圍,所以廣場的外圍的鋪裝採用偏深的顏色,廣場的內圍的鋪裝採用偏鮮艷、明亮的顏色,中間區域使用過度色,逐步銜接,使設計環境與原有的環境相互協調融合,同時又體現了一定的廣場場所感!
3.3 停車場生態設計
停車場位於廣場的西邊,該區採用生態形設計,上層植物用大喬木香樟,使其夏可遮蔭,同時在樹下面種植杜鵑類陰生小花灌木。使其有一定的景觀變化,同時樹下的樹池採用具有高低錯落的形狀來達到「現代景觀」的總體設計意圖。
3.4 會所出發廣場設計
會所出發廣場是會所建築左邊出口前的一塊區域,所有面級有685 m2。考慮到會員們在去球場前要等候桿弟員開車來,所以需要一個地方等候,於是在此地設計了一個小型林蔭廣場。該廣場靠近建築出口的地方設計了兩個單排花架,並在其後面的樹池種植內種植了紫藤,來為其遮蔭,並豐富其景觀。
在單排花架前採用池竹來分隔空間,這樣做的原因有二:
(1)銀杏湖的苗圃基地有大量的池竹,這樣設計也是為了能充分利用該地區的資源。
(2)這樣設計可以增加該廣場的空間景觀,同時又分隔了空間,將電瓶車等候的區域和會員等候的區域相分隔,同時又不失整體性。通過各樹池之間的空隙保持了景觀聯系。
最後,為了豐富真個廣場的景觀,在角落設計了一個林蔭式的廣場,採用高桿喬木高桿女貞做其樹種,並在樹池周圍種植草坪。
3.5 遊船碼頭景觀設計
該景觀區域位於會所後面,臨湖。對面有秀麗的山峰和碧綠寬闊的湖面, 所以可以更好的採用借景手法來豐富該景點的景觀,同時在該廣場上種植高大的棕櫚科類植物來增加它的垂直景觀和現代氣息,並用細致的鋪裝來表現其時尚與現代,並在樹下設置一些露天桌椅來增添其高雅情調,為來此休息的人們提供一個喝茶、聊天、賞景的空間。
3.5.1 碼頭設計
由於銀杏湖的湖面很寬廣,而且景色秀麗,所以在此設計一個供人們在水上娛樂遊玩的場所。該碼頭主要設計了左、中、右三個方向來供遊船停泊,這樣做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間。
在湖岸種植成群的桃柳,使其形成桃紅柳綠、柔枝拂水的景觀
3.5.2 親水平台的設計
該區域位於建築的東北方向,臨湖而建,考慮到遊客們在賞景時需要一個休息的空間以及人的親水性,在此設計了一個親水平台。平台上設計了花架小品來豐富它的垂直景觀。親水平台的兩邊有入水台階,中間的平台上設置了一些現代式的花缽來軟化硬質景觀的僵硬性。
3.6 植物設計說明
植物景觀設計上合理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觀有秋色植物景觀、熱帶植物景觀。
喬木有:銀杏、黑松、水杉、垂柳、棕櫚、香樟、合歡、女貞、烏桕、紅楓、銀海棗、圓柏
灌木有:臘梅、垂絲海棠、桃花、sss金葉女貞、紅花繼木、紫葉小檗、雀舌黃楊、迎春、火棘、毛杜鵑、竹、南天竹、月季、鳳尾蘭、構骨
藤木有:紫藤
還有不同顏色類的草花
⑥ 村種植苗木幫助貧困戶脫貧的計劃書
這個首先要先論證一下當地種植苗木的可行性,銷售成不成問題,路能不能過大車之類的
⑦ 如何在農村種植苗圃
要看你是在什麼地方,南方和北方可以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