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社區活動策劃書應該怎麼寫
2002年8月
一、導 言
因為街道的大力支持,因為各位老師及同學的踴躍參與,因為社會各界的多方面努力,也因為近兩個月來大家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我們首次復旦大學-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班控江街道實習小組的社區計劃的出爐.首先我們應該感謝街道、居委及社區的指導和配合,有了你們的關注和幫助,令大家雖然酷暑炎炎,仍然豪情滿懷。
上海市控江街道地處上海老區——楊浦區的中心地區,有人口高密度、人口老齡化、產業工人居多的傳統老社區。面積2.15平方公里,8.9萬常住人口。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1.7萬人,占總人口的19 %,殘疾人1238名。近年來街道大力發展社區建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基本建立起如敬老院、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各種社會服務設施和體系。
我們這次社區計劃主要結合街道「社區為人人,人人為社區」的社區理念,針對社區老齡人口的種種問題,採用社區過程介入、區域發展、社區照顧及自助互助、社區策劃等模式開展工作,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加強社區凝聚力,敬老愛老。我們這一系列活動旨在提升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從感性和理性上是居民開始思索與社區的關系、社區的需要、自己有沒有意願和能力為社區貢獻;這種貢獻可否被接受、自己可否從中獲得滿足感;讓其明白社區里還有很多弱勢群體需要他的貢獻,通過這些活動對他們產生影響,成為社區建設的踴躍參與者,並爭取建立一支為老服務的志願者隊伍,推動其長效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同時希望通過這些活動,發動起社區各個層面的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全方位地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融入社區,交到好朋友,得到娛樂等快樂和平常的經驗。提神他們在思維和體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能力,使之有長遠的意義,向社區共融邁進。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但是社區建設是個長期工程,我們相信控江街道的社區活動會持續下去,社區建設將更加完善,社區工作更加成功。再次感謝社區領導的支持!
二、相關中心概念
我們的社區活動中,有關理念部份提出兩個中心概念:社區參與 (community participation)和融入社區(community integration).。
社區參與(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指一個健康、較理想的社區(R.Warren,1972),是需要讓居民有一份歸屬感,是社區的一份子,關注社區的需要/問題,並願意為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包括服務當志願者,當社區領袖,向有關當局表達居民需要)改善社區的生活等。當居民能動員本身的資源,運用社區的優勢時,我們會發覺社區內的生活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我們這個活動著重的第一個層面(鼓勵居民在社區擔任志願者, 向有需要的社群作出服務),我們著重參與者能體會社區的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及願意為滿足這些需要作出貢獻,並在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因此,在整個活動中設計中,這些元素都盡量得到體現,例如:讓參與者了解服務的重要性,認識自己的長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作的貢獻和對被服務者的幫助,並加以贊賞。另外,在過程中亦盡量讓他們參與活動內容的設計和實施,培養他們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歸屬感。
社區融入(community integration)倡導的是職業上和社區上的更廣泛意義上的參與,尤其是弱勢群體社區生活的參與,根據廣泛化的法則,即是讓殘障、貧困、有缺陷的群體實實在在的親自使用社區設施享受機構服務,同時參與社區生活建立與社區的自然關系。殘障和無能人士通常較易從社區的主流生活中消失,他們不知曉社區建設新的方向和福利的設立,這種現象稱之為「社會性死亡」。所以,社區融入是評估人們是否積極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目 標
(一)倡導社區對老人家特別是孤老/殘疾老人的關懷,提高孤老/殘疾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提升單親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復者、為老人服務志願者的志願服務精神及社區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社會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三)使單親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復者、為老人服務志願者等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鍛煉和發展自我,樹立或鞏固健康的生活態度。
四、參與者
(一)街道敬老院住院老人,及社區孤老和殘疾老人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和家長
(三)精神病康復者及其家庭的照顧者
(四)為7259家庭服務的社區志願者
㈡ 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目的:豐富社區生活,普及運動理念
口號:我的健康我做主!
形式:版知識問答、趣權味體育
流程:1.請體育方面相關人士發言
2.進行體育知識搶答(可以以有獎的形式來提高參與的積極性)*主要針對少年兒童*
3.親子趣味體育:比如兩人三腿;雙腿夾球賽跑等等
4.總結發言
㈢ 社區活動內容怎麼寫
社區是區內物質、制度及心理文化的統稱。范圍甚廣,從最小的鄰里到大城市都可包括在內。社區環境影響學生,因而影響學校文化, 影響學校教育設施,因而影響學生的成就與行為。以下是社區活動方案參考範本。
一、活動內容範本:
1、「找問題、樹形象、出點子」大討論活動:圍繞愛護公共環境、維持公共秩序、樹立公共形象等創建重點。
組織文化系統幹部職工針對當前還存在哪些不文明現象、市民素質還有哪些方面亟待提升、如何解決不文明現象進行大討論,排查問題、商討對策,在5月份舉辦1場討論會。
2、舉辦文明大講堂:以"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為主旨,宣傳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大興文明之風。
把文體活動與社會公益活動有機結合,弘揚傳統美德,促進鄰里互助,倡導扶危濟困,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圖書館、文化館在各自的大講堂注重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四)、定期督導,確保實效:局監察室、辦公室定期組織對系列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
各單位要掌握好活動進度,對討論實踐活動的開展次數、參與人數、成效等情況進行統計並定期上報,同時收集整理好活動電子台賬資料,以備查驗。
(3)社區活動策劃方案怎麼寫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活動報告範文參考:
隨著寒假的到來,我小組也迎來了第一次的社區服務活動。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應具備基本的素質,雖然天氣寒冷,寒風刺骨,但我們毅然踏上了社區服務的道路。
通過這次活動,希望能夠親身體驗社區服務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回想這次社區服務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很多社會經驗。在實踐的這一天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為社區清掃街道,清除小廣告等等。
這些都是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里,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主動去做,而且要盡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學校,只有學習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盡管工作勞累,枯燥,但卻真真正正地使我們得到了鍛煉,也教會了我們學會奉獻,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
但一旦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的接受。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區服務,奉獻社會,磨煉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