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以閱讀為特色該如何去做
青華幼兒園閱讀活動實施方案 書香滿園 浸潤童心 自忙畔街道教辦關於創意閱讀活動項目開展以來,我園根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需求及園本文化發展現狀,在以學前韻語識字為園本教學特色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閱讀教學活動及閱讀課余活動,經過不斷實踐,我園閱讀活動已逐漸走上正軌。界此,為了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支持與推動臨翔區忙畔街道的閱讀文化發展工作,現將我園近月以來的「閱讀活動」開展情況做以下匯報: 一、指導思想 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利用圖書、繪畫和其它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的技能,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園文化建設,培養幼兒多讀書、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不斷推動幼兒園讀書活動的蓬勃開展。 二、活動目標 (一)推進推廣閱讀活動、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家園合作;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爭創書香校園。 (三)促進教師思想道德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拓展教師知識面。 三、活動主題 書香滿園 浸潤童心 四、活動時間 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日 五、活動領導小組 為確保閱讀活動的有序開展,成立青華幼兒園「書香滿園 浸潤童心」活動領導小組。 策 劃:園辦 組 長:李宇春(園長) 副組長:各組組長 組 員:各班教師 六、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策劃階段(2011年10月上旬) (一)撰寫青華幼兒閱讀活動策劃書。 (二)成立我園閱讀活動組織領導小組,明確分工。 (三)召開全園家長會、教工會等向全園教師、幼兒、家長宣傳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進一步豐富各班圖書角、閱讀角、營造書香濃郁的讀書氛圍。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教師讀書俱樂部 (一)精品書屋:每半個月開展一次全園教職工讀收活動全園教職工推薦文章,園辦負責挑選優秀的專業型文章大家共同閱讀分享,並現場坐談簡短心得。 (二)讀書體會:全園教師,根據上級領導要求或園內要求每人每學期至少兩篇讀書體會,由教研組長檢查確認確保文章的真實並評選優秀讀書體會。 (三)課余拜讀:鼓勵廣大教師利用課余時間,不斷發掘新書,拜讀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收籍,假期選擇一篇或一本優秀文學作品,拜讀並寫一份讀書心得或讀書筆記。 (四)幼兒讀書接龍:各年級組幼兒應依據不同年齡特點,開展相關閱讀活動,在班級圖書角、閱讀區等增添和豐富圖書的數量和種類,結合班級做息時間開展好常規閱讀活動,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班組: (一)結合班級生活常規,保證每天5-10分的幼兒自由閱讀時間。 (二)通過語言活動開展集體閱讀活動初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三)利用每天幼兒午睡前十分鍾,為幼兒講一個睡前小故事。 中班組: (一)在學習園本課題《韻語識字》的基礎上,開展《趣味閱讀》集體閱讀活動。 (二)語言活動中,盡量通過大書讀本,以生動、鮮艷的畫面貫穿教學,提高幼兒閱讀興趣。 (三)每天要排1-2位幼兒在班內做小小廣播員,為全班幼兒講故事。 (四)開展「好書介紹」活動培養幼兒閱讀習慣,鼓勵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歡的圖書與同伴一起分享。 大班組: (一)開展「手繪圖書齊閱讀」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共同給制圖書、編排內容提高幼兒閱讀興趣。 (二)隨幼兒在韻語識字教學中識字量的增加,進一步重視對《趣味閱讀》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每星期一安排1-2名幼兒在國旗下講話。 (四)利用離園活動或晨間活動時間開展幼兒故事,童謠表演。 親子讀書橋梁: (一)利用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活動宣傳發動廣大家長參與讀書活動,為孩子樹立榜樣,同時增強自己的閱讀意識。 (二)帶孩子參觀圖書城,並給孩子挑選一本優秀的讀本。 (三)給孩子講讀本故事或尾間故事,並抄寫交到班級教師,評選各班優秀閱讀家長。 第三階段:總結匯報階段(2012年3月) (一)教師讀書筆記評論。 (二)中班優秀小小廣播員評比。 (三)「書香班級」評比。 (四)大班「閱讀之星」評比。 (五)書香家庭評比。 (六)匯總各類痕跡材料,撰寫活動總上報教辦領導。 閱讀是一個人依靠大腦中的原有知識,積極主動地從材料圖畫、文字等中獲取信息構建意議的過程,它需要擁有知識經驗,閱讀材料及積極的閱讀態度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早期閱讀的目的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學會閱讀,豐富書面詞彙,培養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經驗引導幼兒盡快從依賴閱讀過程獨立閱讀,這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培養,並不是一個學期,一個半年能完成的活動,我們將把閱讀作為一種習慣,讓它成為我們師動、家園生活的部分,旨在讓孩子們在分享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閱讀,在閱讀中悄然成長。 這個方案可借鑒一下。
Ⅱ 一個完整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有哪些步驟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7篇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不同變化。 活動准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裡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像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准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裡怎麼想?爸爸為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裡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4 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活動准備: 呼啦圈、《快樂的小公主》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課題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玩過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的好夥伴呢? 2、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會擔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並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並提出以下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公主住在哪裡?她為什麼不開心?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啊? 2)小公主後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麼找到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呢?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藉以加深幼兒的記憶。 3、教師出示掛圖《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快樂呢?如果自己的小夥伴和家人不開心,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快樂的方法,幫助自己和他人,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生活。 5 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通過老公公動作及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活動准備: 圖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猴子學樣》的伴奏磁帶,樹,猴子面具 活動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誰?現在將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耍,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出示圖一:你看到了什麼,老公公在干什麼?老公公挑著一擔帽子到城裡去賣,坐在大樹下面睡覺發生了什麼事? 3.出示圖片二:猴子在樹上為什麼又蹦又跳,它在干什麼?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麼說,為什麼那麼急,老公公會對猴子說些什麼?猴子有沒有把帽子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那樣後怎麼做的,猴子看見了會怎麼做?猴子為什麼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了,結果如何? 5.出示圖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辦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麼辦法呢? 6、通過音樂欣賞故事:將每幅圖中的關鍵詞語「抬頭、伸手、搔腦袋、扔」貼到相應的畫面中。討論:老爺爺想出的最後一個方法管用嗎? 7.看圖講述:鼓勵幼兒完整講述故事內容,並引導幼兒說說:這是一群怎麼樣的小猴子?這是一個怎樣的老爺爺? 8.表演故事: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某圖片中發生的一件事。用帽子等道具引導幼兒分角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