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番蓮怎麼種 西番蓮種植方法
西番蓮採用種子,壓條,扦插方法來種植繁殖。
種子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秋季播種為佳。
一般選長勢健壯、無病蟲害、高產穩產的植株作為母株,采果形端正、稍重、完全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洗去殘渣後晾乾即可播種。
播時1公斤種子用多菌靈10-20克拌種20分鍾左右,然後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蓋一層薄草,淋足水。
播後應據天氣情況澆水,晴天每天早晚噴水一次,約半個月後開始出土。
當出苗達80%以上時,應及時追肥,可用稀水肥或稀尿素液潑澆以培育壯苗,待幼苗長出4片真葉時移栽。
壓條繁殖方法:
壓條繁殖是無性繁殖的一種,以春季2-3月為宜,是把母株上的枝條壓入土中或用泥土等物包裹,形成不定根,然後再將不定根以上的枝條與母株分離,形成一株獨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壓條時,為了中斷來自葉和枝條上端的有機物如糖、生長素和其他物質向下輸導,使這些物質積聚在處理的上部,供生根時利用,可進行環狀剝皮。
這種方法簡單,生長快,成苗時間短。
扦插繁殖方法:
採用扦插育苗的繁殖的方法。扦插時間以春季2-3月為宜,也可秋插。
選用生長健壯、成熟的一年生枝蔓作扦插材料,將插條剪成具2-3個節,長約10厘米-15厘米,下端切口在節位下1厘米,上端切口離節位3厘米,帶1片全葉的插條。
插條剪切好後,用Abr生根粉25毫克/千克水溶液浸泡30分鍾,然後扦插在口徑8厘米×高12厘米的營養袋內培育,營養土以50%細黃土、50%腐殖土為佳。
扦插深度達插穗長的2/3,插後把營養袋排放在苗床上並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必須澆透,以後視天氣情況澆水保持濕潤。
苗床寬1.0米-1.2米,長度隨地形而定,用竹片搭成弓型支架,蓋上遮蔭度50%的遮陽網,30天後成苗率可達85%以上。扦插到出圃約需3-4個月。
栽培要點:
種植西番蓮,要求種植帶寬、穴大、表土充足、根圈大、架高和密度合理。
種植帶寬1.1米以上,內傾5至8度,內壁傾斜70度以上,種植帶、內壁光滑整齊,種植帶外緣築20厘米×30厘米的小埂。
植距3米×4米,穴口寬60厘米、底口寬和深各40厘米;表土肥且充足,便於回穴和修根圈。
根圈土高20厘米,直徑70厘米以上;攀緣架高度,迎風坡為2.2米,背風坡為2.5米。
水泥桿的樁間距4米,與西番蓮植株行抽走向,畝用量56根。
水泥桿長220厘米,栽入地深度為40-50厘米,地上部高180厘米,拉鉛絲或鐵絲雙層,第一層高100厘米。
栽苗時要適當剪除老葉,營養袋要破袋取出,不能埋入土中。
定苗時用適量腐熟有機肥與沙壤土拌勻,作定植土或蓋土。
定植時要理順根系,分層填土,踏緊壓實。
栽後及時澆根水。新挖的定植穴,栽時苗根頸略高出地平面8-10厘米。
栽後理出樹盤,並覆蓋50×50厘米的小塊薄膜。
黃果種要人工授粉,紫果種人工授粉能提高產量。方法是在花剛開時收集花葯,再用毛筆沾花粉授在柱頭上。
田間管理:
西番蓮初植時,基肥施用應與開穴種植結合進行。
每穴施腐熟農家肥10-15公斤,回填穴土後再種植。
每年采果後要結合修剪及除草施足基肥,每株施腐熟有機肥8-10公斤。
西番蓮追肥一般在定植成活後進行,每月一次,先淡後濃,以施用稀薄糞水為好。
栽後看天看苗及時灌水、排水,並結合施清淡肥或葉面肥2-3次。
葉面肥可用茂碧豐400倍液噴施。
在植株上架後,一般可在新梢生長前、盛花期和盛果期追施以人糞尿為主的有機肥加復合肥。
施肥方法為在離植株基部30-40厘米處挖環溝均勻施入並覆土,以免傷根。
西番蓮對氮肥較敏感,開花前施用過多易導致徒長,應適當多施磷肥和鉀肥。
西番蓮對水分要求較嚴,既怕積水又怕乾旱,開花結果時缺水可導致果小、品質下降和落果。因此在雨季應注意排水,乾旱時要及時澆水。
平時保證土壤不發白,開花坐果期以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間最大持水量,但不漬水為好。以噴灌、滴灌為佳。
行間最好生淺草或覆蓋地膜,以保持土壤水分。忌與瓜類作物間種,以免感染上病毒病。
2. 西番蓮種植方法是怎樣的
西番蓮(Passionfora elis f. flavicarpaDeg),又名雞蛋果、巴西果、百香果、藤桃,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植物。栽培西番蓮有兩種顏色的果實:紫色西番蓮果和黃色西番蓮果,作為紫色西番蓮種植在相對較涼的亞熱帶地區,而黃色的西番蓮時種植在熱帶高原地區。
西番蓮通常繁殖的方法是種子和扦插。種子通常兩個月後喪失發芽力,因此,種子不能儲存太長的時間。采種應選擇一個健康、高產的植株。之後,採收果實,不洗,就能立刻用於種值。如果以後要利用干種子,則清洗果肉,取出種子置於陰涼的地方,然後放入聚乙烯袋或罐中,每袋或罐放入三個果實的種子,並攤薄,兩個月後再放入一個罐子中。
3. 參考範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我以前在滕躍總統的網站上,研究過培訓機構的離線項目。你可以去看看。有很多這方面的課程,以及其他辦學所需的知識,包括入學、管理、培訓技巧、教育信息等,都可以提高你開辦學校的能力。希望能有所幫助
4. 西番蓮栽培技術有哪些
西番蓮的種植和管理 西番蓮(Passionfruit)別名雞蛋果、百香果和激情果等,其果汁營養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B、C及谷氨酸、賴氨酸等17種氨基酸,是鮮食和加工果汁的兼用型良種水果。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良種進行發展。
1.選種
由於西番蓮各個品種(系)的生長結果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不一樣,黃果種需要較高的氣溫,紫果種則適應較低溫的環境,雜交種介乎於兩者之間。因此,植地最低氣溫在5℃以上的, 可選擇黃果種、雜交種;緯度較高、海拔高,且年平均氣溫較低(最低氣溫在—2℃左右),則宜選用較耐低溫的紫果種和雜交種。
2.育苗和建園
(1)育苗
①扦插育苗:生產上一般用優良品種的枝條扦插繁育出來種苗,並用營養袋育苗。當苗長至30~50厘米長時便可出圃種植。
②嫁接育苗:選用耐莖腐病、凋萎病的雜交黃果種作砧木,嫁接易感病的紫果種。接穗選用無病果園中的健康單株。
(2)選地與開墾: 選擇東南、正南和西南向,光照充足、土層厚、肥沃和水源充足的土壤種植。平地要起畦種植,修築排水溝;山坡地要修築梯田後進行等高種植,坡度超過20度的不宜種,梯面築成內傾斜,寬度要1.0米以上。並在果園修築糞池,漚制糞水和蓄水抗旱;另外道路亦要同時規劃設置。
(3)定行向、株行距:種植畦的走向以南北向為好。採取寬株密行,株距2.5~3.0米,行距1.5~1.8米,畝植120~150株。
(4)挖穴及施基肥:定植穴長70厘米,寬為6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優質農家肥10~15公斤、磷肥1公斤和復合肥0.5公斤,分層施下,底土在上,然後起墩15~20厘米。
(5)種植時間:周年均可種植,但以2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春植和9月至10月的秋植為主。
3.植後果園管理
(1)搭架和扶幼蔓上架:種後每行要盡快用水坭柱或木柱立柱搭架,柱高為2.5米,兩柱間距6米,並用8號鐵線搭成上下兩行,每株只留1~2條蔓。當主蔓長到了70~80厘米長時,要及時牽引主蔓上架;待其長至棚頂後,及時摘芯,促側蔓生長。
(2)合理施肥
定植後15天淋施0.5%稀尿素或2%稀糞水,每隔7~10天淋一次,每次淋2~3公斤,一個月後每隔20天在雨後施30克45%復合肥一次。每年每株施農家肥20公斤,每次施45%復合肥1.5公斤,鉀肥0.5公斤,硼砂和硫酸鎂各15克和30克。
(3)防澇抗旱:西番蓮為淺根性植物,喜疏鬆濕潤的土壤,忌積水。因此,夏秋季大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遇旱要及時淋、灌水。
(4)修剪:剪去過密過細的側枝、結果後的衰退枝和病蟲枝;冬季收完果後,只留一條50厘米長的主蔓並只留2~3個僅剩下3節的側枝短樁。
(5)授粉:一般黃果種需要異花授粉,紫果種和雜交種為了提高座果率和果汁含量, 亦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白天11~14時, 當花蕾剛開放時,用鑷子收集花葯,再用毛筆或鑷子將花粉授到異花柱頭上。
4.病蟲防治
(1)西番蓮主要病蟲害為: 莖腐病、花葉病、葉疫病和蟎類、蝸牛等。
(2)防治方法
①防止土壤過濕,遠離瓜類和茄科作物,及時清除和燒毀病枝、病葉。
②當病害剛發生時, 可用0.5%波爾多溶液或75%百茵清800倍噴灑防治。
③對付薊馬:用10%萬靈水1000~1500倍噴灑防治;對付紅蜘蛛等蟎類: 用40%滅病威400倍噴灑防治;對付蝸牛可用6%的密達顆粒在下雨後撒施在樹頭周圍,每次每株2克左右。
5. 花卉種植技術培訓中心
養花要注意幾點:
第一;選盆,素燒盆最好,有非常好的通透性對水和空氣都是一樣,這樣才能讓根部生長旺盛。
第二;土壤很重要,花卉一般都叫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還有些喜歡微酸性土壤比如杜鵑。
在裝盆的時候,最下面要放碎石瓦塊,這樣有利於排水,不至於積水導致根部無氧呼吸腐爛,因為花卉大多都怕積水。
第三;澆水的多少和時候,澆水一般在早晚進行,這樣有利於植物生長,不會對植物造成傷害。澆水要見干見濕,要澆就要澆透,底部出現水為之。
秋季冬季大多植物都是在這個季節休眠,所以水分需要很少,不需要澆太多的水。
第四;溫度,控制好溫度可以延長開花的時間。
植物在上盆後,不能直接放在太陽光下,這樣會對葉子造成無法恢復的傷害嚴重的話會出現死亡。
上盆後放在陰涼的地方等植物恢復正常後在慢慢的放在光下,夏天要避免強光的照射。
第五;施肥關繫到植物生長是否生長健康。施肥要薄肥勤施,在花季是最消耗養分的所以要注意施鱗鉀肥,又足於開花艷麗,如果出現到開花季節還沒開花並且植物生長又很好,就說明氮肥施多了,馬上停止施氮肥。花開過後要及時的剪去殘花減少養分的消耗,有助於在開花。
第六;花卉大多每年都要換一次盆,換盆的時候除去壞根、老根、適當的修剪根部這樣有助於須根的萌發,讓植物生長更加旺盛。
6. 給果農培訓果樹種植技術培訓內容有哪些
果樹種植技術培訓內容有:果樹品種的選擇、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花期管理、套袋栽培、分級包裝、市場營銷等等。
7. 西蕃蓮種植技術要求
(1)定值前土壤准備
果園改土 較集中成片果園將坡地改為等台地,梯地廂面寬2米以上,並做到果園排灌、道路系統同時設置規劃。
挖定植穴 深50厘米 ,寬60厘米 ,每穴深施雜草或有機肥30—50斤,復土備用。
(2)果苗定值
定植時期 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定植,以春、秋兩季為好。
栽植方式 以籬笆直立型為主,庭園栽培可採用棚架式。
栽培密度 成片栽培行株距為3×2米。畝栽111株。
栽植技術栽苗時要適當剪除老葉,營養袋要破袋取出,不能埋入土中。定苗時用適量腐熟有機肥與沙壤土拌勻,作定植土或蓋土。定植時要理順根系,分層填土,踏緊壓實。栽後及時澆根水。新挖的定植穴,栽時苗根頸略高出地平面8—10厘米。栽後理出樹盤,並覆蓋50×50厘米的小塊薄膜。
(3)栽樁搭架
支架材料 以水泥樁為主及鐵絲或鋁絲,也可用木棒、竹桿。
栽支架距離及數量 水泥桿的樁間距4米,與 西番蓮 植株行抽走向,畝用量56根。水泥桿長220厘米,栽入地深度為40—50厘米,地上部高180厘米,拉鉛絲或鐵絲雙層,第一層高100厘米。
(4)幼樹護理
肥水管理 栽後看天看苗及時灌水、排水,並結合施清淡肥或葉面肥2—3次。葉面肥可用茂碧豐400倍液噴施。
肥水管理 栽後看天看苗及時灌水、排水,並結合施清淡肥或葉面肥2—3次。葉面肥可用茂碧豐400倍液噴施。
供你參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