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商活動策劃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微商活動策劃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首次下單優惠促銷法
首次下單優惠:這種促銷方式主要是為了鼓勵大家嘗試購買,它的側重點在於用戶的購買習慣的養成。因為用戶第一次購買的時候是有一定心理門檻的,在他決定買與不買的決策瞬間,首次下單優惠會極大地增加客戶的購買率,當買家打破了第一次購買的障礙,接下來復購的可能性會有效增大。
二、滿減優惠促銷法
滿減優惠促銷:這種促銷方式主要是為了提升買家商品的購買量,它的側重點是提高用戶的客單價。現在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在廣泛使用滿減,滿減優惠的技巧在於價格的設置,很多小夥伴肯定體驗過買兩件就是怎麼搭配也湊不齊滿減的額度,買三件才行,這些都是商家提前設計好的。例如他先將價格設置為98元,然後滿200才滿減。所以用這種方式進行促銷的時候,大家要提前設置好價格。
三、節日優惠促銷法
節日優惠促銷:這種促銷方式為了借節日的噓頭來做促銷活動,它的側重點在於借節日引起關注度。節日促銷法的重點不在節日,因為節日是可以造的,你看以前「雙11」、「雙12」都是電商造出來的。節日促銷的關鍵是將自己產品與節日結合起來,有效利用好每一個節日的特點,比如「兒童節」做兒童產品的促銷,「」做半價促銷;馬上就迎來「五一節」了,你准備做促銷了嗎?
四、「低價」優惠促銷法
「低價」優惠促銷:這種促銷方式是通過部分產品的低價來獲取流量,通過其它產品來獲取利益,它的側重點在引流。這種方式是一種很好的吸引用戶訪問的方法,選一兩款產品,將價格設置為底價甚至虧錢的價格,利用這些商品吸引用戶進店,然後通過其它商品盈利。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銷方式。
五、「返利」傳播促銷法
「返利」傳播促銷:這種促銷方式是通過返現或贈品等方式讓買家幫助店鋪傳播,它的側重點在於傳播,擴大店鋪的知名度,拉取新客戶。一般的'方式有,微博、微信買家秀返利,也就是用戶購買後用戶拍照上傳朋友圈或微博並推薦店鋪,即可獲得返現或贈品;同時,集贊優惠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優惠方式。這種方式在擴大傳播拉取新用戶上非常有效。
一、臨界價格:造成買家視覺錯誤
臨界價格:指在視覺和感性認知上讓人產生第一錯覺。
實操案例:以100元為界限,那麼臨界價格可設置為99元或99.9元。
優勢分析:
1、以較低成本刺激消費慾望,用數字壓力促進消費。
2、錯誤的視覺導致店鋪個性化,輕松達到推廣效果。
3、價格組合的方式多樣,吸引買家的方式不再單一。
二、階梯價格:讓買家自動著急
階梯價格:商品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階梯式的變化。
實操案例:新品上架銷售,第一天5折、第二天6折、第三天7折、第四天8折、第五天9折、第六天原價。
優勢分析:
1、減少買家的憂郁時間,促使沖動購買行為。
2、商品本身已完成生產,避免商品失去價值。
3、既吸引和刺激買家消費,又避免店鋪虧本。
三、降價加打折:給買家雙重實惠
降價加打折:比純粹促銷方式多一道彎,達到雙重實惠疊加的效果。
實操案例:以100元商品為例。如果直接打6折就會損失40元的利潤,但如果先把商品降價10元後再打8折,那麼商品損失的利潤是28元,而買家卻覺得更實惠。
優勢分析:
1、買家心理容易喪失原有的判斷力,被促銷所吸引。
2、提高促銷機動性,擴大消費群體,吸引更多流量。
3、降低促銷造成的成本浪費,提升了單價。
四、錯覺折扣:營造「買就賺」的感受
錯覺折扣:注重強調商品的原價值描述,提升超質感。
實操案例:「花100元換購價值130元商品」比「全行7.7折任選」讓人更有賣了就賺的感覺。
優勢分析:
1、利用貨幣價額錯覺,讓買家避開打折處理貨的誤覺
2、對「便宜沒好貨」心理,通過讓提升購買欲。
3、錯覺折價比打七折銷售法的實際獲利還要高一點。
五、一刻千金:讓買家蜂擁而至
一刻千金:讓買家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搶購商品,並以超低價進行銷售。
實操案例:買家在每天9:00~9:30拍下的商品,均以5元價格成交。
優勢分析:
1、看似虧本,卻能帶來急劇提升的流量和潛在買家。
2、讓買家自主傳播,節省大量主動宣傳費用。
3、利用知名度的提升,帶來更多穩定的買家。
4、巧妙選擇時間點,提升店鋪活動的記憶力。
六、超值一元:用小魚釣大魚
超值一元:活動期間,花一元錢就能買到平時十幾甚至上百元的商品。
實操案例:超值寶貝,僅售1元,數量有限,售完即止(每人限購一件)。
優勢分析:
1、用限量的超低價活動,提升關聯商品的銷售量。
2、喚醒買家消費慾望,用一份郵費刺激更多的消費。
3、分次活動引起買家長期關注,帶來二次轉介紹。
以上方法雖然被用的很多,我們也在生活中遇到貨很多這種營銷方法,這都是一些經典的方法,也是成功率比較高的幾個方法。我們的微商也同樣可以把方法運用起來。
❷ 微商品牌方如何利用地推活動把「加粉到成交」做到極致
微商品牌方在利用地推活動實現「加粉到成交」的極致轉化時,需系統地規劃與執行一系列策略。地推活動設計的初衷是為品牌造勢、推動零售動銷,同時吸引粉絲並促成線上成交與代理裂變。代理參與地推活動的目標通常包括推廣、加粉、以及實現成交。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品牌方首先應策劃主題活動,如「掃碼加微信送禮品」,利用吸引目標用戶參與的低門檻與有吸引力的獎品,如網紅爆款小禮物或產品體驗裝,以增加現場互動與印象加深。若產品具備試用或試吃特性,現場體驗環節能進一步激發興趣與購買意願。
吸引用戶加入後,品牌方應迅速跟進,通過微信通訊保持聯系,並邀請目標用戶加入線上活動群,提供品牌知識分享、紅包搶奪、以及大禮抽獎機會,以此增加用戶留存率與活躍度。此舉有助於用戶更深入地了解品牌與產品,為後續代理的第二次成交創造可能。
接著,品牌方應構建裂變粉絲群,確保群內秩序、活躍氛圍與互動。初期通過群內成員提問、解答問題、分享專業知識(如養生知識)等方式,引導用戶發言與討論,同時嵌入公司預先准備的微商公開課與代理經驗分享,穿插搶紅包與抽獎活動以活躍群氛圍。這不僅能吸引新用戶加入,還能篩選出有意向成交的粉絲,提供限時優惠政策,促成最終的成交。
通過精心設計這三大環節,微商品牌方能有效實現地推活動的「加粉到成交」,不僅提升引流、動銷與新代理拓展,還能顯著提高成交率。這一系統性的策略執行,不僅強化了品牌影響力,更在實踐中優化了營銷鏈路,實現業務的良性循環與持續增長。
❸ 微商運營策劃,王牌方案,打造爆品,從「菜鳥」逆襲成「高富帥」
❹ 活動營銷策劃活動文案
❺ 如何策劃一場微信活動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微信活動營銷攻略:借勢出擊,關注用戶需求
1.平台選擇:以訂閱號為主,亦可雙號結合
微信訂閱號為媒體屬性,是品牌每日用於傳遞資訊的工具,而服務號則是充當客服的角色,適用於做客戶關系管理,以及微商城的打造。魏家東分析,通常推薦以訂閱號為主開展微活動,因為訂閱號是可以每天溝通的。如果企業沒有試水微商,用訂閱號做活動即可,若是開設微店,則雙號結合,但微活動公告基本從訂閱號向外傳播,再在活動內容上加鏈接,輔助引流至服務號,讓粉絲參與領取優惠券,下單購買。
2.技術運用:借力微信自帶功能,輔以第三方平台技術開發
微信活動可藉助第三方平台,解決企業在開發能力上的短板。在技術開發上,傳統品牌商躍躍欲試,但擔心投入費用高又無效果,資金打水漂。魏家東認為,相對互聯網型企業,傳統品牌商往往陷入固有思維模式,其實現在的用戶是喜歡參與微活動的,只要選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吸引他們來參與,再引導消費,同樣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需要指出的是,技術固然重要,但不是絕對,沒有技術支持也同樣能做好微活動。投票功能第三方平台很給力,但實際上微信自帶的投票功能就足以滿足應用需求。只要內容設置合理,海報美觀,品牌也能自行運作投票活動。當然,藉助第三方平台能將頁面做得更精緻漂亮,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魏家東如是說。
3.時間把控:選擇節假日、特殊日開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
「微活動發起時間可以選在節假日、特殊日。只要是各大商場、電商促銷的節日都是微活動開展的好時機。再者,企業也可自擬一些特殊日,如『十月十日』是萌節,『比賣萌,領獎品』的活動也定是受眾感興趣的。」魏家東對中國體育用品報記者說道。
至於微活動時間跨度,魏家東認為,不宜持續過長,一個活動做一周是最合適的,若再長,中間又沒有刺激互動的環節,粉絲的參與熱度就會大大消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不過類似徵集作品投票活動這種需要用戶參與准備工作的正常要20-30天,假設投票期是7天,前期召集大家上傳作品可能需10天以上,加上後期統計公布結果,整體耗時不會短。而徵集觀點的投票活動就不需要太長的預熱期,比如一款鞋子配色有5種選擇,讓粉絲投票決定。這個設計完海報,活動前一兩天預熱即可。
4.主題策劃:一目瞭然,不可千篇一律
活動的主題策劃應避免千篇一律。魏家東認為,活動主題最好是比較爆炸性的,並且能將活動內容大意與品牌的某個字植入其中,要簡潔突出,讓大家一看就知道要做什麼。例如,去年的微活動「人品大爆發-請我吃藍莓」,主題很簡單,就是眾籌藍莓,粉絲通過轉發活動至朋友圈,讓好友幫忙付款。有人付款就是人品爆發,這就是一目瞭然的主題。
另外,活動主題要考慮品牌特點,能引起粉絲群的共鳴。例如童裝童鞋做微活動可從「關愛孩子安全問題」等角度策劃,而不是全都評選漂亮寶貝,這樣的微活動已沒有新鮮感了。
5.內容編輯:精簡准確,填寫規則不要超過三步
在擬定有創意的主題後,內容編輯依舊要遵循簡潔明了的原則,融入品牌特色。活動簡介要盡量用粉絲喜歡的語言來表述。假設品牌的精準用戶是90後,能不能加入網路流行用語,讓他們讀起來更親切?再者,運用對仗式或海報型文字引入也會更具吸引力。
「正文中規則性內容是必不可少的。與活動簡介一樣,規則同樣要控制在300-500字,需用戶完成的步驟越簡單越好,不要超過三步。規則太復雜,用戶就沒有耐心去完成。另外,讓用戶打字的動作越少越好。」魏家東認為,與PC端寫微博不同,要用戶在手機端敲個幾百字大家就不願意參與了。傳張圖片、輸入電話號這種簡單的步驟便於用戶操作。
6.獎品設置:大獎並非是最佳「誘餌」,可嘗試跨界合作
微活動獎品設置是很重要的環節。魏家東告訴中國體育用品報記者:「萬元大禮包、iphone6等都不是最合適的獎品,不建議大家去用。事實上品牌商都走進了一個誤區,總認為用越貴重的獎品越能引起粉絲關注,活動的收效就越高。的確大獎引來大量粉絲能讓品牌商一時感到興奮,但事後會很痛苦,靜心思考你會發現這些並非品牌的真實粉絲,領完獎品就消失了,他們認可的只是獎品而非品牌,對產品消費不感冒。倒不如重新衡量一下,究竟自己要做什麼樣的活動。建議企業在獎品設置上,要與品牌產品做結合。」
此外,魏家東建議品牌商可以嘗試跨界合作。例如童裝童鞋品牌可與兒童攝影機構聯合開展微活動,以服裝、寫真套餐為獎品。如此品牌間互相引流,共同將線下潛在消費群體引導到線上,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7.執行過程:把握資訊發布頻次,讓用戶主動分享
微活動正式啟動後,接下來的工作便是盡可能提升用戶參與度,很多品牌商將希望寄予每天微信平台的信息發布上。魏家東說,微活動資訊發布要注意分頻次,把握時間點,不能連續幾天都發同一則微活動內容,否則用戶很可能會取消關注。在活動公告發布後,可介紹活動的其他方面,例如曬親子跑步運動的微活動,預告文發布後,次日可介紹親子跑的好處或安全注意事項,在正文下方添加活動宣傳海報及二維碼,通過關聯性傳播,讓用戶持續關注微活動。再者,將微活動內容直接鏈接到微信菜單欄上也能提升關注度。
「最重要的還是要讓用戶主動分享,除了內容上抓住用戶心理,也可藉助機制。例如,微活動正常設置是每人只有一次抽獎機會,但如果轉發分享,他就能再次參與抽獎。這是需要技術開發來實現的。」魏家東說。
8.後續跟進:結合線下活動,增強營銷效果
微活動結束後可以同微博一樣曬曬獎品,但這不是特別好的一種方式。當然,如果能與下一個微活動有所銜接,結合門店銷售優惠活動也是可以起到增進效果的作用。例如,曬獎品領優惠券,能讓活動有延續性。
【結語】微信活動營銷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需要企業細細研讀,付諸實踐,總結經驗。采訪最後,魏家東強調,在微信平台做活動,品牌商真正要做的首先是借勢與造勢,把握時事熱點,把握用戶群體需求;其次,無論哪種類型的活動,內容一定是基礎,有了富有的創意內容大家才會願意參與;再次,獎品設置要謹慎,獎品夠分量,但參與者只關注獎品而非品牌,那麼,團隊做這場微活動的意義就不大,除非是為了應付老闆交差了事,而如果你自己就是老闆,那就不用再為這樣的微信活動勞心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