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口貿易的一般流程
一般流程交易
准備 報價
內容 磋商
簽約 組織
貨源 合同
履行 付款
方式 備貨
包裝 通關
運輸 結匯
方式 核算
效益 這一階段內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行情調研和制訂方案。
(一)行情調研
行情調研為了獲得與貿易有關的各種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得出國際市場行情特點,判定貿易的可行性並進而據以制定貿易計劃。
行情調研范圍和內容包括:經濟調研;市場調研;客戶調研。
1、經濟調研
經濟調研的目的在於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狀況、生產力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制度、經濟法律和條約、消費水平和基本特點等。總之,是對經濟大環境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預估可能的風險和效益情況。對外貿易總是要盡量與總體環境好的國家和地區間開展。
2、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主要是針對某一具體選定的商品,調查其市場供需狀況、國畢掘內生產能力、生產的技術水平和成本、產品性能、特點、消費階層和高潮消費期、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該產品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等內容。目的在於確定該商品貿易是否具有可行性、獲益性。
3、客戶調研
客戶調研在於了解欲與之建立貿易關系的國外廠商的基本情況。包括它的歷史、資金規模、經營范圍、組織情況、信譽等級等其自身總體狀況,還包括它與世界各地其他客戶和與中國客戶開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歷史和現狀。只有對國外廠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與之建立外貿聯系。中國對外貿易實際工作中,常有因對對方情況不清,匆忙與之進行外貿交易活動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發生。因此在交易磋商之前,一定要對國外客戶的資金和信譽狀況有十足的把握,不可急於求成。
調研信息的主要來源有:(1)一般性資料,如一國官方公布中數姿的國民經濟總括性數據和資料,內容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國際收支狀況、對外貿易總量、通賣絕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等。(2)國內外綜合刊物。(3)委託國外咨詢公司進行行情調查。(4)通過中國外貿公司駐外分支公司和商務參贊處,在國外進行資料收集。(5)利用交易會、各種洽談會和客戶來華做生意的機會了解有關信息。(6)派遣專門的出口代表團、推銷小組等進行直接的國際市場調研,獲得第一手資料。
(二)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是指有關進出口公司根據國家的政策、法令,對其所經營的出口商品作出一種業務計劃安排。它是交易有計劃、有目的地順利進行的前提。出口商品經營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商品的國內貨源情況
如生產地、主銷地、主要消費地;商品的特點、品質、規格、包裝、價格、產量、庫存情況。
2、國外市場情況
如市場容量、生產、消費、貿易的基本情況,主要進出口國家的交易情況,今後可能發展變化的趨勢,對商品品質、規格、包裝、性能、價格等各方面的要求,國外市場經營該商品的基本做法和銷售渠道。
3、確定出口地區和客戶
在第一步行情研究、信息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最有利的出口地區和合作夥伴。
4、經營歷史情況
如中國出口商品到2011年為止,在國際市場上所佔地位、主要銷售地區及銷售情況、主要競爭對手、經營該種商品的主要經驗和教訓等。
5、經營計劃安排和措施落實
如銷售數量和金額,增長速度,採用的貿易方式,支付手段、結算辦法,銷售渠道,運輸方式等。 在國際貿易中一般是由產品的詢價、報價作為貿易的開始。其中,對於出口產品的報價主要包括:產品的質量等級、產品的規格型號、產品是否有特殊包裝要求、所購產品量的多少、交貨期的要求、產品的運輸方式、產品的材質等內容。
比較常用的報價有: FOB船上交貨、CNF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等形式。 (一)廣告宣傳
廣告宣傳的方式有:在報刊雜志上刊登商業廣告;通過廣播、電視等傳播信息;舉辦專門的展銷會;採用贈送樣品的方式使消費者直接迅速了解其產品;派專門的推銷小組到國內進行直接的宣傳活動。廣告宣傳要依據不同商品特點和不同市場習慣,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廣告宣傳既要做到新穎,有針對性,有吸引性,能夠刺激起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沖動,又要特別注意廣告的真實性。不能通過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那隻能說是一種短視行為,得不償失。同時,進行廣告宣傳還要注意節約,應巧妙選擇宣傳方式,認真設計廣告內容,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廣泛的宣傳效果。
做好出口商品的對外廣告宣傳,是使商品順利進入市場、擴大銷售的重要手段。
(二)交易磋商
交易磋商的主要過程是:建立業務關系;詢盤;發盤;還盤和接受。
1、.建立業務關系
2、詢盤又稱詢價,是指交易的一方為購買或出售某種商品,向對方口頭或書面發出的探詢交易條件的過程。其內容可繁可簡,可只詢問價格,也可詢問其他有關的交易條件。
詢盤對買賣雙方均無約束力,接受詢盤的一方可給予答復,亦可不做回答。但作為交易磋商的起點,商業習慣上,收到詢盤的一方應迅速作出答復。
(1)買方詢盤
是買方主動發出的向國外廠商詢購所需貨物的函電。在實際業務中,詢盤一般多由買方向賣方發出。買方詢盤如:
買方詢盤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
①對多數大路貨商品,應同時向不同地區、國家和廠商分別詢盤,以了解國際市場行情,爭取最佳貿易條件
②對規格復雜或項目繁多的商品,不僅要詢問價格,而且要求對方告之詳細規格、數量等,以免往返磋商、浪費時間。
③詢盤對發出人雖無法律約束力,但要盡量避免詢盤而無購買誠意的做法,否則容易喪失信譽。
④對壟斷性較強的商品,應提出較多品種,要求對方一一報價,以防對方趁機抬價。
(2)賣方詢盤
是賣方向買方發出的征詢其購買意見的函電。
賣方對國外客戶發出詢盤大多是在市場處於動盪變化及供求關系反常的情況下,探聽市場虛實、選擇成交時機,主動尋找有利的交易條件。
3、發盤
發盤又稱發價,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一定交易條件,並表示願意按照提出的交易條件達成買賣該項貨物的交易並簽訂合同的一種口頭或書面的表示。
發盤人可以是買方,也可以是賣方。發盤有實盤和虛盤之分,前者有約束力,後者無約束力,有關的詳細內容將在第四章第一節中再做介紹。
4、還盤
還盤又稱還價,是受盤人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發盤中的內容或條件而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或條件的表示。還盤中的任何一點改動,都意味著對原發盤的拒絕。
還盤只能由受盤人在原發盤的有效期內做出,其他任何人無還盤權力。發盤人對於受盤人的還盤,要仔細分析,弄清實質性變動和對方的真實意圖,並做出相應答復。
若原發盤人對還盤內容和條件又作出新的修改,則成為再還盤,有時又構成新的發盤。一筆交易的成立,往往要經過多次還盤和再還盤的過程。
5、接受
接受是指受盤人在發盤有效期內無條件全部同意發盤的全部內容,並願意簽訂合同的一種口頭或書面的表示。
接受可由買方表示,也可由賣方做出,但必須是合法的受盤人,而且接受表示須在發盤有效期內送達發盤人。接受的表示必須明確。
(三)訂貨(簽約)
訂立合同是對以往磋差過程中雙方達成的協議、共同接受的交易條件的最終書面確認。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經訂立,以後的貿易活動都應與合同條款一致。
實盤雖然對雙方都有約束力,但仍應通過合同的方式加以確認。中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規定:當事人就合同條款以書面形式達成協議並簽字,即為合同成立。通過信件、電報、電傳達成協議,一方當事人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方為合同成立。
貿易雙方就報價達成意向後,買方企業正式訂貨並就一些相關事項與賣方企業進行協商,雙方協商認可後,需要簽訂《購貨合同》。在簽訂《購貨合同》過程中,主要對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包裝、產地、裝運期、付款條件、結算方式、索賠、仲裁等內容進行商談,並將商談後達成的協議寫入《購貨合同》。這標志著出口業務的正式開始。通常情況下,簽訂購貨合同一式兩份由雙方蓋本公司公章生效,雙方各保存一份。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依合同中規定的交易商品和交易條件,組織生產或收購調撥調運、倉儲保管。
(一)生產或收購
對於自營出口商,訂立合同後,應立即組織好生產。要求產品的品質、性能、包裝、規格、外型等都與合同條款保持一致。要保證原輔料、中間產品的及時供應,確保按時交貨。
對於代營出口業務,出口商訂立合同後,應做好國內的收購、調撥。收購途徑有商業供貨和外貿直接供貨兩種。
(二)調運
是將組織好的出口貨物運往選定的出口地。如港口、車站、機場。調運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流向,選擇從產地到出口地的最便利、最省時的運輸路徑。
(三)倉儲保管
貨物運到出口地不能馬上出運時,應妥善保管。倉儲時間要盡量縮短,因為倉儲貨物的價值不能馬上實現,是一種資金的佔用,同時還要支付倉儲費,這是一種雙重的損失。為此,應及時與外運公司取得聯系,使貨物盡快裝運出口。 (一)履行合同
履約的主要內容可用貨、證、船、款概括。
1、貨
指按合同要求備齊貨物待運,這在組織貨源階段已基本完成。
2、證
國際貿易結算的主要方式是:托收、電匯和信用證。以信用證最為普遍,到2011年,前兩者方式已很少再使用。這里所說的證,即指信用證。與信用證有關的活動包括:
(1)催證:指賣方督促買方盡快將信用證開出,通過開證行、議討行送抵賣方。對外貿易中不履約事件經常發生,只有拿到了信用證,交易才有了基本成功的可能性,賣方才有可能收到貨款。
(2)審證:信用證的有關內容必須與合同條款完全一致,即所謂證同一致。因為銀行在議付時,只按信用證內容付款,而不管合同條款如何。賣方應確保證同一致,防止買方通過信用證改變合同中規定的交易條件而蒙受損失。
(3)改證:當發現信用證與合同不符時,賣方應及時要求買方按合同規定修改信用證。
(4)展證:展證要求是由買方在修改信用證時提出的。以避免出現延期違約行為。
3、船
國際貿易運輸方式有海運、陸運、空運等。以海運為主。船指的是貨物的運輸、報關過程。
首先是租船和定艙,然後是出運,最後是到達目的地並報關。
國際貿易運輸路途遠,時間長,風險大,因而必須投保。
4、款
指制單結匯過程。國際貿易憑單結匯,主要單據有:以發票為中心的貨物單據,以提單為中心的運輸單據和以保險單為中心的保險單據。各套單據之間的內容應相符,即單單一致,且都要與信用證內容相同,即單證一致。銀行在結匯時,只要審查為單單一致,單證一致即付款,而不管貨物實際情況如何(這是信用證結算的主要特點之一)。
(二)處理爭議
爭議的解決辦法一般有三種:
1、友好協商
2、仲裁
仲裁結果是任何人再無權改動,必須執行的。合同中一般都有關於仲裁地點、方式等內容的條款。
3、司法訴訟
司法訴訟主要用於辦理無仲裁的案件。因為外貿爭議訴訟時間過長(一般均在兩年以上),且訴訟期間該產品不得進入該國市場,所以一般的外貿爭議都不通過此種方式解決,而普遍採用仲裁法。 比較常用的國際付款方式有三種,即信用證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1、信用證付款方式
信用證分為光票信用證和跟單信用證兩類。跟單信用證是指附有指定單據的信用證,不附任何單據的信用證稱光票信用證。簡單地說,信用證是保證出口商收回貨款的保證文件。請注意,出口貨物的裝運期限應在信用證的有效期限內進行,信用證交單期限必須不遲於信用證的有效日期內提交。
國際貿易中以信用證為付款方式的居多,信用證的開證日期應當明確、清楚、完整。中國的幾家國有商業銀行,如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都能夠對外開立信用證(這幾家主要銀行的開證手續費都是開證金額的1.5‰)。
2、TT付款方式
TT付款方式是以外匯現金方式結算,由您的客戶將款項匯至貴公司指定的外匯銀行賬號內,可以要求貨到後一定期限內匯款。
3、直接付款方式
是指買賣雙方直接交貨付款。 備貨:
備貨在整個貿易流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須按照合同逐一落實。備貨的主要核對內容如下:
1、貨物品質、規格,應按合同的要求核實。
2、貨物數量:保證滿足合同或信用證對數量的要求。
3、備貨時間:應根據信用證規定,結合船期安排,以利於船貨銜接。
包裝:
您可以根據貨物的不同,來選擇包裝形式(如:紙箱、木箱、編織袋等)。不同的包裝形式其包裝要求也有所不同。
1、一般出口包裝標准:根據貿易出口通用的標准進行包裝。
2、特殊出口包裝標准:根據客戶的特殊要求進行出口貨物包裝。
3、貨物的包裝和嘜頭(運輸標志):應進行認真檢查核實,使之符合信用證的規定。 通關手續:
通關手續極為煩瑣又極其重要,如不能順利通關則無法完成交易。
1、屬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須辦出口商品檢驗證書。
2005年時,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主要有四個環節:
(1)接受報驗:報驗是指對外貿易關系人向商檢機構報請檢驗。
(2)抽樣: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及時派員赴貨物堆存地點進行現場檢驗、鑒定。
(3)檢驗: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認真研究申報的檢驗項目,確定檢驗內容。並仔細審核合同(信用證)對品質、規格、包裝的規定,弄清檢驗的依據,確定檢驗標准、方法。(檢驗方法有抽樣檢驗,儀器分析檢驗;物理檢驗;感官檢驗;微生物檢驗等)
(4)簽發證書: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種類表〗內的出口商品,經商檢機構檢驗合格後,簽發放行單(或在出口貨物報關單上加蓋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單)。
2、須由專業持有報關證人員,持箱單、發票、報關委託書、出口結匯核銷單、出口貨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檢驗證書等文本去海關辦理通關手續。
(1)箱單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產品裝箱明細。
(2)發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產品證明。
(3)報關委託書是沒有報關能力的單位或個人委託報關代理行來報關的證明書。
(4)出口核銷單由出口單位到外匯局申領,指有出口能力的單位取得出口退稅的一種單據。
(5)商檢證書是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或其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而得到的,是各種進出口商品檢驗證書、鑒定證書和其他證明書的統稱。是對外貿易有關各方履行契約義務、處理索賠爭、議和仲裁、訴訟舉證,具有法律依據的有效證件,同時也是海關驗放、徵收關稅和優惠減免關稅的必要證明。
裝船:
在貨物裝船過程中,您可以根據貨物的多少來決定裝船方式,並根據《購貨合同》所定的險種來進行投保。可選擇:
1、整裝集裝箱
集裝箱(又稱貨櫃)的種類:
(1)按規格尺寸分:到2009年,國際上通常使用的干貨櫃(DRY CONTAINER)有:
外尺寸為20英尺X8英尺X8英尺6吋,簡稱20尺貨櫃;40英尺X8英尺X8英尺6吋,簡稱40尺貨櫃; 及2009年較多使用的40英尺X8英尺X9英尺6吋,簡稱40尺高櫃。
20尺櫃:內容積為5.69米X2.13米X2.18米,配貨毛重一般為17.5噸,體積為24-26立方米
40尺櫃:內容積為11.8米X2.13米X2.18米,配貨毛重一般為22噸,體積為54立方米
40尺高櫃:內容積為11.8米X2.13米X2.72米,配貨毛重一般為22噸,體積為68立方米
45尺高櫃:內容積為:13.58米X2.34米X2.71米,配貨毛重一般為29噸,體積為86立方米
20尺開頂櫃:內容積為5.89米X2.32米X2.31米,配貨毛重20噸,體積31.5立方米
40尺開頂櫃:內容積為12.01米X2.33米X2.15米,配貨毛重30.4噸,體積65立方米
20尺平底貨櫃:內容積5.85米X2.23米X2.15米,配貨毛重23噸,體積28立方米
40尺平底貨櫃:內容積12.05米X2.12米X1.96米,配貨毛重36噸,體積50立方米
(2)按制箱材料分:有鋁合金集裝箱,鋼板集裝箱,纖維板集裝箱,玻璃鋼集裝箱。
(3)按用途分:有干集裝箱、冷凍集裝箱(REEFER CONTAINER)、掛衣集裝箱(DRESS HANGER CONTAINER)、開頂集裝箱(OPEN TOP CONTAINER)、框架集裝箱(FLAT RACK CONTAINER)、罐式集裝箱(TANK CONTAINER)。
2、拼裝集裝箱
拼裝集裝箱,一般按出口貨物的體積貨重量計算運費。
運輸保險:
通常雙方在簽定《購貨合同》中已事先約定運輸保險的相關事項。常見的保險有海洋貨物運輸保險、陸空郵貨運輸保險等。其中,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所承保的險別,分為基本險別和附加險別兩類:
(1)基本險別有平安險(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F.P.A)、水漬險(With Average or With Particular Average-W.A or W.P.A)和一切險(All Risk-A.R.)三種。平安險的責任范圍包括:由於海上自然災害引起的貨物全損;貨物在裝卸和轉船過程中的整體滅失;由於共同海損引起的犧牲、分擔和救助費用;由於運輸船隻觸礁、擱淺、沉沒、碰撞、水災、爆炸引起的貨物全損和部分損失。水漬險是海洋運輸保險的基本險之一。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其責任范圍除了承擔平安險所列各項風險外,還承擔惡劣氣候、雷電、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風險。一切險的承報保責任范圍相當於水漬險和一般附加險的總和。
(2)附加險別。附加險別有一般附加險和特別附加險兩種類型。一般附加險有偷竊提貨不著險、淡水雨淋險、抽竊短量險、滲漏險、破損破碎險、鉤損險、混雜沾污險、包裝破裂險、霉變險、受潮受熱險、串味險等。特別附加險有戰爭險、罷工險等。
提單:
提單是出口商辦理完出口通關手續、海關放行後,由外運公司簽出、供進口商提貨、結匯所用單據。
所簽提單根據信用證所提要求份數簽發,一般是三份。出口商留二份,辦理退稅等業務,一份寄給進口商用來辦理提貨等手續。
進行海運貨物時,進口商必須持正本提單、箱單、發票來提取貨物。(須由出口商將正本提單、箱單、發票寄給進口商。)
若是空運貨物,則可直接用提單、箱單、發票的傳真件來提取貨物。 出口貨物裝出之後,進出口公司即應按照信用證的規定,正確繕制(箱單、發票、提單、出口產地證明、出口結匯)等單據。在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有效期內,遞交銀行辦理議付結匯手續。
除採用信用證結匯外,其它付款的匯款方式一般有電匯(TELEGRAPHIC TRANSFER(T/T))、票匯(DEMAND DRAFT(D/D))、信匯(MAIL TRANSFER(M/T))等方式,由於電子化的高速發展,到2009年,匯款主要使用電匯方式。(在中國,企業出口享有出口退稅優惠政策) 此階段往往被外貿企業所忽視,而它恰恰是求得外貿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核算效益是指衡量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投入是出口商品的成本和與貿易有關的直接費用之和;產出指出口外匯收入。核算效益的主要指標有投入產出之比;出口商品盈虧;換匯成本、創匯率等。出口貿易不僅要追求出口數量,金額的絕對量的增加,而且要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這樣的出口發展才有積極意義。虧損型的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並無裨益。
總結得失應包括對整個貿易過程各個階段的經驗總結,以便在以後的貿易中更熟練,更有把握地進行。
B. 求銷售管理制度一份
第一章 銷售管理制度
一、總 則
第一條:為確保公司銷售業務、經營目標的順利完成,規范銷售運作過程中的有關事宜,遵照《2004年度配套維修銷售政策》,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主要對公司銷售組織、產品銷售價格、發貨程序、售後服務、貨款回攏等進行了具體規定。
二、銷售組織
第三條:萬向系統有限公司商務部的職能和責任,具體為:
(1)負責公司主機配套市場和出口市場的網路建設,市場調研、開發、監控、策劃等業務的執行工作,以及主機配套市場研究、分析、協調等工作,以確保配套業務的有序進展。
(2)負責整合萬向系統所屬公司的市場資源,對重點主機配套單位市場實行集中開拓。
(3)負責做好市場歸口運作管理,價格管理和政策的制定研究、分析工作。
(4)負責主機配套業務代表的定人駐點考核及統一管理。
(5)積極配合與萬向美國公司、萬向進出口公司的業務聯系,與此同時,還要取得與國內一些進出口公司的業務聯絡,做好出口產品的接單、核價、裝箱、發運等工作,直接對市場產品需求的工藝、技術、質量、時效性、用戶滿意度、價格合理性等進行有機銜接與監督。
(6)商務部在每月20日前要提供下個月的要貨計劃及銷售數量並及時做好跟蹤工作,對出現的庫房內偶然品種斷貨,要及時下達臨時計劃,以便生產部可以及時安排,合理調度生產。
三、銷售價格
第四條:銷售價格制定的目的,盡可能使產品定價合理,避免因低價 損失或因定價過高而失去市場競爭力。
第五條:銷售價格制定的原則:具體應根據同行競爭情況分級客戶的需求層次結合「產品主導定價法」進行分級確定,分級執行。
(1)首先對每個產品由技術部及製造部分別提供技術參數、工藝、工序實際班產等資料,財務部核算每個產品的製造成本價,保本價,在此基礎上確定內部價(即經銷價或最低配套價)。
(2)產品的價格確定原則上以保本價為業務費結算價,內部價是在保本價基礎上上升5-10%,批發價(業務人員有權直接銷售)是在內部價的基礎上上升5-10%,出廠價是在批發價基礎上上升5-10%定作制度價格。
(3)新產品價格經財務核定後由生產部、商務部會簽,總經理確認後,作為制度定價,制度定價一般每年根據成本變化,根據市場行情由財務部、商務部提出調整一次。
第六條:平時接單中對符合價格政策、銷售政策的產品、合同由商務部直接接單、簽訂,對低於制度價格的供貨合同或訂單平時由商務部提出意見後報財務部審核,總經理批准後方可接單簽約。
第七條:對價格偏低的產品訂單在價格審核時一般要求按以下原則進行把握控制。
(1)考慮生產能力發揮情況,當生產能力空餘時(或為開辟新的領域市場)對部份訂單(主要是出口訂單)原則上到保本價以上(能分擔折舊、工資等製造費用成本管理費用)接單,在生產能力特別空閑時,少量出口產品(主要為萬向美國公司)在製造成本價(能分擔折舊,工資等製造成本,但不能承擔運費)的基礎上接單。
(2)對部份訂單因個別產品價格低,按整體訂單的盈餘情況來把握。
(3)部份為對同行定向競爭的最大限度擴大市場份額的產品低價(制度價格以下)所簽訂訂單(只允許在配套單位及出口業務中存在這樣的情況),該部份業務必須按「定價主導成本法來把握,對特定客戶、特定產品要求按特定的工藝,生產流程設計製造以降低成本,使該部份客戶的產品製造成本同樣低於定價以保證公司效益。
第八條:對日常銷售價格政策執行情況的監控,由財務部負責通過銷售管理報表實施監控。具體每月對銷售盈利率偏低的產品或客戶由財務部提出後生產部進行進一步成本核實,一方面從內部成本控制角度把成本控制到位,另一方面向客戶提出提價要求,合理調整價格。
第九條:新產品銷售價格的確定為不得低於新產品的單位成本。(單位成本包括產品的製造成本、銷售費用、稅金等項目),但考慮公司長遠利益的前提下,最低可以在單位成本的基礎上下浮5%以下(含5%)。
第十條:常規產品的銷售定價權屬公司總經理,但單位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得低於單位成本。
第十一條:維修市場上的運作必須由營銷公司統一開票運作,與營銷公司的政策保持統一(如業務費結算等)。
四、銷售發貨和程序
第十二條:發貨順序:
(1)滿足主機配套客戶的要貨計劃。
(2)如有出口產品應首先滿足萬向美國公司(或萬向進出口公司)的要貨計劃。
(3)在滿足出口配套外,對維修市場,必須先滿足營銷公司的要貨計劃,其次滿足其它維修客戶的要貨計劃。
第十三條:配套公司及發貨程序:
(1)配套產品必須簽訂合同,堅決杜絕未簽合同,先發貨後收款運作,合同應有商務部組織進行合同評審,特殊情況報總經理審批。
(2)對與公司新發生業務的配套用戶,首次賒銷合同評審前,商務部應派員實地走訪、考察、了解用戶的產品需求,資信度等,並形成報告。作為合同評審的依據,如屬銀貨兩訖的新配套用戶,商務部門也應在六個月內進行實地走訪考察並形成報告。
(3)對未簽合同又不能做到款到發貨的單位或價格低於制度規定的均必須由商務部負責人實地走訪商談,爭取採取銀貨兩訖或尋找中間代理商進行銀貨兩訖運作。
(4)發貨中如是進行賒銷或存在應收賬款風險的單位必須在經辦業務人員擔保收回並在出庫單上簽字的基礎上發貨。
(5)原則上夜間不允許裝車發貨,因特殊情況公司銷售產品需夜間裝車發貨,發貨部門應事先向總經理(或授權人)報批,並在產品出庫單及出門證上簽署意見後,當班經警方可放行。
(6)星期天、節假日產品發貨需經當日行政值班人員簽字後方可執行。
(7)財務入賬應根據發運憑證(如鐵路運單、汽車運輸收貨簽字蓋章回單等)。
(8)財務部應根據供貨動態表進行日常監控,對應收款單獨實地對帳,每年不少於一次。
(9)發貨程序,由業務員填寫《市場發貨審批單》-——商務部審批——開具出庫單——成品庫憑出庫單發貨(發貨人必須在出庫單上簽字)。
第十四條:產品發運方式及發貨時限。
(1)產品發運的方式應根據銷售合同規定或客戶要求等實際情況確定,採用鐵路托運、公路零擔、郵寄、公司自備車供送及客戶自提等方式。
(2)成品庫根據出庫單上產品的品種、數量、發運單位、地址、時間要求等進行合理按排發貨,成品庫在產品不碰頭的情況下,原則上當日單子當日送出,最遲不得超過次日上午。
(3)成品庫收到出庫單發貨後,應及時在出庫單上簽字,並反饋給開單人員,及時正確地將領貨憑證寄給收貨單位。
第十五條:承運人將貨送抵目的地後送貨單需經客戶簽收簽名並加蓋收貨章或單位公章,送貨回單交成品庫一份。
第十六條:凡因倉管員的人為因素引起導致貨物發錯,所產生的來回運費由當事人承擔,並向客戶做好解釋工作,如導致該筆貨物的損失時,則按產品保本價計由當事人負擔,並處以20——100元的罰款。
第十七條:由於開單人的原因,不仔細導致出庫單開錯,發生的額外費用或損失時按產品保本價,由當事人負責,並處以20——100元罰款。
第十八條:倉管員應建立好產品庫存、發出、營銷公司移庫台帳,並做到帳物相符,每月及時與財務部和營銷公司對帳,如因疏忽對帳漏登等原因導致帳物不符,發現一次罰款20——50元。
第十九條:商務部內勤人員(開單、統計等)應建立用戶台帳,和配套單位移庫賬應逐月登記、統計、每月與銷售人員、財務部和配套單位核對一次,做到帳目、檔案清晰,一目瞭然。
五、售後服務
第二十條:商務部是客戶抱怨問題歸口管理部門,對公司范圍內的客戶抱怨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及反饋工作。
第二十一條:如因產品質量問題發生在分配業務員的業務區域內,如人在當地,則必須在一個工作日內前往處理。如人在異地,則最遲不得超出5個工作日內處理完畢(需註明具體的發貨時間)。
第二十二條:客戶抱怨的調查處理,糾正措施參照公司已定的相關程序文件執行。
第二十三條:退貨產品處理:
(1)出口產品退貨自退回產品送達起48小時內質量部應有書面簽定意見。並由商務部負責將意見通知客戶,是因產品型號相近引起錯發,業務處在即刻就發的基礎上書面向客戶解釋並取得諒解,是因為技術標准要求差異(出口)或客戶產品設計前具體細節未告知,引起退貨,技術部負責調整設計方案,商務部向客戶書面解釋後,盡快予以補發。
(2)配套產品因質量問題退貨自退回產品送達,3小時內質檢部應在退回入庫單上簽定意見,並由倉庫對退貨進行調整。
(3)營銷公司因產品積壓退貨,在送達公司倉庫之時起6日內檢測完畢,並將書面情況回復營銷公司,同時雙方做庫存帳調整。
(4)因產品質量原因退貨的:A:必須由業務員進行先檢測;B:零配件齊全;C:符合退貨制度,三者缺一不可(營銷公司和直接客戶通用)。業務員必須在出差回司三天內處理完畢向營銷公司或客戶反饋處理意見。D:假冒產品的退貨。因業務經辦人把關不嚴而失職,經辦人必須處以該產品價值2倍的罰款。並負責向客戶作好解釋工作。
第二十四條:產品丟失處理
(1)公司自備車公路發運過程中產品丟失,損失由承運人(司機)全額承擔。承運人應嚴格按要求將貨物送抵目的地,未經公司領導人認可,不得擅自將貨物送抵非目的地,否則由承運人承擔全部損失並接受公司作出的處罰。
(2)公路、鐵路發運過程中產品丟失。商務部在收到客戶(或配送中心)寄(送)達的鐵鉻事故記錄單、發運清單、丟失清單三日內用書面回復清單收到情況,同時將丟失的產品補發給客戶,並註明是「丟失產品補發」。
六、貨款回攏
第二十五條:產品銷售原則上要求銀貨兩訖,對存在應收款的單位,業務經辦人員,商務部有責任在一定期限內全額收回貨款,貨款收回原則上應通過銀行匯款,盡量避免現鈔,財務部對所有存在應收款的單位,每年至少二次帳目核對並取得證明向公司領導匯報對帳情況。
第二十六條:銷售抵回物資指企業在產品銷售實現後經多次催討確實無法收回貨款,須經商務部負責人簽署意見,財務部核准,總經理批准同意後方可執行物資抵回,特殊情況下的銷售抵回物資的讓售由公司財務部提出處理意見,經公司總經理批准後可強制處理。但須報萬向公司財務部備案,任何人不得擅自決定物資抵回,具體按《萬向集團銷售抵回物資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七條:對於銷售抵回物資特別是以車抵款部分,予以明確規定如下:
(1)商務部、財務部應建立銷售抵回物資明細台帳。
(2)抵入時原則上先由商務部會同財務部、生產部找好接受物資的第三方,並經審批同意才可抵入。
(3)抵出時其售價不能低於抵入價,如有差價損失時,其差價部分由經辦責任者按報損規定承擔,高於抵入價部分由公司全額收回。
(4)除允許回款困難的配套單位抵回物資,維修市場嚴禁抵回任何物資。
(5)除以上要求外,如有其它特殊情況,必須報董事會批准後方可執行。
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C. 鏈浜哄湪榪涘嚭鍙e叕鍙革紝璇峰墠杈堝憡鐭ュ備綍灝嗕竴鎵硅揣鐗╁嚭鍙e埌嬈ф床錛熻峰憡鐭ヨ︾粏鐨勬祦紼嬨
嬈ф床鐪嬫槸浠涔堝浗瀹訛紝涓嶅悓鐨勫浗瀹跺硅繘鍙h錘鏄撶殑瑕佹眰涓嶅悓銆
涓鑸鏉ヨ達紝鍑哄彛嫻佺▼涓猴細
1錛屽嚭鍙e墠鐨勫噯澶囥傜粍緇囪揣婧愩侀夋嫨甯傚満銆佸畾鍑哄彛鍟嗗搧鐨勮惀閿鏂規堛佹壘璐告槗浼欎即銆佸緩絝嬮攢鍞娓犻亾銆佸d紶銆佸晢鏍囩瓑銆傛牴鎹鑷韜闇瑕佸仛濂藉噯澶囧氨琛屻
2錛屽瑰栨矡閫氥傛帴鍙楄㈢洏銆佽浠風瓑銆
3錛岀捐㈣錘鏄撳悎鍚屻
4錛屽囪揣銆
5錛屾姤媯銆
6錛屽彇淇濆崟銆佹楠岃瘉涔︺
7錛岄氳繃璐т唬鍚戣埅榪愬叕鍙稿畾鑸變綅銆
8錛屾姤鍏沖嚭鍙c
9錛屾搗鍏蟲楠屾斁琛岋紝閫氱煡涔版柟宸茬粡瑁呰埞銆
10錛屽彇鎻愬崟銆傚傛灉瑕佹眰鐢墊斁錛屽垯鍙鍙栨彁鍗曞壇鏈銆
11錛屾彁鍗曚氦浠樸傚傛灉鏄淇$敤璇佽錘鏄擄紝鎸佸叏濂楀崟璇併佷俊鐢ㄨ瘉鍚戦摱琛屼氦鍗曪紱濡傛灉鏄鐩存帴浠樻眹錛屽氨鐩存帴鎶婃彁鍗曞瘎緇欏㈡埛銆
12錛屽姙鐞嗗嚭鍙i紼庛
D. 營銷的主體是什麼
營銷的主體是什麼
消費者需求
銷售主體是啥意思
誰是賣方誰就是銷售主體。
銷售的主體是什麼?
應該說是有兩個:首先是你的產品,其次是你的切入點。
要對你的產品有足夠的了解,並且它所適應的人群,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分析,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什麼
產品
效用、費用和滿足
市場
市場營銷和市場營銷者
需要、慾望和需求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一。需要、慾望和需求:市場營銷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這種慾望和需求必須有兩個條件:有支付能力並且願意購買。——企業不僅要預測和了解有多少人喜歡自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人願意並且能夠購買。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二。 產品——是能夠滿足人的需求和慾望的任何東西(泛指商品和勞務)。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三。效用、費用和滿足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四。交換、交易與關系
第二節 顧客讓渡價值
菲利普·科特勒在1994年出版的《市場營銷管理——分析、規劃、執行和控制》第八版中。新增了《通過質量、服務和價值建立顧客滿意》一章,提出了「顧客讓渡價值」的概念。 「顧客讓渡價值」 (Customer Delivered Value)
第二節 顧客讓渡價值(續)
在竟爭中企業必須向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具有更多「顧客讓渡價值」的產品。為此,要作二方面改進:
第二節 顧客讓渡價值(續)
顧客購買的總價值(Total Customer value)——指顧客購買某一產品與服務所期望獲得的一組利益。它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等。 顧客購買的總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指顧客為購買某一產品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體力以及所支付的貨幣資金等,它包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體力成本等。
以顧客為中心的4C觀念
Consumer消費者——研究顧客購買行為Cost(成本)——為顧客提供讓渡價值Convenience(方便)——為顧客全過程服務munication(溝通)——進行有效的溝通活動4C中最重要的是Consumer即消費者,可以理解為一般的顧客Customer也可以理解為
市場營銷是什麼 10分
定義
市場營銷作為一種計劃及執行活動,其過程包括對一個產品,一項服務、或一種思想的開發製作、定價、促銷和流通等活動,其目的是經由交換及交易的過程達到滿足組織或個人的需求目標。
市場營銷是指在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企業所進行的有關產品生產、流通和售後服務等與市場有關的一系列經營活動。
有些學者從宏觀角度對市場營銷下定義。例如,E.J.Mccarthy?把市場營銷定義為一種社會經濟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滿足社會或人類需要,實現社會目標。又如,Philop Kotler指出,「市場營銷是與市場有關的人類活動。市場營銷意味著和市場打交道,為了滿足人類需要和慾望,去實現潛在的交換」(《市場營銷管理》第5版第13~14頁)。?
還有些定義是從微觀角度來表述的。例如,美國市場營銷協會於1960年對市場營銷下的定義是:市場營銷是「引導產品或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的企業營銷活動」。
市場營銷MBA的定義:指企業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從產品規劃開始,綜合利用各種營銷手段,最終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全過程。
J.E.Mccarthy 於1960年也對微觀市場營銷下了定義:市場營銷「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職責,它將產品及勞務從生產者直接引向消費者或使用者以便滿足顧客需求及實現公司利潤」(《基礎市場學》第19頁)。這一定義雖指出了滿足顧客需求及實現企業贏利成為公司的經營目標,但這兩種定義都說明,市場營銷活動是在產品生產活動結束時開始的,中間經過一系列經營銷售活動,當商品轉到用戶手中就結束了,因而把企業營銷活動僅局限於流通領域的狹窄范圍,而不是視為企業整個經營銷售的全過程,即包括市場營銷調研、產品開發、定價、分銷廣告、宣傳報導、銷售促進、人員推銷、售後服務等。
Philop K otler於1984年對市場營銷又下了定義:市場營銷是指企業的這種職能,「認識目前未滿足的需要和慾望,估量和確定需求量大小,選擇和決定企業能最好地為其服務的目標市場,並決定適當的產品、勞務和計劃(或方案),以便為目標市場服務」(《市場營銷管理》序言) 。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於1985年對市場營銷下了更完整和全面的定義:市場營銷「是對思想、產品及勞務進行設計、定價、促銷及分銷的計劃和實施的過程,從而產生滿足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這一定義比前面的諸多定義更為全面和完善。主要表現是:(1 )產品概念擴大了,它不僅包括產品或勞務,還包括思想;(2)市場營銷概念擴大了,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包括贏利性的經營活動,還包括非贏利組織的活動;(3)強調了交換過程;(4)突出了市場營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
1.市場營銷是一種企業活動,是企業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
2.滿足和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是市場營銷活動的出發點和中心。 企業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作出正確的反應,以適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僅包括現在的需求,還包括未來潛在的需求。現在的需求表現為對已有產品的購買傾向,潛在需求則表現為對尚未問世產品的某種功能的願望。企業應通過開發產品並運用各種營銷手段, *** 和引導消費者產生新的需求.
3.分析環境,選擇目標市場,確定和開發產品,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和提供服務以及它們間的協調配合,進行最佳組合,是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內容。市場營銷組合中有四個可以人為控制的基本變數,即產品、價格、(銷售)地點和促銷方法。由於這四個變數的英文均以字母「P」開頭,所以又叫「4Ps」。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所要做的就是密切注視不可控制的外......
主題營銷的介紹
主題營銷是指通過有意識地發掘、利用或創造某種特定主題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它在原本單純、枯燥的銷售活動中注入一種思想和理念使營銷活動由死 板的錢與物的交換變為情感的交流,讓銷售也具有了靈魂。這樣顧客在購買和使用商品過程中會得到精 神享受和慾望滿足,產生一種心理共鳴。將原本單純的商品,賦予某種主題,可以更好地挖掘商品的賣點,使銷售活動更人性化,從而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望。
營銷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市場營銷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營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營銷學、營銷學或市場學等。
市場營銷學是研究經濟社會整個交易過程的,是交易所屬范疇都是營銷學研究的,請注意,我用的是市場營銷學,不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學研究完了整個的交易過程,那麼應用這個研究成果為自己或者企業牟利就是市場營銷了。整個交易過程是很復雜的,這也衍生出來營銷中的研發,市場調研,策略,細分等等問題,所有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要做好營銷必須要涉及的所有環節都做好,這樣才是完美的營銷。 營銷」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它早在20世紀初就出現了,但僅僅局限於為某種農產品的商業化找到最好的渠道。當時的營銷,實質上只不過是一種配送。後來,又加入了銷售的功能。營銷和銷售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一對同義詞,這種誤解即使在今天也仍是很多公司喪失成功機會的原因。可見,傳統的營銷概念是:營銷就是配送和銷售。
現代的營銷:以顧客為導向現代營銷是在傳統營銷觀念上的一個巨大飛躍,其本身也經歷了多次發展和演變,其中能代表其演變軌跡且典型的營銷理念主要有三個:單純以顧客為導向的營銷、整體營銷和戰略營銷。 1.以顧客為導向的營銷以顧客和消費者為關注中心的現代營銷概念,是在30年前形成的。1960年,哈佛商學院的Ted Levitt說:「銷售與賣主、企業家的利益密切相關;營銷在本質上是與買主、購買者的需求聯系在一起的。運用銷售技巧,賣主希望盡快地依靠自己的產品賺錢,而營銷則是以通過產品及製造產品過程中創造的一切來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的。」這種理念只是在企業營銷過程中將消費者納入了企業的利益相關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營銷中的二元主體可以說,以顧客為導向的營銷觀成為整個現代營銷的核心理念。後來,隨著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在這種營銷思想上又演變出兩種更新的營銷理念:整體營銷和戰略營銷。 2.整體營銷根據現代營銷觀念,生產廠家首先弄清楚消費者真正需求什麼,然後才能盡量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一項業務應該始於消費者,終於消費者。在現代營銷中,所有的事情都集中於顧客與既提供工業性產品和服務,又提供消費性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之間的交易上。很顯然,僅僅單純以顧客為導向是不夠的,這太簡單了。對供給方來講,還必須有人力、財力和技術等來生產產品,提供服務,並以一種周密完善的方式來不斷開發和實施現代營銷的功能。可見,整體營銷的概念准確地說是:以顧客為導向,並通過對企業人力、財力和技術等資源的整體規劃來為消費者提 *** 品和服務,從而實現現代營銷功能的營銷理念。
3.戰略營銷對現代企業而言,沒有幾個廠家能對一種產品形成壟斷,也就是說,他們要經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強有力的同行業競爭者。因此,要想贏得競爭,就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與眾不同,並且比對手做得更好是很重要的,最起碼也應該與你的競爭對手有一定程度的差別。可見,將競爭納入營銷的考慮范圍對現代企業來講,顯得非常必要。這就促成了另一種營銷理念的誕生:戰略營銷。所謂戰略營銷就是在研究顧客需要及滿足這種需要的最好方式,是一開始就考慮已有的和潛在的顧客,並明確具體地考慮到競爭的營銷。這種營銷理念,充分考慮到了與企業密切相關的市場主體,即消費者和競爭者,如下圖。目前,這種營銷是現代營銷理念的高級形式。......
主題營銷的三個層次
根據企業主題營銷重點的不同可將主題營銷分為三個層次: 3、主題文化營銷。主題文化營銷則是更高層次的主題營銷方式,它的營銷重點不是具體的產品或某一個品牌,而是主題中所蘊含的文化。就節假市場而言,則是節假文化。節假文化是指導消費者節假日活動和購買行為深層次的東西,它影響著人們的節假消費行為和內容。主題文化營銷研究的是節假文化對居民節假主題消費的影響,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產品和適當的主題促銷活動去滿足人們內心的願望和需要,使消費者達到一種心靈上的共鳴。主題文化營銷的目的是達成商品文化和節假文化的和諧和融合,顧客在消費過程中不僅是一種物質利益的獲取,更有一種文化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愉悅。
市場營銷的買方性質分類是什麼
大致的列舉一些吧
知識營銷
知識營銷指的是向大眾傳播新的科學技術以及它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科普宣傳,讓消費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產品概念,進而使消費者萌發對新產品的需要,達到拓寬市場的目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資本,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因此,作為一個企業,在搞科研開發的同時,就要想到知識的推廣,使一項新產品研製成功的市場風險降到最小,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運作知識營銷。
比爾·蓋茨的「先教電腦,再賣電腦」的做法是典型的知識營銷。他斥資2億元,成立蓋茨圖書館基金會,為全球一些低收入的地區圖書館配備最先進的電腦,又捐贈軟體讓公眾接受電腦知識。再比如,上海交大昂立公司開展的「送你一把金鑰匙」科普活動,通過在社區舉辦科普講座,向市民贈送生物科學書籍,舉辦科普知識競賽等,提高了市民的科學健康理念,引發了人們對生物科技產品的需求,達到了其他任何形式的產品營銷所達不到的目的,使微生態試劑市場在短短的10年間,從零發展到如今近百億元,創造了廣闊的市場。
網路營銷
就是利用網路進行營銷活動。當今世界信息發達,信息網路技術被廣泛運用於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尤其是營銷環節,形成網路營銷。商戶在電腦網路上開設自己的主頁,在主頁上開設「虛擬商店」,陳列其商品,顧客通過網路可以進入到虛擬商店,挑選商品,下訂單,支付都可以在網上完成,商戶接到訂單就送貨上門。同樣通過網路顧客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反饋到生產過程中,這樣生產者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品味進行生產,這一方面提高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企業產品生產的「互動成本」。比如通用汽車公司別克汽車製造廠,讓客戶自己設計所喜歡的車型,並且可以由客戶自己選擇車身、車軸、發動機、輪胎、顏色及車內結構。客戶通過網路可以看到自己選擇的部件組裝出來的汽車的樣子,並可繼續更換部件,直到客戶滿意為止。這種營銷方式在現代市場條件下運用得越來越普遍。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顯示,全球網路商業的營業額,1997年達到500億美元,網上廣告業務達9.065億美元,是1996年3倍多。在美國網上服務商ISP大約有1200家,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已有半數在網上開展經營,中小企業不計其數。網路營銷可以促進企業通過網路快速地了解市場動向和顧客需求,節省中間環節,降低銷售成本。我國企業在這方面也應該行動起來,大力開展網上交易。
綠色營銷
是指企業在整個營銷過程中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和社會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有利於節約資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會道德准則的商品和服務,並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產和銷售方式,引導並滿足消費者有利於環境保護及身心健康的需求。其主要目標是通過營銷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保護及改善,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實行養護式經營,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方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人類的生存空間。
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需要貫徹「5R」管理原則,即研究(Research):重視研究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對策;減少(Rece):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物進行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再開發(Rediscover):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實施綠色營銷是國際營銷戰略的大趨勢,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付諸行動。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有數百個品種、價值50多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將因臭氧層的有關國際公約而被禁......
E. 出口貨物有哪幾種模式
出口貨物有六種模式:自營出口、代理出口、假自營真代理出口、買單出口、離岸公司出口、外綜服代辦退稅出口;自營出口:指出口企業以自己名義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並以自己公司名義報關出口,分為自營報關和委託報關。自營報關是出口企業自己直接向海關報關委託報關是出口企業委託報關公司報關,報關公司以出口企業名義向海關報關自營出口是出口企業收匯並申報退稅;代理出口:指出口企業與客戶洽談完交易細節後,與代理公司簽訂代理協議,並由代理公司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出口時是以代理公司名義報關並收匯,代理公司向出口企業開具代理出口貨物證明,由出口企業退稅。假自營真代理:有兩種模式,1:生產企業委託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理出口外貿綜合企業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並收匯,生產企業把貨物「銷售」給外貿綜合企業並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申請退稅(該模式自2017年11月1日起不再允許操作);2:委託一般性質的代理公司出口,但是為了操作方便,出口企業也把貨物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出口並收匯和退稅。第二種模式是退稅政策禁止操作的,被發現的要視同內銷征稅處理。買單出口:此為非法操作,即出口方花錢買來其他公司的蓋章的空白A4紙和委託報關協議,再以該公司名義製作單據列印在買來的紙上,找報關行報關,此模式沒法退稅,收匯以離岸公司收取。離岸公司出口:即以離岸公司銷售,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離岸公司再從境內企業采購,由於離岸公司沒法報關,因此需要由境內供應商報關或買單完成報關。外綜服代辦退稅出口:依據國稅公告2017 35號,自2017年11月1日起,生產企業通過外綜服出口並可由外綜服辦理退稅的,不再屬於「假自營真代理」而是改為代辦退稅,即可由外綜服企業代生產企業辦理該代理出口業務的退稅。生產企業需要按出口貨物的FOB金額為發票金額、以貨物的適用稅率計算稅額開具貨物專用發票給外綜服企業(發票備注欄必須顯示「代辦退稅專用」),外綜服企業以該發票為依據為生產企業代辦退稅,代辦退稅額=發票金額*貨物的適用退稅率。該類代辦退稅必須滿足如下5個條件:1、該貨物必須為生產企業自產或視同自產、2、生產企業必須為一般納稅人且辦理退(免)稅備案、3、生產企業已經與境外客戶簽訂銷售合同、4、生產企業與外綜服企業簽訂服務合同/協議,5、約定由外綜服企業提供報關報檢、物流、代辦退稅、結算等服務並明確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