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彝族火把節策劃方案

彝族火把節策劃方案

發布時間:2022-12-26 10:29:28

⑴ 彝族火把節怎麼過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在民間傳說中,六月二十四日是率領彝族與殘暴天神恩體古孜戰斗的英雄黑體拉巴與妻子妮璋阿芝雙雙遇難的日子。因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人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黑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日,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其中「都格」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斗羊、斗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太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故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一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徵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中,彝族火把節是最具魅力的節日之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

⑵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要詳細點的!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

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唱歌、跳舞、捉迷藏做游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盪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准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准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節日那天,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

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

⑶ 在彝族人過火把節的當天,會有哪些活動呢

大家手拉著手圍成一圈,這個時候不分職位高低,不分身價多少,不管顏值美醜。忘掉了煩惱,只有嗨!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火把節的傳說也很凄美。

燃起熊熊大火。現場有鬥牛,斗羊,斗雞等,精彩看點有賽馬,選美,今年2018年的火把節在昭覺谷克德舉行還加入很多新元素節目,有國際自行車比賽等等!反正你要是來玩絕對不枉此行,就是只看涼山州的藍天白雲都是值得的!最後彝族同胞就為大家帶來一段又一段的舞蹈。現場喝彩聲,尖叫聲,相機的咔咔聲不絕於耳。


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在漢族集聚區,不是也有廣場舞,秧歌舞等等,也可以像火把節一樣,拔拔高引起人們的興趣,促進地方文化發展!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現在,各族人民都過春節,漢族人民也參與到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當中,火把節也不例外。也對各民族間的交流,相互了解有積極的作用。

⑷ 彝族人怎麼過火把節

彝族的「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1、火把節第一天:祭火。

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2、火把節第二天:傳火。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跳起達體舞。

3、火把節第三天:送火。

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4)彝族火把節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火把節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彝族的重要節日,慶祝的節目主要有:

鬥牛

在人們圍起的大圓圈中,兩頭兇悍結實的牯牛角抵著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觀眾的吶喊聲中拚命搏鬥。獲得最後勝利的牛隻將披紅掛彩,得到獎品,大家也會上前稱贊這頭牛的主人是牧農好手,方能養到這樣的好牛。

摔跤

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比賽,而會場無時無處不聚集著許多騎馬的少年和穿鮮艷服裝的彝族姑娘,他們對歌跳舞,圍觀者高歌伴唱,到處充滿歡樂的歌聲和笑得合不攏嘴的老人家,連遠道而來的遊人也感染了節日喜慶的氣氛。

斗羊

斗羊比賽有一種幽默感和滑稽感。兩只公羊旁若無人高昂著頭顱跚跚而來,當發現敵手後飛奔向前,"嘭"的一聲隨即分開,無事一般。如此再來幾次,斗到最後,兩只羊在昏頭昏腦的情況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勝負,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選美

西昌的彝族火把節已和涼山對外開放、促進經貿交流,與國際相接軌,三年一屆的"涼山國際火把節"為這一傳統佳節染上了新時代的風采,賦予了新的內涵

晚會

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

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

⑸ 火把節的寓意和活動注意事項

火把節是楚雄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富有民族特徵的節日,節日期間,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圍彈唱、跳舞,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那麼你知道火把節有什麼風俗、禁忌和物品嗎?
節日風俗
對彝族而言,火把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所有節日中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在整個節日的過程中,所有的彝族家庭都不做飯,只吃肉、喝酒。節日慶典歷時三天。
第一天是祭火的日子,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小夥子、姑娘們的都打扮得特別漂亮,村村寨寨宰牛殺羊,必備的食品有咂咂酒、坨坨肉、蕎面饃等。夜幕降臨時,人們搭好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接著的誦經祭火儀式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主持進行。然後,大人小孩從畢摩手裡接過火把,這些火把或用蒿草紮成,或用松木製成。成群結隊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頭,彷彿傳說中以火驅蟲的英雄又回到了人間。人們一邊走,一邊把松香撒向火把,以示祛邪和祈福。
第二天是傳火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五花八門的節日活動——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等。這些競技活動,與節日傳說中英雄與天神的摔跤、角力、燒火、除蟲等內容有一定關系,成為一種象徵符號。在眾多競技比賽中,斗羊的競賽最引人注目,被選中的羊高大、健壯,在上場前,須剪去前半身的羊毛,看起來更加精神抖擻。選美也是這個節日的重要活動。姑娘們撐起黃油傘,掩映著美麗的衣裳,唱起《朵洛荷》(當地民歌),由長老從中選出「冠軍」。夜幕降臨,山間溪畔響起月琴和口弦那悅耳的聲音,相戀的青年男女,偎依著互訴衷腸。因此,有人將火把節稱為東方情人節。
第三天是送火的日子,整個火把節進入高潮。夜幕降臨時,人們手持火把成群結隊地遊走,最後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熊熊火焰象徵著來年紅紅火火的生活。在篝火晚會上,人們盡情地唱歌跳舞,徹夜狂歡,不知東方之既白。
節日禁忌
彝族的聚居地多在深山裡,人們時常遭受山間毒蟲、兇猛動物的騷擾侵害,火把的寓意為趨吉避凶,故持者應盡量使火把不要熄滅。
節日物品
1.坨坨肉——顧名思義,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著吃。小者如拳、大者如碗,放在鐵鍋里只加適量冷水煮熟而不用任何調料。然後撈起來,蘸上鹽、花椒粉和辣椒粉,直接用手拿著咬來吃。
2.竿竿酒——在彝語中叫芝衣,又稱泡水酒、咂酒,是一種彝族人民喜慶節日時用來慶典和招待客人的別具風味的水酒。這種酒採用玉米、高粱和蕎麥釀制而成,是彝族獨具特色的美酒,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飲用時在酒壇內插入麻管或竹管,直接用嘴吸插管來飲酒,並且是喝「轉轉酒」,即大家輪流著用吸管喝酒。
3.土豆——除此之外的主食就是烤制的或煎炸的土豆。土豆是彝族地區老百姓的主食之一。由於高原氣候和日照時間長,那裡出產的土豆口感非常香甜。

⑹ 涼山彝族火把節活動內容

涼山彝族火把節活動內容

火把節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彝族的重要節日,慶祝的節目主要有:

鬥牛

在人們圍起的大圓圈中,兩頭兇悍結實的牯牛角抵著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觀眾的吶喊聲中拚命搏鬥。獲得最後勝利的牛隻將披紅掛彩,得到獎品,大家也會上前稱贊這頭牛的主人是牧農好手,方能養到這樣的好牛。

摔跤

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 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比賽,而會場無時無處不聚集著許多騎馬的少年和穿鮮艷服裝的彝族姑娘,他們對歌跳舞,圍觀者高歌伴唱,到處充滿歡樂的歌聲和笑得合不攏嘴的老人家,連遠道而來的遊人也感染了節日喜慶的氣氛。

斗羊

斗羊比賽有一種幽默感和滑稽感。兩只公羊旁若無人高昂著頭顱跚跚而來,當發現敵手後飛奔向前,"嘭"的一聲隨即分開,無事一般。如此再來幾次,斗到最後,兩只羊在昏頭昏腦的情況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勝負,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還有賽馬、斗雞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內在活力的勃發,是進取的火與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強與聰敏的雕塑。

選美

西昌的彝族火把節已和涼山對外開放、促進經貿交流,與國際相接軌,三年一屆的"涼山國際火把節"為這一傳統佳節染上了新時代的風采,賦予了新的內涵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著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

晚會

節日那天, 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近年來,隨著彝族同胞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節的氣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縣民族文工隊以火把節豐收舞為素材編練的彝族舞蹈《銅鈴聲聲慶豐收》參加省、地匯演獲得好評。

;

⑺ 彝族的火把節有哪些儀式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夜幕降臨時,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小伙們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斗羊、斗雞。姑娘們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達體舞。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7)彝族火把節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系,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

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

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

⑻ 火把節有哪些活動 火把節有哪些階段

火把節 是當地少數民族狂歡的一個節日,當然這個節日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狂歡而已,這個節日還有很多的活動,有很多的儀式。那麼關於火把節有哪些的活動,火把節有哪些的階段呢?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唱歌、跳舞、捉迷藏做游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盪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准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准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節日那天,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

接點火種
據傳,農歷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是日,人們在打歌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著堆堆乾柴。火把正前方栽著一截經認真挑選、乾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徵。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不管誰鑽出了火星,眾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准備好的草絨、干樹枝葉接點火種。並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隨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太陽落山後,人們全匯聚到打歌場,在白日燃燒的篝火上再次點燃大火把。隨之,環火把、火堆打歌,歌頌火給人的幸福。

祭頌火神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舞火唱種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並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穀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小結:火把節一般分為了三個階段,首先是迎火儀式,之後就是接火儀式,這個時候是十分熱鬧的。最後的儀式,就是送火儀式。

⑼ 火把節宣傳文案 2021彝族火把節文案

火把節馬上就到了,彝族地區的人們肯定翹首以盼吧,畢竟超長假期誰不喜歡呢,另外火把節也是當地的一個旅遊熱季,下面就來看看火把節宣傳文案!

一、火把節宣傳文案

1、火把節,東方的狂歡節。

2、火把節,無數火把為你而燃燒。

3、體驗彝風盛景,天天火把狂歡。

4、火把節來了,夏天就要紅紅火火!

5、石林的火把果紅啦,火把節要到啦。

6、體驗彝族火把狂歡 旅遊熱潮奔涌而來。

7、火把節來襲,篝火狂歡,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8、火把狂舞,撒出的每一朵吉祥之火都將帶給你無限好運。

二、2021彝族火把節文案

1、火把節,載歌載舞的民族。

2、火神誕,佑你一生紅紅火火!

3、火把節快樂,把不好的一切都燒掉。

4、不是少數民族的我,已經融入這個節日,就是玩兒!

5、白天,觸目所及皆是美景;夜晚,紅紅火火的火把照亮星空。

6、又是一個把你青春點燃的七月,又是一個把你夢想點燃的七月。

7、點燃祝福的火把,送你最真的牽掛。願好運火把包圍你,願平安火把保佑你,願健康火把伴隨你,願幸福火把擁抱你。

8、曾經鑽木取火,擊出星星之火。性如乾柴烈火,做事風風火火。身藏三昧真火,不食人間煙火。不惜飛蛾撲火,點亮萬家燈火。

總結:

以上就是關於火把節宣傳文案,2021彝族火把節文案的全部內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後也對火把節宣傳文案有了更多的靈感,希望能幫到你。

⑽ 火把節做什麼

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火把節簡介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贊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圖片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

閱讀全文

與彝族火把節策劃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元旦期間甲乙商場進行促銷活動 瀏覽:674
促銷活動語言組織 瀏覽:360
藝術培訓學校六一兒童節策劃方案 瀏覽:661
專賣店策劃方案 瀏覽:538
生鮮電商的營銷方案 瀏覽:676
科技脫貧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766
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瀏覽:5
早教市場推廣有哪些方案 瀏覽:45
培訓就業勞務協作對接工作方案 瀏覽:194
社區元旦文藝晚會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71
公司感恩晚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64
胡桃里策劃方案 瀏覽:855
diy帽子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926
網上最好的營銷方案 瀏覽:286
一年級家長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69
建材活動禮品策劃方案 瀏覽:126
中華牙膏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155
純電子商務的企業 瀏覽:586
場外促銷活動的意義 瀏覽:785
青島幸福九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