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譯電子商務相關論文摘要,謝謝。
Hi
無念,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從電子商務的身份認證、聯合徵信與培育信用服務市場、網站的賠付機制和信用評價機制、完善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機制、電子商務立法五個方面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對策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credit
system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China.And
the
paper
trys
to
giv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t
the
five
aspects
of
ID
confirmation,combined
credit
query
and
credit
services
market
cultivation,online
payment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credit
evaluation
methods,appraisal
mechanism
improvement
on
e-commerce
website
and
legislation
to
cyber
commerce.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abbr.
e-commerce,also
used
online
commerce
or
cyber
commerce),credit
system,countermeasure
**************************************************************
BTW,recommend
a
famous
book
to
you
all
intereste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電子商務(英文版·第4版)
【原書名】
Electronic
Commerce,Fourth
Annual
Edition
【原出版社】
Thomson
【作者】
[美]Gary
P.Schneider
【叢書名】
經典原版書庫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書號】
7-111-12411-1
【開本】
16開
【頁碼】
624
【出版日期】
2003-7-1
【版次】
1-1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ction
to
Electronic
Commerce
Chapter
2: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he
Internet
and
the
World
Wide
Web
Business
Strategi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Chapter
3:
Selling
on
the
Web:
Revenue
Models
and
Building
a
Web
Presence
Chapter
4:
Marketing
on
the
Web
Chapter
5:
Business-to-Business
Strategies:
From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to
Electronic
Commerce
Chapter
6:
Web
Auctions,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Web
Portals
Chapter
7: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ational,
Legal,
Ethical,
and
Tax
Issues
Technologi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Chapter
8:
Web
Serv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Chapter
9:
Electronic
Commerce
Software
Chapter
10:
Security
Threats
to
Electronic
Commerce
Chapter
11:
Implementing
Electronic
Commerce
Security
Chapter
12:
Payment
System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gration
Chapter
13:
Planning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
Good
luck!
羊羊
Ⅱ 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該如何選題
參考課題:網路資料庫的種類和適宜的切入點
電子商務伺服器開發技術初探
電子商務的應用開發技術
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安全對策
中小企業的網站建設
網站管理與維護初探
電子商務的保障-EC安全技術與認證淺析
網上交易安全問題探討
CA認證技術的實踐與應用
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構建
參考課題:
中小企業開展網路營銷的策略
電子商務對企業關系營銷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品牌建立與衡量
網路廣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促銷手段
xxx網上商店的營銷策略(要求結合某一網站或網店的具體情況)
xxx網上商店的經營策略(要求結合某一網站或網店的具體情況)
在線零售與網路營銷
電子郵件營銷及其策略
網上營銷產品和服務
網路營銷在中小企業的應用
網路廣告的技巧與策略
電子商務網站推廣策略
資料庫營銷初探
針對實際項目撰寫項目規劃書,包括項目需求分析,項目設計方案,項目總體計劃,可行性分析,項目實施計劃,質量管理,項目評估等內容。具體要求如下:
·需求分析:確定該項目范圍,從各種途徑得到該項目盡可能詳細的需求。
·設計方案:確定項目的總體設計方案,並盡可能給出詳細設計。包括商業運營模式(網站推廣運作,資金運作流程,物流配送運作等),網站設計方案(網站需求,網站功能,設計語言,風格設計,安全設計等),業務實施技術系統設計方案(功能需求、業務流程實現、用戶管理、業務信息管理、用戶界面、對外介面等),電子商務系統安全設計等。
·項目總體計劃:在詳細的需求分析基礎上,分解工作結構,對各部分工作量、人力資源和時間進度目標進行合理安排。要求確定相關技術路線,軟硬體資源,確保項目運行的管理機制和資源使用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法律、風險防範問題等等。
·可行性分析:進行客觀而有依據的市場預測,分析實施電子商務運作的經濟可行性;根據當前技術發展狀況、組織者可使用資源狀況,對照需求分析設計方案的技術可行性。
·項目實施計劃:網站運營、電子商務系統運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應包括技術開發計劃、業務運營籌備計劃(資金流的運作,信息流程運作,物流的實施)、資源使用計劃、整體運營管理模型和實施計劃等。
·質量管理:在整個項目設計和項目運作中,如何進行管理,確保所有工作按預定時間計劃完成前提下保障質量。
·項目評估:針對整個項目設計方案的技術系統、商業模型和經營管理策略,進行客觀評價。評價目的應以風險評估為主,包括技術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等。
參考課題:
我國金融服務業運用電子商務的研究
網路銀行發展芻議
電子商務在旅遊行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證券行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保險行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教育行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我國電子政務的應用及發展情況研究
電子商務下的商務中介研究
Ⅲ 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構建的思考
任何信用體系,法律法規都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Ⅳ 國內外學者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研究的成果
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行業、企業、消費者以及傳媒各方通力合作,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採用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在電子商務的參與者中呼喚誠信,樹立誠信觀念、規則意識,使電子商務的參與者意識到,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是電子商務交易的基本要求,同時誠信、信用是一種財富,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培養全社會的信用意識,要從培養人們的信用消費習慣入手,讓更多網民接受電子信用支付手段,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為日後的信用消費提供便利。參與電子交易的各企業,要逐漸形成自律性的行業規范和商業准則。社會信用意識的提高,將極大地推進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
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
在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素當中,誠信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由於電子商務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平台和交易對象,所以更加容易產生誠信問題。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很快,尤其美國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大約佔到全球的一半,其在誠信體系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一、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現狀
從90年代末期到現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我國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主要形成了下面一些層面的信用體系:
1.電子商務企業構建的第三方擔保制度。
電子商務信用一般有網路身份證、信用評級、網路信用擔保、第三方擔保幾種形式[1],而第三方擔保則是我國電子商務企業採用最多的一種形式。一些著名的電子商務網站紛紛建立了第三方擔保制度,如易趣的「安付通」、淘寶網的「支付寶」、e拍網的「一拍通」等等。如表1:
支付工具安付通、貝寶支付寶一拍通
網站易趣淘寶網、阿里巴巴中國站 e拍網
第三方構成易趣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淘寶網、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等 Sinopost公司
總的來講,他們的原理是基本一樣的:由網站本身和商業銀行或企業組成獨立的第三方;參加交易的買賣雙方通過第三方完成交易。同時,對於嚴格按流程操作後由於其他各種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的,各電子商務企業也推出了相應的賠償制度,如易趣網的「安付通保障基金」、淘寶網的「全額陪付制度」等以配合其信用制度。
2.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評級制度。
其實,無論是易趣、淘寶網、e拍網還是其他電子商務網站,它們的信用評級體系都大體一致的。
從上可以看出,參加評級的主體是參與交易的雙方根據交易情況對本次交易方選擇好、中、差評。這個評價將永久記入對方的信用記錄裡面。如淘寶網的會員等級可由15個級別構成。當然,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相應地制定了其他規則予以補充。
同時,各個網站還推出了論壇,使大家參與討論、交流經驗來杜絕詐騙。
3.電子商務企業內部的調解機制和企業誠信聯盟的建立
各大電子商務交易網站都有類似於仲裁機構的協調機制,企業內部也設置了法律部門,交易雙方發生糾紛後首先進行協調,協調不成再訴之法律。
企業誠信聯盟是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創立的,其宗旨在於通過建立權威、公正的第三方資信評估平台,加強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2]。其發起單位有易趣、一拍、盛大、新浪、卓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電子商務法律、《電子商務世界》等21家電子商務企業、雜志、和銀行。其主要職責是藉助行業協會的權威性,建立並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監督、失信懲戒制度;制訂電子商務行業誠信評價標准體系,建立對企業電子商務評級制度;制訂電子商務行業規范,監督電子商務誠信經營[3]。
二、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主要問題
美國的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是很先進的,除了完善的信用法律以外,它還有專門的信用中介機構來保證電子商務企業及個人消費者的信用[4]。比如美國最大的全球性徵信機構鄧白氏集團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對個人的信用評級則是由全聯和益百利等機構負責的。
另外,美國的信用卡制度也為電子商務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信用保障。由於每個人都有相應的信用卡,其中記錄了持卡人的社會保障號,而電子商務交易通過信用卡來結算,所有的交易都會被信用局記錄。所以幾乎沒有敢利用信用卡在網上進行詐騙。
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體系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信用體系建設起步晚
美國的信用評級是已經發展到非常完善的階段,而我國是2002年才啟動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運營的個人信用聯合徵信服務系統,在北京建立「信用北京」工程等信用項目。[5]2003年,部分行業才開始建立本行業的信用評級體系。而各個電子商務網站自身的誠信體系建設也不過是近兩三年的事情。所以這些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已經起步,但遠未完善。
2.信用體系覆蓋面窄
從電子商務企業數量來看,是國內的一些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率先建設了第三方擔保、評級制度,加入了網路誠信聯盟,而還有很多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而美國的信用評級則是覆蓋了所有企業的。
從電子商務企業的類型來看,更多的是C2C型、B2B型企業建立了信用體系,可以看到這類網站相對容易從交易雙方中脫離出來,作為第三方進行監督和保障。而B2C型企業,更多地被牽涉到交易中去,不可能充當交易者和監督者的雙重身份。
從個人消費者來看,電子商務企業的評級制度只是針對在其自身的網站上參與交易的顧客,基本上是各自為營,因此缺乏普遍的約束力。而美國的個人信用評級和信用卡則是針對所有個人,適用於任何網站的。
3.第三方機構缺乏權威性
可以看到,我國電子商務企業的第三方機構主要是由網站本身和一些銀行、企業構成或者乾脆由第三方企業充當。比如淘寶網的支付寶平台雖然擁有很高的信譽度,但究其實質仍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從理論上講誠信風險依然是存在的。在第三方擔保制度里,充當第三方機構的必須是由有著絕對權威的銀行或政府部門組成,而有著利益關系的企業自身應該退出。
4.企業內部協調體系和企業誠信聯盟缺乏強制力
企業內部協調機制不具備法律效力。協調中獲勝的關鍵在於保留諸如聊天記錄這樣的電子證據,而目前我國的法律對這類證據並不認可,所以一旦調解不成,在法律上也很難界定。
盡管誠信聯盟受到多數企業和廣大個人消費者的信賴和認可,並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其職能大多是對電子商務糾紛的進行協調處理,缺乏行政效力和法律效力,這樣可能使一些問題難以解決。
三、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對策
首先是信用評級制度和信用法律方面的進一步完善。由於我國的信用評級制度處在起步階段,遠遠沒有建立起美國那樣的針對企業和個人完備的信用記錄,這就給一些不良分子的不軌行為提供了空間。比如在某一個網站實施了欺詐,受到差評,換一個網站同樣可以繼續進行。而對於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等行為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規定相應的處罰款項。所以,只有當信用評級制度和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真正完善起來後,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需要政府、行業、企業長期的共同努力。
其次,增加第三方的權威性。對於已經實施了第三方擔保制度的電子商務企業,應該實現第三方機構由銀行單獨承擔的機制;而對於尚未實施第三方擔保制度的企業,要盡快建立這樣的信用機制;B2C型的電子商務企業,企業本身不能參與誠信的監督管理,更有需要與銀行進行合作,由銀行單獨承擔起第三方的職責。
再次,實現電子商務企業共享的信用評級體系。由於建成全社會的信用評級體系還有待時日,比較現實的做法是通過誠信聯盟這樣的具有行業協會角色的機構出面,將分散於各個電子商務企業的各自為營的信用記錄進行數據合並。實現上網交易的企業和個人主體最終擁有一個在網上普遍適用的永久性的信用卡號,所有的網上交易都將被記錄在這張卡中,成為主體信用等級的明確標識。
Ⅳ 如何建設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
1、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現狀
當前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中國亦是如此。網路技術對經濟活動帶來的深刻影響已經不可逆轉,電子商務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交易方式。問題在於即使技術上電子商務能夠贏利,為什麼實際交易中能夠實現盈利的電子商務網站卻少之又少?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電子商務的交易,影響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路障有哪些?我們認為,經濟活動中的低信任度無疑是困擾當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路障,與傳統商務的信用問題相比,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尤為突出。在電子商務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電子商務交易的信用危機也悄然襲來,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假交易、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由此引發了我國電子商務,特別是B2C發展的信用危機。許多網上購物者抱怨說不能按時收到所購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質量次等的、仿冒的、過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購買的商品,卻也無可奈何。假「工商銀行」事件更是猶如當頭棒喝,令人霧里看花,真假難辨。
據《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顯示,有23.5%的企業和26.34%的個人認為電子商務最讓人擔心的是誠信問題,具體表現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網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問題一直是困擾網路用戶進行網上交易的最大問題。由此可見,信用危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大的瓶頸,要使我國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加快誠信方面的建設。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信用問題的來源
信用問題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信用狀況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國家,講求誠信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商品經濟的時代,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出現了嚴重的缺失。信用機制的嚴重缺位,導致當前各類信用問題極為突出。毒米事件、毒油事件、殺熟現象屢屢發生,社會誠信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這其中既有人們道德品質缺失的原因,也有社會信用體系缺乏,法制建設落後的原因。
相對於傳統經濟社會的信用缺失,基於互聯網虛擬技術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則更為嚴重。互聯網的出現,導致時間和空間分離程度大大加劇,匿名性、虛擬社會大量出現,由此加速了從「熟人社會」轉變到「陌生人社會」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獨特的網路信用問題。互聯網對信息不對稱性最大的影響是,網路交易的虛擬平台使交易雙方無法直接見面,這種空間上的分離使得虛假身份很難識別,網路欺詐、欺騙行為很容易滋生。而最常見的就是由賣方製造虛假身份欺騙處於信息不對稱劣勢的買方。在中國,互聯網的開放性加上傳統立法方面的滯後性,使得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網下的虛假身份迫使中國的銀行不得不推行實名制,至於網上的虛假身份和虛假信息,目前則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機制來加以約束。
3、電子商務信用與傳統交易方式信用的區別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易手段是電子商務的最基本特徵。在此之前,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一直在傳統商務中占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是人們最習以為常的交易方式。所以,電子商務的出現首先是對消費習慣、乃至生活習慣的一個挑戰。
網路上的信用程度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1、交易者最初進行電子商務時所獲取的交易信用經驗;2、針對所有參與者而界定的清晰、明確的交易角色與交易流程;3、參與者對電子商務切合實際的預期。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商品識別上的差異。電子商務中在決定購買某一商品時,買家所能獲取的商品信息只能來自網上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而無法親眼查看和親手觸摸,使得買方很容易懷疑他拿到手的商品會不會不是他看到的,或他真正想要的那種商品,因而對電子商務交易產生不信任心理。除非那些可以高度標准化的商品,例如書和唱片,才可能超越商品識別的差異,成為網上的暢銷品;第二,支付手段上的差異。電子交易不可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定存在一個時間差。如果先付錢後交貨的話,買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賣方;如果先交貨後付錢的話,賣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買方。這種情形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前也存在,但區別在於,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電子商務中買方和賣方幾乎都是從不見面的、甚至匿名的人,而不象在傳統交易關系中通過面對面的接觸,買方和賣方可能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信任度也容易提高。這樣就給電子商務信用提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現階段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成功案例
本文認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狀況非常復雜,很難一概而論。不同的交易模式(比如B2C、B2B、C2C)、不同的行業特性、不同的網下信用特徵,會反映出不同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我們以B2B的傑出代表——阿里巴巴為例,來探討一下B2B企業如何應對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
阿里巴巴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B2B網站之一,我們著重分析一下它是如何解決B2B的信用認證問題。阿里巴巴在其國際站上早就開始試行「誠信通」服務,並於2002年3月10日起正式在阿里巴巴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會員服務。誠信通的原理是為每個使用該項服務的企業建立網上信用檔案,內容包括A&V認證(Authentication & Verification)、證書與榮譽、業務夥伴推薦、反饋中心、阿里活動記錄五項。其中,A&V認證由阿里巴巴的合作夥伴、著名的資信機構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進行實地考查得出;業務夥伴推薦列出曾與該會員合作的企業及其聯系方式,供其它企業參考;反饋中心記錄貿易夥伴的客觀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忠實地記載會員在阿里巴巴的所有行為。
誠信通檔案是進入阿里巴巴互動互信貿易社區的通行證。只有經過第三方資格認證的誠信通會員才能獲得通行證,進入阿里巴巴誠信通貿易社區。通過網上信用活檔案服務--誠信通服務,以大大低於傳統方式的成本展示您的信用和企業形象,贏得信任;同時,對等地查閱其他誠信通會員的檔案,方便快捷了解他人信用,幫客戶大幅度縮減網路商務夥伴篩選時大量的詢問、調查和探知工作帶來的時間、人力、財力成本,迅速選擇真實可信的貿易夥伴進入實質業務洽談。
誠信通不是單單展示信用。它將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緊密結合,在建立的過程中獲得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積累信用,二者相輔相成,為企業的網上貿易提供鮮活的、真實、持續、高價值的參考。同時,作為誠信通會員,您才有權查看供應商的誠信通檔案,從第三方認證信息、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公司的證書與榮譽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對方,幫助您以低成本進行第一步的篩選,快速進入實質交易。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誠信通」的最大特點是把網下認證同網上信用評價兩種手段結合了起來。阿里巴巴通過尋求與資深信用服務公司如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合作,對它的用戶企業進行認證,並向用戶收取服務費。阿里巴巴比較聰明的一點是,把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等增值服務結合起來,讓會員不再把建立自己的信用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有價的資本,因此「誠信通」推出以後並沒有象媒體所擔心的跑掉大量用戶,反而有很多大用戶選擇了這項服務。這種信息的便利性、關聯性、有償性通過互聯網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得電子商務信用環境比傳統商務信用環境得到了改善。
四、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構建
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用體系搭建設想,即在現階段中國法制建設欠缺、社會誠信水平低下的情況下,通過電子商務技術以及認證手段的創新,仍然能夠在一點程度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體系落後的問題。
由此,我們得出了以下延伸思考:首先,建立健全網路銷售商的認證力度。認證中心是一個負責發放和管理數字證書的權威機構,它是對交易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的機構。通過認證中心的認證,可以確保交易活動的安全性,以及經銷商身份的合法性。讓那些無銷售資格的經銷商不能進行網路銷售,確保客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建立類似於誠信通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通過對網上客戶進行信用評級,與第三方信用機構合作,共同對網上交易主體進行監督。其次,經銷商應提高所售產品以及自身的透明度。經銷商在網站上銷售商品時,應盡量提高所售商品的透明度以及對自身的介紹,這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活動的特殊性而言的。由於顧客對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沒有直接的認識,只能通過網站的商品圖片和商品描述來感覺。針對這種特性,就需要經銷商在介紹商品的時候盡量細致貼切地描述商品的特徵,讓顧客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另外,經銷商還應當把企業的經營范圍等一系列特徵描述清晰,給客戶以信任感。商家應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努力提高自己的誠信指數。
但是從長遠考慮,解決電子商務中的誠信危機要從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入手。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行業、企業、消費者以及傳媒各方通力合作,以法律為保障,採用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我認為,可以從一下方面來考慮:
1、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因此,我認為國家應該盡快出台《信用信息公開法》、《隱私權法》、《消費信用保護法》等信用法律規范;同時建立相關信用管理機構:如行業誠信管理、信用中介機構管理、企業信用管理和消費信用管理等。尤為重要的是,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法人和自然人予以懲罰,加大失信行為的成本。
2、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
電子商務行業的信用問題多發生在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即企業身上,因此,應該從行業自律入手,大力發展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行業信用體系。同時,建立以企業風險管理為基礎、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信用體系。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促進誠信經營遵守行業公約,恪守職業道德形成有效的誠信風險防控機制。
3、加強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必須依靠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數據挖掘技術的開發、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信用系統數據平台建設。另外製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採集、交換和存儲標准、電子簽名、CA認證等服務體系,為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創造條件。特別要大力扶持社會化、專業化第三方信用中介機構。發達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可以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實際應用提供穩定和強有力的支持,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根據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研究,我認為,一個理想的信用體系應該是一座大廈,最上層是政府,負責信用立法與執法;第二層是行業協會,負責准入、評定、制訂游戲規則;第三層是中介機構,負責信用服務;第四層是企業與消費者。只有將這四層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築一個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缺失的問題。
Ⅵ 如何建設中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
1、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現狀
當前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中國亦是如此。網路技術對經濟活動帶來的深刻影響已經不可逆轉,電子商務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交易方式。問題在於即使技術上電子商務能夠贏利,為什麼實際交易中能夠實現盈利的電子商務網站卻少之又少?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電子商務的交易,影響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路障有哪些?我們認為,經濟活動中的低信任度無疑是困擾當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路障,與傳統商務的信用問題相比,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尤為突出。在電子商務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電子商務交易的信用危機也悄然襲來,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假交易、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由此引發了我國電子商務,特別是B2C發展的信用危機。許多網上購物者抱怨說不能按時收到所購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質量次等的、仿冒的、過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購買的商品,卻也無可奈何。假「工商銀行」事件更是猶如當頭棒喝,令人霧里看花,真假難辨。
據《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顯示,有23.5%的企業和26.34%的個人認為電子商務最讓人擔心的是誠信問題,具體表現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網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問題一直是困擾網路用戶進行網上交易的最大問題。由此可見,信用危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大的瓶頸,要使我國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加快誠信方面的建設。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信用問題的來源
信用問題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信用狀況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國家,講求誠信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商品經濟的時代,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出現了嚴重的缺失。信用機制的嚴重缺位,導致當前各類信用問題極為突出。毒米事件、毒油事件、殺熟現象屢屢發生,社會誠信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這其中既有人們道德品質缺失的原因,也有社會信用體系缺乏,法制建設落後的原因。
相對於傳統經濟社會的信用缺失,基於互聯網虛擬技術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則更為嚴重。互聯網的出現,導致時間和空間分離程度大大加劇,匿名性、虛擬社會大量出現,由此加速了從「熟人社會」轉變到「陌生人社會」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獨特的網路信用問題。互聯網對信息不對稱性最大的影響是,網路交易的虛擬平台使交易雙方無法直接見面,這種空間上的分離使得虛假身份很難識別,網路欺詐、欺騙行為很容易滋生。而最常見的就是由賣方製造虛假身份欺騙處於信息不對稱劣勢的買方。在中國,互聯網的開放性加上傳統立法方面的滯後性,使得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網下的虛假身份迫使中國的銀行不得不推行實名制,至於網上的虛假身份和虛假信息,目前則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機制來加以約束。
3、電子商務信用與傳統交易方式信用的區別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易手段是電子商務的最基本特徵。在此之前,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一直在傳統商務中占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是人們最習以為常的交易方式。所以,電子商務的出現首先是對消費習慣、乃至生活習慣的一個挑戰。
網路上的信用程度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1、交易者最初進行電子商務時所獲取的交易信用經驗;2、針對所有參與者而界定的清晰、明確的交易角色與交易流程;3、參與者對電子商務切合實際的預期。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商品識別上的差異。電子商務中在決定購買某一商品時,買家所能獲取的商品信息只能來自網上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而無法親眼查看和親手觸摸,使得買方很容易懷疑他拿到手的商品會不會不是他看到的,或他真正想要的那種商品,因而對電子商務交易產生不信任心理。除非那些可以高度標准化的商品,例如書和唱片,才可能超越商品識別的差異,成為網上的暢銷品;第二,支付手段上的差異。電子交易不可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定存在一個時間差。如果先付錢後交貨的話,買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賣方;如果先交貨後付錢的話,賣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買方。這種情形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前也存在,但區別在於,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電子商務中買方和賣方幾乎都是從不見面的、甚至匿名的人,而不象在傳統交易關系中通過面對面的接觸,買方和賣方可能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信任度也容易提高。這樣就給電子商務信用提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現階段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成功案例
本文認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狀況非常復雜,很難一概而論。不同的交易模式(比如B2C、B2B、C2C)、不同的行業特性、不同的網下信用特徵,會反映出不同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我們以B2B的傑出代表——阿里巴巴為例,來探討一下B2B企業如何應對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
阿里巴巴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B2B網站之一,我們著重分析一下它是如何解決B2B的信用認證問題。阿里巴巴在其國際站上早就開始試行「誠信通」服務,並於2002年3月10日起正式在阿里巴巴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會員服務。誠信通的原理是為每個使用該項服務的企業建立網上信用檔案,內容包括A&V認證(Authentication & Verification)、證書與榮譽、業務夥伴推薦、反饋中心、阿里活動記錄五項。其中,A&V認證由阿里巴巴的合作夥伴、著名的資信機構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進行實地考查得出;業務夥伴推薦列出曾與該會員合作的企業及其聯系方式,供其它企業參考;反饋中心記錄貿易夥伴的客觀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忠實地記載會員在阿里巴巴的所有行為。
誠信通檔案是進入阿里巴巴互動互信貿易社區的通行證。只有經過第三方資格認證的誠信通會員才能獲得通行證,進入阿里巴巴誠信通貿易社區。通過網上信用活檔案服務--誠信通服務,以大大低於傳統方式的成本展示您的信用和企業形象,贏得信任;同時,對等地查閱其他誠信通會員的檔案,方便快捷了解他人信用,幫客戶大幅度縮減網路商務夥伴篩選時大量的詢問、調查和探知工作帶來的時間、人力、財力成本,迅速選擇真實可信的貿易夥伴進入實質業務洽談。
誠信通不是單單展示信用。它將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緊密結合,在建立的過程中獲得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積累信用,二者相輔相成,為企業的網上貿易提供鮮活的、真實、持續、高價值的參考。同時,作為誠信通會員,您才有權查看供應商的誠信通檔案,從第三方認證信息、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公司的證書與榮譽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對方,幫助您以低成本進行第一步的篩選,快速進入實質交易。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誠信通」的最大特點是把網下認證同網上信用評價兩種手段結合了起來。阿里巴巴通過尋求與資深信用服務公司如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合作,對它的用戶企業進行認證,並向用戶收取服務費。阿里巴巴比較聰明的一點是,把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等增值服務結合起來,讓會員不再把建立自己的信用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有價的資本,因此「誠信通」推出以後並沒有象媒體所擔心的跑掉大量用戶,反而有很多大用戶選擇了這項服務。這種信息的便利性、關聯性、有償性通過互聯網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得電子商務信用環境比傳統商務信用環境得到了改善。
四、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構建
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用體系搭建設想,即在現階段中國法制建設欠缺、社會誠信水平低下的情況下,通過電子商務技術以及認證手段的創新,仍然能夠在一點程度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體系落後的問題。
由此,我們得出了以下延伸思考:首先,建立健全網路銷售商的認證力度。認證中心是一個負責發放和管理數字證書的權威機構,它是對交易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的機構。通過認證中心的認證,可以確保交易活動的安全性,以及經銷商身份的合法性。讓那些無銷售資格的經銷商不能進行網路銷售,確保客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建立類似於誠信通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通過對網上客戶進行信用評級,與第三方信用機構合作,共同對網上交易主體進行監督。其次,經銷商應提高所售產品以及自身的透明度。經銷商在網站上銷售商品時,應盡量提高所售商品的透明度以及對自身的介紹,這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活動的特殊性而言的。由於顧客對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沒有直接的認識,只能通過網站的商品圖片和商品描述來感覺。針對這種特性,就需要經銷商在介紹商品的時候盡量細致貼切地描述商品的特徵,讓顧客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另外,經銷商還應當把企業的經營范圍等一系列特徵描述清晰,給客戶以信任感。商家應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努力提高自己的誠信指數。
但是從長遠考慮,解決電子商務中的誠信危機要從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入手。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行業、企業、消費者以及傳媒各方通力合作,以法律為保障,採用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我認為,可以從一下方面來考慮:
1、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因此,我認為國家應該盡快出台《信用信息公開法》、《隱私權法》、《消費信用保護法》等信用法律規范;同時建立相關信用管理機構:如行業誠信管理、信用中介機構管理、企業信用管理和消費信用管理等。尤為重要的是,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法人和自然人予以懲罰,加大失信行為的成本。
2、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
電子商務行業的信用問題多發生在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即企業身上,因此,應該從行業自律入手,大力發展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行業信用體系。同時,建立以企業風險管理為基礎、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信用體系。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促進誠信經營遵守行業公約,恪守職業道德形成有效的誠信風險防控機制。
3、加強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必須依靠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數據挖掘技術的開發、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信用系統數據平台建設。另外製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採集、交換和存儲標准、電子簽名、CA認證等服務體系,為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創造條件。特別要大力扶持社會化、專業化第三方信用中介機構。發達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可以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實際應用提供穩定和強有力的支持,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根據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研究,我認為,一個理想的信用體系應該是一座大廈,最上層是政府,負責信用立法與執法;第二層是行業協會,負責准入、評定、制訂游戲規則;第三層是中介機構,負責信用服務;第四層是企業與消費者。只有將這四層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築一個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缺失的問題。
Ⅶ 《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探討》開題報告
我也要寫,也不會呢 誰能幫幫我
Ⅷ 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內涵
據相關研究機構研究發現,目前國內的一些B2B網站在網站運營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和誤區,筆者通過對相關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先總結如下:
一,大多B2B網站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中國產品推向海外,網路營銷而沒有去考慮買家的服務滿意度。如果無法讓買家滿意,就會買家離開某一平台,久而久之也就喪失對電子商務平台的信心。
二,B2B平台更多是考慮如何做大作強,把重點放在了盈利模式上,網路推廣從而忽視了去考慮如何為買賣雙方提供高品質服務,只有建立在為買賣雙方提供價值的基礎上的交易,才能為B2B平台自身帶來長期穩定持續的收益。
三,以外貿為主的B2B平台擁有大量供應商,但無法找到足夠多的買家。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新興的實惠網就進行了若干大膽的創新嘗試,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在保證平台內部擁有足夠多的供應商的同時,也匯集了大量有購買需求的潛在買家群。
四,國際各個區域市場均有不同的采購習慣和需求特性,網路推廣但很多B2B平台沒有區分需求而是把他們一視同仁,未能根據買家不同習慣來制定有效的服務策略。從而造成了大量買家的流失。
在此情況下,相關專家認為,在面對金融風暴對電子商務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時,國內B2B網站應該在運營好現有主業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實惠網的運營策略,盡力改善單一盈利模式,增強「造血」功能,從而獲取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邊順倉)
Ⅸ B2B 電子商務模式的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 什麼制度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