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保證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的探討
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分析與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子商務安全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後從網路安全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用戶認證技術等方面介紹了主要的電子安全技術,並提出了一個合理的電子商務安全體系架構。
[關鍵詞] 電子商務電子支付 安全技術
一、引言
隨著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用戶依賴於電子商務的快捷、高效。它的出現不僅為Internet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也給商業界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但電子商務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載體的,大量重要的身份信息、會計信息、交易信息都需要在網上進行傳遞,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全性問題成為首要問題。
二、目前電子商務存在的安全性問題
1.網路協議安全性問題:目前,TCP/IP協議是應用最廣泛的網路協議,但由於TCP/IP本身的開放性特點,企業和用戶在電子交易過程中的數據是以數據包的形式來傳送的,惡意攻擊者很容易對某個電子商務網站展開數據包攔截,甚至對數據包進行修改和假冒。
2.用戶信息安全性問題:目前最主要的電子商務形式是基於B/S(Browser/Server)結構的電子商務網站,用戶使用瀏覽器登錄網路進行交易,由於用戶在登錄時使用的可能是公共計算機,如網吧、辦公室的計算機等情況,那麼如果這些計算機中有惡意木馬程序或病毒,這些用戶的登錄信息如用戶名、口令可能會有丟失的危險。
3.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性問題:有些企業建立的電子商務網站本身在設計製作時就會有一些安全隱患,伺服器操作系統本身也會有漏洞,不法攻擊者如果進入電子商務網站,大量用戶信息及交易信息將被竊取,給企業和用戶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三、電子商務安全性要求
1.服務的有效性要求:電子商務系統應能防止服務失敗情況的發生,預防由於網路故障和病毒發作等因素產生的系統停止服務等情況,保證交易數據能准確快速的傳送。
2.交易信息的保密性要求:電子商務系統應對用戶所傳送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密,防止因信息被截取破譯,同時要防止信息被越權訪問。
3.數據完整性要求:數字完整性是指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原來數據和現行數據之間保持完全一致。為了保障商務交易的嚴肅和公正,交易的文件是不可被修改的,否則必然會損害一方的商業利益。
4.身份認證的要求:電子商務系統應提供安全有效的身份認證機制,確保交易雙方的信息都是合法有效的,以免發生交易糾紛時提供法律依據。
❷ 如何實施安全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這方面的東西多的,一下子也說不完,我只能大概的說一下,如果對我的回答不滿意,我給你一個網站,裡面有詳細介紹電子商務安全、流程、施行方案等等,在最下面的參考資料里。
一、電子商務的分類
電子商務按電子商務交易涉及的對象、電子商務交易所涉及的商品內容和進行電子業務的 企業所使用的網路類型等對電子商務進行不同的分類。
(一)按參與交易的對象分類 按參與電子商務交易涉及的對象分類,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Customer即B TO C)。這是消費者利用網際網路 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形式,類同於商業電子化的零售商務。隨著萬維網(WWW)的出現,網上銷 售迅速地發展起來。目前,在網際網路上有許許多多各種類型的虛擬商店和虛擬企業,提供各種與 商品銷售有關的服務。通過網上商店買賣的商品可以是實體化的,如書籍、鮮花、服裝、食品、 汽車、電視等等;也可以是數字化的,如新聞、音樂、電影、資料庫、軟體及各類基於知識的商 品;還有提供的各類服務,有安排旅遊、在線醫療診斷和遠程教育等。
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Business 即B TO B)。B TO B方式是電子商務應 用最重和最受企業重視的形式,企業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網路對每筆交易尋找最佳合作夥伴, 完成從定購到結算的全部交易行為,包括向供應商訂貨、簽約、接受發票和使用電子資金轉移、 信用證、銀行托收等方式進行付款,以及在商貿過程中發生的其他問題如索賠、商品發送管理和 運輸跟蹤等。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經營額大,所需的各種硬軟體環境較復雜,但在EDI商務成功 的基礎上發展得最快。
3.企業與政府方面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Government B TO G)。這種商務活動覆蓋企業與 政府組織間的各項事務。例如企業與政府之間進行的各種手續的報批,政府通過網際網路發布采購 清單、企業以電子化方式響應:政府在網上以電子交換方式來完成對企業和電子交易的征稅等, 這成為政府機關政務公開的手段和方法。
(二)按交易涉及的商品內容分類 如果按照電子商務交易所涉及的商品內容分類,電子商務主要包括兩類商業活動。
1.間接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涉及商品是有形貨物的電子訂貨,如鮮花、書籍、食品、汽車等,交易的商品需要 通過傳統的渠道如郵政業的服務和商業快遞服務來完成送貨,因此,間接電子商務要依靠送 貨的運輸系統等外部要素。
2.直接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涉及商品是無形的貨物和服務,如計算機軟體、娛樂內容的聯機訂購、付款和交付, 或者是全球規模的信息服務。直接電子商務能使雙方越過地理界線直接進行交易,充分挖掘 全球市場的潛力。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網站都屬於這一類,但這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直接電子 商務。
(三)按電子商務使用的網路類型分類 根據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所使用的網路類型框架的不同,電子商務可以分為如下三種形式:
1.EDI網路電子商務(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EDI是按照一個公認 的標准和協議,將商務活動中涉及的文件標准化和格化式,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 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EDI主要應用於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批發商、批發 商與零售商之間的批發業務。EDI電子商務在90年代已得到較大的發展,技術上也較為成熟,但 是因為開展EDI對企業有較高的管理、資金和技術的要求,因此至今尚不太普及。
2.網際網路電子商務(Internet網路)。是指利用連通全球的Internet網路開展的電子商務 活動,在網際網路上可以進行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業務,所涉及的領域廣泛,全世界各個企業 和個人都可以參與,正以飛快的速度在發展,其前景十分誘人,是目前電子商務的主要形式。
3.內聯網路電子商務(Intranet網路)。是指在一個大型企業的內部或一個行業內開展的電 子商務活動,形成一個商務活動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業務的成本。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的主頁,客戶在該網站上可以查詢到有關中國專利的所有信息和 業務流程,這是電子商務在政府機關辦公事務中的應用;已經開通的上海網上南京路一條街 主頁,包括了南京路上的主要商店,客戶可以在網上游覽著名的上海南京路商業街,並在網 上南京路上的網上商店中以電子商務的形式購物;已開始營業的北京圖書大廈主頁,客戶可 以在此查閱和購買北京圖書大廈經營的幾十萬種圖書。上述兩個都是B TO C的電子商務應用 形式。
二、常用的安全電子交易手段
在近年來發表的多個安全電子交易協議或標准中,均採納了一些常用的安全電子交易的方法和手段。典型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1)、 密碼技術
採用密碼技術對信息加密,是最常用的安全交易手段。在電子商務中獲得廣泛應用的加密技術有以下兩種:
A. 公共密鑰和私用密鑰(public key and private key)
這一加密方法亦稱為RSA編碼法,是由Rivest,Shamir和Adlernan 三人所研究發明的。它利用兩個很大的質數相乘所產生的乘積來加密。這兩個質數無論哪一個先與原文件編碼相乘,對文件加密,均可由另一個質數再相乘來解密。但要用一個質數來求出另一個質數,則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將這一對質數稱為密鑰對(Key Pair)。在加密應用時,某個用戶總是將一個密鑰公開,讓需發信的人員將信息用其公共密鑰加密後發給該用戶,而一旦信息加密後,只有用該用戶一個人知道的私用密鑰才能解密。具有數字憑證身份的人員的公共密鑰可在網上查到,亦可在請對方發信息時主動將公共密鑰傳給對方,這樣保證在Internet上傳輸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B. 數字摘要(digital digest)
這一加密方法亦稱安全Hash編碼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或MD5(MD Standards for Message Digest),由Ron Rivest所設計。該編碼法採用單向Hash 函數將需加密的明文"摘要"成一串128bit的密文,這一串密文亦稱為數字指紋(Finger Print),它有固定的長度,且不同的明文摘要成密文,其結果總是不同的,而同樣的明文其摘要必定一致。這樣這串摘要便可成為驗證明文是否是"真身"的"指紋"了。
上述兩種方法可結合起來使用,數字簽名就是上述兩法結合使用的實例。
(2)、 數字簽名(digital signature)
在書面文件上簽名是確認文件的一種手段,簽名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因為自己的簽名難以否認,從而確認了文件已簽署這一事實;二是因為簽名不易仿冒,從而確定了文件是真的這一事實。數字簽名與書面文件簽名有相同之處,採用數字簽名,也能確認以下兩點:
信息是由簽名者發送的。
信息自簽發後到收到為止未曾作過任何修改。
這樣數字簽名就可用來防止電子信息因易被修改而有人作偽;或冒用別人名義發送信息;或發出(收到)信件後又加以否認等情況發生。
數字簽名並非用"手書簽名"類型的圖形標志,它採用了雙重加密的方法來實現防偽、防賴。其原理為:
(1)被發送文件用SHA編碼加密產生128bit的數字摘要(見上節)。
(2)發送方用自己的私用密鑰對摘要再加密,這就形成了數字簽名。
(3)將原文和加密的摘要同時傳給對方。
(4)對方用發送方的公共密鑰對摘要解密,同時對收到的文件用SHA 編碼加密產生又一摘要。
(5)將解密後的摘要和收到的文件在接收方重新加密產生的摘要相互對比。如兩者一致,則說明傳送過程中信息沒有被破壞或篡改過。否則不然。
(3)、 數字時間戳(digital time-stamp)
交易文件中,時間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書面合同中,文件簽署的日期和簽名一樣均是十分重要的防止文件被偽造和篡改的關鍵性內容。
在電子交易中,同樣需對交易文件的日期和時間信息採取安全措施,而數字時間戳服務
(DTS:digital time-stamp service)就能提供電子文件發表時間的安全保護。
數字時間戳服務(DTS)是網上安全服務項目,由專門的機構提供。時間戳(time-stamp) 是一個經加密後形成的憑證文檔,它包括三個部分:1)需加時間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時間,3)DTS的數字簽名。
時間戳產生的過程為:用戶首先將需要加時間戳的文件用HASH編碼加密形成摘要,然後將該摘要發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時間信息後再對該文件加密(數字簽名),然後送回用戶。由Bellcore創造的DTS採用下的過程:加密時將摘要信息歸並到二叉樹的數據結構;再將二叉樹的根值發表在報紙上,這樣更有效地為文件發表時間提供了佐證。注意,書面簽署文件的時間是由簽署人自己寫上的,而數字時間戳則不然,它是由認證單位DTS來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時間為依據。因此,時間戳也可作為科學家的科學發明文獻的時間認證。
(4)、 數字憑證(digital certificate,digital ID)
數字憑證又稱為數字證書,是用電子手段來證實一個用戶的身份和對網路資源的訪問的許可權。在網上的電子交易中,如雙方出示了各自的數字憑證,並用它來進行交易操作,那麼雙方都可不必為對方身份的真偽擔心。
數字憑證可用於電子郵件、電子商務、群件、電子基金轉移等各種用途。
數字憑證的內部格式是由CCITT X.509國際標准所規定的,它包含了以下幾點:
憑證擁有者的姓名,
憑證擁有者的公共密鑰,
公共密鑰的有效期,
頒發數字憑證的單位,
數字憑證的序列號(Serial number),
數字憑證有三種類型:
個人憑證(Personal Digital ID):它僅僅為某一個用戶提供憑證,以幫助其個人在網上進行安全交易操作。個人身份的數字憑證通常是安裝在客戶端的瀏覽器內的。並通過安全的電子郵件(S/MIME)來進行交易操作。
企業(伺服器)憑證(Server ID):它通常為網上的某個Web伺服器提供憑證,擁有Web伺服器的企業就可以用具有憑證的萬維網站點(Web Site)來進行安全電子交易。有憑證的Web伺服器會自動地將其與客戶端Web瀏覽器通信的信息加密。
軟體(開發者)憑證(Developer ID):它通常為Internet中被下載的軟體提供憑證,該憑證用於和微軟公司Authenticode技術(合法化軟體)結合的軟體,以使用戶在下載軟體時能獲得所需的信息。
上述三類憑證中前二類是常用的憑證,第三類則用於較特殊的場合,大部分認證中心提供前兩類憑證,能提供各類憑證的認證中心並不普遍。
(5)、 認證中心:(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
在電子交易中,無論是數字時間戳服務(DTS)還是數字憑證(Digital ID)的發放,都不是靠交易的自己能完成的,而需要有一個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third party)來完成。認證中心(CA)就是承擔網上安全電子交易認證服務、能簽發數字證書、並能確認用戶身份的服務機構。認證中心通常是企業性的服務機構,主要任務是受理數字憑證的申請、簽發及對數字憑證的管理。認證中心依據認證操作規定(CPS:Certification Practice Statement)來實施服務操作。
目前在全球處於領導地位的認證中心是美國的VeriSign公司,創建於1995年4 月,總部在美國加州的Mountain View。該公司所提供的數字憑證的服務已遍及全世界50個國家,接受該公司的伺服器數字憑證的Web站點伺服器已超過45 000個,而使用該公司個人數字憑證的用戶已超過200萬名。
上述五個方面介紹了安全電子交易的常用手段,各種手段常常是結合在一起使用的,從而構成安全電子交易的體系。
三、流程:
雙方建立項目領導小組——>全面企業需求調研——>體現企業個性化特點的解決方案——>雙方確認方案——>高層、中層領導管理理念培訓——>安裝軟體並進行實施指導(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充分體現企業的個性化特點)——>二次開發——>階段性驗收——>實施指導——>階段性驗收——>終驗收。在項目開始首先召開全員動員大會,將整個項目細分為若干個小項目,並將每一個小項目都責任到人,明確完成時間和驗收標准,定期進行考核。確保每個人都有壓力,每個人都有責任
❸ 淺談如何解決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問題
1.電子商務面臨的網路系統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系統是依賴網路實現的商務系統,需要利用Internet基礎設施和標准,所以構成電子商務安全框架的底層是網路服務層,它提供信息傳送的載體和用戶接入的手段,是各種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基礎,為電子商務系統提供了基本、靈活的網路服務。
電子商務網路系統安全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部件的不安全因素。
(2)軟體不安全因素。
(3)工作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4)自然環境因素。
2.電子商務面臨的電子支付系統安全問題
眾所周知,基於Internet平台的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由於涉及到客戶、商家、銀行及認證部門等多方機構,以及它們之間可能的資金劃撥,所以客戶和商家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必須充分考慮其系統的安全。
目前網上支付中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支付賬號和密碼等隱私支付信息在網路傳送過程中被竊取或盜用。
(2)支付金額被更改。
(3)不能有效驗證收款人的身份。
3.電子商務面臨的認證系統安全問題
1.信息泄漏
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機密的泄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
三方竊取;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如信用卡的賬號和用戶名被人獲悉,就可能被盜用。
2.篡改
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問題。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傳輸的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或重改,這樣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和完整性。假如兩公司簽訂了一份由一公司向另一公司供應原料的合同,若趕上原料價格上漲,供貨方公司篡改價格將使自己大幅受益,而采購公司將蒙受損失。
3.身份識別
在網路交易中如果不進行身份識別,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以破壞交易、破壞被假冒一方的信譽或盜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進行身份識別後,交易雙方就可防止相互猜疑的情況。
4.蓄意否認事實
由於商情的千變萬化,商務合同一旦簽訂就不能被否認,否則必然會損害一方的利益。因此,電子商務就提出了相應的安全控制要求。
(1)電子商務中面臨的法律安全問題。隨著國際信息化、網路化進化的不斷發展,在電子商務領域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犯罪的案件與日俱增,其犯罪的花樣和手段不斷翻新。
(2)電子合同中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合同的訂立是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完成的。許多國家的法律要求必須有書面形式的交易單證作為證明交易有效和作為交易的證據;否則,這種合同屬於無效合同。關於電子合同能否視為書面合同,並取得與書面文件同等的效力,是各國法律尚未解決的問題,與傳統書面文件相比,電子文件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一些來自外界的對計算機網路的干擾,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丟失、損壞、更改。
(3)銀行電子化服務的法律問題。銀行是電子支付和結算的最終執行者,起著聯結買賣雙方的紐帶作用,但對一些從事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來說,犯罪分子偽造電子貨幣,給銀行帶來了直接經濟損失。
(4)電子資金轉賬的法律問題。電子資金轉賬的法律是個特殊問題,但是我國現行的《票據法》並不承認經過數字簽名認證的非紙質的電子票據支付和結算方式。並且支付不可撤消,付款人或第三人不能要求撤消已經完成的電子資金轉賬。
(5)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電子商務活動中交易的客體及交易的行為經常涉及傳統的知識產權領域。
(6)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電子商務等新的交易方式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各種新的維權問題。隨著科技進步,新產品的大量出現,消費知識滯後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❹ 如何對電子商務安全進行規范管理
電子商務安全規范管理要求:
一.機密性
電子商務作為貿易的一種方式,其信息直接代版表著個人、企業或國權家的商業機密。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一個較為開放的網路環境上的,維護商業機密是電子商務全面推廣應用的重要保障。
二.有效性
電子商務作為貿易的一種形式,其信息的有效性將直接關繫到個人、企業或國家的經濟利益和聲譽。因此,要對網路故障、操作錯誤、應用程序錯誤、硬體故障、系統軟體錯誤及計算機病毒所產生的潛在威脅加以控制和預防,以保證貿易數據在確定的時刻、確定的地點是有效的。
三.完整性
電子商務簡化了貿易過程,減少了人為的干預,同時也帶來維護貿易各方商業信息的完整、統一的問題。貿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將影響到貿易各方的交易和經營策略,保持貿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
四.可靠性
電子商務直接關繫到貿易雙方的商業交易,如何確定要進行交易的貿易方是保證電子商務順利進行的關鍵。
五.即需性
即需性是防止延遲或拒絕服務,即需安全威脅的目的就在於破壞正常的計算機處理或完全拒絕服務。
六.身份認證
指交易雙方可以相互確認彼此的真實身份,確認對方就是本次交易中所稱的真正交易方。
❺ 電子商務中如何保證交易安全
對於傳統市場,電子商務的安全管控比較困難。外貿電子商務平台由於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不及時等,往往會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因此對電子商務平台而言,確保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是進行網上交易行為的首要的條件,可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強化安全觀念 進行在線交易不能對安全抱有絲毫不謹慎的態度,因為計算機中安裝了防火牆或者特殊的加密軟體,所以認為黑客是攻不進來的,這種觀念絕對不可取。因為目前還沒有一種軟體或者安全系統聲稱能達到100%的安全可靠,所以不能盲目地相信交易系統,必須趁早做好安全防範的多項准備工作才是明智之舉。
二、確保密碼安全 密碼需要有足夠的長度並及時更新才算是比較安全的,使用字母和數字混合的密碼較為理想。需要輸入交易密碼時,盡量使用網站提供的軟鍵盤,軟鍵盤上的數字是隨機產生的,並不固定,而我們使用的電腦鍵盤完全則是固定的,並且基本都一樣,很容易被黑客控制監視。所以,使用軟鍵盤來輸入交易密碼是防止密碼被盜的一個有效措施。同時經常修改密碼對賬號的安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建議每90天更換一次密碼。
三、杜絕交易電腦的記憶功能 因為有些程序不但能記錄用戶的擊鍵動作,甚至還可以以快照的形式記錄到屏幕上發生的一切,還有些程序能將擊鍵字母記錄到根目錄下的某一特定文件中,而這一文件可以用文本編輯器來查看。同時,許多網站會用不易察覺的技術,暗中搜集你填寫在表格中的電子郵件地址信息,最常見的就是利用Cookie記錄訪問者上網的瀏覽行為和習慣。應該將瀏覽器設置為「不接受Cookie」,並且養成每完成一次交易就立即從硬碟中清除Cookie信息的良好習慣。能夠確保商家交易過程和個人財務資料的安全。
四、時刻警惕病毒的襲擊 病毒在網際網路上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為防止主動感染病毒,平台運營系統電腦不要訪問境外一些不甚了解的網站,更不能貿然下載和運行來歷不明的程序。如果收到一封帶有附件的電子郵件,且附件的擴展名為.exe,或者訪問某個境外網站時跳出需要執行某一程序,千萬不能隨意運行它,因為它可能是一個系統破壞程序。
五、交易過程中發現計算機異常時應及時中斷交易
在網上交易時,發現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變慢時,就應該提高警惕了。這有可能是攻擊者正在入侵您的電腦,監視您的操作。遇到此類現象後,應該及時中斷交易,重新啟動計算機,然後對這種可疑的現象進行排查。
❻ 如何保障電子商務安全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吧~
我只能給你個大概
首先基礎的文件加密
一,對自己的專本地文件進屬行加密解密。
二,對郵件進行加密和解密。(例如用PGP
交易安全管理
一,要注意交易者身份的確認
二,數字簽名等的使用
三,若是企業,肯定還需要制定交易安全管理制度
1人員管理制度2保密制度3跟蹤,審計,稽核制4網路系統的日常維護制度5病毒防範制度6應急措施
了解一下電子商務的安全需求吧
1交易實體身份真實性需求2信息保密性需求3信息完整性4交易信息認可的需求5訪問控制的需求6信息有效性
要注意電子商務安全隱患涉及許多方面,有人為因素,有設備因素,有軟體因素等
1互聯網問題。當某個用戶不採取任何安全措施是,其他用戶也可以很方便的訪問他的計算機
2操作系統的安全
3應用軟體安全4通信傳輸協議安全5網路安全管理
還必需的是掌握安全工具的使用~~~
以上只是一些理論常識,具體需求具體對策
❼ 如何提高電子商務安全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應用的重要趨勢之一,也是國際金融貿易中越來越重要的經營模式之一,以後會逐漸地成為我們經濟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安全是保證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目前大家十分關注的話題,下面將就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幾個熱點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怎麼看待安全與發展的關系
談到安全與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時,許多人都會認為安全更重要,而實際上在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發展自始至終都應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沒有發展安全就無從談起,沒有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太快,致使其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跟不上,這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業界,特別是信息安全業快速地作出反應,否則安全方面的問題將會制約它的發展。現在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就連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在很多領域還是沒有像其它傳統的商務那樣發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問題。這就需要信息安全業的同行作出不懈的努力,不要因為安全問題而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如何看待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
在正確看待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時,有幾個觀念值得注意:
其一,安全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個技術性的問題,不僅僅只涉及到技術,更重要的還有管理,而且它還與社會道德、行業管理以及人們的行為模式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其二,安全是相對的。房子的窗戶上只有一塊玻璃,一般說來這已經很安全,但是如果非要用石頭去砸,那就不安全了。我們不會因為石頭能砸碎玻璃而去懷疑它的安全性,因為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認識:玻璃是不能砸的,有了窗玻璃就可以保證房子的安全。同樣,不要追求一個永遠也攻不破的安全技術,安全與管理始終是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如果要想以後的網站永遠不受攻擊,不出安全問題是很難的,我們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
其三,安全是有成本和代價的。無論是現在國外的B-to-B還是B-to-C,都要考慮到安全的代價和成本的問題。如果只注重速度就必定要以犧牲安全來作為代價,如果能考慮到安全速度就得慢一點,把安全性保障得更好一些,當然這與電子商務的具體應用有關。如果不直接牽涉到支付等敏感問題,對安全的要求就低一些;如果牽涉到支付問題對安全的要求就要高一些,所以安全是有成本和代價的。作為一個經營者,應該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作為安全技術的提供者,在研發技術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其四,安全是發展的、動態的。今天安全明天就不一定很安全,因為網路的攻防是此消彼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情,尤其是安全技術,它的敏感性、競爭性以及對抗性都是很強的,這就需要不斷地檢查、評估和調整相應的安全策略。沒有一勞永逸的安全,也沒有一蹴而就的安全。
三、社會上對電子商務的需求有哪些
電子商務是用電子化的方式實現傳統商務的模式或者說對傳統商務的革命,它的發展需要以下幾個必備的條件。
其一,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有廣泛的認同。無論是現在的銀行、證券也好還是傳統的物物交換,社會認同是交易得以實現的基礎。對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必須有廣泛的認同。
其二,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不能被假冒。也就是說必須要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其三,能真正節省開支。人類從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到一般等價物、到信用體制等等都是在不斷地降低交易成本,如果我們引進電子商務不但不能減少成本,反而會使成本增加,就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其四,要求方便易用,這一點十分重要。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發展過程中最致命就是使用不方便。
其五,要能滿足社會大眾的商業心態。它可以是「實名制」也可以是「隱名」的(當然現在也正討論怎麼使存款「實名制」),原來的金融體系或經濟體系的優勢就在於既可以是「實名」的也可以是「隱名」的,所以發展電子商務時也要考慮這個問題,否則用戶就沒有選擇,其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社會對電子商務安全的需求簡單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信息要求真實和完整。因為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覺得「隔山買牛」是一件心裡沒底的事情,因此都希望電子商務上的信息是真實的、完整的。
2.所有交易不能夠抵賴,否則,生意就沒法做了。這不但需要用道德和法律進行約束,更需要相關技術進行保障。如果總是發生扯皮或糾紛,再好的電子商務也會因此而黃掉。
3.支付和交易必須是安全而可靠的。目前,如何保障支付和交易的安全可靠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電子商務要有大的發展,就必須管好這些瓶頸。
4.用戶或商家的身份在網路上能夠被准確地識別。如果不能准確識別交易雙方的身份,發生糾紛時就無法進行有效的仲裁。
5.能夠保護個人隱私。對個人隱私的保護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前我們可能不太看重這個問題。越是開放,越是信息化,個人隱私越重要。
四、對電子商務現狀的看法
現在,電子商務網站的經營很熱鬧,但其實也很艱難。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我國的電子商務雖然收益不佳的現狀有望改觀,但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還依然存在,安全隱患仍令人擔憂。
從技術上看:首先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太慢;第二是沒有安全、可靠的結賬方式,這嚴重製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第三是IT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商務模式的形成和人們使用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技術不斷發展,但社會對技術的認同是有階段的,這使得用戶和經營者都難以消化,難以跟上這種快速發展的步伐;第四是難以及時處理用戶的有關問題,開通一個網站,如果一段時間以後用戶的反饋多了,網路的速度就會慢下來,這也許是線路本身的問題,但也存在技術處理的問題,目前尚沒有解決的良策。第五是在安全保障上,難以防範現在的網路犯罪,特別是黑客的攻擊。
從管理上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國內電子商務網站的數目太少、瀏覽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數量沒有期望的那麼多;2)電子商務網站的經營收益遠低於預期,使有網路泡沫之虞;3)缺乏能適應中國國情的市場技巧。現在的電子商務網站動作的市場方式基本上是照搬美國的,在造勢上不無奢華,但在收效上卻無殷實,不充分考慮中國人的商業行為和方式,恐怕是難以成功的。4)網站運營成本太高。由於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再好的商業模式也不堪重負。5)收費困難。除BtoB稍好一點外,BtoC電子商務一直沒有找到方便可行的收費方式。
從安全上看,電子商務的隱患,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
1.網路信息安全在全球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國也不例外。雖然有關電子商務安全的產品數量不少,但真正通過認證的卻相當少。近兩年,有將近20家有關電子商務安全的產品申請認證,但最後通過的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不少安全措施是從網上「down」下來的,另外,不少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廠商對網路技術很熟悉,但是對安全技術普通了解得較少,因而他們很難開發出真正實用的、安全性足用的安全技術和產品。
2.安全技術的強度普遍不夠。國外有關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雖然其結構或加密技術等都不錯,但這種演算法(無論是對稱的還是非對稱的)受到了外國密碼政策的限制,因此強度普遍不夠。這種技術用在B-to-C方面還勉強可行,但用在B-to-B上就顯然不夠。
3.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隱患,普遍難以經受黑客的攻擊。這個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國內電子商務網站被攻擊的事件較少並不表示是牢不可破,而是網站本身很小,沒有多少可攻的價值。
4.電子商務僅僅局限於商務信息領域而沒有深入真正的電子商務領域,這些因素的存在必將影響我國電子商務進一步的發展。
五、關於面向社會服務的CA中心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CA中心,從國外的發展看,認證應該是第三方的,政府幹預最好少一些,只需作些必要的引導。在我國,最大的問題是多人過早地把CA認證看作是一種產業,把它當作生意來做,而過少地考慮到應該擔負的責任。其實,面向社會服務的CA中心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首先要看建設單位是否具備管理能力,以及責任和義務是否很明確,一旦證書出了問題,各方的責任是否清楚;其次是看技術能力和運行條件,CA要為社會服務,能否保證安全可信,運轉有效;這需要專門的技術能力和安全完整的網上認證技術體系。比如在炒股票時,如果認證的周期太長,別人已經成交了,你這里還堵著,那肯定不行。第三是看是否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沒有數千萬乃至上億的投入,是無法面向社會提供可信賴的CA服務。第四是看整個CA系統和設施是否安全。總之,CA中心能否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不能僅憑自身的宣傳,而是要通過「國家信息安全認證」。到目前為止已經通過認證的只有一家,還有其它幾家也正在審查之中。主要的問題不在於能否發出證書,而在於能否保障證書的使用者的利益。
六、如何看待電子商務網站受到的攻擊
剛才我們提到過黑客的問題,黑客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目前,我國網站所受到黑客的攻擊,還不能與美國的相提並論,因為我們的用戶數、規模和級別還是處在很初級的階段。如果遇到類似於DDOS的攻擊時應該引起注意,但不必很驚慌,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停一兩天所受的損失不是很大,畢竟業務量和交易額都還不大。從以往遭遇過的攻擊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純技術難以防範原始攻擊方式。如果我們按照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不斷的追求和更新安全技術,防火牆可以做得非常強,但如果黑客不去竊取信息或數據,而只是去阻塞網站,這種非常野蠻的攻擊方式用單純的技術是很難解決的,而要靠管理或其它的方法去防範。美國電子商務網站遭受那麼大規模的攻擊,雖然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但總的看來還是一個管理的問題,這里的管理包括網站的經營者要如何防止自己的網站被攻擊,上網的用戶如何保證自己的機器不會無辜地被別人利用,現在網上的安全補丁很多,但很少有人真正用它或不知道怎麼去用。所以,在信息化發展的初期,管理比技術顯得更為重要。
2.病毒比一般攻擊更可怕。現在的病毒(包括惡性代碼)破壞性越來越大。現在電子商務上的交易都是非時間敏感性的項目,所以時效性並不太突出,可怕的是病毒對數據的破壞。
3.從目前的情況看,危及電子商務的首先是病毒或惡意代碼;然後是內部人員濫用計算資源,對此國外強調的比較多,國內強調的比較少,隨著技術人員流動性增大,道德也有待提高;第三是黑客攻擊;第四是用戶數據的泄漏;第五是假冒的交易。
七、關於電子商務需要的安全技術與產品
目前,國內市場需要較大的網路安全產品還是防火牆,從國內外采購的數量來看,防火牆均居於首位的;其次是通信保密設備;第三是現在電子商務裡面應用最多的客戶機伺服器中的安全模式;第四是區域網或廣域網上的安全技術;第五是web安全技術;第六是災難恢復技術,從銀行和金融界的一些情況看,大家對這方面的重視還不夠,普遍的電子商務網站對災難恢復考慮得都不是很好,這也是迫切需要的。
八、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
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的因素主要有:其一是商業信息化程度太低;其二是交易過程不規范;其三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其四是技術發展太快,沒有一定的穩定過程;其五是出現問題後客戶去找誰負責。由於有關電子商務的立法和管理剛剛開始,有人開玩笑說「電子商務目前是個『三無』行業:無法可依、無安全可言、無規可循」,當然這只有一定的道理,我國政府對電子商務的管理已經報上議事日程,各個部門都在抓緊制定推進電子商務的政策。
九、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簡單地講是「兩高一低」,即:1)不斷提高服務的安全性,否則會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發展的瓶頸;2)提高通訊的速度,否則電子商務就成了純粹的電子廣告而無法將商場搬到裡面,許多東西我們無法看到,也更談不上交易;3)降低成本,這不僅僅是降低硬體成本,特別是要降低通訊成本。因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反而高了就不正常。許多人都認為花那麼大的投入去搞電子商務還不如去面對面地談生意,打個電話許多貨就發過來了,用不著去識別身份什麼的。
電子商務安全管理的基本趨勢似乎可用:「誰經營、誰負責」六個字來概括,也可以說是誰管理誰負責。這就強調業界要自律,要對安全問題承擔責任。
13
回答者: wangchongchong - 一級 2006-5-29 11:21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 2006-9-16
• 淘寶網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主要存在哪兩個方面的安全問題?淘寶網又是如何解決的? 2010-2-5
• dell如何成功實施電子商務,其中包括安全問題嗎? 2008-11-16
• 淺談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及技術防範 2 2009-11-16
• 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有那些啊 2006-3-4
更多關於電子商務安全問題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電子商務 安全問題 解決
等待您來回答
* 我是獸葯廠商,我想為我的企業建立一個網站,請問有哪個電子商務網站能免費建站?
* 我是浙江台州三門的一個毛兔養殖戶,想擴大養殖規模從當地農村合作社貸款。有那些條件?
* 夢幻西遊輔助哪裡有賣啊?
* 夢幻西遊卡牌風雲
* 夢幻西遊哪區周口人最多
* 畜牧畜牧業畜牧人畜牧網畜牧中國,太多了看得人發暈。簡單說,我就想找個畜牧項目,應該上哪個網?
* 夢幻西遊湖北2區哪個服最有前途。
❽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安全技術措施
1.數據加密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是電子商務系統最基本的信息安全防範措施.其原理是利用加密演算法將信息明文轉換成按一定加密規則生成的密文後進行傳輸,從而保證數據的保密性。使用數據加密技術可以解決信息本身的保密性要求。數據加密技術可分為對稱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密鑰加密。
(1)對稱密鑰加密(SecretKeyEncryption)。對稱密鑰加密也叫秘密/專用密鑰加密,即發送和接收數據的雙方必須使用相同的密鑰對明文進行加密和解密運算。它的優點是加密、解密速度快,適合於對大量數據進行加密,能夠保證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缺點是當用戶數量大時,分配和管理密鑰就相當困難。
(2)非對稱密鑰加密(PublicKeyEncryption)。非對稱密鑰加密也叫公開密鑰加密,它主要指每個人都有一對惟一對應的密鑰:公開密鑰(簡稱公鑰)和私人密鑰(簡稱私鑰)公鑰對外公開,私鑰由個人秘密保存,用其中一把密鑰來加密,就只能用另一把密鑰來解密。非對稱密鑰加密演算法的優點是易於分配和管理,缺點是演算法復雜,加密速度慢。
(3)復雜加密技術。由於上述兩種加密技術各有長短,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將兩種技術進行集成。例如信息發送方使用對稱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生成的密文後再用接收方的公鑰加密對稱密鑰生成數字信封,然後將密文和數字信封同時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按相反方向解密後得到明文。
2.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是通過特定密碼運算生成一系列符號及代碼組成電子密碼進行簽名,來代替書寫簽名或印章,對於這種電子式的簽名還可進行技術驗證,其驗證的准確度是一般手工簽名和圖章的驗證所無法比擬的。數字簽名技術可以保證信息傳送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
3.認證機構和數字證書。由於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一般不會有使用者面對面進行,所以對交易雙方身份的認定是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安全的前提。認證機構是一個公立可信的第三方,用以證實交易雙方的身份,數字證書是由認證機構簽名的包括公開密鑰擁有者身份信息以及公開密鑰的文件。在交易支付過程中,參與方必須利用認證中心簽發的數字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4.使用安全電子交易協議(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是由VISA 和MasterCard兩大信用卡組織指定的標准。SET用於劃分與界定電子商務活動中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給定交易信息傳送流程標准。SET協議保證了電子商務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和身份的合法性。
❾ 如何保障電子商務的安全
一、提高服務的安全性
首先,應用防火牆技術。所謂防火牆指的是一個由軟體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是一種獲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說法,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結合。防火牆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它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的黑客訪問某個機構網路的屏障,也可稱之為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在網路邊界上通過建立起來的相應網路通信監控系統來隔離內部和外部網路,以阻檔外部網路的侵入。目前的防火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包過濾防火牆、代理防火牆、雙穴主機防火牆。其次,應用網關技術。應用級網關是在網路應用層上建立協議過濾和轉發功能。它針對特定的網路應用服務協議使用指定的數據過濾邏輯,並在過濾的同時,對數據包進行必要的分析、登記和統計,形成報告。應用網關對某些易於登錄和控制所有輸入輸出的通訊環境給予嚴格的控制,以防有價值的程序和數據被竊取。
二、數據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和身份認證技術是電子商務交易安全的基礎技術,加密技術用於對信息的加密,保證信息的機密性。數字簽名和數字信封技術應用了加密技術,建立在公共密鑰體制基礎上。數字簽名技術對信息進行數字簽名,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由於交易信息在傳輸過程中有可能遭到侵犯者的竊聽而失去機密性,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採取的主要保密安全措施,是最常用的保密安全手段。加密技術也就是利用技術手段把重要的數據變為亂碼(加密)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還原(解密)。加密包括兩個元素:演算法和密鑰。密鑰和演算法對加密同等重要。密鑰加密技術的密碼體制分為對稱密鑰體制和公共密鑰體制兩種。相應地,對數據加密的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以數據加密標准演算法為典型代表,非對稱加密通常以演算法為代表。如果不採用加密技術,則會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或者成為發展的瓶頸。
三、完善管理機制
安全實際上就是一種風險管理。任何技術手段都不能保證100%的安全。但是,安全技術可以降低系統遭到破壞、攻擊的風險。決定採用什麼安全策略取決於系統的風險要控制在什麼程度范圍內。電子商務的安全運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僅在技術角度防範是遠遠不夠的。安全方案的實施,離不開管理。信息安全意識的加強和培育是實現安全管理的必備條件。它的基本原則是:要求發生在系統中的行為都是有許可權的行為,並且符合程序控制的要求。從管理上完善機制,加強其有效性,往往可以解決許多技術層次解決不了的問題。
❿ 如何建立電子商務安全保障架構
電子商務安全體系主要包括網路安全、物理安全、商務安全、系統版安全四個方面。
權保障電子商務安全體系結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網路安全。
對於電子商務來說,網路安全是其中的基礎環節,因此,為了使電子商務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首先電子商務平台要求安全、可靠,所提供的服務不能有中斷;
第二,物理安全。
電子商務在運行時,首先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標准、實際資金狀況以及信息安全等,制定出科學的物理安全的相關要求,然後通過相關建設,使其達到標准。同時,對於通信電路、系統資源以及物理介質等要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使其處於物理E安全的位置;
第三,商務安全。
這里指的是在網路媒介中,商務交易所出現的一些安全問題,包括進一步防止商務信息的泄露、偽造以及篡改等,或者防止商務的交易行為出現變動,被加以抵賴,也就是說,要使電子商務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真實性得到實現;
第四,系統安全。
對系統安全漏洞方面的問題早日解決,通過安全加固,進一步採用安全技術裝備進行保護,使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