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
1、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因為要配合電商的物流進度查詢;
2、服務和流程越來越規范,因回為要配合電商的高效答率、高可靠、高品質、高客戶體驗度;
3、相關保障、服務越來越完善,退貨保險、安全險、保價險等越來越完善。
B. 物流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時代,由於企業銷售范圍的擴大,企業和商業銷售方式及最終消費者購買方式的轉變,使得送貨上門等業務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服務業務,促使了物流行業的興起。物流行業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機能服務,以及運輸配送、倉儲保管、分裝包裝、流通加工、等以收取報償的行業。主要包括倉儲企業、運輸企業、裝卸搬運、配送企業、流通加工業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務水平,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在國內的企業服務平台,如ECVV商業服務網上也開始提供企業物流服務。 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發展到集約化階段,一體化的配送中心不單單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必須開展配貨、配送和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也可按客戶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務。現代供應鏈管理即通過從供應者到消費者供應鏈的綜合運作,使物流達到最優化。企業追求全面的系統的綜合效果,而不是單一的、孤立的片面觀點。
作為一種戰略概念,供應鏈也是一種產品,而且是可增值的產品;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以產生和保持競爭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是物流系統的充分延伸,是產品與信息從原料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
在經營形式上,採取合同型物流。這種配送中心與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過簽訂合同,為一家或數家企業(客戶)提供長期服務,而不是為所有客戶服務。這種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來進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務;也有可能所有權屬於生產廠家,交專門的物流公司進行管理。
供應鏈系統物流完全適應了流通業經營理念的全面更新。因為,以往商品經由製造、批發、倉儲、零售各環節間的多層復雜途徑,最終到消費者手裡。而現代流通業已簡化為由製造經配送中心而送到各零售點。它使未來的產業分工更加精細,產銷分工日趨專業化,大大提高了社會的整體生產力和經濟效益,使流通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的中心。
另外,在這個階段有許多新技術,例如准時制工作法(JustInTime),又如,銷售時點信息管理系統(PointofSale),商店將銷售情況及時反饋給工廠的配送中心,有利於廠商按照市場調整生產,以及同配送中心調整配送計劃,使企業的經營效益跨上一個新台階。 在電子商務下,物流業是介於供貨方和購貨方之間的第三方,是以服務作為第一宗旨。從當前物流的現狀來看,物流企業不僅要為本地區服務,而且還要進行長距離的服務。因為客戶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務,而且希望服務點不是一處,而是多處。因此,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便成了物流企業管理的中心課題。應該看到,配送中心離客戶最近,聯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過它送到客戶手中。美、日等國物流企業成功的要訣,就在於他們都十分重視客戶服務的研究。
首先,在概念上變革,由「推」到「拉」。配送中心應更多地考慮「客戶要我提供哪些服務」,從這層意義講,它是「拉」(Pull),而不是僅僅考慮「我能為客戶提供哪些服務」,即「推」(Push)。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區域性的物流服務,以後發展到提供長距離服務,而且能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項目。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產廠家「駐點」,直接為客戶發貨。越來越多的生產廠家把所有物流工作全部委託配貨中心去干,從根本意義上講,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產廠里去了。
如何滿足客戶的需要把貨物送到客戶手中,就要看配送中心的作業水平了。配送中心不僅與生產廠家保持緊密的夥伴關系,而且直接與客戶聯系,能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信息,並溝通廠商和客戶雙方,起著橋梁作用。如美國普雷茲集團公司(APC)是一個以運輸和配送為主的規模龐大的公司。物流企業不僅為貨主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且要具備運輸、倉儲、進出口貿易等一系列知識,深入研究貨主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流程設計和全方位系統服務。優質和系統的服務使物流企業與貨主企業結成戰略夥伴關系(或稱策略聯盟),一方面有助於貨主企業的產品迅速進入市場,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則使物流企業有穩定的資源,對物流企業而言,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正逐漸成為比價格更為重要的選擇因素。 在電子商務時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務,物流系統必須要有良好的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美國洛杉磯西海報關公司與碼頭、機場、海關信息聯網。當貨從世界各地起運時,客戶便可以從該公司獲得到達的時間、到泊(岸)的准確位置,使收貨人與各倉儲、運輸公司等做好准備,使商品在幾乎不停留的情況下,快速流動、直達目的地。又如,美國干貨儲藏公司(D。S。C)有200多個客戶,每天接受大量的訂單,需要很好的信息系統。為此,該公司將許多表格編制了計算機程序,大量的信息可迅速輸入、傳輸,各子公司也是如此。再如,美國橡膠公司(USCO)的物流分公司設立了信息處理中心,接受世界各地的訂單;IBM公司只需按動鍵盤,即可接通USCO公司訂貨,通常在幾小時內便可把貨送到客戶手中。良好的信息系統能提供極好的信息服務,以贏得客戶的信賴。 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往往建立了ECR和JIT系統。所謂ECR(EfficientCustomerResponse),即有效客戶信息反饋,它是至關重要的。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戶要什麼就生產什麼,而不是生產出東西等顧客來買。倉庫商品的周轉次數每年達20次左右,若利用客戶信息反饋這種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次。這樣,可使倉庫的吞吐量大大增加。通過JIT系統,可從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銷售反饋信息。配送不僅實現了內部的信息網路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貨物的跟蹤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降低了成本。成本一低,競爭力便增強了。
歐洲某配送公司通過遠距離的數據傳輸,將若幹家客戶的訂單匯總起來,在配送中心裡採用計算機系統編制出「一筆劃」式的路徑最佳化「組配揀選單」。配貨人員只需到倉庫轉一次,即可配好訂單上的全部要貨。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於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當前的物流業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
商品與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動。EDI與Internet的應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決於信息管理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庫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學化水平,使產品流動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碼和資料庫的建立,運輸網路合理化、銷售網路系統化和物流中心管理電子化建設等等,目前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實施。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沒有現代化的物流。 90年代早期,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致使物流企業的發展達到了多國化。它從許多不同的國家收集所需要資源,再加工後向各國出口,如前面提及的台灣電腦業。 全球化的物流模式,使企業面臨著新的問題,例如,當北美自由貿易區協議達成後,其物流配送系統已不是僅僅從東部到西部的問題,還有從北部到南部的問題。這裡面有倉庫建設問題也有運輸問題。又如,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如何來運送貨物,又如何設計合適的配送中心,還有如何提供良好服務的問題。另外,一個困難是較難找到素質較好、水平較高的管理人員。因為有大量牽涉到合作夥伴的貿易問題。如日本在美國開設了很多分公司,而兩國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勢必會碰到如何管理的問題。
還有一個信息共享問題。很多企業有不少企業內部的秘密,物流企業很難與之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處理系統,以及時獲得必要的信息,對物流企業來說,是個難題。同時,在將來的物流系統中,能否做到盡快將貨物送到客戶手裡,是提供優質服務的關鍵之一。客戶要求發出訂單後,第二天就能得到貨物;而不是口頭上說「可能何時拿到貨物」。同時,客戶還在考慮「所花費用與所得到的服務是否相稱,是否合適」。
全球化戰略的趨勢,使物流企業和生產企業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社會大分工。生產廠集中精力製造產品、降低成本、創造價值;物流企業則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從事物流服務。物流企業的滿足需求系統比原來更進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裡,對進口商品的代理報關業務、暫時儲存、搬運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從商品進口到送交消費者手中的服務實現一條龍。
現在電商的快速崛起和行業的需求,對於倉儲物流配送這一重要環節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像智工廠這樣專注於電商倉儲物流的第三方公司在市場行業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夠協助商家在終端和渠道端提供廣泛的服務。這類企業的服務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發貨,更重要的是需要站在商家的角度去做好倉儲庫存物流配送的環節,使電商整體流程形成良性發展。
C. 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未來的電商物流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一、多功能化。如今物流發展已進入集約化階段,一體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就不僅單單是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開展包括配貨、配送以及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在內的物流項目,此外還可以按客戶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務。
二、系統化。物流過去一般指產品出廠後的包裝、運輸、裝卸、倉儲,而現在提出了物流系統化,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有機結合地在一起,從采購物流開始,經過生產物流,再進入銷售物流,現代物流包含產品從原材料供應到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物理交付的流通全過程,即通過統籌協調、合理規劃,控制整個商品的流動,以達到利益最大成本最小,同時滿足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
三、一流服務。從當前物流的現狀來看,由於顧客需要的服務點不只是一處,而是多處,所以物流企業既要為本地區服務,也要有長距離的服務。因此,如何服務好,便成了物流企業管理的中心問題。配送中心離客戶最近,聯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過它送到客戶手中。
四、社會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一個生產企業生產某種產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自己生產以外,大都是外購,生產企業與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發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實現少庫存或達到零庫存。
五、網路化。這里指的網路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訊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以及與下游顧客之間進行的聯系都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二是組織的網路化,物流的網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
六、全球化。電子商務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也致使物流企業發展到了多國化的階段。物流的全球化趨勢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問題。全球化戰略的趨勢,使物流企業和生產企業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社會大分工。
D. 電子商務中物流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下物流業務的今後發展有5大趨勢:第一,電商物流的移動化、數據化、平台化;第二,電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農村化;第三,電商物流的園區化,以及跨業態聚集;第四,需求側供應鏈再造促進供給側改革;第五,商業基礎設施的個人化、應用化。
大約在去年一年時間內,有超過一千個電商產業園成立起來,甚至有的不是新建的產業園,而是通過改造傳統的過剩房地產的園區,使其變成了產業園。隨著互聯網打通商業信息鏈,去中間化趨勢日益明朗,原本依賴信息優勢的各類專業批發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很多開始轉型升級為電商產業園。
物流需要貨物集聚,而互聯網讓世界更加比特化,電商在園區的小集聚意味著貨物的大流轉、大集聚,園區聚焦形成的對等開放與大規模協作,使得「互聯網+產業園+物流園」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這成為當前電商物流發展布局的一大趨勢,這,也是線上生態與數據的變化,所導致的線下物流產業空間集聚態勢改變的新鮮商業場景。
第四,需求側供應鏈再造促進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問題,是要解決過剩產能的問題,要解決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沒有好商品的問題。但目前所觀察到的是需求側的供應鏈的全新的再造,電商與快遞物流公司正在協力打造一個需求端的商業價值體系,並進行進一步的升級和改造。
第五,商業基礎設施的個人化、應用化。
最重要的特徵是基礎設施投資更加社會化、私人化,這種投資甚至包括每一台智能手機,個人購買的手機,不再像是過去的國有航空公司購買飛機,這個基礎設施的主導者是個人,商業基礎設施的投資,當然也包括物流快遞的基礎設施投資,進一步走向輕資產化、應用化、融合化,將一切社會資源連接起來、整合起來、重新盤活並運營起來,比過去佔有重資產的基礎設施,更加重要。這是基礎設施升級和轉型創新的方向。
E.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
1.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快速反應及有效的客戶反映、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技術與管理策略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
2.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3.網路化
物流領域的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這個過程,就可以使用計算機通信方式,藉助於增值網上的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來自動實現,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計算機網路收集下遊客戶的定貨的過程也可以自動完成;二是組織的網路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採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晶元外包給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路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晶元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可見,物流的網路化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
4.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資源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F. 電子商務下物流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是什麼
物流業特點:
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網路化
物流領域網路化的基礎也是信息化,這里指的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訊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二是組織的網路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Internet)。
物流的網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當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網路資源的可用性及網路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物流網路化不可阻擋。
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資源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趨勢:
1、整體規模和需求將快速擴大。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繼續深入,特別是信息網路與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結合日益緊密,電子商務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拓展,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3萬億元,接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一半。其中網路零售額達2.8萬億元。保守估計,到2020年,國內網路零售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由電子商務產生的年快遞包裹數將達到300億個,電子商務產生的日快遞量達到8000萬件。同時,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體和產品類型愈加豐富,B2B、C2B、移動購物、社交網路等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小城市、農村電子商務將發展迅猛,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將迎來關鍵增長期。
2、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新的業態和交易方式不斷涌現,對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比如在城市物流配送方面,隨著個人電腦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為適應網路零售「多品種、小批量、高頻次」的特點,消費需求個性化、高品質、時效性的特點日益凸顯,這些都要求有精確、及時、可靠、安全的物流配送與之配套。加快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業態融合、末端整合和服務集成,形成合作互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配送機制已經成為城市物流配送發展的趨勢。
再比如冷鏈方面,生鮮電商要發展,冷鏈物流是關鍵。目前,服飾、化妝品、3C?等品類的電商滲透率已經達到10%以上。但是生鮮電商的滲透率低於1%,在這方面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據初步統計,生鮮電商的潛在市場空間達到2500?億元,按冷鏈宅配的成本占銷售額15%計算,僅生鮮電商物流的市場規模就接近400億。當然,隨著冷鏈基礎設施和網點布局的進一步完善,生鮮電商物流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利潤空間有望進一步提高。
3、融合發展趨勢明顯。電子商務物流融合發展包括幾個方面,一是電子商務物流企業主體日益多元,從快遞企業、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向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等擴展,涌現出了一批知名電子商務物流企業品牌。形成了自營、加盟、合營、共同配送、第三方(如電子商務倉、電商物流運輸服務商、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第四方、供應鏈、平台、聯盟等多種業務模式;二是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企業彼此滲透和融合的速度加快,電商企業進軍物流領域,物流企業反向涉足電商,成為兩股相向而行的潮流,形成電商與物流融合互補的新格局;三是電子商務物流不斷開拓業務范圍,形成電子商務、物流、金融和大數據的融合發展。例如菜鳥網,海爾日日順與阿里巴巴、中信銀行的合作,1號店與郵儲銀行、平安保險、網路的合作,就是電子商務、物流、金融、大數據融合發展,跨界合作的典型。
4、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將快速增長。隨著「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的逐步實施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傳統外貿發展速度放緩,2014年增速為2.3%,但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和活躍,據有關數據,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約3.1萬億元,增速達25%以上,2014年預計將更高。「海外倉」和「保稅倉」的設立,解決了消費者體驗和快速分銷的問題,海關通關「清單核放」方式的實施,進一步規范了跨境電商的手續流程,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買全球」、「賣全球」和「送全球」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何為跨境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提供支撐,對物流服務從體繫到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四方面外,像物流大數據、供應鏈一體化在電子商務時代也將有進一步的發展。
資料來源: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大會演講
G. 電子商務下物流業務的今後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下物流業務的今後發展有5大趨勢:第一,電商物流的移動化、數據化、平台化;第二,電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農村化;第三,電商物流的園區化,以及跨業態聚集;第四,需求側供應鏈再造促進供給側改革;第五,商業基礎設施的個人化、應用化。
大約在去年一年時間內,有超過一千個電商產業園成立起來,甚至有的不是新建的產業園,而是通過改造傳統的過剩房地產的園區,使其變成了產業園。隨著互聯網打通商業信息鏈,去中間化趨勢日益明朗,原本依賴信息優勢的各類專業批發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很多開始轉型升級為電商產業園。
物流需要貨物集聚,而互聯網讓世界更加比特化,電商在園區的小集聚意味著貨物的大流轉、大集聚,園區聚焦形成的對等開放與大規模協作,使得「互聯網+產業園+物流園」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這成為當前電商物流發展布局的一大趨勢,這,也是線上生態與數據的變化,所導致的線下物流產業空間集聚態勢改變的新鮮商業場景。
第四,需求側供應鏈再造促進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問題,是要解決過剩產能的問題,要解決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沒有好商品的問題。但目前所觀察到的是需求側的供應鏈的全新的再造,電商與快遞物流公司正在協力打造一個需求端的商業價值體系,並進行進一步的升級和改造。
第五,商業基礎設施的個人化、應用化。
最重要的特徵是基礎設施投資更加社會化、私人化,這種投資甚至包括每一台智能手機,個人購買的手機,不再像是過去的國有航空公司購買飛機,這個基礎設施的主導者是個人,商業基礎設施的投資,當然也包括物流快遞的基礎設施投資,進一步走向輕資產化、應用化、融合化,將一切社會資源連接起來、整合起來、重新盤活並運營起來,比過去佔有重資產的基礎設施,更加重要。這是基礎設施升級和轉型創新的方向。
H. 未來電子商務物流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中國的物流還比較落後,未來幾年第三方物流會極力的網上走電子商務,電商公司專會極力的往下建屬自己的配送跟物流中心。京東,當當,淘寶都在建自己的物流體系,而順豐、申通、圓通、宅急送又極力的建自己的商城!最終會自己一竿子做到底,又做電商,又做物流,這方面京東如果能挺過五年的話,估計會成為中國的電商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