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嘉誠,馬雲分別在哪個領域取得成功
李總就地產咯,馬雲這么火是做電子商務的 阿里淘寶呀
B. 什麼是3g,3g運營李嘉誠又和3g有什麼聯系
3G,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只能進行語音通話;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制式手機(2G)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遊,並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同時也要考慮與已有第二代系統的良好兼容性。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此數值根據網路環境會發生變化)。
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行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3G標准,國際電信聯盟(ITU)目前一共確定了全球四大3G標准,它們分別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和WiMAX。
中國3G的現狀
2008年4月1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深圳、廈門和秦皇島8個城市,啟動第三代移動通信(3G)「中國標准」TD-SCDMA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其號段為157。標志著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標准TD的商業化應用正式起航。據介紹,首批社會化業務測試將邀請2萬名不同行業和部門的用戶,免費提供2000元至4000元的手機和數據卡終端,並給予測試用戶每月800元的話費補貼。
從中移動公開的資費標准看,普通通話費用TD比2G還要便宜。TD月租費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話費主叫0.40元/分鍾,被叫免費;國內漫遊通話費0.60元/分鍾,被叫0.40元/分鍾;國內長途通話費0.07元/6秒;簡訊息費網內0.1元/條,網外0.15元/條,接收免費。
TD新業務——可視電話收費則是本地通信主叫0.6元/分鍾,被叫免費;國內漫遊主叫0.9元/分鍾,被叫0.60元/分鍾;國內長途0.10元/6秒。此外,中國移動還推出三款TD語音套餐和數據卡套餐,語音資費低於當前G網水平。
TD二期建網完成後,全國所有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及深圳、大連、寧波、青島、秦皇島、保定等38個城市之間將可互通可視電話。
中國移動日前發布的采購招標公告顯示,TD-SCDMA網路建設將在全國全面鋪開。本市的3G用戶用不了多久就能在全國的省會城市及其它一些主要城市進行3G網的漫遊,同時享受高速的無線網路應用。
TD二期網路招標
中國移動近日發布《中國移動擴大的TD-SCDMA規模網路技術應用試驗網二期工程無線網設備采購招標公告》,表示將於近期開展TD-SCDMA二期設備招標。
本次TD-SCDMA無線網設備招標涉及石家莊、太原等28個城市。TD二期建網計劃建設2.3萬個無線基站、約16萬無線載扇,這一數據大概是一期建網時的14543個基站的1.58倍。
一期建網城市有10個,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據了解,在這些大城市,單個城市基站數都是1000多個,最多的達3000多個。而二期建網城市多數只有幾百個基站,平均為每個城市800個基站。專家分析,TD二期建網的城市數量雖多,但在城市規模上沒有一期建網的城市規模大,因此初期基站的需求量也相對縮小。
38城市明年都能用上3G
根據招標公告,本次TD二期建網覆蓋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南昌、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海南、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和烏魯木齊等28個城市。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此前曾公開表示,預計二期網路將在明年6月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
TD二期建網完成後,全國所有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及深圳、大連、寧波、青島、秦皇島、保定等38個城市之間將可互通可視電話,實現多項3G典型業務。
可漫遊37市享受高速通信
目前本市的3G用戶試商用用戶漫遊到未覆蓋3G網路的區域時,使用的是GSM網路。根據中移動規劃的建設進程,本市的3G用戶到明年年中就可漫遊全國37市的3G網路,使用TD手機或TD數據卡在外地無線上網辦公、娛樂將更為便捷。
不過,關注3G的市民需要注意,由於二期建網城市平均每個城市僅有800個基站,覆蓋范圍多為當地中心城區。市民漫遊至TD城市預計在市區打3G電話、使用3G上網較為暢順,在當地郊區則有可能出現3G信號減弱等問題。屆時手機可能會自動切換至GSM網路,通話、簡訊應該不成問題,但部分3G業務的使用可能會受影響。
李嘉誠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3G是世界電訊發展的重點,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的機會,他的兒子李澤楷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電訊盈科公司,專營3G了。 我在2000年的雜志上就讀到了李默芳這個人,據說是中國3G技術的掌門人,那時彩屏手機還沒出現,直到後來幾年3G技術才有較大發展。。
C. 電子商務費腦子嗎
可以選擇學一門技術,讓以後無憂
D. 香港成功人士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擁有MDG公司的30%股份是真實的嗎
一、MDG的事業乾的越長你的體會就越深,特別你在給別人介紹MDG遠景,講多了你的感受就越多。你知道MDG有多棒嗎——她今天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趨勢,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做的事,就是今後社會上必須要普及和流行的——
1、21世紀,信息時代,趨勢是「電子商務」
2、通訊行業的三G業務必須得到普及,趨勢是「Mycool」;
3、當手機的容量擴展到8G以上,現在的有線互聯網必須要轉向無線互聯網(GPRS)為重心,手機的上網速度是有線互聯網的10倍。趨勢是美亞把「e網和G網的無縫對接」;
4、一個「賺錢制」的網游更是把美亞的事業推上了頂峰。他就像是開了個合法的賭場,高手和低手都會蜂擁而至,那時的精彩你能想像到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啊!……所以,同志們加油!一個色彩斑斕時代等待著你,全力以赴!走向輝煌。
二、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心在哪裡,你的眼光在哪裡更為重要。眼光超前才能步步領先,市場空白才能不戰而勝!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快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別管是什麼行業;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這是李嘉誠50多年商海經驗總結。有人曾經問李嘉誠憑什麼到處投資,基本都成功,李嘉誠回答說:「手頭上一定要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都是掙錢的!」-----qq免費玩可以上市,mycool首次下載200元包年,天踏下來都有錢賺,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先知先覺引領者,後知後覺競爭者,不知不覺消費者!機會在爭議中產生,在認同中消忘,相信的人順勢而上,不信的人則原地踏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們已經錯過了財富五波,所幸切入了財富第六波,能否從窮人上升為富人,從富人上升為貴族,就在此一博!眼光決定未來,思路決定出路,美亞國際,成就夢想的舞台!
三、李澤楷在國內的投資主要以地產為主,此次風投MDG國際MYCOOL是其對大陸通信增值服務的一次大手筆製作,其目標是當年風投QQ的2倍。
香港成功人士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擁有MDG公司的30%股份,MDG的mycool和網路游戲開發是吸引這位百億富豪投資入股的重要因素。
談mycool的長期贏利模式
公司對mycool的定位是:不斷完善產品,快速鎖定終端。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建立龐大的終端客戶群體,吸納更多海外風投合作夥伴,為上市鋪平道路;
mycool的長期盈利模式:3G增值服務營收,例如用戶在mycool寵物、mycool購物、mycool游戲、mycool音樂、mycool彩鈴所消耗的mycool幣收入以
及mycool廣告收入。假設在未來三年時間內美亞在全球打造一億mycool用戶,按照人均每年消耗100元mycool幣計算,那麼每年就會產生100億的市場規模。
MDG主要從事的業務有「3G增值通訊服務」「網路游戲開發等虛擬經濟」
MDG發展模式:
網路電話(切入點)>>>>MYCOOL(終端用戶)>>>>網路游戲+網路購物,3G增值業務(移動網路多媒體+電子商務)>>>>上市
E. 李嘉誠說過:「在別人都沒明白的時候你明白了你就贏了
月掙萬元本來就不是夢,但一定要做你上面的那兩件事嗎?
F. 如馬雲 馬化騰 李嘉誠這樣的,在成功前都如何是否有黑色馬雲是如何融資的為什麼我找到融資方
成功之前都很苦,非常人般的。黑色都有,有些事情融資又要靠機遇。融資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主要的是,為什麼要融資。
G. 李嘉誠在亞洲排名第幾
美國《財富》雜志評出亞洲商界領袖25強,其中大陸、香港和台灣共有9強入圍。韓國三星電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尹鍾龍位居榜首,李嘉誠名列第二。
1 尹鍾龍 韓國三星電子公司 把生產低檔黑白電視的廠家變成一個規模達720億美元的企業巨頭實在困難。而且,這個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大,其全球品牌的價值超過了強勁對手索尼。要保留其頂級位置更是難上加難。畢竟,這個地區的各家企業都在全盤照抄尹鍾龍「居安思危」的企業哲學。但三星持續不斷地推出引人注目的品牌產品。而且,在像快閃記憶體這樣雖不誘人但有利可圖的產品方面,三星也是遙遙領先。如果說權勢就是完成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61歲的尹鍾龍躍居亞洲企業家排行榜榜首乃實至名歸。
2 李嘉誠 香港和記黃埔集團 76歲的李嘉誠擁有130億美元的身家,也許是亞洲最富有的人。盡管他旗下的商業王國犯過幾個錯誤————最著名的是在歐洲拓展3G無線業務,但他的零售企業和房地產業務持續攫取利潤。他前不久買下法國最大香水製造商馬里奧諾,並且正在中國內地大力擴展他的房地產業。
3 阿卜杜拉·朱瑪赫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今年的銷售額估計超過1100億美元。由於原油價格很有可能保持高位,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生則大有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家國營公司前不久把產量提高了2%,從而使全球市場更加牢固地掌控在他手上。他曾聲稱,有限的煉油能力令他無法提高產量,因此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正開始打造自己的煉油廠,最引人注目的是與中國和印度的企業合資建廠。
4 陳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對這家中國大型石油公司的負責人陳耕來說,油價飆升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公司的股價一路攀升,去年利潤創下124億美元的記錄。陳耕也在大力投資管道項目,以便把石油和天然氣從能源蘊藏豐富的西部運輸到東部。
5 御手洗富士夫 日本佳能公司 與許多日本首席執行官不一樣的是,御手洗並不是從公司總部爬上企業階梯的。相反,他在美國佳能公司待了23個年頭。到1995年成為母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時,御手洗就擁有了外界人士的眼光。他關掉7個不盈利的企業,其中包括個人電腦製造業;取消了企業下班後的娛樂消遣活動;引入「單元」體制,讓每名工作人員從頭到尾負責某個產品的裝配。去年,這個相機和復印機巨頭的銷售額高達320億美元。
6 卡洛斯·戈恩 日本日產 51歲的戈恩除了擔任日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以外,還接管了另外一家汽車製造商法國雷諾的領導權。他在東京的時間還不到一半(盡管他定期召開電話會議)。不過,日產的利潤在同行業中是數一數二的,他身上的光環仍然熠熠生輝。在日本,他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福特汽車公司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招攬他。
7 奇普·古德伊爾 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 現年44歲的古德伊爾是這家世界上最大礦業公司的掌舵人。這一年來,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對煤炭和鋁等金屬的巨大需求,使得必和必拓上個財政年度的利潤高達66億美元,是澳大利亞利潤最高的公司。這使得古德伊爾成為國際寵兒:自從他2003年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以來,公司的股價就翻了一番。分析家們說,在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之際,這家公司的利潤今年可能高達100億美元。
8 渡邊捷昭 日本豐田 在豐田公司向世界頭號汽車製造商這一目標邁進時,渡邊不允許公司出現任何怠慢。這位以前的采購專家今年6月接管了公司大權,正在大刀闊斧地提高效率。分析家們說,他的舉措可能會使汽車配件成本降低30%。現年63歲的渡邊總在詢問如何使豐田更強。
9 金雙秀 韓國LG公司 這位60歲的工程師曾經為了削減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而成立數百個拆解及重新設計專案小組。現在,身為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他,要求把成本降低10%,摒棄像信用卡這樣的經營不善的部門,集中精力打造手機、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全球品牌。
10 阿勒瓦利德·塔拉勒·阿勒沙特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控股公司 他被稱為「阿拉伯的沃倫·巴菲特」和「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投資者」。他是已故國王法赫德的侄子,身家在240億美元左右,大部分投資在諸如花旗銀行、時代華納、新聞公司和蘋果計算機等跨國企業上面。但這些日子以來,這位親王把目光更密切地投向國內:他希望擴大他的阿拉伯語衛星音樂電視網路和在中東建造更多奢華的飯店。
11 霍華德·斯特林格 日本索尼 63歲的斯特林格不會說日語。他來自威爾士,家人則在英國。在擔任這家日本最大消費類電子公司首席執行官三個月後,他宣布裁員1萬人,並且重組公司。但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使公司再次煥發生機,推出消費者必須擁有的產品。以前掌管索尼在美國業務的斯特林格認為,PlayStation3將使公司的娛樂和游戲部門並肩前行。他希望高清晰度電視和播放音樂的手機將使索尼能夠再次使對手們相形見絀。
12 拉坦·塔塔 印度塔塔集團 塔塔集團這位事必躬親的董事長在印度是舉足輕重的實業家。他是塔塔家族的第四代,1991年開始管理公司。塔塔掌控著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涉及的領域包括鋼材、汽車、化工、賓館、保險和軟體。67歲的他尚未顯示出任何衰老的跡象。過去一年來,他馬不停蹄地在韓國、新加坡和非洲等地並購公司。最近,塔塔集團剛剛修改了有關退休的規定:這使他可以干到75歲。
13 南丹·尼勒卡尼 印度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他是印度信息技術革命的設計師之一,是設在班加羅爾的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的創建者之一,2002年開始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尼勒卡尼今年在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暢銷書中「贏得」一個主要角色:他就是那個最先提出世界因為新技術而「變平」 了的人。除迅速增長的外包企業之外,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還在不斷擴大咨詢業務。
14 謝啟華 上海寶鋼集團 在一個由男性占統治地位的行業里,她從技術員做到董事長。但是,最大的挑戰可能還在前面。中國政府已經讓建築行業的增長減速,寶鋼今年8月宣布降價15%。但是,謝啟華仍然計劃讓公司在迅速發展的消費品部門中占據上游產品頭號供應商的寶座。她對集團的前景充滿信心,這包括在全球的擴張,在日本、巴西和德國等地建立合資企業以及一項為期15年、使寶鋼成為世界最大鋼材製造公司的計劃。
15 張忠謀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夏天,73歲的張忠謀放棄了首席執行官的頭銜,但仍任董事長。他領導著全世界最大的定製半導體製造公司,去年利潤創下記錄。張預言,明年的銷售額將有所下降,但台積電不會停滯不前。在電子行業極不景氣的2001年,他投資數十億於超薄矽片和虛擬製造,這些都是當今最暢銷的袖珍數字裝置的核心。他的長期戰略:向中國大陸擴張,為納米技術的到來做好准備。
16 謝國民 泰國正大集團 盡管泰國經濟有所減速,正大集團66歲的董事長卻沒有放慢速度。在集團相當於中流砥柱的食品分部從泰國2004年禽流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預計今年將取得利潤增加3倍的成績。謝國民再一次把目光轉到海外,擴大了在俄羅斯、烏克蘭、英國和中國的投資。目前,正大已經在20個國家擁有250家公司和10萬雇員。謝國民說,到了在中國大幹一場的時候了。去年,正大在中國的食品、飼料、摩托車和零售業務實現40億美元的銷售額,約占集團總銷售額的30%。
17 慕克什·安巴尼 印度信實工業公司 今年早些時候,慕克什與弟弟阿尼爾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公開爭執,致使安巴尼家族這個涉及從紡織到電信等眾多領域的集團企業解體。但是,作為去年收入達148 億美元而且仍然包括集團下屬石油、石化和紡織企業的信實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48歲的慕克什仍將是印度最有權勢的商人之一。他的形象或許少了一些光芒;但是,即便沒有電信、能源和金融等業務(現已由弟弟阿尼爾經營),信實工業公司仍將是一個「巨無霸」。
18 肖鋼 中國銀行 作為中國最大的外匯銀行的董事長,肖一直站在振興中國銀行體系這場戰斗的最前列。今年夏天,中國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和皇家蘇格蘭銀行做了一筆交易,共售出20%的股份,籌集到67億美元的資金。現在,他希望中行新夥伴的監督能幫助他面對下一年的挑戰:在海外首次公開上市。
19 阿齊姆·普雷姆吉 印度維普羅公司 不愛拋頭露面、現年59歲的工程師普雷姆吉把家族的食用油企業發展成印度最大的軟體和企業程序外包公司。身為印度信息技術產業先驅的他,因為不肯減少本家族在公司高達83%的股份而受到批評。近幾個月,普雷姆吉已經先後失掉三位高級管理人員,包括前首席執行官維韋卡·保羅。
20 阿南達·克里希南 馬來西亞明訊公司 在一個政治關系和商業頭腦同等重要的地區,兩年前,人們以為67歲的克里希南註定會在朋友馬哈蒂爾·穆罕默德下台時受到影響。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克里希南在賭博、傳媒、電信和房地產等領域的企業不僅在阿卜杜拉·巴達維上台後保存下來,而且還有所發展。目前,明訊控制著馬來西亞40%的手機市場。據說,這位資產估計達50億美元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將把自己的理念傳給繼任者。
21 楊元慶 中國聯想集團 聯想的創建者、傳奇人物柳傳志已經讓位,該公司在全球的擴張任務落在他這位門生的手裡。楊最重要的任務是,履行去年對IBM公司ThinkPad品牌的並購。聯想已經以25%的份額在中國的PC市場獨占鰲頭。41歲的楊元慶還必須弄清怎樣融合兩種企業文化,怎樣在一個商品化的行業中找到利潤,怎樣在海外塑造聯想這個品牌。目前,他已經率領公司成功拿下2006年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贊助權,並將提供所有計算機。他還把俄羅斯、巴西和中東(戴爾和惠普在這些地區的勢力都比較弱)作為公司重要的銷售對象。
22 郭鶴年 香港嘉里集團 這位在媒體面前比較靦腆的億萬富翁最初靠在馬來西亞做糖業起家,後來又把生意擴展到其它領域。目前,他的家族企業已經包括香格里拉連鎖飯店和香港的《南華早報》。目前,嘉里集團已經是中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
23 羅康瑞 香港瑞安集團 羅是中國最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最近,他卻因為一個令人不快的傢伙聲名遠揚。此人就是美國大亨唐納德·特朗普。特朗普宣稱羅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出售了他們合夥所有的一處曼哈頓房產。特朗普最終敗訴。57歲的羅最著名的手筆就是上海新天地。最近,瑞安下屬的建築企業與法國拉法基水泥公司的中國業務合並。他將以此從中國的建築熱潮中獲取更大利益,並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保持主角地位。
24 何晶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 何晶的丈夫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負責管理國家經濟。何晶是新加坡國有投資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該集團資產達1000億美元,控制著新加坡許多大企業的股份。何李二人可稱新加坡最有權勢的夫婦。目前,學工程出身的何晶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企業要求放鬆政府控制。
25 馬雲 中國阿里巴巴公司 今年夏天,雅虎以10億美元買下阿里巴巴40%的股份,並讓馬雲負責雅虎中國。由此,馬雲進一步證明自己在中國快速增長的網際網路企業中擔當重要角色這個事實。這位41歲的前英語教師在自己的小企業市場和拍賣網站上推出一套支付確認系統,以此向一個充滿疑問的世界證明:中國的電子商務能行。現在,有了雅虎的雄厚資金,他將與eBay一決高下,與此同時尋求建立一個能夠挑戰Google的搜索引擎。
H. 巴菲特、李嘉誠誰高誰低
兩人都反對負債經營,巴菲特避開日常的管理工作,李嘉誠卻在日常的公司運作中同經理人緊密合作。巴菲特很少與合作夥伴共同投資,李嘉誠則擁有很多合夥股份和很多少數股東權益。巴菲特從不支付現金股息,而李嘉誠每年都在提高長江實業的股息。 BerkshireHathaway在很多不同行業廣泛持有股票,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通用再保險,以及一家糖果製造商、一家製鞋公司和一家制磚公司。 相比之下,據麥康奈爾的報告稱,李嘉誠的投資組合主要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其中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運營商、集裝箱碼頭設施公司、物流服務公司、基因研究公司、互聯網網站,以及一些同香港特區政府簽訂的電子商務合約,李嘉誠在中國內地還有很多投資,其中的很多投資為長江實業持有50%股份的子公司和記黃埔所有。長江實業還是香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並且具有最堅實的財務狀況。同時,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總共佔香港恆生指數15%的權重。 那麼誰是第一呢?巴菲特。Berkshire在過去的10年裡收益增長率為19%,而長江實業收益的復合增長率為14.3%。Berkshire股票過去10年中平均回報率為24%,而和記黃埔的年回報率為20%。 巴菲特受益於價值投資者本·格拉哈姆這位前輩「搶佔先機」的教誨,李嘉誠在香港發家,並投資於香港房地產業,李嘉誠目前擁有的科技投資組合有望取代其房地產投資。他的競爭對手中沒有一位具有這樣的遠見。 另外,他不看好巴菲特的持股,認為這些行業太傳統,需要依靠其高超的選股能力,且這些公司沒有科技前景。 誰能夠給股東帶來最大的投資回報,今天可能是巴菲特,但在5年後,情況就不同了。
I. 李兆基李嘉誠誰最有錢,李嘉誠跟香港黑幫關系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於廣東順德大良。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稱號。香港地產發展商,恆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
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有「亞洲股神」之稱。身家為230億美元,摺合1795億港元。現任恆基集團主席,分別任香港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及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兼總經理,恆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總裁,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東亞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香港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及推選委員會委員,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
2014年7月8日在場外增持2852.57 萬股恆地股份,沒有披露作價,持股比例由66.62% 增加至67.68%。李兆基上次於兩個月前增持股份,公開資料顯示,自2013年11月至今,他每次增持都在場內進行。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男,漢族,原籍廣東潮州潮安 ,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39年6月,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1958年開始投資地產。1979年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1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和太平紳士。1989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勛銜、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1993年度香港風雲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自從1999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華人首富以來,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寶座。2011年,李嘉誠工夫茶傳奇故事入選國家孔子學院漢語外教文章。2014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誠的凈資產總值高達310億美元,蟬聯亞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2014年3月,李嘉誠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在8個月中已套現超過710億港元。同年3月,出版相關傳記《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6月18日,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宣布,投資美國紐約科技公司ModernMeadow,已為該公司完成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用於研發培植細胞、製造皮革等技術。
李兆基李嘉誠誰最有錢:
當然是李嘉誠,看2014年最新版本的香港富豪排行榜!
排名 姓名 凈資產(億美元) 年齡 財富來源
1 李嘉誠/Li Ka-shing 310 85 多元化經營
2 呂志和/Lui Che Woo 220 84 博彩業
3 李兆基/Lee Shau Kee 200 85 多元化經營
4 郭炳江、郭炳聯及其家族/Thomas & Raymond Kwok & family 175 - 房地產
5 鄭裕彤/Cheng Yu-tung 155 88 多元化經營
6 劉鑾雄/Joseph Lau 97 62 房地產
7 米高·嘉道理及其家族/Michael Kadoorie & family 86 72 多元化經營
8 吳光正及其家族/Peter Woo & family 70 67 房地產
9 何超瓊/Pansy Ho 68 51 博彩業
10 馮國經、馮國綸兄弟/Victor & William Fung 47 - 采購
11 陳氏家族/Chen family 37 - 房地產
12 何猷龍/Lawrence Ho 34 36 博彩業
13 蔡志明/Francis Choi 33 66 房地產
14 蔡崇信/Joseph Tsai 32 49 電子商務
15 鄧耀/Tang Yiu 31 79 零售
16 邢李(火原)/Michael Ying 30 64 零售
17 陳啟宗、陳樂宗兄弟/Ronnie & Gerald Chan 29.5 64 房地產
18 李德義/Samuel Tak Lee 29 74 房地產
19 梁安琪/Angela Leong 28.5 52 博彩業
20 董建成及其家族/Chee Chen Tung & family 28 71 航運業
21 羅家寶/Law Kar Po 27 65 酒店
22 李運強/Patrick Lee 26 71 紙業
23 蘇海文/Helmut Sohmen 25 74 航運業
24 梁紹鴻/Edwin Leong 24 62 房地產
25 利氏家族/Lee family 23.6 - 房地產
26 方潤華/Henry Fong Yun Wah 23.5 89 房地產
27 汪穗中及其家族/Patrick Wang & family 23 63 電子產品
28 郭少明、郭羅桂珍夫婦/Simon & Eleanor Kwok 22.5 61 零售
29 伍步剛、伍步高/Michael & Patrick Wu 22 - 銀行業
30 曹其峰/Silas Chou 21.5 67 服飾
31 羅康瑞/Vincent Lo 21 64 房地產
32 李思廉/Li Sze Lim 20.5 56 房地產
33 柯為湘/Or Wai Sheun 20 62 房地產
34 李澤楷/Richard Li 19 47 電信
35 李國寶/David Li 18 74 銀行業
36 理查德·埃爾曼及其家族/Richard Elman & family 17 73 商品
37 羅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 16 75 零售
38 羅嘉瑞/Lo Ka Shui 15 66 房地產
39 黃子欣/Allan Wong 14.5 63 電子產品
40 朱李月華/Pollyanna Chu 14 55 金融服務
41 許世勛及其家族/Sai Fun Hui & family 13.5 94 房地產
42 李文達/Lee Man Tat 13 84 蚝油
43 霍斯特·帕德威爾/Horst Julius Pudwill 11.4 69 電力設備
44 胡應湘/Gordon Wu 11.3 78 房地產
45 楊受成/Albert Yeung 11.2 69 多元化經營
46 陳婉珍/Ina Chan 11 59 博彩業
47 楊世杭及其家族/Franco Yeung & family 10.8 59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48 馮鈺斌及其家族/Patrick Fung & family 10.7 66 銀行業
49 黃敏利/Wong Man Li 10.6 48 傢具
50 吉姆·湯普森(中文名:詹康信)/Jim Thompson 10 73 運輸
李嘉誠跟香港黑幫關系:
華人世界首富李嘉誠曾經是無數香港年輕人的偶像和人生奮斗的坐標,但似乎一夜之間,李嘉誠由英雄變成了香港人眼中的「惡霸」。現在一些香港年輕人把自己生活的困境、失業和低收入都歸罪於以李嘉誠為代表的富豪們。這絕對是觀察香港社會的指標性事件。
香港確實變了,從一個崇拜財富和成功的商業社會變成了仇富社會。李嘉誠等人的財富並非巧取豪奪,靠的是勤勞與拼搏。因此,這種仇富心態的背後是心理結構的大轉型。而且當這種仇富情緒一旦有出口可以發泄,便如卸了閘的洪水一路奔騰,仇恨的洪流捲走了自己,也傷及無辜。香港正在洪流中沉淪。
香港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被人忽視的是,原罪當然在港英當局。這首先是治理理念的問題。英國治下的香港是一種叢林規則式的自由主義經濟。結果,香港一方面成為世界上最自由、也是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時卻有幾十萬人常年蝸居棚屋,貧富差距在發達地區位列前茅。這是典型的放任自由主義的遺產,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窮人的生計和福利都不是港英政府所考慮的。一些港民看不到這一點而妄想做「英國人」,只能說英國殖民統治的高明。這種歷史結構一旦形成,接任者要在短期內改變歷史遺產是很困難的,但卻不得不面對歷史遺產的負效應。
其次,同樣是殖民統治的遺產,即彈丸之地的香港只發展起兩項可資驕傲的行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這兩大支柱產業恰恰是靠金錢說話的,窮人根本無力涉足,因而是一種病態的經濟結構。不僅如此,空間有限的地區如果依靠地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病態的房價就是必然的了,窮人的不滿也是必然的了。
問題是,過去為什麼香港人能安於現狀而今天卻開始仇富?其中固然有相對優勢的喪失而導致的心理落差,也有全球金融危機對香港經濟的沖擊而對民生的影響。但這些並不是最根本的,要知道新加坡面臨同樣的環境,為什麼新加坡能後來居上而超越香港?為什麼新加坡百姓能安居樂業?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香港內部的不合作。香港人要民主,中央政府同意立法會由競爭性選舉產生。但結果是什麼呢?以「長毛」為代表的議員們的「使命」就是反對政府,政府的任何民生工程都在反對中流產:旨在連通珠港澳的大橋不得經過香港,旨在打造更大規模自由貿易區的「前海工程」得不到開工,住房項目不能立項。所有這一切,內部的不合作再加上環境的變化,香港已變得不再那麼香了。
如果說「長毛們」沒有能力和願望發展經濟,卻有能力和願望去蠱惑民心。這次香港「佔領中環」是典型的民粹主義政治。民粹主義是自由主義經濟的副產品,即自由主義經濟導致社會的巨大不平等和社會憤懣,結果以「政治正確」的名義而爆發。民粹主義往往是政客政治動員的最好工具。一個口號、一個理念,便可以攪動熱血青年。
可見,從妖魔化李嘉誠,到「佔中」事件,泛民派已把港人的民生需求轉化為政治訴求,其背後是殖民統治留下的結構性負資產。一般民眾看不到、也不願意承認香港的「反對政治」乃民生之禍。我們看到,立法會競爭性選舉帶給香港的是政治僵局導致的經濟停滯。美國著名漢學家墨子刻說:「政治有斗爭有合作,但中國歷史上的派系政治似乎更不願意合作。」一旦黨爭民主把派系政治制度化,不合作政治只會加劇。如果真有那天,加上香港病態的經濟結構,香港焉有不沉淪之可能?(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