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的論文提綱
1 電子商務概述
2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
3 我國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4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5 結論
2. 求電子商務論文範文中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方法。
隨著電子的商務的高速發展,與之相關聯的物流業也在高速增長,物流發展決定著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本文就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為背景,對我國物流業管理目前的發展現狀入手,對其效率管理的提出幾點建議,為物流企業的高速發展尋找更為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電子商務;效率管理;物流企業
一、前言
隨著網路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隨著馬雲帶領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高峰。與電子商務相關聯的各行各業也相應的繁榮發展起來。物流業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載體,甚至可以說物流的發展與物流企業效率的提升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保障,最終實現雙贏。
二、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現狀
與國外物流水平相比,我國企業物流管理水平較低,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短缺、配送效率低等問題,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物流企業的效率。
1、信息化程度較低
信息化是我國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的物流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已經初具規模,但是信息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的電子商務。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物流企業所從事的運輸、存儲以及配送工作,都還處於被動階段,按照用戶的指令行事,功能相對單一。不僅如此,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程度較低,物流信息的管理沒有完全實現自動化,相應的信息資源也沒有實現多部門、多行業的整合。
3. 求一篇關於電子商務的論文(急)
以下文章供參考:
《阿里巴巴營銷戰略-出口轉內戰》
「外貿是公司的老大哥,內貿是小妹妹,現在我們也能分擔更多責任,讓老大哥喘口氣。」 3月19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副總裁吳敏芝用這樣的比喻向記者談起公司業務的一大轉變:由原來的國際交易市場為主導轉為「內外兼修」,國際、國內兩條腿走路。
當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08財年報告:全年總收入為30.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凈利潤為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不過略低於市場預期。同時,阿里巴巴在2008年一共增加了1050萬名中小企業注冊用戶及170萬個網上商鋪。
公司CEO衛哲表示,因公司加大投資,預計2009年利潤率會下降,但後年有望回升。
盡管在股票市場受到挑戰,上市一年多的阿里巴巴,並未改變其「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原則。阿里巴巴在公布財報的同時,表明要在2009年推出「增加2000~3000名員工」、「提高員工銷售提成」、「產品升級不加價」、「斥資3000萬美元用作海外營銷費用」等舉措。
這不禁令人好奇,阿里巴巴將如何平衡短期盈利和長期發展之間的矛盾?
三記重拳 內外兼修
「從2008年開始,不斷有做外貿的同學給我打電話,問:『你能不能幫幫我』,『什麼行業好做』?」在2007年轉戰內貿(誠信通)業務之前,吳敏芝在阿里巴巴做了6年外貿(中國供應商)業務,而這也是她的專業。「過去,國內做國際的公司日子太好過了,它們買阿里巴巴的服務是認准了『誰名氣大我就買誰』。」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顯示,2008年我國出口實際增長率約為8%~9%,和往年相比,增速大大下降。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報告甚至稱中國出口增長率在2009年將為負數(-3%)。對於三分之二業務來源於國際交易市場的阿里巴巴而言,中國出口受挫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的應對措施是,推出「三記重拳」。第一記重拳「烏雲計劃」,幫助員工認識到形勢猶如烏雲壓頂。馬雲去年8月發給員工一封題為《冬天裡的使命》的信,現已廣為流傳。
第二記重拳「狂風計劃」,是針對國際市場業務推出的。2008年11月1日,阿里巴巴把所有做外貿供應商部門的員工召集到杭州,宣布對所有的產品進行升級換代。
第三記重拳「春雷計劃」,主要是推出移動版誠信通,目的是解決內貿的電子商務。中國手機用戶是網民的近兩倍,移動電子商務無疑會帶來更大的機遇。
摩根士丹利在對阿里巴巴的業績分析報告中稱,雖然占其收入60%的國際市場業務將受到中國出口下挫的沖擊,但其中國市場業務增長勢頭迅猛。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交易市場收入增長了1.7倍(國際交易市場同期收入增長率為50%)。中國市場的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佔比從2007年的28%上升至去年的36%。
「對內貿部門來說,現在是身在夏天心在冬天,員工簽單能力、月產出都提高了,但是我們的客戶還是在過冬,我們要幫他們度過這個時期。」吳敏芝對記者說,「我們從來沒想過要在這個時刻狠狠賺他們一筆。」
據悉,在目前阿里巴巴的3020萬中國市場注冊用戶中,絕大多數是不足50人的小企業。吳敏芝認為,對主營內貿的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而言,他們的危機主要來源於心理作用,一方面擔心內需無法被拉動,另一方面提防著出口轉內銷帶來的沖擊。而小企業一般沒有能力去全國鋪點,通過互聯網來建立銷售網路是最可行的辦法。
先知先覺 深謀遠慮
「奧巴馬是踩著我們製造的毯子走上美國總統寶座的。」浙江賽博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祝賽青十分驕傲地對外界談起她的產品。
2003年,賽博家紡開始嘗試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布信息。這為「賽博」帶來了第一位美國客人皮特。5年後,正是他將「賽博」的毛毯鋪到了美國國會山奧巴馬總統的就職演說現場。
為了幫助中國供應商找到更多更好的買主,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阿里巴巴稱將在2009年斥資3000萬元美元用作全球范圍的市場推廣費用。
盡管有券商認為此舉將削弱公司未來利潤空間,然而公司CEO衛哲辯駁這一質疑時說,「如果我們能打造大規模、有價值的用戶基礎,收入和利潤自然就會增長。過去一年的經濟形勢並沒有改變我們的這一看法。我們相信艱難時勢造就偉大的公司。」
阿里巴巴「固執地」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利益第三」的原則,與馬雲宣揚的「使命感」密不可分。據悉,馬雲早在2007年2月就在公司內部提出「過冬論」,當時並不為人所理解;2008年7月,他又致信全體員工,重申「整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接下來的冬天會比大家想像的更長!更寒冷!更復雜!」。
今年3月,馬雲在美國紐約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及,他是如何「嗅到」危機的味道:「忽然我發現,所到之處,人們談論的核心都是錢,而不是客戶價值,我就隱隱約約覺得,要出問題了!」馬雲在對著一干美國觀眾說道。
在他這場演講之前,他正帶領著阿里巴巴集團所有高管環游美國。據稱一方面是進行團隊拓展,另一方面,是尋求和一些美國知名企業之間的合作,在他們的拜訪名單上有:eBay、GE、Google、Yahoo、微軟、亞馬遜、蘋果和星巴克等。
4. 急需電子商務論文一篇,題目隨便。3000字以上。
你自己可以去看下(電子商務評論)裡面的論文文獻參考下唄
5. 求一份關於電子商務的市場調查論文。
淺議利用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策略摘要: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逐漸打破企業行業界限,使不同的企業面對相同的市場,處於相同的平等的競爭條件。市場將成為一個復雜、多變的競爭體系。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商務提升自身競爭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本文將從管理方法、思想認識、人才培養、業務流程的重組和再造等方面對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提升競爭力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電子商務 企業 競爭力 策略
0 引言
電子商務是在計算機網路的平台上,按照一定通信標准和協議開展的商務活動。它不僅是一種互聯網的在線銷售模式,更重要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企業與政府行政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實現了數據化的處理過程。電子商務包括各種有商業能力的實體及所涉及到的金融、稅務、教育、社會的其它層面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盡管目前許多企業並未全部實現交易的電子化和商務過程的網路數字化,但是伴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商業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逐漸打破企業、行業界限,使不同企業、行業共同參與到某一商務交易活動中,成市場為一個復雜、多變的競爭體系。
1 電子商務的特徵
電子商務源於傳統的商務活動,但又不同於傳統商務形式。它是在計算機網路和傳統商務基礎上的一種突破時空和地域界限的新的商務形式。一般認為電子商的特徵應包括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全球化市場定位,透過互聯網機制,可迅速且容易的擴大市場及供應鏈,使之涵蓋全世界上下游潛在的客戶與供貨商。同時市場開放透明的價格和低進入障礙及全天候運轉,使得市場蓬勃發展,勢頭強勁。其次,個性化需求的互動式管理及快速有效響應,加之交易的迅捷,使得網上購物更具吸引力。最後,市場交易信息存儲、整理、完善,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了及時可靠的依據。
2 電子商務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企業競爭力」是由企業的一系列特殊資源的組合而形成的佔領市場、獲得長期利潤的能力。一般認為它包括企業的人力資本、核心技術、企業聲譽、營銷技術管理能力、管理者的能力、經營者駕馭財務杠桿的能力、企業文化等等。在網路環境下,企業無論大小,企業形象、聲譽都將通過網站或頁面表現出來,企業面對的將是相同的開放的市場,處於相同的平等的競爭條件下,與消費者的距離也並遙遠,一些語言障礙也可以被輕易掃除。因此,無論哪種類型的電子商務,都會對企業的競爭力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首先,電子商務將改變企業的競爭領域。電子商務擴大了企業的競爭領域,使企業從常規的廣告競爭、促銷手段、產品設計與市場細分等領域的競爭擴大到無形的虛擬的競爭空間。同時電子商務可以在組織間和組織內部進行,因此電子商務加強了企業內部信息資源的迅速溝通,增強了產業鏈之間的合作,改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成本結構,這使得電子商務模式下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和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內部和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其次,電子商務將改變企業的競爭基礎。電子商務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傳統意義上的商務活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從而改變企業的競爭基礎。在電子商務條件下,網路成為真正的世界市場,企業營銷管理人員通過網路可以讓整個世界市場呈現於眼底,輕松便捷的點擊、互訪便能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同時網路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企業獲得用銷售人員、經濟情報人員和各種廣告所不能得到的新客戶和新市場。應用電子商務也大大節省了企業營運資金,網路信息傳遞使企業的產品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通過虛擬站點和虛擬商店節省了硬體營銷場所、人力和營銷店面的維護等方面的巨大投資,全面而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營運資金。另外,企業還可迅速地了解市場供求狀況,使企業的決策更趨於准確化,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資金投入的風險。
最後,電子商務將改變企業競爭的手段。電子商務的出現,人們可以直接從網路上采購、批零。傳統方式的營銷方式將被網路代替,傳統的人員廣告宣傳將逐漸也為適應新的營銷環境而改變。企業對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定位,將更加依賴於上網者的資料以及對網路的充分利用。企業的市場調研、產品組合和分銷等一系列營銷管理活動將會因電子商務而發生改變。
3 利用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策略
任何公司都必須對變化的市場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迅速調整經營戰略,規劃適應於經濟環境的商業模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生存和發展。無論一個企業過去如何成功,公司的實力如何強大,不根據變化的市場做出相應的對策則無法生存。如在20世紀80年代,控制計算機市場的公司是IBM和Digital Equipment,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Digital公司已被Compaq公司兼並,PC機市場也由IBM. Compaq. Dell. Gateway,共同瓜分,這是由於IBM與Digital兩大企業並沒有意識到激烈的市場變化,未能及時改變公司的經營戰略。幾年後,Compaq公司與Dell公司的競爭以Compaq公司的失敗而告終。眼下互聯迅猛發展,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如何改變傳統商業模式,利用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競爭力是關繫到企業生死存亡,關繫到企業的未來和發展。
3.1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思想認識上樹立全新的市場觀念和時空觀念,確立「電子商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的觀念。確立信息化、知識化管理的觀念,加大信息化設備投資,實現企業經營管理中信息的採集、處理、存儲、傳輸和分配的信息化。其次,要確立知識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關鍵要素的觀念,充分理解知識是生產和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接受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收益遞增理論,即知識可以提高投資的回報,而高回報又可對知識積累產生正反饋放大效應;第三要確立經營管理的人性化觀念,隨著大規模生產逐漸被靈活的網路所代替,這種以知識為核心,以信息化為結構體系的生產經營管理更加強調團隊文化和文化人的參與,人性化觀念不可缺少,但是也要認識到實施電子商務絕不僅僅是建立一個企業網站的問題,建立網站只是一個基本的環節,它是必要的,但又不是主要的。「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而不是「電子」,否則就本末倒置了。第四要改變傳統投資生產的狹隘觀念,企業確認企業的無形資產及其在高新科技企業的資產主體地位。實施電子商務戰略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它。實施初期,由於大量的基礎性投入,虧損是正常的。企業不能被短期行為所迷惑,而錯失提高競爭力的機遇。
3.2 重新定位企業管理方法。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是一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首先必須通盤考慮,作出一個全面合理的規劃。企業應實現硬、軟管理結合,並逐步過渡到軟管理。硬管理指機構、組織、計劃、控制等技術性、經濟性管理;軟管理指通過文化建設激發員工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成就感,以達到員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而在激勵機制上,應弱化對過程的控制,將績效評估作為對員工考核的重要手段,同時給員工以更大的時間彈性和空間自由,強化個性化管理,放鬆經濟性強制管理,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3 加強企業信息化硬體建設。企業內部應在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特別是市場營銷信息系統,拓展電子商務業務領域,同時要遵守國家及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准和安全管理規定。在觀念、組織、資金和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小規模地率先在標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發次數多、顧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務領域加大信息設備的投入,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 3.4 重視人才培養。企業要實施電子商務,人才是最重要的財富和戰略資源,企業必須配備相應的包括系統開發人員、維護人員、專業操作人員在內的各種信息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企業應該從傳統的資本決定論向人才決定論轉變,把企業的競爭定位為人才的競爭,同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證人才對企業資源的合理運用。企業可以通過良好的用人機制吸納一批網路技術人才,發揮他們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企業也可以用美好的事業前程、優厚的物質待遇、真誠的人本精神留住人才,讓他們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奉獻自己的才華;另外,企業要高度重視對原有員工的培訓,讓全體員工樹立起利用電子商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觀念,並且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電子商務才能夠在企業真正實施起來。
3.5 用電子商務的規則重組和再造業務流程。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之間、企業和外部的廠商、客戶之間、企業的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之間的運作方式都將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可以說和企業價值增值相關的所有活動構成的價值鏈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只有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才能適應新的變化。通過業務流程重組,一方面可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設計適合電子商務所要求的快速、准確、安全、有序流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使企業內部作業流程達到並行化、規范化和標准化。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戰略。
3.6 開辟國際市場,拓展企業市場競爭空間。外貿領域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是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領域,但其創業環境較好,各項法律法規比較規范,能為獲得新的客戶及市場提供便利。因此中小企業應該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擴大市場范圍。在傳統商務模式下,企業要花費比較大的代價才能獲取到貿易訂單,而利用電子商務平台,能極大地降低買賣方之間的供應運作和采購管理成本,削減交易費用,促進交易更輕松地達成。企業可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進入全球采購系統,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供應商,尋求質量好,價格合理的產品。2008年企業通過電子商務進行的外貿交易額達到了6000億元,阿里巴巴、環球市場、環球資源等幾家老牌B2外貿平台為國內不少外貿企業真正帶來了訂單、效益隨著國際B2B電子商務平台數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外貿B2B電子商務也必將迎來高速增長期。由此表明電子商務網站在對外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中正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眾多的企業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最便捷最經濟的選擇。
3.7 建設富有特色的企業網站 網站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重要載體,也是企業實施電子商務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網站本身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關鍵是所建的企業網站要獨具特色。否則,毫無特色的網站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網海」中。同時,還要有發展眼光,考慮使用中英文等兩種以上語言製作。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後,企業的競爭不僅僅限於國內,企業的目標是提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以英語為母語的訪問者佔全球訪問者的絕大多數,如果只使用中文,就會把潛在的90%的潛在客戶拒之門外。
我們也應該看到,電子商務在企業中的應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到目前為止,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既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電子商務的應用從最初的狂熱,逐漸回歸理性。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華。然而實施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競爭力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的,不但企業本身要重視和發展電子商務,同時還必須要有國家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使電子商務真正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
參考文獻:
[1]君竹.信息技術與企業競爭優勢.經濟視角.2000.(10).
[2]王炎.淺談信息技術革命對經濟的影響.科技與管理.2003.(10).
[3]李運河.電子商務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理研究.企業經濟.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