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璉環節的聯系

電子商務璉環節的聯系

發布時間:2021-09-28 02:40:17

❶ 考研究生考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要考什麼呢

經濟指定參考書:(1)高鴻業《西經濟(微觀部)》第六版民版社(2)高鴻業《西經濟(宏觀部)》第六版民版社(3)逄錦聚《政治經濟》第五版高等教育版社跨考教育鄭炳師針些參考書目做說明:(1) 指定參考書要求用新版本高鴻業《西經濟》 第六版逄錦聚《政治經濟》 第五版員定要用新版教材復習備考(2) 央財 801 經濟考非細比高鴻業《西經濟》 甚至考教材腳注結束語部比2017 考薩伊定律自於高鴻業《西經濟(宏觀部)》第 13 章結束語(3)近801 經濟 考卷別題目超綱難度高於指定教材比2013道論述題曼昆《宏觀經濟》第15章附錄內容考想專業課取高西經濟部推薦看看范安《微觀經濟:現代觀點》曼昆《宏觀經濟》

❷ 商業模式和戰略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一、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聯系:

1、商業模式與戰略具有相同的本質

Elliot(2002) ,Magretta(2002) 和 Chesbrough(2010)等認為商業模式與戰略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業模式是「價值創造」導向,戰略是「建立競爭優勢」導向。然而,從商業模式概念的遞進過程可以看出,這兩種導向應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認為,從經濟層面到運營層面再到戰略層面,定義的綜合性是遞進的。目前來看,國外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大部分屬於戰略層面。

「價值創造」導向是基於經濟層面和運營層面的定義而對商業模式的定位,其中經濟層面描述的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來源),運營層面描述的是對顧客價值的創造。這兩個層面的定義未強調所創造的價值必須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於缺乏這三個特點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這樣的商業模式無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業模式的概念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即商業模式是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邏輯,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可見,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描述(經濟邏輯、運營邏輯、戰略方向分別描述了價值活動開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戰略原則)。盡管Mansfield and Fourie後來又提出了整合性定義,但其與戰略層定義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在內容描述上顯得更飽滿些。

戰略是通過對企業行為的謀劃獲取競爭優勢(希特,2009),而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波特,1985),這些環節能夠創造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價值,可以看出,戰略的本質是通過對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商業模式和戰略的本質是相同的,從價值活動實施前的角度定義,它們都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或設計;從實施後的角度,它們就成了對帶來了競爭優勢的價值

2、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與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商業模式的內容可以通過其構成要素或三個邏輯層面來描述,構成要素和三個邏輯層面是完全一致的,它們可以歸入不同的邏輯層面。

(1)、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

將價值鏈上的價值活動方式作為中介(中間變數),來對商業模式和戰略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價值活動方式包含了價值創造過程中所有的價值活動、結構及價值璉中的夥伴關系。

首先,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它們是等價的。價值鏈各環節由企業的各種職能構成,職能戰略是對價值鏈上所有價值活動的具體規劃,實施後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直接表現為企業價值璉上的價值活動方式。根據商業模式的定義,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所以它們實際上就是對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圖1所示,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從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價值活動方式)中歸納而來,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說明的是,經濟邏輯描述了企業在價值璉環節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實際上是對企業價值的體現或回報,所以經濟邏輯可以看做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過程。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包含了企業價值和顧客價值創造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們是等價的。

其次,(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描述了戰略原則。因為商業模式來自於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必然從價值活動方式中得到。盡管價值鏈活動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直接體現,但企業戰略、業務戰略、核心競爭力又體現在戰略措施體繫上,所以可以通過可視的價值鏈活動來察覺這些戰略原則。通過對價值活動的分析可能無法察覺所有戰略原則,但這並不影響戰略方向與戰略原則的高度一致性。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因為商業模式是對戰略的描述,兩者在內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經過對19個文獻中提到的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匯總分析,認為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包含三個方面的八個要素:價值定位(產品或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價值創造和傳遞系統(資源和能力、價值創造過程、價值鏈中的定位);價值獲取(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根據前面的案例,國美電器的采購、供應、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職能戰略措施,都屬於價值活動方式,它們構成了「價值創造過程」。國美在「價值鏈中的定位」是通過控制終端而占據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產品和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資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國美的戰略定位、低成本戰略、核心競爭力等戰略內容中完全體現;「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指國美在財務上的收入和運作方式。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與戰略內容一一對應且高度一致。

3、商業模式理論屬於戰略理論范疇

既然商業模式與戰略在本質和內容上是一致的,商業模式理論必然屬於戰略理論范疇。明茨伯格等(2002)將戰略理論歸為十大學派。其中學習學派將戰略視為一種模式,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學習學派認為戰略無法提前設計,只有根據變化的環境及不斷的試錯,即經歷持續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模式。這些觀點,將商業模式理論與學習學派聯系了起來。由於競爭的強化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業模式,不斷的試錯或學習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理論的發展,更多的戰略理論,如核心競爭力,市場定位等被其吸納了進來,這些都是為了設計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的需要,在直觀的經濟邏輯、運營邏輯基礎上增加的。這使得商業模式理論與設計和定位學派等更多的學派產生了聯系,並逐漸顯示出與這些學派的理論的趨同。總之,所有商業模式理論內容均可從戰略理論中尋蹤溯源。

二、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區別

商業模式與戰略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於它們的理論側重點的不同。

1、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由於新技術(如互聯網)、新觀念(如價值網路)的不斷涌現,企業在制定戰略措施體系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於是很多別具特色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出現了。這引起了人們對戰略措施體系及其所呈現的商業模式的研究的興趣,商業模式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或側重點就是這些別具特色的戰略措施體系。

商業模式理論從戰略制定的結果處開始研究,著重於對特定(屬於某個企業的)戰略措施體系的分析,歸納出其包含的各種內在邏輯特別是價值創造邏輯,不同的邏輯呈現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所包含的邏輯關系對企業構建具體的戰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這是戰略理論所欠缺的。戰略理論從戰略制定的源頭開始研究,主要研究戰略制定方法及形成過程,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的研究。

因為戰略理論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體系內在邏輯的研究,人們並沒意識到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包含或應該包含的,所以往往認為商業模式和戰略是兩回事。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

由於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造成它們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業模式從戰略措施層面著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戰略方向,還包含從戰略措施體系中得到的經濟、運營邏輯,這與戰略的概念表述區別很大。特別是經濟層面或運營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不包含戰略方向,讓人覺得商業模式無任何戰略意圖。

3、商業模式理論擁有戰略理論所不具備的特點

由於難以歸類,商業模式常常通過案例來描述,比如國美模式、京東模式等,這賦予了商業模式理論的具體性和形象性特點。這些特點使商業模式理論對管理者更具指導性,更易於接受和產生興趣。企業可以借鑒這些具體的模式來構建自己的戰略措施。另外,由於商業模式的直觀性,基於對商業模式的分析和創新可以更好地尋找企業核心競爭力來源。

4、戰略理論的很多重要內容是商業模式理論所不具備的

比如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並未出現在商業模式理論中,另外很多戰略學派的重要戰略理論或觀點也是商業模式理論所未涉足的。

由於以上區別,戰略制定過程中,應將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相結合。理論側重點的不同,並不影響商業模式與戰略在內容上的一致,只是內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❸ 上海萬寶商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寶鑲電子商務公司是一家擁有眾多國際一二線珠寶品牌中國總代理資質的珠寶公司,同時擁有豐富的海外設計師資源以及海外高級成品珠寶及彩色鑽石資源。與國內多家珠寶上市公司為戰略合作夥伴。目前是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的中國大陸地區代理商。主營業務:國際品牌經銷商(加盟)合作,海外高級成品珠寶零售商合作,彩色鑽石銷售及定製。
法定代表人:閻小慶
成立時間:2012-11-06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203856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張楊路560號西樓1206A室

❹ 企業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是什麼關系

一、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聯系:

1、商業模式與戰略具有相同的本質

Elliot(2002) ,Magretta(2002) 和
Chesbrough(2010)等認為商業模式與戰略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業模式是「價值創造」導向,戰略是「建立競爭優勢」導向。然而,從商業模式概念的遞進過程可以看出,這兩種導向應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認為,從經濟層面到運營層面再到戰略層面,定義的綜合性是遞進的。目前來看,國外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大部分屬於戰略層面。

「價值創造」導向是基於經濟層面和運營層面的定義而對商業模式的定位,其中經濟層面描述的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來源),運營層面描述的是對顧客價值的創造。這兩個層面的定義未強調所創造的價值必須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於缺乏這三個特點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這樣的商業模式無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業模式的概念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即商業模式是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邏輯,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可見,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描述(經濟邏輯、運營邏輯、戰略方向分別描述了價值活動開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戰略原則)。盡管Mansfield
and Fourie後來又提出了整合性定義,但其與戰略層定義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在內容描述上顯得更飽滿些。

戰略是通過對企業行為的謀劃獲取競爭優勢(希特,2009),而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波特,1985),這些環節能夠創造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價值,可以看出,戰略的本質是通過對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商業模式和戰略的本質是相同的,從價值活動實施前的角度定義,它們都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或設計;從實施後的角度,它們就成了對帶來了競爭優勢的價值

2、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與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商業模式的內容可以通過其構成要素或三個邏輯層面來描述,構成要素和三個邏輯層面是完全一致的,它們可以歸入不同的邏輯層面。

(1)、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

將價值鏈上的價值活動方式作為中介(中間變數),來對商業模式和戰略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價值活動方式包含了價值創造過程中所有的價值活動、結構及價值璉中的夥伴關系。

首先,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它們是等價的。價值鏈各環節由企業的各種職能構成,職能戰略是對價值鏈上所有價值活動的具體規劃,實施後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直接表現為企業價值璉上的價值活動方式。根據商業模式的定義,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所以它們實際上就是對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圖1所示,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從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價值活動方式)中歸納而來,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說明的是,經濟邏輯描述了企業在價值璉環節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實際上是對企業價值的體現或回報,所以經濟邏輯可以看做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過程。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包含了企業價值和顧客價值創造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們是等價的。

其次,(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描述了戰略原則。因為商業模式來自於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必然從價值活動方式中得到。盡管價值鏈活動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直接體現,但企業戰略、業務戰略、核心競爭力又體現在戰略措施體繫上,所以可以通過可視的價值鏈活動來察覺這些戰略原則。通過對價值活動的分析可能無法察覺所有戰略原則,但這並不影響戰略方向與戰略原則的高度一致性。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因為商業模式是對戰略的描述,兩者在內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經過對19個文獻中提到的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匯總分析,認為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包含三個方面的八個要素:價值定位(產品或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價值創造和傳遞系統(資源和能力、價值創造過程、價值鏈中的定位);價值獲取(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根據前面的案例,國美電器的采購、供應、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職能戰略措施,都屬於價值活動方式,它們構成了「價值創造過程」。國美在「價值鏈中的定位」是通過控制終端而占據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產品和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資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國美的戰略定位、低成本戰略、核心競爭力等戰略內容中完全體現;「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指國美在財務上的收入和運作方式。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與戰略內容一一對應且高度一致。

3、商業模式理論屬於戰略理論范疇

既然商業模式與戰略在本質和內容上是一致的,商業模式理論必然屬於戰略理論范疇。明茨伯格等(2002)將戰略理論歸為十大學派。其中學習學派將戰略視為一種模式,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學習學派認為戰略無法提前設計,只有根據變化的環境及不斷的試錯,即經歷持續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模式。這些觀點,將商業模式理論與學習學派聯系了起來。由於競爭的強化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業模式,不斷的試錯或學習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理論的發展,更多的戰略理論,如核心競爭力,市場定位等被其吸納了進來,這些都是為了設計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的需要,在直觀的經濟邏輯、運營邏輯基礎上增加的。這使得商業模式理論與設計和定位學派等更多的學派產生了聯系,並逐漸顯示出與這些學派的理論的趨同。總之,所有商業模式理論內容均可從戰略理論中尋蹤溯源。

二、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區別

商業模式與戰略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於它們的理論側重點的不同。

1、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由於新技術(如互聯網)、新觀念(如價值網路)的不斷涌現,企業在制定戰略措施體系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於是很多別具特色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出現了。這引起了人們對戰略措施體系及其所呈現的商業模式的研究的興趣,商業模式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或側重點就是這些別具特色的戰略措施體系。

商業模式理論從戰略制定的結果處開始研究,著重於對特定(屬於某個企業的)戰略措施體系的分析,歸納出其包含的各種內在邏輯特別是價值創造邏輯,不同的邏輯呈現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所包含的邏輯關系對企業構建具體的戰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這是戰略理論所欠缺的。戰略理論從戰略制定的源頭開始研究,主要研究戰略制定方法及形成過程,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的研究。

因為戰略理論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體系內在邏輯的研究,人們並沒意識到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包含或應該包含的,所以往往認為商業模式和戰略是兩回事。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

由於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造成它們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業模式從戰略措施層面著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戰略方向,還包含從戰略措施體系中得到的經濟、運營邏輯,這與戰略的概念表述區別很大。特別是經濟層面或運營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不包含戰略方向,讓人覺得商業模式無任何戰略意圖。

3、商業模式理論擁有戰略理論所不具備的特點

由於難以歸類,商業模式常常通過案例來描述,比如國美模式、京東模式等,這賦予了商業模式理論的具體性和形象性特點。這些特點使商業模式理論對管理者更具指導性,更易於接受和產生興趣。企業可以借鑒這些具體的模式來構建自己的戰略措施。另外,由於商業模式的直觀性,基於對商業模式的分析和創新可以更好地尋找企業核心競爭力來源。

4、戰略理論的很多重要內容是商業模式理論所不具備的

比如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並未出現在商業模式理論中,另外很多戰略學派的重要戰略理論或觀點也是商業模式理論所未涉足的。

由於以上區別,戰略制定過程中,應將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相結合。理論側重點的不同,並不影響商業模式與戰略在內容上的一致,只是內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❺ 商業模式和戰略有何區別

(二)、商業模式與戰略的聯系
1、商業模式與戰略具有相同的本質
Elliot(2002) ,Magretta(2002) 和 Chesbrough(2010)等認為商業模式與戰略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業模式是「價值創造」導向,戰略是「建立競爭優勢」導向。然而,從商業模式概念的遞進過程可以看出,這兩種導向應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認為,從經濟層面到運營層面再到戰略層面,定義的綜合性是遞進的。目前來看,國外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大部分屬於戰略層面(原磊,2007)。
「價值創造」導向是基於經濟層面和運營層面的定義而對商業模式的定位,其中經濟層面描述的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來源),運營層面描述的是對顧客價值的創造。這兩個層面的定義未強調所創造的價值必須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於缺乏這三個特點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這樣的商業模式無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業模式的概念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即商業模式是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邏輯,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可見,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描述(經濟邏輯、運營邏輯、戰略方向分別描述了價值活動開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戰略原則)。盡管Mansfield and Fourie後來又提出了整合性定義,但其與戰略層定義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在內容描述上顯得更飽滿些。
戰略是通過對企業行為的謀劃獲取競爭優勢(希特,2009),而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波特,1985),這些環節能夠創造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價值,可以看出,戰略的本質是通過對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商業模式和戰略的本質是相同的,從價值活動實施前的角度定義,它們都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或設計;從實施後的角度,它們就成了對帶來了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描述。
2、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與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商業模式的內容可以通過其構成要素或三個邏輯層面來描述,構成要素和三個邏輯層面是完全一致的,它們可以歸入不同的邏輯層面。
(1)、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
我們將價值鏈上的價值活動方式作為中介(中間變數),來對商業模式和戰略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價值活動方式包含了價值創造過程中所有的價值活動、結構及價值璉中的夥伴關系。
首先,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它們是等價的。價值鏈各環節由企業的各種職能構成,職能戰略是對價值鏈上所有價值活動的具體規劃,實施後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直接表現為企業價值璉上的價值活動方式。根據商業模式的定義,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所以它們實際上就是對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圖1所示,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從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價值活動方式)中歸納而來,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說明的是,經濟邏輯描述了企業在價值璉環節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實際上是對企業價值的體現或回報,所以經濟邏輯可以看做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過程。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包含了企業價值和顧客價值創造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們是等價的。
其次,(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描述了戰略原則。因為商業模式來自於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必然從價值活動方式中得到。盡管價值鏈活動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直接體現,但企業戰略、業務戰略、核心競爭力又體現在戰略措施體繫上,所以可以通過可視的價值鏈活動來察覺這些戰略原則。通過對價值活動的分析可能無法察覺所有戰略原則,但這並不影響戰略方向與戰略原則的高度一致性。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因為商業模式是對戰略的描述,兩者在內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經過對19個文獻中提到的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匯總分析,認為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包含三個方面的八個要素:價值定位(產品或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價值創造和傳遞系統(資源和能力、價值創造過程、價值鏈中的定位);價值獲取(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根據前面的案例,國美電器的采購、供應、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職能戰略措施,都屬於價值活動方式,它們構成了「價值創造過程」。國美在「價值鏈中的定位」是通過控制終端而占據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產品和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資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國美的戰略定位、低成本戰略、核心競爭力等戰略內容中完全體現;「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指國美在財務上的收入和運作方式。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與戰略內容一一對應且高度一致。
3、商業模式理論屬於戰略理論范疇
既然商業模式與戰略在本質和內容上是一致的,商業模式理論必然屬於戰略理論范疇。明茨伯格等(2002)將戰略理論歸為十大學派。其中學習學派將戰略視為一種模式,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學習學派認為戰略無法提前設計,只有根據變化的環境及不斷的試錯,即經歷持續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模式。這些觀點,將商業模式理論與學習學派聯系了起來。由於競爭的強化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業模式,不斷的試錯或學習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理論的發展,更多的戰略理論,如核心競爭力,市場定位等被其吸納了進來,這些都是為了設計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的需要,在直觀的經濟邏輯、運營邏輯基礎上增加的。這使得商業模式理論與設計和定位學派等更多的學派產生了聯系,並逐漸顯示出與這些學派的理論的趨同。總之,所有商業模式理論內容均可從戰略理論中尋蹤溯源。
(三)、商業模式與戰略的區別
商業模式與戰略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於它們的理論側重點的不同。
1、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由於新技術(如互聯網)、新觀念(如價值網路)的不斷涌現,企業在制定戰略措施體系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於是很多別具特色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出現了。這引起了人們對戰略措施體系及其所呈現的商業模式的研究的興趣,商業模式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或側重點就是這些別具特色的戰略措施體系。
從圖1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理論從戰略制定的結果處開始研究,著重於對特定(屬於某個企業的)戰略措施體系的分析,歸納出其包含的各種內在邏輯特別是價值創造邏輯,不同的邏輯呈現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所包含的邏輯關系對企業構建具體的戰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這是戰略理論所欠缺的。戰略理論從戰略制定的源頭開始研究,主要研究戰略制定方法及形成過程,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的研究。
因為戰略理論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體系內在邏輯的研究,人們並沒意識到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包含或應該包含的,所以往往認為商業模式和戰略是兩回事。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
由於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造成它們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業模式從戰略措施層面著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戰略方向,還包含從戰略措施體系中得到的經濟、運營邏輯,這與戰略的概念表述區別很大。特別是經濟層面或運營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不包含戰略方向,讓人覺得商業模式無任何戰略意圖。
3、商業模式理論擁有戰略理論所不具備的特點
由於難以歸類,商業模式常常通過案例來描述,比如國美模式、京東模式等,這賦予了商業模式理論的具體性和形象性特點。這些特點使商業模式理論對管理者更具指導性,更易於接受和產生興趣。企業可以借鑒這些具體的模式來構建自己的戰略措施。另外,由於商業模式的直觀性,基於對商業模式的分析和創新可以更好地尋找企業核心競爭力來源。
4、戰略理論的很多重要內容是商業模式理論所不具備的
比如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並未出現在商業模式理論中,另外很多戰略學派的重要戰略理論或觀點也是商業模式理論所未涉足的。
由於以上區別,戰略制定過程中,應將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相結合。
理論側重點的不同,並不影響商業模式與戰略在內容上的一致,只是內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璉環節的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商業網站的分類 瀏覽:98
傢具商場營銷方案 瀏覽:450
36歲展指南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213
工業品推廣方案 瀏覽:847
北京市商業零售經營單位促銷活動管理規定 瀏覽:303
戶外主題沙龍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9
社區促銷活動場地租賃 瀏覽:714
演練策劃工作方案 瀏覽:186
電玩游樂園促銷活動 瀏覽:188
威海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65
4s店售後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818
小朋友包餃子策劃方案 瀏覽:221
部門語言文字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78
傢具搞促銷活動的記錄 瀏覽:787
風箏節策劃方案書 瀏覽:284
教師技能提升培訓方案 瀏覽:869
培訓學校復課洗手方案 瀏覽:682
順豐優選是什麼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306
景區全員營銷激勵方案 瀏覽:955
廣州九大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