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一)發展規模。縱觀我國電子商務12年發展史,我國電子商務可以分為:萌芽與起步期、冰凍與調整期、復甦與回暖期、崛起與高速發展期、轉型與升級期五個發展階段。
對於電子商務行業而言,由最初的1997年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電子商務服務商,發展到如今「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的局面,電子商務服務商的數量經歷了「幾何級」的增長。
據中國B2B研究中心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國中等規模以上電子商務網站總量已達12,282家。其中,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有5,320家,B2C、C2C與其他非主流模式企業達6,962家,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呈現出高速增長、乃至井噴之勢。
其中,行業B2B電子商務網站(又稱「行業網站」)是目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途徑,是引領我國B2B電子商務朝著專業化發展的「生力軍」。調查顯示:從2002年到2009年,國內行業B2B電子商務網站數量持續高速增長。行業網站數量從2007年的4,500餘家,增加到2008年的5,100餘家,增長幅度為13%,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
而B2C、C2C類及其他模式的電子商務網站,分別在2004年、2008年迎來了兩次發展高峰。中國B2B研究中心認為,這是「非典」後網民網購意識的覺醒以及金融危機下用網購省錢消費的觀念驅使有著緊密關聯。
電子商務網站經歷了近13年的競爭盤整,近年來進入者增速逐年加快。我們發現,隨之也有更多的網站被淘汰,並且一些有影響力的網站競爭力越來越強;同樣,有一部分曾經很有影響力的網站在競爭中逐漸被削弱,退出了一線市場的領導地位,這也與「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吻合。
(二)行業分布情況。根據中國B2B研究中心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以及北京等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其中長三角佔33.52%的份額,珠三角佔32.04%,北京佔8.86%,國內其他地方共佔25.58%。
可見,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多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且電子商務配套產業環境良好,主要與這些地方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政府扶持力度較大、經濟和人口聚集條件較好有關。
此外,經濟的發達使這些地方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交易、金融、物流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也較為活躍。
本項調查結果也符合電子商務行業公認的「六六定律」,即全國數千家行業網站,其中有六成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內,而該經濟圈內的行業網站,又有近六成在浙江,其中又是以杭州為主,聚集了其中的六成以上,因此杭州也是公認的「中國電子商務之都」。
另外,在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的行業分布中,據中國B2B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排在前十名的依次為:紡織服裝、數碼家電、鋼鐵機械、化工醫葯、建築建材、農林、五金、包裝印刷、食品糖酒、禮品飾品等這些行業領域.
在行業分布中,因紡織服裝、家電數碼都是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必需品,所以這一行業的電子商務平台自然也較受歡迎。其中,紡織服裝和數碼家電行業所在比重最大,分別為14.32%和10.35%
Ⅱ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實施現狀是什麼意思
1、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有3000多萬,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6%,所產生的GDP已經超過全國的50%,給全國帶來的就業機會超過60%。可見,在我國整個經濟體系中,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多、分量大、地區分布廣、行業分布跨度大、層次差異懸殊的特徵。隨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和各類IT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更加成熟,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逐步加深。《2005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及IT應用趨勢報告》顯示,2004年中小企業信息服務方面的投入達到126.7億元,同比增長31.7%。2005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766億元,同比增長56.7%,已經占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的38%左右。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也在逐步從單一的信息發布向更高層次的整合應用方向發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需求迅速增長,電子商務給中小企業帶來的實惠越發明顯,電子商務正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中得到快速推廣。2006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將保持平均50%以上的增長率,2010年將達到24682億元的規模。其中第三方平台的應用發展平穩,仍是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主體。自建平台呈現平均63%左右的增長率,而行業與區域平台的發展將逐步放緩。在我國整個電子商務裡面,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的發展促進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用戶數量達到千萬級。
2、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潛力
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為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和制度保障。根據信息產業部門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上網人數已經達到1.3億,而且每年的增長速度也有迅速提高。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通過網路購物的人將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隨著網路基礎服務的逐步成熟,互聯網各類應用服務時常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2005 年我過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375.1 億元,增長率達到30%。。據統計,有40% 的網民通過網路購買過商品或服務。從中可以看到我國電子商務特別是B2C、C2C 型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勁勢頭。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2004 年8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正式頒布;2005 年1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作為我國第一個專門指導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性文件,該意見明確了國家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措施,結束了長期以來我過缺乏對電子商務發展明確指引的狀況,對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5 年也被業界稱為「安全支付年」。《電子簽名法》的正式生效和《電子支付指引》的頒布,規范了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環境,一個在安全認證守護下的電子商務支付環境將逐步形成,這樣的支付環境無疑也是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最佳環境。因此我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Ⅲ 我國中小企業開展B2B電子商務現狀及影響因素
(1)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取得了長足發展,《2005-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研究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適應性強,2005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766億元,同比增長56.7%,已經占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的38%左右。
影響因素即存在的問題: l、競爭意識不強,思想認識模糊。絕大多數企業還把競爭焦點定位於實體市場,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占網路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即使已經進行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也並未真正認識電子商務;
2.上網企業數量少,分布不均勻。全國560萬家企業(合鄉鎮企業)中、上網企業所佔比例不足1.5%,並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幾個大城市。中小企業上網少,瀏覽客戶就少,網路給企業創造的效益就減緩,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企業本身信息化建沒力不從心。大多數中小企業計算機和網路基礎設施薄弱, 沒有自己的相關專業人才,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本無力自行開發電子商務系統, 單純依靠專業網路公司, 所以企業當前的信息化程度還處在一個高期望, 低水平的狀態,多數中小企業尚未認識到電子商務能給他們帶來比大企業更為有利的機遇。
4、政策法規不夠完善。電子商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參加交易的雙方, 而且涉及不同地區及不同國家的工商管理、海關、保險、稅收、銀行等部門。
Ⅳ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怎麼翻譯成英文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business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E-business is the basic economic form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s trade activities. Some evidences show that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e-busines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econom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business is poorly and slowly developed. It restrain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This paper is main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busines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problems of the e-business which are needed to be solved, so as to discuss further about the relevant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我國電子商務應用現狀如何
電子商復務不斷普及和深化
從制電子商務應用現狀調研分析來看,電子商務在我國工業、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旅遊和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正在形成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移動電子商務成為發展亮點。大型企業網上采購和銷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正在向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經營管理等業務集成協同的方向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普及率迅速提高,電子商務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路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網路零售交易額迅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達10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逐年上升,成為拉動需求、優化消費結構的重要途徑。2010年我國網路零售用戶規模達1.61億,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3.3%。
電子商務行業市場研究報告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交易總額增長近2.5倍,2010年達到約4.5萬億元。電子商務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正在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的新階段。
Ⅵ 翻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第三方支付平台
電子商務是21世紀貿易活動的基本經濟形態,有關證據表明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已經迫在眉睫。而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卻相當緩慢與滯後,直接制約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該文通過對我國目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現狀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探討相應的發展策略。
On-Line business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for tra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tatistics show high urgency for 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ir on-line business platforms. As SMEs form a significat part of the nation's economy, their lagging-behind of on-line trading platform has directly curbed the economy's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s's present on-line business situations, my thesis will elaborate the crux to be clea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business platform for SMEs and the relavant solutions.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on-line business for SMEs in China and corresponding advice for improvement
第三方支付平台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P.S.
本人不才,但從沒用過在線翻譯來答題。
Ⅶ 電子商務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全球經濟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作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它開展電子商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現狀、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1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現狀?
1.1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現狀?
(1)中小企業對開展電子商務認識不足。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比較低,表現為對電子商務認識模糊,理解很膚淺,甚至一些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還比較漠視。有的企業認為電子商務只是網上交易和網上銷售。有的企業只是建一個網頁,引起大家的注意,提高知名度,宣傳企業的形象。絕大多數沒有充分意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占網路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電子商務的配套環境條件不完善。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需要以整個社會環境基礎作為支撐保障。雖然我國近10年來,在信息設施、開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總體還很薄弱。信息網路覆蓋面較窄,經濟欠發達地區信息傳輸不暢;上網速度太慢,上網費用太高;電子商務中關鍵的電子貨幣支付問題目前還未得到圓滿解決;信息市場發育不完善,中小企業要在這個市場上獲取有用的信息產品及技術支持還很困難;中小型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隱患大;社會化配送滯後,貨物遞送成本高。此外,我國開展電子商務所需的法律法規、技術標准等還不完善。?
(3)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所需的資金和人才缺乏。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開展電子商務投入少的問題。中小企業大多數經濟效益差,依靠自身積累難以籌措所需資金;中小企業資信度差,融資渠道少,融資難度大。因此,依賴企業內部有限的融資,往往缺乏必要的投入資金。同時,中小企業人員素質低,缺乏專門的電子商務人才,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人員,既使有也一般水平不高或人員不夠。?
(4)消費觀念和習慣不適應電子交易方式。我國居民的消費正逐步呈現個性化傾向。電子商務雖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了多種選擇機會,但消費者、商家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不適應電子貿易的交易方式。目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方式仍然盛行。尤其是消費者在購買高價商品時,更要眼見為實。這種傳統的購物心理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
2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存在不少障礙,主要有:?
(1)認識不足,觀念落後。電子商務是一種先進的、新型的、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商務活動方式,是一場「結構性的商業革命」。充分認識,轉變觀念是發展電子商務的關鍵。我國中小企業對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及整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缺乏了解,必然對「電子商務」這個新生事物有所顧慮,認識不到電子商務能給他們帶來比大型企業更多的機遇,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2)企業信息化程度低。電子商務的實施需要網路設備、通訊設備和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因此,企業的現代化和信息化是發展和運用電子商務的基本保證。大多數中小企業缺少網路設備,這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重大障礙。?
(3)人才匱乏。人才是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可缺少的條件,而電子商務對於任何國家都是一種新生事物,理論上講是一個邊緣學科,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跨學科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深諳計算機技術、網路維護和管理及網頁製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又要掌握一定金融、商務知識。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相當缺乏這樣的人才。?
(4)管理水平不高。電子商務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的一種交易方式,作為20世紀企業市場營銷的重要手段,能否得以完善,能否發揮其應有的功效,與企業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企業相比,存在著較大的距離,許多中小企業不少廠長、經理還在使用家長式的管理辦法,憑經驗管理,憑感情辦事。如果不盡快提高管理水平,發展電子商務就成了趕時髦、趕潮流的一種形式,也就失去了發展電子商務的真實意義。
3發展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對策?
3.1塑造面向電子商務的企業文化?
對中小企業而言,必須首先塑造面向電子商務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具有以下特徵:首先是合作精神。在實現整體目標的同時,能融合各種不同文化的差異,以信任和自律取代監督,追求合作雙方共同受益。其次是不斷學習的精神,在企業內部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內外部交流,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因為只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才能具備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在網路上充分溝通信息,減少因知識層次差異導致的交流障礙。最後是創新精神,要不囿於常規,敢於冒風險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充分發揮知識結構的集成優勢,不斷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
3.2積極引入信息技術?
電子商務技術為企業提供一種網路環境,企業對其應用一般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信息傳輸和交流效率,節省相應的開支,為企業的正常經營提供後勤保障。第二層次作為商務活動的支持。利用其開展的商務活動成為整個經營活動的一部分,如利用其進行市場研究、市場開拓、向供應商訂貨以及開展售後服務等。第三層次作為營運基礎。即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都依賴於網路,企業通過網路與其他企業展開激烈的競爭。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外部環境,進行總體的分析與評價,而做出選擇。對我國中小企業,目前較適於將電子商務應用為第二層次,並可為進入第三層次的應用做出規劃。?
3.3實施網路營銷?
(1)以網路作為廣告媒體。網路廣告是企業把有關商品和服務送到網路上,使網民有機會訪問,主要有企業自己設立的網頁和專門信息商集中發布相關信息(如網上企業黃頁)。?
(2)大力發展網上直銷。網上直銷是指顧客通過訪問企業的網站,直接訂購產品或在線描述自己的要求,向企業訂做個性化產品的銷售方式。網上直銷不僅使客戶可以方便地購到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使消費者獲益,還能讓中小企業利用自身靈活的優勢,彈性的生產能力,提高客滿意度,促進企業發展。?
3.4構建電子商務環境?
企業電子商務建設和功能的充分實現離不開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目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礎落後與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的現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經不適應甚至阻礙了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用戶在自身電子商務環境構建時應考慮以下因素:系統必須具有實用性;系統必須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集中備份;系統必須具備在線擴展能力;系統必須考慮數據業務的安全問題等。只有構建了適應電子商務的環境,才能在電子商務時代繼續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3.5企業加強培養和吸引電子商務人才?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各類相關人才極其缺乏。電子商務的中心環節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術又掌握商務規則的人來從事商務活動。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和電子商務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商務人員電子商務業務素質和網路技能是保證企業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重要途徑。Internet和電子商務近幾年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許多企業缺乏足夠的技術人才來處理電子商務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開展全球性的電子商務要求24小時連續工作,需要有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管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成功與否,人才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企業要想在電子商務的大潮中獲得收益,就必須培養一大批相關人才。?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企業必須在構建電子商務環境、重構管理機制等方面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才能在電子商務的潮流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Ⅷ 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現狀
隨著大企業信息化需求的日趨飽和,佔全國企業總數超過98%,GDP比重超過50%的五百多萬中小企業,由於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迅猛增加的IT需求,一直成為IT市場上不容忽視的生力軍。眾多IT廠商甚至電信運營商都紛紛把新的市場增長點鎖定在了這片「藍海」。除了廠商不遺餘力的推廣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外,以中國電信為盟主的「中小企業信息化聯盟」和「商務領航」活動更是將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推向了高潮。
通過多年的持續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其實並不簡單。處在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其行業特性需求非常明顯,並非簡單的「大一統」的簡捷版中小企業解決方案所能解決。同時,中小企業面臨「缺錢、少人、信息化基礎薄弱」等現實問題,相對於自身具有很強技術實力的大企業,其對IT服務也有更高的期許。
預計中國中小企業IT投入將從2005年的86.1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8.7億美元。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小企業信息化註定會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賽跑。廠商需要足夠的實力和耐力,並從中小企業的切實需求入手、推出適合不同細分行業的、產品標准化、服務簡單化的產品組合,並配合大規模的宣傳推廣,才能最終跑贏這場比賽。同時,中國地域遼闊,行業眾多,如何從八千多家渠道夥伴中選擇合適的戰略夥伴也是中小企業策略成敗的關鍵。可以預見,一場更為激烈的渠道爭奪戰將在2007年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舞台上演。
Ⅸ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論述
電子商務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產業,有「朝陽產業、綠色產業」之稱,具有「三高」、「三新」的特點。「三高」即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三新」是指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對電子商務核心價值鏈的概括。電子商務產業具有市場全球化、交易連續化、成本低廉化、資源集約化等優勢。
當前,電子商務仍呈蓬勃發展的局面。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同比增長22%。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雖有所放緩,但整體上仍保持了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B2C、C2C等網上零售市場交易總規模達5131億元,同比增長97.3%,比2009年翻了近一番,約佔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
有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10年,已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數量達到了25000家。其中,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9200家,同比增長21.3%。B2C、C2C與其它非主流模式企業數已達15800家,同比增長達58.6%;業內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內電子商務領域仍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可以說,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架帶動全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著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現代物流、信用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全面展開,初具規模,呈現出支撐體系建設與電子商務應用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近20家電子認證機構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在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應用中開展了電子認證及數字簽名應用服務。近20家商業銀行開辦網路銀行業務,第三方在線支付平台不斷涌現,在線支付業務穩步上升。物流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程度逐步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設形成一定規模,第三方物流產業迅速發展。
信用體系建設力度的加大,區域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40餘項電子商務和物流標准陸續頒布,標准推廣應用工作進一步深化。全國300多所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各類電子商務繼續教育及在職培訓快速發展,培養了一批高素質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
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改善,隨著支撐體系的不斷完善,全社會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不斷增強,電子商務將逐步趨於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