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子商務與電子商業的區別
剛剛回答過這個問題,把自己的答案重復一遍,如下:
有關這個問題,個人感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考慮:
一、商務和商業的區別:
首先了解商務和商業的定義,分別如下: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商業是指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商品的流通的經濟活動。商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商業是指所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而狹義的商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營利性事業。電子商業意即電子領域的商業。
從其中可以看出,商務強調的是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而商業則強調是事業。電子商務只是商業中一種模式。
應該說,電子商務對商業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不但打破了市場的時空限制,而且密切了工商、農商的關系,還真正地貫徹了市場營銷觀念並促進了連鎖經營的飛速局長等等。
二、兩個電子的區別:
一個是電子商務,一個是電子商業,但是兩個電子,概念卻完全不同。
電子商務中的電子指在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
電子商業中的電子卻是指電子領域,是一個行業的稱呼。
所以兩個電子,也是有區別的。
以上是自己有關這個問題的考慮,不知道對你是否有所幫助,祝你早日解決問題。
有關電子商務更多的內容,請參考以下鏈接:http://ke..com/view/757.htm
❷ 什麼是數字商務
數字商務涵蓋了後兩種互聯網貿易模式,准確點說數字商務是一種被廣泛認可了的概念,這種廣泛認可也來至於後兩種模式的成功!
中外B2B電子商務比較
B2B即商家對商家的一種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目前,世界上80%的電子商務交易額是在企業之間,而不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完成的。全球B2B業務的交易額2000年達到近2 000億美元,是1999年的兩倍多。到2003年,B2B業務的交易額上升到1.225萬億美元,B2B業務占電子商務的比例也在持續增長,預計到2006年,B2B交易額將達到12 275億美元,占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額的95.6%。
一、基礎設施
⒈互聯網現狀
雖然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每年都以幾何級的數字增長,截止到2004年6月,中國網民已經突破8700萬,上網計算機數量已經達到3630萬台。但最近的調查顯示,我國廣大互聯網用戶上網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獲取信息與休閑娛樂,這部分網民佔3成以上,而開展商務活動的還不足1% 。
摩根士丹利在《2004年中國互聯網研究報告》中對中國和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在互聯網技術和服務方面的相對領先程度作了對比分析。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簡訊和在線游戲技術/服務方面,與美國相比,中國相對領先;在電子商務、在線廣告和寬頻應用方面,美國領先。尤其是在電子商務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
當前,中國互聯網類似於美國三、四年前的情形。盡管中國互聯網企業抓住了簡訊和在線游戲的互聯網應用,從而成功開創了獨特的互聯網贏利模式,但是,就長期和根本趨勢而言,網上消費和經商會逐漸像現實社會一樣成為主流形態。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三年後,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主角的必定是B2B電子商務企業。
⒉企業信息化程度
美國早在1993年就已有2.4萬家企業使用電子數據交換(EDI)。隨後,美國所有的大公司都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一些跨國公司還實現了虛擬辦公室。美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了比較高級的階段:60%的小企業、80%的中型企業、90%以上的大企業已藉助互聯網廣泛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其中B2B占電子商務總額的80%以上。如美國思科(CISCO)公司把管理和運營成功地遷移到了互聯網上,其全部產品(路由器、交換機和其它網路互聯設備)建立了虛擬的訂貨系統,目前,思科在全球范圍內80%的訂單通過網路來處理。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還比較低。2004年,某權威機構對我國2000多家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調查顯示,應用ERP的企業僅占調查企業總數的10%;對3000家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狀況的調查顯示,只有3.7%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成熟期階段。
「成功往往是只可欣賞不可摸仿的」,不能說把思科的信息化方案照搬過來,自己也就成了「世界先進企業」了。所以,促進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不僅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還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文化和社會差異
⒈文化差異
相對於B2B交易中買賣雙方或多方都是「背靠背」的方式而言,中國人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也樂於依靠長期建立在信任、家庭親情或歷史基礎上的商業關系來進行交易。這往往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商業環境中,缺乏對陌生方的信用了解,法律保護機制也不完善。因此,關系就成為開展生意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做一些大一點的生意,不見面,不吃飯,不送禮,是很難做事情的,而這一套商務慣例很難移植到網上進行。
然而當今無論從網路科技還是商業經濟都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為B2B電子商務的迅速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美國人敢於冒險,往往不為各條條框框所束縛,敢於創新並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面對B2B電子商務帶來的無限商機,他們不是懷疑,而是用熱忱的態度去擁抱這一新的機遇。
在我國,不妨將面對面的關系與高效的B2B電子商務交易結合起來。沒有理由認為只要買賣方進行網上交易,就無需花較大精力來建立緊密的私人關系:雙方交易前的認識過程不可缺少,若他們之間能建立電子商務連接,則會更有效地補充發展他們之間的關系。比如說在賣方或買方主導的電子市場中,公司可以與他們偏好的商業夥伴建立網路連接,以加強他們之間的商業聯系。但在公共電子市場中,交易的是一般商品化的產品如大眾型工業原料時,中國企業可能並不看重雙方之間的關系,而是更看重價格、質量。
⒉社會差異
美國B2B電子商務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降低成本,加快流轉速度,進而為企業增加利潤,這一點與中國的B2B是一致的。但是,由於中美社會類型的差異,使得中美發展B2B的道路註定不一致。
根據Aberdeen Group的報告,美國典型產品的價格中包括:22.8%的直接成本、13.6%的間接成本、21.7%的人員成本、21.3%的稅收、26%的利潤。根據其估計,通過使用B2B的模式,可以降低15%的直接成本以及70%的間接成本。具體地說,對一個訂單的平均處理成本,如果使用手工模式需要107美元,而使用B2B模式自動進行僅需要30美元。另外,通過使用B2B,采購周期可以縮短50%-70%。基於上面的考慮,美國採用B2B模式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等目的。
但是,中國的經濟狀況和美國大不相同,美國是典型的「人貴物廉」的社會,通過自動處理可以減少人員,而中國人員成本相對較低,通過使用B2B的模式固然也可以減少一般處理人員,以降低成本,但需要增加更為昂貴的專業人員,同時還需要維持通訊、設備等費用,總的成本未必能夠降低,可能還會提高。
所以,中國B2B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應盲目照搬照抄美國,而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三、企業政策
B2B電子商務以其優異的功能特點和難以迴避的誘惑,受到了中外企業的青睞。但是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處於主觀、隨意的經驗管理階段,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這大大影響了B2B在我國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⒈企業規模不大
美國在各個細分的市場幾乎都已經形成了幾個主要的大型壟斷企業存在的格局,這些企業規模都比較大,而且都已經在內部實現了完整的ERP系統,兩邊的ERP系統可以直接通過BtoB實現互操作。但是,中國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任何ERP系統。
⒉企業業務流程不規范
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內部責任劃分不明確,業務流程也不規范。B2B必須要求企業將某些流程自動化,建立起明確的授權程序。但是在中國的許多企業中,人們往往對這種正式定義的程序有抵制。認為它缺乏「人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中國也很難成功實施ERP項目,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日子也不大好過。
⒊企業之間缺乏信息共享
企業只有在與供應鏈中的夥伴共享有關需求、決策、生產信息時,才能獲得電子商務的全部益處。如戴爾公司的供應商每一時刻都能知道公司生產系統中的訂單等級、庫存情況,因此,就能在適當的時候,將合適數量的產品運送給公司。
中國的B2B電子商務運作遠沒有這樣復雜。這其中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企業的心理狀態。他們缺乏對商業夥伴的信任,普遍擅長「單打獨斗」,不擅長「有效結盟」。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目前的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多數局限於單個個體的較量。而未來中國市場的競爭將適應客戶日益苛刻的要求,升級到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將迫使企業學會共享供應鏈運作中的信息。
因此,中國的企業要迅速轉變經營思想和方針,將企業經營盡早納入網際網路的軌道,以推動中國B2B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四、中國B2B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展望
目前,我國發展B2B電子商務的環境(網路基礎建設等運行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信息安全、認證中心建設等條件)正在逐步完善,國家有關電子商務的各項政策、法規也日益健全,為中國B2B電子商務規范、高速前行提供了推力。
雖然,我國的B2B電子商務還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但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最主要的應用模式,B2B電子商務蘊涵了無限的商機,為我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於中國的電子商務環境同美國存在較大差別,照搬美國模式並不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所以中國B2B電子商務的成功發展必須針對自身的特點來描繪未來發展的藍圖。
發展有中國特色的B2B商業模式,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⒈大企業成為發展和應用電子商務的先鋒。先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化,通過互聯網將企業的上家(供應商)和下家(銷售商)聯為一體,建立網上采購系統。
⒉建立專業網站作為電子商務的切入點,逐步實現網上交易。
⒊利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全球采購、分銷。
⒋中小企業藉助中介網站開展B2B電子商務。 目前,我國B2B電子商務的成長環境已基本形成,一個日臻成熟、充分保障、協調發展、良性循環、以點帶面的有中國特色的B2B電子商務呼之欲出。 (作者李洪心系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院長)
❸ 電子商務書籍
電子商務學的都是雜而不專。同志你看著辦
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內與管理、電子商務網路建容設、電子交易與支付、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管理、電子商務操作員、C/JAVA/JSP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Builder9軟體開發項目實踐、資料庫技術、電子商務專業英語、電子商務經濟學、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網路技術、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涉及技術、管理、營銷,你看好哪方面呢?
❹ 電子商務成功人士有哪些
中國電子商務成功人士主要有:馬雲、劉強東、李國慶、貝索斯、tom hua等
相關延伸:
1、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❺ o2o是什麼意思
o2o釋義: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
O2O電子商務模式需具備五大要素:獨立網上商城、國家級權威行業可信網站認證、在線網路廣告營銷推廣、全面社交媒體與客戶在線互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會員營銷系統。
實現O2O營銷模式的核心是在線支付。
這不僅僅是因為線上的服務不能裝箱運送,更重要的是快遞本身無法傳遞社交體驗所帶來的快樂。但如果能通過O2O模式,將線下商品及服務進行展示,並提供在線支付「預約消費」,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拓寬了選擇的餘地,還可以通過線上對比選擇最令人期待的服務,以及依照消費者的區域性享受商家提供的更適合的服務。
但如果沒有線上展示,也許消費者會很難知曉商家信息,更不用提消費二字了。另外,目前正在運用O2O摸索前行的商家們,也常會使用比線下支付要更為優惠的手段吸引客戶進行在線支付,這也為消費者節約了不少的支出。
從表面上看,O2O的關鍵似乎是網路上的信息發布,因為只有互聯網才能把商家信息傳播得更快,更遠,更廣,可以瞬間聚集強大的消費能力。但實際上,O2O的核心在於在線支付。
整體來看O2O模式運行的好,將會達成「三贏」的效果;
對本地商家來說,O2O模式要求消費者網站支付,支付信息會成為商家了解消費者購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對消費者購買數據的搜集,進而達成精準營銷的目的,更好地維護並拓展客戶。通過線上資源增加的顧客並不會給商家帶來太多的成本,反而帶來更多利潤。此外,O2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對店鋪地理位置的依賴,減少了租金方面的支出。
對消費者而言,O2O提供豐富、全面、及時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夠快捷篩選並訂購適宜的商品或服務,且價格實惠。
對服務提供商來說,O2O模式可帶來大規模高黏度的消費者,進而能爭取到更多的商家資源。掌握龐大的消費者數據資源,且本地化程度較高的垂直網站藉助O2O模式,還能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務。
(5)電子商務ba擴展閱讀:
O2O的優勢在於把網上和網下的優勢完美結合。通過網購導購機,把互聯網與地麵店完美對接,實現互聯網落地。讓消費者在享受線上優惠價格的同時,又可享受線下貼身的服務。同時,O2O模式還可實現不同商家的聯盟。
1、O2O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跨地域、無邊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戶的優勢,同時充分挖掘線下資源,進而促成線上用戶與線下商品與服務的交易,團購就是O2O的典型代表。
2、O2O模式可以對商家的營銷效果進行直觀的統計和追蹤評估,規避了傳統營銷模式的推廣效果不可預測性,O2O將線上訂單和線下消費結合,所有的消費行為均可以准確統計,進而吸引更多的商家進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3、O2O在服務業中具有優勢,價格便宜,購買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時獲知。
4、將拓寬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由規模化走向多元化。
5、O2O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的信息和體驗環節,讓線下消費者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遭受的「價格蒙蔽」,同時實現線上消費者「售前體驗」。
O2O與B2C區別:
不同點:
1,O2O更側重服務性消費(包括餐飲、電影、美容、SPA、旅遊、健身、租車、租房……);B2C更側重購物(實物商品,如電器、服飾等等);
2,O2O的消費者到現場獲得服務,涉及客流;;B2C的消費者待在辦公室或家裡,等貨上門,涉及物流;
3,O2O中庫存是服務,B2C中庫存是商品。
相同點:
1,消費者與服務者第一交互面在網上(特別包括手機);
2,主流程是閉合的,且都是網上,如網上支付,客服等等;
3,需求預測管理在後台,供需鏈管理是O2O和B2C成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