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商代運營會遇到什麼現實問題
一、電商代運營行業混亂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都發現了電商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於是不管是否有專業,都開始做起電商代運營,於是就造成了整個市場環境混亂,魚龍混雜。「物美價廉」這種事情還是極少數的,我們在選擇代運營團隊的時候,一定不要被那些特別有誘惑力的宣傳吸引,不要貪小便宜,比如什麼「低價引流」、「問題全包」等等,其實,這樣的機構,就是看中了個人賣家沒有貨源,沒有技術,也沒有時間,利用個人急於賺錢的心理,給承諾高回報的方式,騙取錢財。要實事求是,符合現實。
二、代運營公司的針對對象
很多比較正規的知名的電商代運營公司一般都是針對的都是企業用戶。什麼是企業用戶呢?就是那些線下產業做的不錯,有自己品牌的,這樣的公司,想進入天貓,但又配置不上人力,也沒有經驗,將品牌與產品設立網店後,繳納幾十萬的初期費用,給機構負責運營。這些機構,不會像個人開放業務。他們會有完整的配套,從產品到拍照,到優化推廣營銷客服,都一力承擔。
但是這類型的不足就是,做不到專業的精準的「一對一」服務,他們一般都會代運營很多店鋪,那麼在維護上面肯定做不到盡全力。
如果要找代運營機構,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人合作,扶持他們去經營網店。這反而更靠譜一些,最少,不會成為代運營機構吃利的炮灰。
三、個人運營
現在市面上存在很多個人給企業做電商代運營的,簡單的說就是兼職運營。這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有些會認真的運營,有的不會認真運營。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電商運營不是上下架產品那麼簡單,其中涉及美工、文案、推廣、運營等等多方面,個人做電商代運營要負責這么多方面,肯定不會精緻到什麼地步,絕大部分肯定都是敷衍或者做的很粗糙,達不到運營的效果。
② 電商代運營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電商行業的理解都趨於成熟,不再是開始的茫然和無知,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電商代運營行業已經大限將至,或者說完全沒有必要去選擇電商代運營。
那麼電商代運營行業是真的已經走到盡頭了嗎?
首先我們都了解為何會認為電商代運營行業沒有希望了。
一、亂
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要稍微懂一點電商知識,或者對電商了解個皮毛,就可以做電商代運營,簡單的說就是電商代運營的門檻比較低,魚龍混雜,導致亂象叢生。
二、短
很多小規模的電商代運營公司拿不下運營,只是接一些需求量不高或者不持續的店鋪來運營,所以盈利不大,資金無法正常流動,從而慢慢走下倒閉。
三、虧
很多在與電商代運營團隊合作一段時間後,雖然知道代運營幫助節省了運營成本和試錯成本,但是在逐步站穩根基過後,會逐漸意識到模式化推廣的收益是有限的,要想突破瓶頸,還是需要自運營。
四、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的都放棄與代運營合作,著手自己組建團隊運營,尋求更符合自身的推廣銷售活動,而不是單一的通過短期折扣促銷。
電商行業發展越來越快,代運營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一旦失去知名的背書,自身發展也岌岌可危。而更為嚴峻的是,轉變線上自營的模式直接跳過代運營環節,那麼,代理們的存在也沒有任何市場意義,只能被淹沒在行業浪潮里。
電商代運營意識到這些問題,就需要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或者途徑,也就是突破傳統的電商代運營方式,走出困境,尋求新的玩法。
電商代運營已經沒有較初那麼火爆,但是卻也必不可少,網路發展瞬息萬變,電商行業也要緊跟網路發展,做到與時俱進,然而很多電商人一味的追求轉化和盈利,所以就會忽視很多與網路發展的東西,容易走彎路。故而找代運營團隊,可以有效的降低這些成本。
③ 對於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找代運營有哪些利弊
利就是你自己不用管的什麼都是別人幫你弄,弊就是你被一些假的公司給騙了
④ 現在的電商代運營公司怎麼樣
從目前的行業狀況來看,仍然有大量的線下品牌,境外品牌代理商,高品質的工廠,線下有一定規模的實體店和連鎖店,有貨源優勢的個人沒有學會電商運營。這部分群體本身並不懂怎麼運營店鋪,只能自學,或者組建電商團隊,或者找代運營公司。同樣,對於這些群體來說,如果初期完全靠自己組建電商部,或者個體靠自己學習運營知識,那不但時間成本高,也很容易錯失機會。
大家找代運營公司時,需要注意幾個點:
1、價格低未必好。市面上代運營的價格很不統一,服務費幾千一個月的,也有幾萬一個月的,不要從單一的價格維度去衡量,因為服務費越低,對於代運營公司來說,他們就會接更多的店鋪來維持員工開支,這樣肯定沒有足夠精力打理你的店鋪。而目前好的代運營公司都是採用5-6個人團隊能負責承接2-3家店鋪(京淘電商就是這樣的模式)。
2、提點模式靠不靠譜。這個最好確定下你每次由活動產生部分的銷售該如何收取(一般來說在簽合同時就會說明提點怎麼提),產品定價策略以及毛利率控制和推廣投入佔比。推廣投入肯定是按照你的目標銷售額和市場體量來預估的。
3、適合店鋪發展最重要。看他手上有沒有相關案例,或是對於你所在的類目有多少了解,不放心的話也可以做個相應的方案,可以看下操作思路合不合適你的店鋪發展。
4、理清楚合作模式。千萬不要相信那些一來就和你說有多少多少的店鋪現在在和他們合作的,合作的店鋪越多,人員精力就越少。你要了解的是他們操作團隊有幾個人,這些店鋪和他們都是什麼樣的合作模式。
⑤ 如何看待電子商務代運營
1 代運營的歷史
最知名歷史也很永久的專注電商代運營的公司是美國的GSI,95年成立,最開始為幾個體育品牌代運營,主要合作平台是ebay,99年就上市了,後面平台拓展到了amazon,類目從體育用品拓展到了消費電子/化妝品/碟片,並且提供庫存配送服務,建成了自己的call center,以及全套訂單處理系統,口號是「提供整套電子商務解決方案「,2011年被ebay收購。
ok,從這里可以知道,一個專業完美的代運營需要:
A 5年+的電商從業經驗,並且對所涉及的商品類目有充分的了解和積累
B 能提供倉儲物流服務
C 全套前後端的系統,包含:商品處理/訂單處理/多渠道下單 (如果是接多平台的話必須自建系統,這也是價值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一個成熟的代運營必然要接多平台的,不會所有的雞蛋放一個籃子吧)
D Call Center
E 強大的前端包裝與營銷能力/用戶運營能力/深入了解品牌商的需求
目前國內還看不到這樣的巨頭公司存在,具體原因下面會說
2 國內代運營的歷史與現狀
歷史:
隨著以淘寶為代表的國內電商的逐年發展,引發無數的傳統企業試水電商,但苦於不懂互聯網也不懂電商,沒有相關的人才梯隊做支撐,迅速的引發大量的電商代運營外包需求,若干代運營公司就此誕生。
代運營公司和品牌商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先說一下盈利來源,大概就是基礎服務費+傭金,
基礎服務費這部分在行業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還有,隨著代運營公司的泛濫市場飽和後,這部分費用現在基本也沒有了。
主要的來源就是傭金了,傭金一般和流水掛鉤。
也有的會有保底協議,如果沒有達到最低的流水,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
現狀:
目前國內95%以上的所謂代運營公司,其實嚴格意義不能叫代運營,經銷商都算不上,叫客服外包商比較合適,
因為他們
A 對貨源沒有話語權
B 沒有物流,不負責供應鏈,
C 他們經常為了銷量打價格戰,拉低品牌商的品牌形象,且讓品牌的價格體系更加混亂
他們做的也就做做簡單的前端展示,客服做一下引導,遇到一些突發問題也沒有解決方案,把問題都拋回給品牌商。一般這樣的公司要不壓根就沒品牌商願意合作,要不就是合作很短的時間後就被品牌商所拋棄。
D 很多人都是對電商略懂皮毛,3-5個人拍拍腦袋就開始搞了,最基本的數據挖掘能力都沒有,專業度上需要打問號。
目前國內活得還不錯的幾家專注電商代運營的公司為:五洲在線/寶尊/興長信達等幾家,具體名字我也不太記得了。
這幾家做得不錯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為:
A 對品類足夠了解,比如做服裝品牌,會出專業的方案給到品牌商,
1 在什麼時候推什麼產品,
2 不同的平台用戶群屬性不同,要推相匹配的產品,需要有選擇的能力。
3 推出來的商品是新品,庫存,還是網路專供,都需要有一套非常嚴密而專業的邏輯。這里需要時間的沉澱和積累,不交學費估計玩不轉這個。
4 不打價格戰,維護品牌商的價格體系。(這點比較難,很多時間到了一定階段就不得不打了,流水上不去拿不到傭金,拿不到傭金公司活不下去,這是個技術活 -_- )
5 強大的營銷策劃能力,代運營的位置比較特殊,後面有品牌商,前面有平台,終端有客戶,既要滿足品牌商對活動/廣告/文案 的品牌要求,又要滿足平台商的各種規范,還要適應用戶的各種口味,又是個技術活,呵呵
B 選擇的品牌商靠譜,確實誠心發展電商渠道,且有比較強大的渠道控制能力,比如在線上線下打價格戰的時候,第一時間是去溝通各方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為了份額更大的線下市場直接放棄線上,或者把原本屬於線上的資源挪走。
C 需要有強大的渠道能力
1 在最短的時間內,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接入大的平台,比如淘寶,京東,亞馬遜
2 能迅速的搞定大平台的關鍵介面人,這里前端是需要比較強的銷售和公關的能力,比如你做淘寶女裝,弄半天淘寶女裝的關鍵負責人都不知道你是誰你還混個啥?
3 能深入的了解平台側的未來業務方向和重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與之匹配,坐順風車。
D 存儲物流能力,必須發展自己的倉儲物流。
E IT能力,有能力開發和維護各種前後端的IT系統保證業務能無縫的運轉起來。比如家電代運營,你就需要把淘寶京東亞馬遜庫巴的平台都打通,才能把訂單分配給當地的服務部門進行上門服務。
F 整體規劃能力,有比較多的精力去做在線服務的標准與規范,並不斷完善它。
好了,上面說的這些已經很多,而且比較難做到。即便你真的做到了,也有被品牌商甩開的風險,因為通過幾年的電商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深入人心,傳統企業明裡暗裡也稍微能摸到一些門道了,而且大品牌在整個頁面展示風格/文案/品牌推送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自己的想法,隔了一層效果畢竟要打折,久而久之矛盾就會激化,激化到極限就是哥們自己幹了,你走吧:) (這個問題連最開始談到的GSI都遇到過,更別提其他代運營公司了)
代運營也就開始的時候錢好賺,現在越來越難,這2年死了好多代運營的公司。
國內大部分的公司最多隻能稱之為經銷商,運營還談不上。
另外國內的品牌商對電商這個東西已經逐步回歸理性了,不像以前那麼熱情高漲了。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三年前躊躇滿志放棄大把公司股票出去創業搞代運營,現在也不溫不火,想好了想清楚了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再說吧。
⑥ 如何看待電子商務代運營
電子商務代運營主要是利於一些傳統企業能夠迅速的對本身電商缺陷進行彌專補,以較少屬的投入換得更快的市場占據,可謂有利有弊,好處在於減輕本企業的工程負擔而能快速取得效果,而缺點主要在於不能持久,因為電商代運營的服務提供商講究的更多是效率,在短期內達到目標而拿錢,在企業長遠發展規劃上可能會有一些欠缺。所以在委託電商代運營的同時,應該派遣部分本企業工作人員參與其中,不斷學習與融入到電商體系中來。
⑦ 電子商務代運營公司是做什麼的
電子商務代運營商,顧名思義,就是當互聯網成為一種越來越不容小覷的交易方式,隨著傳統企業渴望「觸」網,卻又要跨越技術、網路推廣、客服售後、倉儲物流等多重門檻,而出現的一種「中間商」。代運營公司說白了就是網路經銷商,像線下經銷商一樣,他們主要工作就是幫助企業在網上賣貨。但他們與傳統經銷商在工作上完全不同,他們主要從事網站建設、營銷推廣、分銷渠道到倉儲物流等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
現在在網上做的比較好的,一是網貨品牌,二就是代運營商,很多傳統的企業自建自運營企業大都處於停滯狀態。國內主流的代運營商確實已經達到了「比傳統企業自己做的更好」,以淘寶店運營為例,有了外包商的介入,銷售額一般能成長10倍以上。代運營企業的主要客戶是傳統企業,而這正是目前在進軍電子商務、不可小覷的一支龐大軍團。有了代運營公司的幫助,傳統企業甚至可以當起甩手掌櫃。
代運營商與客戶合作的一般過程是:搭建網站、拍攝照片,讓客戶每天檢查;進貨、促銷、發貨,客戶負責提供產品;銷售後分析數據,預測之後的銷售趨勢;銷售量開始爆發後,客戶需要投更多的資源進來、配更多的人手。
目前,代運營商的收費模式一般是基礎服務費加銷售額提成,提成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10%-40%之間,賣的多就收的多,企業比較容易理解。盡管如此,傳統企業如果把電子商務當作一個出貨渠道、只看重銷售量,是個錯誤的理念。
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今天不投入,好像對銷量的損失不大,但事實上損失的是一個市場。有時候他甚至覺得傳統企業非得吃個大虧,才能夠意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隨著小熊電器、金泰昌洗腳盆、貝爾萊德掛燙機這樣的網貨品牌的崛起,傳統品牌商的市場實際上在被這些伴隨網路流行起來的商品所侵蝕,今天失去了一點訂單,明天可能失去市場份額。
代運營公司的IT系統也是傳統企業所看中的,國內的製造商還處在紙質訂單的時代,對於處理日均100單的銷量是可以解決,但對於處理1000單甚至是1萬以上日均單量級訂單和所對應海量問題的經驗,而且缺乏為大客戶提供運營服務的能力。再比如IT系統的強壯度,舉個例子,商城裡上架價格發生錯誤,本來1000塊錢的商品標成1塊錢或10塊錢是並不罕見但後果較為嚴重的問題,這時就要靠系統解決。「上架的時候系統會做對比,如果發現這次跟過去價格相比中間相差了10%幅度以上,就會報警要求再審核一次」,電子商務靠細節。
從代運營的環境看,現在大部分代運營商主要是依靠淘寶來進行,但對於未來,將有更多的B2C企業演變成了平台,比如京東、當當、卓越、凡客。這些企業已經允許第三方企業入駐,在其平台上開啟店中店,他們收取適當的店面和物流費用。還有一些B2B的平台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阿里巴巴、慧聰等。相信多種多樣的電子商務模式,將會是電子商務的發展達到最高點,代運營也是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趨勢。
⑧ 電商代運營是做什麼的
電商代運營就是幫別人的店鋪做排名優化,和網路推廣的目的差不多,就是把別人的店鋪的優化到淘寶等平台的搜索首頁。
⑨ 電商代運營都有哪些優勢
運營優勢:
1.成本優勢
人力成本、硬體成本、時間成本有效的降低。版
2.美工店鋪權裝修優勢
對於網店建店初期的店鋪裝修、整體網店風格布局的混搭、寶貝圖片的細節處理、節日活動宣傳圖文的製作等,由專業人員完成
3.運營優勢
效益化的投放,通過軟文、搜索引擎、建設等途徑來宣傳
4.售後優勢
專業的售後工員,能高效率的保證網店的工作
5.資源優勢
⑩ 對於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找代運營有哪些利弊
對於來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找代運源營的利弊如下:
優勢:在於賣家不用怎麼管節省時間省事,把時間好好利用在想做的時間上;
劣勢:在於畢竟不是賣家在運作所以要承擔很多不能親身經歷的事實,不會用心做不一定做的好,只是浪費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