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美電子商務有什麼不同
你好,電子商務是人類歷史上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商務革命。目前全球上網企業已經數以百萬計,上網用戶則數以億計。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利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商務結合,大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 中國的發展需要借鑒和參考國外的先進經驗,而美國則是參考借鑒之首選。我們需要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奮起直追。 本文撰寫的目的就是通過對中美電子商務的系列比較,從文化、經濟、技術、管理到教育、應用等方面,找出中美之間差距,進而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探討、提出推動我國電子商務更好發展的對策和措施。我們願以此文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業界人士參加研討,集思廣義,促進研究和發展。 文/李琪 胡冰融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進步,特別是橫向的比較更容易發現問題。我們認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技術方面與美國存在的差距是容易追趕的,而觀念、意識、社會環境、國民教育和經濟基礎等方面的落後乃是中國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根源,是我們必須花大力氣、下大功夫,長期努力才能解決好的問題。 文化是載社會經濟之車,正如弗朗索瓦·配魯曾經說過,各種文化價值在經濟增長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經濟增長不過是手段而已。各種文化價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長的動機的基礎,並且決定著增長作為一種目標的合理性。因此,要深入了解中美兩國在經濟,特別是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差距,首先必須了解中美兩國的不同文化差異,必須了解兩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得以繁衍生息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 為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首先從文化的視角來觀察中美兩國存在的差異,分析其緣由,探討改進之對策。 文化一詞,在德文中為kultur,在英文中為culture,他們都源於拉丁文cultura,意為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從大多數文化研究者的實際研究領域和探討文化本質特徵的角度來看,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是一個社會集團內部成員共同擁有的,通過學習得來的意識、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盡管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但是表象背後則是人們的意識和價值觀在左右一切,而且所有的式樣都經由人們的行為表達出來。文化差別的本質不是物質形式,而是觀念形式。 一、文化地緣的差異分析 1.中國——大陸農耕文化 養育中國文化的土壤,是一種區別於開放性的海洋環境的半封閉大陸環境,是一種既不同於游牧經濟,又不同於工商業經濟的農業型自然經濟。從地理位置看,中國處在北半球的溫帶——暖溫帶地區,氣候適中,雨量充沛,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所以中國便成了文明的發祥地和繁盛之區。但按地理環境中的瀕海性來看,中國的先民自古就生活在東亞大陸上,這里東臨古人難以橫渡的太平洋,北面是草原和戈壁,西北橫亘戈壁和沙漠,西南聳立世界上最高、最險峻的青藏高原,還有珠穆朗瑪峰等高山大川。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有相當空曠的環境,造成一種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這對中國文化類型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於是便以黃河長江為中心,形成了中國農業的核心地帶,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地帶。由於黃河、長江滋潤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為中華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殖,從事精耕細作的農業經濟提供了條件。尤其是這塊土地,適宜於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後來,中國更是「以農立國」,重農抑商。農業成為維系整個社會繁榮穩定的根基,農民也就成了古代中國人的主體。整個社會的人群主體農民大都束縛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少有流動,他們世世代代、年復一年地從事簡單的再生產,並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承擔者和社會上層建築、意識形態賴以存在立足的根基。這就註定了中國文化的農耕性。 2.美國——海洋商業文化 美國則是屬於海洋性經濟。自文藝復興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曾產生過三條黃金海岸線:一條是西歐大陸海岸線,始自北端的荷蘭,止於南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正處在北緯60度之內。這條線可以稱為歐洲近代文明的搖籃,成為歐洲資本主義文明的生命線。一條是美國的東海岸線,其位置也正處在北緯60度以內。這條海岸線可以稱之為西歐海岸線的對應線,開始時是作為歐洲經濟發展的大市場而存在的,20世紀以後就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熱點地區。一條是美國的西海岸線,其長度大約和美國的東海岸線相同,其經濟發展雖然比東海岸線落後許多,但其經濟發展的價值,並不比美國的東海岸線遜色。美國的發達,可以說是伴隨著東海岸線的開發而興起的。而西海岸線的開發,更成為美國經濟的另一大門戶。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超級大國,經濟實力雄踞於世界各國之首,與其東西並進、左右逢源的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不無關系。 美國是一個由外來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國家。美利堅民族是一個由許多民族組合成的民族。美國文化的構成具有顯著的特殊性,文化的多元性是美國化的基礎,美國化則是多元化的歷史歸宿。多元性與美國化成為美國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並行不悖的、穩定的基本趨勢。 二、文化傳承模式分析 1.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在2500年前就有了國家,中國文化從先秦諸子,孔北老南,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清代朴學,經過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源遠流長,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個性與形態。中國文化傳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仍是儒(仁政王道)、道(清靜無為),而形式上佔主導與統治地位的是儒家學說。所以,我們可以說,中國文化模式的基礎是傳統的儒家學說,其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中國文化的模式注重的是內在世界,是形而上,是內省和智慧;中國文化模式重視「道」,「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在政治文化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模式強調賢人政治,是人治;中國文化的「仁政」是自上而下的。作為傳統,這種文化體系在當代仍然影響著中國在國際關繫上的行為選擇和目標取向。 2.美國——「雜交」文化 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歐洲移民來到北美之前,北美的本土文化是落後的印地安文化,移民們帶來的歐洲文化應該說也是外來文化。經過近兩個多世紀的歷史發展和殖民擴張,北美原有的印地安文化內容有些被消滅了,有些被趕走了,有些則被融合了,這是美國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一次融合。美國基督新教文化是來自歐洲的外來文化,經過長期的融合,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其他文化的文化——美國文化。當美國自己的文化形成以後,也就成為他們的本土文化。而後來的移民則帶來了更多更新的外來文化,但這些新的外來文化也不斷地被美國本土文化所吸納、改造和融合,使之融入美國文化,美國文化就是一個不斷發生和進行的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 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使得美國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美國文化是一種典型的「雜交」文化,美國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美國文化模式注重的是外在的世界,是形而下,是知識和信仰;美國文化模式重視「理念」和「絕對精神」;美國文化模式強調民主政治,公民參與;美國文化的參與政治是自下而上的。這種文化傳統對美國社會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三、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分析 1.中國——集體本位思想 傳統的中國哲學當歸功於儒教、佛教和道教。許多世紀以來,儒道哲學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與西方大相徑庭的文化哲學傳統和價值觀。譬如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倡導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造成了儒學定於一尊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形成,不僅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還形成了中國人的性格以及整個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 儒教提倡的「三綱五常」一直為中國人所遵從,三綱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五常則為仁、義、禮、智、信。這就是所謂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朝復一朝,一代復一代,這樣的文化哲學氛圍造就了中華民族與人為善、禮尚往來、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在這種傳統哲學下,中國人形成了如下的價值觀: (1)尊祖先,孝父母,崇權威。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血緣家庭是中華文化發展最基本的單元和載體。父母子女的親情關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子女孝順父母,在中國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中國人對權威也是極其崇拜的。儒家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儒家的哲學離不開和政治思想的聯系,這對我國古往今來的政治生活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尚道德,重禮儀。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倫理關系和道德規范。可以說,直到今天,中國的社會關系倫理道德依然是建立在親緣、禮儀、友情等感情紐帶基礎上的。儒家「和為貴」的思想更使人們相信:為了達到大局的和諧,表達集體的觀念,應該服從傳統禮儀,克服個人慾望。 (3)集體主義。群體主義源生於農耕文化。在農業社會,人和土地的關系十分密切。直接靠農業來謀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在農業社會,若沒有意外的天災人禍,人們很少遷徙。當人們聚在一個地方久了,自然會結成各種緊密的群體關系。重農文化是集體本位的沃土。 儒家思想認為個人的存在是融於社會中的。因此,一個人必須清楚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而當一個人不能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時,也就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中國文化強調集體、團結與合作,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至今在我國的政治經濟領域還有著很深刻的影響,比如我國的政治制度中,我們從來不提倡領導個人負責制,鄧小平說:「一個國家要搞好,關鍵是要形成集體領導。」在我國的經濟領域,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存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但是我們不允許完全自由放任,而是採取微觀搞活、宏觀調控的政策。也就是說,把個人的利益同集體國家的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把全國作為一盤棋來綜合全面加以考慮。 但是這種傳統的集體主義思想往往忽視了人們的個性。使人同一化於群體之中。如儒教提倡的「不敢為天下先」等等,儒家思想將個體附屬於群體。這些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是很深的。到現在中國人都有這樣的思想:希望在人群中隱藏自己,不希望太落後,也不希望太招搖,中國有「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的古訓,因為太突出會減少群體的認同感而無法再依賴群體。所以,中國人不喜歡張揚,認為大智若愚是處世的最佳方式。中國人的人際交往可以以「關系式」概括,人與人之間主要靠情感維系,愛面子,講情面。人與人之間交往無論是工作還是私人場合都是濃濃人情味,為了關系不惜犧牲物質利益。中國人優先考慮「仁慈、人道、友情」,其次為「習慣、傳統、理性思考」,最後才是「規則和法律」。中國人含蓄內向,為了體諒對方,說話禮貌而模糊。中國人很少願意當面 提出反對意見,害怕得罪人,在表達立場的時候往往固守中庸,模稜兩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依附關系、平均主義顯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協調的,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2.美國——個人本位思想 美國崇尚和標榜的是一種「自由、民主、獨立」的思想,最早的移民就是為了躲避歐洲宗教的迫害,希望尋找一片自由的天空才逃到美洲這片新大陸來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文化呈現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特點。在北美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美利堅民族的建國創業里程中,民主哲學理念和價值觀造就了美利堅民族的性格特徵,形成了該民族的文化哲學和價值體系。 美國人非常崇尚個人主義,可以說個人主義是該民族其他價值取向的根源。個人主義來源於游牧文明和商業文化。游牧的人沒有空間上的確定性。他們逐水草而居,過著飄忽無定的日子。商業文化也不注重空間上的穩定性,在商業中,時機與時間是最為重要的。在這種文化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稍縱即逝的,正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商業社會因為遷徙移居是常事,難以形成地域性的群體關系。商品經濟最主要的特點是社會分工發達,生產同消費分離,個人的滿足要通過商品的平等交換來實現。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同社會勞動的矛盾,即個人勞動能否轉化為社會勞動。這里的關鍵問題是社會選擇。選擇就是競爭,也是動力。它迫使個人去開拓創新,生產更多的花色品種,力求不同於別人的產品,做到標新立異。這樣為自我意識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最終形成了人們喜多不喜一,喜異不喜同的價值觀念。美國正是個典型的重商主義的國家,美國人崇尚的是個體本位。 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的核心。我們應該區分兩種個人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與理性個人主義。前者的特徵是完全無視他人,無視共同體的存在,不惜損人利己來達到個人目的、實現個人利益,這種極端個人主義的不足道自不必多言。而構成現代西方文明基礎的個人主義是一種理性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並不否定共同體存在的必要性,而要使共同體能發揮正常作用,個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一定的規范,這就是法律。由於這種個人主義的前提是遵守法律、享受由法律限制並由法律保障的個人自由,故而這是一種理性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自力更生達到自我實現。與它聯系最緊密的是自由平等競爭。機會均等和個人自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保障,而競爭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根本途徑。它們共同構成了美國價值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美國人所理解的平等和自由與歐洲大陸的平等和自由有所不同。美國價值觀中的平等不是指財富和待遇的均等,而是指權利和機會的均等。人人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但由於個人的能力和背景不同,努力的結果就不會相同。平等和自由的價值觀為個人主義提供了成長的沃土,而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離不開自由競爭。美國人以物質財富的多寡作為衡量個人成功與失敗的標准。這就激勵了每個人積極主動地去競爭,以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實現。 美國的這種個人本位在政治制度上的體現就是:美國現在的50個洲是50個獨立的個體,實行三權分立,在最高行政領導方面,實行的是總統個人負責制;在經濟領域的體現是:美國偏重於自由化的市場經濟。 美國社會的這種價值觀,使得西方人習慣於單槍匹馬地處理工作事務,獨斷地解決問題,他們信奉個人的效率和能力。在做出決定之後,美國人往往也願意承擔責任和後果。他們認為這是自由的必須代價。西方人歡迎競爭,不害怕在群體中表現突出,更多時候他們勇於表現和推薦自己。西方人認為,公平的競爭是激勵的最好方式。 西方人與人之間卻是一種「交易式」的交往,認為契約是維系的紐帶,而契約的本質就應該公平合理。他們往往公私分明,重視交往的物質合理性甚於情感。西方人最先考慮「法則和法律」,然後是「習慣和傳統」,最後才是「仁慈、人道和友善」。美國人開朗外向、性格直爽。他們不喜歡拐彎抹角和周折,有什麼建議想法,會不加掩飾地提出,立場鮮明,直截了當,決不吞吞吐吐,更不擔心會引起他人的不快。他們追求一種精確的計劃和衡量,精益求精,對一種具體的目標孜孜不倦。美國人很少掩飾自己的情感,他們可以很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即使在公共場合也會真情流露。 以個體主義為特徵的西方文化,是與追求個體物質利益,自我預期,自我負責,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有了這種文化、習俗,才可能產生市場經濟的交易規則。美國經濟的發展如此之快,與美國社會的這種人文環境和氛圍是分不開的。 四、文化信仰的差異分析 1.中國 宗教在中國不能廣泛的普及,是有一定的經濟原因的,魯迅指出,中華民族缺乏系統的神話,文藝不發達,原因是因為太勞苦,因為中國民族早先居住在黃河流域,自然條件不好,為謀生起見,生活非常勤苦。「人民必須首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在起早摸黑不得溫飽的時候,是談不上文藝和信仰的。在有思想信仰者而言,中國人古往今來崇拜真人(聖人):從孔、孟、老、庄到馬、列、毛、鄧不一而足。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當代人的功過很容易對其信仰者產生劇烈的沖擊,從而使信仰者的信仰發生變化。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破字當頭」,將中國的人文傳統文化作為革命的對象,把「仁、義、禮、智、信」等作為封建主義的東西予以橫掃,極大地破壞了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文革」後,許多人又對新中國建立起來的基於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產生了懷疑和動搖。而對於僅僅處於一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剛剛解決了溫飽的許多中國人來說,每天為生計和奔存小康而奔波的現實的生活,幾乎填滿了他們的思考時間,表現出思想和文化信仰的缺乏,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缺乏,社會信用處於低谷。 吳敬璉曾經說過:「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對經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商業信用是市場經濟良性循環的基礎,是市場競爭的前提,也是所有商業活動的基本要素。電子商務以商業信用為基礎,把互不謀面的交易雙方聯系在一起,電子商務有賴於交易雙方的信用以及中介機構的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果缺少社會誠信體系,廠家、商家、銀行、網站、消費者、網上購物相關的幾方之間,互相都缺少信任,在網上的經濟往來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我們看到我國社會現在出現了很明顯的信用危機現象,企業之間信用意識淡薄,企業對銀行償債意願差,商品市場信用低下等等。當前,我國電子商務開展的第一障礙就是誠信不足。 2.美國 宗教文化對美國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早在19世紀30年代,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就說過:「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基督教對其國民的靈魂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在美國,宗教對法律和社會輿論都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但是宗教支配社會風貌,並且通過控制家庭生活進而控制國家。」宗教文化的唯理性著重表現在從理念的角度解釋未來,以個人完善作為社會價值的終極取向。宗教文化的理性色彩反而支持了個人主義,並與實用哲學一起成為美國文化精神的理論依據,其結果使文化行為更為突出個性的發展。 美國社會普遍信仰宗教,以基督教為主,也有很多其他的教派,基督教弘揚個人價值、主體精神等個人主義品質,反對特權。它宣揚的至善論,強調人人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並沐浴上帝的聖恩,人人可以平等地得到上帝的拯救,使人性臻於完美。宣揚物質財富的獲取與上帝的恩賜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豐衣足食是上帝對勤奮者的恩賜,而貧窮飢餓則是上帝對懶惰和罪孽的懲罰。因此,教徒們努力工作,希望通過物質上的成就表明上帝對自己的認可和恩典。新教倫理客觀上形成了美國人物質至上的價值觀。而這種重視物質利益、追求實效的思想逐漸發展為實用主義。這種實用主義養成了美國人崇尚科學,尊重實驗,反對盲從的風尚。 由於美國人對宗教的信仰,使得他們不但相信上帝,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他們的這種信仰是美國社會信用機制建立的一個基礎。美國社會從個人信用體制到企業信用機制以及對失信者的懲戒制度都是很嚴格的。因此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美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和有序。例如由於美國人對自己的信任、對他人的信任、對未來的信任(即對未來的預期很高),所以美國經濟中的信用卡消費非常普遍,人們用信用卡進行透支購買,然後到月底再去補充信用卡透支的金額。信用制度的發達也使得美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與世界水平。 五、我們的對策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中存在差異的文化根源,電子商務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因此兩國電子商務發展差距的文化根源也在於此。看到了差距我們就要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們的對策應該有: (1)繼承我們祖輩留下來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我們傳統文化中理性和優秀的部分; (2)我們應該堅持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的和先進的文化,如科學、法治、民主、現代市場經濟,學習美國敢於創新、崇尚個性的優良品質,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 (3)分階段地建立我國的信用機制,重視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對他們從小就進行道德誠信教育; (4)同時輔以法律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人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使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 只有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把我們的社會建設成為一個講誠信的社會,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才有可靠的保障,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才有可靠的基石。
⑵ 中美的貿易狀態,對跨境電商及外貿會有什麼影響
相信大家都復知道,最近中制國對美國發動了「貿易戰」,對美國商品增加關稅,這對跨境電商有什麼影響呢?
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自2018年4月2日起正式實施。
受電商平台沖擊,美國線下零售商掀起了「關店潮」
梅西百貨,美國零售巨頭,計劃關閉11家門店;
沃爾瑪,連續四年世界五百強排行榜第一,投入重金准備在電商市場全力追趕亞馬遜,計劃將在美國關閉63家門店!
曾被譽為「玩具界的國王」的玩具反斗城,在亞馬遜和沃爾瑪線上線下的雙重夾擊下,正考慮關閉美國全部約800家門店,最快可能在幾周內就開始行動;
在跨境電商行業動態分析《中美貿易戰波及亞馬遜》也提到雖然此次政策對我們亞馬遜賣家暫時沒有太大影響,但是隨著貿易戰爭的加劇,後期會不會波及跨境電商還很難說。所以,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對稅務特別小心。
提示:不管未來貿易戰進展形勢是變緩還是計劃,作為外貿電商來說還是要做好風險控制,不要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
⑶ 中國和美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的不同是什麼 已經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1:中國電子抄商務80%主要是互聯網公司。而美國正好相反,他們的電子商務大都數是實體企業。
2:造成原因是: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不完善,所以互聯網行業發展電子商務可以快速發展,而美國實體經濟發達,電子商務只能作為一個補充
⑷ 中美跨境電商一般使用什麼物流渠道發貨
中郵電友寶,適合中美跨境小包。IVHI為了順應市場上跨境電商的現況和趨勢,已和專中國屬郵政、美國郵政聯手推出了中美跨境電商貿易服務系統「電友寶」(現已被中國郵政命名為「中郵電友寶」),已在中國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體系。目前,位於中國上海的總匯集倉庫及分揀場地現已進入全面運營。直接在線生成USPS定單,可實時跟蹤貨運信息,3-7個工作日即可送達全美,我們期待以更高效的服務和更低廉的價格服務於廣大中美跨境電商。
⑸ 中美兩國在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方面有什麼不同如何評價其有效性
我國的抄國家是支持跨境電商襲發展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近幾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4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中出口佔比大約是85.4%,進口佔比約為14.6%,出口額遠遠大於進口額。
CyberSource的調研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電子商戶都從國外接受訂單。雖然跨境電子商務存在各種挑戰,依然擋不住巨大的商機。尼爾森調查表明,美國是最受歡迎的跨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