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互联网运营方面的书值得推荐
1.望尽天涯路:把握互联网的过往今生,掌控职业命脉
a.行业了解
《沸腾十五年》
《浪潮之巅》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
《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电商的战国》
《我看电商》
《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
《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
《超级数字天才:为什么用数字思考是变聪明的新方法》
b.产品了解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结网》
《设计沟通十器》
《产品经理手册》
《神一样的产品经理》
《启示录》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手机研发流程与质量管理》
c.交互设计、用户体验
《About Face3交互设计精髓 》
《触动人心》
《SNS网站构建》
《社交网站界面设计》
《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
《web导航设计》
《web设计禁忌》
《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
筑巢引凤、简约至上、见微知著
《yes 产品经理》
d.创业数据,理解商业思维
《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实战》
《创业四步法》这本书早于《精益创业》)《创业者圣经》
《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
《创业三十六条军规》
《精益六西格玛-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完美整合》
《平台战略》
《电子商务管理视角》
《营销管理》
《运营管理》(这里的运营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意思)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量化,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
2.消得人憔悴:依据所处职位的职责,寻求最优解决之道
a.数据分析
基础书籍:
《网站分析基础教程》
《网站分析实战:如何以数据驱动决策,提升网站价值》
《流量的秘密:Google Analytics网站分析与优化技巧》第二版
技能进阶:
《精通Web Analytics 2.0:用户中心科学与在线统计艺术》
数据呈现: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2013最新版
《Excel商务图表应用与技巧108例(双色版)》
《鲜活的数据:数据可视化指南》
拓展训练:
《大数据时代》
《R语言实战》
具体主题分析
搜索《精通搜索分析》
淘宝《玩法变了: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
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懂技术才能读)
性能优化(粗读)
《构建高性能web站点》
《网站性能监测与优化》
《大规模web服务开发技术》
《高性能网站建设进阶指南》
b.流量(用户推广)
网络营销
《锦囊妙计,网站推广101招》《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问题查找即可
《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社会化网络营销指南》
《湿营销》
《行动的召唤》《等待猫吠》
《SEO实战密码》《SEO艺术》
《搜索引擎营销-网站流量大提速》
《搜索引擎优化:每天一小时》《搜索引擎优化宝典》
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网络营销的杀手级武器》
c.留存
内容
《胜于言传:网站内容制胜宝典》
《与五十位主编面对面》
《web内容策略指南》
活动
《商品促销实战技巧一本全》
作者:
王志纲《找魂》《推手》。。。
熊大寻《江山入划》
叶茂中《想》与《做》?想与做?
d.转化
《网站转化率优化之道》
《数据掘金,电子商务运营突围》
《landing page优化权威指南》
《淘宝卖家秘笈》
《提高转化率! : 网页A/B测试与多变量测试实战指南》
《啤酒与尿布》
《顾客为什么购买》
三、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佳丽原来在后宫
生活兴趣书籍,从生活中感悟。
社区运营:《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社区机制
用户行为:《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流行性物欲症》《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广告策划:《广告武林秘笈》《广告文案传真》《大量流出》
商业:《商战》《战争论》
值得精度的书:
《数据化管理》
《超级富豪就是超级创意》
《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
《精益创业实战》
《数据分析,企业的贤内助》
《微力无边》
《淘宝产品十年事》
《推荐系统实践》
《设计搜索体验》
《深入理解网站优化》
2014新书推荐:
《腾讯方法 : 一个市值1500亿美元公司的产品真经》
《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
《从门外汉到BAT产品经理有多远》
《缔造企鹅 : 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
《九败一胜 : 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
《第二次机器革命 : 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
《参与感 :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周鸿祎自述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再看电商》
《新经济,新规则》
《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互联网创业原创精品-互联网创业密码》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
《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
《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
《微管理》
《O2O进化论: 数据商业时代的全景图》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创业时, 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孵化Twitter:从蛮荒到IPO的狂野旅程》
❷ 图书直销部工作流程
书店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迅速成长,因特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结合创造了新的网络经济,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传统经营模式转向产品发布、网络营销、商务洽谈、交易管理等的电子化,企业的内部运作、组织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迎来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时代!本文结合工作经验,以某图书销售公司网上直销书店为例论证了BTOC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的必要性,并实现了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构建,使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真正应用于经贸活动。
全文共分四部份,第一部份概述了电子商务定义、特点与优越性以及BTOC直销型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分析与工作流程;第二部份分析某图书销售公司网上书店商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第三部份网上书店商务网站的实施;第四部份,论文设计总结。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网站设计、网络经济、BTOC、SQL
目 录
一、绪论 05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05
1.1电子商务的定义 05
1.2电子商务的特点 05
1.3电子商务的应用类型 06
1.4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元素 06
1.5 BTOC网上直销方式市场定位分析与发展趋势 06
1.6 BTOC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工作流程 06
二、网上书店(BTOC)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07
第二章 网站规划分析 07
2.1书店背景介绍 07
2.2网站构建的需求分析 07
2.3网站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08
2.4书店网站构建的目标分析 09
2.5网站的市场定位分析与解决方案选择 09
2.6网站设计的结构化方法 09
2.7网站支持平台与开发工具 10
第三章 网站系统功能总体设计 10
3.1网站功能概述 10
3.2网站功能逻辑模型结构化设计 11
3.3网站数据库设计 11
3.3.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2
3.3.2数据库表之间关系 13
3.3.3数据库实施 14
3.3.3.1数据库建立 14
3.3.3.2数据库用户访问帐号建立与安全性设置 16
3.3.3.3建立ODBC数据源及数据库连接 17
第四章 网站功能子系统设计 18
4.1会员登记模块 18
4.1.1会员注册子模块 18
4.1.2会员登录子模块 19
4.1.3会员修改资料子模块 20
4.2图书展示模块 21
4.2.1图书查询子模块 21
4.3订购服务模块 22
4.3.1下单订购子模块 23
4.3.2购物篮查询子模块 23
4.3.3修改订购项子模块 24
4.3.4电子结帐子模块 25
4.3.5订单查询子模块 26
4.4后台管理模块 27
4.4.1管理员登录子模块 27
4.4.2新增图书类子模块 29
4.4.3新增图书子模块 29
4.4.4图书信息更改子模块 31
4.4.5会员管理子模块 32
4.4.6订单管理子模块 34
第五章 网站页面内容设计 36
5.1网站内容的设计原则 36
5.2网站页面目录结构设计 37
5.3网站页面实现 38
5.3.1页面内容布局 38
5.3.2功能页面构成方法 38
5.3.3网站首页实现 38
5.3.4其它页面实现 39
第六章 电子在线支付方式 40
6.1支付方式介绍 40
6.2电子在线支付优越性 40
6.3电子在线支付流程与实现 40
第七章 网站安全实现 40
7.1电子商务安全性概述 40
7.2电子商务安全性规范 41
7.3数字证书概念 41
7.4书店网站安全实现方案 41
三、书店BTOC商务网站实施 41
第八章 网站实施 41
8.1系统运行平台 41
8.2网站发布 42
8.3网站运行测试与维护 42
8.4网站宣传推广 42
❸ 大家都知道哪些国外的图书电商
国外最知名的也就是亚马逊了,以图书起家,后来才增加其他类目,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影响力,使用的人数也很多。
❹ 电子商务类书籍推荐
电子商务基础与实训、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搜索引擎营销、电子商务与现内代物容流、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Asp网络程序设计、企业管理、网络创业。基本上是这些了。我们那时学的跟现在学的有些出入,但总体没有多大变化的。
❺ 谈谈如何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标签: 电子, 图书, 商务
传统图书营销,专注于直线性图书展示,既图书为单一媒介,将图书纯粹的作为一种知识,没有正视其产品的特性。没有深入开展其市场性,同时,又深深地将读者误引入一个陷阱。书评、书摘、或新书介绍都是传统的“经典”之作,名家之书评引导了一波波消费潮流,名人推荐的标签更是大肆打折,犹如市场小贩,前街卖狗肉,后街挂羊头,更有美女帅哥脱光洗净当纯种绿色食品,想咱袁伯伯杂交水稻都没有这般崇高的解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向新营销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新得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即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图书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成为网络业界和传统图书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需求"是市场之源,从研究"需求"入手,我们的图书营销才会走稳每一步。回顾电子商务历史,正是来自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商务需求,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没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同样也谈不上出版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必要。转型当然需要专家咨询,但是,指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个"专家",是企业自身的商务需求。需求是最好的"专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让需求告诉你传统图书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作为企业,你的需求可能来自客户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出自你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考虑,也可能来自其它什么地方。仔细研究你的企业需求究竟在哪里?电子商务确实能够提升你的客户服务能力吗?电子商务确实能服务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吗?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计划向电子商务转型了吗?电子商务确实能为你的企业增加效益吗?一切从企业的商务需求出发,需要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没有需求不转型也罢。你也可以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个环节、哪个方面是你的企业中最薄弱、最令人头疼的?这往往就是你的企业中最迫切需求应用电子商务之处。比如你感觉采购管理太乱、采购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么不妨试一试电子商务的办法,试一试应用网上采购与管理,效果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渐次调整和变革企业的其它环节、其它方面,逐步整合并完成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多元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企业的商务选择,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不必也不能一个模式、一概而论。需求也是网络业界最好的"专家"。出版业界的同仁们,不妨从那些泊来的、通用的、"标准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努力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商务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东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创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模式出发,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些。下一个新的商务模式,也许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导下去创造。
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强。
文化倾向对出版营销的影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深层表现在核心文化和亚文化,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核心文化为公众所广泛承认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亚文化是在认同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头,各个社会群体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地区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
为什么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的网上购物没有遇到信息化基础、信用体系、配送环节等"瓶颈"?为什么欧美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税等技术和管理的层次上?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成熟,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早已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当成"过剩资源"进一步利用、开发、组合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
图书营销电子商务化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必然超越传统产业,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更加迅速。外国资本在国内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均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当然,对外资发行企业也有条件限定,就是零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期限不超过 30年;批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面积 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发行这一块全面开放。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经三年, 到现在为止:1.香港泛华公司和人民日报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的“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外文书店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的“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3.南京师大出版社和台湾信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与德国贝塔斯曼合资;5,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卢森堡合资);6.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目前看来,这些狼还是“狼崽子”,还不是凶猛的“大灰狼”,还没有对我国的发行业形成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看来,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大的国际背景,把发行逼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就叫形势逼人。逼着我们去求改革、谋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电子平台的运营更是在改革的潮头。
社会系统工程
美国的电子商务英雄如贝索斯、德尔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不断有精英要创造电子商务奇迹,但事实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太多的先驱变先烈的故事都在证明着一件事,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通信网络做支持,就很难做好网络营销。
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图书营销新的形式的推出也会有依托的基础。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的大型网络书展,专家,作家,读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ERP系统的应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零距离收付、零距离购销。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离"的。
3、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这涉及数字签名、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此外,还关系到信息安全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交易程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缺乏标准的电子商务是不能产生的。
❻ 论文:谁有关于"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的可行性分析与应用"论文
传统图书营销,专注于直线性图书展示,既图书为单一媒介,将图书纯粹的作为一种知识,没有正视其产品的特性。没有深入开展其市场性,同时,又深深地将读者误引入一个陷阱。书评、书摘、或新书介绍都是传统的“经典”之作,名家之书评引导了一波波消费潮流,名人推荐的标签更是大肆打折,犹如市场小贩,前街卖狗肉,后街挂羊头,更有美女帅哥脱光洗净当纯种绿色食品,想咱袁伯伯杂交水稻都没有这般崇高的解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向新营销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新得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即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图书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成为网络业界和传统图书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很多出版公司,出版集团自己更是把向电子商务转型当作事关全局、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要否转型,而是怎么转型?面对那么多的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商务模式和专家指点,不少传统企业转型心切却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听谁的,究竟该从哪里入手。
"需求"是市场之源,从研究"需求"入手,我们的图书营销才会走稳每一步。回顾电子商务历史,正是来自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商务需求,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没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同样也谈不上出版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必要。转型当然需要专家咨询,但是,指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个"专家",是企业自身的商务需求。需求是最好的"专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让需求告诉你传统图书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作为企业,你的需求可能来自客户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出自你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考虑,也可能来自其它什么地方。仔细研究你的企业需求究竟在哪里?电子商务确实能够提升你的客户服务能力吗?电子商务确实能服务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吗?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计划向电子商务转型了吗?电子商务确实能为你的企业增加效益吗?一切从企业的商务需求出发,需要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没有需求不转型也罢。你也可以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个环节、哪个方面是你的企业中最薄弱、最令人头疼的?这往往就是你的企业中最迫切需求应用电子商务之处。比如你感觉采购管理太乱、采购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么不妨试一试电子商务的办法,试一试应用网上采购与管理,效果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渐次调整和变革企业的其它环节、其它方面,逐步整合并完成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多元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企业的商务选择,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不必也不能一个模式、一概而论。需求也是网络业界最好的"专家"。出版业界的同仁们,不妨从那些泊来的、通用的、"标准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努力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商务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东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创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模式出发,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些。下一个新的商务模式,也许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导下去创造。
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强。
文化倾向对出版营销的影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深层表现在核心文化和亚文化,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核心文化为公众所广泛承认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亚文化是在认同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头,各个社会群体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地区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
图书营销活动中,如何合理连结各个文化群体,在电子商务中,合理分析用户需求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电子商务的具体形态,交流方式,互动程度,文化氛围,感官体验都对营销主体的选择产生制约。
为什么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的网上购物没有遇到信息化基础、信用体系、配送环节等"瓶颈"?为什么欧美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税等技术和管理的层次上?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成熟,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早已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当成"过剩资源"进一步利用、开发、组合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
图书营销电子商务化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必然超越传统产业,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更加迅速。外国资本在国内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均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当然,对外资发行企业也有条件限定,就是零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期限不超过 30年;批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面积 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发行这一块全面开放。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经三年, 到现在为止:1.香港泛华公司和人民日报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的“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外文书店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的“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3.南京师大出版社和台湾信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与德国贝塔斯曼合资;5,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卢森堡合资);6.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目前看来,这些狼还是“狼崽子”,还不是凶猛的“大灰狼”,还没有对我国的发行业形成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看来,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大的国际背景,把发行逼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就叫形势逼人。逼着我们去求改革、谋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电子平台的运营更是在改革的潮头。
社会系统工程
美国的电子商务英雄如贝索斯、德尔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不断有精英要创造电子商务奇迹,但事实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太多的先驱变先烈的故事都在证明着一件事,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通信网络做支持,就很难做好网络营销。
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图书营销新的形式的推出也会有依托的基础。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的大型网络书展,专家,作家,读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ERP系统的应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零距离收付、零距离购销。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离"的。
3、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这涉及数字签名、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此外,还关系到信息安全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交易程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缺乏标准的电子商务是不能产生的。
4、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自己与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应系统、"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5、实物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立。若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购物只能是一种网上购物目录服务。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应该推崇大电子商务观,即电子商务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者的内部条件等多方面。
❼ 谁有“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的论文!!急!!!
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回销答 http://hi..com/%BF%AD%CD%DE%BF%AD%D7%D3/blog/item/6d3a111c41366e8386d6b654.html
❽ 有关图书营销运作的书籍
传统图书营销,专注于直线性图书展示,既图书为单一媒介,将图书纯粹的作为一种知识,没有正视其产品的特性。没有深入开展其市场性,同时,又深深地将读者误引入一个陷阱。书评、书摘、或新书介绍都是传统的“经典”之作,名家之书评引导了一波波消费潮流,名人推荐的标签更是大肆打折,犹如市场小贩,前街卖狗肉,后街挂羊头,更有美女帅哥脱光洗净当纯种绿色食品,想咱袁伯伯杂交水稻都没有这般崇高的解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向新营销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新得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即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图书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成为网络业界和传统图书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很多出版公司,出版集团自己更是把向电子商务转型当作事关全局、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要否转型,而是怎么转型?面对那么多的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商务模式和专家指点,不少传统企业转型心切却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听谁的,究竟该从哪里入手。
"需求"是市场之源,从研究"需求"入手,我们的图书营销才会走稳每一步。回顾电子商务历史,正是来自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商务需求,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没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同样也谈不上出版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必要。转型当然需要专家咨询,但是,指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个"专家",是企业自身的商务需求。需求是最好的"专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让需求告诉你传统图书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作为企业,你的需求可能来自客户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出自你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考虑,也可能来自其它什么地方。仔细研究你的企业需求究竟在哪里?电子商务确实能够提升你的客户服务能力吗?电子商务确实能服务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吗?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计划向电子商务转型了吗?电子商务确实能为你的企业增加效益吗?一切从企业的商务需求出发,需要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没有需求不转型也罢。你也可以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个环节、哪个方面是你的企业中最薄弱、最令人头疼的?这往往就是你的企业中最迫切需求应用电子商务之处。比如你感觉采购管理太乱、采购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么不妨试一试电子商务的办法,试一试应用网上采购与管理,效果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渐次调整和变革企业的其它环节、其它方面,逐步整合并完成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多元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企业的商务选择,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不必也不能一个模式、一概而论。需求也是网络业界最好的"专家"。出版业界的同仁们,不妨从那些泊来的、通用的、"标准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努力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商务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东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创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模式出发,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些。下一个新的商务模式,也许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导下去创造。
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强。
文化倾向对出版营销的影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深层表现在核心文化和亚文化,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核心文化为公众所广泛承认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亚文化是在认同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头,各个社会群体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地区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
图书营销活动中,如何合理连结各个文化群体,在电子商务中,合理分析用户需求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电子商务的具体形态,交流方式,互动程度,文化氛围,感官体验都对营销主体的选择产生制约。
为什么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的网上购物没有遇到信息化基础、信用体系、配送环节等"瓶颈"?为什么欧美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税等技术和管理的层次上?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成熟,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早已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当成"过剩资源"进一步利用、开发、组合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
图书营销电子商务化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必然超越传统产业,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更加迅速。外国资本在国内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均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当然,对外资发行企业也有条件限定,就是零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期限不超过 30年;批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面积 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发行这一块全面开放。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经三年, 到现在为止:1.香港泛华公司和人民日报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的“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外文书店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的“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3.南京师大出版社和台湾信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与德国贝塔斯曼合资;5,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卢森堡合资);6.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目前看来,这些狼还是“狼崽子”,还不是凶猛的“大灰狼”,还没有对我国的发行业形成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看来,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大的国际背景,把发行逼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就叫形势逼人。逼着我们去求改革、谋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电子平台的运营更是在改革的潮头。
社会系统工程
美国的电子商务英雄如贝索斯、德尔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不断有精英要创造电子商务奇迹,但事实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太多的先驱变先烈的故事都在证明着一件事,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通信网络做支持,就很难做好网络营销。
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图书营销新的形式的推出也会有依托的基础。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的大型网络书展,专家,作家,读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ERP系统的应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零距离收付、零距离购销。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离"的。
3、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这涉及数字签名、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此外,还关系到信息安全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交易程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缺乏标准的电子商务是不能产生的。
4、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自己与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应系统、"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5、实物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立。若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购物只能是一种网上购物目录服务。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应该推崇大电子商务观,即电子商务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者的内部条件等多方面。
图书营销案例:解析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之旅
9月18日至2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邀请韩国知名作者崔仁浩先生在北京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并配合该社9月初出版的《火鸟》一书进行宣传。期间,受到近百家不同媒体关注,该书的销售应声而起。近日,从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传来的消息表明,《火鸟》正式销售未满一个月,已在9月的新书综合排行榜中占据第七名的好位置(参见本期市场月报)。
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进行图书宣传,国内出版人多有想法及实践。但组织这类活动的困难比邀请国内作者更多:一是资金压力,数万元的费用让一般人望而兴叹;二是邀请难度大,国际知名作者的工作繁忙,日程紧张,组织者要选出适合中国的营销时机发出邀请,需要做更多工作;三是要克服语言沟通和文化障碍,在短时间内集中组织多场各层次的跨文化营销活动,对图书营销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谈起这次韩国作家崔仁浩文化之旅中国行活动,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策划此次活动的罗新认为:“这次活动借鉴了商业和工业行业的营销理念,把活动定位为文化之旅,通过比较周密的计划,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定位:文化之旅
罗新介绍说,邀请作者来华进行一次营销活动的想法,早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洽谈引进版权时,就已经初步成形。《火鸟》的行销与市场策略则在签合同后不久就初步完成,特色就是定位成“文化之旅”。
崔仁浩是目前亚洲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商道》、《王道》畅销韩国及亚洲各地区,销售上百万册。2003年他的作品刚一进人中国,便迅速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崔仁浩今年初推出经过修改的《火鸟》一书,在韩国引起轰动。这部被作者自称为“自画像”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早年的成名之作,曾被四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包括香港拍摄的电视剧《香港特快》。因此,该书的版权引起了国内多家出版社的注意。
当时作为出版社负责版权贸易的罗新,在洽谈版权过程中对作者崔仁浩和其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理解:这位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相当感兴趣,《商道》中就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深度了解。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崔仁浩也几乎走遍,尤其是西安、洛阳这类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古都。除了到中国各地采风之外,崔仁浩对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有一定了解。比如他特别推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等电影。
“由于崔仁浩先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公众知名度的特点,使他具备品牌影响力和广告媒体载体的功能。因此,我社举办此次活动不拘泥于陈旧的签名售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作者的文化背景和韩国人文简单、率真、个性独特、性格张扬等特点,借助社会对‘韩流’的关注,把活动办成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交互式体验营销活动,从而形成更广泛的公众关注度。”罗新在谈到这次活动的策划思路时说。
实施:周密计划
《商道》、《王道》两书在中国出版后,销量表现良好,据说这两本书的出版社也曾有意邀请崔仁浩来中国做图书宣传,但由于作者工作繁忙,平时很难有时间参加活动,一直未能成行。而此次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初次合作,就答应来华,是什么原因呢?在活动的第四天,当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向崔仁浩提到这个问题时,这位61岁的作者说:“土为知己者死。”
“我们社以前没做过这样的活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是我社领导全力支持此事,而且事先我们也做了周密的计划,曾经出了一个长达十多页为期15天的活动企划案,和韩国沟通也很充分。因此打动了崔先生。”据介绍,中秋节正好也是韩国的一个大节,休息七天,因此崔先生特地利用休息时间到中国来参加活动的。而为了这次活动,他回去后每天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非常辛苦。而这,在无意间,也为媒体创造了一个话题:中秋来华。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六天时间,该社策划人员提前两周就制作了一个行程表,在“文化之旅”中安排了包括北外演讲暨新书发布会、新浪名人访谈、央视国际访谈、北京多家媒体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一周的读者互动、签名售书、天津媒体全程跟踪体验中国文化、韩国多家媒体电话采访。
这样的行程安排考虑到几种主要的营销活动穿插进行,合理安排作者体力。其中,在高校的主题演讲活动也考虑过其他院校,后来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因为这里的对外交流活动比较多,且有很多熟悉韩国语言文化的学生和教师。果然,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提问不断,崔先生的回答也很幽默,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次活动对媒体发动也比较成功。“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营销时,读者和媒体对该作者的了解程度最为关键!作者喜欢和了解自己的媒体和读者交流。”在确定活动日期后,9月初就开始陆续通知媒体,形式主要是电子邮件和电话。在给媒体的材料中,长江文艺社详细介绍了作者的简历、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新作特色及各界评价,并且附上活动的日程,媒体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与组织者联系采访。全国大约有上百家媒体接到了通知。
长江文艺社共派出2人完成北京的接待工作。罗新和同事杨前旷为此次活动调动了一些友好关系配合,比如取得了北外校领导和校方的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友人的支持、知名的工商业圈策划人的支持、在京的多家文化公司提供交通工具等。费用主要出版社负担,在六万元左右。
效果:直接推动销售
随着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旅活动的进行,新浪网首页“新闻中心”以醒目颜色保存新闻标题链接3天之久,《北京晚报》以彩版大幅介绍崔先生和《火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周黄金时段开展的营销活动,参与者中奖后将得到崔先生签名的《火鸟》。《沈阳晚报》、《重庆商报》和《成都晚报》等地方媒体做了图书连载。目前,仍不断有媒体提出采访要求。
媒体的宣传带动了《火鸟》的人气,崔仁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签售140本书,这样的数量连作者也表示“没有料到”。而罗新他们也没有料到,一次在历史博物馆门前,甚至有韩国游方的尼姑要求与崔先生合影。韩国方面也有媒体关注此次中国行,曾电话采访过,“远在韩国那边,通过韩国媒体也感受到崔先生在中国活动的热度”。
这次活动中增进了作者对长江文艺出版社及罗新等人的友好关系。得知作者有意写一篇涉及中国的作品,在中秋节,罗新特地安排了北京一个高层公寓和崔先生夫妇共度佳节。在装饰了漂亮的中国灯笼、一派现代感的房间里,崔先生还展示了他浑厚的男中音。
但罗新也认为,时间不够也使得他的一些活动构想未能充分展开,比如与其他中国作家的交流、去其他城市等
❾ 图书电商真的是鸡肋吗
摘自:YiShop电商系统
图书出版行业被唱衰已经有很多年了.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设备版的普及,读书的介质从传权统的纸张过度到电子屏幕,对于出版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就更加深刻.同样,购书渠道也在改变,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过度到线上购书.相对于传统图书行业,B2C市场图书出版交易额度一直居高不下.
41.1亿的交易规模是今年第二季度中国B2C市场出版物交给市场的一份答卷.相对于服装、数码等商品动辄数百亿的交易规模,的确有些小巫见大巫。不过对于一个处于衰退期的行业,数十亿的交易规模依旧不可小觑。
当然,在41.1亿的交易规模背后,同比增长率放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对于最高峰62.5%的增长率,如今5%的增长率似乎进一步验证了未来线上图书销售市场的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长期维持稳定。图书行业对于电商来说,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领域。而各大电商网站在图书领域的动作也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