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营销策略,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这个名词区别
通俗和简单来说,
营销策略主要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销售环节版而设计,是对产品和服务权的竞争策略和销售规划/计划。在以销定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该营销策略不仅影响销售,还必然影响到了后端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物资采购等业务环节;
商业模式是一个超出企业自身的大概念,是指企业和其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盈利模式则是回答企业怎么赚钱特别是企业盈利从何而来或盈利点是什么的问题,主要通过企业财报了解。提醒,盈利模式并非简单的销售商品获得收入减去商品成本等于盈利,因为有些企业的盈利不是来自于商品销售所形成的主营业务收入,而是来自于出口退税、政府补贴、偷漏税等其他方面。
⑵ 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盈利模式
1、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商业模式: 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称之为商业模式。
2、盈利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盈利模式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2)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扩展阅读:
商业模式:
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变量),因而具有自己能复制且别人不能复制,或者自己在复制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特性。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把这三个要素概括为:
“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
“盈利公式”长期从事商业模式研究和咨询的公司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
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
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商业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公司是直销的标杆。
但很难复制戴尔的模式,原因在于“直销”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第三,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个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却并不容易。
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盈利模式分为自发的盈利模式和自觉的盈利模式两种。
前者的盈利模式是自发形成的,企业对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认识,企业虽然盈利,但盈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其盈利模式具有隐蔽性、模糊性、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后者,也就是自觉的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对盈利实践的总结,对盈利模式加以自觉调整和设计而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自发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
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竞争和自身盈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幸运。
盈利分析主要通过分析盈利模式,对现有的盈利方式进行改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业模式
网络-盈利模式
⑶ 营销策略和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意思吗
营销策略:来是如何用好自的方法花最小的代价,获取高的利润。
1: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 价值。
2:给客户带来价值之后你怎么赚钱。
3: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来同时带来客户价值和公司盈利。
4:你如何来同时能带来客户价值和公司盈利。
(3)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扩展阅读:
营销理论上主要有四种营销竞争策略:
1、直接与竞争对手竞争;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本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行业中企业实力相当或本企业实力上略占优势的情况,对于企业的要求当然也很高;
2、使竞争对手难以反击;即采用一些措施、手段是竞争对手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处于失败或被动、劣势的地位,对于企业的策略,创新性,技术性等要求都很高,现实中可行性也有待考虑;
3、不战而胜的竞争策略;主要是采用一些迫使对方投降、让步的策略方式,采取一些竞争手段,逼迫对方作出退出该领域或行业的手段来,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
4、与竞争对手合作的策略。这种方式比较可行,对于实力相当而求得共同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剂良药,既可以求得双赢,又能增进合作,实现企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