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研究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6:13:39

『壹』 谁有关于电力营销及服务的论文啊急!!!

电力营销服务补救理论及其意义
关键词:电力营销 服务补救 补救措施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0引言

随着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供电公司的集政企于一身的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正在被打破。发电企业从供电企业的分离和以后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使得供电企业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供电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服务营销,不仅能改善公司形象,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是,供电企业在开展服务营销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时,却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那么,这些失误为什么不可避免呢?面对这样的服务失误,供电企业又该如何处理呢?

1电力营销的“服务”特征

作为服务营销学基石的“服务”概念,营销学者一般是从区别于有形的实物产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界定的。如菲利普•科特勒把服务定义为: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不可感知而且不会导致任何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利益。又如,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将其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实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些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不可感知性。这是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即服务的很多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然,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大多数服务都具有某种有形的特点。例如,在餐饮业的服务中,不仅有厨师的烹饪过程,还有菜肴的物质加工过程。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服务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消费品和工业品是与附加的顾客服务一块出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些有形商品如汽车录音磁带、录像带等,只不过因为它们是一些有效载体。对顾客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些载体所承载的服务或效用。
(2)不可分离性。有形的工业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服务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的特点,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服务的这一特性表明,顾客只有而且必须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
(3)不可贮存性。服务与有形产品间的第三个重要区别是贮存能力。产品是有形的,因而可以贮存,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服务则无法贮存。
(4)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每次服务带给顾客的效用、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由于服务人员的原因,如心理状态、服务技能、努力程度等,即使同一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在质量上也可能会有差异。②由于顾客的原因,如知识水平、爱好等,也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③由于服务人员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在服务的不同次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中,即使是同一服务人员向同一顾客提供的服务也可能存在差异。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2大类:一类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类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于其所形成的成份。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美国学者贝瑞和普拉苏拉曼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如果有形的成份比无形的成份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指有形产品);如果无形的成份比有形的成份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 电力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工业商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无形性。电力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②不可储存性。电力商品需随时满足用户随机变化的需求,但又不能储存,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必须“以销定产”。
③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性。电力产品的质量标准———供应的可靠性、电压和频率的实现,需要电力的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而一般商品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电力的使用者对电力的质量施加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电力的生产是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
④服务性。电力商品属于公共服务商品,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的保证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做好服务工作。对比前面提及的服务特点,不难发现电力商品在许多方面与服务的特征相符合,由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可以把电力这种无形的商品看作是一种服务产品,也就是对于电力商品,可以超出于一般商品的概念,而把它界定为一种“服务”。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是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的一种营销方式。对电力营销战略的研究也就围绕着“服务”展开。

2服务补救理论及其意义

2.1服务补救的定义
因为电力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另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特点,这些都注定了服务失误不可完全避免,且大量存在。服务补救是服务企业在发生服务失误后所做出的一种即时和主动性反应。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是极其不同的。
2.2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的区别
(1)服务补救具有实时性特点。这是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顾客抱怨管理一般必须要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之后,而服务补救则必须是在服务失误出现的现场。如果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那么,服务补救的成本会急剧地上升,补救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调查显示,如果服务失误能够得到实时处理,企业可以留住95%的不满顾客,相反,如果企业拖拖拉拉,虽然问题最终解决,但只能留住64%的不满顾客。
(2)服务补救具有主动性特点。顾客抱怨管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只有当顾客进行抱怨时,企业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顾客,使顾客满意地离去。美国消费者办公室(TARP)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问题的顾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抱怨或投诉,而另外96%的顾客不会抱怨,但他们会向9~10人来倾诉自己的不满(坏口碑)。顾客抱怨管理“不抱怨不处理”的原则,将严重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从而影响顾客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但服务补救则不同,它要求服务提供者主动地去发现服务失误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失误,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无疑更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水平。
(3)服务补救是一项全过程的、全员性质的管理工作。而顾客抱怨管理则是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的、阶段性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服务补救具有鲜明的现场性,服务企业授权一线员工在服务失误发生的现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不是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顾客的抱怨。
2.3服务补救悖论
有效的服务补救不仅能够消除顾客不满,而且可以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从而将原本不满意的顾客转化成忠诚的顾客,这种现象被称为“补救悖论”。同时,从服务补救中获得“二次满意”的顾客通过传播积极的口碑为企业发展新顾客创造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因为他们通常将自己的愉快经历告诉4至5个人。分析表明,服务补救必要性的内在逻辑是:
(1)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服务失误在所难免;
(2)服务失误导致现有顾客的流失与新顾客的发展;
(3)服务补救通过创造顾客“二次满意”可以培养顾客忠诚,同时又有利于发展新顾客。
因此,从根本上说,在有效服务补救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可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进而产生更高的顾客忠诚,最终带来更高的收益增长和利润率,因而是服务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3电力营销服务补救有效措施

3.1争取第一次就提供完善的服务
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作保证。为此,企业可以从收入分配体系入手,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引入“按劳分配、按优分配”的激励措施,将服务人员的业务量、服务水平、客户满意程度等综合评分与奖金直接挂钩。另外,细化和规范服务监督体系,提高客户的监督性和参与性。
3.2建立顾客反馈的专门系统,为顾客投诉提供便利手段服务补救始于服务失误的识别,只有清楚地了解服务失误之所在才能实施针对性的补救。识别服务失误的常规方法是收集顾客投诉,然而,并非所有不满意的顾客都进行投诉。投诉者是例外,大多数不满意的顾客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因此,电力企业不应仅仅停留于针对公开的投诉进行补救,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发掘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设法鼓励他们把不满意的问题说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顾客反馈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增多。现代企业大都改被动地听取顾客的反馈为主动回收顾客的反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专业电话(如开通95598热线)或提供固定网址,这样以便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
3.3授权一线员工可有弹性地自主执行补救作业
首先,在一线关心问题,正如企业的首问责任制,无论抱怨来自何种渠道,听到顾客抱怨的第一个人有责任确信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公司要做的是给员工适当授权,以使问题在发生时就得到解决。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很快升级。
3.4抚慰顾客并给予适度补偿
当顾客对服务产生不满时,要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主动承担责任,真诚地向顾客道歉,设身处地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使顾客对补救的交互公平性形成积极的评价。在确定补救水平时,企业只需选择达到顾客预期的水平,没有必要使补救水平高于顾客预期,因为高于顾客预期的补救不但不能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5从补救中学习,完善电力服务
从补救中学习,就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分析并用来改善电力企业的工作,做好回访和跟踪服务工作,在解决顾客所反映的问题之后,两个星期内要与客户再次沟通,确认客户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这些客户作为企业服务工作的社会监督员,定期征询其意见,对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给予奖励。如企业通过对用户咨询的内容进行汇总,可以调整企业的市场宣传;通过顾客对客服质量的投诉进行汇总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并改良服务技巧。

『贰』 供电企业如何做好电力营销工作

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与供电企业能否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电内力容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力营销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营销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电力营销工作进行阐述。一、电力营销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业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电力营销的中心是实现电能的交换,最终完成电能使用价值,并获得利润。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等能否实现,电力企业能否在竞争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最终都要取决于电力消费者是否购买电能和增大电能的使用量。因此,电力营销要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增加市场客户为中心展开,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对电力营销要进行法制化管理、商业化运营,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叁』 供电企业如何持续的改进电力服务营销策略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电力市场发展的依赖性较强。经济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但电力的销售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 (3)目标市场的选择进入误区。要想有效地促进电力销售,首先应对各类用电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捕捉市场商机、正确选择与确定目标市场。但一些供电企业太过于重视目标市场,往往忽视了不易发现的非目标的潜在的小市场。 (4)电费的拖欠对供电市场开拓构成一定影响。电费足额回收是供电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欠费停电会造成两败俱伤,限电、停电的结果是造成销售电力的剧减,电力市场的萎缩。 (5)优质服务与有偿服务界限不清。为客户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赢得市场的手段。但优质服务并不等同于无偿服务。 (6)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专业队伍。在电力营销管理上,既缺乏基础理论支持,又缺乏搏击市场的经验,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整体队伍的素质较低。 二、供电企业营销市场策略 认清未来电力体制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从目前的发展进程,结合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面向未来电力营销策略基本思路。电力营销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走适应市场现状,适用市场经济规律的道路,拥有全新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目前电力市场的状况是,有多大用电市场就有多大的发(供、售)电量,市场发展扩大,发(供、售)电量就增长,电力企业效益就可增长。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必须以稳定市场、开拓市场为前提。建立新的电力市场机制,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电力营销经验。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对电厂发电量实行竞价上网和峰谷平分时上网电价,降低电能源头成本,发供电企业合理分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提高电力能源的竞争力,稳定和发展电力已有的市场份额,这对电力营销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工业中的高耗能企业电费额度大,占成本比例高,这类用户对电价较为敏感,应就这类企业进行电力产品市场及电力外延产品市场的调研,采取灵活的电价政策,促进这些企业产品的增长和市场竞争力,间接促进电力市场增长。在现行体制政策下实行灵活电价促销措施,应有一个有指导性可操作的"电力市场营销导则"作为政策依据,并在体现以下几个效果的情况下采用:稳定市场已有份额,小利润率,大市场。高于原有利润额度;以边际成本分析为指导,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原则;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增长利润为目标。 (3)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治理大气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电力消费,刺激需求增长,支持新技术电器的开发。宣传推广新技术家用电器和使用电力能源的生产设备。电力在借助新技术电气产品以满足人们新的生产和消费电力需求,实施在边界市场与可替代能源的竞争,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积极推进电炊具、蓄热电锅炉、冰(水)蓄冷空调及其他有利于环保与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以高标准城乡电网提高人民生活的电力消费水平。 (4)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充分利用季节性电能,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策划鼓励用户科学利用电能,积极研究可供客户选择的电价机制,要利用负荷率电价、节日电价、蓄热(冷)电价、可停电电价、季节性电价、居民低谷用电电价引导用户,提供客户自由选择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不断提高电网均衡用电水平和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大力推进用电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需求侧管理的效果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入,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5)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营销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营销业务流程电子化,包括业扩报装及流程管理、需求预测、合同管理、电费管理、电能表资产运行管理、报修投诉、划账付费管理、负荷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等,将营销与服务有机结合,研究了解客户在用电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困难,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确立快捷、方便、高效、不扰民的服务标准。设立客户服务需求信息中心,及时反馈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客户的服务需求,向客户提供用电技术及业务的电话咨询和社会化付费系统和电费查询系统。设立可供客户随时访问的因特网站和便于客户联系电子信箱。提供为客户定期或预约培训用电管理技术,如帮助用户掌握必要的控制电价的管理方法。用户电价太高就意味着这部分用电是不良的市场份额,不久即将消减,或造成欠电费,甚至呆死账。要稳定这部分市场份额进而使之发展,就应对其电价攀升告警,指导帮助其解决。开创良好的电力市场环境和建立先进的营销机制,必将推动电力事业和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 三、结束语在当下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经济运行仍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市场形势下,只有将一切工作出发点放在客户的需求上,通过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正确有效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来提高电能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确保平稳较快发展。

阅读全文

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安汽车的市场营销案例 浏览:908
北京优一网科电子商务 浏览:555
娃哈哈广告视频策划方案 浏览:956
广告策划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882
上海苏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83
熊来了电子商务 浏览:46
大学生植树节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42
98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5
市场营销求职应聘技巧 浏览:104
洗衣液超市的促销方案 浏览:749
刮痧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717
市场营销热门行业 浏览:47
地理新教师上岗培训方案 浏览:854
对网络营销主体的认识 浏览:930
各级各类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223
女神节促销活动策划 浏览:815
安全执法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63
现在做电子商务销售好嘛 浏览:446
日月升微信营销联系方式 浏览:467
山西太原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公司有哪些 浏览: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