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评价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这部迪士尼出品的3D动画影片可谓一播出就受到了大家了热烈追捧,无论小孩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都很喜欢这部关于“乌托邦”的高质量电影。
⑵ 《疯狂动物城》为什么风靡全球
大家都觉得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很多人不会去看动画,但是疯狂动物城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其中蕴含了很多道理,也非常有趣,让人能思考
这部动画片之所以风靡全球,首当其中的原因当然是给观众展现了一场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视听盛宴。
片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了一个“类人化”的动物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群体特征明显,可以看到影片整体构建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片中,动物城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更像是我们地球上的若干个国家(公安局墙上的地图更是说明了这一点),有大型动物区、中型动物区、小型动物区,还有热带雨林区、热带沙漠区、冰川区等等,完整的复刻了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片中也完整复刻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潜规则。像是片子中对于职场新人的排挤,更是体现了潜规则的存在。而片中在构建整个社会机构系统的同时还不忘留下几笔讽刺,特别逗比的就是树懒,完美的讽刺了美国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病。
除此之外,片子的原创音乐也是一大亮点。本片原创音乐由曾经凭借“Let it go”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的詹妮弗李夫妇创作,节奏充满了激情,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点个赞。特别是由夏奇拉演唱的片头曲“Try Everything”,让人听了全身都燃烧起来。
成人化的励志故事
这部动画片在设定上属于典型的“职场菜鸟成功记+市井屌丝逆袭记”。这首先体现在两位主角的设定上。
朱迪兔的设定是典型的职场菜鸟,初入职场,满怀梦想,渴望着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一切。所以兔子的性格本身充满了阳光,这样的一个角色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认可的故事,本身比较容易取得普通群体的认同。
而尼克狐的设定是市井屌丝,这个角色本身充满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他投机取巧,靠小聪明赢取暴利,属于令人不齿的下作小老板。但是这个角色却有着令人同情的过往,而且在本身也有着对于梦想的追求,这样的设定使得人物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充满了矛盾性。屌丝逆袭的故事向来都是喜闻乐见的典型,而这部《疯狂动物城》无疑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口味,无论从人物设定还是故事情节上,都充满了这种向上的正能量,这样的故事可以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
美式普世价值观蕴含其中
近两年,迪士尼的动画大片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从个人英雄主义逐渐向着普世价值观过渡。2013年底一部《冰雪奇缘》横空出世,片中对于个性解放和传统价值观对撞的主题以及那首著名的“出柜之歌”——Let it go,着实是将迪士尼带入了一个新的普世价值浪潮中。而这一部《疯狂动物城》更是将这种普世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食草动物”一方代表着主流群体,而“食肉动物”一方被认定为具有潜在威胁、有失教养群体。在西方的传统价值观中,对于各种边缘群体一向是视而不见,比如黑人、女性、LGBT群体、其他有色人种,甚至于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歧视,针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的攻击也从未停止过,甚至有些人群公然在报纸上、网络上发表“黑人低劣论”、“同性恋有害论”来中伤这些群体。而片中对于代表这一类群体的“食肉动物”出于理性的迫害,则再现了美国传统价值观对于边缘群体的否定与排斥。而片中表现的对于这种压迫的反抗,在现今的主流价值观中,无疑能够激起更多美国人的共鸣。
而这部作品与前几年的《冰雪奇缘》等作品也有不同之处,那些作品更多的着力于个人解放与个性的自由,包括《沉睡魔咒》、《灰姑娘》等,所表现的大多数是个人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反抗。而这部《疯狂动物城》则表现了一整个群体的解放,片中的食肉动物群体代表了世界上所有遭受无理迫害的群体,他们的反抗无疑表现了西方近几年来的边缘群体解放的大思潮,也体现了未来社会越来越趋于消除歧视、自由平等的大趋势。
有一个细节特别逗,朱迪兔的隔壁邻居居然是两头喜欢吵架的的公的......(你懂的!嘻嘻)。在前年的《冰雪奇缘》中那个店老板的全家福上有两个爸爸,这回又是两头公羊,看来迪士尼真是力挺LGBT群体到底了!
正是这种表现了美国自由平等普世价值观的内核,赋予了这部片子非同寻常的意义,使得这部优秀的美国动画片在娱乐性和精神上两方面与全世界的观众产生的共鸣,因此这样的一部动画片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呼应。
⑶ 疯狂动物城提倡了什么价值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只从乡村来的兔子在城市中成为一名警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隐晦地向年轻观众灌输一个理念:有什么美国梦是不能够被普通人实现的呢?”,“电影中,大反派的角色由一只羊而不是狮子或老虎来担任,这违背了狼吃羊的道理,绵羊成为了替罪羊”。批评还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出一套稳定成熟的方法以输送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好莱坞则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美国价值观宣传机器。
在小编看来,好莱坞不仅是有效的价值观宣传机器,更是一个优秀产业完善、严谨的工业水准的代名词。“普通人实现梦想”这有什么不对吗,在美国人的价值观里是这样,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里也是一样的,通过自己的刻苦坚持,达成愿望实现目标,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而抨击美化凶猛动物,丑化绵羊这真的是有点过分解读了,《疯狂动物城》之所以这样去刻画人物,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故事上的反差,利用故事的反转刺激观众,如果真像现实世界那样狐狸吃了兔子老虎吃了羊,那这动画片还有什么新意,影片本身就创造了一个动物均等的概念,动物无论大小荤素一律均等,犯法同罪建功同赏,这本就是动画片虚拟的一个概念,又何必掘地三尺一般非得上升到文化渗透的层面呢。
真正该让我们眼红的,还是《疯狂动物城》创造的票房神话,电影人不应该干着急瞪眼,虚心学习才是成长的源泉,好莱坞专业的制作流程是一部好作品的保障,《疯狂动物城》投资逾越2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相当于一部投资十亿的大电影,花十亿去拍动画片,这要是放置国内公司谁也不干。正是对作品和市场的精确把握与一颗不急功近利的匠心,才是《疯狂动物城》成为神话的根本原因。
⑷ 为什么都说《疯狂动物城》是商业剧作教科书
第一次看疯狂动物城是戏剧教科书的一个完美例子: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幅画面都不会白白浪费,在高效推进情节的过程中,人们会同时思考。尽管他们一直在"计算",但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豆瓣三万人对天空赞不绝口,这不是不合理的。今天,我们搬出好莱坞主流叙事教科书,请大家比较疯狂动物城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各种戏剧教科书一致认为,主流商业故事的叙事有规律可循
:兔子申请警官学校,先是"死",然后作为第一个人愤怒而毕业。我们看到主人公坚持(don’tknowwhentoquit)的性格和节奏,于是兔子上了火车,进入了动物城(半首歌的时间,展示了完整的城市生态)。进入派出所,提及食肉动物的消失(陷阱就位)。4.新数字和关系发展导师、爱人或伴侣在场(若之前尚未出现)动物城:兔子被迫成为一名交警,并遇到了他的未来伴侣福克斯尼克。然后有效地展示了尼克的骗局,介绍了它的身份和性格。5.渴望增长渴望被揭示并为实现目标提供个人情感动力被迫冒险。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并无他意,欢迎评论。
⑸ 疯狂动物城的主要内容
《疯狂动物城》由迪士尼影业出品的3D动画片,由里奇·摩尔、拜恩·霍华德及杰拉德·布什联合执导,金妮弗·古德温、杰森·贝特曼、夏奇拉、艾伦·图代克、伊德瑞斯·艾尔巴、J·K·西蒙斯等加盟配音。
该片讲述了在一个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动物城市,兔子朱迪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动物警察的故事。
剧情介绍:兔子朱迪从小就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惩恶扬善的刑警,凭借着智慧和努力,朱迪成功的从警校中毕业进入了疯狂动物城警察局,殊不知这里是大型肉食类动物的领地,作为第一只,也是唯一的小型食草类动物,朱迪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呢。
近日里,城中接连发生动物失踪案件,就在全部警员都致力于调查案件真相之时,朱迪却被局长发配成为了一名无足轻重的交警。某日,正在执勤的兔子遇见了名为尼克的狐狸,两人不打不相识,之后又误打误撞的接受了寻找失踪的水獭先生的任务。
如果不能在两天之内找到水獭先生,朱迪就必须自愿离开警局。朱迪找到了尼克,两人联手揭露了一个隐藏在疯狂动物城之中的惊天秘密。
(5)疯狂动物城营销策略扩展阅读
《疯狂动物城》角色介绍:
1,朱迪·霍普斯(棉尾兔)
乐观外向甚至有点急性子的活泼主义者。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现代动物都市的第一个兔子警官。警察局的同僚总是瞧不起她,为了证明自己,她从野牛警察局长手中抢到了一个失踪案,凭借过人胆识发现了案件背后的阴谋,然后迫使狐狸尼克与自己踏上了冒险旅程。
2,尼克·王尔德(赤狐)
一只在动物城里以坑蒙拐骗为生的狐狸,儿时受到歧视与偏见伤害,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被朱迪设下圈套,被迫与她合作查案,而卷入意想不到的阴谋。
3,牛局长(非洲水牛)
动物城警察局第一分局局长,脾气暴躁难惹的非洲水牛,很关心这所警局。博戈勉为其难地让朱迪加入警察队伍,似乎一直在阻扰朱迪的警官梦。
⑹ 2、带着问题来看——《疯狂动物城》中角色塑造逼真感的策略有哪些
cg技术精湛,性格塑造立体
⑺ 《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给我们讲述了很多道理,这部剧有何政治内涵
动物世界乌托邦
真实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残酷又清晰。而疯狂动物城当朱迪进入这座疯狂动物城,却用广阔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没有杀戮,每个动物都在这个世界生活。抛去中间部分,在故事的结尾也是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家园。这是理想的家园。
人类是否也期待这这样的生活呢?当然,即使再争强好胜之人,也希望有这样一片净土,心灵有一方栖息宁静之所。古人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然而这样的乌托邦式城市真的存在吗?这仅仅是一种理想境界的城市景象。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政治理想的寄托。
动物的世界——人类世界的缩影
⑻ 疯狂动物城有什么政治隐喻
其实故事暗喻的是现在的美国。
Zootopia(Z市)有太多纽约的影子,像Grand Central的火车站和有“Just Zoo It”的时代广场都是。现实里的纽约,也像Z市一样,是各种族和肤色的大熔炉。而Z市,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都和谐相处,第一眼看去充满了美好。就像它的名字,Utopia,动物乌托邦,似乎为个人奋斗和社会公正,都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从个人奋斗角度看,Z市让实现梦想似乎成为了可能,“One Can Be Anything”,兔子就是抱定了这样的理想来到了Z市。虽然住着只有几平米的小公寓,忍受着糟糕的邻居。但这些都好过在小小的兔子镇里固守她从属的种族和阶级,和父母及260个兄弟姐妹做着一样的种萝卜工作。
现实世界里,在美国有从中西部到东岸纽约打拼的年轻人,在中国有从二三四五线城市到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和兔子到Z市打拼别无二致。
从社会公正角度看,Z市似乎也充分保证了各种族的平等和机会。Z市的火车上有给各个种族开设的大小不一的门;Z市的售卖店会满足各种动物,从仓鼠到长颈鹿的需求;Z市既有给大型动物的建筑设施,也有给啮齿类动物的专属小型城市。动物们虽然匆忙,但是好像都在Z市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天然的对立也似乎完全消解了,共同在Z市幸福而和谐的生活着。
真是这样和谐吗?然而事实很残酷。
Z市的自由平等没有看上那么美
Z市的自由平等让我想起美国人爱用的一个词,叫Diversity“多样性”。
意思是,各个阶层里都能看到各种族群和肤色。怎么做到呢?从立法层面来保证Minority“少数族群”也能在社会里获得各种机会,这就叫平权运动,是经历了多年种族隔离后的美国当今特色。
美国人的设想是好的,纠正种族隔离的历史错误是“因”,平权运动是“方法”,多样性和平等是“果”。
但实际上,真正的“果”叫Stereotype“成见”。
表面的平等和多样性背后隐藏着不同种群对彼此的成见,这就是Z市的现实。
因为有“多样性”,兔子有机会跨越种族性和阶级性,当上本不属于小型动物的警察;但因为“成见”,却只能干着最无足轻重的贴罚单工作;狐狸无论多努力改变”成见“,依旧被贴上狡猾的标签;因为有“多样性”,Z市给各种动物提供服务设施,但因为种群间的“成见”,服务设施又是选择性开放的,因此哪怕狐狸的愿望只是简单到在大象冰淇淋店买个冰淇淋,也是难上加难。
这和现实生活中美国何其像。在职场上有“多样性”,因此确实可以看到不同种族和肤色的同事;但因为“成见”,不同种族往往发展出各自的圈子。在生活中,因为“多样性”,纽约大都市生活着几百个民族几十种语言;但因为“成见”,各种族跨地而居,白人区黑人区拉美区只隔着一条马路却互不来往。这就是现实。
探究“多样性”以及“成见”形成的历史原因,当然有美国多年的种族隔离政策;也有实施了多年但并不算成功的种族融合尝试;更有为了促进种族融合,而延续了多年的种族平权运动。
表面上的多样性和实质上的成见,最终导致了"Discrimination"歧视。没错,到今天为止,美国还深藏着的种族主义种子
为什么这么说,难道平权运动完全没用吗?
不,平权运动不仅有用,有时甚至会矫枉过正。如果你是少数种族,甚至会获得一种虚幻的幸福感。譬如,大学招生为了保证政治正确的”多样性“,会录取成绩更差的黑人学生,而不是成绩更优的白人或亚裔。我认识一个亚裔女生,硕士毕业后,在大公司任职,因为要保证”多样性“,尽管资历不够,但每次校招都会进入委员会担任要职。
但这样牺牲某些族群的利益,换来的给另一些族群的“多样性”,实质上构成了另一种“歧视”,使得种族间的成见和疤痕更深。
在片中,Z市为了“多样性”,确实给了“少数族群”各种机会。警局可以录取属于少数族群的小型动物入警局,但是,其他警员都不待见她;绵羊作为少数族群也能进入市政府,为食肉动物市长担任助理,但市长只把最不重要的工作交给她。
歧视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兔子该做农民,不能做警察,警察就该是大型动物。
兔子即使当了警察,也不该被信任。
狐狸在草食动物组成的童子军被欺凌了也不奇怪。
绵羊副市长在食肉动物主导的市政府中无足轻重也很正常。
类似的歧视,也成为美国的现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华人数学就应该好,体育就是不行。
黑人犯罪率更高。
犹太人太精明。
所有人都知道歧视的存在,但所有人都进入了集体无意识状态,成为王小波口中“沉默的大多数”。
NBA快船队前老板无意之中,泄漏了对黑人的歧视,毫不意外的激起轩然大波。
好在Z市没有这么口无遮拦的角色。
但就是这么表面精致,内里波澜的Z市,偏偏发生了兽化这么一件事,像平地里一声惊雷,把多样性和平等的外衣剥掉,露出深藏而不堪的成见和歧视。
即使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安然相处百年,很多食草动物还是认为食肉动物摆脱不了肉食的天性。正如快船队老板,在黑人已融入主流文化百年百年之后,依然认为他们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劣根性。
退一万步说,不发生兽化,歧视就不存在吗?
不。
兔子上班第一天,父母给其佩戴的防狐狸喷剂,就是最好的隐喻,隐喻对少数种族的恐惧和歧视,对非我族类的恐惧和歧视。兽化,只是充当试金石,把恐惧和歧视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有趣的是,现实世界里的美国也出现了“兽化”,就是去年发生的Ferguson案。
图为民众抗议Ferguson案
只是简单的白人警察射杀黑人疑犯,却牵动美国人心中最敏感的神经,引发全美大规模抗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少数种族依然能感受到成见和歧视,因而产生深深的不安,才会怀疑白人警察射杀疑犯的原因仅仅因为疑犯是黑人。
这种成见和歧视,来源於集体记忆的深处。
在那里,是第一批留着辫子连语言都不通的中国移民,是跨越德州北上进行各种非法勾当和贩毒的墨西哥移民,是二战时珍珠港事件后以国家安全之名被无辜关押的日本移民。
问题来了。
如果你是纯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美国就不用担心遇到歧视了?
不。
只要存在成见Stereotype,无论你身属多数还是少数,都摆脱不了被歧视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在不同的场景,少数族群和多数族群可能互换。
在Z市的警察局,大型动物是多数,兔子是少数,兔子被歧视;在童子军里,草食动物是多数,狐狸是少数,狐狸被歧视;在市政府管理层里,绵羊是少数,肉食动物是多数,绵羊被歧视;而换到全市范围内,肉食动物又成了少数,被歧视。
再来看看现在的美国。黑人在NBA赛场是多数,亚裔是少数,被歧视;亚裔在硅谷是多数,黑人是少数,被歧视;白人在政界是多数,其他各种族裔是少数,被歧视。
所以你看,成见就像无间地狱,只要存在Stereotpye,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无论是哪个种族哪种肤色,都摆脱不了歧视和被歧视的命运。
那么,解决成见、歧视和种族问题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良方?
没有。
时间才是种族问题唯一的解药
平权只能实现表面的效果。在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在公开场合,你或许看不到听不到这些成见。但兔子该种萝卜,狐狸就是骗子,华人体育就是差,黒人犯罪率更高,这些该死的Stereotype只要存在,尽管无声无形,也会像心魔一样阴魂不散。
唯有时间,能根除心魔。
随着时间向前,各种族有更多机会到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域,得到”不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就有了排除成见的契机,林书豪,骆家辉,奥巴马都是最好的例子。依靠着这些个人的努力,整体根除种族歧视才成为了可能。
片中最终成为好警察的兔子,正是依靠个人努力,完成了一次成见和歧视的破除。
Z市的未来,也因兔子和狐狸摆脱标签的奋斗,以及两者代表着两个种族的友谊和融合,变得更光明了一点。
回顾迪斯尼近期的作品,冰雪奇缘关注的是个人身份认同,头脑特攻队关注个人内心认同,皆属佳作。到疯狂动物城,关注层面明显上升了一层,多了社会层面的思考。从题材方面,完美融合了幽默,探案,悬疑各种元素,除了传统的美国式个人奋斗,还少见的加入了对种族问题思考,并维持极高的可看性。我对本片的评价是「推荐」。
⑼ 疯狂动物城用到了哪些翻译策略基于目的论下
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的主人公是一只从小就立志成为警察的兔子朱迪,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警校毕业后来到动物城,因不甘被其他动物小看,主动接过困扰警察局很久的食肉动物失踪案。后来她阴差阳错和一只狐狸尼克成为搭档,经历各种曲折冒险找到真相,最终成为出色的警察。我们注意到,影片中的字幕并不全是直译,而是采取了多元化的翻译策略。
语序的变更
例1:
原文:I am proud to announce that my mam-mal inclusion initiative has proced his first police academy graate.
译文:我很荣幸地宣布,哺乳动物选拔行动的第一批警校学员已经毕业了。
这句话是市长对警校学员的毕业贺词,直译应为“我很荣幸地宣布,哺乳动物选拔行动已经产生了他的第一批警校毕业生”,是以“哺乳动物选拔行动”作为主语。而字幕翻译中却以“警校学员”作为主语。这是因为英文重物称,中文重人称,而译者注意到这样的语言维度的转换,顺应了汉语的使用习惯。
例2:
原文:I’d just like to say I’m sorry for the way I behaved in my youth.
译文:小时候我不懂事,我想向你道歉。
剧中,狐狸吉迪恩意识到自己幼时对朱迪的伤害的错误并向她道歉。原文中吉迪恩先致歉,之后再阐述原因,而译文中调换了其中的顺序。因为汉语重意合,构建语句时遵循因果先后律,先因后果。
俗语化
例3:
原文:We cannot keep it a secret.
四字词的使用
例4:
原文:Y ou see, th at’s t he b e auty o f complacency, Jude.
译文:这就是知足常乐,朱迪。
剧中,朱迪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她的父母为此感到担心,便举各种例子来说服朱迪放弃梦想。这句话直译为“满足的美好”显然是不通顺的,译者将此翻译为简洁易懂的四字词语,明确地表达了朱迪父母的意图。
例5:
原文:Yeah, that Gideon Grey doesn’t know what he’s talking about!
译文:吉迪恩·格雷真是胡说八道。
吉迪恩嘲讽朱迪的见义勇为并抓伤了她,被朱迪帮助的伙伴前来安慰她。这句话若直译为“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则无法明确地表达出朋友对吉迪恩做法的气愤。译者翻译为“胡说八道”,则更好地传递出了大家内心的不满与愤怒。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