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尔案例分析
1简述海尔配送作业流程?
海尔建立了2个现代智能化的国际化中心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以用户的定单信息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的实施,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实现JIT按单配送模式,彻底消除资源浪费。海尔的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定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古代商人有句话叫“货不停留利自生”,海尔物流就是通过“零停留”的物流运转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和库存。两个物流中心在硬件上成功的集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穿梭车、堆垛机、LGV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激光导引、无线扫描、语言监控等技术,使其呈现“两高两零”的特点:高速、高效、零库存、零流动资金贷款。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加快了物品流动速度,目前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海尔物流整合以来,仓库面积减少90%,库存资金减少77%,不但节约了物流费用,而且也大大节约了社会流动资金。
2简述海尔配送成本构成有哪些?
海尔物流的配送是集货、分拣、配载、包装、组配及加工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它包括:流通加工费用, 配装费用, 分拣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 车辆费用等费用
3海尔如何降低配送成本?
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替代库存水平。在进行ABC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成品将实施配送需求计划(DRP),并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企业内外部物资的统一配送战略,仓储配送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
集团将对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运输事业部,统一协调控制运输业务。
海尔物流改革,依托基础资源,邀请专业物流公司协助确定企业物流系统设计方案,成立专家物流委员会,借力发展。
B. 85年海尔砸冰箱事件营销要抓住哪些要点
一直被大肆宣传的还说被哈佛引为案例教学当时有冰箱的人没那么多一台冰箱也很值钱因为质检不过关张当着全体工人的面砸掉冰箱意思质量就是生命
C. 企业诚信的案例,类似于青岛海尔董事长砸冰箱,急!!!
给你一个格力的案例
1995年,格力董事长朱江洪到意大利考察,遇到一个客户抱怨格力空调噪音大,要退机。打开一看,原来是空调外壳里的一块小海绵没有贴好。这个由于工人操作不严谨而引发的质量事件,让朱江洪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尽管当时空调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他还是下令开始整顿质量。也正是这一块小海绵带来的“奇耻大辱”,使格力人萌发了“狠抓质量,打造精品”的念头。自此,格力人开始像修炼生命一样修炼质量。
尽管已隆冬时分,但在珠海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呈现的却是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场面。记者看到,每个工作台上都贴有醒目的《总裁十四条禁令》。企业抓质量不稀奇,但由公司总裁针对质量下禁令记者却是第一次看到。
“保证空调质量关键是要控制住几个重要环节,格力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制定出苛刻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在这道‘高压线’面前不容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公司副总裁黄辉告诉记者。
为了控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格力建立了行业独一无二的零部件筛选分厂,这个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质量“过滤”,连最小的电容都不漏过。为此,格力还成立了“质量宪兵队”,由公司董事长朱江洪亲自担任宪兵队队长,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朱江洪要求质控部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用大锤砸烂,他把一柄大锤挂在质控部门口,以示警醒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要让消费者觉得买格力的产品就是买放心、买舒心。交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心的产品,我们绝不能把消费者当实验品!”这是经常挂在朱江洪嘴边的一句话。
1999年开始,格力投入百万元巨奖推行“零缺陷”工程,不久率先引进“六西格码管理法”。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美国一家企业订购了4万台的格力空调,结果发现有问题的只有4台,也就是万分之一的维修率!凭着坚实的质量保证,格力还在空调行业破天荒提出“整机六年免费包修”,这令许多空调品牌惊叹莫及,也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小故事2:关键技术决不能靠别人施舍
无核心技术,就如人缺了脊梁挺不起胸
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到日本考察,看到日本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朱江洪提出,只要日方愿意提供变频多联空调技术,格力愿意在合作方式、市场资源分配等方面满足日方的要求,恳请与日本企业合作。尽管日本企业口头表示“以后再说”,但实际等来的却是“连散件也不卖”的无情回绝。
5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先后有3家日本企业来到格力考察,并恳请并购合作,与5年前不同,这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朱江洪。
空调发展的百年历史,一直都是由美、日两国垄断着大部分核心技术。朱江洪认为,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别人施舍。从日本考察回国后,朱江洪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了向变频多联技术的艰苦攻关。一年之后,格力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一拖多空调机组。
这是去年发生在重庆的事。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44.5摄氏度、5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奇高的室外温度,导致许多品牌的空调尽管达到国家标准却仍然纷纷“罢工”。但是,曾获得“沙漠空调”美誉的格力空调依然正常运转,为重庆人民送去一片清凉,而这多亏了格力远远高出国家标准的技术保证。
“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朱江洪说,“格力要做的绝不是复制品,而是‘格力创造’的世界名牌。”
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都超过销售收入的3%,成为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目前,格力电器共有包括国外专家在内的研发人员12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的研发人员高达90%,格力电器还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科研环境,设立了科技进步奖,重奖科技功臣,单项奖奖金最高达到100万元。
为跟踪世界空调业的尖端技术,格力电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拥有热平衡、噪声、可靠性等220多个专业实验室,无论数量、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还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制冷技术研究院,目前已申请国内外专利技术1000多项,空调品种规格之多、种类之齐居全球之首。
小故事3:“铿锵玫瑰”叫板家电销售巨头
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融进创新精神,就会越走越好
家电行业盛行一种“渠道为王”的说法。许多家电企业甚至成为连锁渠道和大卖场的附庸。然而,2004年4月,格力叫板家电销售巨头,撤出自己的产品,发展自己的专卖店。当时,行业普遍认为格力“吃了豹子胆了”、“必死无疑”。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格力不但没死,相反“活得更好”,销售额保持了30%以上的强劲增速!如今,格力专卖店达到3000多家,成为格力电器攻城略地的重要力量。而带头叫板家电销售巨头、创新营销模式的就是被誉为家电业“铿锵玫瑰”的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
“我从来不认为一些连锁巨头是什么家电大鳄。大鳄是要吃人的,是不能与他人共生存的,这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流通企业应当履行其在流通领域的责任,更好地体现迎接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者终端的服务功能。疯狂地促销只能让厂家陷入‘价格战’,而厂家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敷衍消费者。格力从不参与‘价格战’,却从当初2万台的年销量发展到2006年1300万台的销量、230亿元的销售额。这就证明,企业只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融入创新精神,就会越走越好。”董明珠说。
董明珠对责任有着深刻的领悟。因为办事扎实、坚毅执著,对手们形容她,“走过的路,连草都长不出来”。
针对空调季节性非常强的特点,董明珠首创了“淡季贴息返利”的模式,平衡了淡旺季的产销。此后,她又创新地提出了“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统一渠道、统一网络、统一市场,保护广大二三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营销上的屡屡创新,赢得了消费者和经销商,格力空调的销售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
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与其他企业重用“空降兵”不同的是,格力电器注重自己培养干部梯队,并创造了一种任人唯贤的选拔、培养与激励机制。
对待普通员工,不仅提供大量的晋升机会,还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张树源,格力筛选分厂的一个普通班长,由于发明了氟回收机,被公司命名为“张树源氟回收机”并受到重奖,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曹祥云,一名普通的叉车工,凭借自己娴熟的叉车技艺,在全国叉车比赛中获得冠军……
2006年9月,格力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的称号,这是中国空调企业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对此,格力人很清醒。朱江洪对员工们说:如果不能评上世界名牌,压力是一阵子的;如果评上了世界名牌,压力是一辈子的,格力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D. 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是怎么做出来的
大部分都是专业的营销机构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是全盘操刀。各种方式的营销服务,戈壁传媒都可以为你提供。
E. 关于海尔的服务营销案例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
F. 结合海尔的案例,阐述营销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提出海尔实施电子商务靠"一名两网"的优势:"名"是名牌,品牌的知名度和顾客的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遍布全球的销售,配送,服务网络以及与银行之间的支付网络,是解决电子商务的两个难题答案.
我们不相信在没有任何基础情况下搞电子商务会取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的重组,没有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的应用,没有企业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做为基础,电子商务平台无异于空中楼阁.
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网络化服务和网络化采购,并且依靠海尔品牌影响力和已有的市场配送、服务网络,为向电子商务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绝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管理机制上把“金字塔”扳倒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的流程,企业的主要目标由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每个人要由过去的“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海尔集团还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流的推进本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资金流转顺畅。
海尔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系统,在全国大城市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营销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订货的区域有限制而海尔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配送的原因。
四、海尔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率先推出电子商务业务平台。我们不是为了概念和题材的炒作,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为此海尔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持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
目前,在集团内部有内部网、有ERP的后台支持体系。我们现在有7个工业园区,各地还有工贸公司和工厂,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没有内部网络的支持是不可以想象的.各种信息系统(比如物料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电话中心,C3P系统等等)的应用也日益深入.海尔以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因特网(外部网,海尔从96年底起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窗口,搭建起了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
当然,进行电子商务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不仅要有各方面的基础准备,还要让经销商和消费者接受,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们为经销商、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进行了循序渐进式的培训,而且在平台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如何为应用者提供方便和帮助,就连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我们也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业务伙伴和我们一同发展和成长。
五、展望
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公用的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也将销售其他各类的产品;不仅可以为海尔的自身的采购需求服务,也将为第三方采购和配送服务。
我们将保持和强化两个优势:
六、以“一名两网”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INTERNET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要利用信息进行发展。通过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度是海尔最大的财富。目前在海尔的网站上,除了推出产品的在线订购销售功能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面对用户的四大模块: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导购,新产品在线预定,用户设计建议。这些模块为用户提供了独到的信息服务,并使网站真正成为海尔与用户保持零距离的平台。
七、利用网络放大海尔的优势,减低成本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尔将利用系统,进一步优化分供方。如果上网,就可以加快这种优化的速度。一个小螺丝钉到底世界上谁生产最好?一上网马上就会知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降低,关键是找到了最好的分供方。正是这种交流,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两个国际工业园,引进了国际上最好的分供方到青岛建厂,为海尔配套。
海尔电子商务系统还处在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海尔的“一名两网”的优势,通过网络连接用户,大力推进CRM系统的建立,以具有充分个性化的产品和特色服务拢住原有、新、潜在的用户,以及供应商,采购商,提供完善的服务。在新经济时代保持和发扬企业的优势,更加快海尔的创新机制,缩短进入的国际化进程。1995年,我们的销售额是世界五百强入围标准的1/18,1996年是1/12,1997是1/6,1998年是1/4,去年海尔32亿美元的销售额已是入围标准的1/3,今年希望是1/2。原来,我们是希望在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现在看来,要提前了。
电子商务是海尔前进的加速器。
G. 海尔营销案例分析题
“海尔复”防制电墙热水器安全营销案
http://www.chinaadren.com/html/file/2007-11-6/.html
H. 从本案例可以窥视到的海尔营销哲学内涵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挖掘商机,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