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奥运会营销活动

奥运会营销活动

发布时间:2021-07-17 13:52:13

『壹』 求奥运主题的营销策划方案

世界最大的啤酒瓶盖“奥运五环”拼图
青岛啤酒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策划案
【活动主题】
黄石迎奥运 共创吉尼斯
【活动时间】
2008年8月2日
【活动地点】
团城山人民广场或黄石市体育馆
【活动概述】
2008,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与北京共振。为了表达了253万黄石人民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祝福之情,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5天,用“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的青岛啤酒瓶盖,拼出奥运五环图案,啤酒瓶盖总量在10万个以上,同时在“奥运五环”图案下方,用瓶盖拼出“黄石人民预祝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字样。这一时刻将把“青岛啤酒”和“黄石”的名字一起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史册。
这是一场集娱乐和挑战为一体的大型市场公关营销活动,这更是一场张扬“青啤”实力、彰显黄石民众团结与活力,众志成城迎奥运的一项新的挑战。这一活动将“青岛啤酒”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黄石经济文化的内涵,以黄石人自己的方式参与奥运,并以奥运精神激励黄石人开拓进取,建设美好家园。
届时活动将邀请省市领导、世界冠军、行业精英、高校学生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一起来参加这次活动,共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活动办法】
一、活动准备阶段:(2008年元月1日-2月29日)
1、与啤酒瓶盖生产厂家联系,特制“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的青岛啤酒瓶盖;
2、设计出“奥运五环”拼图的图案尺寸,并计算出活动中各色啤酒瓶盖所需的数量;
3、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活动方案,争取更多的政府部门参与主办本次活动;
4、研究和制定本次“青岛啤酒”大型营销活动的销售政策,比如:几个啤酒瓶盖换一瓶青岛啤酒;酒店和居民小区的啤酒盖兑换政策等。
二、活动组织阶段:(2008年3月1日-7月19日)
1、在市区各大酒店和大型居民小区设立“青岛啤酒”瓶盖收集箱,两至三周对啤酒瓶盖进行一次分色整理、集中收集和数量统计;
2、召集百名活动志愿者,并给参与挑战的每一位挑战者颁发挑战证书和赠送文化衫;
3、活动场地的定址。
三、活动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日-8月2日)
1、活动所需的“青岛啤酒”瓶盖集中收集和分色统计整理;
2、参与挑战活动的志愿者进行培训;
3、活动场地的布置以及安全保卫工作等;
4、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申报。
【活动卖点】
策划一:青岛啤酒五色瓶盖特制包装隆重上市暨“黄石迎奥运,共创吉尼斯”活动启动仪式
卖点1:向媒体展示“奥运五环”色彩的啤酒瓶盖,并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五色瓶盖特制包装青岛啤酒摆出一个“奥运五环”创意示意图;
卖点2:黄石市委领导带头开启并捐献首个活动啤酒瓶盖。
策划二:黄石名人捐献啤酒瓶盖
卖点1:世界冠军程菲捐献;
卖点2:黄石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或百位企业家或黄石百位文化名人捐献;
卖点3:黄石百家企业员工捐献。
策划三:捐献啤酒瓶盖龙虎榜和奥运幸运星抽奖
卖点1:每两周在商业中心举办一次瓶盖现场征集活动,现场兑奖,前50名捐献者在媒体公布和奖励;捐献瓶盖成绩可以累计,累计数量最高者给予重奖;
卖点2:每捐献10个瓶盖可获得摇奖券一张,通过电脑摇奖,抽取“奥运幸运星抽奖”2008名。
注:奖励为青岛啤酒和奥运会纪念品
策划四:百名活动志愿者大征集
卖点1:征集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同月同日出生之人。最少征集29名,年龄29岁,出生日期为8月8日出生的青年男女;
卖点2: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者报名条件之一:捐献五色瓶盖各两枚以上,方获得申请表格。
策划五:吉尼斯世界纪录高调收官
卖点1:五位重要领导人各持一枚不同颜色的瓶盖,在最后一刻填满“奥运五环”拼图;
卖点2:五色瓶盖停止生产,收藏价值提升;
卖点3:“奥运五环”拼图展览一周,供市民拍摄纪念,门票收入全部捐献希望工程。
【活动宣传
一、以《东楚晚报》和《黄石日报》为主要宣传阵地,同时整合电视、广播、户外、网络等多种传播途径,并通过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互联全国,引起省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
二、通过不断的活动新闻炒作,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三、活动广告宣传费用约x万左右,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费用5万。
【活动特色】
一、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创造黄石首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主题,能激发广大黄石市民的参与热情,以及市民对“青岛啤酒”的钟爱;
二、通过活动推广,尤其是与广大消费者的互动,极大推动“青岛啤酒”的销售;
三、本活动依托《东楚晚报》和《黄石日报》等主流媒体,具有超强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能极大地树立“青岛啤酒”品牌形象。

『贰』 耐克在奥运年有哪些重大的营销活动(比如它赞助了刘翔)谢谢,急

耐克营销策略的成功,在于其手中的明星牌和大众牌。从营销上看,以明星做广告至少有三种收效:增加销售额、提高知名度、改善形象。早在1984年,耐克就投资100万美元来推广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乔丹。1987年,乔丹在NBA联赛中以一个漂亮的飞身扣球赢得了该队进军决赛的资格。于是,电视广告中出现了这段清晰的慢动作片子:他左躲右闪、起步飞身、空中灌篮,此瞬间满场的闪光灯如星星闪烁,乔丹足上的耐克鞋犹如火箭助推器般划出优美的弧形轨迹。从那天起,这种运动鞋成为市场宠儿,是美国人就得拥有这种运动鞋。飞人乔丹鞋(Air Jordan)更震动了运动鞋行业,该牌子推出当年就卖了1.3亿美元。到1990年,乔丹牌运动服和运动鞋为耐克每年获得约2亿美元收入,而销售总额达26亿美元。而鞋类市场分析家更认为,乔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他的影响和价值所带来巨大商业收益,当为直接销售额的两倍。
客观地说,这些效益在时间上和影响力上都不能归结于耐克网站,它是传统广告媒体的功效所至。但在大众层面上,网站的营销效果将与日俱增。通过该网上建立的一对一营销模式,耐克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的竞争力将极大增强。它将以不同的规则、更灵活便捷的方式在不同层面上控制整个行业,以明星化、个性化、交互化服务培养各国、各年龄层段客户对耐克品牌的忠诚度,以保持并扩大其拥有的广大顾客群。

NIKE没有赞助08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的赞助计划由三级架构组成:一级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二级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三级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供应商”。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有:中国银行、中国网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大众汽车(中国)、阿迪达斯、强生、国航、人保财险和国家电网

『叁』 奥运促销活动广告语(活动主题)

绿色奥运,健康先行!

——迎奥运,绿色水果大促销

『肆』 如何营销“后奥运经济”

从几家奥运赞助商及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营销”不难看出,面对奥运,企业的奥运前营销还是做得很到位,然而,成功的营销需要“善始善终”,营销没有终点,尤其是后奥运时代,对于酒类企业来讲,如何做好后奥运营销,如何整合自己在奥运期间提升起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后奥运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可口可乐全球奥运总监彼得·富兰克林曾说:“奥运赞助权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企业的优势,只有通过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推广,赞助权的效力才能发挥出来。”赞助奥运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其目的是利用奥运背景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来提升品牌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奥运赞助商并非一定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要真正获得长期优势并不容易。奥运会即将开幕,随着赞助商对营销投入的增加,非奥运赞助商对营销的冲击也在加强。

奥运过后,及时的营销跟进将成为奥运营销成败的关键。著名营销策划人李光斗认为:“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针对奥运主题的营销竞争势必经达到白热化,作为白酒企业如何从中脱颖而出,首先应认清自己参与竞争的目的与自身所具有的现实条件,适时适势做好周密而完整的奥运营销规划。”

中国有大大小小上万家白酒企业,在进行奥运营销时,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营销。任何企业或品牌,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对白酒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无论是区域性的强势品牌、或是地方性的小品牌,在进行奥运营销过程中,一定要将有限的市场资源聚焦到重点的区域市场或某一项营销活动上来,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分散利用而导致效果的不理想,同时又能大大节约市场资源、提高营销效益。而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全国性白酒品牌如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则可以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奥运营销,这类企业或品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企业实力都具备了这一条件。全方位的立体式参与手段既可稳固、扩大品牌现有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渗透到其他的非主打市场。当然,对于一些正在成长为全国性品牌的企业如郎酒、洋河酒业则可利用“插位”营销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奥运营销,以使品牌的影响力与产品的销量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提升。

李光斗说:“奥运会的营销是一个持续渐变的过程,它不仅是相对奥运前,奥运后的营销同样重要,由于奥运会结束后,奥运的余热仍会发挥着一定影响,与奥运相关的报道仍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这些对于白酒企业来说仍然是大好机会。此时的白酒企业则应审时度势,进行有差异性的各种营销活动,如进行相关奥运节目或栏目的冠名,与媒体合作开辟新的栏目,以此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与关注度;刊登报纸、杂志广告为奥运冠军祝贺,以引起受众的兴趣与关注。”

“同时,还可为当地奥运冠军举行庆功酒会,并借机邀请当地政府机关领导与会,这不仅可在当地制造新闻效应,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政府间的公关,可谓一举两得。”总体而言,奥运营销是一个持续、系统、整体的营销过程与策略。“后奥运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在这次竞争中成为焦点,则需要各个白酒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市场现状、营销目标等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利弊权衡后而采取适合自己的奥运营销方式。

『伍』 奥运营销的现代奥运会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有私人和公司的赞助,第一届的资金来源有:会员费、门票、顾拜旦(d eCoubertin)和其他捐助者捐助, 其中George 给予了很大的资助,他认为奥运会的复活有助于提升希腊在海外的形象。柯达公司从第一届就开始赞助奥运会。IOC 的知识产权收入从该届就有,本届奥运会共发行12张纪念邮票,虽然数量很少,但是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是现代奥运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销在第二、三届奥运会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为了配合当时的巴黎和伦敦世博会,奥运会会期延长到5个月左右,与世博会同时举办和过长的会期削弱了奥运会本身的影响。1908年的奥运会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缩短了会期,但营销工作也没有很大起色。
正式规范的赞助开始于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瑞典公司买断了奥运会的独家摄影和纪念物发售权。
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商业广告(户外)开始盛行,负面影响也很大。1924年巴黎奥运会室内广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因为IOC从此禁止比赛场地内广告。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第一届严格意义上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的奥运会,并且首次出现盈利。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由于纳粹的影响而成为一届争议最大的奥运会,但是从营销的角度看本届奥运会首次出现电视转播,虽然当时是免费的,并且观众也仅限于柏林的很少市民,但电视转播权已经是现代奥运会举办资金的最大来源。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组委会说服英国广播公司(BBC) 花费3千美元取得电视转播权,这是首开收费电视转播权的先例。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国际营销方案,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赞助了资金和实物,包括运动员食品和获胜运动员的鲜花。同时,首次发行奥运会纪念币,其发行收入占1972 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收入的52.8%。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IOC 开创了特许授权,Olympia商标授予一家烟草公司,取得了第一笔100万美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Seiko-Epson公司将其全新的石英技术用于比赛计时。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开始使用彩电直播,电视转播收入大增。IOC 开始考虑在1972年奥运会与东道国、国际体育联合会 (ISF) 、东道国组委会 (NOC)分成,1972年慕尼黑运动会开始由专业代理机构来开展营销,到1976 年蒙特利尔运动会有 628 家赞助商提供了七百万美元。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是营销最不成功的一次。由于苏联禁止商业广告,此次奥运会没有一家本国赞助商,只有少数几家国际品牌赞助。
总的来说,1980年以前的奥运营销还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完善的整体营销方案,加上举办的巨大开支,政府需要大量投资,举办奥运会带来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导致各国申办热情不高,现代奥运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由于举办奥运会的开支不断上升和莫斯科、蒙特利尔奥运会巨额亏损,萨马兰奇在1980年当选为新主席后,开始强调营销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性。IOC开始制定完整、透明的奥运营销方案,制定了一系列营销政策使得IOC和东道国都有利可图,同时使奥运会摆脱了困境,成为各国争办的赛事。
1983年成立了新资金来源委员会,后更名为国际奥委会营销委员会,全面负责奥运会的营销,受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领导,在其下设立了协调委员会,负责实施营销委员会制定的营销原则和方案。奥运会营销的目标是保证奥运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增强IOC的独立性。奥运会营销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特许赞助商计划、电视广播权、特许授权和门票收入。
TOP 计划实施使IOC 与其合作伙伴开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 (1985)。这一计划直到今天未做根本性改变,使IOC 和其忠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共同享有奥运会带来的收益。国际奥委会首次对赞助商分类管理:分为官方赞助商、官方供应商和特许授权商,不同层次的赞助商给予不同层次的企业参与奥运会的赞助提供了可能,同时使赞助收入大幅度增长。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将赞助商严格限制在30家以内,只选择一流的超级企业,每种类型保留一家;赞助额最低线为400万美元,赞助商获得了在某类商品上对奥运会无形资产的独家使用权,结果,大大激化了同类公司之间的竞争。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出资1260万美元,压过了百事可乐公司。日本的富士胶卷公司出资700万美元,取代了柯达公司,成为奥运会专用胶卷,一举打入美国市场。
电视直播使奥运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盛事,1984年的电视转播覆盖156个国家超过25亿观众,目前电视转播权收入成为IOC营销最大的收入来源。在电视转播权的出售中,尤伯罗斯采用了招标的办法。此前电视转播权收入最高的首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不过1.01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因为前苏联等一批国家抵制,原先估计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很难超过莫斯科奥运会。但投标中,仅在美国就卖出了2.25亿美元的天价,加上其他地区,总进账飙升到2.87亿美元。
特许授权使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得到广泛的商业运用,在1984年奥运会上出售有奥运会标志的商品给组委会带来2.15 亿美元的收入。
随着奥运会吸引力的与日俱增,各国争相举办。新的营销手段不断涌现,奥运会营销面临的是如何避免过分的商业化,尤其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过度商业化受到广泛的批评,保证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的纯洁性的同时,还要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来举办奥运会,是各国组织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陆』 伊利在2008年奥运会中的营销策略是

8月24日,随着奥运圣火在鸟巢上方缓缓熄灭,被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誉为“无以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胜利落下帷幕。热闹之后,中国迎来的是北京奥组委的总结大会,是各色排行榜的抢鲜出炉,以及各大奥运企业们 的营销 盘点。 据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共有赞助企业63家。这些凭借品质与信誉得以牵手奥运的企业,在长达三年的奥运之旅中纷纷花费巨资,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中国式奥运秀”。而伊利集团在奥运闭幕式结束后争取到的第一个15秒广告,则因激动人心的“有我中国强”口号,成为了08奥运企业营销大作的收官之笔。 据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口碑研究所公布的《奥运品牌网络口碑趋势报告》显示,在此次奥运会赞助商中,活动表现位列前10名的品牌,民族品牌占了6个。其中,伊利集团以其全方位的品牌推广手段与多渠道的奥运营销活动,成为了表现最出类拔萃的奥运赞助商之一。 据悉,作为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伊利集团的奥运攻势自05年牵手奥运之后,即以渐进且集中之势多方出击。选择体育明星代言,强化品牌与奥运的深度关联是伊利集团奥运营销的第一步。而对于明星的选择,则是伊利合理分析后的结果。在通过消费者调研报告,以及对现有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分析、排序之后,伊利最终筛选出了刘翔、郭晶晶、易建联、乒乓球运动队、羽毛球运动队、花样游泳运动队等代言人和代言团队。事实证明,本次奥运会上,无论是独得两金续写跳水女皇神话的郭晶晶,还是蛰伏多年一鸣惊人的马琳,都在第一时间成为了媒体聚光灯前的宠儿,而他们的签约企业伊利也借着产品助力奥运冠军的东风成为了最受瞩目的奥运企业之一。 如果说,伊利对代言人的选择为其奥运营销的成功布下了重要一局,那么其通过广告支持所赢得的回报则更是无可估量。 伊利在 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购得的累计60秒钟的广告“第一位置”,成为了奥运会开幕式上,除了点火仪式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民族符号之一。无论是在人们对奥运会开幕式屏息翘首的那一瞬期待中,还是在开幕式结束后观众难以自己的激情里,伊利“有我中国强”的话语符号和背后所代表着的民族精神,都随着广告的展示,不仅被13亿中国人牢牢记忆,更被全世界逾1/3的人口了解和欣赏。 而让 伊利在 喧嚣热闹的奥运营销大战中脱颖而出的,却不仅仅是广告与代言人的选择。始终致力于宣传奥运、支持奥运和服务奥运,走出了一条踏实却略显低调的奥运公益之路,才是伊利最终获胜的根本法宝。 2007年4月9日,“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大型奥运主题活动在全国展开,一场“全民奥运”的热潮从此而始。2007年11月15日,伊利集团推出了“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大型网络公益签名活动,成为网民助威奥运的主战场之一。与此同时,作为 “为梦想创造可能”品牌主张的实战演绎,伊利集团 “健康中国”计划则先后推出了“5.25健康中国公益日”、“阳光社区公益梦想”、“500福娃迎奥运,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阳光心灵关爱计划”等系列奥运公益活动。作为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中国奥运健儿每夺得一块金牌,伊利就将向“健康中国”计划注入20万元资金,为推动社区、青少年、环境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持续发力,用公益的火种点亮“健康中国人、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望。目前,随着中国奥运军团51块金牌的入账,伊利集团1020万的公益资金也已随之启动。 据了解,奥运为伊利带来的拉动早已成效卓著。“牵手奥运,伊利的品牌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说。签约奥运以来,伊利的品牌价值已从136.12亿元飙升到201.35亿元。而据8月30日的伊利中报数据显示,伊利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激增23.06%,两倍于行业增长。种种数据都已说明,伊利无疑成为了奥运大餐中笑到最后的企业之一。

『柒』 通过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你觉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应该如何将奥运会与营销策划结合

你这个是哪个营销课程的作业吧 你告诉你的导师或者老师 2020年东京奥运会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开展呢

『捌』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的方案

赞助与冠名是奥运营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运用得最多,投资巨大的方法,一般都为大品牌、大企业所用。比如Visa公司就把赞助视为整合营销沟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虽然投资巨大,但回报甚丰。 它赞助过的活动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外,就连美国十项全能队、NBA梦之队、美国体操联合会等等都不放过,由此可以看出赞助给企业与产品带来的好处。
奥运营销
当然,公司赞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接受方提供资助以外,更多的是能从赛事本身得到更多的宣传,而这种宣传效果要远比普通电视广告要好得多。一个人在激动不已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与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商家为了要实现这一特定的商业目标,才肯投入巨资。
很多跨国公司也都愿意赞助奥运会活动,从而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提升。比如奥林匹克的全球合作商就有博士伦、IBM、 《时代》 、Visa(付款系统)、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施乐等等等。
除了赞助以外,冠名也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曾经争取冠名权的就有雅芳、尼桑、宝马、麦当劳等等,它们都从冠名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相当的好处。
2008年奥运会预计在2003年1月开始实施共同市场开发计划,预期10家国际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合作伙伴,10~15家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的赞助商。到时具体竞争情况如何,我们只有试目以待了。 奥运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媒体都将成为焦点,也将成为商家与产品竞争的真正舞台,如何能在这方面前瞻性的进行投入,也必将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从申奥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体现。单是央视连续14小时的申奥直播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0%,申奥成功后收视率一度攀升到88%的创纪录数字,与央视联盟的海尔集团的手机广告被反复播放,这一连串的数字不能不让各商家垂涎。
另外,各种户外媒体也将成为竞争的注意点,如何能在奥运期间,让品牌能在各个角落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视觉系统,商家从现在开始计划与打算,其实并不算为时过早。 真正的奥运营销与品牌精品打造过程,除了赛事本身以外,在前期如何能借用奥运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创造出一种“本土奥运文化”,也很重要。
这一点从美国柯达公司借日本长野办1988年冬奥会之机,一举攻进被富士公司垄断的日本胶卷市场这一案例,就能给各商家以很大的鼓舞。事实上,柯达公司在这之前是经过了长时间精心准备与筹划的,而并不是奥运赛时时的突发奇想,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比如我们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奥运之前,创造一些本土的奥运文化,从而为奥运期间的成功突破打下基础。
例如某一产品或商家,完全可以就此想很多办法,进行连续的品牌打造工作。比如可以结合申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与庆祝活动,一方面与消费者互动,另一方面畅导一种文化或精神,并进行广泛传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玖』 奥运会最成功的商业活动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要想通过奥运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仅仅在名片上增加“五环”或支起帐篷揽游客是远远不够的。近15年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性赞助商,VISA国际组织认为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一全球最大的体育和文化盛事,并非只是简单地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据此,我们知道( )。

A.通过对奥运会的赞助以达到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

B.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C.VISA国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

D.VISA国际组织没有支起帐篷招揽游客

『拾』 动感地带的奥运营销策略

中国电信在渠道上锐意改革,在充分调动社会渠道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由渠道建设,力推四大营销渠道:大客户经理制、社区经理制、农村统包责任制以及“10000号”客服中心制。大客户经理随时关注对大客户的市场动态,将客户需求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提供给客户响应中心和相关后端部门,并对大客户的售后服务、障碍受理进行及时的检修;社区经理和农村统包员主动上门营销,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营销宣传和动员;“10000号”客服中心则突破了业务受理的局限,通过电话回访和挽留制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掌握客户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除了建立“网上营业厅”之外,还不遗余力推行的“定制手机”,比如中国移动之前推出定制手机——心机;中国联通CDMA预存话费送手机、担保送手机以及“一元购机”都属于这个情况。除此之外,运营商也开始逐渐地进入手机零售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手机专卖店。

总之,运营商主导产业链的销售模式日益成为电信渠道营销的一大亮点。目前,通信网络正在进行从2G到3G的逐步演进和升级,各种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需要支持相应功能的手机提供必备的硬件支持,于是,运营商纷纷销售渠道上下工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认为:运营商应在产业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产业链中,运营商是电信业务的主要提供者,是产业链中主要的“价值实现者”和“价值分配者”。因此,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运营商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动寻求与下游相关企业的合作,探索新型合作关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产业各方的共同发展。

各运营商借奥运会大打体育牌,体育营销成为电信营销热点

体育营销现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电信运营商也在2004走入了体育营销的行列。奥运会作为全球的盛典,集结了全世界的眼球,各运营商把业务、品牌与奥运会建立联系所取得的市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电信在奥运会期间,通过为出征雅典的羽毛球队员提供新视通服务,巧妙地将电信的新视通品牌与雅典奥运连接在一起。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还与华奥星空合作,推出“直击雅典——视频点播”节目。中国移动除了推出“烽火雅典”奥运主题专项信息服务之外,还借势推出了全球通“我能”品牌,用奥运会的体育竞技精神全新演绎了“我能”的品牌内涵。中国联通在奥运期间与央视联手打造专门为它量身定制的“联通雅典”专题节目,还借奥运东风推出了“世界风”双模手机。网通在奥运期间打出了“中国网,宽天下”的广告语,甚至不惜巨资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的赞助权,这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体育营销的巨大魅力。

据统计,移动的“烽火雅典”活动吸引了超过533万人次传递短信圣火,单是广东移动就在活动中回馈奖金逾300万元。各运营商八月份的业绩都有很大发展。可以说,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为运营商的体育营销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对于电信行业而言,为用户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奥运资讯,是电信运营商运营实力最直接的展现,利用奥运的有利契机,还可以在短期内扩展相关业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细分市场,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已经成为2004年电信运营商营销策略的主要特点。

2004年,根据用户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进行目标群体的划分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共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运营商还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和组合。中国电信各地电信公司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纷纷推出针对不同用户的套餐业务,如:“全家福”套餐业务、“灵通文话”套餐等;中国移动在“动感地带”之后又推出了专门针对高端商务人士的“全球通”业务;中国联通的CDMA手机也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套餐业务作为主要促销手段,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联通阳光助老服务手机”,针对残疾人的“残疾人专用台席”。除此之外,各运营商还注重从行业的角度细分市场,比如社保系统、医疗行业、电力行业、物流行业、气象系统等,通过为其他行业提供跨行业服务扩大用户范围。

准确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基础。一方面,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使运营商能够抓住用户需求,通过提供符合目标用户期望的服务,对目标用户的产品态度、利益追求、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进行生动的交互和响应,从而更准确的切入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细分还可以帮助运营商更详细准确的了解市场,为进一步扩展业务指明方向。当我们仔细回顾2004年的电信市场时,可以发现,针对全体用户的“大而全”业务越来越少,几乎每项业务的推出都有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差异化营销已经作为各运营商的行为准则被贯彻到了每一项市场行为之中。

总之,从2004年的电信市场,我们已经可以惊喜地看到运营商作为市场主体已经越来越重视营销方式的选择和的运用。除了渠道营销、体育营销、差异化营销之外,品牌营销、组合营销和服务营销等营销策略已经被广泛运用。随着电信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奥运会营销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嘉吉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351
对吧腾讯网络营销方式有哪些认识 浏览:167
实验小学教师象棋培训计划及方案 浏览:937
医院水果店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696
华师市场营销管理复习提纲 浏览:657
收费站形体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96
校园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723
魅族网络营销方案ppt 浏览:963
旅游网络营销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浏览:500
宜家促销活动心得 浏览:169
党委骨干培训方案 浏览:802
农民营销培训方案 浏览:710
培训班中秋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34
中时通电子商务 浏览:683
成都有礼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124
最新大课间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02
oppo网络营销分析ppt 浏览:360
上海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255
市场营销破冰 浏览:949
网络营销的受众是什么 浏览:341